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门外小学四年级大课间活动计划
四年级一班大课间活动计划
为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根据学校实施“快乐大课间”活动的要求,结合我班的实际,制定本活动计划。
一、活动项目
跳绳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跳绳花样繁多,可简可繁,随时可做,一学就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还可以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发展个性。
二、活动目标:
1.改变学校课间活动的模式,提高锻炼实效,优化课间操的时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达到健身的目标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通过身体练习在强身的同时,放松学生身心,健心育智,全面发展。
三、活动要求
(1)保证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
(2)大课间活动中长绳由学校提供,短绳由学生自行准备。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
(3)活动结束后由体育委员整好队,点清人数做好记录后带回教室。
四、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我班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旨在全员参与,体现“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新理念。
第一阶段:短绳会前跳20个;长绳能够熟练进出。
第二阶段:短绳会后跳20个;长绳能够3人以上自由结组连续跳10个,并能够熟练进出。
第三阶段:短绳会变8字跳;长绳能够单人跳两根绳或以上根数10下。
第二篇:小学大课间活动计划
大课间活动计划
为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锻炼好身体,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特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认真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一切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出发,尊重老师和学生的运动选择,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活动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改革学校课间操单一做操的模式,强化课间操的整体度,提高锻炼实效,优化课间操的时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尝试多种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2.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通过身体练习在强身的同时,放松学生身心,健心育智,全面发展。3.发挥其他教师的体育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4.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管理。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律。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创新型原则。根据现有条件,创新性的组织活动开展。
三、组织机构 组 长:张文江 副组长:谢占营
成 员:刘素涛 刘玉珍 全体班主任 活动协助教师:其余所有副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活动内容安排:
1.体育趣味游戏:跳橡皮筋、呼啦圈、跳长短绳、球类游戏、扔沙包在其中创设古诗文诵读内容。2.球类活动(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3.跑步(走跑交替、耐久跑等)4.拔河
5.队列练习、广播操练习
(二)时间安排:
每天上午9:30—10:00,前8分钟做广播体操;后22分钟在正副班主任的指导下,分小组开展以游戏为主的活动。
每天下午3:20—3:50,钱5分钟做眼保健操;后25分钟在正副班主任的指导下,分小组开展以游戏为主的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全校师生应高度重视,共同参与。各班级必须严格执行并落实大课间活动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时间与活动质量。
2.各班按照《活动安排表》所安排的内容,到指定的活动场地进行活动。
3.各组原则上必须按规定内容活动。如果在活动中有多余时间或在已熟练掌握规定内容的情况下,可以结合本班师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师生乐于参与,易于进行的简单、安全、文明健康的活动作为补充内容活动。
4.在活动中,若需要在活动方法、运动技术上给予指导,班主任可以要求政教处给予协助指导。行政人员必须加强巡视。
5.各班在活动中应加强安全教育。若发现存在安全隐
患时,应及时停止活动并汇报当天值日人员。在排除安全隐患后才能进行活动。
6.各班班主任应按学校规定每天填写(大课间活动情况记载表),对每天活动的内容、情况作简单的记录。
龙居镇中心小学
2012年9月1日
第三篇:小学大课间活动计划
察县第二小学大课间活动计划
为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根据上级文件实施计划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新课程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提倡自制器材和开发利用体育资源,在大课间活动中体现出合作、民主、探究的教学理念,以大课间为辐射点,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二、大课间的目的1、为丰富校园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参与激情,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增强学生的凝聚力。体现文化:我喜欢,我参与,我快乐。通过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加与,在快乐中练,在练习中快乐。
2、使学生感受到大课间锻炼带来的好处,从理论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从而使真、善、美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
3、通过锻炼,增强体质、健全心理,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三、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
大课间活动时间为:上午第二节课后三十分钟。第一节是球操、第二节是哈族民间舞蹈、第三节是锡伯贝伦舞。
四、组织要求
1、全体师生都要参与到快乐大课间中去,各任课教师与所教班学生一起活动。
2、加强快乐大课间的管理与落实。
第四篇:四年级二班大课间活动计划
四年二班大课间活动计划
一、大课间的活动目的1、通过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加与,在快乐中练,在练习中快乐。
2、通过体育课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技术、基本知识,使学生学会锻炼,并找到自己特别喜爱的1-2个项目,在体育活动中加以强化、提高,变成学生自身的技术能力,最终成为终生参与的项目。
3、使学生感受到大课间锻炼带来的好处,从理论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从而使真、善、美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养成终生体育的习惯。
4、通过锻炼,增强体质、健全心理,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二、活动时间
大课间活动时间为:上午第二节课后三十分钟。
三、活动内容
1、跳大绳
2、跳短绳
3、呼啦圈
4、韵律操
5、篮球足球羽毛球排球
6、踢毽子
7、游戏
8、棋类
四、具体实施过程
1、将本班学生分成四组,男生、女生各2队,每队由一名队长。副班主任王雪主要负责女生,班主任主要负责男生。
2、根据活动内容备品由专人负责保管。(部分备品可带到指定地点放好。)
3、广播操结束后,在集队时,各组自然结合,由队长带入指定场地,进行活动。
4、第一段音乐女生各组围成一圈,自由活动。第二段音乐玩哗啦圈、做韵律运动。第三段音乐同第一段音乐。
第一段音乐男生传球运动,第二段音乐投篮运动、韵律运动,第三段音乐球技训练。
5、结束曲一响按组站好,回班。
6、雨天在室内做游戏,做律动,玩棋类。
五、学生纪律要求:
1、穿运动鞋参加活动,衣着宽松,尽可能校装,不能装、带各类坚硬、锋利的物品;
2、第二节下课后听集合号迅速在教室门口整队集合(做到快静齐)。男生一队、女生一队,队尾补齐,共两列纵队。然后按音乐节奏整齐有秩序地进入操场(精神抖擞、步伐整齐)。
3、上下楼梯时不推不挤,不喧哗打闹。活动时,同学间要互相协作、谦让,互相帮助,共同做好安全保护工作。
4、在指定位置进行规定项目活动,不能擅自进行其他项目活动,更不能乱窜乱跑。
5、要根据身体情况开展活动,如有身体不适或受伤应立即告知老师。
第五篇:小学大课间活动计划
大课间活动计划
为丰富学生的课间生活,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锻炼好身体,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特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认真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坚持一切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出发,尊重老师和学生的运动选择,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
二、活动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改革学校课间操单一做操的模式,强化课间操的整体度,提高锻炼实效,优化课间操的时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尝试多种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通过身体练习在强
身的同时,放松学生身心,健心育智,全面发展。
3.发挥其他教师的体育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4.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管理。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律。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创新型原则。根据现有条件,创新性的组织活动开展。
三、组织机构
组长:赵守波
副组长:杨丽丽
成员:顾强 周洋 全体班主任
活动协助教师:其余所有副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活动内容安排:
1.体育趣味游戏:跳橡皮筋、呼啦圈、跳长短绳、球类
游戏、扔沙包在其中创设古诗文诵读内容。
2.棋类活动(军旗、象棋、围棋、五子棋等)
3.球类活动(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
4.跑步(走跑交替、耐久跑等)
5.拔河
6.队列练习、广播操练习
(二)时间安排:
每天9:55—10:30,前5分钟跳集体舞;后30分钟在正
副班主任的指导下,分小组开展以游戏为主的活动。
五、活动要求:
1.全校师生应高度重视,共同参与。各班级必须严格执行并落实大课间活动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时间与活动质量。
2.各班按照《活动安排表》所安排的内容,到指定的活动场地进行活动。各班应仔细阅读(场地划分示意图),明确每天各班活动内容所指定的活动区域,雨天则按《室内活动安排表(雨天表)》在本班教室进行活动。
3.各组原则上必须按规定内容活动。如果在活动中有多余时间或在已熟练掌握规定内容的情况下,可以结合本班师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师生乐于参与,易于进行的简单、安全、文明健康的活动作为补充内容活动。
4.有关活动所需器材。各班每天早晨9:50到器材室借器材,并于当天课间活动结束后归还,借还器材必须履行学校器材管理的有关规定。各班应大力宣传,动员学生自带部分器材(如绳、毽、棋等)。
5.在活动中,若需要在活动方法、运动技术上给予指导,班主任可以要求政教处给予协助指导。行政人员必须加强巡视。
6.各班在活动中应加强安全教育。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停止活动并汇报当天值日人员。在排除安全隐患后才能进行活动。
7.各班班主任应按学校规定每天填写(大课间活动情况记载表),对每天活动的内容、情况作简单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