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立足四点 面向全民 稳步推进 北京部署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工作
立足四点 面向全民 稳步推进 北京部署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工作
2008-03-04 阅读:出处: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编辑:
?
??? 记者周颖 黄毅2月29日从北京地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将在网络构建、科研开发、人才建设和宣传推广4方面,进一步推进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 构建中医特色保健服务网络体系。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健康保障服务模式,从内容、模式、平台、运行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治未病”方式方法以及规范技术方案,完善评价体系。
??? 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如“治未病”相关效果的评价以及“治未病”技术方法和手段的筛选、推广;总结历代中医“治未病”的论述和名老中医“治未病”的学术经验,在“治未病”实践基础上继承创新;加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信息化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提升“治未病”的科技含量。
??? 开展相关培训,加强继续教育及中医预防保健适宜技术的推广,培养一批熟练掌握和运用中医预防保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 通过举办“治未病”健康大讲堂、健康讲座等,对医院、社区、企业、学校等不同人群,传播和普及“治未病”理念,为开展“治未病”工作和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 据了解,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去年批准了7家中医医疗机构为首批中医“治未病”试点单位,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确定了不同的研究方向。目前,这7家试点单位均整合资源,成立了“治未病”中心,开展了“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今年,该局将适当扩大试点范围,以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为抓手,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以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继续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和模式,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
第二篇:都江堰市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1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积极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2012年1月16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都江堰市为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试点地区。为做好试点工作,结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全国中医养生示范区和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工作思路,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为保证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市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 市卫生局副局长
市中医医院院长 成 员: 市卫生局医政科科长
市卫生局中医科科长
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卫生局中医科,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医政科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负责试点工作日常工作。
(二)指导小组
为确保试点工作的实效性,组建都江堰市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小组及成员名单如下:(略)技术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中医院,由指导小组组长xxx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指导全市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工作。包括科室面积、场地规划、功能设置、人员配置、设备配置以及业务技术指导等工作。
二、工作目标
经过2—3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框架,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
三、试点内容
(一)建立较为完善的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在市中医医院设置中医“治未病”中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治未病”分中心,逐步建立起以市中医医院为龙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为主体和村卫生站为网底的三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二)建立和完善都江堰市中医 “治未病”的工作运行机制。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建立由市卫生局牵头协调市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物价局等部门参与和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促进中医“治未病”工作正常开展和运行。
(三)完善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新型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四)创新“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内容和方法,建立规范的技术方案和服务流程。
(五)建立中医医院对基层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指导机制。
(六)建立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评价体系。
(七)逐步改革中医药服务项目价格体系,解决中医药服务价值与价格不对等的问题。
(八)建立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
(九)开展特色服务 1.体质辩识
运用中医望、闻、问、切的方法,同时采用先进个性化评估技术,填写《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结合现代医学,进行中西医结合体检,依托“健康港湾”系统,建立个人健康电子档案,使被检查者自知体质健康状况和易患疾病,既可以预防疾病被漏诊误诊,又能针对性把握健康调养。
2.健康调养
针对个人健康状态信息采集,对健康档案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和预测,根据不同体质,制定不同的调养方案,包括有饮食调养、起居调养、运动调养、自我保健中药调理,药膳和中医适宜技术等内容,并制定各系统易患疾病的调养方案,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及时分析健康趋势和调整调养方案,及时对个人健康档案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和更新。通过随访记录回执、电话回访及上门服务等方式,定期对居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
3.亚健康服务 亚健康往往是一系列疾病的前兆。各种偏颇体质与亚健康关系十分密切,每一种体质均具有一定规律的发病倾向。依据不同体质类型制定相应的调理方案,改善体质偏颇状态,为防治亚健康提供依据。
4.心理咨询
引进智力、人格测试、焦虑、抑郁量表,对有心理困扰者,通过各种心理学技术,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对中、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量,对高中生进行职业能力倾向测试,帮助其选择报考专业提供参考。
5.膏方门诊
针对都江堰气候特点、九种体质的不同特点和亚健康状态的各种类型予以调补,开发具有维护平和、改善偏颇的益气膏、补血膏、健脾膏、活血膏、祛热化痰膏、温阳膏、滋阴膏、扶正膏、理气膏及针对亚健康状态的安神膏、便秘膏、更年膏、清脂化瘀膏。
6.道教养生
充分利用青城道教养生文化优势,积极开展青城养生太极拳全民普及活动。从根本上调动人的精、气、神,达到阴阳平衡。
7.茶饮系列
根据“天人相应”理论,针对不同体质及四季气候变化,结合青城山优质茶源和山泉,开发道家养生茶及养生酒系列,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8.冬病夏治 针对都江堰养老人群数量较大,慢病患者比例较高的情况,开展“冬病夏治、夏病夏防”的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
四、工作职责
卫生局中医科
1.负责牵头组织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工作。2.拟定实施方案。3.负责协调工作 市中医医院
1.成立都江堰市中医“治未病”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市中医“治未病”技术培训和指导、制定都江堰市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标准。指导基层单位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工作。
2.负责规划相对独立区域,建立都江堰市“治未病”中心。3.承担先期试点任务,并总结经验和负责推广。
4.负责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即KY3H)培训和指导。5.开展有关治未病的科学研究。
6.承担全市范围内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综合医院
1.负责规划相对独立区域,建立都江堰市“治未病”中心。2.承担先期试点任务,并总结经验和负责推广。
3.负责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即KY3H)培训和指导。4.开展有关治未病的科学研究。
5.承担全市范围内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负责规划相对独立区域,建立中医“治未病”分中心。2.按照成都市中管局“九个统一”开展规范化建设。
3.承担辖区内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和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工作。4.先期试点单位负责总结经验(包括辖区内村站试点经验)。村卫生站
1.建立中医“治未病”服务点。
2.按照成都市中管局“六个统一”开展规范化建设。
3.负责辖区内中医药健康知识宣传和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工作。
五、实施步骤
(一)开展宣传,健全机构。(2012年2月-2012年6月)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中医“治未病”文化,成立领导小组与技术指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至先进地区考察,进行相关工作调查摸底,召开专题座谈会,制订实施方案。
(二)开展试点,总结经验。(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先在条件成熟,基础较好的市中医医院、人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放、平义、金江)、乡镇卫生院(青城山镇、幸福镇、蒲阳镇等)以及部分村卫生站开展试点,不断探索和总结。
(三)推广普及,建成网络。(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市各级卫生机构普及,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城乡、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管理规范、体制完善、群众满意的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体系。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 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加强中医预防保健工作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和增强人民群众体质的重大意义。各医疗机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指定专人负责,积极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不断总结和完善。
(二)加大宣传 广泛知晓 通过各种形式,多种媒体向政府、向社会、向群众宣传中医预防保健、康复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引导全民参与和支持。
(三)狠抓落实 注重实效
以增强人民群众健康为宗旨,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注重工作实效。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工作沟通,相互配合,认真开展工作总结,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
(四)强化目标 严格考核 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按照规范开展运行,并将中医预防保健工作纳入各医疗机构的目标考核。
第三篇: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实施方案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
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中健组委[2013]003号
中医“治未病”是祖国医学的瑰宝,体现了预防医学理念,更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近几年来在我国社区医疗机构逐步推进。但在推进过程中,尚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健康管理的运行机制还比较薄弱,居民对参与中医“治未病”管理的优势以及防病治病的道理认知度不高,积极性不强,这对中医药参与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均有一定影响。为配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社区医疗机构深入开展“治未病”工作,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决定在全国实施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以中医体质辨识纳入公共卫生项目为契机,以设立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指导机构为抓手,积极支持开展中医评估、中医辨识及中医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二、组织主体与实施载体
(一)组织主体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
(二)实施载体
以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确定的社区治未病管理服务机构为实施载体。
(三)服务体系
分为三个层级: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指导基地、指导中心、指导站。
三、主要任务
(一)开展业务培训。组织有关专家对设立的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指导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治未病”相关理论和技能培训,使其熟悉工作流程,掌握体质辨识的基本方法。
(二)加强健康教育力度,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在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活动中,增加中医预防保健、养生调摄等内容,普及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与技术方法。
(三)应用“治未病”理念,开展中医药预防疾病工作。如:哮喘的冬病夏治、高血压病穴位敷贴防治等,并在社区居民中宣传普及,使社区内的不同人群都能够享受到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
(四)建立社区居民中医特色健康状态信息库。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开展体质辨识服务项目,针对不同人群的体质状况做出健康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同时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状态信息库”,形成“治未病”信息服务网络。
四、申报社区治未病指导机构程序
1、凡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医疗机构均可向本组委会提出申请,填写《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申报表》(附件一),填报后以电子邮箱的形式发往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专委会办公室。
2、经专委会组织专家考核、评估,符合条件的确定为社区治未病指导基础、指导中心、指导站。
3、申报过程及成功后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五、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支持力度
包括品牌、规范、技术、设备、服务、项目应用管理、项目推广管理等(附件二)。
六、组织管理
(一)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负总责
成立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工作专家咨询组,并聘请有关专家为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顾问。
(二)各社区治未病管理机构各负其责
1、社区治未病管理基地。负责本省/市社区治未病管理中心,各社区治未病管理中心负责本辖区社区治未病管理站。
(三)加强交流协作
以社区治未病管理机构为主体,建立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实施协作组。该协作组在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对实施项目和开展情况及时总结交流,相互学习借鉴;按照实施项目和开展试点的主要目标与任务,围绕规范服务内容与服务流程、协同提供服务、研究开发服务技术与产品、培养服务人才、传播健康文化、提出政策建议等,开展合作,共同提高。
(四)加强督促检查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项目实施工作的评估机制,组织项目工作顾问和专家咨询组成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指导,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地区予以表彰,对工作长期无进展的提出改进要求直至取消资格、摘牌。
(五)开展效果评估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社区治未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项目
工作顾问和专家咨询组成员等,开展项目预防保健服务效果评估的研究,建立完善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托项目的实施开展评估工作。
附件:
1、《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社区治未病管理项目申报表》
2、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支持力度
中国行—中医健康管理工程组委会
二O一三年七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