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医综合复习方法
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05级中医五年制的学生,今年7月刚刚毕业,9月份将就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临床硕士。对于中医综合中的六门,需要记忆背诵的有中药、方剂、中内和针灸,对于其他两门,那是大一时学的课程,学了四年的中医,应该对中医的基础知识有所了解,就算不能掌握80%,那至少60%应该能掌握了吧,中诊的知识点是很多,但要一一背诵下来,是很难的,需要把近几年的考过的知识点看一遍,其实考来考去也就那些知识点。中药,我喜欢从大到小背,什么意思呢?就是先背章名,再背节名,再然后就是每节有多少个药,最后就是每个药的功效,而且要背特殊功效,比如说生地黄,它属于第九章清热药第四节清热凉血药的第一个药,那么它肯定有清热凉血的功效,而它的特殊功效就是养阴生津,对于中药那么多药,一定要达到随便拿出一个药,你就能说出它是属于哪个章节哪一节的药,大轮廓背完了,就只需背所谓的特殊功效了,因为考研全是选择题,不是填空题,不需要你背的一字不漏,知道个大概就行。虽然我没有考过研,但是对于中医综合的复习还是有一定心得的,去年曾辅导过我们班三个同学的中综。考研是一件劳心费神的事情,需要持久的毅力,好多同学到后期会出现烦躁不安,静不下心来,觉得快要崩溃,这都是正常现在,无论基础好的还是基础部好的,都会出现这种情况。本人喜欢总结东西,喜欢背书。去年把中药每味药近7年(03—09年)的考点总结了下来,发现,没有考过的药这7年竟一个知识点都没出现,而考过的有的竟达4、5次,快接近每年都出一遍了,我说的是知识点,题可能不是一样,但考点确是一样的。中内考的是第七版教材,和我们学的不是一个版本的,我也把7版教材所有病的证型总结了下来,还有近7年的考点。我总结的东西都是手写版的,没有电子版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联系我,部分06级中医五的师弟师妹们有借过复印的,我这里还有03-09年的真题(打印版,电子版不小心弄丢了),而且答案全部是标准答案,全是考研大纲上的。其实对于中医的学生,没有太大必要去中综辅导班,因为中医和其他专业不一样,它需要的更多是自己的努力。今年暑假没有回家,想借这个暑假再陆续总结一下东西,也有意帮忙辅导中医综合(因为一个人复习时很枯燥无味的,而找自己的同学一起又不是很方便,因为大家都要考研),现在这个阶段应该开始背诵了,给自己制定计划,比如每天3首方歌,5个中药,3个中内的病,一条经的穴位。
中医综合复习经验(详细版)
本帖最后由 望尘 于 2010-9-10 09:33 编辑
对于考研中医综合的复习,想必大家有一些疑问,比如说应该用哪版的教材,应该怎么复习,我现在想说一下我的经验。
中医综合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六门。我们学的教材版本分别是学苑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实对于考试用哪一个版本,除了中医内科学,其他科都无所谓。考研中医内科学以七版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主,可以说90%是七版教材上的,纵观03年—09年真题,几乎所有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七版教材上找到答案。复习的时候我建议最好买一本中医内科学。据我所知,山东中医药大学好像就是用的七版教材,但是复试的时候如果要考内科,所需的教材则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别的医院我不清楚,但东直门医院是这样的)。
自从在论坛上发了怎样复习中医综合的贴后,有一些人和我联系了,几乎没有我们学校的,还有其他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对于其他兄弟院校的师弟师妹们,我建议你们除了中医内科学,其他科你们直接看自己学的教材,不要在教材上浪费时间,其实他们的差别都不大。对于本科阶段没有学过中医专业课的同学,可以参照我们教材的版本。因为复习的经验我更习惯说出来,因为好多是外校的师弟师妹,为了让你们更好的复习,我尽量都写出来,大家参考一下。
中医综合的内容很多,许多是需要背诵的东西,应该有好多早就开始复习了,应该有好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看完就是记不住呢,背了又忘了,那么多东西应该怎么看啊!很少人能够看了不忘,班里同学都说我的记忆力好,因为随便说出一种药,我能马上说出它是属于哪一章哪一节第几个药,他们都说我时背书的机器。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也是背了就忘,但是我会忘了再背,记得大一学中药的时候,我每天都会把当天学的药背一遍,等期中考试的时候,我会把所有学过的药再背一遍,期末考试的时候就会感觉期中考过的药我就很熟悉,后几章的药就不熟悉了,我就会重点背诵后几章的药,但是我没有放弃背诵我熟悉的的那些药。麻黄是中药学的第一味药,我想它已经被我背了至少两百多遍了,我每次都会从麻黄开始背,第一次可能会卡在它后面第30个药,第二次背还是从麻黄开始,这次可能会卡在第40个药,第三次还是从麻黄开始背,这次可能会卡在第50个药、、、、、、以此类推,会对所有的药越来越熟悉,我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是背着中药睡着的,第二天早上起来想想昨晚背到哪个药睡着的,然后接着背完,然后再从麻黄从头背一遍。所以我经常对他们说不是我记忆力超人,而是我下的功夫和时间比你多,我在走路、坐车、无聊的时候都会背中药,也许第一次把200多个药(只背药名还没开始深入功效)需要一个小时,久而久之速度会越来越快,也许有时候我能20分钟就能把这些药从头到尾背一遍。
说实话这六门我也就中药背的最好,因为对于方歌我老是背不好,也许没有考研的压力压着我背但是我想把我背诵中药的经验可以照搬到方剂、中内和针灸上。我曾经辅导到我们班同学的中医综合,但那时候已经是11月份了吧,她们都已经复习一半了,所以我就开始带着她们做真题了,也许有人会说真题自己也可以做啊,为什么要带着做啊,因为我喜欢联系,比如一道题:2008年第71题腰痛的基本病机是:A 外感湿邪,经脉不畅B筋脉痹阻,腰府失养C肾虚精亏,瘀血阻滞D邪痹经脉,气血不畅这道题不难,答案是B,因为其他选项都不全面,腰痛有实证和虚证,也许有些人做完就做完了,没有多想,如果是我,我就会让你把腰痛的证型和方子背一遍。腰痛有5个证型,分别是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肾阴虚和肾阳虚)用的方子分别是甘姜苓术汤、四妙丸、身痛逐瘀汤、左归丸、右归丸。然后要知道甘姜苓术汤又名肾着汤,是出于金匮要略,方剂
书是在苓桂术甘汤后面的复方,当然在方剂上不是大纲要求的,但是这个方子治疗的症状很特殊,“肾着之病。。。。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为什么要记住呢,因为我做过一道题,不记得是哪上面的题了,记得知识点是“腹”重如带五千钱,不是腰重。其实只要看到有这个症状就可以断定是腰痛的寒湿证型,因为中内的选择题好多都是给你一些症状要你选证型或方子,不会直接考你寒湿证型用什么方子。为什么要记住特殊症状呢,比如还有有一道题(04年第54题)患者腹中雷鸣彻痛,胸胁苦满,呕吐,舌苔白,脉沉紧,治疗宜选A乌头桂枝汤B金匮肾气丸C附子粳米汤D 通脉四逆汤E暖肝煎我一看到“雷鸣彻痛”四个字我就知道选附子粳米汤了,因为这是金匮上的方子,症状很典型,如果仔细分析这道题,它首先是腹痛,而且是第一个证型寒邪内阻证,但书上的主方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但答案并没有,这是考的附方,其实中内考的好多都是附方,附方是在主方症状的基础上加了一些症状,如果告诉你内外皆寒,则选A,如果告诉你少腹拘急冷痛那么就是E了。例子我就举这么多了,我带着她们做题的时候会提问一些问题,而且不仅仅局限于一门,因为中药、方剂、中内、中基、中诊时有内部联系的。
还是那句话,虽然我没有考过研,但对于复习中医综合是有一些经验的。如果现在还没有复习的同学,我制定了一个计划,可以参考一下。今天是8月9号,明天开始每天背5个中药(只背功效就可以了,虽然用药部位、产地、药性都是大纲要求的,但是考的并不多,主要是功效,其实背中药的前提是把大框背完,就是考纲上要求的药,我不知道新的大纲出来了没有,可以参照10年的大纲,10年有380个药,按章节先背熟了,那么首先你对于这个药至少知道它属于哪一章,大概的功效就能说出来了。)3首方歌,我想大家学方剂的时候应该都有方歌吧,先把方歌背熟了,对于主治功效好多方歌会涉及到,没有涉及到的以后再看书。1个中内病的证型和方子,治法就了解一下,因为治法无非就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针灸的总论部分很重要,一定要背,总论时最基础的部分,比如经络系统的组成,与脏腑的关系,经络的作用、腧穴的主治特点和主治规律,反正就是考纲要求的都要掌握,尤其是腧穴体表定位的方法,骨度折量定位法一定要记住,因为以后各论背每个穴位的定位时会有帮助的,把总论背完之后要背一条经,每条经有多少个穴位,每个穴位的定位,还要学会纵向横向一起记,比如都位于腕横纹上的穴位有哪些?距前正中线0.5寸、2寸、4寸分别是什么经脉,这道题中医基础理论考过,其实中基的第三章可以放到针灸里看,因为针灸讲的更详细。
具体背的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来定,只要自己能完成就行了,其实看起来并不多,要你坚持5个月真的很难,说实话,我没有坚持下来过,每天都给自己制定计划,每天完成任务后,晚上躺在床上再复习一遍,不会用太长时间的,每三天做一次小结,就是把这三天背的所有内容一起再背一遍,就是15个中药、9首方歌、3个病、3条经脉,因为针灸就那么几条经脉,肯定针灸先背完,但不能因此不再看针灸,因为针灸有300多个穴位呢,一定要背熟,不然很容易混淆的。有人问过我同一条经脉的好多穴位的主治都差不多,怎么办?先把这条经脉的主治背会,就相当于把中药的章节名背会,然后再背一些特殊穴位的主治。
第二篇: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方法推荐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方法推荐
1、准备工作
把所有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资料书目找齐,并制定一个复习时间计划表;时间充裕的可以制定一个半年计划,时间较短的可以采用季度计划。并留出一定的时间准备考前冲刺。
2、背考点
按照计划开始分科复习,直接背考点,争取掌握70%的考点。不要钻牛角尖,一些偏题、怪题可以不用下太大工夫,以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3、研究教材
按照指定复习指导书开始复习,既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要突出重点和薄弱环节。书要细看,按照过去背条条框框的复习方法根本答不好题。
4、整理错题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复习一遍后,切忌又从头再来,因为时间已经不多,这时是最紧张和关键的时候。把前面没有做对的题都做好了标记(错题除了在习题书上做好标记外,还记住一定要在课本相应的知识点处做好标记)。即算当时重点注意了这些错题,但做第二遍差错照样还很多,这就是复习关键所在;只需要认真整理错题和相关知识点,节省时间,效率提高。
5、模拟测试
考试前两周内找三至四套模拟试题练习,切记:还有不明白或记忆不准确之处务必把与之相关的知识牢固掌握。这一步的关键是要选好一套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模拟试卷,否则适得其反。
第三篇:中医综合考研经验
师弟师妹们,你们好!上次的经验交流会其实我很想到场,可是没人通知我,我总不能厚着脸皮去吧,呵呵,听说那次会上讲考中医经验的同学讲得不太好,我心里更是遗憾了。今天我决定花些时间写几句话给你们当中愿意听一听的同学,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去年开经验交流会的时候我们05中医的夏冒李师兄给我们做过交流,那时我对夏师兄是敬佩得很,370多分啊!尤其综合更是得了250多分,当时确实不敢想象,不过美中不足,师兄似乎比较腼腆,我觉得他的话语缺乏一种渗透力,影响力,于是当时我就半开玩笑地更同学说,一年后咱也要上去给师弟师妹们介绍一下经验,呵呵。
事情也过去很久啦!也没有了经验交流这份心思,不过最近我了解到你们当中有同学多多少少还有些关于考研的疑问,尤其是现在即将开始实习了。中医考研不难,这是我一直坚信的,但从我们班考研的情况来看,还是出现了一些让我觉得惋惜的事情。下面我介绍一下06中医考中医研究生的情况以供大家参考: 最初报考的同学大概有20多人,具体记不清了,初试成绩为过380分的有3人,360多分一人,350多分一人,其余从240来分到350分不等,因为成绩好的首先考虑考外校,不好的考本校,因此340分往上的几乎无一例外是考外校的。最后考广中医的上复试的有8个,去复试的有7个,6个被录取,其中3个自费,3个公费;3个省中医,1个一附院,2个省二中医院。本校的上线的除了没去复试的全部录上,也是6个,基本是公费,加上2个保研的一共8个。另外还有考北中医的一个保研一个考上公费的。总体上来讲考取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必须给大家提一个醒,这当中会有很多意外。我们有个同学很早就立志考广中医的妇科,当初还在学校的时候就很努力地去备考了,那时同学们对她的期望值都很高,后来去了惠州中医院实习,可能是因为复习环境不理想,就改报中医内科,报了省中医的,但是最后初试才考了大概320分左右,没过内科复试线,调剂去了急诊但也没录取上,很可惜的。另外一个考360多分的同学,报省中医内科,是录取上了,不过只能自费。还有一个340多分报省中医内科,录上了,但导师是偏医学统计方向的,且是自费,即使是另外一个380多分的同学,也没能选到他想报的导师。说这些就是让你们必须认识到考中医也有它的严峻性,不要以为过线万岁,后面也有很多困难,所以初试分数越高越好,千万别怕考高了。
说说我的情况,可以说我中医底子还是不错的,虽说真正备考也是大四第二学期才开始,但开始就很重视了,所以实习前,英语单词看过三四遍,阅读做了100多篇;综合已经看了一遍以上教材,辅导资料也看了一遍吧,同时花了挺多时间整理总结了各科的资料(见附件),方歌背的比较少,因为大多已经熟了。很多人可能觉得我很厉害,说我能实习和考验兼顾,还考那么高分,那是不太客观的,如果没有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我肯定不能取到今天的成绩。初试之前,我前后大概逃了两个月的实习(其中半个月是医院送的,呵呵),还有一个半月因为学院求情让我们每天只上半天的班,所以实际上我实习没学多少东西,主要精力还是放在了考研上。一路走来,一直到考完初试,我都没怎么感觉到压力的存在,一是因为当初我的目标低,要求低(我最初报了广州市中医院),不需要考得怎样出类拔萃;二是我有底子,还有自己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也许是没有压力反而让我考出不错的成绩吧,不过因为没有压力我也浪费了不少时间来放松心情,呵呵,不过浪费的这些时间也是很有价值的,我认为备考过程中效率第一,我学习的时间可能不算太多,但基本能保证用来复习的时间都利用得不错,当学习得厌烦了,我就看电影,看完就觉得这是犯罪啊,所以赶紧抓紧时间复习,就这样循环,也娱乐也学习了,就不觉得太累了,初试备考期间我平均每天看半部电影,当然,一切根据自身情况,不要为了娱乐而娱乐啊。
现在开始具体说说备考事宜,首要的还是那样,必须明确你的目标。如果你平时成绩不太好,你认为你学习方法不太好,不太擅长考试,那你最好不要报广中医(这里我主要拿广中医为例)的一二附院以及其它一些比较热门的医院,如深圳市中医院,佛山中医院,中山中医院等,那些要分比较高,当然最难考的还是一二附院,考个350分以上才能保底,后面几家要低一层次了,也最好考330分以上吧,广州市中医
院建议不报,医院较差。其实你还是可以考虑一下本校,本校备考容易很多,录取率也高,不少导师名气也不差,如李娟、李义凯、罗仁甚至陈宝田等。考340、350分在本校算前三甲啦!但在广中医热门医院那不一定有公费。广东的如果你想回家乡工作而正好那有广中医的附院那就报吧,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外省的也一样,考本省的医科大学也不差,即使名气低一点,但附院的实力都不会差的,拿福建为例,福建就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两所医学院,它俩就几乎把福建省的好医院都囊括了,如果能轻松考上,又何苦冒险去读广中医、北中医呢。
如果你稍微有点信心我鼓励你考好点的学校,毕竟我们学院中医总体名气还是比较差,就中医内科一个住院部,而且据了解很多老师主要是让你搞科研,搞实验,我个人觉得很烦的,呵呵。
对于各科的复习,首先英语和政治、中综三科,必须树立中综大哥的绝对地位!真正拉分的还是综合,你英语、政治不错,综合不行一样得不了高分,我们班三个上380分的综合都是超240分的。到复习的最后阶段,大概一个多月吧,最好六七成的时间都拿来复习综合,你想,英语、政治合起来才200分,谁的上升潜力大?!
当然,如果你综合没有问题,你想拿高分,那么不要忽视英语和政治,那两科可以拉开二十来分呢。还是要提个醒,你英语必须过关,我们还是有同学很高分,但英语差那么一分几分而没上线或因此没有公费的(这是本校的情况,广中医不要求分数线超多少,过国家线即可)。照我大概的观察,四级没过的同学考研英语非常危险,四级过了六级没过分数一般过线但挣扎在四五十分之间,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复习。
英语,已经到实习阶段了,如果你之前功课做好了(包括记单词、做阅读),就大概可以进入以练真题为主的阶段了,做真题的时候我建议从后面往前做,就是从01年的做到02年的再到03年的这样,用铅笔做,因为你要做的不止一遍,可能是三四遍,做一年的真题可能需要三天的时间,做和评分是一天,仔细对真题的研究需要两天以上。当然,我做真题的时候第一遍只评分不研究,隔一个月以上重做的时候才研究,这样看看自己有没有一点进步,这样虽然有点自欺的成分在,毕竟做过一遍对文章还是熟悉一点,不过就算这样又如何,考研这么苦,你有理由想法子让自己找点信心吧!如果你前期工作还没做好,单词记得不牢,阅读没做过多少,那还是要抓紧把这补补,别太快做真题,不然有点浪费。作文啊,平时可以背几篇范文,都说商志的冲刺班还是什么班的模板很有用,我们有同学试了确实反响不错,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是自己结合收集来的一些句子和作文模板书弄了一个模板,自觉良好,呵呵,大家也可以效仿,呵呵。还有建议不要搞除了阅读外的专项训练,像完形啊翻译啊等,尤其是翻译,做真题是好好做就是了,不用额外去专研它。
英语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念,平时做阅读要计时,做真题的时候更是如此,因为英语真的是争分夺秒啊,时间一般都不够,所以平时就要练速度,在速度中求质量。
政治,大纲出来(9月份)之前不要动,准确来说任汝芬序列一出来前都不用看,序列一出来赶紧买来(建议必买!)要开始看了,序列一是大纲精编版,所以大纲(就是红宝书)不要买了,买了后悔,然后序列二是10月份左右出,序列二是模拟题,我没买,买了的人说不太好,所以自己选一本习题做做吧,我用的是陈先奎的2000题,刚好降价,就买了,还好吧,不强烈推荐。对了,政治在民间比较有名气的是风中劲草,它一套书有知识点精编,有练习题,不错的,网上才有卖,10月份还是11月份才出吧,不过不要买翻版的,我买了,看到我吐血啊!看一两遍序列一和做一遍题,到11月份大概序列三出来了,是知识总结和时事,建议买,看完了大概复印店里的启航辅导班冲刺讲义有了,要买,挑那些有同学笔记在上面的买,因为老师会在课堂上讲哪些是重点,讲义上本身是没有的。这时还有一些什么最后五套题啊等等,看情况买,主要是看看人家是怎么答题的,如果有蒙中的题当然好。
老实说,去年的政治辅导班我认为很烂的,因为所预测的大题几乎没有中的,所以首先,不要报班,浪费钱。但是我强烈建议要紧跟着辅导班尤其是启航的资料走,一来,如果真压中题别人看了你没看,亏了;二来,你对辅导班还是抱有希望,因此更有兴趣去看,加上辅导班给出了重点,因此复习效率提高了。这样要求你与留校的同学密切合作,有资料第一时间拿来看。还有肖秀荣的四套题评价一直不错,不过可能不容易买到,大家到时可以争取一下。
看得出来,政治想拿高分不容易,要看很多遍书,不过也不要被吓到了,时间挤出来还是够的。少看点书你大概拿个60来分,多看点一般就能拿70多分了。
综合,第一第二阶段我就不说了,下面我主要说我做真题阶段的情况。从九月份开始,我已经决定主要靠做真题来提高综合的成绩,我的策略很简单,从91年的真题开始,一年一年地做真题,跟英语不一样,我只做一遍,做完一份评分后马上仔细的研究,把每一题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翻教材啊,资料啊,把相关的知识都看一下,等做多了,就知道那种类型的题常考,那个知识点常考,这时要拿本小本子把自己常忘的又常考的总结起来,然后经常拿出来翻看,或者背一下,不是那种巴掌大的本子,32开的正常的本子,因为要画一些表,比如脉象。
这种方法会让你上瘾的,你开始越早越好,我还记得91年得分156,那时还是很郁闷的,不过分数越低提升空间越大嘛,果然92年就得了167分,心里暗喜,呵呵。就这样,你一年一年的进步,对自己是个鼓励,你会越发有兴趣,不过要学会总结,不然进步比较慢。10年的真题明显难度加大,大家做到那的时候不要被打击到,如果你没被打击,就说明你很厉害啦!(我是被打击了的那种)
前面说过,我自己总结有资料(有些是下载的),大家可以把它们打印出来,看不顺眼还可以自己排下版或稍作修改再打印,在做真题的时候我会经常地翻看那些资料,并加以补充,其中,中药和中内看得最多,记不太清楚的我用横线划一下,记了好几遍还忘的用荧光笔划一下,总之,达到醒目的目的,提醒自己重点关注,以把全部知识点都记住为要求。这样可以把书本繁杂的知识点浓缩、明了,重点突出,方便记忆。这个方法以及做真题的方法是我重点向大家推荐的方法,大家可以参考。有一点请原谅,中内疾病的顺序是我按傲视宝典的顺序整理的,跟书本不一样,查找起来可能不便,大家可以做个书目,方便查找。
对于逃实习,仅提供几个办法,首先是分组,有的医院是两个同学一组去同一科室,那最好找不考研的partner,让同学罩着你;然后是轮转安排,争取自己安排科室轮转,实习前尽量先轮小科室,尤其考前两三个月不要轮普外、骨伤、妇科、针灸康复(具体看所属医院情况)等这些比较忙的科室。一般第一个月就不要逃了,观察情况,这个月内同学间相互交流各科室的情况,积累经验。第二个月开始各位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吧,你可以不去报到,有你的同学照应着,查出来让同学帮忙说你去其他科室轮转了,或者你家里有事,刚好回家了(只适用于报到那两天被抓);可以去报到,但安排要去一个月的,你说你只轮半个月,因为有时候医院实习生太多,各个学校都有,时间不统一,有时医生也搞不清楚的;如果医教科好说话,可以跟医教科要求从一些科室抽点时间去一些没有安排的你感兴趣的科室,比如心电图、B超室、中药房等,这种要求一般医教科都会同意,等批准了你不去报到即可;如果带教好说话,同情你,厚点脸皮叫带教多放你点时间复习,一般年轻带教都肯的…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相信你们很快就会如鱼得水了,呵呵。
实习手册这东西不要怕,就算什么都没写过到最后还是可以叫同学相互间模仿签名,当然,也不要一点不在乎,平时能弄到真迹的尽量弄。
学习环境,争取学习环境最重要,女生我不清楚,男生中如果有不考研的确实较难调节,一是时间有冲突,有的喜欢复习得比较晚,要开灯,或者反过来不考研的喜欢看电影、打游戏比较晚等等,二是就算都没睡,大家最喜欢的就是闲聊,聊当天医院发生什么事啊,这科室什么什么病人什么医生咋样啦,聊聊当调节一下倒没事,问题是开了头就刹不住了,很烦的…考研一个要保证时间一个要保证休息,所以当初我选择了搬出去住,但女生的话我不发表意见,涉及安全问题,如果你肯定很安全那没问题。
还有一点,考广中医的推荐大家有空可以上它的学校论坛—诚济论坛的研究生板块,网址是….自己找,我很多信息都是上面来的。
暂时就我想到的这些主要关于初试的问题跟大家说了一下,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说实话,今天我仍然站在南医大的立场上,哪个学校都会优先照顾自己的学生,本校生太有优势了,广中医也是如此,所以我希望能尽到自己的一点力,能帮助本专业更多的同学考上想考的学校。关于复试的问题以后有机会再说,祝你们实习逃得顺利,考试考出高分!
梁培干
2011-7-11
第四篇:中医综合——中药复习材料
一、解表药
1.1辛温解表药 麻黄:发汗、平喘、利水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炭)止血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白芷:祛风解表、燥湿止带、消肿排脓、止痛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2辛凉解表药
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蝉蜕:疏风热、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桑叶:疏风清热、清肝明目
菊花:疏风清热、解毒、明目、平肝
葛根:发表解肌、升阳透疹、解热生津
柴胡: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解表、除烦
二、清热药
2.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
芦根:清热生津、止呕、除烦、利尿
天花粉: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2.2清热燥湿药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火
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杀虫、利尿
2.3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
玄参:清热凉血、解毒、养阴
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退虚热
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
水牛角:清热、凉血、解毒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2.4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清热解暑(露)连翘: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痈散结
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清斑
鱼腥草:清热解毒、排脓、利尿
射干:清热解毒、祛痰利咽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
板兰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散肿
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
山豆根:清热解毒、利咽喉、散肿止痛
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消痈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马勃:清肺、利咽、解毒、止血
秦皮: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鸦胆子:清热解毒、截疟治痢、(外)腐蚀赘疣
熊胆:清热解毒、止痉、明目
2.5清虚热药
青蒿:退虚热、凉血、解暑、截疟
地骨皮:凉血退蒸、清泄肺热
白薇:清热凉血、利尿通淋
银柴胡:退虚热、清疳热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三、泻下药
3.1攻下药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泄湿热
芒硝:软坚泻下、清热芦荟:泻下、清肝、杀虫
番茄叶:泻下导滞
3.2润下药
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3峻下逐水药
甘遂:泻下遂饮、消肿散结
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外)杀虫疗疮
巴豆: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蚀疮
牵牛子: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商陆:泻下利水、消肿散结
四、祛风湿药
4.1 祛风湿散寒药
独活:祛风湿、止痛、解表
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胃
白花蛇:祛风、活络、定惊
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治骨鲠咽
川乌: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蕲蛇:祛风通络、定惊止痉
伸筋草:祛风湿、舒筋活络
4.2 祛风湿清热药
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胆退黄桑枝:祛风通络、利关节
稀莶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
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4.3 祛风湿强筋骨药
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五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利尿
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止痹痛
五、芳香化湿药
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厚朴:行气、燥湿、消积、平喘
藿香:化湿、解暑、和中止呕
砂仁:化湿、行气、温中、安胎
白豆蔻: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佩兰:化湿、解暑
草果:燥湿、温中、截疟
六、利水渗湿药
6.1 利水消肿药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猪苓:利水渗湿
6.2 利尿通淋药
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外)清热收涩
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
通草:清热利水、通气下乳
海金沙:利水通淋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瞿麦:利水通淋、活血通经
萹蓄: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地肤子:清热利水、止痒
萆藓:利湿浊、祛风湿
6.3 利湿退黄药
茵陈蒿:清利湿热、退黄疸
金钱草:利水通淋、排石、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虎杖:利胆退黄、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祛痰止咳
七、温里药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温中、回阳、温肺化饮
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
吴茱萸:散寒止痛、疏肝下气、燥湿
细辛: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
花椒:温中、止痛、杀虫
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
小茴香:祛寒止痛、理气和胃高良姜:温中止痛
八、理气药
橘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木香:行气、调中、止痛
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青皮:疏肝破气、散结消滞
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沉香:行气止痛、降逆调中、温肾纳气
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
佛手:舒肝、理气、和中、化痰
荔枝核:理气止痛、祛寒散滞
柿蒂:降气止呃
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九、消食药
山楂:消食化积、活血散瘀
莱菔子:消食化积、降气化痰
鸡内金:运脾消食、固精止遗、化坚消石
神曲:消食和胃、解表
麦芽:消食和中、回乳、疏肝
谷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十、驱虫药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
使君子:杀虫消积
苦楝皮:杀虫、疗癣
贯众:杀虫、清热解毒、止血
雷丸:杀虫(本品含有蛋白酶,加热60℃左右易于破坏而失效,故不入煎剂)
榧子:杀虫、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十一、止血药
11.1 凉血止血药 小蓟:凉血止血、解毒消痈散瘀
大蓟:凉血止血、散瘀消痈散瘀
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凉血止血、清肝火
侧柏叶:凉血收敛止血、祛痰止咳
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
11.2 化瘀止血药
三七: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茜草: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蒲黄:化瘀止血、利尿
11.3 收敛止血药
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仙鹤草:收敛止血、止痢、杀虫、补虚、消积
紫珠: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棕榈炭:收敛止血
血余炭: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藕节:收敛止血 11.4 温经止血 艾叶: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炮姜: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灶心土: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十二、活血化瘀药 12.1 活血止痛药
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
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凉血清心、利胆退黄
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乳香: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没药: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12.2 活血调经药
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安神
益母草: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桃仁: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泽兰:活血祛瘀、调经、利水消肿
牛膝: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鸡血藤: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12.3 活血疗伤药
庶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苏木: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骨碎补:活血疗伤、补肾强骨
马钱子: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血竭:活血疗伤、止血生肌
儿茶: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敛疮
12.4 破血消癥药
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消癥
虻虫:破血逐瘀消癥
穿山甲: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斑蝥:破血逐瘀消癥、攻毒散结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
13.1化痰药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消肿止痛(外用)
皂荚: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散结消肿(外用)
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瓜蒌:(皮)清肺化痰、利气宽胸、(仁)润肺化痰、滑肠通便
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浙贝母:清热化痰、开郁散结
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止痛(外用)
旋覆花:降气化痰、降逆止呕、活血通络
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竹沥: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白芥子: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白附子: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天竹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白前:祛痰、降气止咳
前胡: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海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利尿
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黄药子:消痰软坚、散结消瘿、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海浮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瓦楞子:消痰软坚、化瘀散结
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
13.2止咳平喘药
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百部: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苏子:止咳平喘、润肠通便、降气化痰
桑白皮:泻肺平喘、利尿消肿、止血清肝
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紫菀:润肺化痰止咳
款冬花: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枇杷叶:清肺化痰止咳、和胃降逆止呕
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
白果:敛肺平喘、收涩止带缩尿
十四、安神药
14.1 重镇安神药
磁石: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龙骨: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琥珀:定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朱砂:镇心安神、清热解毒(忌火煅,火煅则析出水银,有剧毒)
14.2 养心安神药
酸枣仁: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柏子仁: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远志:宁心安神、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合欢皮: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夜交藤:养心安神、祛风通络
十五、平肝息风药
15.1平抑肝阳药
牡蛎: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代赭石: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刺蒺藜: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石决明: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
珍珠:镇心定惊、清肝除翳、收敛生肌
15.2 息风止痉药
钩藤: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天麻:息风止痉、平肝潜阳、祛风湿、止痹痛
全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白僵蚕: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
地龙:清热息风、平喘、通络、利尿
羚羊角: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清肺热止咳
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十六、开窍药
麝香:开窍醒神、活血通络、止痛、催产
石菖蒲:开窍辟秽、宁神聪耳、化湿和胃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苏合香: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蟾酥:开窍醒神、止痛、解毒
樟脑:开窍辟秽(内服)、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外用)
十七、补虚药
17.1补气药
人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
党参: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
白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甘草:补中益气、祛痰止咳、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久服较大剂量生甘草可引起浮肿)
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太子参:补气生津
山药:益气养阴、补益脾肺、补肾固精
白扁豆:健脾、化湿、消暑
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蜂蜜:补中缓急、润燥、解毒、滑肠通便
17.2补阳药
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淫羊藿:温肾壮阳、祛风湿、强筋骨
仙茅:温肾壮阳、祛风湿、强筋骨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疗伤续折、止血安胎
巴戟天: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冬虫夏草:益肾助阳、补肺平喘、止血化痰
紫河车:补肾益精、益气养血
补骨脂: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
海狗脊:暖肾壮阳、益精补髓
骨碎补:补肾、活血、止血、续伤
益智仁:温脾止泻摄唾、暖肾固精缩尿
蛤蚧:补肺气、助肾阳、定喘嗽、益精血
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菟丝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17.3补血药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熟地黄: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何首乌:制首乌补益精血、固肾乌须;生首乌润肠通便、解毒截疟
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龙眼肉:补益心脾、益血安神
17.4 补阴药
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参:养阴清肺、化痰、益气
麦门冬: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龟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固经止血
鳖甲: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天门冬:清火生津、滋阴润燥
石斛:益胃生津、养阴清热、补肾养肝明目、强筋骨
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百合: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枸杞子:滋补肝肾、明目
黄精:滋肾润肺、补脾益气墨旱莲:补肝肾阴、凉血止血
女贞子:补益肝肾、清虚热、明目乌须
桑葚:滋阴补血、生津、润肠
十八、收涩药
18.1 固表止汗药
麻黄根:敛肺止汗
浮小麦:敛汗、益气、除热
18.2 敛肺涩肠药
五味子:敛肺滋肾、涩精止泻、生津敛汗、宁心安神
乌梅: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收敛止血、消疮毒(外用)
五倍子:敛肺降火、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敛汗止血、解毒消肿(外用)、收湿敛疮(外用)
罂粟壳:涩肠止泻、敛肺平喘、止痛
诃子: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肉豆蔻: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外)18.3 固精缩尿止带药
莲子: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止带
芡实:健脾止泻、除湿止带、益肾固精
乌贼骨:收敛止血、固经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椿皮:清热燥湿、涩肠、止血、止带、杀虫
金樱子:固精、缩尿、涩肠止泻
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止血
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十九、涌吐药
常山:涌吐痰涎、截疟
瓜蒂: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二十、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雄黄:解毒、杀虫
硫黄:(外)杀虫止痒、(内)壮阳通便
明矾: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清热消痰
蛇床子:燥湿杀虫止痒、温肾壮阳、祛风散寒
露蜂房: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大蒜:解毒杀虫、消肿、止痢
十八反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药叛藜芦
甘草: 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 川乌。草乌。附子。
乌头: 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芨。参: 人参。沙参。丹参。玄参。
藜芦: 人参。沙参。丹参。玄参
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 丁香莫与郁金见朴硝一见便相争 牙硝难合京三棱水银莫与砒霜见 川乌草乌不顺犀狼毒最怕密佗僧 人参最怕五灵脂巴豆性烈最为上 官桂善能调冷气偏与牵牛不顺情 若逢石脂便相欺
硫黄─朴硝 水银─砒霜 狼毒─密佗僧巴豆─牵牛 丁香─郁金 川乌。草乌─犀角人参─五灵脂 牙硝─京三棱 官桂─石脂
第五篇:2015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目
2015中医综合考研参考书目
《中医内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
《中医方剂学》的第5版教材(必备):
根本不用看其他的版本,出题人出题的依据只是第5版教材,所以也不要指望出题者会兼顾到学校使用不同的教材而出5.6.7版教材公有的知识点。方剂的配伍记忆方法因人而异,不要轻易变换。如果采用方歌推荐教材上的方歌,如果采用趣味歌决记忆推荐上海中医药出版社的《趣味方剂手册》。
《中医针灸学》以第7版教材(必备)
这个版本的教材完美涵盖了新大纲所有内容。特殊腧穴的记忆一定要用歌决系统记忆,事半功倍!针灸缺乏模拟题,手头能用的模拟题不是太难(针灸专业)就是严重超纲,或者不是按照7版教材编写。
推荐大家使用那本北中医编写的、天价的《复习全书》中的针灸模拟题部分。特别是后面将近250道模拟题非常有价值。(个人感觉)
《中医诊断学》的第5版或者第6版教材:考纲总体上以第5版为主,但最近几年也涉及到第6版的内容。《中医中药学》:以第7版教材为主(必备)。归经这一部分主要参看以前版本。
还有就是第5版教材是绿色封面,1983年左右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为什么1983年版的书到现在还在不断印刷?(1995年是6版,2001年是7版)其中缘由得靠自己琢磨。
必备真题。其实这种书哪本都一样,只要题目收得全就可以。所有题目的答案建议都去教材上找,找不到就是教材版本问题。一定要看《大纲》上的试题解答,并核对答案,因为现在的真题书的答案错误真的很多!可选参考书(可选)。
《中医120分》跨越篇,形式不错,可惜和教材比系统性、全面性相差太远,而且错误也太多了。《讲义》赵百孝,虽然错误稍微少了一点,但是形式不如前者,更是没办法和教材比啊。
《复习全书》怎么说也还是根据新大纲编写,不过还是推荐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