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时间:2019-05-14 01:49: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第一篇: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聚焦浙江乡村十年蝶变

编者按: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浙江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主动谋划‚美丽乡村‛建设,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突破口,不断完善、丰富、充实其内涵,沿着‚生态环境建设—绿色浙江建设—生态浙江建设‛这一主线,连续十年常抓不懈。如今,‚美丽乡村‛已经从‚盆景‛变成了‚风景‛,实现了从建设向经营的成功跨越,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城乡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传统与现代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浙江‚美丽乡村‛建设中所包含的理念、所体现的精神、所呈现的智慧和方法,相信将给各地带来多重启发和借鉴。

农村经济发展了,但是环境恶化了

“千万工程”拉开美丽乡村建设大幕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人均收入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但一度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之间差距越拉越大,农村规划杂乱无章,生产生活环境恶化,道路交通坑洼泥泞,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无人过问,农民生活‚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经过深入调研,2003年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全面推进村镇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

当年6月份,浙江召开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现场会。习近平同志亲自布置:花5年时间,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波澜壮阔的‚千万工程‛由此拉开序幕。从2003年起,连续十年,浙江每年选择一个典型县市召开现场会,每次现场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都亲临现场。所布置的工作尽管每年有所侧重,但抓‚千万工程‛的决心不变、名称不变、主题不变,一以贯之,一抓到底。

第一个5年,浙江主要向脏乱差的环境开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成了1000多个示范村和1万多个整治村。

第二个5年,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浙江将生活垃圾收集、生活污水治理作为重点,从源头上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在农村环境大为改观的基础上,浙江顺应发展的趋势和要求,进一步作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部署。要求从居住、环境、经济、文化等四大方面着手,把农村建成‚农民生活的幸福家园,市民向往的休闲乐园‛,既要宜居、宜业,还要宜游。

省委书记夏宝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胸有成竹地表示,浙江不和人家比GDP,浙江要和人家比‚美丽乡村‛,比谁的农村更漂亮、更富裕、更文明!从缘起到深化、拓展、提升,十年来,浙江的‚千万工程‛走出了一条从点到面、由浅及深、先局部后整体的整治路子。‚千万工程‛推进到哪里,相关项目就配套到哪里。康庄工程、联网公路、万里清水河道、农民饮用水、绿化示范村、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电气化、现代商贸服务示范村、小康体育村等都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村庄整治氛围。各级财政累计投

1入的资金达到435亿元,其中省财政从第一年的4000万元增加到目前的6.1亿元。

截至目前,浙江全省已完成2.6万个农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村庄整治率达到89%,93%的行政村实行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62.5%的行政村实行了生活污水治理,其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基本覆盖到了农村。

谈到十年来浙江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省委副秘书长兼农办主任章文彪感慨不已,认为现在的农村甚至比城里还好,不仅山清水秀,而且干净整洁,是个大氧吧。‚上网有宽带,进城有公交,看病有报销,晚上在广场上聊聊天、跳跳舞。你说这日子有没有滋味?‛

既不搞“大拆大建”,也不搞“一刀切”

因地制宜科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浙江10万多平方公里面积,一共坐落着4万个行政村,平均每村只有二三百户人家,七八百位村民。许多村民早已进城,农房闲置不用,有的甚至倒塌。真正在农村务农的,目前实际上只有600万,这就提出了个问题:浙江农村到底应该怎么改?‛省农办副主任余振波摊开家底。

人居环境的改造,通过涂脂抹粉、穿衣戴帽,做做表面文章,也可以走过场。但真正要做好这篇文章,让农村有一个深刻的变化,就必须动真格,要对农村重新进行规划布局,对农房实施改造。

‚村庄布局如此分散,公共服务怎么进得去;公共服务进不去,农民的生活品质怎么提高?‛

但规划改造又谈何容易?浙江省内各地自然差异很大,有平原,有水乡,有丘陵,有海岛,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加上规划改造量大面广,任务繁重,浙江又是先行先试,没有经验可供参考借鉴,因此,可谓重重困难。

对此,浙江从第一次‚千万工程‛现场会开始,就提出既不搞‚大拆大建‛,也不搞‚一刀切‛,强调规划引领,分类指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浙江先把当前农村几种情况进行摸排,然后推出‚缩减自然村、拆除空心村、改造城中村、搬迁高山村、保护文化村、培育中心村‛的思路,对村镇布局进行优化,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200个中心镇、4000个中心村、1.6万个保留村和971个历史文化村落,形成了一个比较科学的城乡空间布局规划。

在此基础上,因村制宜,编制建设规划。对于中心村,主要是建设‚五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中心,集聚人口,辐射周边;对于一般村,主要实行环境整治,改善村容村貌;城中村、城郊村则要推进‚三改一拆‛,将其改造成为城市新社区;对于高山偏远村、空心村,主要实行异地搬迁,搬到县城或者中心镇;对于历史文化村落,则实行保护修建,力求将历史古迹和村庄环境融为一体。这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做法,保证了村庄整治的科学推进。

鄞州地处宁波郊区,是闻名全国的经济发达地区,老百姓经济基础较好,使得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不仅有需要而且有可能。但鄞州并没有操之过急,全面铺开。对农房改造也不作年度考核,只是确定了5年目标。每年年底,各乡镇上报改造计划,由‚新村办‛统一协调。不符合规划的不批,农户只要有一户不签字同意,改造方案就不予通过。

2006年,鄞州出台《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暂行办法》,首次就所涉及的内容、目的、实质、主体等作出界定,确立了‚尊重民意、维护民利、依靠民资、强化民管‛的‚四民‛原则。

‚新村办‛主任钱孝平告诉记者,在鄞州,政府和农民之间职责定位十分清

楚。政府管的是规划引领、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要求新村建设中的选址、土地使用、购买对象必须符合有关规定。而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如改不改、怎么改、选择何种房屋套型、如何确定旧房补偿和新房购置标准,以及选择何种改造模式、请谁规划、让谁施工、由谁质检,统统由村民自己决定。

改造资金的投入上,政府负责水电、道路、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他由村集体和村民共同解决。如果改造中有土地指标结余,由政府挂牌出让后,出让金全额返还村里,作为旧村改造资金。

科学的方法和思路,让鄞州的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得以快速推进。十年来,鄞州已有近1/4的农房进行了改造,改造面积达1200多万平方米。这种改造带动了人居环境的全面提升。如今,鄞州已经成了‚美丽镇村、幸福家园‛。鄞州的蜕变,只是浙江农村的缩影。如今,浙江的村庄整治已经由以点为主开始向点线面整体推进转变。串点成线,整乡整镇,乃至整县开展整治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亮点,‚盆景‛变成了‚风景‛。据悉,目前浙江开始整镇改造的乡镇已占60%之多。

保护历史文化,建设精神家园

文化底蕴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内涵

浙江的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正式公布的35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中,浙江就占了30个,居全国首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际级的8项、国家级的189项,数量和排名也居于全国首位。其他省级和市县级的非遗项目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历史文化是浙江的灵魂,也是浙江的根本。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说,农村之所以称为农村,不仅因为与城市相比,农村具有独特的居住形态,更在于具有特色鲜明的农村文化。‚美丽乡村‛建设除了环境卫生的整治,更需要增强文化底蕴。

要在整治中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首先要摸清家底。通过排查,浙江掌握了全省971个历史文化村落的基本情况。其中古村落690个,自然生态村落136个,民俗风情村落145个。

紧接着,浙江出台了《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若干意见》,制订了《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列入省际重点的可得到省财政500~700万元补助,同时还有15亩建设用地土地指标,专项用作核心区块的搬迁安置。列入一般村能得到30~50万元补助,市里与省里按照1∶1配套。据了解,2013年,浙江全省用于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专项资金将达到7.8亿元之多。

政策就是杠杆,浙江一举扭转了历史文化保护的被动局面。原来未加珍视,设置弃如敝履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一些古村落、古建筑,一夜之间成了不可多得的宝贝。人们纷纷争着申报项目,保护历史文化。

桐庐地处杭州,境内保存较好、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民国以前的古建筑达1400栋。2010年开始至今,先后重点维修119栋,一般性维修463栋,每年投入资金1200万元,其中市县财政各半,三年来共计投入了3600万元。2013年,县里计划对58栋历史建筑进行重点维修,预算投入1500万元。

这些原来已经东倒西歪、破旧不堪,长期无人居住的历史建筑,经过整修面貌焕然一新,和‚天下独绝‛的富春山水结合在一起,组合成了‚人文+历史+自然山水‛的乡村游线路,独具特色,与众不同,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目前,以‚潇洒桐庐、秀美乡村‛为定位的桐庐县,配合土菜节、乡村狂欢节、山花节、户外休闲运动节、亲水避暑节等5大乡村节庆活动,打造出诗画山

水、古风民俗、产业风情、运动休闲、生态养生等5条美丽乡村风情带。

桐庐县委副书记、县长方毅认为,古村落的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桐庐旅游打开了新的大门。乡村旅游今后将成为桐庐旅游的蓝海。

如果说,对古村落保护的意图在于‚留住消逝的历史‛,那么,‚文化礼堂‛的建设,则更多地着眼于建设农民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浙江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先后组织实施了一系列工程,收效明显。但设施偏小、活动偏少、水平偏低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各部门,在农村文化建设上各有抓手,看上去十分热闹,但实际上资源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去年开始,浙江动议在全省范围内建设‚文化礼堂‛。省政府还将这一工程列入‚十件实事项目‛之一,进行试点。根据规划,浙江今年要建成1000家具有示范意义的文化礼堂,各县市区原则上要建成12家以上。

‚文化礼堂‛并非另起炉灶,大兴土木,而是以整合资源为主,更多的则是利用旧祠堂、大会堂、闲置校舍等改建的。堂内设置‚学子榜‛、‚寿星榜‛、‚贡献榜‛等,内容既乡土又生动。

在江山市大陈村,记者领略了一把‚文化礼堂‛的魅力。9月7日,一场有声有色的演出在村里的旧祠堂里举行。演员全部都是村民,而且大多是六七十岁的农村妇女。在村党支部书记汪衍君的指挥下,她们又是唱又是跳,气氛十分热烈。特别是自编自导自演的《妈妈的一碗大陈面》,那种质朴、纯真的感情,深深打动着观众。汪衍君说,这种演出隔三差五都在举办。现在大家日子好过了,需要一个展示风采、抒发情感的地方。

‚文化礼堂‛如今已成为浙江农村最热闹的去处,村民们不仅在这里参加学习培训,或者随时来看书、打球,还可以在这里举办婚嫁寿辰。夜晚,灯光将小广场照得恍如白昼,男女老少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是最为常见的江南夜景。发展产业致富农民,让输血变成为造血

从乡村建设向经营乡村跨越

搞整治也好,搞建设也好,都要有所投入,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之后,集体经济基本成了空架子。这就带来严峻的挑战:投入问题由谁来解决?政府投入固然责无旁贷,但如果不能找到农村发展稳定的模式,将资源转化为资本,让农民有利可图,那么,美丽乡村建设很可能无法持久。

安吉是‚美丽乡村‛的发祥地,也是第一个推行‚经营乡村‛的县市。安吉的发展走过三个阶段,一是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8年,安吉扬长避短,正式启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请来浙江大学设计师进行规划。安吉提出要求,将全县187个村作为一个‚大乡村‛进行统一规划:整个安吉就是一个大景区,每个村都是一个景点,每个农户都是一个小品,最后形成‚优雅竹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三级体系。

在高起点规划、大规模建设、规范化管理实现之后,如何将资源变成资本,最终变成金山银山,就成为一道无法忽视,必须解答的难题。说到底,‚美丽乡村‛既要‚中看‛,还必须得‚中用‛。

安吉县长王树认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问题。‚只有通过经营转化资源,通过经营提升资源,才能给‘美丽乡村’建设注入内生动力,永不枯竭。‛

《安吉经营乡村行动计划》由此出台。这个国内独一无二的‚计划‛中,安

吉准备创建成为全国第一个县域4A级景区,产业上创新实现一产‚接二连三‛、‚跨二进三‛发展模式,以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为突破口,实现产业联动、城乡互动,最终实现‚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民变股民‛。

经营布局上,安吉‚一本蓝图管全县‛,将乡村经营最终量化、落实到每一个项目。各个乡镇统一负责所辖区域项目策划、指导,包装和实施,对乡村资源进行公司化运作。

山川乡坐落在安吉境内,是全国第一个环境优美乡镇,境内青山绿水,处处引人入胜,为了实现从建设到经营的跨越,乡党委书记陈方良请来专业规划机构,立足村情进行精心策划,并将各村闲置的资源进行打包招商,吸引了工商资本大量进入。农家乐乡村旅游最终成为山川乡最为亮丽的一张名片。

浙江省农办副主任邵峰说,浙江农村‚天生丽质‛,这种资源优势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结合,乡村经营的前景就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经营乡村‛并不是打农村土地的主意,而是在村庄整治基础上,盘活农村资源,找到因村制宜的经营道路。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有的依靠产业带动搞农事体验,有的挖掘历史文化推进乡村旅游,有的利用自然生态为消费者提供假日休闲。在亮点纷呈的实践中,各地创造了一系列乡村经营的新模式。

原来传统的种植业或养殖业,只有‚一产‛收入,现在一二三产加速融合发展,农业的附加值得到前所未有的呈现。养老经济、假日经济、文化创意产业、体验农业等原来相距十万八千里的业态,现在陆续在农村生根开花结果。

‚经营乡村‛让农村发展找到了方向,找到了思路,找到了办法。仅农家乐旅游一项,浙江就发展了2800个点,从业人员11万多人,2012年直接经营收入达到88亿多元。

农家乐乡村旅游也成为安吉农民新的‚生财之道‛。2012年,安吉农民人均收入16141元,增长12%,增幅位居全省前列。财政收入也同步增长,6年来的平均增幅达到26%。

‚原来担心投入没有效果,实际上,现在资源已经越来越货币化。‛谈到‚经营乡村‛的出路问题,安吉县长王树充满信心。

找定位找特色,培养核心竞争力

美丽乡村进入品牌建设新阶段

记者日前来到桐庐县环溪村采访,村委会主任周忠莲腰上挂着扩音器,一边走一边介绍说,环溪村住的都是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的14代后裔。

周敦颐的《爱莲说》为大家所熟知,但大出意料的是环溪村以此为基础,所进行的品牌创建。

一进村口,就看到环溪村的标志。从‚周‛字演绎而来,上面两笔出头的,形同荷花,暗示该村的渊源在周敦颐的《爱莲说》。村里建有莲花广场、莲花喷泉、莲花主题公园。村子周边种植了上百亩荷花。原来,环溪村打的就是一个‚莲‛的品牌!

据了解,‚清洁桐庐‛开展三年来,投入到环溪村的整治费用达到2500万元。村里不仅将河道、街面,统统整治了一遍,实现了三线(电线、宽带、数字电视)入地,还建起了9个生活污水处理池,全村600多农户的污水全部纳入了管道。处理池上面种着花,铺着草,要不是有人指点,根本看不出是个污水处理池。千百年来,环溪村的村民习惯于土里刨金。但从环境整治起,一切都开始裂变。他们不再仅仅依靠‚一产‛的收入,而是将‚一产‛作为一种元素,融合在整个旅游中。村里所经营打造的,也不再是某种具体的产品,而是整个村落的品牌。

据有关人士估计,像环溪村这样品牌建设终成正果,对外收取门票进行经营的农村,在浙江应该超过100个。他们有的以蜜橘、草莓、桃李等水果产业为基础,有的以水产养殖等产业为基础,进行品牌定位,特色发展。没有产业基础的,则在自然景观或者历史文化上进行深度挖掘,或借题发挥,或节外生枝,或无中生有,总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品牌经营是所有经营模式中最具价值的经营方式。目前,浙江各个县市基本都有品牌命名。如阳光温岭、金色平湖、自在舟山、潇洒桐庐、人间仙居、幸福长兴、秀山丽水、田园秀洲等等,不一而足。县以下的乡镇、村也不甘落后,纷纷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品牌建设。

省农办副主任余振波分析认为,美丽乡村品牌建设犹如写文章。特色是素材,题目是主题。在他看来,名字是一种连续性的暗示,是一个影响命运的气场,因此,品牌命名必须反映出自身特色,让人过目不忘,回味无穷。

例如阳光温岭,指的是新世纪第一缕曙光曾照耀温岭石塘;自在舟山,因普陀寺佛教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而命名;潇洒桐庐的由来,则在宋代大文豪范仲淹的《潇洒桐庐郡十绝》……

杭州历来以西湖之美著称于世。2003年以来,与省里配套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特别是经过‚三江两岸‛整治,杭州乡村面貌大为改观,处处是景色,村村是景点,美丽丝毫不亚于城市。

在此基础上,杭州因地制宜,进行美丽乡村品牌创建。根据历史文化或者产业发展特色,各县不拘一格,分别进行品牌定位。如西湖区‚最美西湖、风情乡村‛,萧山区‚文明萧山、幸福家园‛、余杭区‚宜居田园城市、美丽都市乡村‛、桐庐县‚潇洒桐庐、秀美乡村‛、淳安县‚秀水家园、美丽乡村‛、临安市‚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德市‚秀美山村、宜居建德‛、富阳市‚富春山居、美丽乡村‛。这些品牌定位之间尽管只相差一两个字,但字字千钧,实际上都非常准确地反映出各自的特色、目标和发展战略。

品牌是定位,品牌是特色,品牌是竞争力。在品牌引领下,各县市结合自身特色资源,进一步对产业发展作出战略选择。如西湖休闲观光、萧山都市休闲、余杭乡村旅游、富阳运动休闲、临安农家避暑、建德养老保健、桐庐古风民俗、淳安运动度假。2012年,杭州各地通过农家乐这一平台接待的游客达2000多万人次,营业总收入20多亿元。

县市有县市的定位,乡镇有乡镇的品牌,一些精品村、特色村和中心村也不甘落后,纷纷进行包装命名。临安市28个精品村各有不同称号,如板桥镇上田村是‚茶香竹海、文武上田‛,天目山镇天目山村是‚大树王国、天目人家‛,让人对其特色一目了然。

美丽乡镇建设中,随着县市、乡镇、村品牌创建的日渐普及,杭州‚品质之城‛这一总品牌也显得日渐丰满。‚城乡之间的融合,包括城乡资源的融合,品牌建设的互动互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国钦说。

从产品经营、资源经营走向品牌经营。今天,品牌建设这个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品牌化已经成为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

第二篇: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国商151 张一鸣 20***

在这个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中,我们学习的第二个主题是“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结合在考研复习中对政治这门课更系统地复习,我认识到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不但要关注外面的世界,也要心系中国广大农村。大学生群体是一群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人,是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有了许多心得体会。

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点工作。党和国家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对农村整体发展水平进行提升,文化上建立乡风文明,经济上兴旺产业,生态上建立绿色文明,民生上使人民生活富裕,治理上更加有效。进行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第一点,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乡村现代化的新起点。作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创新。我们也取得了许多成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城乡一体化不断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六千六百万贫困人口脱贫。

但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些问题非常突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的最大群体。到2020年,中国城镇人口将达60%,基本实现了城镇化,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即便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也仍将有数量庞大的农民。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要依靠自己力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所以乡村振兴关系到亿万农民的美好生活,关系到粮食安全这个国计民生的基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们要避免乡村的衰退。

城乡发展不均衡是市场配置的规律,在其他国家,城市化过程伴随着乡村衰败。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战略能够解决这一矛盾,以城带乡、以工补农,解决城乡之间发展极度不平衡的问题。

第二点,我们要坚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党的领导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发挥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肯定不行。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工作要抓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

我们的重点是城市和乡村的关系,我们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我们要发展乡村文化,发掘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建立精神基础。也要加强教育,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让农业和乡村进行发展的工作落到实处,更好地面对新时代。

这里有四个优先,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必须真正做到这“四个优先”,真正抓住大局,让乡村振兴成为现实。

对于乡村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乡村是农民的立足之基和生活之本,同时农民是农业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

第三点,我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走共同富裕之路,走质量兴农之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五大振兴”的乡村振兴要素建设:即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重点关注乡村振兴的人才问题。人才支撑是关键之处,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建设。让人才给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让乡村振兴的活力竞相迸发、源泉充分涌流。

这次专题学习告诉我们,以“五大振兴”为行动纲领,总书记为我们制定了清晰明确的乡村振兴战略。

首先所有工作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中心,让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这样可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

然后是做好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教育工作。用各种优惠政策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我们在合适的时间也要投身其中。

最后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做好乡村环境问题的实质治理,完善农村生活设施,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

这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需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重塑城乡关系。乡村重点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

学习中我了解到,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和退伍军人返乡,为乡村带去互联网思维。他们将文化创意引入农业生产,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特色农产品。促进农林牧渔业和种植业创新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发展“互联网+农业”。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不断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的服务提供,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现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不但要关注外面的世界,也要心系中国广大农村。大学生群体是一群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人,是中国特色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我们应当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选择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

第三篇:美丽乡村建设

东亭乡美好乡村建设经验及基本做法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1-07 11:47:01 阅读次数:3707

一、基本情况

广德县东亭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接壤,面积 98平方公里,辖5村1社区,人口 2.1万。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生态立乡,工业兴乡”的发展战略,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今年以来,我乡在不断巩固原来1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基础上,超前谋划,提早部署,整乡推进,全面推开,着力把全乡打造成集花卉观赏、生态休闲、文化体验、旅游度假为一体的大景区。目前,共拆除危房旧房和围墙等800余处,粉刷破旧房屋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5千平方米,道路硬化3千米,各村(社区)整体形象正在不断改善,村庄品味正在逐渐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一是科学定位。在分析比较我乡区位、资源、人文优势后,先后研究制定了乡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乡域

村庄布点规划、集镇规划、村庄建设详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竹产业发展规划、一村一品块状经济布局规划和旅游经济发展规划,从而合理利用土地集约发展,保护环境资源。二是明晰思路。确定了“突出重点、彰显特色、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拆并空心村,整治中心村,培育特色村。三是培植特色。注重挖掘各村产业支撑、经济和文化特质,确定全乡各村(社区)美丽乡村建设特色亮点,积极打造高峰省级竹产业村、柳亭国家级生态村、阳岱山茶文化村、东亭祠山文化村、颂祥彩色苗木村、沙坝薯业村。

(二)健全机制,长效管理

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将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整治工作纳入对全乡各村(社区)的目标责任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村(社区)和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 的三包责任书,形成 “户集、村收、集镇中转”的垃圾处理二级网络,达到村庄整齐整洁的效果。三是健全清洁卫生动态评选机制。各自然村庄成立理事会,不定期到户开展清洁卫生评比,实行动态评选,评选清洁的贴上标牌,不清洁户则要求限时整改,形成“比一比、学一学”的卫生保洁氛围。

(三)资源整合,统筹推进

一是整合宣传载体,通过印发《致农户的一封信》、编发《今日东亭》、召开会议、发送短信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建设的意义和举措;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将向上级争取的项目,集中在中心村,打包管理,统筹安排,合理分配。三是整合责任主体,明确各自职责。明确政府和村级负责公共设施维护,农户负责自家庭院整治,理事会负责做好监督督促,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号召村民将自己房前屋后“搞干净、摆整齐”。

三、几点感受

(一)规划是基石,定位是根本。

没有规划就没有目标。规划要切合实际,乡与乡的情况不同,村与村的情况也不一样,因此,在制作规划时,要考虑本乡本村的历史文化、人员成份、地形特点和经济发展等因素。布局要合理。无论是新村的选点,还是村居的式样;无论是房址的选择,还是村道的设计,都要突出

一个美字,彰显一个新字,突出风格,抓住特色,打造一村一景,形成村村都有小景观、全乡如同大园林的整体格局。

(二)党员是先锋,群众是主体。

把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到党的建设中,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比学赶超促先进、争做榜样树先锋的“建设美好家园”村庄整治活动。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成立理事会,集思广益,共同想办法,集体出点子,通过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的建设热情,形成党员、干部、群众、企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等不靠,争先恐后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三)项目是要素,整合是关键。

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有项目支持。我们对于向上争取的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科技推广、塘坝河道治理、危房改造、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沼气池推广、改水改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等项目有机整合,统筹到中心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借助于这些项目的整体实施,乡村公共设施逐渐得到完善,乡容村貌发生较大改变,广大群众也就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和益处。

去年我乡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中国竹制品名镇等称号,今年我们又成功的申报了阳岱山省级森林公园,高峰村的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誉的获得固然可喜,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及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2013年,我们对美好乡村建设要再研究、再创新、再提升,实行整乡推进。我们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紧紧围绕“创业增收生活美、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方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定能把东亭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之乡,东亭也必将成为皖东南璀璨夺目的美好乡镇。

思阳镇开展“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

典型经验材料

(2013年8月1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党委、政府迅速开展了以“清洁乡村”为主要内容的“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领导到位。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工作,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成立“美丽办”,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出台了思阳镇“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实施方案,实行领导干部分组包片包村制度,各村亦组建相应工作班子。为明确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将创建活动与“圆梦•责任”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落实工作方案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细化分解任务,层层明确落实责任。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党支部、村委会签订《思阳镇开展“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人员专门抓的良好工作机制,全力保障“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

(二)宣传引导到位。我镇持续加大“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的宣传力度。一是定期召开“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工作推进会,使镇、村干部进一步明确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此项活动的意义;二是派出驻村干部、村干组成的宣传组走村入户,通过展示板报、宣传标语、悬挂横幅、分发致村民的一封信、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讲此次活动精神,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使群众积极、自觉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截止7月30日,我镇共悬挂横幅96条,固定标语59条,制定村规卫生公约35块,为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

(三)综合整治到位。在“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中,我镇按照县相关部署,一是重点抓住公路沿线、城中村、圩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认真抓好三条进城主要公路两边的清洁工作,将镇、村干部分为若干个工作组,每组由一名镇领导带队并配备一辆专车,分段负责搞好公路沿线面上的卫生,特别是彻底清除成堆垃圾。二是安排全体后勤组成员和4050人员每天打扫镇政府大院及入镇道路两次,并划好停车线,新种植一批树,美化亮化镇政府大院。三是由各村(社区)统一搞好村(居)委会大院的清洁卫生和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清洁工作,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四是及时清理整治辖区内卫生死角及城乡结合部卫生死角,查处门店、居民住户乱倒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在整治空间上实现全覆盖,不留死角。截止7月30日,我镇先后组织3万多人次,出动皮卡、铲车、方拖等各类车辆317车次,投入50多万元,其中用于购买垃圾清运车10辆,垃圾桶、垃圾箱2000多个,铁铲等清洁工具400多把,建成垃圾池25个,清扫村(社区)屯级道路132条,清理垃圾248吨;投入650万元,新开工建设县城区小街小巷12条。

(四)典型带动到位。每个村重点建设2个示范屯,坚持示范典型带动,推动整个活动深入开展。并且将群众基础较好的广元村那布屯、荣新屯、汪斗屯、新安屯,高加村高岸屯、渠皇屯,昌墩村昌墩圩、那堂屯,江平村平钱屯等清洁活动为示范,推进清洁乡村工作。通过以点带面,我镇在深入开展“美丽上思•清洁乡村”活动的同时,将清洁工作由“突击型”向“常规型”转变,努力营造“洁、齐、美”的城乡面貌。

(五)考核督查到位。一是要求包片包村的领导干部每周一向镇主要领导汇报上周清洁活动开展情况,确保活动取得实效;二是签订责任书,将“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工作作为考核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工作实绩和领导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依据。对成效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由镇党委、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三是建立情况通报和检查制度,由镇纪委牵头,抽调人员组成督查小组,强化“美丽上思•清洁乡村”创建活动的全程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对整改不到位的,进行通报批评,确保创建活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主要亮点

(一)宣传形式多样 1.文艺宣传形式

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5月21日和7月19日晚由镇党委、政府分别组织文艺队在易和村以及7月21日在广元村那布屯举行了 “建设美丽乡村,打造宜居思阳,共建幸福家园”文艺晚会,观看人数达4000多人次,同时晚会结合进行了“美丽家园清洁乡村” 知识问答,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普及了清洁乡村活动知识,提高了广大群众的保洁意识。

2.标语形式

我镇共悬挂横幅96条、固定标语59条、制定村民卫生公约42块、“清洁乡村”理事会职责25块,把清洁的理念、重在参与的重要性以及垃圾处理的流程等形式为“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氛围。

3.宣传工作组、青年志愿者走村入户宣传形式

我镇“美丽办”把工作人员分成三个组:一是日常工作组,主要负责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二是垃圾清运组,主要负责陈年垃圾的清运并逐步形成一种常态化;三是宣传组,主要抓好宣传工作,组织发动群众自发搞好“美丽家园”,动员群众成立“清洁乡村”理事会,收集垃圾清运费,把清洁工作形成常态化。同时组织一支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清洁乡村”的宣传工作。

4.感染形式

我镇把印有“美丽思阳监督员” 的宣传T 恤分发给屯里的保洁员以及一些理事会成员,对于清洁卫生人人参与的宣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由“突击型”部分向“常规型”逐渐转变

我镇高加村高加屯目前已建有垃圾池3个,每户收取垃圾清运费3元/月,由群众把垃圾放到垃圾池,再由保洁员统一清运。江平村平钱屯在5月11日由500多名群众自发组织美化家园,县、镇部分领导干部也积极参与。当天共清理垃圾11吨。平钱屯多方筹集到1.2万元资金,用来修建垃圾池。建立卫生公约、门前三包,各组划分保洁责任区、垃圾集中清理。每周六上午8:30开始,全屯男女老少一齐出动进行大扫除。昌墩村以集市及主干道清扫保洁工作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对昌墩圩街道进行彻底整治,并组织各屯群众对大堆垃圾及河塘漂浮物等卫生死角进行突击清理,共清理垃圾60余吨,群众参与达3500多人次;对昌墩圩街道摆摊设点进行规范,清除占道经营,乱摆摊设点行为;经过充分发动群众,群众对清洁工作的热情相当高,已经做到:1.统一收费。每家每户统一收取垃圾清理费8元/月,用于聘请保洁员;2.由保洁员每天统一清运垃圾;3.全村各屯落实垃圾收集点和处理点,各户门前统一摆放绘有“清洁家园,从我做起”字样的垃圾桶。

4、成立“清洁卫生协会”主要负责清洁卫生的日常工作。

第四篇:关于美丽乡村建设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蜜源植物种植相结合,让生态更美,精准扶贫路更宽的提案

案由:我县扶贫攻坚已到决战阶段,极大部分贫困户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老弱病残多,劳动力欠缺或许文化水平低,导致打工就业困难;耕地少,经济基础薄弱,且缺乏科技意识,导致靠田靠地无法脱贫。房前屋后田边地角荒山野岭发展养蜂项目,则是适合贫困群体脱贫致富的好项目。蜜蜂生产蜂蜜,需要自外界采集植物的花蜜才能酿成蜂蜜,蜜源是养蜂生产的物质基础。尽管我县具有生态条件好、植被丰富、基础蜂群多的优势,但是,在蜜源均衡轮供的问题上,也有一定的局限。其中最突出的就是6、7、8三个月夏季蜜源不足。养蜂项目的成败,关键在蜜源。在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中有目的的结合蜜源植物种植,不仅美化环境,打造景观,实现生物多样性,为乡村旅游奠定基础,也能解决养蜂蜜源欠缺,蜂蜜品种单一等问题,既美了生态,也拓宽了精准扶贫的路子,同时还发挥重要的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效(蜂为媒婆,传授花粉),农民增收。具体做法是:

一、利用退耕还林项目,种植蜜源植物。过去退耕还林,树种都有明确规定,主要是用材林(如松、杉)和果树,品种单一,效果不好。如果多品种合理混种尤其是有选择的混种蜜源植物,形成混交林,一方面能较好的改善自然生态,发挥防护效益,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混合林的特殊性质使生长在林下的动物和植物越来越多,林区的野生动植物的增多,对于林区都会发生的病虫害问题,也大大减少发生的几率,加之混合林的土壤水分大,林地的土壤温度低,达不到起火的燃点,降低火灾的发生,增加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和养蜂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蜂效益,有利于当地养蜂业持续、稳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扶贫攻坚的步伐。

二、在水土流失、石漠化严重的地区,适于选择种植一些耐旱的藤蔓类、覆盖度好的野生蜜源植物,如多花勾儿茶、乌敛梅(母猪藤)、半边苏,野藿香、野坝子等(具体蜜源植物的补充种植,可听取蜂业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既降低石漠化治理成本,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又丰富了蜜源,增加经济效益。

三、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种植一些既是蜜源、又是景观类的植物,有利于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也有利于蜂产品的宣传销售,让蜂农点对点销售,有效提高收入。例如,乌桕是优良的夏季蜜源,秋季叶子由绿转黄直接变红,如大面积种植,可以让人们在秋天欣赏到大片红叶的美景。种植盐肤木也如此(秋天叶子变黄),农民还可以收获倍角。拐枣树形优美、高大,花色白而繁密,也是很好的风景林,且流蜜量大。洋槐耐瘠,根蘖性强,发展快,为荒山绿化、水土保持的重要树种,初夏时成片洋槐开花(白色),香波雪浪,也是一景。同时,在打造庭院方面,在房前屋后,可间种桂花、樱花、柿树、栾树、拐枣;房舍、阳台及小块园地内可种植各色小菊花(垂吊式或蓠芭式,如云南丽江)及一串红,庭院经济搞上去了,同时也美化居住环景。美丽乡村,美在农家。

四、结合精准扶贫的产业布局,在适生地带,选择性地发展一些既是蜜源,又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果树。如枇杷、柿、蓝莓、枣等,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

五、秋冬闲田闲地可种植油菜、紫云英、苕子(马碗豆),成本很低,但景观效应和经济效益极好。春天来了,金色的田野,还姹紫嫣红,蜂飞蝶舞,生机盎然。既肥了田地,又让田园风光更美丽,还让甜蜜的事业更发达。

综上所述,美丽乡村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与蜜源植物种植相结合,大力发展养蜂,不仅对推动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全力推进精准扶贫,助推全县同步小康也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做好这件事,须得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整合扶贫资金,实施一定的奖补,激发群众或合作社的积极性,真扎实干,让生态更美,精准扶贫的路更宽!

第五篇:美丽乡村建设材料

牢记宗旨

服务百姓

———记富裕县忠厚乡农乐村党支部的先进事迹

农乐村坐落于富裕县忠厚乡北部,北临讷河,东接依安,全村共有3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339户,1495人,有党员23名。全村实有耕地12,910亩。集体积累已达到450万元,早已步入全县经济强村行列。几年来,村党支部认真履行“任职一届,致富一方”的责任,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03年以来,农乐村先后获得“县级党风廉正建设先进集体”、“市级先进党支部”、“市级文明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抓经济,求真务实

1994年5月,农乐村党支部新班子上任。当时摆在支部一斑人面前最大难题就是一个“穷”字!老百姓只靠传统的种植业,结构单一,年年种大豆、玉米,是典型的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传统农业,而且村里还背有50多万元高息抬款的债务包袱。

面临“山重水复”的现状,村党支部一斑人认识到,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经过反复研究,村党支部确定了“理财、治乱、抓经济”的工作思路。

村党支部把抓经济的关键放在村级经济管理上。在村级费用管理上,坚持一只笔理财。不该花的一分不花,不该批的坚决不批,彻底清理了乱批条子、乱赊帐、乱用工、乱派车的不正当现象;在村级集体资源管理上,加大了黑地清查力度。对村里每个农户的承包地进行了详细丈量,同时,治理了乱开荒、乱挖沙石和乱种地等违法现象。由于支部一斑人工作认真负责,敢于碰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收回了多年不上帐的黑地1100亩,没收私开荒地400余亩。几年来,为集体挽回经济损失40余万元。

村党支部把抓经济的重点放在发展特色经济上。从1999年到现在,已初步形成了大菇娘基地,并为发展集体经济先后建起苗圃两处,总面积430亩,五年来,实现纯收入23。5万元。在为村集体创收的同时,每年可节省植树资金15,000余元。

村党支部把抓经济的中心放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村党支部一斑人深深意识到,光靠单一的种植业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需要,必须靠两条腿走路,一是走农牧业并举的路子。因此村党支部大力响应县、乡党委政府的号召,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户发展奶牛业。通过积极争取,2002年,农乐村被县委确定为奶牛基点村。一方面,发动 党员干部带头养牛搞示范。通过他们的带动,使大部分农户纷纷走上养牛致富路。另一方面,协调金融部门扩大贷款规模。几年来,共为农户解决奶牛贷款280万元,并组织群众到安达、哈尔滨等地帮助购进优质奶牛208头。截 至目前,全村奶牛存栏达到456头,日交商品奶3.1吨。二是“要致富,搞劳务”,村支部组织并培训了多余劳动力,搞劳务输出,近几年来,共向外输出劳务人员138名。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村党支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分不开的,更是班子全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

带队伍,勤政为民

要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就必须建设一只勤政为民、群众拥护的队伍。村党支部书记矫信田常说:“虽然我们村已经没有外债了,但和牧业乡镇的兄弟村相比,我们已落后一大截儿,再不加快步伐,只能越落越远。群众认识的提高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干部必须受点累,要领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去年秋季,青贮搞收贮大会战,村党支部书记矫信田、村委会主任邱贵良带领着全班人马在青贮现场与群众同吃同住,同睡一铺炕,摸爬滚打一干就是二十多天,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而且建起了忠厚乡第一个青贮公司。

他们不光是领着群众发展生产,还带头维护群众的利益,处处关心群众的生活,为群众办好事、解决难事。村党支部为解决农民出门难、买牛难的问题,多次由村里出钱派人领着农民到海拉尔、双城购牛;为支持群众养牛,他们多次把信用社的同志请到家门口,为农民办贷款;村里几年来还多次资助贫困户子女上学,仅今年新 学期开学,就拿出4千元,资助3名贫困户子女上学。

针对个别党员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漂浮、为群众服务意识不够的实际,村党支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如要求党员干部“走进农户家门,说出心里话,帮想发家路,搭好致富桥”,每次村干部入户都带笔记本,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求,能当面答复和解决的,马上给予答复和解决;解决不了的,记下来,反馈给支部,由组织协调解决。再如,积极组织开展了以“三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党员示范区活动,即掌握好一门技术、上一个致富项目、帮扶一个群众。通过这些措施,初步实现了村两委成员“实用技术学得好,勤劳致富干得好,模范作用发挥得好”的目标,从而带动出了一支勤政为民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党员干部队伍。

两手抓,创建世纪文明村

在群众致富的同时,村支部着重提高自己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他们就像过日子的家长一样,总在思索这样的问题:“吃饱了,穿暖了,还得干点啥?”这几年,村支部决定把“还得干点啥”纳入工作日程。2001年4月,农乐村先后召开了“两委”班子会和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反复研究讨论,最后通过了农乐村历史上最完备、最现代、也最能体现农乐村老百姓精神面貌的村规民约。村党支部还趁热打铁,积极开展了争创“十星级的”文明户、“五好家庭” 活动。通过定期评比、请乡领导为高星级户挂牌添星和兑现奖励政策等方式,调动了老百姓参与创评活动的积极性。现在,全村共有“十星级”文明户67户,“五好家庭”86户。村支部善于用民主的、法律的、人性的手段处理事务,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做好来信来访工作。村上设立了“民事小法庭”,有事都到村上解决。几年来,打架斗饿殴的、游手好闲的、婆媳不和的、虐待老人的基本没有了无理上访、越级上访的没有了,计划生育过去在农乐村是老大难问题,现在计划生育率达到100%,全村共有60多户只有一个女孩并且符合生育二胎标准的,妇女主任手头的生育指标一大把,却没有一个要指标的。

“扫干净屋子,才能招待客人”,是农乐村干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提高村民文明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村域环境,过去,农乐村的村屯路同其他村比是好的,但也还存在死角死面。今年6月,为了达到文明村标准,村支部研究决定:家家自修门前路,自挖门前沟,自建门前桥,公共路段由村上负责,有弯取直,有坑添平,统一垫沙子。前后花了半个月时间,共整修道路7条,4,500延长米,现在下雨天也可以穿着拖鞋上街了。每年春天,村上都发动群众出义务工,在新整修路两旁栽花种草,在红花绿草的掩映下,一排排崭新的砖瓦房,让别人根本看不出是来到农村。村支部还在 2000年制定了“农乐村绿化五年实施纲要”。不但在成块农田边上栽上杨树,还在村屯主干路两旁栽上了风景柳。自2000年以来,全村共植树56,000多棵,成活率达到95%以上。

目前,农乐村的自来水入户率100%,住房砖瓦化75%,电话入户率达到52%。有线电视户户通,农乐村老百姓的日子过起来了,而且越过越像样,越过越有层次,越过越追求质量,村党支部的工作不仅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同时也获得了乡党委的认可。无论是放眼已经过上“富裕小康”生活的今天,还是展望更好的明天,农乐村的老百姓都有理由把眼光放得更远,步子迈得更大,因为村里有个“牢记宗旨,服务百姓”的好党支部,农乐村的金疙瘩早晚会堆成一座璀璨夺目的金山。

下载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美丽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 打造文化强乡 自开展“学习先进找差距、解放思想促发展”主题教育以来,上下学习讨论的热情高涨。开展这场教育活动事关肥东经济的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的根本利......

    《中国特色反腐之路》读后感

    以铜为鉴远 正衣清心 ——阅读《中国特色反腐之路》心得体会近期,我根据支队政治处统一安排,认真观看了《中国特色反腐之路》这本书。在看到书中列举的一名名曾经热血方刚、踌......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最终定稿)

    走中国特色城镇化之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发展,也影响着世界的发展进程城镇化是农村的人口、产业、生活方式逐步转向城市的历史过程,表现为城镇人口不断增加......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

    厚植美丽底色 共创美好生活全力打造美丽新城镇建设共同富裕示范乡钟山乡人民政府建设美丽城镇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钟......

    “美丽乡村”建设简报专题

    乌杨街道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有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美丽、整治、和谐、富裕,乌杨街道立足街道情、村情、社区情,采取“四举措”,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考察报告近段,有幸到湖南、江西等地参观学习了当地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其中,有靠投资、靠项目砸出的美丽乡村,也有靠群众参与、村民高度自治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美丽......

    美丽乡村建设心得体会

    美丽乡村建设心得体会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业农村面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