第一篇: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三年建设发展规划修改
重点专科中医骨伤科三年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桂卫中(2012)37号)以及《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重点专科项目建设三年实施计划考核指标合管理目标的通知》(桂卫忠(2010)45号)文件精神,为了加强对专科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取得实效,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订中医骨伤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点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以中医理论具体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应用骨伤科技术,药物和必要的现代诊断技术及骨伤科手术技术开展骨伤科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合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健全合完善我院中医药服务功能,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不断提高诊疗水平的同时,满足群众对中医药的需求。
二、发展目标
通过3年的建设,在专科基本条件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技术能力建设、环境形象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中医特色更加突出,医院综合实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完善、质量优良的中医骨伤医疗保健
(一)基本条件建设
1、病区床位达到≥20张。
2、完善门诊,病房,手术室设置,各区域按标准标准配置设施及设备。
3、制定骨伤科专科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范及技术操作规程并逐年总结、分析、优化
(二)人员队伍建设。
1、中医师占医生比例≥70%,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2、每年派一至二名医护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骨伤专科或三级甲等医院医院骨伤科进修半年含(半年)以上
3、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掌握中医基本知识。
4、落实中医诊疗技术应用及中药使用率绩效考核制度。
(三)服务技术建设
1、初步具备与专科业务发展相适应的服务技术能力,较熟练开展和应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特色优势合中医药文化氛围逐步显现,增强专科服务能力。
2、制定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并每年总结分析优化。
3、完善骨伤科病种特别是重点病种的的诊治和随访工作
4、进一步提炼全国名老中医韦贵康、李贵文的中医正骨理论体系并应用于临床。整理全国名老中医韦贵康的经验,探索中医骨伤科诊治的新理论
5、争取3年内发表相关论文1至2篇
6、每月第一周下午组织一次病历讨论并围绕讨论病历学习全国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并做好相关记录
7、建立专科数据库,建立专科人力资源信息库。
(四)环境形象建设
门诊走廊、候诊区及住院部走廊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的知识宣传,介绍中医药防治骨伤科疾病的方法和特长,彰显中医药特别是本科室防治防治骨伤科疾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五)设备配置建设
按重点专科配备标准配备医疗器械,维持高使用率,保证运转良好。
三.具体措施
1、学习动员部署。根基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对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项目建设有关工作要求进行部署,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明确工作目标。
2、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3、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成立以院长、副院长、项目科室主任为项目主要负责人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基层中医民族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为医务科,由医务科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职责:负责项目的统一领导,出台相关的政策,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完成项目任务提供保障。
领导下组办公室职责:负责制定实施方案、绩效考核和评价细则,负责全过程的项目宏观指导、督查、考核和评价。
4、建设项目建设台账,收集整理档案材料。领导下组办公室、项目实施科室、财务科等要建立项目实施工作相应的记录本合台账、保存原始资料、建立项目数据档案。
5、完善制度措施,强化监督管理。
(1)制定和完善中医药特色建设工作制度合奖励措施,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
(2)落实责任,将各项工作内容进行分解,落实到个人,责任到个人,确保各项工作内容的全面落实到位。
(3)领导小组办公室合项目科室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指导等工作,保证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开展。
6、对照管理目标和考核指标,要严格按照我院实施方案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学重点专科项目建设三年实施计划考核指标和管理目标》有关要求,逐条逐项对落实工作内容、完成指标任务的情况,定期(每季度一次)进行考核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考核结果与绩效分配挂钩,严格执行奖惩制度,有效推进特色重点专科建设。
2010年9月17日
第二篇: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根据江苏省“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指标、内容、进度。我院重视重点专科的建设工作
骨伤科围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肩周炎等疾病优势病种,制订了临床路径并开展实施。
科室目前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1名,其学科带头人许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五年制骨伤专业,中国针刀医学名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针刀医学》杂志编委,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客座副教授、学术委员会常委,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网初学者园地论坛版主,中国针刀医学网临床问题解析版主,江苏疼痛针刀网总编,多届针刀国际性学术交流大会主讲专家之一,市“313”工程培养对象,2007年获“中国针刀名医称号”。获2010年“中国针刀最具影响力“大奖。
科室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和参与编写书籍《针刀治疗颈肩腰腿痛》、《针刀临床误诊误治分析与防范》),《中国针刀临证精要》,《骨伤科手法治疗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13本书籍。擅长用针刀治疗骨伤科各类疼痛疾病。
建设过程中,将继续扩充人才队伍,重视青年医师培训,实现目标化管理,进一步推进中医特色在重点病种诊疗过程中的应用,重视科研论文的撰写,总结病例疗效,充分发挥针刀的简、便、廉、验的特点。门诊占地面积将进一步增加,现设病区一个,病床20张,形成了保持中医特色,又与现代医学紧密结合的诊疗特点,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疗效
骨伤科设一个病区,床位数20医院近3年每年配备专科建设经费10万元,采用大型数据库计算机技术平台(HIS、EMR、PACS、LIS)。制定专科发展规划与重点专科工作计划并实施。制定并实施本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指标,专科门诊、病房中医药文化宣传栏。建立与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协作。中医类别医师占医师总数的比例≥60%,病房护士数与病房实际床位数比例≥0.4:1。学科带头人,42岁,副主任中医师,本科,中国针刀医学名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针刀专业委员会理事,江苏省中医药学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针刀医学》杂志编委,北京汉章针刀医学研究院客座副教授、学术委员会常委,学术继承人,39岁,主治医师,专科开设专病门诊1个。门诊量、收治病人数在全院非重点专科科室中排名前3名,病床使用率在110%。收治病人中本专科病种80%,重点病种收治人次占本科收治人次的55%。患者与家属综合服务满意度90%以上。制订颈椎病及腰椎间盘突出重点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每年对实施情况和疗效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和完善。建立颈腰椎病诊疗常规,门诊处方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病房中医药治疗率70%,开展多专业一体化诊疗服务。协定处方临床应用研究,前3年内无医疗事故。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并严格执行相关的诊断标准;诊断准确率高,重点病种的ICD诊断准确率达98%。中医辩证论治准确率达到100%。护士知晓本科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掌握本科常用的中医技术操作。制定并落实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对本专科文献记载、民间方药进行收集、整理,对许振南副主任医师的治疗颈腰椎病、风湿病的方法进行整理,开展查房,引进推广应用技术项目。本科室共出版专著13本,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接收进修人员(时间≥3月)数十名,对基层中医药业务指导上百人次。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卫生技术人员每年达到继续教育有关规定要求 本科发展思路及建设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主题”,进一步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二、重点专科发展目标:
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突显中医药特色,使之技术在市内处于领先水平,以带动全市中医药的发展。
三、科室建设措施:
将现有住院床位(20张)扩展为35张,进一步加强住院病员管理,扩大科室对外交流,争取成为针刀教学医院,进一步拓展针刀治疗适应症,理论指导临床,实践补充理论,积极撰写论文、编写书籍。每年派医生和护士各1人外出进修学习,每年不定期派人外出学术交流5-10次,同时不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学术活动,根据科室发展需要配备设备和病房,符合科室业务发展需要
四、质量标准:
科室严格执行医疗质量标准,医疗质量是医疗安全的保证,专科医生收治病人数、为医院创收、病床使用率高于其它医生。具体要求如下:
1、门诊骨科诊疗人次由现在的1万人次按每年的10%递增,门诊中医治疗率>88%。
2、住院中医治疗率>80%。
3、疾病诊断准确率>96%。
4、中医辨证论治优良率>96%。
5、甲级病历率达90%。
6、处方合格率>98%
五、医疗质量:
认真落实“医疗核心制度”,按时按质完成病历书写,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等相关制度。全面实现医疗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以提升医疗质量,更好地为人民健康带来服务。
第三篇: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2013
2013年骨二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发展规划
一、骨伤科作为广东是中医特色专科,参照中医特色专科建设标准结合我科的具体情况规划如下:
1、继承和发扬中医骨伤学科的特色和优势。骨折脱位的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中药薰洗,整体观念,动静结合,中医导引。
2、组建人才梯队,以正高(或副高)职称为学科带头人,副高职称(或中级)为学科继承人二名,组建的技术团队。
3、注重人才培养,科内人员定期到“三甲医院”培训或进修,参加学术交流会。
4、发展骨伤科研究室,加强业务学习。研究室配备人体系统解剖图谱、人体骨骼产物模型,专科书等千余本,手术器械操作、手术技术操作DVD科教带等。
5、选择中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的优势病种,加以完善,提高、突出本科特色,制定常用处方。
6、加强科内硬件建设,借助科技发展成果,不断发展中医骨伤。
7、定期总结重点专科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困难,在建设中不断改进。
8、创造两个效益,在重点专科建设中把科室不断壮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二、骨伤科重点专科建设工作计划(2013)
参照广东省中医重点专科建设的标准,和我科重点专科建设规划,工作计划如下:
1、总结我科近20年来治疗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经验,筛选中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病种3-5种,常用处方5个做为科室模板。
2、以中医骨伤三期辨证为指导,中药汤剂使用率达95%以上。
3、发挥中医药骨伤特色,加强骨折脱位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技能培训,在临床中注重中医骨伤的整体观念,动静结合、中药薰洗、中医导引的应用。
4、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争取2年内学科带头人职称达正高级。团队副高职称在5人以上。
5、加强业务学习,选送2-3人到“三甲”医院进修,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篇/年。
6、加强骨伤科硬件建设,改善住院环境,更换一批骨科器材。
7、开展人性化服务,借助现代麻醉技术,减少手法复位痛苦。
三、发展骨伤科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1、总结我科近20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经验,筛选疗效确切、简便易行,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病种,如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粗隆骨折、桡骨远端骨折。
2、制定上述三个病种的诊疗方案及疗效标准。
3、以中医骨伤三期辨证为指导,制定治疗上述病种的常用处方,中药汤剂使用率达99%。
4、培训科内人员,参照三个病种的诊疗方案,开展临床工作。
5、定期总结三个病种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加以改进和提高。
海丰县中医医院骨二区
2013年1月20日
第四篇:中医骨伤科建设发展规划
2008~2012中医骨伤科建设发展规划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并有自身学术特色和临床特点的一级临床学科,主要以骨、关节、肌肉、韧带和相关的神经、血管损伤和疾病为研究对象,特别是以本学科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为重点,是中医学当中十分活跃的学科之
一。随著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骨伤科学也已从一个小科发展成为中医学中最大、最有特色、最有需求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临床学科之一。如何在此基础上,将中医骨伤科学学术理论和医疗技术水平推向新的高度,以适应当前人民健康和医疗市场的需要,是中医骨伤科学重点学科建设的任务。
中医骨伤科学学科建设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是本学科内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的有机集成下的整体飞跃。它不同于一个实验室或医疗专科的建立或一项科研课题的完成,而是要从学术的高度和发展的眼光出发,从理论到实践,从学术到人才,从基础到临床,从科研到教学,全面地、有步骤的将本学科的学术理论和临床医疗水平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达到本地区的较高水准,带动中医骨伤科学的整体发展。我院将把本学科建设工作提到中医骨伤科学事业的高度,作为我院专科建设的重中之重,抓住机遇,使之成为突出我院以中医骨伤科为主的综合医院的核心工作去抓。力争使这项工作成为促进我院工作上台阶的一个契机。我院成立了以院长为主的专门领导小组,统筹安排,综合协调,制定好中医骨伤科学建设的规划和相关的保障措
施,任务落实到人,定期进行研究和检查,确保学科建设任务的完成。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精神,突出特色,抓住重点,以中医骨伤科学术理论中的几个重点学说的研究为突破口,初步拟定的研究重点包括肾主骨、筋束骨、筋出槽、骨错缝以及痹痛等,这方面的研究将与骨质疏松症、骨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研究相结合,推动中医骨伤科学的现代化。
1.引进手法治疗颈椎病,配合中药治疗,提高颈椎病治疗好转率。
2.进一步对医院制剂跌打活络液、壮骨强筋合剂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采用循证医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加强现有常规的临床观察。
3.逐步完善具有中医特色的骨伤康复疗法,小针刀、推拿、薰洗、中药热熨等中医技术融入骨伤伤康复治疗。
4.继续完善传统手法骨折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规范,形成科内骨折治疗流程;继续研究骨科专用制剂,做到专病专方专药,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5.大力学习引进外院先进的中医骨科治疗方法,争取每年引进一至两个新技术。
6.加大骨科新材料及新型手术的引进及吸收工作,并在临床上使用,扩大骨科的影响力。
7.加大对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引进骨密度测量仪,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探索出中医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方法及相关的专药治疗手段。
8.对医院骨伤贴敷中药制剂接骨膏在疗效及渗透性进行改进。9.完善、更新手术设备,引进骨科专用手术床,电子止血带,电刀,关节镜等设备,改造骨科层流手术间。
第五篇:中医骨伤科重点专科工作计划
彭山县中医医院康复部(骨伤科)
2011重点专科—骨伤科工作计划
2010年,通过医院和骨伤科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骨伤科各功能单位井然有序,进一步巩固了我院眉山市市级重点专科——骨伤科的成果。2011年,我们昂首阔步、勇往直前,为争取更大的突破而奋进结合我科实际,制定了2011重点专科—骨伤科工作计划,具体如下:
一、业务建设方面,注重突破三个中医诊疗方案的中医治疗
难点。
随着我院骨伤的发展壮大,现有的诊疗手段已不能完全胜任所有骨伤科疾病的诊治。各个病种都有相应需要解决和突破的难点。具体如下:
1)桡骨远端骨折的固定技术要点及并发症的防治:早期行握拳活动,以利肿胀消退,并保持患肢中立位,前臂不得旋转,否则会发生断端错离;中期行肩、肘关节活动,以防止发生肩手综合征;后期取处小夹板后行腕关节屈伸、旋转锻炼,以早期恢复腕部功能。
2)膝痹:膝痹病手法治疗不同医师既往掌握的手法技巧各不相同,疗效差异也较为明显。对于病情相似的患者不同医师采取的不同治疗手法在疗效不统一的同时,引起患者对治疗医师的信任度下降;针灸治疗同样存在不同医师选穴的不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部分膝痹病急性期的患者通过单纯应用综合中医保守疗法症状
改善不显,甚至无效膝部疼痛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部分患者综合治疗效果改善仍然有限,住院周期较长,治疗手段及方式上相对不够丰富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部分膝痹病患者合并有膝关节游离体、半月板退行性破损等疾病,通过单纯中医综合治疗症状缓解不显;膝痹病患者关节软骨退变明显,行走时关节弹响、干涩,活动不利明显,物理治疗症状缓解程度有限。解决措施及方案优化:手法治疗的统一性必须尽快落实。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特色,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科室医师的手法,尽可能减少手法差异,保证治疗效果的提升。同时提倡医师个人特色手法的附加治疗,进一步扩大临床疗效。针灸治疗同样需统一规范化。结合各医师的特点及经验,拟定出适合我科的针灸治疗选穴标准;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应用综合中医疗法的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洛芬待因等,消除缓激肽、前列腺素等止痛物质,实现短时间改善疼痛症状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引进各种物理治疗仪器,引进新的治疗方法。
3)腰痹:腰痛病手法治疗不同医师既往掌握的手法技巧各不相同,疗效差异也较为明显。对于病情相似的患者不同医师采取的不同治疗手法在疗效不统一的同时,引起患者对治疗医师的信任度下降; 针灸治疗同样存在不同医师选穴的不同,导致临床治疗效果存在差异。解决措施及方案优化:手法治疗的统一性必须尽快落实。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科室医师的手法,尽可能减少手法差异,保证治疗效果的提升。同时提倡医师个人特色手法的附加治疗,进一步扩大临床疗效;针灸治疗同样需统一规范化。结合各医师的特点及经验,拟定
出适合我科的针灸治疗选穴标准;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应用综合中医疗法的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洛芬待因等,实现短时间改善疼痛症状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一步引进各种物理治疗仪器,引进新的治疗方法;腰椎滑脱患者可予以佩戴腰围进行固定,加强腰椎稳定性。防止脊柱不稳诱发腰肌劳损加重,腰部疼痛难以早期缓解。
二、拓展中医药特色治疗手段与方法。
1.完善骨折小夹板固定的疗效评价及总结
2.开展膝痹中药辩证外敷治疗,充分使用我科协定方。是用粉末状的中药加入粘合剂敷于患处,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取已配制好的中药粉末剂适量加入粘合剂,用纱布包好,敷于患病关节,1次/d。(我科目前采用新伤一号、新伤二号、软坚消肿散加工制成。)
3.拓展针刺与灸疗多种形式的临床应用。
4.引进中药熏蒸仪,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5.引进了三维及四维多功能电脑牵引床治疗腰痹,提高腰痹的治理疗效。
三、形成优势种护理常规
骨伤科住院病区,对三个优势种进行总结,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桡骨远端骨折、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三个优势病种护理常规,并在临床中应用。
四、人才引进及培养
计划引进本科生1名,派遣刘天森医师到上级医院培训学习。继续教育方面黄宗盛主治医师、陈伟医师参加眉山市继续教育教培训,科室所用人员在2010年内参加由我院、彭山县卫生局举行的中医药学术讲座过≧4次。
五、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质量
合理利用现代医学新模式理疗,社会、生理、心理三方面的综合治疗。逐渐对现有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就医环境,更好的治疗效果。
建立有效的回访机制,注重门诊和住院两个大的环节患者的回访,深入了解长期的治疗效果及解决患者切实的困难,加强基本的预防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