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员:对照“公、私”这把尺子

时间:2019-05-13 22:37: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日报评论员:对照“公、私”这把尺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日报评论员:对照“公、私”这把尺子》。

第一篇:人民日报评论员:对照“公、私”这把尺子

“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总书记提出了查找“四风”、整改作风的一个基本遵循。

召开民主生活会时,一些人“找不出问题”,一些人“问题找得不具体”,正是因为没有对照公、私二字这把根本标尺。如果计较一己得失,就会害怕“互相批评伤感情,自我批评伤自尊”,不敢找问题;如果只知个人利益,更会把职权当特权、用公权换私利,不愿揭伤疤。抛开私心杂念,才能把住命门、点准穴位,真正开好民主生活会。

公、私二字,检验作风。一事当前,先想能不能捞到资本、会不会影响升迁,就难免让“私”字障目,搞出些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做出些官僚主义的坏决策。只图自己舒服,只讲个人面子,自然会“吃喝排场很在意,接待不好很生气”,因而滋生享乐主义的浪费、奢靡之风的腐败。教育实践活动剑指“四风”,根子也是要管住这个“私”字。

在公与私之间如何取舍,更照见共产党人的信仰。毛泽东同志为自己定下三条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邓小平同志说,既然当了共产党人,“就不能够做官,不能够有私心杂念,不能够有别的选择”。廉洁公正、摒弃私心,才能真正用好手中的权力,为民谋福祉、为国谋未来。

当然,领导干部合理合法的利益要承认,也要保障。但这同私心、私利、私欲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甚至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的利益之上,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公道正派,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执政为民。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

总书记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要诚心诚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这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总开关”问题没有解决好,这样那样的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就在所难免;解决好了,才能拥有坚定的党性,才能把群众装在心里,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公私分明是基本操守,公而忘私是崇高境界。时时以公、私二字为标尺,正言正行正心,不为私欲所动、不为私利所惑、不为私情所困,自觉做到履行职责为公、行使权力为民,这是改进作风的基本要求,更是一个共产党人的基本政治素养。

第二篇: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开好高水平的民主生活会

2009年03月03日 14:14:21 杭州网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 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正陆续转入分析检查阶段。这一阶段是把认识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关键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对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至为关键。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明确方向,重点是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3个环节。

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是搞好分析检查的基础。专题民主生活会重在找准问题,重在分析原因,重在明确方向。要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确定主题,紧密联系党的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各自具体实际,认真查找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认真查找个人和班子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更要深刻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深入剖析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根源,提出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这样,我们才能扎扎实实地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开好高水平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关键是要精心组织,做好会前的充分准备。领导班子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认真归纳和梳理。班子成员之间要相互谈心,交换看法,在一些重要问题上形成共识。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对照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撰写个人发言材料。上级纪委、党委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和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组要派人列席,提前介入,加强指导。只有把这些工作都做好了、做扎实了,民主生活会才有可能开出高水平、开出高质量。切不可把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专题民主生活会开成平时一般性的民主生活会。必须坚持和做到,问题找得不准不上会,原因分析不透不上会,整改措施不实不上会,努力方向不明不上会。

专题民主生活会要开出高水平,重要的是真谈问题、谈真问题。这就需要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入查找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在分析客观原因的同时,更要注重从主观上、从思想上查找原因,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应当看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过程,是正确认识自己、加强党性锻炼的过程,是自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过程,是在正常的党内生活中接受组织、同志、群众帮助和监督的过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既要坚持原则又要讲究方式方法,既要严肃认真、触及思想、深入剖析又不纠缠历史旧账,既要严格要求、提高质量又不搞人人过关、追究个人责任,既要肯定对的、坚持好的又要纠正错的、调整偏的,努力形成民主团结、敢讲真话、务实创新的良好氛围。开展批评,可在会前个别进行。这样做,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领导班子团结,更容易收到好的效果。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重视通过积极的组织生活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好作法。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同志要切实发扬民主,带头征求意见、带头谈心谈话、带头撰写发言材料、带头接受班子成员点评。班子成员也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积极投入到专题民主生活会中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把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真正开出高水平,我们就一定能更好地形成科学发展的新共识,一定能有力促进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体制的深刻转变。

一、基本情况 根据《关于召开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县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哈党组字[2009]32号),地区环保局党组按照要求并通过集中学习、谈心交流、征求意见、对照查摆等环节进行了充分的会前准备工作,于5月 12日下午召开了学习实践活动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

地区审计局党组领导班子由**等3名同志组成,会议由**同志主持,同时邀请8名中层干部、基层部门负责人同志列席了会议。指导三组**、地区纪检委**、地委组织部**等同志参加并指导了会议,现将会议情况汇报如下:

二、总体评价

一是准备工作充分。地区审计局党组领导班子能认真按照地区纪检委、地委组织部的相关要求,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意见箱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了有关方面及群众的意见建议。围绕主题和领导班子自身存在的问题,还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相互谈心、交换看法、形成共识,并认真准备发言提纲,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奠定了基础。

二是主题鲜明突出。地区审计局党组领导班子及成员紧紧围绕地委确定的“科学发展、造福人民”这个主题,按照地区纪检委、地委组织部关于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精神,结合地区审计工作实际,分析思想现状、分析统筹发展、分析服务质量、分析作风建设、分析党组织建设、分析维稳工作,对照检查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

第三篇: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照镜子”重在找到差距

——如何落实十二字总要求之一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9月02日04:0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原标题:“照镜子”重在找到差距

“召开一次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这是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的重要内容。如何开好这个会?“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4句话、12个字的总要求,给出了根本遵循。

这其中,“照镜子”既是关键步骤,又是重要方法,决定着活动能否取得实效。宗旨意识是否坚定?工作作风是否端正?廉洁自律是否够格?只有以党章为镜、以廉政准则为镜,对照党的纪律、群众期盼、先进典型,摆问题、找差距、明方向,才能聚焦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在活动中找准靶子、有的放矢。

坦率地说,在一些地方,照镜子不大受欢迎。有的同志自我感觉良好,懒得照镜子,动辄曰“寡人无疾”,两眼蒙蒙,双耳聩聩;有的明知自己有问题,害怕照镜子,担心光可鉴真,讳疾忌医;有的只愿看自己光鲜的一面,习惯盛妆出镜,言必谈功劳成绩,自我膨胀、自欺欺人;还有的喜欢拿着镜子照别人,认为自己美得不得了,看到的都是别人的缺点问题。这样的认识,不符合“照镜子”的本意,只能是“闭塞眼睛捉麻雀”,把不住问题的脉、点不到矛盾的穴,让活动成了花架子、批评成了走过场。

照不好镜子,或是不愿照镜子,反映出一些同志还存在不以为然的思想,怕照出差距有压力、照出不足挨批评、照出问题被处理。“丑媳妇总要见公婆”。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对我们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必须有敢照镜子的勇气、照好镜子的决心。藏着掖着,只能把小病拖成大病。敢照镜子、勤照镜子,特别是对缺点和错误多往深处照、细处照,使之纤毫毕现,“找出差距”的要求才不会落空,“修身正己”的初衷才能够达到。

照镜子,关键是要找准镜子。照什么样的镜子,决定着能看到什么样的问题。如果照的是哈哈镜,自然变形走样、难见真章;如果照的是朦胧镜,云里雾里“看起来很美”,也难以反映实际问题。镜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才能把缺点看得清清楚楚、把问题看得真真切切。对照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对照廉政准则,增强廉洁意识;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增强自律意识;对照群众期盼,增强公仆意识;对照先进典型,增强先锋意识。这样照镜子,才能搞好教育实践活动,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照镜子、亮底子,是活动要求,更是思想考验。有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有动真碰硬、敢于交锋的精神,才能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求,以实际行动密切血肉联系,取得群众满意的成效。

第四篇:人民日报评论员七一讲话

人民日报评论员:推进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一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当前,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这对于全党8000多万共产党员,既是一次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坚定信仰、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

回顾历史波澜壮阔,展望未来充满信心。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热情讴歌了我们党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系统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历程的全面回顾,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认识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从而坚定信心。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新的历史纪元;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的这“三件大事”,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奋斗的高度概括,我们才能更加深刻地把握党在不断探索中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坚定信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项伟大成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认真学习《讲话》对90年探索的深刻总结,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党在不懈奋斗中得出的基本结论,从而坚定方向。“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中国社会90年发展历程的重要启示。无论是历经90年峥嵘岁月,还是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始终”是我们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要求。

认真学习《讲话》对未来形势的精辟分析,我们才能更加深切地领会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从而坚定抉择。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前进道路上,只有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理论是现实的先导。回望过去的90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给风雨如晦的旧中国带来了光明,给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带来了富强的希望,给涌动改革春潮的当代中国带来发展的奇迹,在我们党90年历程中,每一次理论的与时俱进,都为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必将会以理论创造的新成果推动事业实现新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不断创造党和人民事业新辉煌。

人民日报评论员:牢记历史使命 无愧人民选择 ——二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只有把握住历史发展的脉络,才能坚定未来前行的方向。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阐述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这是对90年辉煌成就的全面总结,是对90年奋斗探索的高度概括。

90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让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我们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开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新的历史纪元。我们艰苦奋斗,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 会变革。我们不懈探索,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三件大事,前后相继,在古老的东方大地写下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恢宏史诗。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回顾这三件大事,我们能更准确地把握90年光辉历程的发展脉络,一个结论更加明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革命、建设到改革,三件大事,浓缩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奋斗史,证明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找寻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探索史。90年历史充分证明,要把亿万人民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不可设想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有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回顾这三件大事,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90年一以贯之的精神实质,一个信念更加坚定: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不竭动力。从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到解决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再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有这一切,承载着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品格和政治优势。90年历史充分证明,我们党要在发展和变革中引领时代的进步,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航船破浪前行。

走过90年,我们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更壮丽的征程正在我们面前展开。在不断总结中开拓进取,在不懈奋斗中永葆先进,我们一定能不负历史使命。

人民日报评论员:成就彪炳史册 经验启示未来 ——三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的论述,精辟总结了我们党90年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也为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90年来,一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同人民一道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干革命;鼓干劲讲奉献,求真务实搞建设;促改革求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90年的奋斗与牺牲、创造与积累,使我们党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开创和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三大成就”是我们党奋力开拓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共同选择和努力的结果。

这三大成就源于历史,植根现在,通向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三大成就,奠定了今日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础,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我们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任何成就面前,我们没有丝毫理由自满,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要求我们党长期坚持、不断发展“三大成就”,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坚持发展“三大成就”,最关键的是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在前进的道路上,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才能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 新鲜经验,重点抓住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作出新的理论概括,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才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制度完善永无止境,道路拓展永无止境。“三大成就”一脉相承的实践主题,就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只要我们传承和发扬基本历史经验,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光明。

人民日报评论员:永葆政治本色 走在时代前列 ——四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只要全党同志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提出了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四个根本点,这是我们党关于政党先进性理论的最新阐述,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这四个“根本点”,既是90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面向未来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关键所在,只有牢牢把握,我们党才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负民族先锋、时代先锋的历史使命。

对于一个政党而言,找到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人民意愿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殊为不易;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实现党的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更为重要。90年来,正是依靠坚实的思想建设和不懈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党才能在团结带领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离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离开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先进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90年的经验证明,正是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我们党才得以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诸多困难和挑战。

组织建设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几十年来,正是因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才使众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党员干部队伍,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党员干部素质不断提高,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我们党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历经革命、建设、改革,我们党坚持和发展先进性面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面对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紧迫。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要管党丝毫也不能懈怠,从严治党一刻都不能放松。

历史经验证明,先进性既非与生俱来,也不会一劳永逸。回首征程,经验和教训我们应牢记于心;展望明天,我们没有丝毫理由骄傲自满。全党同志务必承担历史使命,永葆政治本色,更加奋发有为地为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奋斗。

人民日报评论员:直面时代风险考验 推进党建伟大工程

——五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始终是一个政党必须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执政实践不断回答的重大课题。对拥有8000多万党员、带领13亿人民开创前无古人事业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尤其如此。

“我们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喜庆时刻,胡锦涛同志以居安思危的强烈忧患意识,向全党发出了谆谆告诫,提出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时代课题。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身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和清醒认识,体现了我们党直面现实考验、勇担历史使命的成熟和自信。

正确判断时代特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制定目标任务,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衡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依据。走过90年辉煌历程,面对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身处正在进行广泛而深刻变革的中国,我们应当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必须按照胡锦涛同志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当前,需要我们做到“五个坚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综观世界各国政党发展史,不难发现,政党生命力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能够根据变化的条件,不断对自身进行改革,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求得生存和发展。从“伟大工程”到“新的伟大工程”,90年来,正是始终根据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党才能够不断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大势、勇立时代潮头、引领社会进步,永远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人民日报评论员: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 ——六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若干年后回头再看,我们会发现,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对于中国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意义不可估量。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党的90年光辉历程特别是这30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表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现代化建设的全程中,改革开放必须始终贯穿、全面推进。

这30多年,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推动着历史性巨变,使中国从贫穷落后跃至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使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使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跃升,使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把这30多年,放在党的90年里来考察,放在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中来把握,放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来观照,改革开放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具有划时代意义。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指引中国进步的现代化道路。这条“中国道路”的成功,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意味着找到了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对于近代以来的仁人志士来说,意味着上下求索而矢志不移的现代化梦想有了一条清晰的路径;对于世界上那些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国家来说,也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尽管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有距离。尽管我们已经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但前进的道路上依然不会平坦。只有改革开放,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只有在推进改革开放中走好“中国道路”,中国才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人民才能更加普遍和以更高水准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如何走好“中国道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这就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续大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四个方面的部署,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遵循,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人民福祉的根本保证。

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这样那样的艰难险阻,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问题,只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就一定能够不断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不断开辟通往成功的道路。

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和希望

——七论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

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最活跃力量。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青年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这既是历史的生动写照、现实的深切呼唤,也是对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殷切期待。

我们党的90年伟大征程,就是一部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的“青春之歌”。90年前,13位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90年来,刘胡兰、雷锋、张海迪、李向群等一批批年轻优秀党员前赴后继,为鲜红的党旗添光增彩;一代又一代从青年时期就追随马克思主义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共产党人,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今天,8000多万党员中35岁以下年轻人有近1/4,呈现着党的事业对青年一代强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从毛泽东把青年生动地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到邓小平鲜明提出,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从江泽民反复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到胡锦涛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发挥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作用,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党的伟大事业才有了继往开来的辉煌。

历史证明,青年把个人前途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联,才能大有作为。从追随革命奔赴延安的爱国青年,到“愿为祖国献青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从约定“20年后来相会”的80年代新一辈,到追寻红色足迹的80后、90后……一代代青年用激情与行动,表明他们无愧于党的期待、无愧于人民的厚望,也宣示他们必将无愧于使命的召唤。今天,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利益、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发挥青年作用,重视青年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战略意义。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赢得青年,必须用先进的理论引导青年,用光辉的事业凝聚青年,用良好的作风吸引青年。各级党组织应该努力做到,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广大青年要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和伟大的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拼搏奋斗,在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中建功立业成才。

瞩望未来,到建党100周年建成惠及十几亿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到建国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党需要始终如一的朝气、锐气与勇气。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当年,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发出的殷殷召唤,依然是今天我们伟大事业的青春宣言。只有党的队伍里始终洋溢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春激情,党的肌体里始终流淌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青春血液,我们伟大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活力,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更加繁荣富强。

第五篇: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抗灾答案,书写始于暴雨之前

“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六年过去了,再看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三川”之地今日的崭新景象,这种体会分外深刻

5月12日,带着汶川大地震刻骨铭心的记忆,我们迎来了第六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就在各地不忘巨灾之痛,纷纷进行相关科普、教育、培训等活动的时候,来自大自然的挑战也不期而至。8日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暴雨袭击,引发洪涝、风雹等灾害。初步统计,已有5省区逾120万人受灾,3人死亡。当“暴雨模式”再次开启,人们的心里难以平静。

“最年轻的现代都市为何在暴雨面前不堪一击?”媒体的质疑,凸显了一座城市的尴尬与困境。日前,深圳遭遇了2008年以来的最强暴雨,城市顿成泽国,20处片区内涝,数以千计的汽车被淹,让“看海”之类揶揄又多了一个对象。深圳虽新,问题依旧。据介绍,当地大部分排水管道还是按1年1遇标准来铺设,相当于每小时降雨强度约50毫米,面对平均177.7毫米的巨大降雨量自然捉襟见肘。

“下水道瓶颈”“逢暴雨必涝”,何尝不是不少城市普遍的成长烦恼?据统计,2008年以来,我国每年洪涝成灾的城市都在130座以上,2010年高达258座,2013年为234座。城市暴雨洪涝灾害趋于常态化,已经成为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问题。这一严峻的现实,不断警示我们城市生活的另一面:拥抱了现代与繁华,也必然面临风险与挑战。

生物学者贾雷德·戴蒙德说,农业的出现使病菌交了好运,而城市的出现则给它们带来了更大的幸运。有的时候,城市也是一个冷酷的放大器。光翻阅近一段的新闻,不只是内涝,诸如地下管网泄漏、水源污染、火灾肆虐等,不时在一些城市发生。正是进入这样的现实语境,我们才更深刻理解了学者“城市聚集了人口与财富,也聚集了风险”的感叹,也才能深入思考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城镇化与减灾。

进而言之,城市各种灾害的频发,正是现代社会风险性的一个集中体现。回顾世界历史经验可以发现,各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和工业化并发症。对中国而言,不仅有地震、台风、洪水、泥石流等传统灾害的侵袭,也有与城市建设、工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密切相关的非传统灾害。更可怕的是,二者一旦交织在一起,就会使得风险之翼扑腾得更为猛烈。

下水道的狭窄,不正让暴雨在城市横行无忌?超量排放遇上静稳天气,不正带来挥之不去的雾霾?几天前,在南京,由于违规操作和管理不当,放射源铱—192丢失达3天之久,同样让丢失地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污染恐慌。由此也可发现,在一个越来越现代化的社会,风险的最大特点就是系统性。地下管道的口径,关乎一城人的安危;每一个排放者的作为,会影响一方天空的阴晴。

日前,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解决个别具体问题的同时,着力解决面上的普遍性问题。这既是作风建设的明确要求,也是防灾减灾、化解风险的重要方法论。如果不向“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开刀,不扭转重地上轻地下、重建设轻规划的不良惯性,仅凭个别地段的管道扩容、渠道疏浚,就难以在下水道与降雨量的竞逐中赢得主动,难以让城市在各种难以逆料的风险面前挺起腰杆。

“为发展求安全、以安全促发展”,六年过去了,再看汶川大地震重灾区“三川”之地——青川、北川、汶川今日的崭新景象,这种体会分外深刻。天地之性人为贵,穿越灾难浴火重生的锦绣巴蜀,向我们诠释了人的力量、人的价值。只有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我们才能真正夯实抵御灾害、化解风险的安全堤坝。据天气预报,13日夜间起,一轮新的强降雨又将向南方地区袭来。暴雨将至,在又一次人与天灾的较量中,我们将会交出怎样的答卷?我们的城市将有怎样的表现?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早在暴雨之前就开始书写„„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领导干部要用道德力量赢得人心

“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总书记鞭策领导干部发挥表率作用、培养人格魅力,在提升道德修养的基础上干好工作、当好干部。

涤荡“四风”、改进作风,已经取得很大成效。无论是八项规定,还是针对公款吃喝、差旅接待、楼堂馆所的种种禁令,都为领导干部的行为划出了一条条底线。“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洁身自好、守住底线,是从政兴业的立身之本。但是,不触碰底线仅仅是最低要求,远非最高标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守住底线更应提升高程,让自己德可为师、行可为范,如总书记所要求的,“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

精神的感召就如同太阳,给人温暖也给人光亮。焦裕禄的事迹为什么能让当年的一个中学生“深深震撼”?为什么相隔近30年还能让一个年轻干部“思君夜夜,肝胆长如洗”?正是因为焦裕禄的坚守、执着与奉献,散发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产生着强大的激励作用。面对这样的道德楷模,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这就是人格的魅力、道德的力量。

早在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就发表过一篇名为《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的文章。文中提出,“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的确,只有自身模范作用好、人格魅力强,才能有威信、有影响力。否则,“台上他说,台下说他”,说话办事怎么会有号召力,政策措施怎么能得到认同和支持?

人格魅力影响着执政能力。在一些人眼里,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只要有好看的经济统计数字就够了。然而,发展起来之后的中国,矛盾之尖锐、问题之复杂,已远非经济发展所能彻底解决。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强烈渴望、社会对政府公信的更高期待,很大程度落到了领导干部这个群体身上,这考验着执政者的道德追求和精神境界。没有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的操守,没有敬民如天、视民如伤、为民奉献的情怀,再快的发展也迈不过“塔西佗陷阱”,再多的人民币也摆不平人民的问题,更不用说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于领导干部决不是一句空话。

领导干部的道德修为,同样影响着社会风向。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也是公众人物,他们的一言一行,无论是正向激励还是负面效果,相比普通人都会更大。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创造的不仅是看得见的业绩,同样有看不见的精神,正如《论语》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如何培养人格魅力、彰显道德力量?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也给出了答案:“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这段简单的讲话,道出了“四种资源”:历史传统、人民群众、榜样典型和制度标准。从被称为“青天”的包拯所代表的古代廉政文化,到焦裕禄、牛玉儒、杨善洲等一以贯之的精神血脉,再到孕育于人民群众中敬业奉献的时代精神,领导干部培养人格魅力有着最丰厚的土壤,正适宜于精神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晚明名臣杨继盛曾写诗自况,“饮酒读书四十年,乌纱头上即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古代官员尚有如此认识,何况今天的共产党干部?培养出自己的人格魅力,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才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和尊重,成就一番伟大事业。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作文素材大全:守住人生的百分之三十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近日在某网站看了一个小段子,很风趣,也很现实,大抵如下:一部高档手机,百分之七十的功能是没用的:一款高档轿车,百分之七十的速度是多余的;一幢豪华别墅,百分之七十的面积是空闲的:一大堆社会活动,百分之七十是无聊空虚的:一屋子衣物用品,百分之七十是闲置没用的:一辈子挣钱再多,百分之七十是留给别人花的„„最终的结论是一生活简单明了,享受人生,守住百分之三十便是最好。

我仔细对照了自己的生活,不,对照了一下很多人的生活,虽然觉得段子中某些言语有点偏颇,但理的确是那个理。于是,我不禁扪心自问:

生活中的你我,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最好”r)事实是:寥寥无几。百万富翁有百万富翁的忧虑,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的烦恼。这,是很残酷也很普遍的现实。其根本原因何在7很简单,因为都不想守住百分之三十的简单人生。难以填平的欲壑,永无休止的攀比,让忙忙碌碌的你我,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去享受美好的人生。没房子没车子的,拼命想买房子想买车子:有了房子有了车子的,又想拥有更大的房子,更漂亮的车子„„人生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就怕戳破,就怕看开。只要能够拥有人生中的一个个百分之三十,或聪慧或愚钝的你我,都会活得有滋有味,都会过得丰富多彩。

素材运用:知足者常乐。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在追求那些不必要的物质满足的同时,失去的是人生的快乐。只要记住:“珍惜当下,够用就好”,就能让生活变得简单快乐得多

下载人民日报评论员:对照“公、私”这把尺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日报评论员:对照“公、私”这把尺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人民日报评论员5.20

    人民日报评论员:转方式要“上下对称”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5月17日05:40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今年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工作的开局之年,经济形势具有标志性,中央高度......

    人民日报评论员:公与私岂能混淆——换届之际说政德之三(5篇范例)

    人民日报评论员:公与私岂能混淆——换届之际说政德之三 日期:2012年02月10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40604/17072862.html 领导干部从走上......

    人民日报评论员[五篇范例]

    人民日报评论员:保持作风纯洁,密切血肉联系 ——四论学习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讲话 作风是一个政党的形象,它反映着党员和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体现了......

    2014年人民日报评论员集锦2013.11.22-2014.03.20

    人民日报评论员集锦 2013.11.22——2014.03.20 - 1鲁迅先生说过,“多数的力量是伟大的、要紧的,有志于改革者倘不深知民众的心,设法利导,改进,则无论怎样的高文宏议,浪漫古典,都和......

    人民日报评论员美丽乡村

    人民日报评论员: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中国 原标题:建设美丽乡村 扮靓美丽中国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如何延续乡土文化的根脉?如何让农村不变成荒......

    学习雷锋人民日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评论员:构筑当代中国的精神高地—— 一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本报评论员2012年03月16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学雷锋活动迎来了新的春天。日前,中共......

    人民日报评论员(共5则范文)

    人民日报评论员:让创新鼓起梦想的风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个时刻。2013年12月14日,嫦娥成功落月,玉兔信步虹湾,松软月壤上第一次留下中国足迹,一个古老民族数千年的太空梦想......

    人民日报评论员(优秀范文5篇)

    人民日报评论员:创新城市 永续发展 2010年10月15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个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也必然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城市——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