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英语课堂语言实践活动 就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
小学英语课堂语言实践活动 就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以情景为环境,以活动为载体,以交际为主题,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
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的主要环节及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Warming—up 环节。设计目的有三: ① 激活思维; ② 激活行为; ③ 激活已有知识(即复习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重点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例如:在准备阶段,头脑教学法是常见的教学技巧。它常以图片或话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并通过小组讨论、主题汇报的形式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背景知识,帮助他们热身,学习新词汇,并预测课文的内容结构。
二、Presentation环节。设计目的: 突出语言重点 设置具体情景 形式多样有效
三、Practice 操练巩固活动环节。—— 是指以在教学操练巩固环节中建构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组织学生在完成 “ 任务 ” 中操练和运用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的迁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要考虑活动的层次性 :.要合理安排活动的序
英语课堂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理解层次、操练与巩同层次以及交际层次。这三个层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深化。学生学习英语是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迈进的过程。.要合理安排活动的量
科学地设计活动层次不仅要考虑活动安排的序,也要考虑活动安排的量。即便活动的序得到了合理安排,但如果教师不能合理安排活动的量,在需要扎实操练之处匆匆而过,同样会导致活动的低效。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人文性。教师要按照学生 “ 学 ” 的规律进行教学,活动的难度要适中,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都能学有所获。
第二篇:子课题《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实践与探索》研究报告
子课题《幼儿园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实践与探索》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遗传、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其中环境在幼儿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不具备成人对环境具有的那种选择、适应、改造的能力,这决定了幼儿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对现代儿童教育来说,如何利用环境来刺激教育儿童,来激发儿童的活动动机,促进儿童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幼儿教育家所重视的教育研究问题。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环境,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我国<<规程>>的贯彻落实,幼教改革不断深入,区域活动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幼儿教师的重视,因为它以“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活动形式易被幼儿接受,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自由地、不受羁绊地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其创造潜能极易被激发出来。相应地,区角中的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幼儿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到发展。但是目前,在区角材料的投放上研究不够深入,还存在不少问题,区角材料更换的时间少合理,有的甚至一成不变,不能让幼儿感到新鲜、有趣; 投放的材料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材料投放流于形式,固定的多,变化的少,教师动手动脑的多,幼儿动手动脑的少,相对忽视活动区的教育功能;对部分材料的教育价值挖掘不够。
介于以上原因,我园就主题性区域材料的投放作了深入研究,努力探索能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相应的区域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情感、能力及培养目标等因素精心设计、准备或制作充足的游戏材料,我们充分挖掘身边资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大胆尝试,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探讨在材料投放上注意些什么、在不同年龄阶段投放怎样的材料、以怎样的方式投放等,力争最大效度地发挥区角材料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尽情地进行创造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的创新潜能在与材料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课题的界定
1、环境创设: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指以促进幼儿主动发展为目标的,在幼儿、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下,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影响、美化和积极利用,使之更加适合幼儿成长的一个动态发展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室物质条件与设施,精神环境指教师和幼儿之间所构成的教育氛围及人际关系。
2、材料投放:提供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促进幼儿发展、满足于幼儿需求的材料。
3、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根据主题活动内容,创设相对应的环境,并提供相应的材料。
4、本课题《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旨在探讨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创设主题墙,根据主题打造与主题相吻合的区域环境。并探讨如何创设主题背景下丰富的,多功能的,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域环境。研究如何提供丰富的有层次的操作材料,进一步细化各年龄段区域创设的种类,从而让幼儿更好地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发展相关的能力;
三、理论依据
1、瑞吉欧的教育理论:
认为活动没有时间限制,强调探索的连续性和师生情感的相互依恋。主题性区域活动跟随儿童的兴趣反复探索并不断向新的问题挑战,提供丰富的环境刺激以鼓励儿童积极参与,并进行表现。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幼儿与环境情境、教师、其他幼儿之间发生着多种的互动,而积极的互动又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主题性区域活动中是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的一种师生互动过程,这种师生关系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使每个幼儿在已有的经验、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地成长。
2、皮亚杰的理论:
皮亚杰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 还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我们都知道,要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游戏材料。“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直接生理成熟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学习的结果,而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而使认知结构不断发生质变的过程”,同时他还要求“环境的创设应该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经验,发展和提高幼儿的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3、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认为幼儿需要自主学习的核心是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因此,他要求尊重幼儿的自由,让幼儿享有充分自由活动的可能和条件,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然、自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别差异。创设主题性区域活动,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在于幼儿自主性得到了体现。通过创设丰富的环境与材料,孩子能够自由、自主地开展学习,这正是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性。
4、洛扎洛夫 “教师创设的多元化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进步和提高是起着任何集体教育活动都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
5、新《纲要》理念:
“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主题性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以游戏为载体,蕴含教育价值,促进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6、陈鹤琴的教育理论
陈鹤琴认为“我们不得不为小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陈鹤琴非常强调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与重要性。他说:“小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他认为:儿童具有三种能力,一是接受外界的刺激;二是这种刺激在脑筋中或者可以保留着;三是他受到那种刺激,到相当时期,会发生相当的反应,这三种基本的能力,是他一生做人的基础。即环境中好的刺激会在儿童的头脑中保留着,相反,坏的刺激也会促使儿童在某一时期做出与此有关的动作。
四、研究的目标
1、研究如何根据主题中的教学目标设计区域活动的环境、主题墙及各区域的材料提供。
2、通过主题性区域的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理念,增强创设教育环境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通过丰富的区域环境创设、提供材料、组织活动、有效指导,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为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机会与条件。
4、通过主题活动下的环境创设,启迪幼儿心灵,增长智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参与创设环境的活动中体验到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五、研究的内容
1、探讨如何创设主题背景下丰富的、多功能的、多层次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域环境。
2、探讨如何根据主题创设适宜的主题墙。
3、探讨如何根据主题性区域游戏设置区域背景。
4、探讨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如何提供丰富的有层次的可操作的材料,进一步细化各年龄段区域创设的种类,细化材料的多样性操作,从而让幼儿更好地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发展相关的能力;
六、研究方法
1、文献法: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现状,为该课题提供理论支撑。
2、行动研究法:在理论的指导下,创设自然、真实的活动情境,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对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进行诊断、提出问题、加以讨论、拟订计划、付诸行动、评价总结,在此基础上再次展开诊断、反馈等一系列步骤,形成一个循环的体系,使课题研究不断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从而解决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个案分析法:跟踪观察个别幼儿在主题性区域活动中的表现,分析根据主题所设的区域在其个体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4、观察法:在实施过程中,点滴记录不同模式下幼儿的活动状态及教师指导情况,并及时指正老师指导的误区,提高幼儿活动的效率。
5、经验总结法:及时地总结经验,不断调整与完善研究方案,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实践与研究。
七、研究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06、8——2007、11(1)在选择课题前,我们着重调查分析了我园主题活动的开展、区域活动的内容与环境以及幼儿活动的现状,成立了课题组。
(2)我们课题组成员在一起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现状,为该课题提供理论支撑。共同制定与调整了研究计划,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2、课题实施研究阶段:2007、12——2010、8(1)在专家指导下,我们进一步修改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确立了研究目标与内容,制定了系统的研究计划。
(2)接下来我们按计划分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同时开展研究,组员认真实施研究方案。我们初步决定先在三个实验班,进行试点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渐向其他班级推广。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行动研究法,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边实施。各班根据主题及时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区域活动,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相应的材料,指导幼儿进行游戏。
(3)在课题研究的中期,我们将所研究的成果及反思及时进行中期论证、评估,进一步梳理总结,形成了中期研究成果总结。
(4)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每学期都进行分类装订,以便于后来的整理汇编。
3、总结阶段:2010、9——2010、12(1)收集整理过程性资料,分类装订。(2)撰写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总结提炼。(3)邀请专家来园进行结题工作指导。
八、研究过程
一、创设主题性区域环境。
1、主题性环境:
由课题组收集整理出省内外、国内外等相关的主题环境创设的图片资料、录象,放在网上,引导教师探讨主题的预成和生成、怎样创设主题墙、主题区域环境,如主题墙中怎样解决主题进程、幼儿与环境互动、布局的美感问题?建筑中如何体现幼儿的参与、益智区如何体现幼儿的理解等?借鉴所提供的图片、录象资料,指导教师创设与班级主题相一致的主题环境和主题区域。
例如:在主题《伞花朵朵开》开展前,将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小伞,悬挂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在装扮教室的同时,让孩子对伞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与了解,为引入主题《伞花朵朵开》做准备。
孩子们认识了伞的特点与功能,了解了伞的多种功能。伞装扮的教室像一个伞屋,让孩子感受不同的空间,体验在伞屋中活动的乐趣。也形成了对伞的联想带来的丰富经验。有了这样的感性经验,为接下来开展的尝试运用伞及其他材料制作、装饰伞屋做经验的准备。活动开展后又将幼儿彩绘的透明伞补充到环境中,伞屋变得更加漂亮起来。
不同的伞有不同的装饰特点,即使同一种伞也有不同的装饰图案,孩子初步感受了伞的多样性及不同图案的美,进行观察与比较,并根据颜色及花色进行分类,或尝试探寻不同的方法,进行伞的分类。同时,为孩子们用美术材料装饰、创作彩绘伞提供欣赏与学习的素材。还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同伴间的合作游戏,尝试与同伴合作进行伞的形体造型等。
2、多元互动的主题墙
每一个主题墙的创设,不仅撕课程内容的体现、教学活动的反映,更是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主题墙就像一个“会运动的生命体”,和幼儿的身心发展一样,它也会随幼儿的心智变化而改变。主题墙是主题内容的核心体现,它承载着展示讲述、分享合作、预生成相结合的功能,更要兼顾到孩子个体差异的特点。因此我们在创设时,就要体现主题墙多元互动的特点,立体化地呈现区域活动,并将各个区域串联起来。
主题墙是幼儿参与的体现。主题墙上是幼儿的作品、记录幼儿学习的照片及幼儿收集的相关资料,较少有教师的作品,这就大大激发了幼儿关注环境和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主题墙是幼儿学习经验的提升。主题墙的内容是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而逐渐丰富的,每一步都是幼儿经验提升的体现,每一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主题墙是师幼互动的过程。教师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兴趣点,调整预成主题教育,不断生成有益的主题教育,形成主题涉及到的几个版面内容或主题网络图,创设生动有趣、富有变化的主题墙。
例如:大一班的主题《拜访大树》,教师与幼儿共同创设了各种树的图片、孩子们测量大树和做树
笔记的照片、幼儿的树笔记、树叶拼贴画等主题版块。孩子们说:我记录的是松树的树笔记、我记录的是柳树的树笔记、我会画梧桐树的叶子了、、、、、、主题下的环境创设,是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和经验提升的过程体现。
例如:大二班的主题《盖房子》我们依据主题进行的三个阶段人类的房子、动物的房子和房子的搭建不断丰富主题墙的内容。主题开始前,我们请幼儿收集各种房子的图片。我们将孩子收集来的老房子的图片和现在的房子的图片展示在主题墙上,供幼儿欣赏比较。先从外形和结构上让孩子对各种房子有一定的初步认识。让孩子探索老房子与现代房子的区别。还请家长帮助幼儿共同完成房子的问题大搜索调查表。正值世博举行期间,孩子们也收集了许多世博会场馆的图片。幼儿观察发现世博会场馆与平时生活中见到的高楼有区别。了解世博会的房子特殊的外形是为了凸显每个国家的特色。主题开展的前期准备是为后面孩子自己绘画设计房子做铺垫。
孩子对房子的外形了解后,开始探索各种房子的作用。了解到了房子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还可以发展到探索动物的房子。让幼儿通过探索展开大胆联想。将动物盖房子高手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布置在主题墙上。最后将幼儿设计的未来的房子的绘画作品展示在主题墙上供幼儿相互学习欣赏。同时将幼儿合作制作的各种房子展览在主题展示区。
3、主题性区域背景
美观舒适的区角布置引导孩子自由探索。例如:在大班《各行各业》主题中,“小小建筑师游戏”:这里的墙上粘着教师用纸盒割出来的几幢房子,精致又漂亮,而这里的材料更是幼儿自己收集的各类大大小小的饼干盒和各种罐头盒,教师为幼儿只是提供了简单的小木板和小棍子,幼儿便能创造出最有创意的高楼庭园。
二、提供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材料
皮亚杰曾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在主题性区域游戏中,材料的提供尤为重要,在准备游戏材料时,我们要力求从实际出发,必须考虑材料与幼儿生理、心理成熟度之间的距离,即材料内容的深浅程度既要符合幼儿原有水平和基础,又能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因此老师在投放材料时一定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孩子,让材料有暗示性,推动孩子的发展。将教育目标与材料有机的融合起来,充分发挥材料的教育潜能,通过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创造的活动,以促进幼儿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1、按照年龄层次投放材料。
首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区域活动材料。如果投放的材料太简单,没有挑战性,那孩子肯定玩一次就不感兴趣了。但如果太难,孩子同样不会感兴趣。
例如: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同样的动物拼版游戏,材料投放上就应有很大的不同,小班为简单的4---6块动物拼版,中班为较复杂的8----10块动物拼版,且边缘接缝也要较难,大班的拼版不但数量多而且方向顺序上的要求,难度要更高。
2、提供有层次性的材料
主题性区域活动的材料不但强调与主题有关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以便于不同水平的幼儿按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例如:大班主题《惊奇一线》中,生成了游戏“剪面条”可以从剪宽面条——剪细面条——剪波浪形的面条——同样的方形纸剪出最长的面条为胜。例如:
3、提供具有整合性的材料
传统的区域活动中,材料一般有严格的分类放置特点,各种材料都有固定的位置,幼儿只能在某一区域内操作相应的材料。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主题内容,进行主题性区域材料的操作,我们将区域材料进行整合。注意区域之间材料的组合、使用。各个区域活动材料之间往往存在着互动作用,教师在投放材料的同时还应考虑到材料之间的组合、使用。例如:在中班《和纸玩游戏》主题活动中,教师先在美工区投放了许多彩色广告宣传纸,幼儿将彩色广告宣传纸裁剪,卷成一个个纸圈。用线将纸圈串成一串串很漂亮的项链或者手链,并将它们使用在自己制作的时装上作为装饰品。然后。教师在数学区投放了记录表与水彩笔,引导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彩色项链”进行比较长短、记录纸圈排列的顺序及颜色分类等活动,这样,区域之间的材料便能很好地组合、使用了。
例如:在大班主题《各行各业》中,烧烤城的幼儿可以将烧烤好的食物像送外卖似的送到娃娃家供娃娃家里的人食用。也可以送外卖到小舞台,供小舞台的观众食用。以达到材料的反复使用。
4、提供具有交替性的材料
幼儿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欲望,为幼儿提供了展示自我、进行实际操作、便于学习交往、进行创造性活动的环境。
八、研究成果
1、主题性区域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是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途径
主题性区域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使每一位幼儿都能真切的感受到:幼儿园环境是属于他们的!瞧,大班小小讲解员熟练、自豪的主题讲解,使整个班级都洋溢着孩子们的气息,无不表露出他们就是环境的小主人。用生动、直观、形象和综合的环境教育中,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引导幼儿参与其中,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的社会合作水、平明显提高。在游戏中,我们发现幼儿与同伴相互合作水平提高较多。特别是大班孩子,会 协商,会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班孩子,也经常出现合作行为,会主 动找别的幼儿去游戏。幼儿的创造性得到发展。研究中,幼儿在活动中常能举一反三,有 较强的迁移能力,游戏主题别出心裁、情节丰富新颖。(具体见附件观察记录表)
观察记录表明,幼儿在良好的区域游戏环境中活动,行为比较专著、认真、敢于探索。社会参与性、交往行为、创造性表现、游戏持续性等方面均有较高的水平。小班幼儿在合作与创新方面表现一般,中大班幼儿在社会参与水平与同伴合作方面有较高的水平。幼儿普遍都能自主选择游戏,在班中所占比例较大。游戏常规执行中,小班和大班的孩子比中班幼儿表现要好
2、主题教育下的环境创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体现
主题性区域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为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广阔的平台,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理念,增强创设教育环境的实践能力,初步实现了让墙面说话环境育人的教育目标,使主题环境创设在内容、空间和方法上,更加突出幼儿自身发展的个性特点和教师的特长,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主题性区域活动的实施原则
在主题性区域环境创设和材料投放的研究中,我们实现了让墙面说话、环境育人的教育目标,为幼儿营造出一种舒适、温暖、令人感到快乐的环境,使幼儿园成为儿童的乐园,也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理念,增强创设教育环境的实践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十、研究反思
1、幼儿园开展的主题较多,教师的工作较繁杂,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往往跟不上主题的进度。区域活动中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材料,需要根据每个主题更换区域环境,这样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如何高效地使用各种材料,充分挖掘每一个区域的功能和利用次数,最大限度地实现主题教育目标,也将成为下一阶段的研究任务之一。
2、在区域活动材料投放过程中应尽量考虑材料的再次利用。同一份材料,由于操作的要求、角度不同,可以获得不同的操作效果,达成不同的目标,根据活动要求,教师应充分地利用材料,让材料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
4、教师理论研究的能力也需进一步的提高,许多教师能够在专家、主持人的指导帮助下开展实践性的研究工作,但对于自己查找文献、自学理论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是教师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教师理论研究机制,提升教师的内涵,强化理论学习的能力。
第三篇:小学英语音标教学 语音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言语技能的基础
小学英语音标教学 语音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言语技能的基础,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学生学习英语必须从语音入手。小学阶段是学习语音最好的时期,学生在教师有意识、有计划的教学和影响下,能很快地学好。英语新课程要求小学生掌握的单词量很大,如果不教音标,不教给学生正确记忆单词的方法,只让学生跟着老师反复读记,那么学生记单词的效率会比较低下,而且会很容易遗忘。
语音是掌握语言知识和获得言语技能的基础,小学英语音标教学的学生学习英语必须从语音入手。小学阶段是学习语音最好的时期,学生在教师有意识、有计划的教学和影响下,能很快地学好。英语新课程要求小学生掌握的单词量很大,如果不教音标,不教给学生正确记忆单词的方法,只让学生跟着老师反复读记,那么学生记单词的效率会比较低下,而且会很容易遗忘。但是,如果学生正确掌握了音标,掌握了发音规则,就可以自己学会拼读生词,也可以根据读音规则拼写出新的单词。这对学生记忆单词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扫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巨大障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能提高学生学英语的效率。音标教学比较单调,那些枯燥的语音符号会使学生望而生畏。那么怎么让学生对音标教学感兴趣,乐于学习呢?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学习音标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化整为零,反复练习在学生初学英语时,我没有将音标集中出现,而是将音标教学和单词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每当教学一个新单词时,我就将单词中各字母的发音教给学生,要求学生看清口型,领会发音要领,并将各字母的音标写在黑板上,如教学bike这个单词时,告诉学生b发/b/,i发/ai/,k发/k/,e不发音。教单词时同时教音标,使音标与单词紧密相连,潜移默化,经过长期训练,学生看到单词就能发出该单词的音,而且对音标也熟悉了,对学过的单词能记得更牢固。
二、集中出现,强化训练到了高年级,当学生对音标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我就将48个音标集中出现,让学生对音标有个整体认识,了解字母和音标的区别;讲解一些简单的发音要领;了解字母以及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初步分清元音、辅音、开音节、闭音节和长元音、短元音等。并结合所学的单词,对其音标进行分解。然后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将音标读熟。学生学会了音标,就能更好地掌握语音,能运用音标自己拼读单词、记忆单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又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三、合作探究,寻找规律在教学音标时,我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去发现、去总结、去归纳。根据新教材音标教学的理念,出示一组单词,让学生通过读单词,发现这些单词的共同之处,进而认识该组单词的元音或辅音,并根据这些特点去拼读新单词。如出示单词bike,fine,nice,five, 先让学生读一读这组单词,然后小组讨论i的发音,最后总结出i发/ ai /,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单词,发现他们的构词特点,然后再给出新单词kite,line,mine,quite等,让学生根据发音规则读出这些词。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去发现、总结,会学得更活、更好,对音标的印象会更深刻,掌握会更牢固。
四、音形结合,触类旁通当学生已经初
步掌握了音标的认读及拼读方法之后,我会找一些符合拼读规则的单词让学生拼读,这样既培养学生按字母、字母组合发音规律直接拚读的能力,又培养学生按照读音规则,把单词的音、形联系起来迅速反应的能力。在单词教学中,我总是有意识进行音标的强化训练。单讲音标知识、拼读方法是空洞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去体会、去摸索、去总结。学生的语音能力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得到巩固。每次教新单词时,我都让学生试着发该单词的音,然后再分析单词的音标,以音带词,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发音、会拼读,还要与旧词联系,进行一些归类性的训练。长期这样训练,能培养学生自觉地把单词与音标进行音、形比较,能使学生看到音标就能写出单词,甚至看到一些结构简单的词也能写出音标。
五、激发兴趣,活跃气氛兴趣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能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如果我们在课堂上一味地让学生进行机械的模仿操练,鹦鹉学舌,那么学生一定会很容易厌烦。所以,在音标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和收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来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让学生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音标。音标教学枯燥乏味,为了让学生学的有趣,我通常采用韵句、诗歌、绕口令、竞赛、游戏等手段来巩固音标,这比传统的音标认读、识记效果要好得多,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具体做法简要列举如下:1.利用绕口令巩固音标。绕口令对音标有着强化练习的作用,它有助于辨别单词的读音,培养学生的语感。小学英语教材中有不少绕口令。例如,在教学字母组合ea的发音后,就出现了2个句子:The boy in the sweater is shaking his head.He does not want bread for breakfast.读绕口令的时候要由慢到快,循序渐进,开始读有点拗口,读熟了就顺口了。课堂上我采用竞赛的形式,看看谁读的又快又好,学生兴致很高,对单词的发音掌握的很牢固。2.发挥韵句在学习语音中的作用。韵句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记住。在教读元音音素时,我经常采用音韵节奏朗读。如在学习/a:/这个元音音素时,我在介绍音素的发音规则后,可以这样教读 /a://a://a://a://a:/,用两升三降的声调进行有节奏地朗读,升调读的慢一些,后面的降调快速连读。每教会一个元音音素后,就找几个辅音进行简单的拼读练习,在拼读练习中,我们同样采用这种节奏朗读法,如:/da://da://da://da://da:/,/pa:/ /pa://pa://pa://pa:/,/ka://ka://ka:/ /ka://ka:/。这种读法要比简单的升降调朗读有趣得多,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也比较高。音韵节奏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3.听音接龙。在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这种游戏来巩固所学音标。如我先说出一个音标/e/,然后让学生说出哪些单词含有这个音,看谁说得多。由于小学生都有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都乐于表现,不甘落后,课堂上纷纷举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了音标,效果很好。4.抢读音标抢读音标是我巩固音标教学常用的方法。课堂上,我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教师逐个出示一些音标卡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音标,读对的给该组记 10 分,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小学生都想为本组争
光,争先恐后,积极举手,避免了音标教学的枯燥与乏味。总之,小学英语音标教学十分重要。学会了音标的发音规则,学生就能自已拼读新单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有益,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持之以恒,认真上好每节课,使音标教学落到实处,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