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社会实践策划书
“心手相牵,关注农民工子女” ——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
一、实践宗旨
发挥大学生自身特长,服务社会,提高自我。
二、实践时间:
7月8日——7月16日
三、实践地点:
焦作周边的村庄,耿作村,永兴屯村及和屯村。
四、队伍成员:
河南理工大学学生
五、成员人数:
15人
六、实践地简介:
焦作市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地方,她的云台山是国家[AAAAA]级景区,太极拳的发源地。据了解,焦作市周边村庄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多,他们的子女和老人一起过。这些农民工子女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暖
七、实践背景: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响应团中央“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号召,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在实践中,不甘平凡的我们能为中原崛起、民族复兴奉献青春。在回报社会的同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给我们一次难得的自我成长和发展的锻炼机会,紧跟时代的步伐,坚持知识与实践并重,接触社会,提高自我,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契机,丰富自己的情感,高尚自己的操守,升华自己的人格。青春建功,服务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参与社会实践是我们提升自我,奉献祖国的最有效途径。
近年来,国家十分关注农民工的生存问题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当我们在引寻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转移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一个新的群体出现,他们就是留守儿童。如果这一群体的问题不解决好,不仅关系着孩子们身心的有利成长,更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立,现在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八、实践目的:
为深入学习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广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开展以走进社区、走进农村、了解省情、了解社情、了解民情,使在校大学生在实践中发光发亮,展现自我。结合我省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现实需求,依托乡镇
活动场地、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聚居地、留守的农民工子女集中的村镇学校等,组织大学生志愿者重点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探索高校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九、实践准备及人员安排:
(一)活动准备:
1.先派人员到各个村庄实际考察情况,弄清各个目的地的方位,回来后排出具体行程。
2.招收团队人员。
(二)人员安排:
本活动队伍设立总队长一名,另设六个小分队,分别负责相关工作。在执行活动过程中,每个队员都必须参与同时要做好本小分队的相关工作。
总队长: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和执行,协调队伍的工作有序进行,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办公小分队:负责制定《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守则》交由全体队员审议,负责文件的整理、传达和通知相关事项,协调各组之间的工作。
外联小分队:负责与活动相关的单位联络,包括保持和学校的联系,把相关信息汇总后及时上报组长。
道具及材料筹备小分队:负责本次相关书籍的运输、分发,各活动所需相关道具的提供或收集和配送,配合安保小分队一起保护好相关工具,确保万无一失。
宣传报道小分队:负责本次活动在当地的宣传,同时为本次活动做好相关纪录并拍下相关图片供活动结束后的成果展示使用和组员留念。
卫生医疗小分队:需带好相关医疗用具,及时为成员的意外小伤做好处理,如出现较大意外及时上报总队长,简单处理后及时送医。
安保小分队:负责本队队员的安保工作,尤其是女生的安全保障工作,同时配合好道具材料小分队,好各用具的看管工作。
十、实践内容:
(一)活动时间及具体事项
7月8日:上午,出发抵达目的地,熟悉周边环境。晚上可回校住宿,七点半召开会议,交代次日的任务及强调安全问题,服从集体。
7月9日——7月14日:分别走访各个村庄关注农民工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并举办各种活动。
7月15日暑期社会实践结束,大家乘车离开。
(二)活动具体内容及安排
1.给留守儿童发放书籍等文具用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渴望得到知识的灌溉,给他们一些书籍和文具用品激励他们好好学习。
2.心理交流会
我队成员用一些专门针对留守儿童成长问题所建立的丰富多彩的小活动,让留守儿童感觉到家庭的温暖,让孩子们打开心灵的窗户,不再自闭。
3.绘画或者唱歌
用绘画或者唱歌引导儿童的兴趣爱好,在活动中教育孩子。
十一、注意事项
1.注重队伍的纪律性,服从集体,不得搞个人主义,团结友爱,有事要及时向队长汇报和请假,众人划桨开大船。
2、活动期间注意安全,学会善于保护自己和队友安全;万一出现不可抗灾害时,要及时果断挺身而出为解救和帮助队友和当地群众而不惜一切代价。
3.注意保持好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文明举止要得体,统一着社会实践文化衫,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做一个积极,负责,热情,务实的人。
3.带好防暑药品及生活用品,注意身体保护,钱包、数码相机等贵重物品看好。
4.尊敬当地群众、在调查过程中要有礼貌、活动结束后要致以谢意,让淮工学子的良好形象深入群众心中。
5.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当地环境卫生,在任何活动结束后对该场所进行卫生打扫,做到离场不留一片纸屑,保持住宿地的卫生,并自身清洁,做好轮流卫生打扫工作。
6.关于购买活动必需用品,开发票时须注意发票的格式,单位要写学校全名,物品数量,单价要写明。
十二、预期成果:
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着“立足当地,就近就便,突出重点,双向受益,注重实效”原则,坚持“三个结合”,即:结合学生自身、结合学生所在地域、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紧紧围绕暑期社会实践主题开展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对社会的认识,不断增强服务人民的意识,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实践中熟悉基层、了解国情、磨练意志、砥励品格、奉献社会、拓展素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在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同时服务当地社会,服务社会教育,给当地的农民工子女带去他们最需要的东西和最想了解的知识。通过本次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本校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第二篇: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摘要:论文采取实地调查研究的方式,综合考察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从社会和家庭两方面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根源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及政策法规的滞后,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整体质量不高,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正是这种城乡不均衡发展的具体表现。论文最后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问题 农村家庭 家庭教育
中国农民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以四川省自贡市蔡家堰村为研究对象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从理论上看,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其核心是社会结构的转型,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正是这一结构转型的重要特征之一。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到家庭结构、社会发展、社会制度、人口素质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需要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从现实上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农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本论文以农村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当今时代社会变迁与城市化的背景下形成的较为普遍的特殊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研究其现状、成因及对其应采取的教育对策,以期引起农村青年流动人口这一特殊群体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与社会有关方面对留守儿童的共同关注。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将增多,留守家庭模式必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留守儿童问题也必将延续。因此,重视和研究这一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概况
(一)留守儿童概念
现在对留守儿童概念的界定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主要在称呼和年龄上有差别。对这一群特殊的孩子有的叫“留守孩子”、“留守子女”,但我认为“留守儿童
要相对贴切一些。在年龄上来看大多认为把他们界定在0-18周岁,因为本文是研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所以本文界定的留守儿童年龄在6-18周岁之间。本文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如下:
1、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由 父母单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他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 且年龄在6-18周岁之间的儿童。
2、非留守儿童:指与父母双方一起在农村居住生活并处于义务教育阶段 且年龄在6-18周岁之间的儿童。
(二)留守儿童概况
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14岁及以下儿童总量为28452.76万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为2230.45万人,农村留守儿童已超过2000万人,农村留守家庭占全部留守儿童家庭的20.60%。[①]另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23%,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有2430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14岁“流动儿童”643万人;留在老家的留守儿童约占农村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37.4%。[②]
2006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解决好农民工托留
在农村子女的教育问题,并专门召开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强调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工作。近期,中央领导指示:“要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各种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维权工作。全国妇联正在推进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建立、健全。我们要全力支持,使其发展得更快更好。”这为我们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劳动力外流家庭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规模将不断扩大,这种形势随着地域水平差异的不断拉大,将呈继续增加的趋势。
二、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因素分析
(一)社会因素
1、制度原因:农村基层人民政府部门的不重视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协调性。
对蔡家堰村村干部的访谈结果表明,目前农村社区和地方政府更关注是劳动力的转移,并把它视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伴随而生的留守儿童问题,既缺乏认识,更谈不上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由此可见,受经费和意识的限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至今没有引起农村基层政府部门的足够重视。他们既没有设立专项资金、也没有指定专门负责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管理,从而使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和管理处于真空、自发状态。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的倾斜,导致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缺少必要的教育资源,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不仅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而且基础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问题也不少,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更是处于十分薄弱的景况。因此,城乡发展不协调对农村基础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农村教育发展滞后、教育质量不高、教学环境差、教育资源匮乏等因素,都使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致使留守儿童辍学、失学、退学现象不断出现。
2、直接原因:农民家庭经济水平不高以及我国对农民外出打工的政策导向。
由于我国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致使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还比较低,家庭经济负担过重是造成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的主要因素。很多家庭都是因为在家的收入很低,想出去打工挣钱提高家庭的收入从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由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制度效应已逐渐减弱,农村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放慢,出现了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使得原本就过剩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流动。此外,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引导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镇)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这些政策措施虽然使农民增加了经济收入但受以户籍制度为主的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但绝大部分打工父母无法将留守在农村的孩子带入城市上学,导致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多,这些都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直接原因。
3、思想原因:许多农村家庭认为读书没有用,不读书照样能挣钱,这种观念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失学、辍学的思想因素。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留守儿童小学阶段在校状况较好,但初中阶段问题较明显,表现为在校生人数随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部分的留守儿童家长在外出打工后意识到文化的重要,对子女表现出较高的期望。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外出打工的父母大多从事的是体力劳动,他们认为没有文化照样可以挣钱。因此,在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与收益的比较中,他们往往追求的是一种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低。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助长了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进而使部分留守儿童对自己学习要求不高,学习不求上进。此外,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就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大中专学校招生并轨和学生自主择业制度的改革,农村沿袭多年的靠读书跳“农门”的传统观念被打破,许多农村家长不是把送子女读书当作提高其文化素质的机会,而是把其当
作是直接改变命运的赌注。此外,由于我国农村教育质量普遍不高,读书的机会成本和投资风险较大,即使农村学生考入大学后,其家庭也无法承担高昂的学习费用,直接导致了现在农村学生辍学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初中留守儿童辍学率居高不下。
(二)家庭因素
1、监护人的文化素质不高,普遍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质量出现问题。
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我们调查发现有80%的留守儿童父母都是初中以下文化,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是两大顽症。
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其缺少来自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一是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识的原因。绝大多数农民没有认识到教育是最大的投资,而认为其是最大的负担。二是家长(或监护人)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巨大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身体和精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2、监护人不能很好地监管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又一重要因素。
从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看,留守儿童家庭存在四种不同的监护类型: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辈监护和同辈或自我监护。由于父亲外出打工是当前留守儿童父母打工的主要模式,因此农村留守儿童以母亲在家的单亲监护为主。同时,本次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希望母亲能留在身边,说明留守儿童对母亲更依恋,在某种程度上,母亲在家能使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得到更细心的照顾。但男性外出也加重了妇女的家务和劳动负担,从而使母亲忽视了对留守儿童心理和情感上需求的关注,加上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只能给予孩生活上的照应,不能在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帮助。
总之,由于家庭没有称职监护人或根本无监护人,学校、家庭缺乏沟通,不少留守儿童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些在学习上缺少监管的留守儿童,其学习态度逐渐散漫、不端正,部分出现了迟到、逃学、违纪等不良现象。加上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欠缺主动性、自觉性、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留守儿童厌学情绪日趋严重,直接造成学生成绩不断下降,产生流失和辍学现象。
四、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各类社会宣传,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中来,使各界各类人士共同来探讨和研究,从而使农民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得到切实的解决。目前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不够,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引起社会的重视,加大媒体宣传,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的监控和研究机制,不断总结已有经验,并结合新出现的问题加强合作与交往开展联合研究,共同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与途径。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宣传橱窗、标语画册、公益广告等宣传载体功能,精心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紧紧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积极宣传“以人为本”、“儿童优先”、“尊重儿童、支持儿童”、“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等新观念、新风尚,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宣传留守儿童及家长的先
进典型事迹,宣传各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改进和完善,从而使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和政策层面得到切实的保障。
留守儿童有权和其他儿童一样享受同等的教育权、健康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权。农村未成年人的父母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和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方面给予的关注非常不够,对自身负有的职责还很不明确。为了更好地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必须通过立法从法律上对留守儿童的权利进行保护,明确农村未成年人家长在监护和教育子女方面的职责,提高他们监护教育子女的意识,规范他们的养育监护行为;同时,让委托监护人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权利。
2006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施行,2007年6月1日,《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现在,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体系。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当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为了防止父母对子女“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父母因外出务工等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当依法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三)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
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2007年新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要求当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同时,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可利用城市中小学生源减少的机遇,运用现有教育资源,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弟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在配套改革到位前,可先期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待遇,免除一切限制和收费。另外,城市用工单位可以在务工场所安装电话,设立临时通信地址,为务工人员与留守儿童的联系创造便利条件,使务工人员能更多地与子女进行沟通、交流和联系。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四)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
要依托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委员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等机构,协调教育、文体、广播、司法、财政、劳动、卫生、民政、工商、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扶贫助困、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文体科技、市场净化、环境整治、劳动用工、经费保障等诸多领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对各部门已有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要分析整理,使其更具操作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附近地区就业的机会,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首先,政府要适当调整宏观政策,从资金、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大力扶持农村及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附近地区就业的机会。将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县
域经济,改善小城镇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就业机会,使部分农民能在本乡或本县打工,缩短务工农民回家周期。加强农村吸引外资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尽量减少留守儿童。
(六)要建立农村社会化的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
孩子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在学校,特别是双休制的建立,使孩子在社会上的时间更多了。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建设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同时,当前也具有了建立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的可能性和基础。基层党政机关有大量富余人员,中小学校有大量退休人员,他们完全能胜任中小学生的监护和教育工作。可考虑由基层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相关群众性组织,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起到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
(七)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宿制学校。
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八)积极引导非政府组织的建立,鼓励社会多种力量的参与。
社会组织是世界发达国家普遍有的帮助机构,其中帮助儿童是重要的内容。目前,在我国这个系统尚未确立,政府部门应充分引导和发挥组织的作用,在农村综合扶贫的措施上充分考虑留守儿童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留守儿童及其家庭解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成立一些生产和生活互助小组,减轻留守儿童的家庭负。在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的同时,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让农民工家长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以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表现,它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家庭教育的缺失,根源在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及政策法规的滞后,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农村基础教育整体质量不高,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正是这种城乡不均衡发展的具体表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留守儿童现象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关心和帮助。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关爱留守儿童
2010年植保学院制药工程一班 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策划书--赴周口许湾乡 “关爱留守儿童”调查实践服务队
前言----
-面对留守儿童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管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问题,社会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是我们国家明天的接班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活动主题
“走‘近’农村,关注留守儿童”
二、活动目的了解关注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发挥医学院 专业优势,医疗服务农村,学以致用,使同学们的知识得到实践,体现我校学生风貌。深入地走入基层,关注农民,关注农村,深入农村,调查和反映民意。3 给农村的群众带去相应的医学知识,科普知识,生活知识,社会知识,法律知识,拓宽当地群众视野,改变落后观念,为建设新农村贡献力量。
4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通过义教,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新知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送爱心,送关怀,从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5 通过活动的影响,呼吁社会,争取更多社会力量关注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关注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教育问题。通过走出校园,服务农村,增长社会阅历的进程,加强自身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同时为 建设新农村
三、活动地点
周口许湾乡
四、具体日程安排
7月2号------7月7号
五、具体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
我们深知个人力量的渺小,集体力量的伟大。在活动之初,我们团队准备在我校附近的多所小学发起口号为“留守一份真情,奉献一片爱心”的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的活动。活动时间是两天,我们会联系我校附近小学的的领导和老师,让他们发动孩子们多关心在远方的那些和自己同龄的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需要关爱的孩子们。他们的一份微薄的礼物也许就能触动那颗急需关爱与呵护的幼小的心灵,让那些即使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们也能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他们的礼物可以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一张精美的剪纸,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甚至一句简短的关爱话语或一封真挚感人的信,他们的礼物可以有很多很多。虽然这些都是小东西,但礼轻情意重,小小的礼物表达的不仅仅是同龄儿童的关爱,他更代表了整个社会大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在这个活动中捐赠礼物不是目的,它只是我们对留守儿童的一种关爱形式,是联系和加强城乡儿童关系的一个纽带。相信我们会在郑州市各小学校领导及老师的协助下,把这个“关注留守,奉献爱心”的献爱心活动做好,做大。让更多的人去关注留守儿童,去帮助留守儿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相信我们会满载礼物奔赴淮阳县许湾乡,让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们切实的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活动开展
7月4号,从郑州出发,乘坐汽车到许湾乡,开始为期四天的活动
A、开展活动,拉近距离
★ 安排小活动、小比赛,设奖并给予奖励;
1)猎物大搜寻
游戏方式:把在场的小朋友分成若干个小组,列好一个清单交给各个组,让他将单子上的物品一一找出来,然后再交给他一个篮子用来盛放找到的物品。你可以让他寻找非常具体的物品如一个橘子、纱球、一本杂志、一只拖鞋等。在规定时间内找到的小组获胜,或所用时间最少的小组获胜,并给与一定的奖励。
2)绕口令
游戏方式:抽号进行,每人绕口令一次,凡能准确、流利、不停顿读完绕口令者,获奖券一张。
3)YES OR NO:
每局比赛参加者为两人,规定比赛时间为5分钟。两人面对面的坐,每人背后都有一个写字板(根据当时情况,用白纸代替即可),上面写有一样物品的名称,只有对方可以看到。两人可以互问对方问题,回答只能是YES OR NO。根据对方的答案来猜自己背后的物品名称。最先猜出者获胜!
4)心有灵犀一点通:
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可用身体语言描述一件物品,可以用语言,但不能含物品名称中的字。如:要描述的是红苹果,若用语言描述时出现“红”字,则这个词PASS,换下一个词“香蕉”。在规定时间内猜出物品数最多者获胜!
5)快乐传真:
类似于成语接龙,5~10人一组,主持人告诉第一个人一句话或者一个成语,第一个人要用身体语言表达,描述给下一位!直到最后一位,问其答案!根据最后的答案来判断惩罚还是奖励!
B、建立留守儿童之家
①爱心书架:儿童安全知识宣传手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手册,急救小常识手册,心理健康知识手册
②爱心文具,爱心雨伞等日常公共用品(拉赞助或购买或募捐)
③爱心家教:在支教活动日内采用分组轮流制度,教授学生课内知识,同时结合课外知识,特别注重素质教育和心理教育。
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妇联组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活动预期效果
1、活动初阶段完成对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的了解;
2、活动中期完成对留守儿童父母的现状的调查;
3、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接触使他们能够较理性的理解父母的苦衷,使他们的能够更加积极的面对生活的不易;
4、帮助留守儿童分析现有的困难,为他们将来的生活提供合理的指导;
5、通过对留守儿童父母的接触,使他们能够从精神、心理上更多地关心孩子;
6、呼吁社会及政府的关注,尽可能促进相关政策的实行
六、活动参加的人员及分工
指导老师:周琳组 长:林梦副组长:黄聪灵后勤负责:王高振宣传负责:侯维娜电脑操作: 王萌萌档案资料管理:王萌萌组员:5人
第四篇:关注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书
前 言这是一群忍耐着孤独的孩子,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孤独和贫穷吞噬着他们的那份好奇,那份求知欲,那份对山外面世界的憧憬。据XX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XX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因人口流动而引发的城乡教育二元化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xx年4月24日,丽水市市长携600余名当地留守儿童前来杭州进行了一场公益爱心的对接活动,得到了杭州市政府以及杭州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我们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社团联合会暑期实践小分队也扛起了身上的那份责任,走出学校,用我们的所学给他们带去一份希望,一份坚持,从另一个角度呼吁社会共同去关注一个似乎被我们被重视了却又不够重视的无助群体——留守儿童。实践方案设计1.实践目的及意义1.1 实践目的通过问卷、个案访谈和参观宣讲等方式深入农村小学进行留守儿童教育的调研,了解当地民众和有关单位关于城乡对接帮扶政策的了解程度、对此的看法与评价;通过资料分析和志愿流动宣传,唤起广大农村居民对留守儿童教育和城乡帮扶制度的关注。本次实践一方面是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以及城乡对接帮扶政策目前实施发展的成效;另一方面是帮助相关教育部门探寻城乡对接帮扶政策在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建立和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制度。让城乡对接帮扶,特别是城乡教育对接这个在城乡二元体制的社会大背景下解决城乡教育差异的较好方法得到完善,最后通过调研报告、数据分析、纪录片等形式宣传成果,也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贡献力量。1.2 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党的xx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地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最为鲜明的特点,也是时代的要求。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本质要求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我国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因此我们积极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谋划“十二五”发展,注重以人为本,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总之,要使我国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把我国建设成政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各族人民美好家园。随着《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xx~2015年)规划纲要》的发布,在省、市委的领导和指挥下,我们杭州师范大学也在不断关注着这些方面,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本次实践活动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研究区域,着眼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从留守儿童这一小点出发,深入调研城乡教育对接帮扶政策对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影响,以及其改革发展方向,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切实符合我校争创一流的发展宗旨,体现我校的师范精神。(2)现实意义时逢举国上下欢庆建党90周年,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帮扶对接,杭州市教育局和丽水市政府之间建立了长期合作的教育互动平台,此举是响应党的号召,关注社会,努力促进两地教育的交流与沟通,具体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谐政策的途径之一。另一方面,本次实践是当代大学生关注时事,深入农村,以点带面深入探析城乡对接帮扶政策对新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作用,体现了新时期大学生主动了解社会现象、勇于发现探索、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能够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深刻认识,推动和谐安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贡献青春和智慧。2.实践内容2.1 实践主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调研城乡帮扶对接促进农村教育改革 谋求和谐发展之道2.2 实践思路本次实践以留守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涉及周边村镇居民及丽水市缙云县教育局有关部门,旨在研究城乡对接帮扶政策对新农村地区各个层面的现实影响和实际作用,深入探析其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第一层面——农村留守儿童通过个案等形式对比农村留守儿童与城市儿童在个性、心理、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关注了解他们的家庭现状以及他们想要的生活方式。同时走访年龄稍长的留守儿童,了解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进行个案分析,从成长环境、方式、生活状况等方面与多年前进行纵向对比,深入探索影响留守儿童成长过程的主要因素。第二层面——学校调查了解当地政府对学校的扶持作用以及参与城乡对接项目对该校的实质影响,了解制约农村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因素,深入发掘农村学校需要城市进行帮助和扶持的方方面面,农村小学应当如何针对当地情况建立特色教学体系。第三层面——留守儿童家庭及当地居民调查收集留守儿童家庭及当地居民的整体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崇尚文化和思想观念等,了解他们对留守儿童这一现象的看法,以及对城乡对接帮扶政策的了解程度和满意程度,从当地普通农民的角度出发,收集他们对城乡对接政策改革方向和缩小城乡差距的建议。第四层面——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参观访问等形式了解政府职能部门在基础教育发展中应尽的责任,深入调研城乡对接帮扶政策在当地的实施力度、发展状况和实际效果,了解城乡对接为当地基础教育带来的改变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析当地政府职能部门针对当地留守儿童未来教育和发展的规划及展望。2.3 实践宗旨从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个性心理、生活习惯、教育方式等的调研入手,分析当代新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之道和新发展,推动国家城乡对接帮扶政策的完善和发展。2.4 实践时间xx.07.06 — xx.07.182.5 实践地点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本次实践地点选择的长坑小学,位于丽水市缙云县东渡镇长坑村,是一所典型的农民工子弟小学。据了解,长坑小学现有13个教学班,教师31人,学生658人,其中住校生645人,是丽水市规模较大的农村寄宿制小学之一。近年来,该校先后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文明学校、浙江省首批和谐校园、丽水市示范学校、丽水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省、市的各级领导盛赞该校是“农村学校的典范”、“一朵不凋谢的山花”、“山村学校的楷模”、“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民的摇篮”等等。拥有44万人口的缙云县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农业以粮食为主,拥有不同层次的购物场所;交通以陆路为主,金温铁路、公路均穿越县境,乡乡通路通车,交通也较为便利。2.6 实践口号爱在“党”下,大手拉小手,城乡教育帮扶爱在进行时2.7活动安排2.7.1前期准备本次实践活动将分别在杭州、丽水两地开展。杭州方面的活动在前期准备中完成,详情见下表。时 间内 容4月19日召开会议。确定了小组成员并初步商讨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决定起用意义深刻,影响较大并且易于实施的活动,并策划确定实践的大致时间、地点。4月20日~4月25日负责人联系实践地点和指导老师。4月26日召开全体会议,商讨活动举行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对活动的整体流程详细规划,并且根据小组成员的特长,明确前期准备工作的分工,确保实践的顺利进行。4月27日~5月5日与实践地点的学校,教育局,团委等部门商讨在当地的具体实践活动安排,确保与当地居民的合作。5月6日~5月9日查找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制作电子调查表、宣传单等。5月10日~5月12日联系杭州相关社会团体和在杭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老师,收集祝福。5月13日~5月15日向本校学生收集可回收书籍、生活用品,进行筛选和整理作为爱心礼物送给对接小学。5月16日~5月20日制作调查表,宣传单,横幅等物品。5月21日实践小分队所有成员召开会议,总结前期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2.7.2行程安排时 间地 点内 容7月5日杭 州做好出发前准备,确认人员及物资准备,并再次确定活动具体工作。7月6日杭州出发到丽水出发到达,安排住宿,熟悉当地情况,与相关部门进行会议交流。7月7日缙云县蔡玲莉 励 雯财务组陈施依 盛蓉燕宣传记录组胡振鹏 任佳旭高冰心 陆巧伟2.8.2 指导老师工作安排(1)指导老师介绍王 涤,校人口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人口学会理事,浙江省人口学会副会长,杭州市人口学会副会长,省、市、区三级计划生育协会常务理事等。出版与发表学术成果80余篇(部),专著有《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创新初论》、《中国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调查与研究》、《流动人口子女全纳教育研究》等。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2项、曾主持和承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各级各类社科研究项目20余项。学术成果先后获部级、省级和市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十余次。康胜,政治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主持或参与完成<浙江统筹城乡发展经验与启示研究>等省部级课题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每年对学院学生的挑战杯等学术论文进行积极的指导,并且成果显著。毛卓尔,政治经济学院团委书记。(2)前期工作:由王涤老师和康胜老师指导,设计问卷和采访提纲,并了解有关城乡对接帮扶政策的具体内容和相关案例资料的分析。实践阶段:详见日程安排后期工作:①由团委毛卓尔老师重点指导实践中的新闻宣传工作,扩大实践团队的影响力。②由康胜老师和团委毛卓尔老师在队员数据分析和案例资料的基础上指导调研报告和挑战杯等学术论文的撰写。3、方案可行性分析3.1 方案swot分析优势(strength)
机遇(opportunity)专业性强创新性高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可复制性强可持续性长国家宏观政策的向导两地教育系统的对接项目当地教育系统的支持双方媒体的号召宣传安全稳定的食宿安排合理的团队结构劣势(weakness)威胁(threat)活动执行方与方案策划方的偏离法律保护强度不够受益群体方的时间配合问题团队实践经验缺乏合作方态度受益群体方态度队员自身态度技能的专业性天气水土问题①优势(strength)专业性强:团队具备了政治经济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经济学三种专业的优势和特色,从不同角度入手,贯穿“关爱、帮助、教育”的理念,主要由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带队进行活动,由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同学带队调研工作,从“表象为留守,根本为经济”两个方向研究,最后综合分析所得的结果,本次实践过程分工明确,团结统一,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分析研究过程。创新性高:本次实践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展开调研,摆脱传统支教的方式,同时实践活动会在杭州、丽水两地分别开展,其中杭州地区的活动在前期开展。时逢杭州市和丽水市教育部门开展了两地小学生结对活动,恰是城乡对接帮扶政策的一个典型体现,我们在此背景下,通过实践小分队的桥梁作用,一方面是为丽水留守儿童带去关怀,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以及城乡对接帮扶政策目前实施发展的成效,另一方面是帮助相关教育部门探寻城乡对接帮扶政策在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帮助缓解城乡教育资源的差异,搭建关爱、互助对接平台,有助于以后各项互帮互助工作的开展,从而创造较高的社会效益。针对性强:本次实践在城乡帮扶对接政策逐步兴起的背景下,主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展开调研,也符合我院以及我校学生培养方案,书本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内容与自身实践相联系,充分体现“人文学堂、艺术校园”的特色。可操作性强:在前期准备中,我们与当地相关部门及对接学校联系妥当,具体事宜安排明确;此外,我们的团队具有较为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抗压力,队员中有很多都有过实践的经验,其中一名队员为缙云县本地人。在考虑实际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步骤实施,完善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故方案的可操作性较强。可复制性强:本实践方案制定的是一个可复制的思路框架,实施不受地域限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对方案进行改革和创新,因此本方案具有较高的普及性和较强的可复制性,为今后其他实践小分队类似的主题活动提供可借鉴的样本。可持续性长: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与丽水市缙云县长坑小学达成长期合作的关系,建立我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基地,以便对本次调研的对象进行后续跟踪调查,不断完善数据资料,将组织方案持续经营下去,切实为城乡教育对接起到应有的桥梁作用,达到本次实践的最终目标,实现其最终的意义。②劣势(weakness)活动执行方与方案策划方的偏离:由于本方案的可变动性比较大,方案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因沟通交流不当产生分歧,会造成预期效果不足的劣势,对于团队的临场应变能力存在比较大的挑战。法律保护强度不够:目前国家的法律法规还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实施保护扶持政策的条款,与未成年人有关的法律法规在留守儿童这一方面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保护力度较为欠缺,我们在调研留守儿童的过程中缺乏较为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但是我们相信本次实践的实施也会积极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受益群体方的时间配合问题:对于在外打工的家长,可能没有足够精力和时间来参与本方案的实施,我们的个案或许会因此出现偏差和不全面性。团队实践经验缺乏:在调查过程中队员将会遇到许多突发状况,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未知困难时可能会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求队员在活动开始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同时积极争取老师的意见,以获得解决办法。③机遇(opportunity)国家宏观政策的向导:本方案依托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中国儿童发展纲要(xx~2020草案),符合xx大纲要以及xxx规划中“关注城乡流动人口以及农民工在城市暂居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空巢、留守现象”这两点,这将给予活动在理论和发展目标方面的指导,也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好地参与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两地教育系统的对接项目:xx年4月24日,丽水市市长携600余名当地留守儿童前来杭州进行了“手拉手”公益爱心的对接活动,得到了杭州市政府以及杭州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次实践活动充分把握并合理利用了这一资源,积极推进杭州丽水城乡对接帮扶项目的贯彻落实,切实符合两地教育系统建立长期对接合作的目的和意愿。当地教育系统的支持:在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们首先与丽水市教育局、缙云县团委和缙云县教育局取得了联系,相关单位表示十分欢迎大学生前往该地区进行社会实践的活动,并将从各方面给予我们大力支持。国家有关政策也大力支持大学生以及相关技术型人才到偏远落后地区进行援助,体现新时代大学生的精神。双方媒体的号召宣传:我们已和青年时报、浙江在线交通之声两家媒体取得了联系,缙云县教育局也表示将为我们联系当地新闻媒体进行相关报道,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获得更大的社会力量支持。安全稳定的食宿安排:长坑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该校将为我们妥善安排实践期间的食宿问题,同时该校将于7月6日开始在校内开展夏令营活动,届时将有一定数量的典型留守儿童参与,也会有相关工作人员的协助,此食宿安排既方便我们实践调研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又能保证团队人员不会因水土原因耽误暑期社会实践的进行。合理的团队结构:为使本次实践正常有序地进行,团队针对不同专业及个人性格进行分工分组,形成的团队结构较为合理,可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保证方案顺利有效地进行。同时,作为大学生社团,我们具备足够的积极性、专业性和创造力,现在急需机会和机遇来加以实践和锻炼,在实践中完善队伍,提高团队凝聚力,加强抗压能力。④威胁(threat)合作方态度:政府、教育系统和试点学校等合作方的态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本方案的实施。受益群体方态度:主要受益群体——留守儿童有可能对队员出现戒备、不予配合的心理,同时留守儿童家长可能因为对我们的认识度、信任度不够而出现排斥现象。队员自身态度:团队队员自身可能出现大学生高人一等的感觉,而且缺乏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宣传力度欠缺、范围狭隘、经费紧缺、具体执行力不足等问题,以致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情况。技能的专业性: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培训等不够专业,让他们对我们专业程度产生怀疑,从而导致方案的实施结果得不到预想效果。但是我们有信心可以利用自己的亲和力来拉近彼此的距离,来弥补专业性、职业性上的不足。天气水土问题:去往一个并不熟悉的环境,天气、水土、安全等问题实际上是最令人担心的。经过我们的联系和前期的初步调查,当地的治安情况较好,但是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是要做好相关的应急措施。3.2 社会效益分析杭州市政府与丽水市政府将留守儿童问题放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综合考虑,正在探索“城乡对接帮扶”,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新路线,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改革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的系统做法和长效机制,构建起学校管护、代理帮护、家庭监护和社会呵护网络。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正是基于这样的契机,对于对接帮扶工程的项目效果进行调研,预期将会有显著的社会效益。(1)杭州市与丽水市政府的教育对接项目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探索了一条新的模式,实践小分队紧扣实际,深入留守儿童第一线,为杭州丽水两地间的城乡帮扶工程提供实地调查的经验和数据,为推广教育帮扶项目略尽微薄之力。(2)在相关媒体的报道和前后期宣传中,此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把杭州市和丽水市的做法总结为“城乡教育帮扶项目”的典型在全国推广,推广关爱留守儿童长效机制建设。(3)暑期社会实践在调研的基础上,以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帮助当地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开发他们的潜能。在实践中努力实现留守儿童 “学业有教、安全有保、亲情有护、生活有帮、困难有助,心灵有润”的目标。3.3 预期成果①通过集体项目的政府评语、新闻媒体报道、调研报告、纪录片、论文、活动照片、活动总结和个人感想等形式宣传实践成果②根据调研所得进行学术创作和研究③为我校建立长期实践基地,搭建学生自我服务平台4、经费预算(1)交通费用
往返车费:100元/人(往返)*25人=2500元当地车费:30元/人*20=600元 总计:2600元(2)宣传费用横幅:100元/条*4条=400元;kt板: 80元/块*5=400元;宣传用纸:2元/张*30=60元 总计:860元(3)调查问卷费用问卷: 0.1元/份*1000份=100元;问卷附带小礼品:1元/份*600份=600元;签名笔:2元/支*20支=40元; 总计:740元(4)防暑药品藿香正气水:8元/盒*20盒=160元;防蚊水: 18.8元/瓶*4瓶=75.2元;电蚊香: 15.9元/盒*4盒=63.6元; 总计:298.8元(5)照片冲洗费 0.8元/张*50=40元 总计:40元(6)与当地政府共建实践基地的纪念品字画一副(300元),纪念铜牌(100元)总计:400元总计:5438.8元总结本次实践首先能够促进当代大学生与农村留守儿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再次加强广大社会群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也能为城乡对接帮扶政策的发展以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实现提供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共同发展贡献力量。其次,作为杭州市的大学生代表,我们也为两地教育资源的对接和两地教育的交流与沟通起到了桥梁作用。同时,有各界媒体的协助也能够加强社会各界对我院和学校的关注度,宣传我院和学校的形象,从侧面体现新时代大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从书本理论到社会实践,从小课堂到大社会,体现了我们作为政经学子、杭师学子所具备的身在学堂、心系天下的特质,切实符合杭州师范大学争创一流的发展宗旨。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社团联合会xx年5月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关爱留守儿童
2010年植保学院制药工程一班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
--赴周口许湾乡关爱留守儿童调查实践服务队
前言-----面对留守儿童心理缺乏关爱,感情缺乏寄托,学习缺乏帮助,生活缺乏支持,治理缺乏家教的现实题目,社会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看,留守儿童是我们国家明天的***人,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为构建***社会,为下一代健康成长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活动主题内容来自
走近农村,关注留守儿童内容来自策划书网()
二、活动目的1了解关注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及存在题目,通过发挥医学院专业上风,医疗服务农村,学以致用,使同学们的知识得到实践,体现我校学生风采。策划方案
2深进地走进基层,关注农民,关注农村,深进农村,调查和反映***。策划书网策划书
3给农村的群众带往相应的医学知识,科普知识,生活知识,社会知识,法律知识,拓宽当地群众视野,改变落后观念,为建设新农村贡献气力。
4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通过义教,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往新知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送爱心,送关怀,从而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5通过活动的影响,呼吁社会,争取更多社会气力关注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关注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教育题目。
6通过走出校园,服务农村,增长社会阅历的进程,加强自身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吃苦刻苦精神,同时为建设新农村
三、活动地点内容来自
周口许湾乡
四、具体日程安排内容来自策划书网()
7月2号------7月7号
五、具体活动流程
前期预备策划方案
我们深知个人气力的渺小,集体气力的伟大。在活动之初,我们团队预备在我校四周的多所小学发起口号为留守一份真情,奉献一片爱心的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的活动。活动时间是两天,我们会联系我校四周小学的的领导和老师,让他们发动孩子们多关心在远方的那些和自己同龄的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熟悉到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需要关爱的孩子们。他们的一份微薄的礼物也许就能触动那颗急需关爱与庇护的幼小的心灵,让那些即使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们也能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热和。他们的礼物可以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一张精美的剪纸,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甚至一句简短的关爱话语或一封真挚感人的信,他们的礼物可以有很多很多。固然这些都是小东西,但礼轻情意重,小小的礼物表达的不仅仅是同龄儿童的关爱,他更代表了整个社会大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在这个活动中捐赠礼物不是目的,它只是我们对留守儿童的一种关爱形式,是联系和加强城乡儿童关系的一个纽带。相信我们会在郑州市各小学校领导及老师的协助下,把这个关注留守,奉献爱心的献爱心活动做好,做大。让更多的人往关注留守儿童,往帮助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