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开场白台词很重要[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3 23:41: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演讲开场白台词很重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演讲开场白台词很重要》。

第一篇:演讲开场白台词很重要

关于演讲开场白的重要性,许多名人作出过很好的忠告。俄国大文学家 高尔基说:“最难的是开场白,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 音调,都是安给予的。平常得好久去寻找。”高尔基的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演讲的第一句话至关重要,他的作用同音乐的“定调”,规定着全曲 的基本面貌和基本风格。第二,适当的第一句话是不那么容易找到的,它是长期积累和苦心斟酌的结果。

奥地利的乐团指挥韦勒说:“如同有‘招眼’的东西一般,也有‘招耳’ 的东西。首先,对于演讲者而言,有决定意义的是要获得听众的好感,引起他们的注意,开场白就是沟通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第一座桥梁”。这位音乐 家指出,演讲者的开场白必须“招耳”,即引起听众的注意,获得他们的好 感。

瑞士作家温克勒说:“开场白有两项任务,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之间的 感情;二是如字意所示,打开场面,引入正题。”温克勒也强调开场白应建 议说者和听者之间的认同情感,并为下面的演讲作好准备。

以“楔子”和“引子”开场

多数演讲是以“楔子”和“引子”两个部分作为开场白的。楔子,建立 同听众的感情,大多是些沟通情感的礼貌礼节用语。引子,把话题引入正题,大多是从礼貌礼节用语向正题过渡的话。

1884 年4 月27 日,美国总理里根在人民大会堂的演讲是这样开场的: 谢谢你,周培源博士,谢谢各位尊敬的女士和先生。我很荣幸今天能够

来这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在人民大会堂向贵国发表演说的美国总统。我和我的夫人南希一直盼望来历史上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访问,同你们伟大的人民见面,一睹贵国历史宝库的风采。北京宽阔的大道使我们 赞叹,贵国人民的待客热情,使我们深受感动。

我们唯一的遗憾,就是这次访问的时间太短。看来只能像唐代一位诗人 所写的那样“走马观花”了。但是中国的《汉书》里还有另外一句话,叫做 “百闻不如一见”,南希和我深有同感。

里根在人民大会堂的演讲是一篇长篇演讲。这一段话可以看作是整个演 讲的“楔子”。在楔子里,里根首先对演讲主持人及听众表示敬意。对东道 国表示赞叹,对东道国的古老文化表示理解。这都是礼貌礼节上要求讲述的话。这样一番话,很快使本来陌生的冰冷的气氛融化开来。演讲人与听众之 间的情感的桥梁也就架起来了。

继这番之后,里根总统接着说:年前,前总统尼克松来到北京,他走下空军一号专机同周恩来总理握 手,事后周恩来总理告诉他:

“你那次握手,是从世界上最浩瀚的大洋彼岸伸过来的手,是经过25年的完全隔绝之后伸过来的手。”从那次握手开始,美国和中国都打开了自己历史上新的一页。我认为现在历史又在召唤了。

这番话可以看作整个演讲的引子,楔子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引子就要毫 不迟疑地把演讲引入正题了。里根总统在这里以回忆尼克松与周恩来第一次握手这个有深远意义的历史镜头,把演说引入正题,转折得体、恰当、自然。里根总统这次演说的开场,是一种很典型、很规范的开场。它包含了下 列必不可少的因素:得体礼貌的称呼。②以愉快的心情提及演讲的地点。③ 以赞赏的口吻提及听众深感自豪的东西。④表示对听众们的文化背景有浓厚的兴趣。⑤回忆双方都感到愉快的事件。并以此引出正文。

富有人情味的插曲往往是极好的引子

上述因素以及由它们形成的技巧,被普遍采用。例加,法国到驻联邦德 国大使法朗索瓦·庞赛 1950 年 6 月 2 日在德法市长联席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其开场白就与里根在人民大会堂的开场白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因为德法 两国的历史背景本来就较接近,历史上的联系本来就较多,所以,庞赛的开场白就更加无拘无束,热情洋溢。庞赛说:

联邦主席先生,市长先生,法兰西的市长先生们!我以十分愉快的心情 接受德法两国市长会议的邀请,前来参加闭幕式。对能籍此机会重游斯图加特感到高兴并表示感谢。

不瞒大家说,如果我回想起我第一次是怎样在贵国的城墙下度过的话,我就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感触。联邦主席先生知道我这个人比较容易感伤。可是还有什么地方能比斯图加行这地方更令人感到舒适呢?那次露宿城下差不 多过去半个世纪,1902 年,当然还是个年轻的中学生时,就来到斯图加特这 神奇的地方?

接下去,他把演讲过渡到真正的话题上。由于我的独特经历,由于我对斯图加特的独特感情,所以,我始终将德法两国及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理解放在心头,作为大使,我要谋求的正是这一点。

庞赛挑选出一段富有人情味的、双访问互相理解的历史插曲作为开场 白,很快地实现了演讲者与听者之间的情感的沟通,并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正题,这是明智的、具体的。同时应当指出,庞赛的开场白还注意了其他技巧。首先是称呼得体。尽管两国的市长身份上同级的,但作为法国人,他首先提 到德国市长,然后再自己的同胞打招呼,这很恰当,否则就失礼。接下去为会议的邀请表示感谢,为能讲话表示愉快。再接下去,以亲切的口吻谈到演 讲的地点。并很自敛钱以转向联邦主席个人。最后,以一段表达德法两国互 相理解的历史插曲作为引子,使演讲在亲切的融洽的气氛中进入正题。

“楔子”和“引子”有利于消除敌意

如果你的演讲与听众的许多意见相左,即你的意见是向他们挑战,是与 他们辩论,那么,为了使你的意见能说服更多的人,你更有理由使用“楔子” “引子”这样的开场技巧。用“楔子”说明自己的好意,消除听众的敌意;用“引子”引出话头,进入正题。使用这种技巧的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人 亨利1775 年3月23 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讲。亨利是美国独立战争时 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演说家,从1775 年至1776 年,他先后担任弗吉尼亚州部队司令、州长。1787 年,他曾起草《人权法案》。1775 年3月23 日的演讲,是亨利在独立战争期间最著名的演讲。在 1774 年9 月5 日的第一次大陆会议上,主张向英国统治集团妥协的倾向占了上风。因而,亨利这篇以“制止这 种妥协”,主张“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说,就是对部分人的挑战。为了消 除敌意,亨利以诚恳的、有节制的、恰到好处的一段说明作为“楔子”,又 以一则哲理作为引子,结果使演讲大获成功。据记载,当他演讲完毕时,先是全场愕然,接着响起“拿起武器”的呼声。他在演说中喊出的“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成为独立战争中的名句而流传于世。亨利的演说是这样开场的: 主席先生:

诸位可敬的先生已向议院提出了请愿,我比任何人都更高度地赞赏他们的才干和爱国之心。然而,对同一事物往往各人有各人的见地。虽然我的观 点与他们的截然不同,但当我毫无忌讳、畅所欲言时,便愿不被误认为是对先生们的不恭。现在不是客气礼让的时候,议院所面临的是我们的国家正处 于生死存亡之际。我认为,这是关系到享受自由还是蒙受奴役的大问题。鉴 于它事关重大,我们才有望得到真理,才可能对上帝和祖国尽神圣的职责。我认为,这种时刻若是怕冒犯诸位而隐瞒着自己的观点,这是对祖国背叛,也是对高居人间一切君王之上的万物之主的不忠。

主席先生,人们常易沉湎于希望的幻境中,我们往往无视使人们痛苦的真理,听凭那唱着惑歌的女海妖将我们重新变成牲畜。难道那些为争取自由 而进行伟大、艰巨斗争的明智人们就当扮演这样的角色?难道我们竟甘心与那些有目却视而不见、有耳却听而不闻的苟且偷安者同伍?至于我,无论心 灵将忍受多大的痛苦煎熬。我甘愿追寻完全的真理,接受最坏的结果,并为 之贡献一切。

这段演讲是不同意妥协的,是号召人们“拿起武器”的。然而,在提到主张妥协的对立面时,亨利首先“赞赏他们的才干和爱国之心”。这活是向 对方表明,在爱国心和才干上,彼此是一致的,所不一致的,仅仅是具体的 主张。这显示亨利的求同诚意,有利于消除对方的抗拒情绪。接着,他表明自己的具体主张与对方截然不同,但有了上面的声明,对方也容易认为亨利 的出发点不是“对先生的不恭”,也就会减少敌意。第三,亨利表明对国家 对上帝的责任促使他说真话,用以唤起对方的理智和良知。最后,亨利列举 “唱着惑歌的女海妖”的典故,告诫人们,不要沉湎地幻想忘记真理。这才 开始正面阐述他“拿起武器,拼死抗战”的主张。这种讲究技巧的演讲,能 够化敌为友,使更多的人站到自己的阵线上来。

演讲往往需要以楔子来开场,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即听众对顺耳的话 总是舒舒服服接受的。这些顺耳的话包括被人愉快地提到名字,提到亲人,提到演讲地点,提到演讲所在城市,提到家乡,提到祖国,提到文艺,总之,是基于人人喜欢被人提到一切自己感到亲切和自豪的东西这种心理。

以自嘲开场

演讲者在开场白里,也可以说到自己,而且这往往同样是一种实现与听 众心理沟通的方法。不过,说到自己时,不可与说到听众时用同一种赞美的口吻。相反,可以用揶揄的、自我解嘲的口吻。当然也不必过分。必须让人 感到这种自我解嘲中的乐观情绪和幽默感。使用这种方法主要出于这种考 虑,即听众普遍认为,能与人随便谈谈自己的人通常是透明度较高的人,可亲可近的人。同时,由于你的自我评论多少带有揶揄自己的味道。听众就会 不自觉地滋生某种优越感。从而心理比较舒服起来。所以,不少演讲者是以 几句谦恭、风趣的自我评论开场,实现与听众的感情沟通的。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一次科学讨论会上说: 因为我对权威的轻蔑,所以命运惩罚我,使我自己也成了权威,(笑声)

这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怪圈。(笑声、掌声)古希腊大演说家伊索砥拉特斯有一次这样向学生演说: 我的一生是这样的遗憾,政治上走了一具“S”形,弯曲的部分太多了。

(学生笑声)听,我的嗓音就像没有力的风,(学生笑声)然而我却想变成一股飙风,来摇撼你们的心,让你们懂得修辞学的重要!(笑声、鼓掌)

以轶闻趣事诗词典故开场

在演讲中,楔子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说到底,它只是一种活跃气氛、交流感情的催化剂。如果你觉得你与听众的关系已经很不错,不用拉近乎也容易实现感情的沟通,则你的演讲可以不用楔子。不过,如果你想一开场就 引起听众的兴趣,你倒可以使用“引子”技巧,即在讲到正题之前讲一件轶闻趣事,讲一个典故,讲一首诗,讲一段个人经历等,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当然,这些轶闻趣事、典故诗词、个人经历都必须在内容上与演讲有这样那 们的关系。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夺得 15 枚金牌、8 枚银牌、9 枚铜 牌,成绩辉煌。奥运会结束后,有位有识之士觉得体育界的“许多经验可以 借鉴到四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去”。于是发表了《看了金牌之后》的演讲,其开场白是这样的:

有一段相声说,在李莲英大总管红紫当朝的年月,中国曾派过体育代表 团参加奥运会。这位只会喊“喳”的“小李子”不懂什么是国歌,于是以《贵 妃醉酒》代替。

而且选了飞檐走壁的大侠去跳高,选了皇宫里传旨的小太监参加短跑,找了几个北京天桥变戏法的,每人怀里揣一个篮球去和洋人比赛,结果把篮球变来变去,不见传球,只见入网。从那以后打篮球都穿背心、裤衩,就是 吃了李莲英的亏才作出的国际性规定,这段相声使人捧腹不已。然而也让人 觉得有些解嘲的味儿。跟阿 Q 说的“先前阔”有点相近。实际上,中国人首 次参加奥运会是52 年前,运动员仅仅一员,“硕果”是一个“鸡蛋。”然而52 年后,还是在天使之城洛杉矶,我国运动健儿夺得了 15 枚金牌、8 枚银牌、9 枚铜牌,名列金牌总数第四位。这可不是相声,是事实。倘要论起走向世界,大胆革故鼎新,则当首推体育界?从一段富有戏剧性的小故事引入正文,是我国说书艺人的一个窍门。这篇演讲,以“相声”开场,风趣、幽默,步步引人入胜。如果换一种说法,一上来就说:“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夺得 15 枚金牌,我们各行各业都是应 该从中得到启发”一类的话,人们说不定马上会认为又是老生常谈,没有听 下去的兴趣了。这篇演讲发表在 1984 年 8 月,当时奥运会正是大家谈论的中 心,中国健儿一举夺得 15 枚金牌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新闻。演讲者采用这 样的事例来引发,特别使听众感到新鲜,演讲者表面上谈奥运会,骨子里谈开放改革,谈人事制度改革,谈用人观念的更新。正如鲁迅反对对恋爱自由 的干涉,借雷锋塔的倒掉来发挥。毛泽东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引愚公移山 的寓言来阐述。这种借题发挥,往往别开生面。比起一些板起面孔、从头到尾都从正面论述题旨的演讲,它不仅使听者感到亲切有味,还能启发听者联 想,活跃听者的思路。

从一段富有戏剧性的小故事引入正题,也是西方教士传经布道的一个技 巧。早在 13 世纪的时候,著名的德国传教士贝尔特霍尔雷德就动用这种技巧。他认为:“这种别具一格的演讲开场法,在那些很少受过抽象思维训练,而依赖于生活经验,喜欢共同感受的听众中是极为生效的。通过讲一段小故 事,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传教题目。”

西方传教士的这种技术,也被西方的演讲者借鉴。一位历史学家在阐述 盟国与战败国德国的关系时,用下面一段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引出正题:

1945 年,温斯顿·丘吉尔在伦敦机场登上前去参加波茨会议的飞机时,一个很有身份的新闻记者忧心忡忡地问他:“首相先生,同盟国会不会在波 茨坦犯当年在凡尔赛犯过的同样错误?”丘吉尔微微一笑,连雪茄都没有从 嘴上拿下,富有远见地答道:“人们可以放心:同样的错误我们不会再犯,——但会犯其他的。” 演讲者用这戏剧性的小故事作为引子,赢得了听众的兴趣和关注。同时这个小故事对他演讲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破题,因为他的演讲的题目就是 “谈盟国与德国的关系。”

以提出问题开场

以提问题作为引子的开场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在演讲开始时,可以提出一些激发听众开动脑筋的问题,演讲者将自己

和听众共同置身于一个或数个问题之中,而这些问题是要作为主要论题来阐 述的。在提出问题之后,有的还泄露一些结论,这都具体地说在听众中产生兴奋紧张的情绪,结果是,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演讲中来了。例如:

孙中山在《北伐的原因》(1942 年 9 月 29 日)演讲中是这样开头的: 各界诸君,今日诸君在这里开赞助北伐大会。我们今日为什么有北伐之举?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1918 年 11 月 15 日)是这样开头场的: 我们这几天庆祝战胜,实在是热闹得很,可是战胜的,究竟是哪一个?

我们庆祝,究竟是为哪个庆祝?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 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单刀直入式开场

这种开场白的形式,如小标题所示:是“单刀直入”即既不要“楔子”,也不用“引子”,直截了当,一开始就进入正题,如: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演讲是这样开场的: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下: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演讲是这样开场的: 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选择晋风度及文章一约酒的关系,是这样一个题目。》 刚才凯丰同志讲了今天开会的宗旨。我现在想讲的是:主现主义和宗派主义怎样拿党八股做它们的宣传工具或表现形式。鲁迅《娜拉走后怎样》演讲是这样开场的: 我今天所讲的,就是黑板上写着这样一个题目。李卜克内西《在德国国会上反对军事拨款的声明》是这样开场的: 我投票反对这项提案,理由如下: 林肯在《第二次就任总统的演讲》中这样开场的:

同胞们: 在第二次就职宣誓仪式上,我不能像第一次那们作长篇的讲话,但简明扼要声明一下,我们今后将要执行的方针,看来是合适的。

这种直截了当的开场白,看起来是最平淡无奇的。然而却不失为最实用 的、最有效的开场白。除了在确实必要的场合下不得不先说几句礼节的话之外,这种直截了当的开场白几乎适用一切情况下的演讲。而且,一开场就直 截了当进入正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演讲者要有坚强自信心,相信自 己演讲的内容好,不加任何雕饰便足以慑服听众。其次,演讲得要有高度的概括力,力求对自己演讲内容“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敛方寸”,三言二语 说出自己通篇演讲的要点,实质上是:以寸敛六合’,是“大家风范。”第 三,直截了当的开头,颇有“风行水面,自然成文,信后牛来,头头是道” 的风姿,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这是一种朴素的美。以上所举各类最基本的开场白的方法,应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灵活掌握。无论使用哪一方法,都要注意下列问题:

(1)开场白不能长。

(2)如是稍长的演讲,应对演讲的主要内容作预告。

(3)许多人用过的套话不要再用。如“我没什么要讲的,只因为??”,“我很不会演讲,可是??”,其他陈词滥调也不要用。假如实在想不到更 精彩的开场白,就以单刀直入开场,如:“我与大家谈谈??问题??”,“我赞成这样的说法,理由如下??”,“我不同意那样的观点,我有如下 根据??”

第六章 演讲的艺术 口语表达艺术

众所周知,演讲需要口才。所谓口才,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它是演讲的 必要条件。演讲表达的主要特点是:“讲”,对演讲者来说,写好了演讲词,不一定就讲得好,正如作曲家不一家是演唱家一样。有文才,善于写出好的演讲词的人,不一定有口才,不一定能讲得娓娓动听。真正的演讲家,既要 善写,还要会讲,即既要有文才又要有口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口才比文才 更为重要。如果演讲者讲话哼哼哈哈,拖泥带水,“这个”、“那个”一大 串,那么,即令有超凡俗脱的智慧,有深刻广博的思想内容,也无济于事。当今社会是开放的信息社会,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开拓进取精神,而且还要有 出众的口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口才,往往是经过严格的口语训练 出来的。许多著名的演说家,他们的口才都是经过刻苦磨炼出来的。例如,古希腊的演讲家德摩西尼,为了校正发音含糊不清的毛病,曾口含鹅卵石,对着大海练习朗诵。他的这种刻苦精神,将记载演讲史册,令人肃然起敬。演讲口才的训练,不仅要勤练、苦练,而且要巧练。所谓巧练,就是要练习得法,摸清规律,掌握要领。例如,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不时严重口 吃,说话困难,后来他分析了口吃的原因,常到深山练习大声说话和朗诵,并争取登台演戏。朗诵和演戏是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综合运用的最佳形式,它不仅要求准确、自然,而且要优美感人。通过这种高标准的训练,他不仅

克服了口吃毛病,而且练出了口才,成为著名的演说家。

一、口语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

演讲的语言从口语表述角度看,必须做到发音正确、清晰、优美,词句 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一)发音正确、清晰、优美

郭沫若说:“语言除意义外,应该要追求它的色彩、声调、感触。同义 的语言或字面有明暗、硬软、响亮与沉郁的区别。”(转引自郑颐寿《文艺 修辞学》)

以声音为主要物质手段的演讲,对语音的要求就更高,既要能准确地表

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又要悦耳爽心,清亮优美。为此,演讲者必须对 语音进行研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的状态。

一般来讲,最佳语言应该是:准确清晰,即字正确清楚,语气得当,节

奏自然;②清亮圆润,即声音宏亮清越,铿锵有力,悦耳动听;③富于变化,即区分轻重缓急,随感情变化而变化;④有传达动力和侵彻力,即声音有一定的响度和力度,使在场听众都能听真切。听明白。

演讲语言常见的毛病是声音痉挛颤抖,飘忽不定;大声喊叫,音量过高;音节含糊,夹杂明显的气息高;声音忽高忽低,音响失度;朗诵腔调,生硬呆板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因为讲话是线性的,不间断进行的。话一出口,当即就应被人听到,时间不允许听众有反复斟酌 思考的余地。听众只要稍微停顿,间断思维的序列就会跟不上演讲的速度。

要达到最佳语言效果,一般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

1.字正腔圆 字正,是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音响亮,送音有力。读

音要符合普遍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的标准,严格避免地方音和 误读。例如将“鞋子”说成“孩子”,将“干涸”说成“干固”,将“拙劣” 说成“绌劣”,将“栉风沐雨”说成“节风沐雨”。这样读错、讲错字音,一方面直接影响听众对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整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演讲者的声誉和威信,降低了听众对演讲者的信任感。在读准字 音的同时,要尽量做到腔圆。即声音圆润清亮,婉转甜美,富有音乐美。

2.分清词界 词分单音节和多音节。单音节词不会割裂分读,而多音节的词则有可能

割裂引起歧义。例如:“一米九个头的冯骥才伫立在空荡荡的山谷里。”这 句话中的“一米九个头”本意是:一米九的个头”念时应为“一米九——个 头”,如果词界划分不当,很容易弄成为“一米——九个头”,把“个头”

(身材)一词割裂为“个”(量词)和“头”(名词)两个词,因而产生歧 义。演讲者如出现这种错误,便会令人忍俊不禁。

3.讲究音韵配搭 汉语讲究声调,声调能产生抑扬急缓的变化,本身就富有音乐美。“平

仄以成句,抑扬已合调,扬多抑少则调匀,抑多扬少则调促。”(谢榛《四 溟诗话》好的演讲,平仄错落有致,抑扬顿挫,显得悦耳动听,汉语的音乐美和节奏感还与语气停顿和押韵有关。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大大增 强了语言的响度和节奏感。演讲中若能准确的交替使用单音节词和双音节 词,语音音节便显得和谐自然。如果在适当的地方,有意押韵,更能产生一种声音的回环美与和谐美,讲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似有散文诗的风韵。此外,恰当地运用象声词和叠声词,进行渲染烘托,也能收到声情并茂的功 效。

(二)词句流利、准确、易懂

听众通过演讲活动接受信息主要诉诸听觉作用。演讲者借助口语发出的 信息,听众要立即能理解。口语与书面语之间有较明显的差距。有人说,书面语言是最后被理解,而口语则需立即被听懂。与书面相比,口语具有如下 特点:首先,句式短小,演讲不宜使用过长的冗繁的句子;其次,使用通俗 易懂的常用词语和一些较流行的口头词语,使语言富有生气和活力;再次,不过多地做某些精确的列举,特别是过大的数字,常用约数。此外,较多地 使用那些表明个人倾向的词语,诸如:“显而易见”、“依我看来”等等,并且常常运用“但是”、“除了”等连接词,使讲话显得活泼、生动、有气 势。如果我们硬性把“铁锹”说成“一种由个人操作的手握挖土器”,把“草 原”说成是“一个天然的平面”,这样做,如果不是故意作难听众,有意不 让听众理解,那就是特意和自己过不去,使自己的演讲归于失败。当然,讲究表意朴实的口语化,绝不能像平常随便讲话那样任意增减音节,拖泥带水,吭吭巴巴,这样便损害了口语的健康美,破坏了语言的完整性。

(三)词调贴切、自然、动情

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它能很好地辅助语言表情达意。语言若没 有轻重缓急,就难以传情。同样一句话,由于词调轻重、高低长短、急缓等的不同变化,在不同语境里,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例如:“啊,多美啊!”用舒缓的语气可以表达出赞颂之情,如果用漫画的怪腔怪调来念,则表现出讥讽嘲笑之意。因此,演讲者正确选择和运用语调对表达思想感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讲,表达坚定、果敢、豪迈、愤怒的思想感情,语气急骤,声音 较重;表达幸福、温暖、体贴、欣慰的思想感情,语气舒缓,声音较轻;表示愉快、责备,语调先强后弱;表示不平、热烈,声音先弱后强;表示优雅、庄重、满足,语调前后弱中间强。只有这样,才能绘声绘色,传情达意。

语调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切合思想内容,符合语言环境,考虑现场效果。语调贴切、自然正是演讲者思想感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所以,演讲者恰当地运用语调,事先必须准确地掌握演讲内容和感情。著名电影演员李默然 在吉林演讲讲习班上说:我主张以情托声,就是用情感把你的声音托出来。” 他以朗诵艾青的诗《我爱这片土地》为例,朗诵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两 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如果以声带情,用大音量读,到这 两句突然有一种凝固的感觉,一个小小的停顿,接着小音量地读,便能把这种“爱得深沉”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段经验之谈,正说明了要情动于衷,才 能声形于外。只有当演讲者对讲的内容理解至深,有真情实感,语调才能用得贴切自然动情。

二、口语表达技巧的训练

(一)语音训练

演讲者要想取得良好的发音效果,必须加强语音训练。“声乃气之源”,发音的基础之一是呼吸。响亮、动听的声音与科学的呼吸训练是分不开的。演讲者要善于掌握自己的发音器官,自觉地控制气息。一般来说,采用胸膛 式呼吸较好,这种呼吸是通过横膈的收缩和放松进行的,气量大,能为发音 提供充足的动力。平日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为正确地吐字发声打好基础。吐字发音要做到音节正确、准确,完全符合普遍话的发音标准,戏曲艺 术所谓的“吐字归音”训练,其目的就在于美化音色,使字音纯、清晰、响 亮、圆润,富有表现力。它要求发音时咬准字头(即读准声母),吐清字腹(即读清韵头、韵腹)和收准宇尾(即读准韵母)。“吐字”时,发音力量集中于“字头”上,发音时要正确把握住每个音节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演讲者平日要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同时,为了做到语句流畅,干净利落,出口成章,可根据自己的发音难点,选择一些绕口令和有一定难度的语言片 断,进行快口训练,力求做到吐字准确、快速、流畅,快而不乱,语气连贯,不增减词句。

音量大小变化有利于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演讲者要学会准确地控制和把握音量大小的变化。在情感激荡的地方,意思重要之处,音量要大些,反 之则要小些。音量大小变化要自然、流畅,要有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音量大小变化也要恰当、适度,不能大到声嘶力竭,也不能小得无法听清。此 外,演讲者平日还要学会准确地把握高音、中音、低音的运用规律,以便恰 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高音具有高亢、明亮的特点,多用来表示惊疑、欢乐、赞叹等情感;中音比较丰富充实,多用来表示平和舒缓的感情;低音则比较低沉、宽厚,多用来表示沉郁、压抑悲哀之情。这些训练最好是 通过朗诵进行。

(二)语调训练

语调包括停顿、重音、升降、快慢等要素。语调训练是口语表达训练的 重点和难点。演讲者应在这方面加强训练。

1.顿挫 在口语表达中,停顿既是一种语言标志,也是一种修辞手段。同样一组音节,因停顿不同,意思完全不一样,例如:“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可以说成:“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也可说成:“我赞成,他也 赞成,你怎么样?”两种停顿,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可见,停顿不 只是演讲者在生理上正常换气的需要,也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停顿得当,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语意,而且可以调节语言节奏,给听众留下回味的余地。停顿不当,往往影响语意的表达。例如:“南郑县大胆|更新用人制度。” 在“大胆”后停顿就会令人莫名其妙。按原意应在“县”字后停顿才妥。又 如“**大师、赵朴初、×××等参加了座谈会。”这一句中“**大师”、“赵朴初”与“×××”系并列关系,用顿号隔开,念时需要停顿。如果在 “**大师”后不停顿,念成“**大师赵朴初”就是大错特错,把并开关 系变成了同位关系了。可见,当停则停,不当停则不停,不可滥用。此外,在演讲中,停顿太少、太短,或过多、过长,也都会影响思感情的正确表达。停顿一般分为语法停顿(又称逻辑停顿)、感情停顿(又称心理停顿)和特殊停顿。语法停顿既能满足演讲者自然换润嗓的需要,也能使演讲的语句、段落层次分明。语法停顿一般用标点符合表示出来,按标点停顿,但有 时在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较长的附加成份和中 心词之间、较长的联合成份之间,虽然没有标点符合,也可作适当停顿。这种停顿往往是为了强调某一观点和突出某一事物。如“本来可能成为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根据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语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停顿方法。试作比较(“|”表示无标点的停顿):

“本来可能成为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语速较快)“本来可能成为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中速)“本来可能成|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慢速)感情停顿是为了表达复杂的或微妙的心理感情。感情停顿常常以拖长音节发音,欲停不停或适当延长时间来表现,并且常常辅之以体态语言,使感情表达得更加自然清楚。例如: “把挫折的苦果|——变成人生的补药。”这句话在“苦果”后拖音,似停非停,为后面的“变成”昂起而蓄势,使自然地表达了坚韧果断之情。演讲稿《把挫折的苦果变成人生的补药》中有这样几句: 现在,我尚不能写出|“笼天地于形内,摄万物于笔端”的文章,亦不能讲出|恢宏豪壮的语言(注析:这两句在“出”字后的停顿,既有突出后面作宾语的较长的偏正词组的作用,又表达出有自知之明的恳切态度。)可我| 正满怀信心,矢志不渝地朝着理想之地奋进。(注析:在“我”字后作稍长 停顿,便能表达出坚定的信心。)

有时,为了加强某些特殊效果或应付演讲现场的某些特殊需要,演讲者 常常采用特殊停顿,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前面所提到的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伦敦一次参事会上就劳动问题演讲时,中途突顿七十二秒的事例,这种根 据表意需要而设计的特殊停顿,可谓匠心独具,高人一等,收到了出奇制胜 的效果。仿效这种作法的还有一例:有次演讲比赛,一位女士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一道醒目的标题——“论坚守岗位”,便走下讲台,扬长而去。这时,全场听众哗然,焦急、气恼、猜测、议论,大家莫名究竟。大约过了三分钟光景,演讲者再次登台,诚挚而郑重地说:“同志们,如果我在演讲时离开是不能容忍的话,那么工作时间纪律松弛,玩忽职守,擅离生产岗位。难道不应该受到谴责吗?我的演讲完了。”这时,听众恍然大悟。评比结果,她以超常的演讲表演和精巧的构思赢得了一等奖。这种特殊停顿不能落俗套,滥用可能产生的捉弄听众之嫌。一般来讲,在列举事例之前,略作停顿,能引起听众独立思考;在作出妙语惊人的回答之后,稍作停顿,可使人咀嚼回味;在讲究奇闻轶事和精彩 见解之后,在听众赞叹之余,特意停顿,可加深听众印象,引起联想;在话题转移之际或会场气氛热烈之时,稍稍停顿,可加深听众记忆,给听众以领 会抒情之机。同时,恰当的特殊停顿,也可以使演讲者本身赢得调整情绪的 时机。

2.轻重 说话的声音有强有弱。用力大,气流强,声音就大,就重;用力小,气流弱,声音就小,就轻。每个句子都是由词语构成,每个词语在句中的表意 作用各不相同。在演讲时,人们常常把某些词语讲得比一般词语重些或轻些,这样便能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利用声音的强弱对比、重读或轻读某些表现 重点内容的词语,从而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这种口语表达技巧就是重音。若按声音强弱划分,重音可分为轻读型重音和重读型重音,凡读音比一般词语读音轻些的叫轻读型重音,凡读音比一般词语读音重些的叫重读型重音。例如:“如果世界上真有不知疲倦的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呵,一生休息得 最少最少。”“不知疲倦”、“敬爱”、“周总理”应采用重读型重音来读,读得重而深厚,而“最少最少”宜采用轻读型重音来读,读得轻而深沉。

若按表现思想感情、内容重点或句子语法结构来划分,重音可分为感情重音、逻辑重音和语法重音。例如: 我深知:自己没有当官的本领,更没有“争官”的嗜好。我只想:要老老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自己的一举一动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群众。

“深知”和“只想”宜采用轻读型重音,表达出诚挚恳切的感情:“没 有”、“更没有”宜采用重读型重音,表示强调,突出清廉正直品德;“老 老实实”、“干好”用重读型重音,突出全心全意、踏踏实实工作的精神;“一举一动”宜用一字一顿的重读,与后面接连两个重读,既突出了语句的 轮廓,也显示了语言的感情层次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讲,表示复句的关联语和具体修辞特征的词语要重读。

3.抑扬

语调有高低抑扬的变化。同一句话,往往因为语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 大不一样。同样一句“今天是星期天”,用平直调子念,表示直陈其事;若 用高升调来念,则表示出疑问惊讶之情。演讲者要熟悉各种语调的特点,掌握语调变化的规律。一般来讲,汉语语调变化显示在句末。大体可分为四种 语调,即平直调、高升调、曲折调和降抑调。

语调

表示符号 语调特征 应用句型 表达心理感情 例句

名称

平稳舒缓,陈述说明性语

庄重、严肃、闲

菊花品种很多

平直调 →

高升调

无明显高 低变化

语势由低 向高

语势由高

疑问句、反诘 句、某些感叹句

祈使句、感叹

适、冷淡

疑问、惊讶、反 诘、激昂、愤怒、呼唤、号召。

祈求、命令、肯

何愁无知己

他的理想一定

降抑调

到低。

句、某些陈述性 语言

定、自信、沉重、能实现

悲痛

语势曲折,双关语句 夸张、幽默、讽

他十分可爱,曲折调升降起伏 多变刺 连头上的癞痢 都非常传神事实上,在实际运用中,语调升降变化情况十分复杂,演讲者要充分把

握演讲时自身的的潜意识,把握演讲内在思想和感情脉络。这样才不会错用 语调,导致言不及意,语不合情。请读《血染的木棉花》中一段:

这段话前四句是排比疑问句,都要用高升调,整个语势一浪高过一浪,表达出激昂慷慨的感情;接着“可是”一转,使用降抑调,语势走势由高而 低,表达出对先烈的缅怀之情。这样的前呼后应,抑扬起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缓急

语速的变化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正常谈话,每分钟讲大约 120~150 个字,演讲的速率不能太快。太快,一则听众难听懂,二则也使人产生怀疑,认为演讲者怯场。因为人们胆怯时 往往语速较快。当然讲话也不能太慢。太慢就显得拉腔拖调,给人以愚笨、迟钝,缺少教养的感觉。但演讲的速率不能总是“一崭齐”,要做到急缓有 致。语调的快慢,往往与表达内容、环境、气氛、心理情绪、修辞手法以及句段重要与否有关。根据内容的要求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演讲的速率一般可 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

语速适合的内容适合的环境适合的心理情绪适合的句段适合的修辞手法

快速叙述事情的急剧 变化;质问斥责 雄辩表态;刻画 人物机智、活泼 热情的性格。欢快,紧急命 令,行动迅速热烈争执。急促,紧张,激 动,惊惧,愤恨 欢畅兴奋。不太重要的 句段。排比,反问,反语 叠声。

中速一般性说明和叙 述感情变化不 大。感情平静。平静,客观。一般句段。一般陈述。

慢速抒情,议论,叙 述平静、庄重的 事。幽静、庄重。安闲,宁静,沉 重,沮丧,悲痛 哀悼。重要句段。比喻,引语,双关对偶,拈连。

请读下面这段演讲词,注意语调快慢的变化。(浪线表慢速,直线表快速,其余为中速。)是啊,雕塑家奉献美,有了大卫,维纳斯;音乐家奉献美,有了《英雄交响曲》、《国际歌》;科学家奉献美,有了卫星,导弹,宇宙飞船;工人奉献美,有美的产品;农民奉献美,有美的食粮;教师奉献美,有造福于人类的满天下的桃李??而军人,军人也在奉献美,奉献美的生活,美的社会,更奉献个人的利益、生命和家庭。于是,军人的美便在牺牲各崇高无上,便在奉献中灿烂夺目!军人与大山为伍、与蓝天做伴、与碧海相随;军人整齐、和谐、刚毅、威严;军人勇于牺牲和奉献。作为军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吴忠祥、美有军营,美是军人!

这段话,以诗化的语言,热情洋溢地展示出军人美,整个基调是抒情,语气舒缓。前边一串排比铺垫,语速较慢,逐层蓄势。讲到军人的美的本质时,语速逐渐加快,以满腔热情,赞美军人的崇高品质。这样慢中有快、快 慢相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富有鼓动性和感召力。

演讲语速要做到快慢得体,缓急适度,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张弛自然,错落有致。这样,便能显示出语言的清晰度和节奏感,使演讲具有音乐美。

5.节奏 对艺术来说,节奏是各种不同要素的有秩序、有规律、有节拍的变化。

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一书中指出,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与 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感情)的传达媒介。据此分析,演讲者思想感情起伏变化结构的疏密松散,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演讲者的举止等要素,有秩序、有规律、有拍节的组合,便形成了演讲的节奏。常见的 演讲节奏有轻快型、持重型、平缓型、急促型、低抑型等。

总之,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并非彼此孤立,总是密切联系、互相渗透。例如,演讲者情绪激动,语调自然高昂,语速较快、停顿减少,重 音增强,语势急骤,形成急促型节奏。

体态表达艺术

体态语言也是人类社会交际的信息载体,是演讲语言的组成部分。演讲 者不仅要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善用动作、表情来辅助说话,也就是要善于用体态语言来表情达意。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演讲如能使聋子看 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这正说明体态语言在传神达意方面具有极其重要 的作用。

演讲者登上讲台,首先给听众的视觉形象。仪表、姿态,神情,动作,全都呈现在听众面前,演讲者灵活自如、优美协调的体态动作,能很好地辅助口语,弥补有声语言表达的不足,使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容更准确、更生动、更完整。特别是有些“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信息,往往通过一道眼神、一 个手势,便能使听众心领神会。因此,在表达情感、情绪和态度方面,体态 语言甚至比口头语言更明确、更具体、更富有感染力。演讲者将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有机地融为一体,便能够充分地表达内容,感染听众。同时,由于 体态语言以具体的形象诉诸听众的视觉,优美传神的体态动作不仅具有显著 的表意功能,而且它也能形成现实的艺术美,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是演讲者文化素质和美学观念的直接反映。

如果忽视体态语言的表达,用传经布道的木然表情或哑语般的滑稽动作,就会使听众降低听讲兴趣,影响信息的传播,甚至切断和堵塞信息通道。演讲者应尽力掌握体态语言的表达艺术,使深刻的语言、得体的表情和灵活适当的手势融为一体。

体态语言是信息的载休。所以它不仅是演讲者传递信息的手段,也是演讲者了解听众思想动态,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依据。事实上,人的体态语言 最能表达人的个性。不少人把安静看成是听众认真听讲的标志。殊不知听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者大有人在。听众虽然没讲话,熟悉人体语言的演讲者 都可以通过观察听众的体态语言,了解听众对演讲的反映。如听众东张西望,显然是心不在焉;如果听众往后一靠,双手交叉在胸前,可能是对演讲不甚欣赏。遇到这类情况演讲者就应采取措施,重新提起听众的兴趣。

一、体态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

作为人类交际信息载体的体态语言,既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又要求 端庄、高雅、大方符合生活美学的标准。具体而言,它要求:

(一)准确、适时

所谓准确,是指体态语言的表达与口语表达协调默契,符合演讲者的思 想情感,能正确地表达出演讲的内容。准确、适时正是体态语言的价值所在。每一个动作都具有一定的词汇含义和表意功能。我们一定要准确地把 握,恰当地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某一动作所表示的某种词汇含义和感情色 彩,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结果。例如:在我国,摇头表示否定,表示反对;点头表示肯定,表示赞同;挥手表示再见;招手表示呼唤;竖起拇指表示赞 赏;翘起小指表示渺视?正因为有这种相对稳定的词汇含义,因此,体态语 言常常能替代口语。但是,它毕竟不像口头词语那样意义明确,而是具有象征和虚拟性的特点。况且,在表示具体概念事物的时候,体态语言和其表达 的含义也并非一一对应,所以体态语言必然要为口语表达所制约。而不能像 聋哑人那样单纯地使用动作。只有当体态语言动作与口头表达紧密配合,协调默契时,才能真正显示出其准确的表意功能。

正因为体态语言的词汇含义和感情色彩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所以它的使 用有一定的时空范围。同样一个体态动作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同样是点头摇头,我国是“摇头不是点头 是”,摇头表否定,点头表肯定;而有的民族就恰恰相反,“点头不是摇头 是”,点头表示否定,而摇头表示肯定。又如,当我们伸开食指和中指时,一般是表示数目二。自从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创用这个手势表示“Victory”(胜 利)之后,几乎全世界都用这个手势表示“胜利”及“和平”。所以,准确 地运用体态语言,必须既要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又应注意时代特征和一定的社会习惯。

由于体态语言有象征性和虚拟性的特点,所以演讲者运用它时,常常是 发挥着“模糊语言”的效用。所谓准确运用体态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 所追求的正是口头语言相和谐的意境,而不可能过多过细,过于繁琐地具体模拟。其实同样的动作,可以用来表示“由衷感谢”和“心领神会”,又何 尝不可以用这个动作表示“心有余悸”和“心情激动”呢?如果在演讲时硬 要把“我们”“由衷感谢”和“我们”“心情激动”设计成几个不同的体态 动作作“准确”、“具体”地表示,那就是欲“精”不达,适得其反。

受口语所制约体态语言,应该与口语表达配合协调默契,也就是说应该 适时,如果体态语言的表达与口语表达相互错位,出示太早或太迟,那将会是滑稽可笑的。例如,我们呼口号时,常常同时用举拳的动作相配合。但如 果我们把口语表达与体态语言的表达割裂开来,或者先呼喊后举拳,或者先 举拳后呼喊,中间形成一个较大的时间空隙,那显然会“漫画化”成为笑柄。同样,在演讲时,每一个体态动作都必须密切与口语表达相配合,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主要靠感情投入。只有当演讲者把全身的热情和精神都投入到思 想的表现中去时,才能打破拘束和生硬,动作与口语便自然协调默契,浑然 一体。

(二)优美、适度

运用体态语言、动作要做到端正、高雅,符合生活美学的要求。人们听 演讲,除了获得信息、受到启迪之外,也需要获得美的享受。演讲者的体态动作,不可能像戏剧舞台动作那样一招一式地要求,那样会过份夸张,喧宾 夺主,与演讲的风格很不协调;也不应该畏手畏脚,动作生硬呆板。演讲的 体态动作要做到姿态优美,恰如其分,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优美自然的体态语言,符合演讲的内容特点和人们的审美习惯,是道理、感情和体态在三者的和谐统一。优美自然的体态语言也必然符合演讲者的性 别、年龄、经历、职业及性格等特征。因性别的不同而形成体态语言风格上有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男性演讲,两手后叉腰,双腿分开,昂首挺立,凝视对方,显得威武雄壮,刚毅有力;如果女同志也摆出这个架势,人们不 说她是“母夜叉”才怪哩!女性演讲,步态轻盈,手势轻柔,动作轻巧,两 目含情,显得温柔妩媚;如果男性这样,那就成了阴阳怪气的“么姨妈”了。同样,年龄不同,也在体态语言方面得到反映。青年人血气方刚,朝气蓬勃,情感外露;老年人老成持重,沉着镇静,感情含蓄,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的 人,言行举止差别很大,表现在体态语言方面,有的灵活轻快,有的庄重稳 健,有的缓慢斯文,有的刚毅有力。总之,由于各自的思想修养和个性特征不同,各自的体态语言自然有差异。演讲者在演讲时,一定要使自己的一举 一动,一招一式,都与自己演讲内容相符,与自己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个性特征相吻合。当然还要顾及到特定的演讲环境,听众的接受能力和审美 情趣。例如,表示自己时,宜用手掌指自己前胸,而不可用拇指或食指指自己的鼻尖,前者显得谦虚端庄,而后者则有点盛气凌人,不太符合我国听众 的审美心理。

凡事“过犹不及”,优美的举止总是自然适度的。超过一定限度,就会 发生质变,优美也就变成丑陋了。体态语言一定要恰如其分。所谓适度,即身体姿态、动作幅度、眼神流动、面部表情等等,一般都要控制在一定的范 围之内,以辅佐口语达到充分表情达意为度,不宜过分夸大,甚至“放肆”。否则就会当众失态,有伤大雅,有失身份。例如:手势动作,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大,显得“张牙舞爪”;过小,又显得“缩手缩脚”。

(三)精练、适度

体态语言毕竟是口语的辅助手段。使用是切忌过多过滥,喧宾夺主,而 应尽量做到少而精。动作、手势、眼神都必须经过严格选择,有内在的依据,能准确、优美地充分表达演讲内容。对于那些词语意义不强的习惯性动和毫 无意义的下意识动作应尽量剔除。正如演讲者必须剔除口语中的“那个、那 个”之类的口语渣滓一样。

手势频繁,动作重复单调,令人眼花缭乱,无形中分散了听众注意力,引起听众反感。例如,演讲者在台上盲目地反复走动,手拿报纸卷个不停,或者不停地舞拳挥手,不断地抓耳挠腮,抠鼻揉眼等,都是演讲的“败相”。这些机械乏昧的动作,不仅不能发挥体态语言的作用,反而会破坏演讲的整体效果。

情练适宜的体态语言,把理性、情感和言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疏密有致,宛如演奏乐曲时的鼓点那样,准确而醒目,给人美感,引人回味。

二、仪表与风度

仪表是指人的身材、容貌、姿态等外在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综合体现 出来的气质和风度。而风度就是人们对美的仪表的一种衡量尺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举止和姿态。这些举止 和姿态正是人的思想、品德、性格、气质等内在素质的外在反映。事实上,仪表与风度就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演讲者一上台,听众首先就是通过视觉,观察演讲者的形象。尽管演讲 者还未开口,听众已经根据演讲者的仪表和风度,产生了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形成“第一印象”,直接影响着听讲效果。

良好的仪表风度,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牢牢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演 讲者不仅应该是真理的宣传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应该是美的体现者。在演讲现场,演讲者事实上是听众的审美对象,听众不仅通过演讲者生动活 泼、含义深刻的演讲获得美感享受,而且也是通过对演讲者的仪表、风度的 欣赏,受到美的熏陶。

演讲者的仪表和风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族特点和时代精神。这是因为一则仪表和风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而人的内心活动与精神面貌、时代特色紧密相关;二则人的服饰、发型以及举止总是带有一 定的民族特色和时代印记。演讲者应该自觉地意识到这点,尽量使自己的仪 表和举止符合民族特点,反映时代精神。

演讲者注意仪表的修饰、讲究风度,以美的姿态出现在听众面前,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显示出对听众尊重。这种无声的信息传递,很自然地缩短了演 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可以赢得听众的关注和尊重,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如果演讲者蓬头乱发,衣着随便,皮鞋肮脏,举止粗鲁,以一幅邋遢相出现 在听众面前,势必造成隔膜,使听众反感。

例如,周恩来总理“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 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尼克松《领袖中》语)

(一)仪表、服饰

勿庸讳言,身材魁梧伟岸,容貌端庄英俊,五官匀称,体魄健康,令人 肃然起敬。这些光采照人的先天因素,能为演讲者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然而,不是每个演讲者都具备这些条件。容貌身体是先天固有的,一般难以改 变。但即令身体或容貌欠佳,甚至有些生理缺陷,仍然可以采取积极的弥补 措施,以内在美去弥补外在的美。即以美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对真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去吸引听众,感染听从。例如,美国前总统林肯,他的雄辩、幽默举世公认,然而他的外貌很丑。有次在森林里,他为一位骑 马的陌生妇女让路,那妇女竟停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面孔,然后说:“我 现在才知道你是我见过最丑的人了。”并且建议他最好闭门不出。然而林肯 并没有接受那位妇女的“忠告”,以豁达大度的胸怀和博大精深的知识弥补 了相貌上的不足。他的每次演讲几乎都轰动全国。再如,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必须坐着轮椅上讲台,但是时代的精神赋予她特有内在美,使听众深受震动,无不对她肃然起敬!

当然,对身材容貌方面的某些缺陷,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补救措施。例如,高跟皮鞋能稍微弥补身材矮小的缺陷。演讲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创造条件,适当地进行个人美容。诸如脸部作自然淡雅的化妆,遮掩缺陷,以突出脸部最美的部分;根据自己的头型、肤色、体态、年龄、职业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发型,也能给人增添风采。当今,眼镜的装饰作用越来越明显,它可调节人的脸型,使人增添魅力。特别是男性,镜架的梗直而有棱角的造型,能衬托出男性刚强、坚毅的气质。演讲者戴上适合自己的脸型的眼镜,也能有效地美化仪表。

俗话说:“人要衣装马要鞍。”服装对人体有“扬美”与“遮丑”的功能,它可以反映人的精神气质、文化素质和审美观念。演讲者的衣着应该整 洁合身,庄重大方,色彩和谐,轻便协调。具体而言,“整洁全身”要求做 到外表整齐、干净、美观,与自己的身材协调。“庄重大方”要求做到风格 高雅、稳健,与自己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协调,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与神韵。“色彩和谐”要求做到服饰与特定的环境和内容相协调。不同颜色所 表达的不同寓意和象征作用,已经在人们思维中有了较为牢固的定式,深色给人以深沉、庄重之感;浅色使人感到轻爽舒适。演讲者的服饰款式与色彩 应力求与现场气氛相谐。“轻便协调”要求做到装束合时,不可过于华丽时 髦,那样会分散听众注意力,引起非议,破坏演讲气氛。总之,演讲者的服饰要合体、合度、合时,格调高雅,给人以美感。例如。有位女青年四次演 讲,根据演讲主题不同,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服饰。她讲“社会主义好”,穿 西装,显庄重严肃;讲战斗英雄事迹,穿军干服,表示稳重肃穆;在参加题为“青春、理想”的演讲比赛时,穿 T 恤衫,显得活泼爽朗,而参加小说分 角色演讲,她却穿上白衬衫,并结上领带,显得潇洒而又大方。她的这种作法,很值得借鉴。

(二)风度、礼仪

风度并不是指人的某一动作,而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交往中逐 渐形成的具有的特色的举止和姿态。这种举止和姿态是由人的思想、品德、性格、气质等内在因素的动作构成,而身姿正是听众评判演讲整体效果的重 要指标。优美的身姿能成为表达内容、情感,调动听众情绪的有力手段,最 能表现人的风度。

身姿是人的自然形体在空间的形象显现。它由头部、身躯及双腿三部分 动作构成。头部的倾斜度及活动状态,身躯的前倾后仰及移动情况,双脚的摆设姿式等均可以表示出各种感情的变化。优美的身姿给人以稳健、庄重、朝气蓬勃的印象。而不美的身姿给有以轻浮、怠倦、颓唐疏懒之感,影响演 讲者在听众心目中的主体形象。

走上讲台时,演讲者应迈步适度,步伐均匀,头正,眼睛平视,口微闭,双臂自然摆动,步态和表情应体现出庄重大方、从容自信、亲切热情;整个体形端庄有力;切忌低头弯腰,忸怩局促或将手插在衣袋中,左摇右晃。

一般来讲,演讲宜站着讲,这样既是对听众一种礼貌的表现,也能给听 众一个完整的形象,充分展示出演讲者的神情、仪表、姿态。站的位置宜在台前中间,既便于纵观全场,也利于听众从各自的角度看到演讲者的姿态。站姿要自然和谐、端正、庄重,不可忸怩做作;要挺胸收腹,给人一种稳定 感,切不可斜肩、偏头、曲颈。脚的站法可一脚在前,一脚稍后 45 角。重心 在前,体微前倾,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感觉。亦可两脚自然平立,显得精神抖 擞。必要时,可稍稍走动,不仅可使身姿显得生动活泼,而且能表达出不同 的思想感情。向前表示肯定、进取、希望等;后退表否定、犹豫、退让等。左右走动,能活跃气氛。但走动不可频繁,否则会喧宾夺主,破坏演讲者的 整体形象。

风度与气质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所谓气质,是指人所固有的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它也是人的情感、认识活动和言语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动态特征。气质影响活动进行的速度,影响活动的性质。不同气质具有不同的动力特征。多血质的人热情豪放,灵活敏捷,但易于精力分散,朝三暮四;胆汁质的人急功好义,勇敢顽强,但容易粗野暴躁,盲目冒险。这两种气质 的人在演讲过程中,常常给人炽热、激昂、刚强、愉悦、开朗的印象,语言明快,铿锵有力,举止活泼,表情丰富,身姿手势灵活。这两种气质的人主 动性、攻击性感染力较强,适合于轻快型、高扬型和急促型的演讲会。但他 们往往急躁、粗暴,甚至傲慢无礼,易于轻举妄动,失去理智。有这类气质的人,应加强自我涵养,努力使自己做到稳健、庄重,从容不迫,内柔外刚。粘液质的人严谨细微,坚毅不拔,但常常瞻前顾后,虚伪晦暗;抑郁质的人 情感深刻,细致敏锐,但常常多愁善感,神经过敏。这两种气质的人,在演讲时,感情活动比较沉稳、质朴,语言严谨、委婉、徐缓,神情严肃、坚毅,但比较迟钝,缺少灵活性,适用于持重型、低抑型演讲。在演讲中应该尽量 做到精神焕发,不卑不亢,以柔克刚,举止潇洒。上述气质特征就是一般而言的,具体到个人又不尽相同。总之演讲者要善于分析自己的气质特征,发 扬优点,克服缺点,掌握和支配自己的的气质,使自己的举止风度,具有热 情、大方、稳重、谦和、诚恳的特点。

风度和礼仪的关系十分密切,优美动人的举止常常符合礼仪要求的。演 讲者英姿焕发,举止潇洒,热情谦和,便显得彬彬有礼。如果敞胸露怀,一步一晃,放荡不羁,不仅没有风度,也是不懂礼仪的表现,往往令人反感。礼仪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为大家共同承认和遵守的表示友情的方式或仪式。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一定程度的阶级性。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国度,表示礼节的方式和对礼节的具体要求都不一样。例如,以鞠躬代替跪拜,以握手取代作揖打拱,都体现了现代文明的特点。演讲者从步入会场、登台演讲,到演讲结束离开会场,都应该注意体态风度,讲究礼仪。

步入会场时,演讲者要态度谦和,步子稳健,潇洒自如,面带微笑。切 忌左顾右盼或装腔作势,否则有轻佻和傲慢之嫌;也不宜忸怩畏缩,以免失身份。在就座之前,应与陪同者稍事推让,方可落座。但不宜过多推让,入 座时声音要轻,要坐正坐稳,身体不宜后倾或斜躺,不宜前探后望,也不宜 玩弄手指、衣角等。当主持人介绍演讲者时,演讲者应自然起立,向听众鼓掌或点头表示感激之意。切不可稳坐不动或仅仅欠一身子。正式登台演讲时,先向主持人点头致谢,然后从容稳健走上讲台,郑重、恭敬、诚恳地向听众 敬礼,并且目光环视全场,表示光顾和招呼,然后,开始演讲。

演讲开始要注意选择恰当的称呼。得体而充满感情的称呼,能迅速沟通 演讲者与听从的思想感情,激发听众情绪。演讲时要抒情开朗,切不可摆出目中无人、冷若冰霜的面孔;要尽量以良好的姿态、稳重的举止来传神达意;要谦逊,有礼貌,当现场听众出现烦躁不安时,切不可随意讽刺训斥,而应 体现出自身的涵养。演讲结束时,应面带微笑,向听众致礼之后,从容下台,切不可过于匆忙,显出羞怯失意的神态,也不可摆出洋洋得意满不在乎的样 子。总之,要给人一种谦虚谨慎、彬彬有礼的印象。这样才不致因缺乏风度 和礼仪而影响演讲效果。

三、表情与手势

在体态语言中,面部表情和手势最能传情达意。人的面部表情丰富多彩。“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 嘴里讲得更复杂于千倍的语言。”

(罗曼·罗兰语)它是人的内在思想感情在外貌上的显示,特别是作为脸部的重要组成之一的眼睛,它是“心灵窗户”,能准确、生动表达出人们复杂 微妙的思想感情。手是人体敏锐、丰富的表情器官之一,它能以多变的态势 造型,传递潜在心声,交流内心情感。富有经验的演讲者,总是充分地利用面部表情和手势,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影响听众,感染听众。

(一)眼神的运用

眼神与语言之间有一种同步效应,人们的思想感情常常通过眼神自然流 露出来。眼神配合口语,有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人的眼睛上有上百条神经联结大脑,它们是大脑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又受到大 脑中枢神经的控制。所以,眼睛能自如地传递心灵的信息,反映人的喜怒哀 乐之情。演讲者在运用口语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自然要通过自己的眼神,把内心的激情、学识、品德、情操、审美情趣等等传递给听众。

不同的眼神,给人以不同的印象。眼神坚定明澈,使人感到坦荡、善良、天真;眼神阴暗狡黠,给人以虚伪、狭隘,刁奸之感;左顾右盼,显得心慌意乱;翘首仰视,露出凝思高傲;低头俯视,露出胆怯、害羞。眼神会透露 人内心真意和隐秘。演讲者的眼神变化要与演讲内容的发展和自己情绪的变 化相协调,要注意眼神运用的多样性,准确地表情达意,给人以胸怀坦荡的感觉。

眼神不仅可辅助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而且有时还能直接代替口头语 言。例如,在演讲过程中,现场出现局部骚乱等情况,演讲者可以不开口,而采取盯视法,投出一道目光,使听众领会其意,注意听讲,这样,眼神便 代替了语言呼唤,起到了控场作用。眼睛在演讲过程中,既能输出信息,又 能接受信息。演讲者在运用目光传递信息的同时,也通过目光察颜观色,接受听众的信息反馈,使眼睛发挥组织演讲和收集演讲效果的作用。正因为如 此,演讲者既要保持视线的目标在正前方,炯炯有神地面对听众,又要不断 地兼顾全场,了解听众的反应,也就是要把目光注视前方与多方位观察巧妙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地观察听众。

要做到全方位地观察听众,演讲者要自如地学会动用眼神的三种技法: 即点视法、环视法和虚视法。

1.点视法 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重点注视某一局部听众。运用这种方法可对专心致

志的热心听众表示赞许和感谢;对有疑问和感困难的听众进行引导和启发;对想询问的听众给予支持鼓励;对影响现场秩序的听众进行制止,使其收敛,但要适可而止,避免与听众目光长时间直接接触,以免被注视的听众局促不 安和其他听众受冷落。

2.环视法

即目光有节奏或周期性地环视全场。其目的的主要在于掌握整个演讲现 场动态,照顾全场,统帅全局。运用这种方法,可使全场听众产生亲近感,但必须注意,一定要照顾全局,不可忽视任何角落的听众;同时,头部摆动 幅度不宜过大,眼珠不可肆意乱转。

3.虚视法

即目光似盯未盯地望着观众。运用这种方法可显示出演讲者端庄大方的 神态,可引导听众进入描述的意境之中,还可烘托气氛。但应注意使用不可频繁,以免给人以傲慢的感觉。

总之,无论使用哪种眼神,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感情,绝不可漫无目的的故弄玄虚。眼神的运用要和有声语言和其他体态动作密切结 合,协调一致。同时,在运用眼神时,应当表现出信心和活力,显出风度。

(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与眼神是密切相关的。其实,眼睛的传神常常与面部其他的活 动相配合进行的。眼神离开了其他部分的活动,其表情达意作用就必然受到影响。面部表情非常丰富,许多细微复杂的情感,都能通过面部种种表现来 传情,并且能对口语表达起解释和强化作用。脸面的颜色、光泽、肌肉的收 缩与舒展,以及脸部纹路的不同组合,便能构成喜怒哀乐等各种复杂的表情。眉飞色舞是喜,切齿圆睁是怒,蹙额锁眉是哀,笑逐颜开是乐。口角向上表 愉快,口角向下表忧烦;冷漠轻蔑时嘴紧闭;诧异惊讶时口大张。同样是笑,微笑、憨笑、苦笑、奸笑,在嘴、唇、眉、眼和脸部肌肉等方面都表现出许多细微而复杂的差别。演讲者要善于观察面部表情的各种细微差别,并且要 善于灵活地驾驭自己的面部表情,使面部表情能更好地辅助和强化口语表 达。

运用面部表情,要求自然真实,喜怒哀乐都要随着演讲内容和思想感情 的发展需要而自然流露,切不可“逢场作戏”,过分夸张,矫揉做作,那样 会令人感到虚伪滑稽。也不可毫无表情,冷若冰霜,使人感到枯燥压抑。演讲者的面部表情与口语表达要协调一致,要能准确鲜明地反映自己的思想感 情。面部表情和有声语言的表情达意应同步进步。如果演讲者的颦、笑、蹙、展游离于演讲内容之外,与内心感情变化脱节,那便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无法理解。同时,演讲者为了有效地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要尽量避免傲慢 的表情、讥讽的表情、油滑的表情和沮丧的表情。这些表情都会在听众中产生不良影响,形成离心效应。

(三)手势技巧

手是人体敏锐的表情器官之一。手势是体态语言形式,使用频率最高。由于双手活动幅度较大,活动最方便、最灵巧,形态变化也最多,因而,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最强,最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寓意深刻、优美得体的手势动作,能产生极大的魅力,激发听众的热情,加深听众对演 讲的内容的理解,使演讲获得成功。

从手势活动的区域来看,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种在胸部以上,常常用以 表达激昂慷慨、积极向上的内容和感情;一种在胸腹之间,常用以表示一般性叙事说理和较平静的情绪;还有一种腹部以下,常用以表示否定、鄙视、憎恨等内容和情感。

根据手的不同形状和活动部位,手势动作可分为手指动作、手掌动作和 握拳动作。这些手势语言具有多种复杂的含义,应该细心辨识和掌握。例如,常用拇指和小指,分别表示赞扬与鄙夷;单手手掌向前推出,显示信心和力 量;双手由分而合表示亲密、团结、联合;握拳显示情感异常激烈等等。总 之,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急缓、形状、角度等等的不同变化,所表达思想含义和感情色彩就有很大差别。演讲者不可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而 要根据演讲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手势。

从手势表达思想内容来看,手势动作可分为情意手势、指示手势、象形手势与象征手势。情意手势用以表达感情,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使听众易于领悟演讲者的思想情感。如挥拳表义愤,推掌表拒绝等。

指示手势用以指明演讲中涉及的人或事物及其所在位置,从而增强真实 感和亲切感。指示有实指、虚指之分。实指涉及的对象是在场听众视线所能达到的;虚指涉及的对象远离会场,是听众无法看到的。

象形手势用以模拟人或物的形状、体积、高度等,给听众以具体、明确的印象。这种手势常略带夸张,只求神似,不可过分机械模仿。象征手势用以表现某些抽象概念,以生动具体的手势和有声语言构成一

种易于理解的意境。例如,讲“一颗红心献人民”时,双手做捧物上举的姿 势,自然构成一种虔诚奉献的意境,给听众留下鲜明具体的印象。

手势动作只有在与口语表达密切相配合时,其含义才最为生动具体。演 讲者的手势必须随演讲的内容、自己的情感和现场气氛自然地表现出来,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应与演讲的有声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 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强去凑手势。如果手势泛滥,着意 表演,会使人感到眼花缭乱,显得轻佻作态,哗众取宠。当然,也不可完全不用手势,那样会显得局促不安,失去活力。

第七章 如何控制演讲现场 第一印象

演讲活动来自演讲者与听众的互相作用。一方面,演讲者处于主导地位,听众随着反应;另一方面,听众的反应程度又是演讲者调节自己表达方式的依据。演说的期待与听众的满足,是演说者与听众心理相融的基本因素,而 沟通两者的心理桥梁,正是信任与依赖。因此,演讲者享有声望和信誉,能 使听众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是听众自发兴趣和高涨热情的巨大诱因。它直接影响到听众的理解效果,直接影响着听众情绪和演讲现场的气氛。显然,权威效应具有积极和控场作用。

然而,威信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取决于许多因素:社会舆论的 重视、演讲者的社会地位和外部形象,同时也与听众的文化修养、欣赏水平有关。威信是演讲者德、才、学、识的综合体现。演讲者不一定都是权威,况且,人们也不可能当了权威再去演讲。那么,演讲者应如何达到这种功效 呢?

从某种意上讲,演讲者的“第一印象”常常具有权威效应。演讲者一上 台,首先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视觉形象,而视觉形象的刺激,常常能够强化 人们注意的意向性。生活经验表明,“第一印象”往往能决定听众注意力集 中的程度。因此,演讲者走上讲台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应以稳健、大方、镇定自若的姿态出场“亮相”,“镇静”听众,给听众留下美 好的印象,使听众油然产生“一见钟情”的感情,造成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从而使听众对演讲者的演讲能力作出较高的判断,并随之给以高层次的注意。所以,把握住“第一印象”,能赢得听众高层次的注意,赢得听众的信 任,而这正是积极控场的表现,是演讲成功的秘诀之一。

如何把握住“第一印象”呢?一般来说,这与演讲者的性格、态度、能力、学识等有关。就性格而言,稳重、活泼、谦和、自信和幽默,能够赢得 听众的热情;从态度来讲,热情、真挚、公正、认真易于博得听众的好感;而聪慧、机敏、见多识广、通今达古、博闻强记,更能使听众倾倒。因此,当演讲者走近麦克风的瞬间,头微微侧向听众,脸露甜美的微笑,显露出心 中充满的诚恳和激情,以坚实的步伐传递出自信、成熟和热情。走到讲桌和麦克风前时,应从容转身,恭敬地向听众鞠躬致意,显示出文雅庄重,切不 可贸然急速转身,急忙点头、哈腰,给人以轻率可笑之感。在讲台上,不宜 前后摇摆,也不应左右晃荡,不要随便用手撑住讲桌,也不要懒散地靠在桌边;要挺直腰板,以温和的目光扫视全场,略等几秒,待场内寂静无声,便 抓住最佳时机,提高声音,从容开讲。

“开场白”也具有“第一印象”的特点,对整篇演讲的基调和成效具有 关键性的意义。它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架起的第一座桥梁。精彩的开场白能如磁石般吸引住听众,赢得听众的高度注意和信任。精彩的开场白也是积极 控场的手段之一。

“角色整合”与高潮设置

“进入角色”也是一种积极的控场艺术。有经验的演讲者都有一种体会,头一二分钟要吸引听众较为容易,而要维持五分钟,那比较困难,如果一旦失去听众注意,要重新恢复,那就更困难了。因此,必须尽可能地把听众“拉 住”。这就要求演讲者在展开主题时,“尽快入戏”,尽快“进入角色”。所谓“入戏”、“进入角色”,就是指演讲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演 讲内容之中,如同演员担任某种角色一样,自然地、如实地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感受、爱憎等表达出来,既以雄辩的逻辑力量,又以真挚的感情力量,使听众折服倾倒。“进入角色”,体现真情实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初学演讲,上台时往往感情不真切,表露不恰当:要么表现不足,与演讲内容不合拍,显得心不 在焉;要么过头失控,滥用感情,甚至造成失态。

要迅速准确地进入角色,演讲者在上台之前,最好先酝酿一下感情,进 行角色调整。平时人们生活举止比较随便,一般相处相互间都处于无拘无束状态。演讲者登台演讲则与平时不同,他一登台就成了演讲活动的主体,所 处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角色发生了变化。然而平日生活角色的惯性效应,经 常会导致新任角色失当。这种情况,不仅初学演讲者容易产生,就是经常演讲的人,也不时出现。演讲者必须及时预防、纠正角色失当现象,尽快实现 角色转换,达到“角色平衡”。

从角色失当到角色理平衡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角色整合”过程。要实现角色转换,首先要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对自己有正确的科学的自我评价;其 次,要克服自己旧有心理定势的负作用,要意识到只有对演讲内容娴熟地掌握,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其中。可见,这是一点也不可马虎的。

娴熟地掌握演讲内容,是积极控场的重要方面。演讲要求内容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在表达过程中要显得波澜起伏,跌宕多姿,逐渐形成全场 激动的场面,使听众心驰神往,惊叹不已。要达到这种境地,显然不是照本宣科式的念演讲稿所能凑效的。照稿念,演讲者往往顾此失彼。顾了讲稿,顾不了听众,更谈不上用丰富的表情和形象的动作与演讲内容协调配合,演 讲当然无法生动形象。这样,听众会无形中降低对演讲者的信任感,减少对演讲的注意力和重视度,形成冷场现象,甚至骚动轰场。演讲者要尽量熟悉 讲稿,而又不拘泥于讲稿,真正“入戏”;要能在演讲中自然地组织几次高潮,像磁石般的牢牢地吸引住听众。

演讲者感情最激昂、气氛最雄动,演讲者与听众感情交流最融合的时刻,正是演讲的高潮所在。如果演讲中能做到高潮迭起,演讲者便自然控制了整个现场。那么怎么组织高潮呢?情是人性的天然表现,演讲者要善于在情的 领域耕耘。李燕杰在《演讲美学》中写道:“一次演讲怎样达到高潮,这需 要演讲者在感情上一步一步地抓住听众,使听众的内心激情逐渐地燃烧起来,演讲将自然地推向高潮。”说穿了,就是以情激情,以心换心。具体而言,深邃的思想能启迪深思,激起听众的积极响应;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引 起听众的兴趣和热情;生动感人的奇闻轶事,可以醒目提神,活跃气氛;新 颖广博的知识传授,可以使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精辟的论证,能以其严密的逻辑征服听众;设置悬念与适当提问,则能引起听众积极思维和兴趣;而真挚热烈的激情迸发,贴切自然的动作,尤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总之,演讲者声情并茂地把演讲由一个高潮推向另一高潮,场上气氛也 就会完全由演讲者主动控制。

完善形象与巧妙结束

主动控场,还应特别注意演讲临近尾声时演讲者的自我形象对听众的影 响。这也是很重要的。有些演讲者往往因为前面一直顺利,临近尾声时,自认为胜利在握,洋洋自得,显出高傲轻慢的样子;有的则自认为演讲不尽如 意,产生浮躁情绪,表现出匆匆忙忙、草率收兵的样子;有放纵感情,任凭 意气,话已讲完却又添枝加叶,画蛇添足,拖拖拉拉;有的则认为听众注意力不集中,借机旁敲侧击,发泄不满;有的则虎头蛇尾,露出疲倦神情,活 没有说完,就收拾讲稿??这些失误,往往造成听众情绪松弛,会场秩序混 乱,使演讲失去光彩。

临近尾声,演讲者要保持饱满的情绪,尽量地完善自我形象,从容镇静,善始善终,结尾处设法异峰突起,显示出一定的高度,形成强烈的慑服力,使听众感到余味无穷,得到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

如何在结尾处以巨大的感染力使听众情绪激动振奋呢?关键在于巧妙结 尾。对此前面在演讲稿的撰写一章中已作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总之,演讲者临近尾声时,要保持高昂的情绪,不可虎头蛇尾,不必画蛇添足,不要陈 言俗套,也不可高傲轻慢,更不可盛气凌人。演讲者要庄重、镇静,既显示 出份量,又显示出有修养。

第二篇:演讲开场白台词很重要

关于演讲开场白的重要性,许多名人作出过很好的忠告。俄国大文学家 高尔基说:“最难的是开场白,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 音调,都是安给予的。平常得好久去寻找。”高尔基的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演讲的第一句话至关重要,他的作用同音乐的“定调”,规定着全曲 的基本面貌和基本风格。第二,适当的第一句话是不那么容易找到的,它是长期积累和苦心斟酌的结果。

奥地利的乐团指挥韦勒说:“如同有‘招眼’的东西一般,也有‘招耳’ 的东西。首先,对于演讲者而言,有决定意义的是要获得听众的好感,引起他们的注意,开场白就是沟通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第一座桥梁”。这位音乐 家指出,演讲者的开场白必须“招耳”,即引起听众的注意,获得他们的好 感。

瑞士作家温克勒说:“开场白有两项任务,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之间的 感情;二是如字意所示,打开场面,引入正题。”温克勒也强调开场白应建 议说者和听者之间的认同情感,并为下面的演讲作好准备。

以“楔子”和“引子”开场

多数演讲是以“楔子”和“引子”两个部分作为开场白的。楔子,建立 同听众的感情,大多是些沟通情感的礼貌礼节用语。引子,把话题引入正题,大多是从礼貌礼节用语向正题过渡的话。

1884 年4 月27 日,美国总理里根在人民大会堂的演讲是这样开场的: 谢谢你,周培源博士,谢谢各位尊敬的女士和先生。我很荣幸今天能够

来这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在人民大会堂向贵国发表演说的美国总统。我和我的夫人南希一直盼望来历史上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访问,同你们伟大的人民见面,一睹贵国历史宝库的风采。北京宽阔的大道使我们 赞叹,贵国人民的待客热情,使我们深受感动。

我们唯一的遗憾,就是这次访问的时间太短。看来只能像唐代一位诗人 所写的那样“走马观花”了。但是中国的《汉书》里还有另外一句话,叫做 “百闻不如一见”,南希和我深有同感。

里根在人民大会堂的演讲是一篇长篇演讲。这一段话可以看作是整个演 讲的“楔子”。在楔子里,里根首先对演讲主持人及听众表示敬意。对东道 国表示赞叹,对东道国的古老文化表示理解。这都是礼貌礼节上要求讲述的话。这样一番话,很快使本来陌生的冰冷的气氛融化开来。演讲人与听众之 间的情感的桥梁也就架起来了。

继这番之后,里根总统接着说:年前,前总统尼克松来到北京,他走下空军一号专机同周恩来总理握 手,事后周恩来总理告诉他:

“你那次握手,是从世界上最浩瀚的大洋彼岸伸过来的手,是经过25年的完全隔绝之后伸过来的手。”从那次握手开始,美国和中国都打开了自己历史上新的一页。我认为现在历史又在召唤了。

这番话可以看作整个演讲的引子,楔子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引子就要毫 不迟疑地把演讲引入正题了。里根总统在这里以回忆尼克松与周恩来第一次握手这个有深远意义的历史镜头,把演说引入正题,转折得体、恰当、自然。里根总统这次演说的开场,是一种很典型、很规范的开场。它包含了下 列必不可少的因素:得体礼貌的称呼。②以愉快的心情提及演讲的地点。③ 以赞赏的口吻提及听众深感自豪的东西。④表示对听众们的文化背景有浓厚的兴趣。⑤回忆双方都感到愉快的事件。并以此引出正文。

富有人情味的插曲往往是极好的引子

上述因素以及由它们形成的技巧,被普遍采用。例加,法国到驻联邦德 国大使法朗索瓦·庞赛 1950 年 6 月 2 日在德法市长联席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其开场白就与里根在人民大会堂的开场白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因为德法 两国的历史背景本来就较接近,历史上的联系本来就较多,所以,庞赛的开场白就更加无拘无束,热情洋溢。庞赛说:

联邦主席先生,市长先生,法兰西的市长先生们!我以十分愉快的心情 接受德法两国市长会议的邀请,前来参加闭幕式。对能籍此机会重游斯图加特感到高兴并表示感谢。

不瞒大家说,如果我回想起我第一次是怎样在贵国的城墙下度过的话,我就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感触。联邦主席先生知道我这个人比较容易感伤。可是还有什么地方能比斯图加行这地方更令人感到舒适呢?那次露宿城下差不 多过去半个世纪,1902 年,当然还是个年轻的中学生时,就来到斯图加特这 神奇的地方?

接下去,他把演讲过渡到真正的话题上。由于我的独特经历,由于我对斯图加特的独特感情,所以,我始终将德法两国及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理解放在心头,作为大使,我要谋求的正是这一点。

庞赛挑选出一段富有人情味的、双访问互相理解的历史插曲作为开场 白,很快地实现了演讲者与听者之间的情感的沟通,并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正题,这是明智的、具体的。同时应当指出,庞赛的开场白还注意了其他技巧。首先是称呼得体。尽管两国的市长身份上同级的,但作为法国人,他首先提 到德国市长,然后再自己的同胞打招呼,这很恰当,否则就失礼。接下去为会议的邀请表示感谢,为能讲话表示愉快。再接下去,以亲切的口吻谈到演 讲的地点。并很自敛钱以转向联邦主席个人。最后,以一段表达德法两国互 相理解的历史插曲作为引子,使演讲在亲切的融洽的气氛中进入正题。

“楔子”和“引子”有利于消除敌意

如果你的演讲与听众的许多意见相左,即你的意见是向他们挑战,是与 他们辩论,那么,为了使你的意见能说服更多的人,你更有理由使用“楔子” “引子”这样的开场技巧。用“楔子”说明自己的好意,消除听众的敌意;用“引子”引出话头,进入正题。使用这种技巧的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人 亨利1775 年3月23 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讲。亨利是美国独立战争时 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演说家,从1775 年至1776 年,他先后担任弗吉尼亚州部队司令、州长。1787 年,他曾起草《人权法案》。1775 年3月23 日的演讲,是亨利在独立战争期间最著名的演讲。在 1774 年9 月5 日的第一次大陆会议上,主张向英国统治集团妥协的倾向占了上风。因而,亨利这篇以“制止这 种妥协”,主张“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说,就是对部分人的挑战。为了消 除敌意,亨利以诚恳的、有节制的、恰到好处的一段说明作为“楔子”,又 以一则哲理作为引子,结果使演讲大获成功。据记载,当他演讲完毕时,先是全场愕然,接着响起“拿起武器”的呼声。他在演说中喊出的“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成为独立战争中的名句而流传于世。亨利的演说是这样开场的: 主席先生:

诸位可敬的先生已向议院提出了请愿,我比任何人都更高度地赞赏他们的才干和爱国之心。然而,对同一事物往往各人有各人的见地。虽然我的观 点与他们的截然不同,但当我毫无忌讳、畅所欲言时,便愿不被误认为是对先生们的不恭。现在不是客气礼让的时候,议院所面临的是我们的国家正处 于生死存亡之际。我认为,这是关系到享受自由还是蒙受奴役的大问题。鉴 于它事关重大,我们才有望得到真理,才可能对上帝和祖国尽神圣的职责。我认为,这种时刻若是怕冒犯诸位而隐瞒着自己的观点,这是对祖国背叛,也是对高居人间一切君王之上的万物之主的不忠。

主席先生,人们常易沉湎于希望的幻境中,我们往往无视使人们痛苦的真理,听凭那唱着惑歌的女海妖将我们重新变成牲畜。难道那些为争取自由 而进行伟大、艰巨斗争的明智人们就当扮演这样的角色?难道我们竟甘心与那些有目却视而不见、有耳却听而不闻的苟且偷安者同伍?至于我,无论心 灵将忍受多大的痛苦煎熬。我甘愿追寻完全的真理,接受最坏的结果,并为 之贡献一切。

这段演讲是不同意妥协的,是号召人们“拿起武器”的。然而,在提到主张妥协的对立面时,亨利首先“赞赏他们的才干和爱国之心”。这活是向 对方表明,在爱国心和才干上,彼此是一致的,所不一致的,仅仅是具体的 主张。这显示亨利的求同诚意,有利于消除对方的抗拒情绪。接着,他表明自己的具体主张与对方截然不同,但有了上面的声明,对方也容易认为亨利 的出发点不是“对先生的不恭”,也就会减少敌意。第三,亨利表明对国家 对上帝的责任促使他说真话,用以唤起对方的理智和良知。最后,亨利列举 “唱着惑歌的女海妖”的典故,告诫人们,不要沉湎地幻想忘记真理。这才 开始正面阐述他“拿起武器,拼死抗战”的主张。这种讲究技巧的演讲,能 够化敌为友,使更多的人站到自己的阵线上来。

演讲往往需要以楔子来开场,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即听众对顺耳的话 总是舒舒服服接受的。这些顺耳的话包括被人愉快地提到名字,提到亲人,提到演讲地点,提到演讲所在城市,提到家乡,提到祖国,提到文艺,总之,是基于人人喜欢被人提到一切自己感到亲切和自豪的东西这种心理。

以自嘲开场

演讲者在开场白里,也可以说到自己,而且这往往同样是一种实现与听 众心理沟通的方法。不过,说到自己时,不可与说到听众时用同一种赞美的口吻。相反,可以用揶揄的、自我解嘲的口吻。当然也不必过分。必须让人 感到这种自我解嘲中的乐观情绪和幽默感。使用这种方法主要出于这种考 虑,即听众普遍认为,能与人随便谈谈自己的人通常是透明度较高的人,可亲可近的人。同时,由于你的自我评论多少带有揶揄自己的味道。听众就会 不自觉地滋生某种优越感。从而心理比较舒服起来。所以,不少演讲者是以 几句谦恭、风趣的自我评论开场,实现与听众的感情沟通的。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一次科学讨论会上说: 因为我对权威的轻蔑,所以命运惩罚我,使我自己也成了权威,(笑声)

这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怪圈。(笑声、掌声)古希腊大演说家伊索砥拉特斯有一次这样向学生演说: 我的一生是这样的遗憾,政治上走了一具“S”形,弯曲的部分太多了。

(学生笑声)听,我的嗓音就像没有力的风,(学生笑声)然而我却想变成一股飙风,来摇撼你们的心,让你们懂得修辞学的重要!(笑声、鼓掌)

以轶闻趣事诗词典故开场

在演讲中,楔子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说到底,它只是一种活跃气氛、交流感情的催化剂。如果你觉得你与听众的关系已经很不错,不用拉近乎也容易实现感情的沟通,则你的演讲可以不用楔子。不过,如果你想一开场就 引起听众的兴趣,你倒可以使用“引子”技巧,即在讲到正题之前讲一件轶闻趣事,讲一个典故,讲一首诗,讲一段个人经历等,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当然,这些轶闻趣事、典故诗词、个人经历都必须在内容上与演讲有这样那 们的关系。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夺得 15 枚金牌、8 枚银牌、9 枚铜 牌,成绩辉煌。奥运会结束后,有位有识之士觉得体育界的“许多经验可以 借鉴到四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去”。于是发表了《看了金牌之后》的演讲,其开场白是这样的:

有一段相声说,在李莲英大总管红紫当朝的年月,中国曾派过体育代表 团参加奥运会。这位只会喊“喳”的“小李子”不懂什么是国歌,于是以《贵 妃醉酒》代替。

而且选了飞檐走壁的大侠去跳高,选了皇宫里传旨的小太监参加短跑,找了几个北京天桥变戏法的,每人怀里揣一个篮球去和洋人比赛,结果把篮球变来变去,不见传球,只见入网。从那以后打篮球都穿背心、裤衩,就是 吃了李莲英的亏才作出的国际性规定,这段相声使人捧腹不已。然而也让人 觉得有些解嘲的味儿。跟阿 Q 说的“先前阔”有点相近。实际上,中国人首 次参加奥运会是52 年前,运动员仅仅一员,“硕果”是一个“鸡蛋。”然而52 年后,还是在天使之城洛杉矶,我国运动健儿夺得了 15 枚金牌、8 枚银牌、9 枚铜牌,名列金牌总数第四位。这可不是相声,是事实。倘要论起走向世界,大胆革故鼎新,则当首推体育界?从一段富有戏剧性的小故事引入正文,是我国说书艺人的一个窍门。这篇演讲,以“相声”开场,风趣、幽默,步步引人入胜。如果换一种说法,一上来就说:“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夺得 15 枚金牌,我们各行各业都是应 该从中得到启发”一类的话,人们说不定马上会认为又是老生常谈,没有听 下去的兴趣了。这篇演讲发表在 1984 年 8 月,当时奥运会正是大家谈论的中 心,中国健儿一举夺得 15 枚金牌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新闻。演讲者采用这 样的事例来引发,特别使听众感到新鲜,演讲者表面上谈奥运会,骨子里谈开放改革,谈人事制度改革,谈用人观念的更新。正如鲁迅反对对恋爱自由 的干涉,借雷锋塔的倒掉来发挥。毛泽东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引愚公移山 的寓言来阐述。这种借题发挥,往往别开生面。比起一些板起面孔、从头到尾都从正面论述题旨的演讲,它不仅使听者感到亲切有味,还能启发听者联 想,活跃听者的思路。

从一段富有戏剧性的小故事引入正题,也是西方教士传经布道的一个技 巧。早在 13 世纪的时候,著名的德国传教士贝尔特霍尔雷德就动用这种技巧。他认为:“这种别具一格的演讲开场法,在那些很少受过抽象思维训练,而依赖于生活经验,喜欢共同感受的听众中是极为生效的。通过讲一段小故 事,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传教题目。”

西方传教士的这种技术,也被西方的演讲者借鉴。一位历史学家在阐述 盟国与战败国德国的关系时,用下面一段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引出正题:

1945 年,温斯顿·丘吉尔在伦敦机场登上前去参加波茨会议的飞机时,一个很有身份的新闻记者忧心忡忡地问他:“首相先生,同盟国会不会在波 茨坦犯当年在凡尔赛犯过的同样错误?”丘吉尔微微一笑,连雪茄都没有从 嘴上拿下,富有远见地答道:“人们可以放心:同样的错误我们不会再犯,——但会犯其他的。” 演讲者用这戏剧性的小故事作为引子,赢得了听众的兴趣和关注。同时这个小故事对他演讲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破题,因为他的演讲的题目就是 “谈盟国与德国的关系。”

以提出问题开场

以提问题作为引子的开场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在演讲开始时,可以提出一些激发听众开动脑筋的问题,演讲者将自己

和听众共同置身于一个或数个问题之中,而这些问题是要作为主要论题来阐 述的。在提出问题之后,有的还泄露一些结论,这都具体地说在听众中产生兴奋紧张的情绪,结果是,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演讲中来了。例如:

孙中山在《北伐的原因》(1942 年 9 月 29 日)演讲中是这样开头的: 各界诸君,今日诸君在这里开赞助北伐大会。我们今日为什么有北伐之举?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1918 年 11 月 15 日)是这样开头场的: 我们这几天庆祝战胜,实在是热闹得很,可是战胜的,究竟是哪一个?

我们庆祝,究竟是为哪个庆祝?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 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单刀直入式开场

这种开场白的形式,如小标题所示:是“单刀直入”即既不要“楔子”,也不用“引子”,直截了当,一开始就进入正题,如: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演讲是这样开场的: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下: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演讲是这样开场的: 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选择晋风度及文章一约酒的关系,是这样一个题目。》 刚才凯丰同志讲了今天开会的宗旨。我现在想讲的是:主现主义和宗派主义怎样拿党八股做它们的宣传工具或表现形式。鲁迅《娜拉走后怎样》演讲是这样开场的: 我今天所讲的,就是黑板上写着这样一个题目。李卜克内西《在德国国会上反对军事拨款的声明》是这样开场的: 我投票反对这项提案,理由如下: 林肯在《第二次就任总统的演讲》中这样开场的:

同胞们: 在第二次就职宣誓仪式上,我不能像第一次那们作长篇的讲话,但简明扼要声明一下,我们今后将要执行的方针,看来是合适的。

这种直截了当的开场白,看起来是最平淡无奇的。然而却不失为最实用 的、最有效的开场白。除了在确实必要的场合下不得不先说几句礼节的话之外,这种直截了当的开场白几乎适用一切情况下的演讲。而且,一开场就直 截了当进入正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演讲者要有坚强自信心,相信自 己演讲的内容好,不加任何雕饰便足以慑服听众。其次,演讲得要有高度的概括力,力求对自己演讲内容“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敛方寸”,三言二语 说出自己通篇演讲的要点,实质上是:以寸敛六合’,是“大家风范。”第 三,直截了当的开头,颇有“风行水面,自然成文,信后牛来,头头是道” 的风姿,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这是一种朴素的美。以上所举各类最基本的开场白的方法,应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灵活掌握。无论使用哪一方法,都要注意下列问题:

(1)开场白不能长。

(2)如是稍长的演讲,应对演讲的主要内容作预告。

(3)许多人用过的套话不要再用。如“我没什么要讲的,只因为??”,“我很不会演讲,可是??”,其他陈词滥调也不要用。假如实在想不到更 精彩的开场白,就以单刀直入开场,如:“我与大家谈谈??问题??”,“我赞成这样的说法,理由如下??”,“我不同意那样的观点,我有如下 根据??”

第六章 演讲的艺术 口语表达艺术

众所周知,演讲需要口才。所谓口才,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它是演讲的 必要条件。演讲表达的主要特点是:“讲”,对演讲者来说,写好了演讲词,不一定就讲得好,正如作曲家不一家是演唱家一样。有文才,善于写出好的演讲词的人,不一定有口才,不一定能讲得娓娓动听。真正的演讲家,既要 善写,还要会讲,即既要有文才又要有口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口才比文才 更为重要。如果演讲者讲话哼哼哈哈,拖泥带水,“这个”、“那个”一大 串,那么,即令有超凡俗脱的智慧,有深刻广博的思想内容,也无济于事。当今社会是开放的信息社会,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开拓进取精神,而且还要有 出众的口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口才,往往是经过严格的口语训练 出来的。许多著名的演说家,他们的口才都是经过刻苦磨炼出来的。例如,古希腊的演讲家德摩西尼,为了校正发音含糊不清的毛病,曾口含鹅卵石,对着大海练习朗诵。他的这种刻苦精神,将记载演讲史册,令人肃然起敬。演讲口才的训练,不仅要勤练、苦练,而且要巧练。所谓巧练,就是要练习得法,摸清规律,掌握要领。例如,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不时严重口 吃,说话困难,后来他分析了口吃的原因,常到深山练习大声说话和朗诵,并争取登台演戏。朗诵和演戏是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综合运用的最佳形式,它不仅要求准确、自然,而且要优美感人。通过这种高标准的训练,他不仅

克服了口吃毛病,而且练出了口才,成为著名的演说家。

一、口语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

演讲的语言从口语表述角度看,必须做到发音正确、清晰、优美,词句 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一)发音正确、清晰、优美

郭沫若说:“语言除意义外,应该要追求它的色彩、声调、感触。同义 的语言或字面有明暗、硬软、响亮与沉郁的区别。”(转引自郑颐寿《文艺 修辞学》)

以声音为主要物质手段的演讲,对语音的要求就更高,既要能准确地表

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又要悦耳爽心,清亮优美。为此,演讲者必须对 语音进行研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的状态。

一般来讲,最佳语言应该是:准确清晰,即字正确清楚,语气得当,节

奏自然;②清亮圆润,即声音宏亮清越,铿锵有力,悦耳动听;③富于变化,即区分轻重缓急,随感情变化而变化;④有传达动力和侵彻力,即声音有一定的响度和力度,使在场听众都能听真切。听明白。

演讲语言常见的毛病是声音痉挛颤抖,飘忽不定;大声喊叫,音量过高;音节含糊,夹杂明显的气息高;声音忽高忽低,音响失度;朗诵腔调,生硬呆板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因为讲话是线性的,不间断进行的。话一出口,当即就应被人听到,时间不允许听众有反复斟酌 思考的余地。听众只要稍微停顿,间断思维的序列就会跟不上演讲的速度。

要达到最佳语言效果,一般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

1.字正腔圆 字正,是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音响亮,送音有力。读

音要符合普遍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的标准,严格避免地方音和 误读。例如将“鞋子”说成“孩子”,将“干涸”说成“干固”,将“拙劣” 说成“绌劣”,将“栉风沐雨”说成“节风沐雨”。这样读错、讲错字音,一方面直接影响听众对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整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演讲者的声誉和威信,降低了听众对演讲者的信任感。在读准字 音的同时,要尽量做到腔圆。即声音圆润清亮,婉转甜美,富有音乐美。

2.分清词界 词分单音节和多音节。单音节词不会割裂分读,而多音节的词则有可能

割裂引起歧义。例如:“一米九个头的冯骥才伫立在空荡荡的山谷里。”这 句话中的“一米九个头”本意是:一米九的个头”念时应为“一米九——个 头”,如果词界划分不当,很容易弄成为“一米——九个头”,把“个头”

(身材)一词割裂为“个”(量词)和“头”(名词)两个词,因而产生歧 义。演讲者如出现这种错误,便会令人忍俊不禁。

3.讲究音韵配搭 汉语讲究声调,声调能产生抑扬急缓的变化,本身就富有音乐美。“平

仄以成句,抑扬已合调,扬多抑少则调匀,抑多扬少则调促。”(谢榛《四 溟诗话》好的演讲,平仄错落有致,抑扬顿挫,显得悦耳动听,汉语的音乐美和节奏感还与语气停顿和押韵有关。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大大增 强了语言的响度和节奏感。演讲中若能准确的交替使用单音节词和双音节 词,语音音节便显得和谐自然。如果在适当的地方,有意押韵,更能产生一种声音的回环美与和谐美,讲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似有散文诗的风韵。此外,恰当地运用象声词和叠声词,进行渲染烘托,也能收到声情并茂的功 效。

(二)词句流利、准确、易懂

听众通过演讲活动接受信息主要诉诸听觉作用。演讲者借助口语发出的 信息,听众要立即能理解。口语与书面语之间有较明显的差距。有人说,书面语言是最后被理解,而口语则需立即被听懂。与书面相比,口语具有如下 特点:首先,句式短小,演讲不宜使用过长的冗繁的句子;其次,使用通俗 易懂的常用词语和一些较流行的口头词语,使语言富有生气和活力;再次,不过多地做某些精确的列举,特别是过大的数字,常用约数。此外,较多地 使用那些表明个人倾向的词语,诸如:“显而易见”、“依我看来”等等,并且常常运用“但是”、“除了”等连接词,使讲话显得活泼、生动、有气 势。如果我们硬性把“铁锹”说成“一种由个人操作的手握挖土器”,把“草 原”说成是“一个天然的平面”,这样做,如果不是故意作难听众,有意不 让听众理解,那就是特意和自己过不去,使自己的演讲归于失败。当然,讲究表意朴实的口语化,绝不能像平常随便讲话那样任意增减音节,拖泥带水,吭吭巴巴,这样便损害了口语的健康美,破坏了语言的完整性。

(三)词调贴切、自然、动情

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它能很好地辅助语言表情达意。语言若没 有轻重缓急,就难以传情。同样一句话,由于词调轻重、高低长短、急缓等的不同变化,在不同语境里,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例如:“啊,多美啊!”用舒缓的语气可以表达出赞颂之情,如果用漫画的怪腔怪调来念,则表现出讥讽嘲笑之意。因此,演讲者正确选择和运用语调对表达思想感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讲,表达坚定、果敢、豪迈、愤怒的思想感情,语气急骤,声音 较重;表达幸福、温暖、体贴、欣慰的思想感情,语气舒缓,声音较轻;表示愉快、责备,语调先强后弱;表示不平、热烈,声音先弱后强;表示优雅、庄重、满足,语调前后弱中间强。只有这样,才能绘声绘色,传情达意。

语调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切合思想内容,符合语言环境,考虑现场效果。语调贴切、自然正是演讲者思想感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所以,演讲者恰当地运用语调,事先必须准确地掌握演讲内容和感情。著名电影演员李默然 在吉林演讲讲习班上说:我主张以情托声,就是用情感把你的声音托出来。” 他以朗诵艾青的诗《我爱这片土地》为例,朗诵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两 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如果以声带情,用大音量读,到这 两句突然有一种凝固的感觉,一个小小的停顿,接着小音量地读,便能把这种“爱得深沉”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段经验之谈,正说明了要情动于衷,才 能声形于外。只有当演讲者对讲的内容理解至深,有真情实感,语调才能用得贴切自然动情。

二、口语表达技巧的训练

(一)语音训练

演讲者要想取得良好的发音效果,必须加强语音训练。“声乃气之源”,发音的基础之一是呼吸。响亮、动听的声音与科学的呼吸训练是分不开的。演讲者要善于掌握自己的发音器官,自觉地控制气息。一般来说,采用胸膛 式呼吸较好,这种呼吸是通过横膈的收缩和放松进行的,气量大,能为发音 提供充足的动力。平日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为正确地吐字发声打好基础。吐字发音要做到音节正确、准确,完全符合普遍话的发音标准,戏曲艺 术所谓的“吐字归音”训练,其目的就在于美化音色,使字音纯、清晰、响 亮、圆润,富有表现力。它要求发音时咬准字头(即读准声母),吐清字腹(即读清韵头、韵腹)和收准宇尾(即读准韵母)。“吐字”时,发音力量集中于“字头”上,发音时要正确把握住每个音节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演讲者平日要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同时,为了做到语句流畅,干净利落,出口成章,可根据自己的发音难点,选择一些绕口令和有一定难度的语言片 断,进行快口训练,力求做到吐字准确、快速、流畅,快而不乱,语气连贯,不增减词句。

音量大小变化有利于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演讲者要学会准确地控制和把握音量大小的变化。在情感激荡的地方,意思重要之处,音量要大些,反 之则要小些。音量大小变化要自然、流畅,要有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音量大小变化也要恰当、适度,不能大到声嘶力竭,也不能小得无法听清。此 外,演讲者平日还要学会准确地把握高音、中音、低音的运用规律,以便恰 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高音具有高亢、明亮的特点,多用来表示惊疑、欢乐、赞叹等情感;中音比较丰富充实,多用来表示平和舒缓的感情;低音则比较低沉、宽厚,多用来表示沉郁、压抑悲哀之情。这些训练最好是 通过朗诵进行。

(二)语调训练

语调包括停顿、重音、升降、快慢等要素。语调训练是口语表达训练的 重点和难点。演讲者应在这方面加强训练。

1.顿挫 在口语表达中,停顿既是一种语言标志,也是一种修辞手段。同样一组音节,因停顿不同,意思完全不一样,例如:“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可以说成:“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也可说成:“我赞成,他也 赞成,你怎么样?”两种停顿,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可见,停顿不 只是演讲者在生理上正常换气的需要,也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停顿得当,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语意,而且可以调节语言节奏,给听众留下回味的余地。停顿不当,往往影响语意的表达。例如:“南郑县大胆|更新用人制度。” 在“大胆”后停顿就会令人莫名其妙。按原意应在“县”字后停顿才妥。又 如“**大师、赵朴初、×××等参加了座谈会。”这一句中“**大师”、“赵朴初”与“×××”系并列关系,用顿号隔开,念时需要停顿。如果在 “**大师”后不停顿,念成“**大师赵朴初”就是大错特错,把并开关 系变成了同位关系了。可见,当停则停,不当停则不停,不可滥用。此外,在演讲中,停顿太少、太短,或过多、过长,也都会影响思感情的正确表达。停顿一般分为语法停顿(又称逻辑停顿)、感情停顿(又称心理停顿)和特殊停顿。语法停顿既能满足演讲者自然换润嗓的需要,也能使演讲的语句、段落层次分明。语法停顿一般用标点符合表示出来,按标点停顿,但有 时在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较长的附加成份和中 心词之间、较长的联合成份之间,虽然没有标点符合,也可作适当停顿。这种停顿往往是为了强调某一观点和突出某一事物。如“本来可能成为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根据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语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停顿方法。试作比较(“|”表示无标点的停顿):

“本来可能成为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语速较快)“本来可能成为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中速)“本来可能成|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慢速)感情停顿是为了表达复杂的或微妙的心理感情。感情停顿常常以拖长音节发音,欲停不停或适当延长时间来表现,并且常常辅之以体态语言,使感情表达得更加自然清楚。例如: “把挫折的苦果|——变成人生的补药。”这句话在“苦果”后拖音,似停非停,为后面的“变成”昂起而蓄势,使自然地表达了坚韧果断之情。演讲稿《把挫折的苦果变成人生的补药》中有这样几句: 现在,我尚不能写出|“笼天地于形内,摄万物于笔端”的文章,亦不能讲出|恢宏豪壮的语言(注析:这两句在“出”字后的停顿,既有突出后面作宾语的较长的偏正词组的作用,又表达出有自知之明的恳切态度。)可我| 正满怀信心,矢志不渝地朝着理想之地奋进。(注析:在“我”字后作稍长 停顿,便能表达出坚定的信心。)

有时,为了加强某些特殊效果或应付演讲现场的某些特殊需要,演讲者 常常采用特殊停顿,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前面所提到的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伦敦一次参事会上就劳动问题演讲时,中途突顿七十二秒的事例,这种根 据表意需要而设计的特殊停顿,可谓匠心独具,高人一等,收到了出奇制胜 的效果。仿效这种作法的还有一例:有次演讲比赛,一位女士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一道醒目的标题——“论坚守岗位”,便走下讲台,扬长而去。这时,全场听众哗然,焦急、气恼、猜测、议论,大家莫名究竟。大约过了三分钟光景,演讲者再次登台,诚挚而郑重地说:“同志们,如果我在演讲时离开是不能容忍的话,那么工作时间纪律松弛,玩忽职守,擅离生产岗位。难道不应该受到谴责吗?我的演讲完了。”这时,听众恍然大悟。评比结果,她以超常的演讲表演和精巧的构思赢得了一等奖。这种特殊停顿不能落俗套,滥用可能产生的捉弄听众之嫌。一般来讲,在列举事例之前,略作停顿,能引起听众独立思考;在作出妙语惊人的回答之后,稍作停顿,可使人咀嚼回味;在讲究奇闻轶事和精彩 见解之后,在听众赞叹之余,特意停顿,可加深听众印象,引起联想;在话题转移之际或会场气氛热烈之时,稍稍停顿,可加深听众记忆,给听众以领 会抒情之机。同时,恰当的特殊停顿,也可以使演讲者本身赢得调整情绪的 时机。

2.轻重 说话的声音有强有弱。用力大,气流强,声音就大,就重;用力小,气流弱,声音就小,就轻。每个句子都是由词语构成,每个词语在句中的表意 作用各不相同。在演讲时,人们常常把某些词语讲得比一般词语重些或轻些,这样便能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利用声音的强弱对比、重读或轻读某些表现 重点内容的词语,从而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这种口语表达技巧就是重音。若按声音强弱划分,重音可分为轻读型重音和重读型重音,凡读音比一般词语读音轻些的叫轻读型重音,凡读音比一般词语读音重些的叫重读型重音。例如:“如果世界上真有不知疲倦的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呵,一生休息得 最少最少。”“不知疲倦”、“敬爱”、“周总理”应采用重读型重音来读,读得重而深厚,而“最少最少”宜采用轻读型重音来读,读得轻而深沉。

若按表现思想感情、内容重点或句子语法结构来划分,重音可分为感情重音、逻辑重音和语法重音。例如: 我深知:自己没有当官的本领,更没有“争官”的嗜好。我只想:要老老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自己的一举一动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群众。

“深知”和“只想”宜采用轻读型重音,表达出诚挚恳切的感情:“没 有”、“更没有”宜采用重读型重音,表示强调,突出清廉正直品德;“老 老实实”、“干好”用重读型重音,突出全心全意、踏踏实实工作的精神;“一举一动”宜用一字一顿的重读,与后面接连两个重读,既突出了语句的 轮廓,也显示了语言的感情层次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讲,表示复句的关联语和具体修辞特征的词语要重读。

3.抑扬

语调有高低抑扬的变化。同一句话,往往因为语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 大不一样。同样一句“今天是星期天”,用平直调子念,表示直陈其事;若 用高升调来念,则表示出疑问惊讶之情。演讲者要熟悉各种语调的特点,掌握语调变化的规律。一般来讲,汉语语调变化显示在句末。大体可分为四种 语调,即平直调、高升调、曲折调和降抑调。

语调

表示符号 语调特征 应用句型 表达心理感情 例句

名称

平稳舒缓,陈述说明性语

庄重、严肃、闲

菊花品种很多

平直调 →

高升调

无明显高 低变化

语势由低 向高

语势由高

疑问句、反诘 句、某些感叹句

祈使句、感叹

适、冷淡

疑问、惊讶、反 诘、激昂、愤怒、呼唤、号召。

祈求、命令、肯

何愁无知己

他的理想一定

降抑调

到低。

句、某些陈述性 语言

定、自信、沉重、能实现

悲痛

语势曲折,双关语句 夸张、幽默、讽

他十分可爱,曲折调升降起伏 多变刺 连头上的癞痢 都非常传神事实上,在实际运用中,语调升降变化情况十分复杂,演讲者要充分把

握演讲时自身的的潜意识,把握演讲内在思想和感情脉络。这样才不会错用 语调,导致言不及意,语不合情。请读《血染的木棉花》中一段:

这段话前四句是排比疑问句,都要用高升调,整个语势一浪高过一浪,表达出激昂慷慨的感情;接着“可是”一转,使用降抑调,语势走势由高而 低,表达出对先烈的缅怀之情。这样的前呼后应,抑扬起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缓急

语速的变化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正常谈话,每分钟讲大约 120~150 个字,演讲的速率不能太快。太快,一则听众难听懂,二则也使人产生怀疑,认为演讲者怯场。因为人们胆怯时 往往语速较快。当然讲话也不能太慢。太慢就显得拉腔拖调,给人以愚笨、迟钝,缺少教养的感觉。但演讲的速率不能总是“一崭齐”,要做到急缓有 致。语调的快慢,往往与表达内容、环境、气氛、心理情绪、修辞手法以及句段重要与否有关。根据内容的要求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演讲的速率一般可 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

语速适合的内容适合的环境适合的心理情绪适合的句段适合的修辞手法

快速叙述事情的急剧 变化;质问斥责 雄辩表态;刻画 人物机智、活泼 热情的性格。欢快,紧急命 令,行动迅速热烈争执。急促,紧张,激 动,惊惧,愤恨 欢畅兴奋。不太重要的 句段。排比,反问,反语 叠声。

中速一般性说明和叙 述感情变化不 大。感情平静。平静,客观。一般句段。一般陈述。

慢速抒情,议论,叙 述平静、庄重的 事。幽静、庄重。安闲,宁静,沉 重,沮丧,悲痛 哀悼。重要句段。比喻,引语,双关对偶,拈连。

请读下面这段演讲词,注意语调快慢的变化。(浪线表慢速,直线表快速,其余为中速。)是啊,雕塑家奉献美,有了大卫,维纳斯;音乐家奉献美,有了《英雄交响曲》、《国际歌》;科学家奉献美,有了卫星,导弹,宇宙飞船;工人奉献美,有美的产品;农民奉献美,有美的食粮;教师奉献美,有造福于人类的满天下的桃李??而军人,军人也在奉献美,奉献美的生活,美的社会,更奉献个人的利益、生命和家庭。于是,军人的美便在牺牲各崇高无上,便在奉献中灿烂夺目!军人与大山为伍、与蓝天做伴、与碧海相随;军人整齐、和谐、刚毅、威严;军人勇于牺牲和奉献。作为军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吴忠祥、美有军营,美是军人!

这段话,以诗化的语言,热情洋溢地展示出军人美,整个基调是抒情,语气舒缓。前边一串排比铺垫,语速较慢,逐层蓄势。讲到军人的美的本质时,语速逐渐加快,以满腔热情,赞美军人的崇高品质。这样慢中有快、快 慢相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富有鼓动性和感召力。

演讲语速要做到快慢得体,缓急适度,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张弛自然,错落有致。这样,便能显示出语言的清晰度和节奏感,使演讲具有音乐美。

5.节奏 对艺术来说,节奏是各种不同要素的有秩序、有规律、有节拍的变化。

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一书中指出,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与 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感情)的传达媒介。据此分析,演讲者思想感情起伏变化结构的疏密松散,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演讲者的举止等要素,有秩序、有规律、有拍节的组合,便形成了演讲的节奏。常见的 演讲节奏有轻快型、持重型、平缓型、急促型、低抑型等。

总之,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并非彼此孤立,总是密切联系、互相渗透。例如,演讲者情绪激动,语调自然高昂,语速较快、停顿减少,重 音增强,语势急骤,形成急促型节奏。

体态表达艺术

体态语言也是人类社会交际的信息载体,是演讲语言的组成部分。演讲 者不仅要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善用动作、表情来辅助说话,也就是要善于用体态语言来表情达意。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演讲如能使聋子看 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这正说明体态语言在传神达意方面具有极其重要 的作用。

演讲者登上讲台,首先给听众的视觉形象。仪表、姿态,神情,动作,全都呈现在听众面前,演讲者灵活自如、优美协调的体态动作,能很好地辅助口语,弥补有声语言表达的不足,使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容更准确、更生动、更完整。特别是有些“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信息,往往通过一道眼神、一 个手势,便能使听众心领神会。因此,在表达情感、情绪和态度方面,体态 语言甚至比口头语言更明确、更具体、更富有感染力。演讲者将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有机地融为一体,便能够充分地表达内容,感染听众。同时,由于 体态语言以具体的形象诉诸听众的视觉,优美传神的体态动作不仅具有显著 的表意功能,而且它也能形成现实的艺术美,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是演讲者文化素质和美学观念的直接反映。

如果忽视体态语言的表达,用传经布道的木然表情或哑语般的滑稽动作,就会使听众降低听讲兴趣,影响信息的传播,甚至切断和堵塞信息通道。演讲者应尽力掌握体态语言的表达艺术,使深刻的语言、得体的表情和灵活适当的手势融为一体。

体态语言是信息的载休。所以它不仅是演讲者传递信息的手段,也是演讲者了解听众思想动态,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依据。事实上,人的体态语言 最能表达人的个性。不少人把安静看成是听众认真听讲的标志。殊不知听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者大有人在。听众虽然没讲话,熟悉人体语言的演讲者 都可以通过观察听众的体态语言,了解听众对演讲的反映。如听众东张西望,显然是心不在焉;如果听众往后一靠,双手交叉在胸前,可能是对演讲不甚欣赏。遇到这类情况演讲者就应采取措施,重新提起听众的兴趣。

一、体态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

作为人类交际信息载体的体态语言,既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又要求 端庄、高雅、大方符合生活美学的标准。具体而言,它要求:

(一)准确、适时

所谓准确,是指体态语言的表达与口语表达协调默契,符合演讲者的思 想情感,能正确地表达出演讲的内容。准确、适时正是体态语言的价值所在。每一个动作都具有一定的词汇含义和表意功能。我们一定要准确地把 握,恰当地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某一动作所表示的某种词汇含义和感情色 彩,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结果。例如:在我国,摇头表示否定,表示反对;点头表示肯定,表示赞同;挥手表示再见;招手表示呼唤;竖起拇指表示赞 赏;翘起小指表示渺视?正因为有这种相对稳定的词汇含义,因此,体态语 言常常能替代口语。但是,它毕竟不像口头词语那样意义明确,而是具有象征和虚拟性的特点。况且,在表示具体概念事物的时候,体态语言和其表达 的含义也并非一一对应,所以体态语言必然要为口语表达所制约。而不能像 聋哑人那样单纯地使用动作。只有当体态语言动作与口头表达紧密配合,协调默契时,才能真正显示出其准确的表意功能。

正因为体态语言的词汇含义和感情色彩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所以它的使 用有一定的时空范围。同样一个体态动作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同样是点头摇头,我国是“摇头不是点头 是”,摇头表否定,点头表肯定;而有的民族就恰恰相反,“点头不是摇头 是”,点头表示否定,而摇头表示肯定。又如,当我们伸开食指和中指时,一般是表示数目二。自从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创用这个手势表示“Victory”(胜 利)之后,几乎全世界都用这个手势表示“胜利”及“和平”。所以,准确 地运用体态语言,必须既要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又应注意时代特征和一定的社会习惯。

由于体态语言有象征性和虚拟性的特点,所以演讲者运用它时,常常是 发挥着“模糊语言”的效用。所谓准确运用体态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 所追求的正是口头语言相和谐的意境,而不可能过多过细,过于繁琐地具体模拟。其实同样的动作,可以用来表示“由衷感谢”和“心领神会”,又何 尝不可以用这个动作表示“心有余悸”和“心情激动”呢?如果在演讲时硬 要把“我们”“由衷感谢”和“我们”“心情激动”设计成几个不同的体态 动作作“准确”、“具体”地表示,那就是欲“精”不达,适得其反。

受口语所制约体态语言,应该与口语表达配合协调默契,也就是说应该 适时,如果体态语言的表达与口语表达相互错位,出示太早或太迟,那将会是滑稽可笑的。例如,我们呼口号时,常常同时用举拳的动作相配合。但如 果我们把口语表达与体态语言的表达割裂开来,或者先呼喊后举拳,或者先 举拳后呼喊,中间形成一个较大的时间空隙,那显然会“漫画化”成为笑柄。同样,在演讲时,每一个体态动作都必须密切与口语表达相配合,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主要靠感情投入。只有当演讲者把全身的热情和精神都投入到思 想的表现中去时,才能打破拘束和生硬,动作与口语便自然协调默契,浑然 一体。

(二)优美、适度

运用体态语言、动作要做到端正、高雅,符合生活美学的要求。人们听 演讲,除了获得信息、受到启迪之外,也需要获得美的享受。演讲者的体态动作,不可能像戏剧舞台动作那样一招一式地要求,那样会过份夸张,喧宾 夺主,与演讲的风格很不协调;也不应该畏手畏脚,动作生硬呆板。演讲的 体态动作要做到姿态优美,恰如其分,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优美自然的体态语言,符合演讲的内容特点和人们的审美习惯,是道理、感情和体态在三者的和谐统一。优美自然的体态语言也必然符合演讲者的性 别、年龄、经历、职业及性格等特征。因性别的不同而形成体态语言风格上有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男性演讲,两手后叉腰,双腿分开,昂首挺立,凝视对方,显得威武雄壮,刚毅有力;如果女同志也摆出这个架势,人们不 说她是“母夜叉”才怪哩!女性演讲,步态轻盈,手势轻柔,动作轻巧,两 目含情,显得温柔妩媚;如果男性这样,那就成了阴阳怪气的“么姨妈”了。同样,年龄不同,也在体态语言方面得到反映。青年人血气方刚,朝气蓬勃,情感外露;老年人老成持重,沉着镇静,感情含蓄,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的 人,言行举止差别很大,表现在体态语言方面,有的灵活轻快,有的庄重稳 健,有的缓慢斯文,有的刚毅有力。总之,由于各自的思想修养和个性特征不同,各自的体态语言自然有差异。演讲者在演讲时,一定要使自己的一举 一动,一招一式,都与自己演讲内容相符,与自己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个性特征相吻合。当然还要顾及到特定的演讲环境,听众的接受能力和审美 情趣。例如,表示自己时,宜用手掌指自己前胸,而不可用拇指或食指指自己的鼻尖,前者显得谦虚端庄,而后者则有点盛气凌人,不太符合我国听众 的审美心理。

凡事“过犹不及”,优美的举止总是自然适度的。超过一定限度,就会 发生质变,优美也就变成丑陋了。体态语言一定要恰如其分。所谓适度,即身体姿态、动作幅度、眼神流动、面部表情等等,一般都要控制在一定的范 围之内,以辅佐口语达到充分表情达意为度,不宜过分夸大,甚至“放肆”。否则就会当众失态,有伤大雅,有失身份。例如:手势动作,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大,显得“张牙舞爪”;过小,又显得“缩手缩脚”。

(三)精练、适度

体态语言毕竟是口语的辅助手段。使用是切忌过多过滥,喧宾夺主,而 应尽量做到少而精。动作、手势、眼神都必须经过严格选择,有内在的依据,能准确、优美地充分表达演讲内容。对于那些词语意义不强的习惯性动和毫 无意义的下意识动作应尽量剔除。正如演讲者必须剔除口语中的“那个、那 个”之类的口语渣滓一样。

手势频繁,动作重复单调,令人眼花缭乱,无形中分散了听众注意力,引起听众反感。例如,演讲者在台上盲目地反复走动,手拿报纸卷个不停,或者不停地舞拳挥手,不断地抓耳挠腮,抠鼻揉眼等,都是演讲的“败相”。这些机械乏昧的动作,不仅不能发挥体态语言的作用,反而会破坏演讲的整体效果。

情练适宜的体态语言,把理性、情感和言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疏密有致,宛如演奏乐曲时的鼓点那样,准确而醒目,给人美感,引人回味。

二、仪表与风度

仪表是指人的身材、容貌、姿态等外在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综合体现 出来的气质和风度。而风度就是人们对美的仪表的一种衡量尺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举止和姿态。这些举止 和姿态正是人的思想、品德、性格、气质等内在素质的外在反映。事实上,仪表与风度就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演讲者一上台,听众首先就是通过视觉,观察演讲者的形象。尽管演讲 者还未开口,听众已经根据演讲者的仪表和风度,产生了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形成“第一印象”,直接影响着听讲效果。

良好的仪表风度,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牢牢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演 讲者不仅应该是真理的宣传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应该是美的体现者。在演讲现场,演讲者事实上是听众的审美对象,听众不仅通过演讲者生动活 泼、含义深刻的演讲获得美感享受,而且也是通过对演讲者的仪表、风度的 欣赏,受到美的熏陶。

演讲者的仪表和风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族特点和时代精神。这是因为一则仪表和风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而人的内心活动与精神面貌、时代特色紧密相关;二则人的服饰、发型以及举止总是带有一 定的民族特色和时代印记。演讲者应该自觉地意识到这点,尽量使自己的仪 表和举止符合民族特点,反映时代精神。

演讲者注意仪表的修饰、讲究风度,以美的姿态出现在听众面前,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显示出对听众尊重。这种无声的信息传递,很自然地缩短了演 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可以赢得听众的关注和尊重,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如果演讲者蓬头乱发,衣着随便,皮鞋肮脏,举止粗鲁,以一幅邋遢相出现 在听众面前,势必造成隔膜,使听众反感。

例如,周恩来总理“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 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尼克松《领袖中》语)

(一)仪表、服饰

勿庸讳言,身材魁梧伟岸,容貌端庄英俊,五官匀称,体魄健康,令人 肃然起敬。这些光采照人的先天因素,能为演讲者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然而,不是每个演讲者都具备这些条件。容貌身体是先天固有的,一般难以改 变。但即令身体或容貌欠佳,甚至有些生理缺陷,仍然可以采取积极的弥补 措施,以内在美去弥补外在的美。即以美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对真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去吸引听众,感染听从。例如,美国前总统林肯,他的雄辩、幽默举世公认,然而他的外貌很丑。有次在森林里,他为一位骑 马的陌生妇女让路,那妇女竟停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面孔,然后说:“我 现在才知道你是我见过最丑的人了。”并且建议他最好闭门不出。然而林肯 并没有接受那位妇女的“忠告”,以豁达大度的胸怀和博大精深的知识弥补 了相貌上的不足。他的每次演讲几乎都轰动全国。再如,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必须坐着轮椅上讲台,但是时代的精神赋予她特有内在美,使听众深受震动,无不对她肃然起敬!

当然,对身材容貌方面的某些缺陷,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补救措施。例如,高跟皮鞋能稍微弥补身材矮小的缺陷。演讲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创造条件,适当地进行个人美容。诸如脸部作自然淡雅的化妆,遮掩缺陷,以突出脸部最美的部分;根据自己的头型、肤色、体态、年龄、职业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发型,也能给人增添风采。当今,眼镜的装饰作用越来越明显,它可调节人的脸型,使人增添魅力。特别是男性,镜架的梗直而有棱角的造型,能衬托出男性刚强、坚毅的气质。演讲者戴上适合自己的脸型的眼镜,也能有效地美化仪表。

俗话说:“人要衣装马要鞍。”服装对人体有“扬美”与“遮丑”的功能,它可以反映人的精神气质、文化素质和审美观念。演讲者的衣着应该整 洁合身,庄重大方,色彩和谐,轻便协调。具体而言,“整洁全身”要求做 到外表整齐、干净、美观,与自己的身材协调。“庄重大方”要求做到风格 高雅、稳健,与自己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协调,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与神韵。“色彩和谐”要求做到服饰与特定的环境和内容相协调。不同颜色所 表达的不同寓意和象征作用,已经在人们思维中有了较为牢固的定式,深色给人以深沉、庄重之感;浅色使人感到轻爽舒适。演讲者的服饰款式与色彩 应力求与现场气氛相谐。“轻便协调”要求做到装束合时,不可过于华丽时 髦,那样会分散听众注意力,引起非议,破坏演讲气氛。总之,演讲者的服饰要合体、合度、合时,格调高雅,给人以美感。例如。有位女青年四次演 讲,根据演讲主题不同,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服饰。她讲“社会主义好”,穿 西装,显庄重严肃;讲战斗英雄事迹,穿军干服,表示稳重肃穆;在参加题为“青春、理想”的演讲比赛时,穿 T 恤衫,显得活泼爽朗,而参加小说分 角色演讲,她却穿上白衬衫,并结上领带,显得潇洒而又大方。她的这种作法,很值得借鉴。

(二)风度、礼仪

风度并不是指人的某一动作,而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交往中逐 渐形成的具有的特色的举止和姿态。这种举止和姿态是由人的思想、品德、性格、气质等内在因素的动作构成,而身姿正是听众评判演讲整体效果的重 要指标。优美的身姿能成为表达内容、情感,调动听众情绪的有力手段,最 能表现人的风度。

身姿是人的自然形体在空间的形象显现。它由头部、身躯及双腿三部分 动作构成。头部的倾斜度及活动状态,身躯的前倾后仰及移动情况,双脚的摆设姿式等均可以表示出各种感情的变化。优美的身姿给人以稳健、庄重、朝气蓬勃的印象。而不美的身姿给有以轻浮、怠倦、颓唐疏懒之感,影响演 讲者在听众心目中的主体形象。

走上讲台时,演讲者应迈步适度,步伐均匀,头正,眼睛平视,口微闭,双臂自然摆动,步态和表情应体现出庄重大方、从容自信、亲切热情;整个体形端庄有力;切忌低头弯腰,忸怩局促或将手插在衣袋中,左摇右晃。

一般来讲,演讲宜站着讲,这样既是对听众一种礼貌的表现,也能给听 众一个完整的形象,充分展示出演讲者的神情、仪表、姿态。站的位置宜在台前中间,既便于纵观全场,也利于听众从各自的角度看到演讲者的姿态。站姿要自然和谐、端正、庄重,不可忸怩做作;要挺胸收腹,给人一种稳定 感,切不可斜肩、偏头、曲颈。脚的站法可一脚在前,一脚稍后 45 角。重心 在前,体微前倾,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感觉。亦可两脚自然平立,显得精神抖 擞。必要时,可稍稍走动,不仅可使身姿显得生动活泼,而且能表达出不同 的思想感情。向前表示肯定、进取、希望等;后退表否定、犹豫、退让等。左右走动,能活跃气氛。但走动不可频繁,否则会喧宾夺主,破坏演讲者的 整体形象。

风度与气质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所谓气质,是指人所固有的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它也是人的情感、认识活动和言语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动态特征。气质影响活动进行的速度,影响活动的性质。不同气质具有不同的动力特征。多血质的人热情豪放,灵活敏捷,但易于精力分散,朝三暮四;胆汁质的人急功好义,勇敢顽强,但容易粗野暴躁,盲目冒险。这两种气质 的人在演讲过程中,常常给人炽热、激昂、刚强、愉悦、开朗的印象,语言明快,铿锵有力,举止活泼,表情丰富,身姿手势灵活。这两种气质的人主 动性、攻击性感染力较强,适合于轻快型、高扬型和急促型的演讲会。但他 们往往急躁、粗暴,甚至傲慢无礼,易于轻举妄动,失去理智。有这类气质的人,应加强自我涵养,努力使自己做到稳健、庄重,从容不迫,内柔外刚。粘液质的人严谨细微,坚毅不拔,但常常瞻前顾后,虚伪晦暗;抑郁质的人 情感深刻,细致敏锐,但常常多愁善感,神经过敏。这两种气质的人,在演讲时,感情活动比较沉稳、质朴,语言严谨、委婉、徐缓,神情严肃、坚毅,但比较迟钝,缺少灵活性,适用于持重型、低抑型演讲。在演讲中应该尽量 做到精神焕发,不卑不亢,以柔克刚,举止潇洒。上述气质特征就是一般而言的,具体到个人又不尽相同。总之演讲者要善于分析自己的气质特征,发 扬优点,克服缺点,掌握和支配自己的的气质,使自己的举止风度,具有热 情、大方、稳重、谦和、诚恳的特点。

风度和礼仪的关系十分密切,优美动人的举止常常符合礼仪要求的。演 讲者英姿焕发,举止潇洒,热情谦和,便显得彬彬有礼。如果敞胸露怀,一步一晃,放荡不羁,不仅没有风度,也是不懂礼仪的表现,往往令人反感。礼仪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为大家共同承认和遵守的表示友情的方式或仪式。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一定程度的阶级性。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国度,表示礼节的方式和对礼节的具体要求都不一样。例如,以鞠躬代替跪拜,以握手取代作揖打拱,都体现了现代文明的特点。演讲者从步入会场、登台演讲,到演讲结束离开会场,都应该注意体态风度,讲究礼仪。

步入会场时,演讲者要态度谦和,步子稳健,潇洒自如,面带微笑。切 忌左顾右盼或装腔作势,否则有轻佻和傲慢之嫌;也不宜忸怩畏缩,以免失身份。在就座之前,应与陪同者稍事推让,方可落座。但不宜过多推让,入 座时声音要轻,要坐正坐稳,身体不宜后倾或斜躺,不宜前探后望,也不宜 玩弄手指、衣角等。当主持人介绍演讲者时,演讲者应自然起立,向听众鼓掌或点头表示感激之意。切不可稳坐不动或仅仅欠一身子。正式登台演讲时,先向主持人点头致谢,然后从容稳健走上讲台,郑重、恭敬、诚恳地向听众 敬礼,并且目光环视全场,表示光顾和招呼,然后,开始演讲。

演讲开始要注意选择恰当的称呼。得体而充满感情的称呼,能迅速沟通 演讲者与听从的思想感情,激发听众情绪。演讲时要抒情开朗,切不可摆出目中无人、冷若冰霜的面孔;要尽量以良好的姿态、稳重的举止来传神达意;要谦逊,有礼貌,当现场听众出现烦躁不安时,切不可随意讽刺训斥,而应 体现出自身的涵养。演讲结束时,应面带微笑,向听众致礼之后,从容下台,切不可过于匆忙,显出羞怯失意的神态,也不可摆出洋洋得意满不在乎的样 子。总之,要给人一种谦虚谨慎、彬彬有礼的印象。这样才不致因缺乏风度 和礼仪而影响演讲效果。

三、表情与手势

在体态语言中,面部表情和手势最能传情达意。人的面部表情丰富多彩。“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 嘴里讲得更复杂于千倍的语言。”

(罗曼·罗兰语)它是人的内在思想感情在外貌上的显示,特别是作为脸部的重要组成之一的眼睛,它是“心灵窗户”,能准确、生动表达出人们复杂 微妙的思想感情。手是人体敏锐、丰富的表情器官之一,它能以多变的态势 造型,传递潜在心声,交流内心情感。富有经验的演讲者,总是充分地利用面部表情和手势,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影响听众,感染听众。

(一)眼神的运用

眼神与语言之间有一种同步效应,人们的思想感情常常通过眼神自然流 露出来。眼神配合口语,有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人的眼睛上有上百条神经联结大脑,它们是大脑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又受到大 脑中枢神经的控制。所以,眼睛能自如地传递心灵的信息,反映人的喜怒哀 乐之情。演讲者在运用口语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自然要通过自己的眼神,把内心的激情、学识、品德、情操、审美情趣等等传递给听众。

不同的眼神,给人以不同的印象。眼神坚定明澈,使人感到坦荡、善良、天真;眼神阴暗狡黠,给人以虚伪、狭隘,刁奸之感;左顾右盼,显得心慌意乱;翘首仰视,露出凝思高傲;低头俯视,露出胆怯、害羞。眼神会透露 人内心真意和隐秘。演讲者的眼神变化要与演讲内容的发展和自己情绪的变 化相协调,要注意眼神运用的多样性,准确地表情达意,给人以胸怀坦荡的感觉。

眼神不仅可辅助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而且有时还能直接代替口头语 言。例如,在演讲过程中,现场出现局部骚乱等情况,演讲者可以不开口,而采取盯视法,投出一道目光,使听众领会其意,注意听讲,这样,眼神便 代替了语言呼唤,起到了控场作用。眼睛在演讲过程中,既能输出信息,又 能接受信息。演讲者在运用目光传递信息的同时,也通过目光察颜观色,接受听众的信息反馈,使眼睛发挥组织演讲和收集演讲效果的作用。正因为如 此,演讲者既要保持视线的目标在正前方,炯炯有神地面对听众,又要不断 地兼顾全场,了解听众的反应,也就是要把目光注视前方与多方位观察巧妙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地观察听众。

要做到全方位地观察听众,演讲者要自如地学会动用眼神的三种技法: 即点视法、环视法和虚视法。

1.点视法 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重点注视某一局部听众。运用这种方法可对专心致

志的热心听众表示赞许和感谢;对有疑问和感困难的听众进行引导和启发;对想询问的听众给予支持鼓励;对影响现场秩序的听众进行制止,使其收敛,但要适可而止,避免与听众目光长时间直接接触,以免被注视的听众局促不 安和其他听众受冷落。

2.环视法

即目光有节奏或周期性地环视全场。其目的的主要在于掌握整个演讲现 场动态,照顾全场,统帅全局。运用这种方法,可使全场听众产生亲近感,但必须注意,一定要照顾全局,不可忽视任何角落的听众;同时,头部摆动 幅度不宜过大,眼珠不可肆意乱转。

3.虚视法

即目光似盯未盯地望着观众。运用这种方法可显示出演讲者端庄大方的 神态,可引导听众进入描述的意境之中,还可烘托气氛。但应注意使用不可频繁,以免给人以傲慢的感觉。

总之,无论使用哪种眼神,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感情,绝不可漫无目的的故弄玄虚。眼神的运用要和有声语言和其他体态动作密切结 合,协调一致。同时,在运用眼神时,应当表现出信心和活力,显出风度。

(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与眼神是密切相关的。其实,眼睛的传神常常与面部其他的活 动相配合进行的。眼神离开了其他部分的活动,其表情达意作用就必然受到影响。面部表情非常丰富,许多细微复杂的情感,都能通过面部种种表现来 传情,并且能对口语表达起解释和强化作用。脸面的颜色、光泽、肌肉的收 缩与舒展,以及脸部纹路的不同组合,便能构成喜怒哀乐等各种复杂的表情。眉飞色舞是喜,切齿圆睁是怒,蹙额锁眉是哀,笑逐颜开是乐。口角向上表 愉快,口角向下表忧烦;冷漠轻蔑时嘴紧闭;诧异惊讶时口大张。同样是笑,微笑、憨笑、苦笑、奸笑,在嘴、唇、眉、眼和脸部肌肉等方面都表现出许多细微而复杂的差别。演讲者要善于观察面部表情的各种细微差别,并且要 善于灵活地驾驭自己的面部表情,使面部表情能更好地辅助和强化口语表 达。

运用面部表情,要求自然真实,喜怒哀乐都要随着演讲内容和思想感情 的发展需要而自然流露,切不可“逢场作戏”,过分夸张,矫揉做作,那样 会令人感到虚伪滑稽。也不可毫无表情,冷若冰霜,使人感到枯燥压抑。演讲者的面部表情与口语表达要协调一致,要能准确鲜明地反映自己的思想感 情。面部表情和有声语言的表情达意应同步进步。如果演讲者的颦、笑、蹙、展游离于演讲内容之外,与内心感情变化脱节,那便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无法理解。同时,演讲者为了有效地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要尽量避免傲慢 的表情、讥讽的表情、油滑的表情和沮丧的表情。这些表情都会在听众中产生不良影响,形成离心效应。

(三)手势技巧

手是人体敏锐的表情器官之一。手势是体态语言形式,使用频率最高。由于双手活动幅度较大,活动最方便、最灵巧,形态变化也最多,因而,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最强,最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寓意深刻、优美得体的手势动作,能产生极大的魅力,激发听众的热情,加深听众对演 讲的内容的理解,使演讲获得成功。

从手势活动的区域来看,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种在胸部以上,常常用以 表达激昂慷慨、积极向上的内容和感情;一种在胸腹之间,常用以表示一般性叙事说理和较平静的情绪;还有一种腹部以下,常用以表示否定、鄙视、憎恨等内容和情感。

根据手的不同形状和活动部位,手势动作可分为手指动作、手掌动作和 握拳动作。这些手势语言具有多种复杂的含义,应该细心辨识和掌握。例如,常用拇指和小指,分别表示赞扬与鄙夷;单手手掌向前推出,显示信心和力 量;双手由分而合表示亲密、团结、联合;握拳显示情感异常激烈等等。总 之,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急缓、形状、角度等等的不同变化,所表达思想含义和感情色彩就有很大差别。演讲者不可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而 要根据演讲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手势。

从手势表达思想内容来看,手势动作可分为情意手势、指示手势、象形手势与象征手势。情意手势用以表达感情,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使听众易于领悟演讲者的思想情感。如挥拳表义愤,推掌表拒绝等。

指示手势用以指明演讲中涉及的人或事物及其所在位置,从而增强真实 感和亲切感。指示有实指、虚指之分。实指涉及的对象是在场听众视线所能达到的;虚指涉及的对象远离会场,是听众无法看到的。

象形手势用以模拟人或物的形状、体积、高度等,给听众以具体、明确的印象。这种手势常略带夸张,只求神似,不可过分机械模仿。象征手势用以表现某些抽象概念,以生动具体的手势和有声语言构成一

种易于理解的意境。例如,讲“一颗红心献人民”时,双手做捧物上举的姿 势,自然构成一种虔诚奉献的意境,给听众留下鲜明具体的印象。

手势动作只有在与口语表达密切相配合时,其含义才最为生动具体。演 讲者的手势必须随演讲的内容、自己的情感和现场气氛自然地表现出来,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应与演讲的有声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 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强去凑手势。如果手势泛滥,着意 表演,会使人感到眼花缭乱,显得轻佻作态,哗众取宠。当然,也不可完全不用手势,那样会显得局促不安,失去活力。

第七章 如何控制演讲现场 第一印象

演讲活动来自演讲者与听众的互相作用。一方面,演讲者处于主导地位,听众随着反应;另一方面,听众的反应程度又是演讲者调节自己表达方式的依据。演说的期待与听众的满足,是演说者与听众心理相融的基本因素,而 沟通两者的心理桥梁,正是信任与依赖。因此,演讲者享有声望和信誉,能 使听众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是听众自发兴趣和高涨热情的巨大诱因。它直接影响到听众的理解效果,直接影响着听众情绪和演讲现场的气氛。显然,权威效应具有积极和控场作用。

然而,威信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取决于许多因素:社会舆论的 重视、演讲者的社会地位和外部形象,同时也与听众的文化修养、欣赏水平有关。威信是演讲者德、才、学、识的综合体现。演讲者不一定都是权威,况且,人们也不可能当了权威再去演讲。那么,演讲者应如何达到这种功效 呢?

从某种意上讲,演讲者的“第一印象”常常具有权威效应。演讲者一上 台,首先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视觉形象,而视觉形象的刺激,常常能够强化 人们注意的意向性。生活经验表明,“第一印象”往往能决定听众注意力集 中的程度。因此,演讲者走上讲台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应以稳健、大方、镇定自若的姿态出场“亮相”,“镇静”听众,给听众留下美 好的印象,使听众油然产生“一见钟情”的感情,造成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从而使听众对演讲者的演讲能力作出较高的判断,并随之给以高层次的注意。所以,把握住“第一印象”,能赢得听众高层次的注意,赢得听众的信 任,而这正是积极控场的表现,是演讲成功的秘诀之一。

如何把握住“第一印象”呢?一般来说,这与演讲者的性格、态度、能力、学识等有关。就性格而言,稳重、活泼、谦和、自信和幽默,能够赢得 听众的热情;从态度来讲,热情、真挚、公正、认真易于博得听众的好感;而聪慧、机敏、见多识广、通今达古、博闻强记,更能使听众倾倒。因此,当演讲者走近麦克风的瞬间,头微微侧向听众,脸露甜美的微笑,显露出心 中充满的诚恳和激情,以坚实的步伐传递出自信、成熟和热情。走到讲桌和麦克风前时,应从容转身,恭敬地向听众鞠躬致意,显示出文雅庄重,切不 可贸然急速转身,急忙点头、哈腰,给人以轻率可笑之感。在讲台上,不宜 前后摇摆,也不应左右晃荡,不要随便用手撑住讲桌,也不要懒散地靠在桌边;要挺直腰板,以温和的目光扫视全场,略等几秒,待场内寂静无声,便 抓住最佳时机,提高声音,从容开讲。

“开场白”也具有“第一印象”的特点,对整篇演讲的基调和成效具有 关键性的意义。它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架起的第一座桥梁。精彩的开场白能如磁石般吸引住听众,赢得听众的高度注意和信任。精彩的开场白也是积极 控场的手段之一。

“角色整合”与高潮设置

“进入角色”也是一种积极的控场艺术。有经验的演讲者都有一种体会,头一二分钟要吸引听众较为容易,而要维持五分钟,那比较困难,如果一旦失去听众注意,要重新恢复,那就更困难了。因此,必须尽可能地把听众“拉 住”。这就要求演讲者在展开主题时,“尽快入戏”,尽快“进入角色”。所谓“入戏”、“进入角色”,就是指演讲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演 讲内容之中,如同演员担任某种角色一样,自然地、如实地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感受、爱憎等表达出来,既以雄辩的逻辑力量,又以真挚的感情力量,使听众折服倾倒。“进入角色”,体现真情实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初学演讲,上台时往往感情不真切,表露不恰当:要么表现不足,与演讲内容不合拍,显得心不 在焉;要么过头失控,滥用感情,甚至造成失态。

要迅速准确地进入角色,演讲者在上台之前,最好先酝酿一下感情,进 行角色调整。平时人们生活举止比较随便,一般相处相互间都处于无拘无束状态。演讲者登台演讲则与平时不同,他一登台就成了演讲活动的主体,所 处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角色发生了变化。然而平日生活角色的惯性效应,经 常会导致新任角色失当。这种情况,不仅初学演讲者容易产生,就是经常演讲的人,也不时出现。演讲者必须及时预防、纠正角色失当现象,尽快实现 角色转换,达到“角色平衡”。

从角色失当到角色理平衡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角色整合”过程。要实现角色转换,首先要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对自己有正确的科学的自我评价;其 次,要克服自己旧有心理定势的负作用,要意识到只有对演讲内容娴熟地掌握,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其中。可见,这是一点也不可马虎的。

娴熟地掌握演讲内容,是积极控场的重要方面。演讲要求内容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在表达过程中要显得波澜起伏,跌宕多姿,逐渐形成全场 激动的场面,使听众心驰神往,惊叹不已。要达到这种境地,显然不是照本宣科式的念演讲稿所能凑效的。照稿念,演讲者往往顾此失彼。顾了讲稿,顾不了听众,更谈不上用丰富的表情和形象的动作与演讲内容协调配合,演 讲当然无法生动形象。这样,听众会无形中降低对演讲者的信任感,减少对演讲的注意力和重视度,形成冷场现象,甚至骚动轰场。演讲者要尽量熟悉 讲稿,而又不拘泥于讲稿,真正“入戏”;要能在演讲中自然地组织几次高潮,像磁石般的牢牢地吸引住听众。

演讲者感情最激昂、气氛最雄动,演讲者与听众感情交流最融合的时刻,正是演讲的高潮所在。如果演讲中能做到高潮迭起,演讲者便自然控制了整个现场。那么怎么组织高潮呢?情是人性的天然表现,演讲者要善于在情的 领域耕耘。李燕杰在《演讲美学》中写道:“一次演讲怎样达到高潮,这需 要演讲者在感情上一步一步地抓住听众,使听众的内心激情逐渐地燃烧起来,演讲将自然地推向高潮。”说穿了,就是以情激情,以心换心。具体而言,深邃的思想能启迪深思,激起听众的积极响应;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引 起听众的兴趣和热情;生动感人的奇闻轶事,可以醒目提神,活跃气氛;新 颖广博的知识传授,可以使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精辟的论证,能以其严密的逻辑征服听众;设置悬念与适当提问,则能引起听众积极思维和兴趣;而真挚热烈的激情迸发,贴切自然的动作,尤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总之,演讲者声情并茂地把演讲由一个高潮推向另一高潮,场上气氛也 就会完全由演讲者主动控制。

完善形象与巧妙结束

主动控场,还应特别注意演讲临近尾声时演讲者的自我形象对听众的影 响。这也是很重要的。有些演讲者往往因为前面一直顺利,临近尾声时,自认为胜利在握,洋洋自得,显出高傲轻慢的样子;有的则自认为演讲不尽如 意,产生浮躁情绪,表现出匆匆忙忙、草率收兵的样子;有放纵感情,任凭 意气,话已讲完却又添枝加叶,画蛇添足,拖拖拉拉;有的则认为听众注意力不集中,借机旁敲侧击,发泄不满;有的则虎头蛇尾,露出疲倦神情,活 没有说完,就收拾讲稿??这些失误,往往造成听众情绪松弛,会场秩序混 乱,使演讲失去光彩。

临近尾声,演讲者要保持饱满的情绪,尽量地完善自我形象,从容镇静,善始善终,结尾处设法异峰突起,显示出一定的高度,形成强烈的慑服力,使听众感到余味无穷,得到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

如何在结尾处以巨大的感染力使听众情绪激动振奋呢?关键在于巧妙结 尾。对此前面在演讲稿的撰写一章中已作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总之,演讲者临近尾声时,要保持高昂的情绪,不可虎头蛇尾,不必画蛇添足,不要陈 言俗套,也不可高傲轻慢,更不可盛气凌人。演讲者要庄重、镇静,既显示 出份量,又显示出有修养。

第三篇:演讲开场白台词很重要

关于演讲开场白的重要性,许多名人作出过很好的忠告。俄国大文学家 高尔基说:“最难的是开场白,就是第一句话,如同在音乐上一样,全曲的 音调,都是安给予的。平常得好久去寻找。”高尔基的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演讲的第一句话至关重要,他的作用同音乐的“定调”,规定着全曲 的基本面貌和基本风格。第二,适当的第一句话是不那么容易找到的,它是长期积累和苦心斟酌的结果。

奥地利的乐团指挥韦勒说:“如同有‘招眼’的东西一般,也有‘招耳’ 的东西。首先,对于演讲者而言,有决定意义的是要获得听众的好感,引起他们的注意,开场白就是沟通演讲者和听众之间的第一座桥梁”。这位音乐 家指出,演讲者的开场白必须“招耳”,即引起听众的注意,获得他们的好 感。

瑞士作家温克勒说:“开场白有两项任务,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之间的 感情;二是如字意所示,打开场面,引入正题。”温克勒也强调开场白应建 议说者和听者之间的认同情感,并为下面的演讲作好准备。

以“楔子”和“引子”开场

多数演讲是以“楔子”和“引子”两个部分作为开场白的。楔子,建立 同听众的感情,大多是些沟通情感的礼貌礼节用语。引子,把话题引入正题,大多是从礼貌礼节用语向正题过渡的话。

1884 年4 月27 日,美国总理里根在人民大会堂的演讲是这样开场的: 谢谢你,周培源博士,谢谢各位尊敬的女士和先生。我很荣幸今天能够

来这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在人民大会堂向贵国发表演说的美国总统。我和我的夫人南希一直盼望来历史上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访问,同你们伟大的人民见面,一睹贵国历史宝库的风采。北京宽阔的大道使我们 赞叹,贵国人民的待客热情,使我们深受感动。

我们唯一的遗憾,就是这次访问的时间太短。看来只能像唐代一位诗人 所写的那样“走马观花”了。但是中国的《汉书》里还有另外一句话,叫做 “百闻不如一见”,南希和我深有同感。

里根在人民大会堂的演讲是一篇长篇演讲。这一段话可以看作是整个演 讲的“楔子”。在楔子里,里根首先对演讲主持人及听众表示敬意。对东道 国表示赞叹,对东道国的古老文化表示理解。这都是礼貌礼节上要求讲述的话。这样一番话,很快使本来陌生的冰冷的气氛融化开来。演讲人与听众之 间的情感的桥梁也就架起来了。

继这番之后,里根总统接着说:年前,前总统尼克松来到北京,他走下空军一号专机同周恩来总理握 手,事后周恩来总理告诉他:

“你那次握手,是从世界上最浩瀚的大洋彼岸伸过来的手,是经过25年的完全隔绝之后伸过来的手。”从那次握手开始,美国和中国都打开了自己历史上新的一页。我认为现在历史又在召唤了。

这番话可以看作整个演讲的引子,楔子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引子就要毫 不迟疑地把演讲引入正题了。里根总统在这里以回忆尼克松与周恩来第一次握手这个有深远意义的历史镜头,把演说引入正题,转折得体、恰当、自然。里根总统这次演说的开场,是一种很典型、很规范的开场。它包含了下 列必不可少的因素:得体礼貌的称呼。②以愉快的心情提及演讲的地点。③ 以赞赏的口吻提及听众深感自豪的东西。④表示对听众们的文化背景有浓厚的兴趣。⑤回忆双方都感到愉快的事件。并以此引出正文。

富有人情味的插曲往往是极好的引子

上述因素以及由它们形成的技巧,被普遍采用。例加,法国到驻联邦德 国大使法朗索瓦·庞赛 1950 年 6 月 2 日在德法市长联席会议上所作的演讲,其开场白就与里根在人民大会堂的开场白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因为德法 两国的历史背景本来就较接近,历史上的联系本来就较多,所以,庞赛的开场白就更加无拘无束,热情洋溢。庞赛说:

联邦主席先生,市长先生,法兰西的市长先生们!我以十分愉快的心情 接受德法两国市长会议的邀请,前来参加闭幕式。对能籍此机会重游斯图加特感到高兴并表示感谢。

不瞒大家说,如果我回想起我第一次是怎样在贵国的城墙下度过的话,我就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感触。联邦主席先生知道我这个人比较容易感伤。可是还有什么地方能比斯图加行这地方更令人感到舒适呢?那次露宿城下差不 多过去半个世纪,1902 年,当然还是个年轻的中学生时,就来到斯图加特这 神奇的地方?

接下去,他把演讲过渡到真正的话题上。由于我的独特经历,由于我对斯图加特的独特感情,所以,我始终将德法两国及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理解放在心头,作为大使,我要谋求的正是这一点。

庞赛挑选出一段富有人情味的、双访问互相理解的历史插曲作为开场 白,很快地实现了演讲者与听者之间的情感的沟通,并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正题,这是明智的、具体的。同时应当指出,庞赛的开场白还注意了其他技巧。首先是称呼得体。尽管两国的市长身份上同级的,但作为法国人,他首先提 到德国市长,然后再自己的同胞打招呼,这很恰当,否则就失礼。接下去为会议的邀请表示感谢,为能讲话表示愉快。再接下去,以亲切的口吻谈到演 讲的地点。并很自敛钱以转向联邦主席个人。最后,以一段表达德法两国互 相理解的历史插曲作为引子,使演讲在亲切的融洽的气氛中进入正题。

“楔子”和“引子”有利于消除敌意

如果你的演讲与听众的许多意见相左,即你的意见是向他们挑战,是与 他们辩论,那么,为了使你的意见能说服更多的人,你更有理由使用“楔子” “引子”这样的开场技巧。用“楔子”说明自己的好意,消除听众的敌意;用“引子”引出话头,进入正题。使用这种技巧的最著名的例子,是美国人 亨利1775 年3月23 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讲。亨利是美国独立战争时 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演说家,从1775 年至1776 年,他先后担任弗吉尼亚州部队司令、州长。1787 年,他曾起草《人权法案》。1775 年3月23 日的演讲,是亨利在独立战争期间最著名的演讲。在 1774 年9 月5 日的第一次大陆会议上,主张向英国统治集团妥协的倾向占了上风。因而,亨利这篇以“制止这 种妥协”,主张“不自由,毋宁死”的演说,就是对部分人的挑战。为了消 除敌意,亨利以诚恳的、有节制的、恰到好处的一段说明作为“楔子”,又 以一则哲理作为引子,结果使演讲大获成功。据记载,当他演讲完毕时,先是全场愕然,接着响起“拿起武器”的呼声。他在演说中喊出的“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成为独立战争中的名句而流传于世。亨利的演说是这样开场的: 主席先生:

诸位可敬的先生已向议院提出了请愿,我比任何人都更高度地赞赏他们的才干和爱国之心。然而,对同一事物往往各人有各人的见地。虽然我的观 点与他们的截然不同,但当我毫无忌讳、畅所欲言时,便愿不被误认为是对先生们的不恭。现在不是客气礼让的时候,议院所面临的是我们的国家正处 于生死存亡之际。我认为,这是关系到享受自由还是蒙受奴役的大问题。鉴 于它事关重大,我们才有望得到真理,才可能对上帝和祖国尽神圣的职责。我认为,这种时刻若是怕冒犯诸位而隐瞒着自己的观点,这是对祖国背叛,也是对高居人间一切君王之上的万物之主的不忠。

主席先生,人们常易沉湎于希望的幻境中,我们往往无视使人们痛苦的真理,听凭那唱着惑歌的女海妖将我们重新变成牲畜。难道那些为争取自由 而进行伟大、艰巨斗争的明智人们就当扮演这样的角色?难道我们竟甘心与那些有目却视而不见、有耳却听而不闻的苟且偷安者同伍?至于我,无论心 灵将忍受多大的痛苦煎熬。我甘愿追寻完全的真理,接受最坏的结果,并为 之贡献一切。

这段演讲是不同意妥协的,是号召人们“拿起武器”的。然而,在提到主张妥协的对立面时,亨利首先“赞赏他们的才干和爱国之心”。这活是向 对方表明,在爱国心和才干上,彼此是一致的,所不一致的,仅仅是具体的 主张。这显示亨利的求同诚意,有利于消除对方的抗拒情绪。接着,他表明自己的具体主张与对方截然不同,但有了上面的声明,对方也容易认为亨利 的出发点不是“对先生的不恭”,也就会减少敌意。第三,亨利表明对国家 对上帝的责任促使他说真话,用以唤起对方的理智和良知。最后,亨利列举 “唱着惑歌的女海妖”的典故,告诫人们,不要沉湎地幻想忘记真理。这才 开始正面阐述他“拿起武器,拼死抗战”的主张。这种讲究技巧的演讲,能 够化敌为友,使更多的人站到自己的阵线上来。

演讲往往需要以楔子来开场,主要基于这样的考虑,即听众对顺耳的话 总是舒舒服服接受的。这些顺耳的话包括被人愉快地提到名字,提到亲人,提到演讲地点,提到演讲所在城市,提到家乡,提到祖国,提到文艺,总之,是基于人人喜欢被人提到一切自己感到亲切和自豪的东西这种心理。

以自嘲开场

演讲者在开场白里,也可以说到自己,而且这往往同样是一种实现与听 众心理沟通的方法。不过,说到自己时,不可与说到听众时用同一种赞美的口吻。相反,可以用揶揄的、自我解嘲的口吻。当然也不必过分。必须让人 感到这种自我解嘲中的乐观情绪和幽默感。使用这种方法主要出于这种考 虑,即听众普遍认为,能与人随便谈谈自己的人通常是透明度较高的人,可亲可近的人。同时,由于你的自我评论多少带有揶揄自己的味道。听众就会 不自觉地滋生某种优越感。从而心理比较舒服起来。所以,不少演讲者是以 几句谦恭、风趣的自我评论开场,实现与听众的感情沟通的。

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一次科学讨论会上说: 因为我对权威的轻蔑,所以命运惩罚我,使我自己也成了权威,(笑声)

这真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怪圈。(笑声、掌声)古希腊大演说家伊索砥拉特斯有一次这样向学生演说: 我的一生是这样的遗憾,政治上走了一具“S”形,弯曲的部分太多了。

(学生笑声)听,我的嗓音就像没有力的风,(学生笑声)然而我却想变成一股飙风,来摇撼你们的心,让你们懂得修辞学的重要!(笑声、鼓掌)

以轶闻趣事诗词典故开场

在演讲中,楔子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说到底,它只是一种活跃气氛、交流感情的催化剂。如果你觉得你与听众的关系已经很不错,不用拉近乎也容易实现感情的沟通,则你的演讲可以不用楔子。不过,如果你想一开场就 引起听众的兴趣,你倒可以使用“引子”技巧,即在讲到正题之前讲一件轶闻趣事,讲一个典故,讲一首诗,讲一段个人经历等,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当然,这些轶闻趣事、典故诗词、个人经历都必须在内容上与演讲有这样那 们的关系。

1984 年洛杉矶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夺得 15 枚金牌、8 枚银牌、9 枚铜 牌,成绩辉煌。奥运会结束后,有位有识之士觉得体育界的“许多经验可以 借鉴到四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去”。于是发表了《看了金牌之后》的演讲,其开场白是这样的:

有一段相声说,在李莲英大总管红紫当朝的年月,中国曾派过体育代表 团参加奥运会。这位只会喊“喳”的“小李子”不懂什么是国歌,于是以《贵 妃醉酒》代替。

而且选了飞檐走壁的大侠去跳高,选了皇宫里传旨的小太监参加短跑,找了几个北京天桥变戏法的,每人怀里揣一个篮球去和洋人比赛,结果把篮球变来变去,不见传球,只见入网。从那以后打篮球都穿背心、裤衩,就是 吃了李莲英的亏才作出的国际性规定,这段相声使人捧腹不已。然而也让人 觉得有些解嘲的味儿。跟阿 Q 说的“先前阔”有点相近。实际上,中国人首 次参加奥运会是52 年前,运动员仅仅一员,“硕果”是一个“鸡蛋。”然而52 年后,还是在天使之城洛杉矶,我国运动健儿夺得了 15 枚金牌、8 枚银牌、9 枚铜牌,名列金牌总数第四位。这可不是相声,是事实。倘要论起走向世界,大胆革故鼎新,则当首推体育界?从一段富有戏剧性的小故事引入正文,是我国说书艺人的一个窍门。这篇演讲,以“相声”开场,风趣、幽默,步步引人入胜。如果换一种说法,一上来就说:“我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夺得 15 枚金牌,我们各行各业都是应 该从中得到启发”一类的话,人们说不定马上会认为又是老生常谈,没有听 下去的兴趣了。这篇演讲发表在 1984 年 8 月,当时奥运会正是大家谈论的中 心,中国健儿一举夺得 15 枚金牌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新闻。演讲者采用这 样的事例来引发,特别使听众感到新鲜,演讲者表面上谈奥运会,骨子里谈开放改革,谈人事制度改革,谈用人观念的更新。正如鲁迅反对对恋爱自由 的干涉,借雷锋塔的倒掉来发挥。毛泽东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引愚公移山 的寓言来阐述。这种借题发挥,往往别开生面。比起一些板起面孔、从头到尾都从正面论述题旨的演讲,它不仅使听者感到亲切有味,还能启发听者联 想,活跃听者的思路。

从一段富有戏剧性的小故事引入正题,也是西方教士传经布道的一个技 巧。早在 13 世纪的时候,著名的德国传教士贝尔特霍尔雷德就动用这种技巧。他认为:“这种别具一格的演讲开场法,在那些很少受过抽象思维训练,而依赖于生活经验,喜欢共同感受的听众中是极为生效的。通过讲一段小故 事,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过渡到传教题目。”

西方传教士的这种技术,也被西方的演讲者借鉴。一位历史学家在阐述 盟国与战败国德国的关系时,用下面一段富有启发性的小故事引出正题:

1945 年,温斯顿·丘吉尔在伦敦机场登上前去参加波茨会议的飞机时,一个很有身份的新闻记者忧心忡忡地问他:“首相先生,同盟国会不会在波 茨坦犯当年在凡尔赛犯过的同样错误?”丘吉尔微微一笑,连雪茄都没有从 嘴上拿下,富有远见地答道:“人们可以放心:同样的错误我们不会再犯,——但会犯其他的。” 演讲者用这戏剧性的小故事作为引子,赢得了听众的兴趣和关注。同时这个小故事对他演讲来说,就是一个很好的破题,因为他的演讲的题目就是 “谈盟国与德国的关系。”

以提出问题开场

以提问题作为引子的开场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在演讲开始时,可以提出一些激发听众开动脑筋的问题,演讲者将自己

和听众共同置身于一个或数个问题之中,而这些问题是要作为主要论题来阐 述的。在提出问题之后,有的还泄露一些结论,这都具体地说在听众中产生兴奋紧张的情绪,结果是,听众把注意力集中到演讲中来了。例如:

孙中山在《北伐的原因》(1942 年 9 月 29 日)演讲中是这样开头的: 各界诸君,今日诸君在这里开赞助北伐大会。我们今日为什么有北伐之举?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1918 年 11 月 15 日)是这样开头场的: 我们这几天庆祝战胜,实在是热闹得很,可是战胜的,究竟是哪一个?

我们庆祝,究竟是为哪个庆祝?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回战胜的,不是联 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单刀直入式开场

这种开场白的形式,如小标题所示:是“单刀直入”即既不要“楔子”,也不用“引子”,直截了当,一开始就进入正题,如: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演讲是这样开场的:

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其理由如下: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演讲是这样开场的: 我今天要讲的是:“娜拉走后怎样?” 鲁迅《选择晋风度及文章一约酒的关系,是这样一个题目。》 刚才凯丰同志讲了今天开会的宗旨。我现在想讲的是:主现主义和宗派主义怎样拿党八股做它们的宣传工具或表现形式。鲁迅《娜拉走后怎样》演讲是这样开场的: 我今天所讲的,就是黑板上写着这样一个题目。李卜克内西《在德国国会上反对军事拨款的声明》是这样开场的: 我投票反对这项提案,理由如下: 林肯在《第二次就任总统的演讲》中这样开场的:

同胞们: 在第二次就职宣誓仪式上,我不能像第一次那们作长篇的讲话,但简明扼要声明一下,我们今后将要执行的方针,看来是合适的。

这种直截了当的开场白,看起来是最平淡无奇的。然而却不失为最实用 的、最有效的开场白。除了在确实必要的场合下不得不先说几句礼节的话之外,这种直截了当的开场白几乎适用一切情况下的演讲。而且,一开场就直 截了当进入正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演讲者要有坚强自信心,相信自 己演讲的内容好,不加任何雕饰便足以慑服听众。其次,演讲得要有高度的概括力,力求对自己演讲内容“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敛方寸”,三言二语 说出自己通篇演讲的要点,实质上是:以寸敛六合’,是“大家风范。”第 三,直截了当的开头,颇有“风行水面,自然成文,信后牛来,头头是道” 的风姿,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感觉,这是一种朴素的美。以上所举各类最基本的开场白的方法,应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灵活掌握。无论使用哪一方法,都要注意下列问题:

(1)开场白不能长。

(2)如是稍长的演讲,应对演讲的主要内容作预告。

(3)许多人用过的套话不要再用。如“我没什么要讲的,只因为??”,“我很不会演讲,可是??”,其他陈词滥调也不要用。假如实在想不到更 精彩的开场白,就以单刀直入开场,如:“我与大家谈谈??问题??”,“我赞成这样的说法,理由如下??”,“我不同意那样的观点,我有如下 根据??”

第六章 演讲的艺术 口语表达艺术

众所周知,演讲需要口才。所谓口才,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它是演讲的 必要条件。演讲表达的主要特点是:“讲”,对演讲者来说,写好了演讲词,不一定就讲得好,正如作曲家不一家是演唱家一样。有文才,善于写出好的演讲词的人,不一定有口才,不一定能讲得娓娓动听。真正的演讲家,既要 善写,还要会讲,即既要有文才又要有口才。从某种意义上说,口才比文才 更为重要。如果演讲者讲话哼哼哈哈,拖泥带水,“这个”、“那个”一大 串,那么,即令有超凡俗脱的智慧,有深刻广博的思想内容,也无济于事。当今社会是开放的信息社会,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开拓进取精神,而且还要有 出众的口才。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的口才,往往是经过严格的口语训练 出来的。许多著名的演说家,他们的口才都是经过刻苦磨炼出来的。例如,古希腊的演讲家德摩西尼,为了校正发音含糊不清的毛病,曾口含鹅卵石,对着大海练习朗诵。他的这种刻苦精神,将记载演讲史册,令人肃然起敬。演讲口才的训练,不仅要勤练、苦练,而且要巧练。所谓巧练,就是要练习得法,摸清规律,掌握要领。例如,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不时严重口 吃,说话困难,后来他分析了口吃的原因,常到深山练习大声说话和朗诵,并争取登台演戏。朗诵和演戏是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综合运用的最佳形式,它不仅要求准确、自然,而且要优美感人。通过这种高标准的训练,他不仅

克服了口吃毛病,而且练出了口才,成为著名的演说家。

一、口语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

演讲的语言从口语表述角度看,必须做到发音正确、清晰、优美,词句 流利、准确、易懂,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一)发音正确、清晰、优美

郭沫若说:“语言除意义外,应该要追求它的色彩、声调、感触。同义 的语言或字面有明暗、硬软、响亮与沉郁的区别。”(转引自郑颐寿《文艺 修辞学》)

以声音为主要物质手段的演讲,对语音的要求就更高,既要能准确地表

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又要悦耳爽心,清亮优美。为此,演讲者必须对 语音进行研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达到最佳的状态。

一般来讲,最佳语言应该是:准确清晰,即字正确清楚,语气得当,节

奏自然;②清亮圆润,即声音宏亮清越,铿锵有力,悦耳动听;③富于变化,即区分轻重缓急,随感情变化而变化;④有传达动力和侵彻力,即声音有一定的响度和力度,使在场听众都能听真切。听明白。

演讲语言常见的毛病是声音痉挛颤抖,飘忽不定;大声喊叫,音量过高;音节含糊,夹杂明显的气息高;声音忽高忽低,音响失度;朗诵腔调,生硬呆板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听众对演讲内容的理解。因为讲话是线性的,不间断进行的。话一出口,当即就应被人听到,时间不允许听众有反复斟酌 思考的余地。听众只要稍微停顿,间断思维的序列就会跟不上演讲的速度。

要达到最佳语言效果,一般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

1.字正腔圆 字正,是演讲语言的基本要求,要读准字音,读音响亮,送音有力。读

音要符合普遍话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的标准,严格避免地方音和 误读。例如将“鞋子”说成“孩子”,将“干涸”说成“干固”,将“拙劣” 说成“绌劣”,将“栉风沐雨”说成“节风沐雨”。这样读错、讲错字音,一方面直接影响听众对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整篇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演讲者的声誉和威信,降低了听众对演讲者的信任感。在读准字 音的同时,要尽量做到腔圆。即声音圆润清亮,婉转甜美,富有音乐美。

2.分清词界 词分单音节和多音节。单音节词不会割裂分读,而多音节的词则有可能

割裂引起歧义。例如:“一米九个头的冯骥才伫立在空荡荡的山谷里。”这 句话中的“一米九个头”本意是:一米九的个头”念时应为“一米九——个 头”,如果词界划分不当,很容易弄成为“一米——九个头”,把“个头”

(身材)一词割裂为“个”(量词)和“头”(名词)两个词,因而产生歧 义。演讲者如出现这种错误,便会令人忍俊不禁。

3.讲究音韵配搭 汉语讲究声调,声调能产生抑扬急缓的变化,本身就富有音乐美。“平

仄以成句,抑扬已合调,扬多抑少则调匀,抑多扬少则调促。”(谢榛《四 溟诗话》好的演讲,平仄错落有致,抑扬顿挫,显得悦耳动听,汉语的音乐美和节奏感还与语气停顿和押韵有关。现代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大大增 强了语言的响度和节奏感。演讲中若能准确的交替使用单音节词和双音节 词,语音音节便显得和谐自然。如果在适当的地方,有意押韵,更能产生一种声音的回环美与和谐美,讲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似有散文诗的风韵。此外,恰当地运用象声词和叠声词,进行渲染烘托,也能收到声情并茂的功 效。

(二)词句流利、准确、易懂

听众通过演讲活动接受信息主要诉诸听觉作用。演讲者借助口语发出的 信息,听众要立即能理解。口语与书面语之间有较明显的差距。有人说,书面语言是最后被理解,而口语则需立即被听懂。与书面相比,口语具有如下 特点:首先,句式短小,演讲不宜使用过长的冗繁的句子;其次,使用通俗 易懂的常用词语和一些较流行的口头词语,使语言富有生气和活力;再次,不过多地做某些精确的列举,特别是过大的数字,常用约数。此外,较多地 使用那些表明个人倾向的词语,诸如:“显而易见”、“依我看来”等等,并且常常运用“但是”、“除了”等连接词,使讲话显得活泼、生动、有气 势。如果我们硬性把“铁锹”说成“一种由个人操作的手握挖土器”,把“草 原”说成是“一个天然的平面”,这样做,如果不是故意作难听众,有意不 让听众理解,那就是特意和自己过不去,使自己的演讲归于失败。当然,讲究表意朴实的口语化,绝不能像平常随便讲话那样任意增减音节,拖泥带水,吭吭巴巴,这样便损害了口语的健康美,破坏了语言的完整性。

(三)词调贴切、自然、动情

语调是口语表达的重要手段,它能很好地辅助语言表情达意。语言若没 有轻重缓急,就难以传情。同样一句话,由于词调轻重、高低长短、急缓等的不同变化,在不同语境里,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例如:“啊,多美啊!”用舒缓的语气可以表达出赞颂之情,如果用漫画的怪腔怪调来念,则表现出讥讽嘲笑之意。因此,演讲者正确选择和运用语调对表达思想感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讲,表达坚定、果敢、豪迈、愤怒的思想感情,语气急骤,声音 较重;表达幸福、温暖、体贴、欣慰的思想感情,语气舒缓,声音较轻;表示愉快、责备,语调先强后弱;表示不平、热烈,声音先弱后强;表示优雅、庄重、满足,语调前后弱中间强。只有这样,才能绘声绘色,传情达意。

语调的选择和运用,必须切合思想内容,符合语言环境,考虑现场效果。语调贴切、自然正是演讲者思想感情在语言上的自然流露,所以,演讲者恰当地运用语调,事先必须准确地掌握演讲内容和感情。著名电影演员李默然 在吉林演讲讲习班上说:我主张以情托声,就是用情感把你的声音托出来。” 他以朗诵艾青的诗《我爱这片土地》为例,朗诵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两 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如果以声带情,用大音量读,到这 两句突然有一种凝固的感觉,一个小小的停顿,接着小音量地读,便能把这种“爱得深沉”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段经验之谈,正说明了要情动于衷,才 能声形于外。只有当演讲者对讲的内容理解至深,有真情实感,语调才能用得贴切自然动情。

二、口语表达技巧的训练

(一)语音训练

演讲者要想取得良好的发音效果,必须加强语音训练。“声乃气之源”,发音的基础之一是呼吸。响亮、动听的声音与科学的呼吸训练是分不开的。演讲者要善于掌握自己的发音器官,自觉地控制气息。一般来说,采用胸膛 式呼吸较好,这种呼吸是通过横膈的收缩和放松进行的,气量大,能为发音 提供充足的动力。平日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为正确地吐字发声打好基础。吐字发音要做到音节正确、准确,完全符合普遍话的发音标准,戏曲艺 术所谓的“吐字归音”训练,其目的就在于美化音色,使字音纯、清晰、响 亮、圆润,富有表现力。它要求发音时咬准字头(即读准声母),吐清字腹(即读清韵头、韵腹)和收准宇尾(即读准韵母)。“吐字”时,发音力量集中于“字头”上,发音时要正确把握住每个音节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演讲者平日要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同时,为了做到语句流畅,干净利落,出口成章,可根据自己的发音难点,选择一些绕口令和有一定难度的语言片 断,进行快口训练,力求做到吐字准确、快速、流畅,快而不乱,语气连贯,不增减词句。

音量大小变化有利于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演讲者要学会准确地控制和把握音量大小的变化。在情感激荡的地方,意思重要之处,音量要大些,反 之则要小些。音量大小变化要自然、流畅,要有感情的自然流露。同时,音量大小变化也要恰当、适度,不能大到声嘶力竭,也不能小得无法听清。此 外,演讲者平日还要学会准确地把握高音、中音、低音的运用规律,以便恰 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高音具有高亢、明亮的特点,多用来表示惊疑、欢乐、赞叹等情感;中音比较丰富充实,多用来表示平和舒缓的感情;低音则比较低沉、宽厚,多用来表示沉郁、压抑悲哀之情。这些训练最好是 通过朗诵进行。

(二)语调训练

语调包括停顿、重音、升降、快慢等要素。语调训练是口语表达训练的 重点和难点。演讲者应在这方面加强训练。

1.顿挫 在口语表达中,停顿既是一种语言标志,也是一种修辞手段。同样一组音节,因停顿不同,意思完全不一样,例如:“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 可以说成:“我赞成他,也赞成你,怎么样??也可说成:“我赞成,他也 赞成,你怎么样?”两种停顿,表达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可见,停顿不 只是演讲者在生理上正常换气的需要,也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停顿得当,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语意,而且可以调节语言节奏,给听众留下回味的余地。停顿不当,往往影响语意的表达。例如:“南郑县大胆|更新用人制度。” 在“大胆”后停顿就会令人莫名其妙。按原意应在“县”字后停顿才妥。又 如“**大师、赵朴初、×××等参加了座谈会。”这一句中“**大师”、“赵朴初”与“×××”系并列关系,用顿号隔开,念时需要停顿。如果在 “**大师”后不停顿,念成“**大师赵朴初”就是大错特错,把并开关 系变成了同位关系了。可见,当停则停,不当停则不停,不可滥用。此外,在演讲中,停顿太少、太短,或过多、过长,也都会影响思感情的正确表达。停顿一般分为语法停顿(又称逻辑停顿)、感情停顿(又称心理停顿)和特殊停顿。语法停顿既能满足演讲者自然换润嗓的需要,也能使演讲的语句、段落层次分明。语法停顿一般用标点符合表示出来,按标点停顿,但有 时在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较长的附加成份和中 心词之间、较长的联合成份之间,虽然没有标点符合,也可作适当停顿。这种停顿往往是为了强调某一观点和突出某一事物。如“本来可能成为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根据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语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停顿方法。试作比较(“|”表示无标点的停顿):

“本来可能成为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语速较快)“本来可能成为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中速)“本来可能成|发明家的人|无声地|卷起了|设计图纸。”(慢速)感情停顿是为了表达复杂的或微妙的心理感情。感情停顿常常以拖长音节发音,欲停不停或适当延长时间来表现,并且常常辅之以体态语言,使感情表达得更加自然清楚。例如: “把挫折的苦果|——变成人生的补药。”这句话在“苦果”后拖音,似停非停,为后面的“变成”昂起而蓄势,使自然地表达了坚韧果断之情。演讲稿《把挫折的苦果变成人生的补药》中有这样几句: 现在,我尚不能写出|“笼天地于形内,摄万物于笔端”的文章,亦不能讲出|恢宏豪壮的语言(注析:这两句在“出”字后的停顿,既有突出后面作宾语的较长的偏正词组的作用,又表达出有自知之明的恳切态度。)可我| 正满怀信心,矢志不渝地朝着理想之地奋进。(注析:在“我”字后作稍长 停顿,便能表达出坚定的信心。)

有时,为了加强某些特殊效果或应付演讲现场的某些特殊需要,演讲者 常常采用特殊停顿,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前面所提到的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伦敦一次参事会上就劳动问题演讲时,中途突顿七十二秒的事例,这种根 据表意需要而设计的特殊停顿,可谓匠心独具,高人一等,收到了出奇制胜 的效果。仿效这种作法的还有一例:有次演讲比赛,一位女士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一道醒目的标题——“论坚守岗位”,便走下讲台,扬长而去。这时,全场听众哗然,焦急、气恼、猜测、议论,大家莫名究竟。大约过了三分钟光景,演讲者再次登台,诚挚而郑重地说:“同志们,如果我在演讲时离开是不能容忍的话,那么工作时间纪律松弛,玩忽职守,擅离生产岗位。难道不应该受到谴责吗?我的演讲完了。”这时,听众恍然大悟。评比结果,她以超常的演讲表演和精巧的构思赢得了一等奖。这种特殊停顿不能落俗套,滥用可能产生的捉弄听众之嫌。一般来讲,在列举事例之前,略作停顿,能引起听众独立思考;在作出妙语惊人的回答之后,稍作停顿,可使人咀嚼回味;在讲究奇闻轶事和精彩 见解之后,在听众赞叹之余,特意停顿,可加深听众印象,引起联想;在话题转移之际或会场气氛热烈之时,稍稍停顿,可加深听众记忆,给听众以领 会抒情之机。同时,恰当的特殊停顿,也可以使演讲者本身赢得调整情绪的 时机。

2.轻重 说话的声音有强有弱。用力大,气流强,声音就大,就重;用力小,气流弱,声音就小,就轻。每个句子都是由词语构成,每个词语在句中的表意 作用各不相同。在演讲时,人们常常把某些词语讲得比一般词语重些或轻些,这样便能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利用声音的强弱对比、重读或轻读某些表现 重点内容的词语,从而起到强调突出的作用,这种口语表达技巧就是重音。若按声音强弱划分,重音可分为轻读型重音和重读型重音,凡读音比一般词语读音轻些的叫轻读型重音,凡读音比一般词语读音重些的叫重读型重音。例如:“如果世界上真有不知疲倦的人,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呵,一生休息得 最少最少。”“不知疲倦”、“敬爱”、“周总理”应采用重读型重音来读,读得重而深厚,而“最少最少”宜采用轻读型重音来读,读得轻而深沉。

若按表现思想感情、内容重点或句子语法结构来划分,重音可分为感情重音、逻辑重音和语法重音。例如: 我深知:自己没有当官的本领,更没有“争官”的嗜好。我只想:要老老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自己的一举一动要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群众。

“深知”和“只想”宜采用轻读型重音,表达出诚挚恳切的感情:“没 有”、“更没有”宜采用重读型重音,表示强调,突出清廉正直品德;“老 老实实”、“干好”用重读型重音,突出全心全意、踏踏实实工作的精神;“一举一动”宜用一字一顿的重读,与后面接连两个重读,既突出了语句的 轮廓,也显示了语言的感情层次和内在的逻辑关系。一般来讲,表示复句的关联语和具体修辞特征的词语要重读。

3.抑扬

语调有高低抑扬的变化。同一句话,往往因为语调不同,表达的意思也 大不一样。同样一句“今天是星期天”,用平直调子念,表示直陈其事;若 用高升调来念,则表示出疑问惊讶之情。演讲者要熟悉各种语调的特点,掌握语调变化的规律。一般来讲,汉语语调变化显示在句末。大体可分为四种 语调,即平直调、高升调、曲折调和降抑调。

语调

表示符号 语调特征 应用句型 表达心理感情 例句

名称

平稳舒缓,陈述说明性语

庄重、严肃、闲

菊花品种很多

平直调 →

高升调

无明显高 低变化

语势由低 向高

语势由高

疑问句、反诘 句、某些感叹句

祈使句、感叹

适、冷淡

疑问、惊讶、反 诘、激昂、愤怒、呼唤、号召。

祈求、命令、肯

何愁无知己

他的理想一定

降抑调

到低。

句、某些陈述性 语言

定、自信、沉重、能实现

悲痛

语势曲折,双关语句 夸张、幽默、讽

他十分可爱,曲折调升降起伏 多变刺 连头上的癞痢 都非常传神事实上,在实际运用中,语调升降变化情况十分复杂,演讲者要充分把

握演讲时自身的的潜意识,把握演讲内在思想和感情脉络。这样才不会错用 语调,导致言不及意,语不合情。请读《血染的木棉花》中一段:

这段话前四句是排比疑问句,都要用高升调,整个语势一浪高过一浪,表达出激昂慷慨的感情;接着“可是”一转,使用降抑调,语势走势由高而 低,表达出对先烈的缅怀之情。这样的前呼后应,抑扬起伏,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缓急

语速的变化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正常谈话,每分钟讲大约 120~150 个字,演讲的速率不能太快。太快,一则听众难听懂,二则也使人产生怀疑,认为演讲者怯场。因为人们胆怯时 往往语速较快。当然讲话也不能太慢。太慢就显得拉腔拖调,给人以愚笨、迟钝,缺少教养的感觉。但演讲的速率不能总是“一崭齐”,要做到急缓有 致。语调的快慢,往往与表达内容、环境、气氛、心理情绪、修辞手法以及句段重要与否有关。根据内容的要求和感情表达的需要,演讲的速率一般可 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

语速适合的内容适合的环境适合的心理情绪适合的句段适合的修辞手法

快速叙述事情的急剧 变化;质问斥责 雄辩表态;刻画 人物机智、活泼 热情的性格。欢快,紧急命 令,行动迅速热烈争执。急促,紧张,激 动,惊惧,愤恨 欢畅兴奋。不太重要的 句段。排比,反问,反语 叠声。

中速一般性说明和叙 述感情变化不 大。感情平静。平静,客观。一般句段。一般陈述。

慢速抒情,议论,叙 述平静、庄重的 事。幽静、庄重。安闲,宁静,沉 重,沮丧,悲痛 哀悼。重要句段。比喻,引语,双关对偶,拈连。

请读下面这段演讲词,注意语调快慢的变化。(浪线表慢速,直线表快速,其余为中速。)是啊,雕塑家奉献美,有了大卫,维纳斯;音乐家奉献美,有了《英雄交响曲》、《国际歌》;科学家奉献美,有了卫星,导弹,宇宙飞船;工人奉献美,有美的产品;农民奉献美,有美的食粮;教师奉献美,有造福于人类的满天下的桃李??而军人,军人也在奉献美,奉献美的生活,美的社会,更奉献个人的利益、生命和家庭。于是,军人的美便在牺牲各崇高无上,便在奉献中灿烂夺目!军人与大山为伍、与蓝天做伴、与碧海相随;军人整齐、和谐、刚毅、威严;军人勇于牺牲和奉献。作为军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吴忠祥、美有军营,美是军人!

这段话,以诗化的语言,热情洋溢地展示出军人美,整个基调是抒情,语气舒缓。前边一串排比铺垫,语速较慢,逐层蓄势。讲到军人的美的本质时,语速逐渐加快,以满腔热情,赞美军人的崇高品质。这样慢中有快、快 慢相间,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节奏,富有鼓动性和感召力。

演讲语速要做到快慢得体,缓急适度,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张弛自然,错落有致。这样,便能显示出语言的清晰度和节奏感,使演讲具有音乐美。

5.节奏 对艺术来说,节奏是各种不同要素的有秩序、有规律、有节拍的变化。

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一书中指出,节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也是心理与 生理的统一。它是内心生活(思想感情)的传达媒介。据此分析,演讲者思想感情起伏变化结构的疏密松散,语调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以及演讲者的举止等要素,有秩序、有规律、有拍节的组合,便形成了演讲的节奏。常见的 演讲节奏有轻快型、持重型、平缓型、急促型、低抑型等。

总之,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并非彼此孤立,总是密切联系、互相渗透。例如,演讲者情绪激动,语调自然高昂,语速较快、停顿减少,重 音增强,语势急骤,形成急促型节奏。

体态表达艺术

体态语言也是人类社会交际的信息载体,是演讲语言的组成部分。演讲 者不仅要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要善用动作、表情来辅助说话,也就是要善于用体态语言来表情达意。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演讲如能使聋子看 得懂,则演讲之技精矣。”这正说明体态语言在传神达意方面具有极其重要 的作用。

演讲者登上讲台,首先给听众的视觉形象。仪表、姿态,神情,动作,全都呈现在听众面前,演讲者灵活自如、优美协调的体态动作,能很好地辅助口语,弥补有声语言表达的不足,使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容更准确、更生动、更完整。特别是有些“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信息,往往通过一道眼神、一 个手势,便能使听众心领神会。因此,在表达情感、情绪和态度方面,体态 语言甚至比口头语言更明确、更具体、更富有感染力。演讲者将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有机地融为一体,便能够充分地表达内容,感染听众。同时,由于 体态语言以具体的形象诉诸听众的视觉,优美传神的体态动作不仅具有显著 的表意功能,而且它也能形成现实的艺术美,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是演讲者文化素质和美学观念的直接反映。

如果忽视体态语言的表达,用传经布道的木然表情或哑语般的滑稽动作,就会使听众降低听讲兴趣,影响信息的传播,甚至切断和堵塞信息通道。演讲者应尽力掌握体态语言的表达艺术,使深刻的语言、得体的表情和灵活适当的手势融为一体。

体态语言是信息的载休。所以它不仅是演讲者传递信息的手段,也是演讲者了解听众思想动态,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依据。事实上,人的体态语言 最能表达人的个性。不少人把安静看成是听众认真听讲的标志。殊不知听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者大有人在。听众虽然没讲话,熟悉人体语言的演讲者 都可以通过观察听众的体态语言,了解听众对演讲的反映。如听众东张西望,显然是心不在焉;如果听众往后一靠,双手交叉在胸前,可能是对演讲不甚欣赏。遇到这类情况演讲者就应采取措施,重新提起听众的兴趣。

一、体态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

作为人类交际信息载体的体态语言,既要求准确、鲜明、生动,又要求 端庄、高雅、大方符合生活美学的标准。具体而言,它要求:

(一)准确、适时

所谓准确,是指体态语言的表达与口语表达协调默契,符合演讲者的思 想情感,能正确地表达出演讲的内容。准确、适时正是体态语言的价值所在。每一个动作都具有一定的词汇含义和表意功能。我们一定要准确地把 握,恰当地运用。在现实生活中,某一动作所表示的某种词汇含义和感情色 彩,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结果。例如:在我国,摇头表示否定,表示反对;点头表示肯定,表示赞同;挥手表示再见;招手表示呼唤;竖起拇指表示赞 赏;翘起小指表示渺视?正因为有这种相对稳定的词汇含义,因此,体态语 言常常能替代口语。但是,它毕竟不像口头词语那样意义明确,而是具有象征和虚拟性的特点。况且,在表示具体概念事物的时候,体态语言和其表达 的含义也并非一一对应,所以体态语言必然要为口语表达所制约。而不能像 聋哑人那样单纯地使用动作。只有当体态语言动作与口头表达紧密配合,协调默契时,才能真正显示出其准确的表意功能。

正因为体态语言的词汇含义和感情色彩是人们约定俗成的,所以它的使 用有一定的时空范围。同样一个体态动作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同样是点头摇头,我国是“摇头不是点头 是”,摇头表否定,点头表肯定;而有的民族就恰恰相反,“点头不是摇头 是”,点头表示否定,而摇头表示肯定。又如,当我们伸开食指和中指时,一般是表示数目二。自从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创用这个手势表示“Victory”(胜 利)之后,几乎全世界都用这个手势表示“胜利”及“和平”。所以,准确 地运用体态语言,必须既要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又应注意时代特征和一定的社会习惯。

由于体态语言有象征性和虚拟性的特点,所以演讲者运用它时,常常是 发挥着“模糊语言”的效用。所谓准确运用体态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 所追求的正是口头语言相和谐的意境,而不可能过多过细,过于繁琐地具体模拟。其实同样的动作,可以用来表示“由衷感谢”和“心领神会”,又何 尝不可以用这个动作表示“心有余悸”和“心情激动”呢?如果在演讲时硬 要把“我们”“由衷感谢”和“我们”“心情激动”设计成几个不同的体态 动作作“准确”、“具体”地表示,那就是欲“精”不达,适得其反。

受口语所制约体态语言,应该与口语表达配合协调默契,也就是说应该 适时,如果体态语言的表达与口语表达相互错位,出示太早或太迟,那将会是滑稽可笑的。例如,我们呼口号时,常常同时用举拳的动作相配合。但如 果我们把口语表达与体态语言的表达割裂开来,或者先呼喊后举拳,或者先 举拳后呼喊,中间形成一个较大的时间空隙,那显然会“漫画化”成为笑柄。同样,在演讲时,每一个体态动作都必须密切与口语表达相配合,而要达到这种境界,主要靠感情投入。只有当演讲者把全身的热情和精神都投入到思 想的表现中去时,才能打破拘束和生硬,动作与口语便自然协调默契,浑然 一体。

(二)优美、适度

运用体态语言、动作要做到端正、高雅,符合生活美学的要求。人们听 演讲,除了获得信息、受到启迪之外,也需要获得美的享受。演讲者的体态动作,不可能像戏剧舞台动作那样一招一式地要求,那样会过份夸张,喧宾 夺主,与演讲的风格很不协调;也不应该畏手畏脚,动作生硬呆板。演讲的 体态动作要做到姿态优美,恰如其分,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

优美自然的体态语言,符合演讲的内容特点和人们的审美习惯,是道理、感情和体态在三者的和谐统一。优美自然的体态语言也必然符合演讲者的性 别、年龄、经历、职业及性格等特征。因性别的不同而形成体态语言风格上有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男性演讲,两手后叉腰,双腿分开,昂首挺立,凝视对方,显得威武雄壮,刚毅有力;如果女同志也摆出这个架势,人们不 说她是“母夜叉”才怪哩!女性演讲,步态轻盈,手势轻柔,动作轻巧,两 目含情,显得温柔妩媚;如果男性这样,那就成了阴阳怪气的“么姨妈”了。同样,年龄不同,也在体态语言方面得到反映。青年人血气方刚,朝气蓬勃,情感外露;老年人老成持重,沉着镇静,感情含蓄,不同性格、不同职业的 人,言行举止差别很大,表现在体态语言方面,有的灵活轻快,有的庄重稳 健,有的缓慢斯文,有的刚毅有力。总之,由于各自的思想修养和个性特征不同,各自的体态语言自然有差异。演讲者在演讲时,一定要使自己的一举 一动,一招一式,都与自己演讲内容相符,与自己的性别、年龄、职业以及个性特征相吻合。当然还要顾及到特定的演讲环境,听众的接受能力和审美 情趣。例如,表示自己时,宜用手掌指自己前胸,而不可用拇指或食指指自己的鼻尖,前者显得谦虚端庄,而后者则有点盛气凌人,不太符合我国听众 的审美心理。

凡事“过犹不及”,优美的举止总是自然适度的。超过一定限度,就会 发生质变,优美也就变成丑陋了。体态语言一定要恰如其分。所谓适度,即身体姿态、动作幅度、眼神流动、面部表情等等,一般都要控制在一定的范 围之内,以辅佐口语达到充分表情达意为度,不宜过分夸大,甚至“放肆”。否则就会当众失态,有伤大雅,有失身份。例如:手势动作,不可过大或过小。过大,显得“张牙舞爪”;过小,又显得“缩手缩脚”。

(三)精练、适度

体态语言毕竟是口语的辅助手段。使用是切忌过多过滥,喧宾夺主,而 应尽量做到少而精。动作、手势、眼神都必须经过严格选择,有内在的依据,能准确、优美地充分表达演讲内容。对于那些词语意义不强的习惯性动和毫 无意义的下意识动作应尽量剔除。正如演讲者必须剔除口语中的“那个、那 个”之类的口语渣滓一样。

手势频繁,动作重复单调,令人眼花缭乱,无形中分散了听众注意力,引起听众反感。例如,演讲者在台上盲目地反复走动,手拿报纸卷个不停,或者不停地舞拳挥手,不断地抓耳挠腮,抠鼻揉眼等,都是演讲的“败相”。这些机械乏昧的动作,不仅不能发挥体态语言的作用,反而会破坏演讲的整体效果。

情练适宜的体态语言,把理性、情感和言词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做到生动形象,简洁明快,疏密有致,宛如演奏乐曲时的鼓点那样,准确而醒目,给人美感,引人回味。

二、仪表与风度

仪表是指人的身材、容貌、姿态等外在因素,以及由这些因素综合体现 出来的气质和风度。而风度就是人们对美的仪表的一种衡量尺度,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个人特色的举止和姿态。这些举止 和姿态正是人的思想、品德、性格、气质等内在素质的外在反映。事实上,仪表与风度就是一种无声的体态语言,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内心世界。演讲者一上台,听众首先就是通过视觉,观察演讲者的形象。尽管演讲 者还未开口,听众已经根据演讲者的仪表和风度,产生了一连串的心理活动,形成“第一印象”,直接影响着听讲效果。

良好的仪表风度,能产生很强的吸引力,牢牢地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演 讲者不仅应该是真理的宣传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应该是美的体现者。在演讲现场,演讲者事实上是听众的审美对象,听众不仅通过演讲者生动活 泼、含义深刻的演讲获得美感享受,而且也是通过对演讲者的仪表、风度的 欣赏,受到美的熏陶。

演讲者的仪表和风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族特点和时代精神。这是因为一则仪表和风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内心世界,而人的内心活动与精神面貌、时代特色紧密相关;二则人的服饰、发型以及举止总是带有一 定的民族特色和时代印记。演讲者应该自觉地意识到这点,尽量使自己的仪 表和举止符合民族特点,反映时代精神。

演讲者注意仪表的修饰、讲究风度,以美的姿态出现在听众面前,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显示出对听众尊重。这种无声的信息传递,很自然地缩短了演 讲者与听众的心理距离,可以赢得听众的关注和尊重,形成融洽和谐的气氛。如果演讲者蓬头乱发,衣着随便,皮鞋肮脏,举止粗鲁,以一幅邋遢相出现 在听众面前,势必造成隔膜,使听众反感。

例如,周恩来总理“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巨大的 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尼克松《领袖中》语)

(一)仪表、服饰

勿庸讳言,身材魁梧伟岸,容貌端庄英俊,五官匀称,体魄健康,令人 肃然起敬。这些光采照人的先天因素,能为演讲者带来极为有利的条件。然而,不是每个演讲者都具备这些条件。容貌身体是先天固有的,一般难以改 变。但即令身体或容貌欠佳,甚至有些生理缺陷,仍然可以采取积极的弥补 措施,以内在美去弥补外在的美。即以美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对真理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去吸引听众,感染听从。例如,美国前总统林肯,他的雄辩、幽默举世公认,然而他的外貌很丑。有次在森林里,他为一位骑 马的陌生妇女让路,那妇女竟停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的面孔,然后说:“我 现在才知道你是我见过最丑的人了。”并且建议他最好闭门不出。然而林肯 并没有接受那位妇女的“忠告”,以豁达大度的胸怀和博大精深的知识弥补 了相貌上的不足。他的每次演讲几乎都轰动全国。再如,高位截瘫的张海迪,必须坐着轮椅上讲台,但是时代的精神赋予她特有内在美,使听众深受震动,无不对她肃然起敬!

当然,对身材容貌方面的某些缺陷,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补救措施。例如,高跟皮鞋能稍微弥补身材矮小的缺陷。演讲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创造条件,适当地进行个人美容。诸如脸部作自然淡雅的化妆,遮掩缺陷,以突出脸部最美的部分;根据自己的头型、肤色、体态、年龄、职业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发型,也能给人增添风采。当今,眼镜的装饰作用越来越明显,它可调节人的脸型,使人增添魅力。特别是男性,镜架的梗直而有棱角的造型,能衬托出男性刚强、坚毅的气质。演讲者戴上适合自己的脸型的眼镜,也能有效地美化仪表。

俗话说:“人要衣装马要鞍。”服装对人体有“扬美”与“遮丑”的功能,它可以反映人的精神气质、文化素质和审美观念。演讲者的衣着应该整 洁合身,庄重大方,色彩和谐,轻便协调。具体而言,“整洁全身”要求做 到外表整齐、干净、美观,与自己的身材协调。“庄重大方”要求做到风格 高雅、稳健,与自己的性别、年龄、职业等协调,充分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与神韵。“色彩和谐”要求做到服饰与特定的环境和内容相协调。不同颜色所 表达的不同寓意和象征作用,已经在人们思维中有了较为牢固的定式,深色给人以深沉、庄重之感;浅色使人感到轻爽舒适。演讲者的服饰款式与色彩 应力求与现场气氛相谐。“轻便协调”要求做到装束合时,不可过于华丽时 髦,那样会分散听众注意力,引起非议,破坏演讲气氛。总之,演讲者的服饰要合体、合度、合时,格调高雅,给人以美感。例如。有位女青年四次演 讲,根据演讲主题不同,分别选择了不同的服饰。她讲“社会主义好”,穿 西装,显庄重严肃;讲战斗英雄事迹,穿军干服,表示稳重肃穆;在参加题为“青春、理想”的演讲比赛时,穿 T 恤衫,显得活泼爽朗,而参加小说分 角色演讲,她却穿上白衬衫,并结上领带,显得潇洒而又大方。她的这种作法,很值得借鉴。

(二)风度、礼仪

风度并不是指人的某一动作,而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与交往中逐 渐形成的具有的特色的举止和姿态。这种举止和姿态是由人的思想、品德、性格、气质等内在因素的动作构成,而身姿正是听众评判演讲整体效果的重 要指标。优美的身姿能成为表达内容、情感,调动听众情绪的有力手段,最 能表现人的风度。

身姿是人的自然形体在空间的形象显现。它由头部、身躯及双腿三部分 动作构成。头部的倾斜度及活动状态,身躯的前倾后仰及移动情况,双脚的摆设姿式等均可以表示出各种感情的变化。优美的身姿给人以稳健、庄重、朝气蓬勃的印象。而不美的身姿给有以轻浮、怠倦、颓唐疏懒之感,影响演 讲者在听众心目中的主体形象。

走上讲台时,演讲者应迈步适度,步伐均匀,头正,眼睛平视,口微闭,双臂自然摆动,步态和表情应体现出庄重大方、从容自信、亲切热情;整个体形端庄有力;切忌低头弯腰,忸怩局促或将手插在衣袋中,左摇右晃。

一般来讲,演讲宜站着讲,这样既是对听众一种礼貌的表现,也能给听 众一个完整的形象,充分展示出演讲者的神情、仪表、姿态。站的位置宜在台前中间,既便于纵观全场,也利于听众从各自的角度看到演讲者的姿态。站姿要自然和谐、端正、庄重,不可忸怩做作;要挺胸收腹,给人一种稳定 感,切不可斜肩、偏头、曲颈。脚的站法可一脚在前,一脚稍后 45 角。重心 在前,体微前倾,给人以昂扬向上的感觉。亦可两脚自然平立,显得精神抖 擞。必要时,可稍稍走动,不仅可使身姿显得生动活泼,而且能表达出不同 的思想感情。向前表示肯定、进取、希望等;后退表否定、犹豫、退让等。左右走动,能活跃气氛。但走动不可频繁,否则会喧宾夺主,破坏演讲者的 整体形象。

风度与气质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所谓气质,是指人所固有的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它也是人的情感、认识活动和言语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 动态特征。气质影响活动进行的速度,影响活动的性质。不同气质具有不同的动力特征。多血质的人热情豪放,灵活敏捷,但易于精力分散,朝三暮四;胆汁质的人急功好义,勇敢顽强,但容易粗野暴躁,盲目冒险。这两种气质 的人在演讲过程中,常常给人炽热、激昂、刚强、愉悦、开朗的印象,语言明快,铿锵有力,举止活泼,表情丰富,身姿手势灵活。这两种气质的人主 动性、攻击性感染力较强,适合于轻快型、高扬型和急促型的演讲会。但他 们往往急躁、粗暴,甚至傲慢无礼,易于轻举妄动,失去理智。有这类气质的人,应加强自我涵养,努力使自己做到稳健、庄重,从容不迫,内柔外刚。粘液质的人严谨细微,坚毅不拔,但常常瞻前顾后,虚伪晦暗;抑郁质的人 情感深刻,细致敏锐,但常常多愁善感,神经过敏。这两种气质的人,在演讲时,感情活动比较沉稳、质朴,语言严谨、委婉、徐缓,神情严肃、坚毅,但比较迟钝,缺少灵活性,适用于持重型、低抑型演讲。在演讲中应该尽量 做到精神焕发,不卑不亢,以柔克刚,举止潇洒。上述气质特征就是一般而言的,具体到个人又不尽相同。总之演讲者要善于分析自己的气质特征,发 扬优点,克服缺点,掌握和支配自己的的气质,使自己的举止风度,具有热 情、大方、稳重、谦和、诚恳的特点。

风度和礼仪的关系十分密切,优美动人的举止常常符合礼仪要求的。演 讲者英姿焕发,举止潇洒,热情谦和,便显得彬彬有礼。如果敞胸露怀,一步一晃,放荡不羁,不仅没有风度,也是不懂礼仪的表现,往往令人反感。礼仪是人类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为大家共同承认和遵守的表示友情的方式或仪式。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一定程度的阶级性。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国度,表示礼节的方式和对礼节的具体要求都不一样。例如,以鞠躬代替跪拜,以握手取代作揖打拱,都体现了现代文明的特点。演讲者从步入会场、登台演讲,到演讲结束离开会场,都应该注意体态风度,讲究礼仪。

步入会场时,演讲者要态度谦和,步子稳健,潇洒自如,面带微笑。切 忌左顾右盼或装腔作势,否则有轻佻和傲慢之嫌;也不宜忸怩畏缩,以免失身份。在就座之前,应与陪同者稍事推让,方可落座。但不宜过多推让,入 座时声音要轻,要坐正坐稳,身体不宜后倾或斜躺,不宜前探后望,也不宜 玩弄手指、衣角等。当主持人介绍演讲者时,演讲者应自然起立,向听众鼓掌或点头表示感激之意。切不可稳坐不动或仅仅欠一身子。正式登台演讲时,先向主持人点头致谢,然后从容稳健走上讲台,郑重、恭敬、诚恳地向听众 敬礼,并且目光环视全场,表示光顾和招呼,然后,开始演讲。

演讲开始要注意选择恰当的称呼。得体而充满感情的称呼,能迅速沟通 演讲者与听从的思想感情,激发听众情绪。演讲时要抒情开朗,切不可摆出目中无人、冷若冰霜的面孔;要尽量以良好的姿态、稳重的举止来传神达意;要谦逊,有礼貌,当现场听众出现烦躁不安时,切不可随意讽刺训斥,而应 体现出自身的涵养。演讲结束时,应面带微笑,向听众致礼之后,从容下台,切不可过于匆忙,显出羞怯失意的神态,也不可摆出洋洋得意满不在乎的样 子。总之,要给人一种谦虚谨慎、彬彬有礼的印象。这样才不致因缺乏风度 和礼仪而影响演讲效果。

三、表情与手势

在体态语言中,面部表情和手势最能传情达意。人的面部表情丰富多彩。“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比 嘴里讲得更复杂于千倍的语言。”

(罗曼·罗兰语)它是人的内在思想感情在外貌上的显示,特别是作为脸部的重要组成之一的眼睛,它是“心灵窗户”,能准确、生动表达出人们复杂 微妙的思想感情。手是人体敏锐、丰富的表情器官之一,它能以多变的态势 造型,传递潜在心声,交流内心情感。富有经验的演讲者,总是充分地利用面部表情和手势,表达出丰富的思想感情,影响听众,感染听众。

(一)眼神的运用

眼神与语言之间有一种同步效应,人们的思想感情常常通过眼神自然流 露出来。眼神配合口语,有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这是因为人的眼睛上有上百条神经联结大脑,它们是大脑获得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又受到大 脑中枢神经的控制。所以,眼睛能自如地传递心灵的信息,反映人的喜怒哀 乐之情。演讲者在运用口语传递信息的同时,也自然要通过自己的眼神,把内心的激情、学识、品德、情操、审美情趣等等传递给听众。

不同的眼神,给人以不同的印象。眼神坚定明澈,使人感到坦荡、善良、天真;眼神阴暗狡黠,给人以虚伪、狭隘,刁奸之感;左顾右盼,显得心慌意乱;翘首仰视,露出凝思高傲;低头俯视,露出胆怯、害羞。眼神会透露 人内心真意和隐秘。演讲者的眼神变化要与演讲内容的发展和自己情绪的变 化相协调,要注意眼神运用的多样性,准确地表情达意,给人以胸怀坦荡的感觉。

眼神不仅可辅助口头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而且有时还能直接代替口头语 言。例如,在演讲过程中,现场出现局部骚乱等情况,演讲者可以不开口,而采取盯视法,投出一道目光,使听众领会其意,注意听讲,这样,眼神便 代替了语言呼唤,起到了控场作用。眼睛在演讲过程中,既能输出信息,又 能接受信息。演讲者在运用目光传递信息的同时,也通过目光察颜观色,接受听众的信息反馈,使眼睛发挥组织演讲和收集演讲效果的作用。正因为如 此,演讲者既要保持视线的目标在正前方,炯炯有神地面对听众,又要不断 地兼顾全场,了解听众的反应,也就是要把目光注视前方与多方位观察巧妙地结合起来,全方位地观察听众。

要做到全方位地观察听众,演讲者要自如地学会动用眼神的三种技法: 即点视法、环视法和虚视法。

1.点视法 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重点注视某一局部听众。运用这种方法可对专心致

志的热心听众表示赞许和感谢;对有疑问和感困难的听众进行引导和启发;对想询问的听众给予支持鼓励;对影响现场秩序的听众进行制止,使其收敛,但要适可而止,避免与听众目光长时间直接接触,以免被注视的听众局促不 安和其他听众受冷落。

2.环视法

即目光有节奏或周期性地环视全场。其目的的主要在于掌握整个演讲现 场动态,照顾全场,统帅全局。运用这种方法,可使全场听众产生亲近感,但必须注意,一定要照顾全局,不可忽视任何角落的听众;同时,头部摆动 幅度不宜过大,眼珠不可肆意乱转。

3.虚视法

即目光似盯未盯地望着观众。运用这种方法可显示出演讲者端庄大方的 神态,可引导听众进入描述的意境之中,还可烘托气氛。但应注意使用不可频繁,以免给人以傲慢的感觉。

总之,无论使用哪种眼神,都是为了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感情,绝不可漫无目的的故弄玄虚。眼神的运用要和有声语言和其他体态动作密切结 合,协调一致。同时,在运用眼神时,应当表现出信心和活力,显出风度。

(二)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与眼神是密切相关的。其实,眼睛的传神常常与面部其他的活 动相配合进行的。眼神离开了其他部分的活动,其表情达意作用就必然受到影响。面部表情非常丰富,许多细微复杂的情感,都能通过面部种种表现来 传情,并且能对口语表达起解释和强化作用。脸面的颜色、光泽、肌肉的收 缩与舒展,以及脸部纹路的不同组合,便能构成喜怒哀乐等各种复杂的表情。眉飞色舞是喜,切齿圆睁是怒,蹙额锁眉是哀,笑逐颜开是乐。口角向上表 愉快,口角向下表忧烦;冷漠轻蔑时嘴紧闭;诧异惊讶时口大张。同样是笑,微笑、憨笑、苦笑、奸笑,在嘴、唇、眉、眼和脸部肌肉等方面都表现出许多细微而复杂的差别。演讲者要善于观察面部表情的各种细微差别,并且要 善于灵活地驾驭自己的面部表情,使面部表情能更好地辅助和强化口语表 达。

运用面部表情,要求自然真实,喜怒哀乐都要随着演讲内容和思想感情 的发展需要而自然流露,切不可“逢场作戏”,过分夸张,矫揉做作,那样 会令人感到虚伪滑稽。也不可毫无表情,冷若冰霜,使人感到枯燥压抑。演讲者的面部表情与口语表达要协调一致,要能准确鲜明地反映自己的思想感 情。面部表情和有声语言的表情达意应同步进步。如果演讲者的颦、笑、蹙、展游离于演讲内容之外,与内心感情变化脱节,那便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无法理解。同时,演讲者为了有效地传递信息,交流感情,要尽量避免傲慢 的表情、讥讽的表情、油滑的表情和沮丧的表情。这些表情都会在听众中产生不良影响,形成离心效应。

(三)手势技巧

手是人体敏锐的表情器官之一。手势是体态语言形式,使用频率最高。由于双手活动幅度较大,活动最方便、最灵巧,形态变化也最多,因而,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最强,最能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寓意深刻、优美得体的手势动作,能产生极大的魅力,激发听众的热情,加深听众对演 讲的内容的理解,使演讲获得成功。

从手势活动的区域来看,大体有三种情况:一种在胸部以上,常常用以 表达激昂慷慨、积极向上的内容和感情;一种在胸腹之间,常用以表示一般性叙事说理和较平静的情绪;还有一种腹部以下,常用以表示否定、鄙视、憎恨等内容和情感。

根据手的不同形状和活动部位,手势动作可分为手指动作、手掌动作和 握拳动作。这些手势语言具有多种复杂的含义,应该细心辨识和掌握。例如,常用拇指和小指,分别表示赞扬与鄙夷;单手手掌向前推出,显示信心和力 量;双手由分而合表示亲密、团结、联合;握拳显示情感异常激烈等等。总 之,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急缓、形状、角度等等的不同变化,所表达思想含义和感情色彩就有很大差别。演讲者不可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而 要根据演讲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手势。

从手势表达思想内容来看,手势动作可分为情意手势、指示手势、象形手势与象征手势。情意手势用以表达感情,使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使听众易于领悟演讲者的思想情感。如挥拳表义愤,推掌表拒绝等。

指示手势用以指明演讲中涉及的人或事物及其所在位置,从而增强真实 感和亲切感。指示有实指、虚指之分。实指涉及的对象是在场听众视线所能达到的;虚指涉及的对象远离会场,是听众无法看到的。

象形手势用以模拟人或物的形状、体积、高度等,给听众以具体、明确的印象。这种手势常略带夸张,只求神似,不可过分机械模仿。象征手势用以表现某些抽象概念,以生动具体的手势和有声语言构成一

种易于理解的意境。例如,讲“一颗红心献人民”时,双手做捧物上举的姿 势,自然构成一种虔诚奉献的意境,给听众留下鲜明具体的印象。

手势动作只有在与口语表达密切相配合时,其含义才最为生动具体。演 讲者的手势必须随演讲的内容、自己的情感和现场气氛自然地表现出来,手势的部位、幅度、方向、力度都应与演讲的有声语言、面部表情、身体姿态 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切不可生搬硬套勉强去凑手势。如果手势泛滥,着意 表演,会使人感到眼花缭乱,显得轻佻作态,哗众取宠。当然,也不可完全不用手势,那样会显得局促不安,失去活力。

第七章 如何控制演讲现场 第一印象

演讲活动来自演讲者与听众的互相作用。一方面,演讲者处于主导地位,听众随着反应;另一方面,听众的反应程度又是演讲者调节自己表达方式的依据。演说的期待与听众的满足,是演说者与听众心理相融的基本因素,而 沟通两者的心理桥梁,正是信任与依赖。因此,演讲者享有声望和信誉,能 使听众产生良好的心理定势,是听众自发兴趣和高涨热情的巨大诱因。它直接影响到听众的理解效果,直接影响着听众情绪和演讲现场的气氛。显然,权威效应具有积极和控场作用。

然而,威信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取决于许多因素:社会舆论的 重视、演讲者的社会地位和外部形象,同时也与听众的文化修养、欣赏水平有关。威信是演讲者德、才、学、识的综合体现。演讲者不一定都是权威,况且,人们也不可能当了权威再去演讲。那么,演讲者应如何达到这种功效 呢?

从某种意上讲,演讲者的“第一印象”常常具有权威效应。演讲者一上 台,首先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视觉形象,而视觉形象的刺激,常常能够强化 人们注意的意向性。生活经验表明,“第一印象”往往能决定听众注意力集 中的程度。因此,演讲者走上讲台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应以稳健、大方、镇定自若的姿态出场“亮相”,“镇静”听众,给听众留下美 好的印象,使听众油然产生“一见钟情”的感情,造成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从而使听众对演讲者的演讲能力作出较高的判断,并随之给以高层次的注意。所以,把握住“第一印象”,能赢得听众高层次的注意,赢得听众的信 任,而这正是积极控场的表现,是演讲成功的秘诀之一。

如何把握住“第一印象”呢?一般来说,这与演讲者的性格、态度、能力、学识等有关。就性格而言,稳重、活泼、谦和、自信和幽默,能够赢得 听众的热情;从态度来讲,热情、真挚、公正、认真易于博得听众的好感;而聪慧、机敏、见多识广、通今达古、博闻强记,更能使听众倾倒。因此,当演讲者走近麦克风的瞬间,头微微侧向听众,脸露甜美的微笑,显露出心 中充满的诚恳和激情,以坚实的步伐传递出自信、成熟和热情。走到讲桌和麦克风前时,应从容转身,恭敬地向听众鞠躬致意,显示出文雅庄重,切不 可贸然急速转身,急忙点头、哈腰,给人以轻率可笑之感。在讲台上,不宜 前后摇摆,也不应左右晃荡,不要随便用手撑住讲桌,也不要懒散地靠在桌边;要挺直腰板,以温和的目光扫视全场,略等几秒,待场内寂静无声,便 抓住最佳时机,提高声音,从容开讲。

“开场白”也具有“第一印象”的特点,对整篇演讲的基调和成效具有 关键性的意义。它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架起的第一座桥梁。精彩的开场白能如磁石般吸引住听众,赢得听众的高度注意和信任。精彩的开场白也是积极 控场的手段之一。

“角色整合”与高潮设置

“进入角色”也是一种积极的控场艺术。有经验的演讲者都有一种体会,头一二分钟要吸引听众较为容易,而要维持五分钟,那比较困难,如果一旦失去听众注意,要重新恢复,那就更困难了。因此,必须尽可能地把听众“拉 住”。这就要求演讲者在展开主题时,“尽快入戏”,尽快“进入角色”。所谓“入戏”、“进入角色”,就是指演讲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演 讲内容之中,如同演员担任某种角色一样,自然地、如实地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感受、爱憎等表达出来,既以雄辩的逻辑力量,又以真挚的感情力量,使听众折服倾倒。“进入角色”,体现真情实感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初学演讲,上台时往往感情不真切,表露不恰当:要么表现不足,与演讲内容不合拍,显得心不 在焉;要么过头失控,滥用感情,甚至造成失态。

要迅速准确地进入角色,演讲者在上台之前,最好先酝酿一下感情,进 行角色调整。平时人们生活举止比较随便,一般相处相互间都处于无拘无束状态。演讲者登台演讲则与平时不同,他一登台就成了演讲活动的主体,所 处的地位发生了变化,角色发生了变化。然而平日生活角色的惯性效应,经 常会导致新任角色失当。这种情况,不仅初学演讲者容易产生,就是经常演讲的人,也不时出现。演讲者必须及时预防、纠正角色失当现象,尽快实现 角色转换,达到“角色平衡”。

从角色失当到角色理平衡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角色整合”过程。要实现角色转换,首先要有强烈的角色意识,对自己有正确的科学的自我评价;其 次,要克服自己旧有心理定势的负作用,要意识到只有对演讲内容娴熟地掌握,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于其中。可见,这是一点也不可马虎的。

娴熟地掌握演讲内容,是积极控场的重要方面。演讲要求内容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在表达过程中要显得波澜起伏,跌宕多姿,逐渐形成全场 激动的场面,使听众心驰神往,惊叹不已。要达到这种境地,显然不是照本宣科式的念演讲稿所能凑效的。照稿念,演讲者往往顾此失彼。顾了讲稿,顾不了听众,更谈不上用丰富的表情和形象的动作与演讲内容协调配合,演 讲当然无法生动形象。这样,听众会无形中降低对演讲者的信任感,减少对演讲的注意力和重视度,形成冷场现象,甚至骚动轰场。演讲者要尽量熟悉 讲稿,而又不拘泥于讲稿,真正“入戏”;要能在演讲中自然地组织几次高潮,像磁石般的牢牢地吸引住听众。

演讲者感情最激昂、气氛最雄动,演讲者与听众感情交流最融合的时刻,正是演讲的高潮所在。如果演讲中能做到高潮迭起,演讲者便自然控制了整个现场。那么怎么组织高潮呢?情是人性的天然表现,演讲者要善于在情的 领域耕耘。李燕杰在《演讲美学》中写道:“一次演讲怎样达到高潮,这需 要演讲者在感情上一步一步地抓住听众,使听众的内心激情逐渐地燃烧起来,演讲将自然地推向高潮。”说穿了,就是以情激情,以心换心。具体而言,深邃的思想能启迪深思,激起听众的积极响应;风趣幽默的语言,能引 起听众的兴趣和热情;生动感人的奇闻轶事,可以醒目提神,活跃气氛;新 颖广博的知识传授,可以使人耳目一新,精神振奋;精辟的论证,能以其严密的逻辑征服听众;设置悬念与适当提问,则能引起听众积极思维和兴趣;而真挚热烈的激情迸发,贴切自然的动作,尤能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总之,演讲者声情并茂地把演讲由一个高潮推向另一高潮,场上气氛也 就会完全由演讲者主动控制。

完善形象与巧妙结束

主动控场,还应特别注意演讲临近尾声时演讲者的自我形象对听众的影 响。这也是很重要的。有些演讲者往往因为前面一直顺利,临近尾声时,自认为胜利在握,洋洋自得,显出高傲轻慢的样子;有的则自认为演讲不尽如 意,产生浮躁情绪,表现出匆匆忙忙、草率收兵的样子;有放纵感情,任凭 意气,话已讲完却又添枝加叶,画蛇添足,拖拖拉拉;有的则认为听众注意力不集中,借机旁敲侧击,发泄不满;有的则虎头蛇尾,露出疲倦神情,活 没有说完,就收拾讲稿??这些失误,往往造成听众情绪松弛,会场秩序混 乱,使演讲失去光彩。

临近尾声,演讲者要保持饱满的情绪,尽量地完善自我形象,从容镇静,善始善终,结尾处设法异峰突起,显示出一定的高度,形成强烈的慑服力,使听众感到余味无穷,得到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

如何在结尾处以巨大的感染力使听众情绪激动振奋呢?关键在于巧妙结 尾。对此前面在演讲稿的撰写一章中已作介绍,这里不再赘述。总之,演讲者临近尾声时,要保持高昂的情绪,不可虎头蛇尾,不必画蛇添足,不要陈 言俗套,也不可高傲轻慢,更不可盛气凌人。演讲者要庄重、镇静,既显示 出份量,又显示出有修养。

第四篇:演讲开场白台词

一、出语惊人

如果你想迅速吸引你的听众,那么在演讲开场白,你可以描绘一个异乎寻常的场面,或透露一个触目惊心的数据,或栩栩如生地描述一个耸人听闻的事情,造成“此言一出,举座皆惊”的艺术效果,这样,听众不仅会蓦然凝神,而且还会侧耳细听,更多地寻求你的讲话内容,探询你演讲的原因。

二、设置悬念

人都有好奇的天性。在开场白中制造悬念,能激发听众的强烈兴趣和好奇心,在适当的时候解开悬念,使听众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也使演讲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三、巧用修辞

阅读了《演讲开场白台词大全》本站编辑还为您推荐更多相关文章:演讲稿范文大全

精彩的演讲必须有精美的语言包装,要想语言生动活泼,就要发挥修辞的作用。在意境方面,用比喻、夸张、设问、反问、借代等修辞手法,调剂语言韵味,让听众听得有趣;在形式方面,用对偶、排比等整齐的句式来增强演讲的气势,让听众听得振奋。

四、引用名言典故

演讲开场白如果恰到好处地引用富有哲理的名人语录,不失时机地抛出寓意深刻的典故,演讲就会有声势有威力。

五、讲述故事

演讲稿的开头通过故事跌宕起伏的情节,将听众引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并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不动声色地溶入到故事中,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真正达到讲故事的目的。

浩瀚苍穹、蔚蓝天空,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

蔚蓝天空、浩瀚苍穹,造就了炎黄万代人的勤劳和善良

在这一片晴朗辽阔的蓝天下,我们二中人奋发图强、吟咏歌唱

在这一片晴朗辽阔的蓝天下,我们二中人继往开来、自由翱翔

第五篇:演讲开场白台词

演讲开场白台词

(一)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是来自连锁经营管理的***,首先,请容许我感谢在座的老师,同学对我的信任和支持,感谢你们给我这个参加锻炼的机会。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的梦想,我们实现。

开场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 :一个人有没有没有钱不一定,但一个人没有了梦想,这个人穷定了!可能有人会说:“梦想有那么重要吗”是的,就是那庅重要,人没有了梦想就好像没有了眼睛一样,没有了眼睛我们会摸不清方向,没有了眼睛我们的前方将会一片黑暗。在唐朝贞观年间有匹马被一个和尚选上了,要到西天去取经。这匹马临走之前就跟它的好朋友驴子道别。平时驴子都在磨坊里面磨麦子。它们找了个咖啡厅坐下来,不知道说些什么。道别完之后就走了。一走呢走了十七年。十七年之后这匹马就驮着满满的佛经回到了长安城。它们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这匹马就回到它当年的好朋友驴子的磨坊里面。发现驴子还在。它们两个就一起诉说十七年的分别之情。这匹马就跟这头驴子讲它这十七年的所见所闻。见了非常浩瀚的沙漠、一望无边的大海。去到一条河木头是浮不起来的叫黑水河、去到一个地方只有女人的,没有男人的叫女儿国。去到个地方鸡蛋放到石头里能够煮的熟的叫火焰山。

演讲开场白台词

(二)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吗?好,谢谢大家

欢迎您们来到xx演讲现场,我是本次的演讲者:xxx。欢迎来到这里,您将收获颇丰,来到这里,您的人生中将多一名挚友,不用怀疑,那就是我。

我想,今天来到这个现场。我最喜欢的几类人看看是不是都坐在这里?

我最喜欢的第一类人,不安于目前现状的人,如果你是的话。()朋友,请举手认识一下好不好

我最喜欢的第二类人,就是渴望自己的生命品质变的更好的人。如果你是的话,请朋友们举手认识一下好不好。

我最喜欢的第三类人,凡事都早到晚退的人,如果你是的话,请举手认识一下好不好。

我最喜欢的第四类人,就是不仅想到,还要做到的人,如果你是的话,请举手认识一下好不好。

我最喜欢的第五类人,就是遇到好事、听到好的演讲,会热烈鼓掌。如果你是的话,就不要举手了,热烈鼓掌就可以了。

演讲开场白台词

(三)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立爱国之志、成报国之才。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从电视屏幕上看到我国选手夺得世界冠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在运动场上的时候,当我们从广播中听到我国的运载火箭、通信卫星飞上蓝天、奔向宇宙的时候,当我们从报纸上了解到社会建设突飞猛进、改革开放成就巨大的时候,我们怎能不热血沸腾、心潮澎湃,又怎能不从心底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是的,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她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她已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光辉灿烂的文化,她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锦秀山河,她还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一心为民族的共产党的领导。

下载演讲开场白台词很重要[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演讲开场白台词很重要[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演讲开场白台词大全

    正是万事开头难,演讲是语言艺术,要使你的演讲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就要有极好的开头。很多名人都注重开场白精彩。开场白对于演讲的成功与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几句开场话能立即......

    演讲主持人开场白台词

    一场精彩宴会或活动,离不开精彩动人的主持人开场白及主持人台词。那么如何获得一篇可以为精彩的活动添彩的主持人串词就是我们每一个活动策划者或者主持者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

    演讲主持人开场白台词

    一场精彩宴会或活动,离不开精彩动人的主持人开场白及主持人台词。那么如何获得一篇可以为精彩的活动添彩的主持人串词就是我们每一个活动策划者或者主持者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

    讲师开场白自我介绍很重要[推荐阅读]

    讲师开场白自我介绍很重要 讲师自我介绍对于一场演讲真的很重要,很多讲师介绍自己名字会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这样就会影响培训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了解讲师自我介绍需要注意的各......

    演讲稿开场白:活用策略很重要

    领导者讲话时注重策略性更为重要。正所谓“水无常形,话无定格”。由于具体情况不同,说话并没有一套固定的方法。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个人说,结果往往并不......

    演讲开场白台词(共5则范文)

    演讲开场白台词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用到台词,台词是我们在表演时候的对白、旁白、独白等。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台词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演讲开场白台词,希望......

    2018年会领导演讲开场白台词

    导语:几乎每个公司都会在年终举行年会,而作为领导,总会上台发言,作为开场白,给全体员工加油打气。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分享2018年会领导演讲开场白台词,供大家参考借鉴!2018年会领导......

    开场白台词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约在姜堰宾馆联袂了中国顶尖品牌建材商共同迎来了广东星艺装饰22周年的感恩周年中国行.在此,我代表广东星艺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