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派出机构和派出机关的区别?
派出机关:是独立的行政主体(行政公署、区公署、街道办事处),能够独立承担责任。
派出机构:不是独立的行政主体(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除非它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例如派出所的警告、500元以下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1条“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500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又公安派出所决定。”、派出机关是由有权地方人民政府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代表设立机关管理该行政区域内各项行政事务的行政机构。派出机构是由有权地方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在一定行政区域内设立,代表该设立机构管理该行政区域内某一方面行政事务的行政机构。派出机关有三类:第一,省、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派出机关(行政公署)第二,是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设立的区公 第三,是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设立的街道办事处 派出机构,主要是根据部门行政法的规定设立并赋予行政职权。部门行政法根据有关行政领域的具体情况对派出机构的设置和职权作出规定。派出机构在日常生活中则很多,例如派出所、工商所。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最大的区别在于,派出机关是独立的行政主体,能够独立承担责任,而派出机构则不是独立的行政主体,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除非它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行政公署和驻京办事处是派出机构
第二篇:派出机构与派出机关的区别总结
派出机构与派出机关的区别总结
(一)派出机构
派出机构,指由作为某一级人民政府职能工作部门的行政机关根据实际需要针对某项特定行政事务而设置的工作机构。
派出机构的行政职能具有单一性且与设置其的行政机关相同,因而被认为具有部门权限或专门权限机关的性质。
派出机构,主要是根据部门行政法的规定设立并赋予行政职权。部门行政法根据有关行政领域的具体情况对派出机构的设置和职权作出规定。派出机构在日常生活中则很多,例如派出所、工商所。
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情况下,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在行政诉讼中往往不能做被告。
(二)派出机关
1、所谓派出机关是指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有权机关批准,在特定行政区划内设立的行使相当于一级人民政府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在宪法和行政法上,派出机关并不是一级人民政府,但它却承担着在一定行政区域内一级政府应有的组织与管理职能,因而具有相当于一级人民政府的地位和作用。
2、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派出机关主要有三类:
一是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行政公署,也称地区专员公署。
二是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区公所。这两类派出机关传统上往往被认为主要履行管理农村和农业的职能,现在有逐渐将其撤销并划入相关市或乡镇的改革趋势。
三是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街道办事处。实践中隶属于某一级人民政府的开发区管委会也是该级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
3、派出机关不存在与之对应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派出机关主要对设立它的人民政府负责。
4、在行政法上派出机关可以成为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行政诉讼被告人和行政赔偿义务人,行政公署还是适格的复议机关,如《行政复议法》第15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作为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设立的行政公署还可以成为复议机关来审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所属县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提出的复议案件。在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中,派出机关也可以成为适格的被告和赔偿义务人。因而派出机关取得了事实上成为一级实体人民政府的法律地位。
(三)派出机构与派出机关的区别
派出机关和派出机构最大的区别在于,派出机关是独立的行政主体,能够独立承担责任,而派出机构则不是独立的行政主体,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除非它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
(1)派出机关的职权范围涉及到所辖区域的方方面面;派出机构往往只涉及某一项行政职权;
(2)派出机关属于行政主体,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情况下,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在行政诉讼中往往不能做被告。
其一,设立的机关不同。派出机关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经批准后依法设立。派出机构则由某一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如厅局委办依法设立。
其二,权限的范围不同。派出机关的职能是综合的、权限是多方面的,对所管辖的某一地域范围具有相当于一级人民政府的管理职能,如地区行署往往设40个左右的职能局委办,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称的街道办事处也具有基层政府的若干职能科室。派出机构则是基于某一单项行政职能而设立的,它的权限单一而仅就某一类行政事务行使职权,如公安派出所、工商所、税务所等;
其三,两者的名称存在差别。派出机关只有三类,即在行政公署、区公所和街道办事处前分别加上所在的地、市、市辖区或乡、民族乡的名称即可;派出机构的名称往往在其名称前要反映出设置这一派出机构的行政机关的名称,同时又要反映出该派出机构管辖地域的名称,如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北太平庄派出所。
应该指出的是,《行政复议法》第12条第二款规定的几种实行垂直领导的工作部门,其区县级的机关虽称上一级管理部门的“分局”,使其具有了上一级工 作部门派出机构的性质,但其仍具有独立的行政主体资格的地位。在行政复议中,它们仍具有被申请人的资格,只不过申请人只能向其上一级业务主管部门提出复议申请。这些机关主要有全国垂直的海关、金融、国税、国安、外汇管理等,以及后来实行改革的省以下(对省级的则也可向省政府申请)的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地税、药监、国土资源等,如原来的北京市丰台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现改称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丰台分局,但其在行使其行政职权时,仍有权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实施行政行为。应该说,实行垂直领导的目的主要在于使下级摆脱隶属于地方政府关系的羁绊、避免其过多地行政干预以使行政执法更加独立、公正。这种改变并非完全否定区县级行政职能部门的行政主体地位。
派出机构的法律地位要视具体调整或设立该派出机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授权而论。如果该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明确授权的则该派出机构的行为即为设立该机构的机关的行为。大多数情况下,派出机构仅为行为主体而不能成为责任主体。如当事人对某公安分局派出所的事实上羁押、不履行保护职责、干警殴打他人等不服起诉的,人民法院仍把该派出所的所属分局列为被告,但《治安管理处罚法》对公安派出所有授权的——即派出所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警告和500元以下罚款的则应以该派出所为被告。
关于派出机构在行政复议中的被申请人的地位,《行政复议法》第15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对政府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该派出机构具有被申请人的地位,此时由设立该派出机构的政府工作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受理申请人提出的行政复议。
派出机构在行政诉讼中的地位,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3月8日公布的《行诉法解释》第20条和第21条作了明确规定。派出机构是否具有行政诉讼被告的主体资格主要取决于是否获得法定授权及是否超越授权。具体说,分为三种情况: 首先,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而提起诉讼的应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由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时派出机构未获授权而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该行为被视为设立该派出机构的行政机关的行为。
《行诉法解释》第22条规定:“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 3 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当事人对复议机关不作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复议机关为被告。”本案中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是撤销公安派出所的200元处罚决定,而不是对复议机关的不作为行为不服,所以,被告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故A选项正确。
【特别提示】被告确认中一个独立设立的行政机关,可能下设四个机构。在《宪法》语境下机构大于机关,但在行政法语境下,机关大于机构。一个依法设立的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机关,必然会有其内设机构——二级机构:如部下的司局,局下的处或科(乡镇政府的股不具有对外作出行政行为的主体资格,换言之,行政行为适格主体的下限是“县局”和乡镇政府)。有可能设的三个机构是派出机构、临时性机构和组建的机构。这四大机构的被告资格问题关键是看单行法对其有无授权。有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该机构是被告,无法定授权的,该机关是被告。本题中对派出所应当是有授权的。
其次,行政机关在缺乏法律根据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情况下,自行决定授权其派出机构行使行政职权,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之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承担相应责任。此种情况下,设立派出机构的行政机关与派出机构之间实际上是一种公法上的行政委托关系,派出机构为代理人,设立其的行政机关作为被代理人应对派出机构的行为承受相应的法律后果,派出机构是行为主体,行政机关则为责任主体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即“名为授权,实为委托”的情形。
最后,派出机构获得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后,在行使其获授权的行政职权时超出了法定授权范围,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派出机构作被告,如公安派出所作出600元罚款,还是派出所作被告。此时派出机构既是行为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应当对其超越职权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但公安派出所不会实施行政拘留、劳动教养行为,因为其既无法律手续,又无执行场所。若派出所在羁押室关押人三天属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2002年真题卷二第79题的A选项是将错误的假设当论据的“伪问题”。
第三篇:派出证明格式
派出证明
XXX驻中国大使馆(驻广州领事馆):
兹证明单位名称、职务、姓名
将于年月日至月日共天赴XXX国执行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任务。
XXX先生此行发生的费用(包括医疗保险)由我(单位名称)承担。我们保证他在结束活动后将返回中国并在我(单位名称)继续工作。
如果能得到你们的协助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来促成此行,我们将不胜感激!
联系电话: +86-752-(办公室)
+86-(手机)
传真:+86-752-
地址:惠州市XX区(县)XX路XX号
XXXX单位名称二○一○年月日
关于单位派出证明及费用说明函的要求及参考样版
内容:派出人员姓名、职务、邀请方名称、出访时间、停留天数、访问目的、费用和医疗保险由谁负担、保证出访后回派出单位继续服务等。
要求:
1、抬头写给拟出访国驻华大使馆,如其在广州有总领馆,则写给驻广州总领事馆。
2、内容与邀请信及其它材料内容一致。
3、用印有或打印有出访单位地址、电话、传真的信纸打印
4、加盖出访单位对外公章,必要时还需领导签名(不能是出访人本人)
第四篇:纪检监察派驻派出机构调研报告
纪检监察派驻派出机构调研报告
派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高度重视派驻监督工作。如何履行好监督职责,发挥好“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是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区纪检监察派驻(出)机构工作现状。
2019年以来,在*市纪委监委、*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纪委监委深入推进纪检监察派出机构改革,向62个区级部门(单位)派出8个纪检监察组,实现了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的“全覆盖”,监督执纪问责的独立性、权威性、针对性、时效性均得到有效提升。(一)工作机制初步建立。
区纪委监委先后制定印发《*区纪委监委派出机构履职监督与工作考核办法(试行)》、《*区纪委监委2020年机关部室(派出纪检监察组)主要工作任务清单》,通过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明确了派驻(出)机构干部管理权限及职能职责,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各派出纪检监察组结合联系单位特点,围绕监督重点、监督措施、工作流程、内部管理等方面探索建立了《监督责任清单》、《工作台账制度》等工作制度,为派驻(出)机构职能作用的发挥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机构设置科学高效。
*区委2019年5月制定下发《关于深化区纪委监委派驻(出)机构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区纪委监委设置8个派出纪检监察组,每个纪检监察组配备行政编制5名。区纪委监委科学设定8个派出纪检监察组监督范围,整合纪检监察工作力量资源,撤销原纪委3个派出纪工委和区教育局、民政局、财政局等11个重点派驻纪检组,以及区法院、检察院、司法局等部门原有内设纪检组,择优调配人员充实到8个派出纪检监察组,实现了对全区党和国家机关、群团组织、直属事业单位派出监督全覆盖。(三)监督成效稳步提升。
各派出纪检监察组自觉强化“派驻意识”,厘清工作职责,严明工作纪律,发挥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的监督优势,坚决贯彻落实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盯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做好“六保”工作,落实“六稳”任务,着力聚焦重点人员、关键岗位、重要节点,采取走访调研、提醒谈话、专项检查、廉政意见把关等形式,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不断提升监督实效。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成立时间不长,积累经验不多,目前我区纪检监察派驻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我区各派出纪检监察组平均监督7至8个区直部门,每组定编5人,实际到岗3人,且部分派驻纪检监察干部因工作需要被上派到上级纪委监委工作,或参与巡察、驻村扶贫等中心工作,因此,各组普遍存在人员短缺的问题。同时,有部分派驻纪检监察干部是纪检监察系统的“新兵”,缺乏执纪审查和监察调查经验,对监督执纪问责和监察调查处置的具体工作流程还不够熟练。派驻纪检监察队伍中懂业务、精专业、会实务的复合型人才较少,有的同志是党建领域的熟手,却不懂与监督主业息息相关的金融、财会、审计、法律等业务,尤其缺乏办案的经验和技巧。(二)监督体量有待均衡。
目前各地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监督范围大多以条块或战线来划分,没有具体考虑各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单位的体量、职能和廉政风险,导致各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体量不均,有的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单位党员干部队伍多、工作职能多、廉政风险多,如公安局、卫健局等单位,监督体量较大,两三个人的派驻监督队伍根本忙不过来。有的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单位是群团组织,由于被监督部门工作职能单一,长期没有收到相关举报信件和转办案件,且监督事项较少,难免会出现角色身份尴尬的现象。(三)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虽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工作职责、监督权限、工作关系、保障管理等方面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在具体派驻工作中监督什么、如何监督、监督到什么程度仍未出台具体操作细则,大多数纪检监察派驻机构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工作处于一种探索阶段。三、对策建议。
(一)厘清工作职责,解决“干什么”的问题。一是强化政治监督。各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要牢固把握政治监督这一核心职能定位,突出派驻监督的政治属性,加强对驻在部门党组织的监督,重点检查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和宪法法律、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等情况,推动驻在部门党组织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二是要增强派驻意识。
各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要深刻认识深化派驻机构改革对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适应改革要求,增强派驻意识,在纪律监督、检查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四个全覆盖”格局中找准自身位置,全面提升派驻监督执纪能力。三是要做实日常监督。
各级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要把日常监督挺在前面,工作定位向监督聚焦,工作责任向监督压实,工作力量向监督倾斜,强化常态化精准监督,实施“靶向”治疗,不断丰富日常监督内容,积极探索有效监督途径,把日常监督实实在在做起来、做到位,力求在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上取得突破。(二)创新工作方法,解决“怎么干”的问题。
一是要理顺工作关系。一方面要切实加强与派驻单位沟通交流,主动介绍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工作职能、人员分工情况,确保派驻改革有关精神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及时向上级纪委监委领导请示汇报,加强与纪委监委相关部室的沟通联系,促进工作交流,寻求业务指导。二是要实施台账化管理。
结合日常监督重点,实施台账化管理,建立基础信息台账、风险防控台账、“三重一大”事项台账、重点工作监督台账、问题线索处置台账、内部管理工作台账,全程记录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监督执纪问责工作,通过台账记录夯实派驻基础工作,全面提升履职能力。三是要开展嵌入式监督。
定期到所驻单位现场办公,主动与驻在部门党员干部谈心谈话、沟通交流。积极参加或列席驻在部门及直属单位党组会、办公会等重要会议,开诚布公提出意见和建议。围绕决策、执行、管理的过程,从人、财、物等方面入手,协助驻在部门对廉洁风险点进行再排查、再梳理,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防控。(三)健全工作机制,解决“干得好”的问题。
一是要制定派驻监督工作细则。建议从中、省层面,加快建立统一规范、便于实际操作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履职责任清单等工作细则,明确对监督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和行政审批、执法办案等关键岗位具体参与监督程序、内容、环节和方式,为派驻机构履行监督职责提供制度保障,做到既不缺位,又不越权,有效履行职能,增强监督实效。二是要建立学习培训长效机制。
紧紧围绕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业务能力建设,着力在增强干部队伍政治建设、履职本领、自我监督等方面下功夫,深入开展学习培训工作,通过“工作复盘”、全员培训、全员考试、全员练兵等方式,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担当作为的纪检监察派驻干部队伍,有力有效推动纪检监察派驻工作高质量发展。三是要完善人员调配轮岗制度。
针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人手不足的现状,争取组织部门、编制部门的支持,通过遴选、招考、调剂等方式择优调配优秀干部充实纪检监察派驻机构队伍。定期开展派驻纪检监察干部轮岗交流,调动派驻纪检监察干部工作主动性、积极性,有效破解“熟人圈”“朋友圈”的监督难题。第五篇:纪检监察综合派出机构改革经验材料
破 冰 之 旅
——东宝区纪检监察综合派出机构改革巡礼
鲁志山
东宝区做为荆门市纪检监察综合派出机构改革的先行者,从2010年12月30日挂牌成立,运行近2年,改革成效如何?带着疑问,笔者走进东宝区纪委监察局,领略到县级纪检派驻机构改革带来的新变化: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加强,监督职能得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呈现出新气象。
惑则求变
像大多数的基层单位一样,东宝区基层纪检监察机构尽管在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反腐倡廉形式的发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按照原有的纪检监察领导体质和工作机制。区直部门纪检组难以全面履行职能,一些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逐渐显现。
问题出在哪里呢?
“人在屋檐下,不能不低头”区直单位纪检监察机构业务上受区纪委监察局领导,工资、福利待遇、人员编制都在所在单位。“端别人碗,服别人管”,部门纪检干部的尴尬处境,使他们难以独立的行使职权。
一个机构一个人,纪检干部身兼数职,诸多事务缠身。外界形象地比喻区直单位纪检组织是唱着“独角戏”,跳着“独角舞”。
1种种苦衷导致纪检干部不敢监督、不能监督、不愿监督、无心监督、无力监督。
东宝区的决策者敏锐地意识到改革势在必行。中央、省、市对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系列改革指示精神更坚定了东宝区改革的信心。2009年10月份,东宝区纪委监察局先行试水,开启“破冰之旅”。
筹成合力
五指并拢握成拳,自然成合力,这是搞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2010年5月,经过认真调研和多方面咨询意见,东宝区出台了《关于区直部门综合派出纪检监察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同年12月30日东宝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挂牌仪式顺利举行,时任省纪委副书记余幼明、时任荆门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刚等领导亲自出席,标志着东宝区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工作正式推行。
东宝区在保留各乡镇(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单位的纪委的同时,撤销派驻区直单位的纪检监察机构(专职纪检员)22个,按照“职能相近、业务相关、工作量大小相配”的原则设立4个区纪委监察局综合派出机构。4个纪工委监察分局均由区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对全区49个区直部门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督办、检查,重点对区直部门的领导干部监督,直接调查涉及派出部门党员干部的信访举报。这4个派出机构,在东宝区纪委监察局领导下开展工作,接受区纪委(监察局)的管理、监督和考核,形成区纪委(监察局)抓“面”、纪工委(监察分局)抓“块”,重
点、难点、热点工作双重检查,双重监督的工作格局。
成效初显
纪检监察机构综合派出改革后,由于体制机制的转变,一年多来呈现四个方面的转变:
位置转变:由分心变为专心。实施统一管理后,增强了全区纪检监察队伍的整体合力,更利于纪检监察职能的发挥。专职干部不再分心,能够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去专心工作。
方式转变:由怕管变为敢管。纪工委监察分局由区纪委、监察局直接领导,在区纪委监察局授予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与受监督单位在人事管理、工资福利、后勤保障等方面完全脱离“依附关系”,缩短了监督机构对单位“一把手”的监督距离。
态度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于纪工委监察分局直接向区纪委、监察局请示报告工作,并对其负责,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纪检监察组织在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形成的“等、靠、要”的工作态度,变上级“要我工作”为“我要工作”。
认识转变:由争议变为认同。试点工作开展初期,争议和反对意见不少。有的认为削弱区直单位的纪检监察职能。自挂牌运作以来,纪工委监察分局开拓创新,大胆开展工作,在化解群众矛盾、促进作风建设、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逐渐得到各单位的理解和支持。
在其位,谋其政,是当政者的切身体会:
第三纪工委书记、监察分局局长刘纯刚现身说法:“过去身兼多职还好说,如今没了退路。”之前他是区粮食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他说,现在到了纪工委监察分局,目标明确,性质单纯,他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没有干不好的理由。自去年元月开始,他们先后对10个单位开展专项巡查,发现违纪线索5个,给予4名党员干部党纪政纪处分,下达检查建议书10份,有效促进了所联系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千帆并进,百舸竞流。东宝区纪检监察机构综合派出改革高歌猛进,紧锣密鼓的开展一项项工作,创新的成效日益凸显,党风廉政之花绽放出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