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汉川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湖北省汉川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湖北省汉川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局2010-04-30 【大 中 小】
湖北省汉川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我市土地流转信息平台以刘隔镇为试点单位,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搭建,是市委市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为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正确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土地流转的现状
据调查统计,截止2009年10月止,我市家庭土地承包面积为902035亩。流转面积为81500亩,占去年承包面积的9.1%与去年同期对比,增幅为2%。其中转包面积为67100亩,占流转面积82%,转让面积为9100亩占流转面积的11%;互换面积506亩,占流转面积的0.6%;出现面积3276亩,占流转面积的3.8%;股份制合作面积1503亩占流转面积的1.8%。流转出承包耕地为19156户,签订耕地流转合同份数15800份,签订流转合同的耕地面积为35100亩。
全市共有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户4045户,其中经营面积流转小于50亩的有3826户,流转规模经营在51亩到100亩之间的有219户。
全市流转规模经营面积19053亩,其中小于等于50亩的面积有71730亩;在51亩到100亩之间的有19053亩。
二、工作作法
(一)组织服务平台,配备服务人员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顺应农民群众和投资业主的意愿,近年来我市突出抓了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的搭建。目前全市26个乡镇场办事处,已全部组织服务平台,配备了服务人员、各地主要组成人员由分管农业的领导挂帅,每个财经所安排两名专职人员,村组各一名信息人员。据统计,全市共有信息服务人员728人。
(二)实行分级管理,落实服务职责
各乡镇场办事处、村级服务站组级信息员,在业务上形成了层级式的隶属关系。小组信息员主要负责本组流转信息的采集和上报。村级服务站主要开展核实上报流转信息,引导农民进行小规模面积的流转,确认流转地块,“四至”边界,调处土地纠纷,指导小组的信息员开展业务活动。乡镇场服务中心主要承担政策法规
宣传、业务咨询、信息储备、信息发布,指导流转交易,调处纠纷,监督管理村组服务平台的业务活动。
(三)制定工作规章,完善服务机制
这方面工作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传递、发布机制服务平台的内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建设。通过建立由小组信息员采集信息,村服务站审核上报信息,乡镇服务中心整理发布信息的“一条线”工作流程,保证土地流转信息的快速收集、传递和发布。通过三级平台的职能定位和责任分解,保证了服务平台的规范运行。
三、主要成效
1、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依法完善土地二轮延包前,我市二轮流转面积为 3.5万余亩,流转方式主要是散户小面积流转,向大户流转较少。从2007年至今,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增加到79481万亩。原来15000余户经营的土地一下子集中到了4045个业主和种田大户经营,有利地促进了农村规模经营的发展。
2、促进流转形式的多样化。新的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后,大大提高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土地流转的新认识,解除了以往难以解除的思想顾虑。农民流转土地“安了心”,业主和经营大户经营土地“放了心”,由于思想认识发生了根本转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大为增强,土地流转的形式也不拘一格,以前主要靠委托代耕或者是无偿转包,现在是多种流转形式并行。不仅租赁和转包流转方式较为普遍,而且以前没有出现的入股方式现在也开始显现。
3、促进劳动力转移。2006年前,我市外出打工人员不足3万人,现在大力引导和推进土地流转,很多农民也开始外出经商打工。据统计,全市外出打工人员一下子激增到12万人。
4、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农民以前流转土地大部分是无偿流转,有的甚至“倒贴”。现在土地流转基本上是有偿的,有的流转价格超过种植业亩平的两倍以上,大部分流出户不仅能获得价格不低的流转收益,而且还能获得打工和经商的收益。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土地流转随意性强,有的甚至是口头协议,造成以后收回土地承包责任田困难重重。
二是土地分散难成片。由于过去在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时一家一户的田地比较分散,加上有的农户承包大户还存在一定的利益矛盾,从而给从事规模经营的大户在防虫治病、机械操作等方面带来种种不便。三是行政管理滞后。目前对土地规模经营只有粗线条的原则规定,没有具体的实施意见。
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请工难,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的以青壮年居多,在家务农的多以老小为主,从事规模经营业主虽拥有一定机械,但有一部分农活需要请工,从而导致用工得不到保证。
五、工作建议
1、高度重视,切实提高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水平。
土地流转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党政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分责,主要部门配合抓,真正把这一项工作落到实处。
2、依法依规,扎实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管理。一是坚持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原则。二是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稳定的原则。三是坚持土地向规模集中的原则。
3、健全机制,努力营造土地流转和规范经营良好环境。一是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二是健全保障机制。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消除转出土地农户的后顾之忧。三是要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农民转出土地经营权的积极性。
4、注重引导,有力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再上新台阶。一是要注重结合。要把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与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结合起来,与土地管理和综合开发结合起来。通过结合使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综合效益得以真正发挥。二是注重扶持。进一步加大土地流转的政策扶持力度,形成促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良好工作局面。三是要注重探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以土地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新模式,通过入股或入劳等方法,使土地经营者获得土地资源,实行规模经营。同时使入股或入劳的农民享受年终分红,增加收入。四是注重配套。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城市化进程、大力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积极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有利条件。二○○九年十月十日
第二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材料(范文模版)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材料
通化县_________乡(镇)_______村________组
中共通化县纪委党风室制
土地流转合同
承包方:(甲方)
住址:
受让方:(乙方)
住址:
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规定,订立本合同,双方共同信守。
第一条 甲方以______(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
形式将坐落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级______等,面积______公顷的承包地(其中水田____亩;旱田_____亩)(),流转费用(人民币大写):元整;付款期限前;流转期限______年(____年____月___日至____年_____月____日),流转费用每年(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元整,包括_____,______,______.付款时间为每年___月___日前。
第二条 流转期内,乙方享有生产经营自主权;产品处置
收益权和________________的权利,并接受发包方依法管理和监督。
第三条 流转期内,乙方承担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
用于非农建设;依法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
造成永久性损害和_______、__________等义务。
第四条 流转期满,乙方应保证流转的土地达到流转时土
地等级和质量。
第五条 合同在执行中发生纠纷,由村民委员会或乡镇经
济管理机构负责调解,调解不成的,由县级农村
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
第六条 本合同自签字之日起生效,合同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发包方、鉴证机关各执一份。
第七条
承包方(甲方):(签字)代表人:(签字)受让方(乙方):(签字)代表人:(签字)年月日
鉴证机关:(公章)承办人:(签字)年月日 合同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第三篇:绵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农业简报
第三十二期
绵阳市农业局二00三年八月六日
绵阳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更好地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和经营权流转的相关政策,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指导农村土地流转有序开展,推动农村产业化经营进程,实现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最近,市农业局组织对我市农村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基本情况
(一)全市农村土地承包基本完善和稳定。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制是党的农村政策基石,是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我市自第二轮土地承包以来,经过几年的完善。截止目前,全市农业户数为1211682户,承包耕地农户1150620户,占总农户的95%,承包耕地面积为4035651亩,农业人口3973785人,承包耕地人口3748798人,占总人口的94.3%。承包耕地农户已签订承包合同1099696份,占承包耕地农户的95.6%,已填发经营权证书1079713本,占承包耕地农户的93.8%。
(二)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多样,呈逐步扩大趋势。
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他不仅能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臵,提高土地经营效率,而且对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产业化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承包土地流转面积达470880亩,占农村承包耕地面积的11.7%。在流转面积中,从流转方向上看:农户之间流转247973亩,占流转面积的52.7%,流向专业大户102870亩,占面积的21.8%,流向企业事业业主120037亩,占流转面积的25.5%;从流转形式上看:转包193802亩,占流转面积的41%,转让103950亩,占流转面积的22%,出租93819亩,占流转面积的20%,入股11420亩,占流转面积的2.4%,借用5347亩,占流转面积的 1.1%;从流转土地的类型上看:耕地271572亩,占流转面积的57.7%,林地47691亩,占流转面积的10%,四荒125344亩,占流转面积的26.6%。
(三)农村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工作急需加强。
全市应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总数为77344份,面积470880亩,其中:有口头合同的64081份,面积214598亩,占总数的83%;有合同且经审查鉴证的6269份、202682亩,占总数的8.1%;有合同未经审查鉴证6994份,53600亩,占总数为9%。
二、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一)土地流转的一些特点。
1、土地流转步伐加快,但整个土地流转正处在起步阶段。近年来,我市十分重视土地流转工作、大力招商引资,取得了初步成果。但我市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水平并不很高,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一是流转面积不多,比重较少。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为470880亩,仅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1.7%;二是农户间转包多,而业主租赁、转让拍卖等流转形式较少。全市转包总面积193802亩,占流转面积的41%;三是流转期限短的多,期限长的少;四是流转面积小户多,大户少;五是业主处于投入阶段的多,现阶段已取得显著经济效益的少。
2、农村中的“四荒”地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近年来我市结合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把农村“四荒”资源开发利用列入了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工作来抓。据统计,全市“四荒”流转面积为125344亩,占总流转面积的26.6%。其中流转给专业大户和企事业单位的面积为113689亩。如江油方水的白玉村,以密源果品公司为龙头,先后吸引客商18户,已开发利用“四荒”面积4144亩,招商引资3000多万元。涪城区丰谷镇邹兴荣租赁荒山荒坡创建云盘山优质水果基地,龙门镇向再胜在黄本村租赁上百亩耕地以优质、水果、苗木、花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环城第一村,城郊乡戈家庙村以优质水果、桃、李、梨、枇杷等成规模的旅游观光农业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专业大户和企业事业单位参与农业开发,是当前农村
土地流转中的新趋势。全市流向专业大户和企事业单位的土地面积为222907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7.3%,且呈逐渐增长的趋势,他们主要从事种养业、观光、花卉、造林、种药、种茶。由于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引进,通过大量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产品的市场化和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为周围农户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使农民从中学到了新知识,增强了市场意识。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引进,使农业的投入呈现多元化和上升趋势,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一定的改善。它还为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农民在享受出租土地收入的同时,又可在不出乡的情况下在所出租的土地上打工,取得劳务收入。
(二)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土地流转行为不够规范。一是大部土地流转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并未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流转关系,流转期限较短;二是无合同或合同不规范,权、责、利不明确,极易造成混乱和纠纷,埋下隐患。目前,全市土地流转共77344宗,其中无合同或口头合同达64081份,占83%。而有合同且经审查鉴证的只有6269份,占8.1%;三是存在违背《农村土地承包法》有关政策的行为。主要表现为:有些业主流转合同同村社签,绕开农户;个别村社为便于流转,在二轮土地承包期内,有重新划分土地的现象;有的土地流转时间超过了农户二轮土地承包的剩余期限;有的村社集体统收、统支租赁费,用于上交税费等,这些现象都极易在农村中产生纠纷,影响土地的正常流转。
2、土地撂荒现象日益突出。经统计,全市撂荒面积达64748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6%。其中无人耕种43665亩,占撂荒面积的67.4%,无力耕种12789亩,占撂荒面积的20%,因集体发包不出去的6677亩,占撂荒面积的10%。撂荒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自然条件差,无人承包;二是人少地多,加之农产品价格低、种地不划算;三是部分农民外出打工,不打任何招呼,也不向其它农户转包而撂荒。四是由于自然灾害或人为毁损后无力恢复而撂荒。如梓潼文兴乡双凤村二社,全社226人,110个劳动力,现在外打工劳动力80多个,在家仅剩20多个劳动力,该社举家外出的就有23户,撂荒20多亩无人耕种。而整个文兴乡撂荒面积达695亩,撂荒的土地零星分散,农民不愿耕种,也难以找到业主,这样导致税费收不齐,矛盾问题越积越多。
3、土地流转管理滞后,服务不到位,机构不健全。表现为流转合同管理程序不规范,合同签订内容条文不完善,没有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镇乡农经机构撤并后,人员较少,职责不明,且兼职较多,无力对土地流转合同进行指导和管理。土地流转政策宣传不到位,有的农户想转出土地,但又怕失去土地承包权,有的地方在引进业主,签订合同和为业主提供必要支持等服务跟不上,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规模和效益。
三、几点建议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一是要加强政策宣传,在充分认识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前
提下,积极引导农村土地的流转,发展农业产业化,实现规模经营;二是要及时制订鼓励流转的政策,如技术支持、信息服务、信贷投入、税费减免等,使土地流转得到政策上的支持和保障;三是要抓好典型示范,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让农民真正看见土地流转的好处,并积极探索和积累经验,逐步推广,争取有新的突破。
2、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土地流转。首先要把握好土地流转的原则,要有利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坚持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不改变土地所有权和土地用途,在土地承包期内流转和依法转让的原则。其次,土地流转双方当事人须签订规范的书面流转合同,合同应报乡镇合同管理委员会审查、鉴证。对土地流转中的合同、协议、决议应整理归档,妥善保管。第三要规范农民、业主和村社干部的行为,要按法律办事,不得强迫农民流转土地,甚至以村民委员会来代替农民签合同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健全组织领导机构,规范办事程序。乡镇要建立健全农业承包合同管理机构,负责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日常管理和指导工作。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应按法律和政策确定的职责范围,统筹协调,加强配合。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要切实维护土地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
(市农经站供稿)
第四篇: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的
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战略特别是设施园艺的发展,成为全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新亮点,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也日益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解我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探索更加规范有序的流转形式,使其更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日前,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我县国土资源局、农牧局农经站,深入望洪、杨和、胜利三个乡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了解的有关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流转的面积
截止目前,全县共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26604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6.6%。其中:李俊镇3000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4.8%,分布在许桥、古光等6个村;望洪镇7517亩,占镇总耕地面积的8.3%,16个村涉及土地流转;杨和镇7293亩(其中城市建设征用4093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14.3%,分布在旺全、东全、观桥3个村;胜利乡4950亩,占全乡耕地面积的10.1%;望远镇3800亩,占镇总耕地面积的4.6%,分布在永清、上河等10个村;闽宁镇44亩。今年落实的土地流转面积13289亩。
2、流转的形式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以下几种形式:
⑴出租型
——公司+农户型。胜利乡采取了这种流转方式。即在村委会的监督管理下,农户直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给大户或公司。——公司+镇政府+农户型。李俊镇采取这种方式。即由镇政府出面,先由镇政府向农户租地,再将土地经营权出租给公司或经营大户。
——公司+村委会+农户型。望洪和望远两镇采取这种方式。即由村委会出面,先与农户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然后村委会再与公司或经营大户签订土地经营权出租合同,并附各农户土地花名册。
——合作社+农户型。杨和镇旺全村采取这种方式。即在规划建设的设施园区内,合作社先将土地经营权整体租赁回来,再与每个农户签订出租合同,农户自建温棚发展设施园艺。
出租型流转的土地集中连片搞规模经营的居多,也是当前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形式。
⑵互换型。为方便耕作或各自需要,农户间对同一村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这种类型多发生在村组内部。
⑶转包型。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给同一村组的其它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转包型的土地数量比较大,例如:望洪镇转包的土地3823亩,占全镇流转土地面积的50.8%。
3、流转的金额
据调查,互换型的流转基本上不发生资金关系。转包型的土地流转,受让方每亩每年给出让方100-200斤大米或面粉,折合现金150元-300元之间。出租型的土地流转租金在500-600元/亩.年。其中:李俊镇、望洪镇的土地流转租金为500元/亩.年;胜利乡土地租金为550元/亩.年;望远镇为550-600元/亩.年。出租型土地流转的租金为一年一兑付,各乡镇对出租型土地租金在合同中作了原则性上调约定。
4、流转期限
自1998年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以来,各乡镇签订的土地流转 期限不尽相同,最短6年,最长22年。以设施园艺出租地为例:李俊镇签订的期限为15年,望洪镇分别签订了6年、8年、10年、12年不等的承包期,杨和镇签订的租期是13年,胜利乡签订了22年的租期,望远镇签订的承包期分别是10年、15年。
5、合同管理情况
我县农经站负责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及合同管理的指导。全县6个乡镇除闽宁镇土地流转合同由镇农科站保管外,其他乡镇的流转合同均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保管。
6、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因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诱发了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一些农转非、婚丧嫁娶家庭和长期外出务工村民,迫切将承包地转包或出租出去。二是各级政府政策扶持,促进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区、市、县确立了以发展设施园艺和酿酒葡萄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战略,形成了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传统农业为基础,其他产业为辅助的现代农业格局,促进了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增加了农业的效益。三是农业的产业化以及规模效益要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所形成的显著效益,农业产业链条对各专业进行细化和分工,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认同,更多的农业企业、种植大户通过流转土地,实现较高的农业规模效益,推动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依据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依据两个法律法规,一个是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土地承包法》),另一个是2005年1月7日农业部第二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简称《土地流转办法》)。《土地承包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 转。第三十条规定了流转应当遵循五个原则:一是平等协商、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承包方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二是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三是流转的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四是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五是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第三十七条规定,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第三十一条还规定: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土地流转办法》第八条规定:承包方自愿委托发包方或中介组织流转其承包的土地的,应当由承包方出具土地流转委托书,并载明委托的事项、权限和期限等。
三、流转的效益
1、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成为当前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望洪镇唐永胜租赁330亩土地发展设施园艺,并成立香泽葡萄合作社,引领全镇群众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董洋公司、小任果业、天天鲜果品公司在胜利乡租赁土地800余亩发展设施水果,并初步形成销售市场;杨和镇旺全村设施园艺示范基地先采取对土地进行整合,再由村民经营的方式,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群众反响好。另外,望远镇、李俊镇、闽宁镇也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设施园艺,促进了本镇现代农业发展。
2、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了农民增收。第一,土地流出农户在不进行任何投入下,每亩每年可净收500—600元,这样可以有更多时间安心从事劳务转移搞再创收;同时,土地流入农户通过规模经营同样增加了收入。经过测算,一般情况下,1亩温棚蔬菜收入6000—8000元,设施园艺收入10000—15000元,效益是粮食作物的4-10倍。第二,在设施园艺基地打工的农户收入也相当可观。在农声香泽葡萄合作社了解到,这里打工的农户,每人每年可挣7500元以上,不离家门低成本增加了收入(以一户4人2个劳动力测算,年打工收入15000元,种植粮食收入10000元,完全可以实现县委、政府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目标)。第三,农民通过在设施园艺基地打工又可学到技术。胜利村董洋、小任果业、天天鲜三家企业,仅去年雇用周围农户200多人,有些农民将学到的技术带回去自己建棚创业。
3、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支持了工业园区建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为我县“工业强县”战略做出了重要贡献。望远工业园区和杨和功能区企业利税成倍增长,“工业强县”战略效应逐步显现。据统计,截止2006年底,望远工业园区进园企业91家,占地6000余亩,新增就业岗位1200个,安置失地农民300余人。2006年园区投产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0.2亿元,上缴利税1.82亿元。杨和功能区占地2330亩,2006年仅伊品、紫金花两家企业应纳税3365万元,税收地方留成1078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
1、土地流转行为不规范,纠纷隐患较多。据统计,全县2006年以前流转的8942亩土地中,签订书面流转合同的只有1545亩,仅占17.3%,其他均为口头约定。今年流转的土地中,也还存在不规范的地方,有的合同标的不明、四至不清;有的权利义务关系不明确,没有约定流转收益增长后的补偿办法;有的村队个别农户认识不到位,在大部分流转的情况下以租金低、要求自主生产为由反对流转,与村队干部发生分歧,出现矛盾。这些土地流转不规范的行为,势必成为土地流转纠纷和隐患。
2、部分群众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认识不足。农民群众恋土情结浓,不愿意轻易流转。有些农户由于思想不解放,认识上有偏差,虽已具备流转条件,但仍不情愿转出自己的承包地,影响了乡镇村队组织的土地流转进程,使土地流转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有些群众对土地流转政策不放心,产生一些疑虑,认为土地流转后一旦政策变动失去承包权,怕失去了土地没有依靠不安全;另有部分群众小农经济思想严重,满足于守土经营,小富即安。
3、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土地合理流转。目前,我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市场化运行的流转机制,缺乏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流转形式单一。有些农户有流转土地的意向,却一时找不到受让方,而需要土地的人又找不到流转的土地,影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理流转。
4、土地流转监管机构不健全,纠纷查处较难。《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后,县、乡土地流转仲裁机构不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放任自流,缺乏监管,流转纠纷无处受理,给土地流转留下诸多弊病和隐患,有的成为农村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县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由于人员、经费等问题落实不到位,使得调解、查处土地纠纷案件力度不够,造成矛盾纠纷,农民群众反复上访。
5、土地流转后农户还有一些担忧。一是承包土地全部参与流转农户的就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老弱病残、智力低下等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成为流转后的“老大难”;三是土地流转合同期内租金不变,尤其是租期长达15—22年的,会造成其他的矛盾和问题;四是土地流转中,政府出面担保的资金安全合理运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五是合同期满,经营权收回和土地恢复、灌排体系等相关事宜需要明确;六是土地流转后,村队义务工的分级使用问题亟待解决;七是对绝大多数发展设施园艺的土地流转农户来说,还存在资金短缺、技术力量薄弱、销售市场等现实问题需要解决。
五、建议及措施
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是解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为了科学、合理、有序推进我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设施园艺、酿酒葡萄,实施特色产业带动战略,打造设施园艺大县,特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正确认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村土地流转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村人口流动的客观要求。合理规 范的土地流转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人口变化引发的土地调整,更为重要的是,用市场机制取代行政手段不断调整土地的做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地矛盾,是实现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农户认识到,土地流转有利于土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有利于农民分工分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乡镇、村级干部更要充分重视土地流转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提高土地生产效率。
2、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在坚持农户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遵循“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走先建设、后规范、再提高、大发展的路子,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永宁是粮食大县,既要保证一定的粮食产量,又要发展设施园艺。专家算过这样一笔账,全国人均种粮面积1.3亩,我县现有人口20.4万,耕地40.2万亩,如果按照人均1.3亩耕地种植粮食作物,平均产量按700万公斤/万亩计,我县每年可以生产粮食1.85亿公斤,实现自给自足绰绰有余,这样就有15.48万亩耕地可以流转。这为实现县委、政府提出的5万亩设施园艺15万亩酿酒葡萄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可能。
3、加强指导与管理,规范流转行为。一是县上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指导我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二是各乡镇、村队及农户要按照县农经站提供的标准合同文本,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以切实保护农户自身和集体权益。农户自愿委托发包方或中介组织流转其承包地的,要出具土地流转委托书,双方必须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合同必须经村委会备案,乡镇合同管理部门鉴证;三是土地流转期应依照种植作物的生长期及设施温棚的使用年限来确定,期限不宜过长,一般以5-15年为宜;四是土地流转发生的租赁费等相关费用应随粮价、物价上 涨、设施园艺逐步增收和有关政策的调整而作适度的调整,一般应采取每3年一测算的方式确定,确保广大农民实实在在地受益。
4、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一是抓主体培育,不断拓展土地流转渠道。大力倡导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参与农村土地流转,促进流转主体多元化。引导农业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流转土地投资效益农业,达到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示范带头和引领作用。二是发展中介组织。杨和镇旺全村合作社+农户型土地流转发展设施园艺的模式很值得总结,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委托村委会或农村经济合作社,由中介组织统一流转农户的承包地。如平罗县登记注册的土地信用合作社,通过土地集中经营,集中开发,促进农民增收,就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三是解决流转后“50 60”(女50周岁、男60周岁以上)人员的社保、养老等问题。四是各乡镇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为农户开展流转前后的各项服务,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职能,积极开展仲裁工作,依法调处农村土地流转纠纷。五是加大对流转农户发展设施园艺的资金、技术扶持力度,建立健全销售市场。继续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发展设施园艺提供技术保障,确保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农户增收。六是引导、支持、鼓励设施园艺大户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关系,实现企业、农户双赢的目的。七是保险公司应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设施园艺给予投保,以此提高土地流转抗风险能力。
第五篇: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查报告
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调查报告
台州市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在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和土地的集体所有制这两个农村基本制度框架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农民群众的创造,也是农村经济制度和农村经济结构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生产要素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组合,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我们在了解各地土地流转实践、调查全市农地流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建议,供决策参考。
一、当前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1、流转数量逐步增加。从农业部1998年对全国8省所做的调查显示,参与流转的土地只占全部土地的 3—4%,发生面最广的浙江省也只有 7—8%。到2001年,我省绍兴市土地流转率为25%,湖州市为19%,衢州市为11.3%,2004年广东省为14.4%。据有关资料,当前全国农村土地流转率为10%左右。我市民营经济发达,农地经营权流转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形式多样。据统计,至 2006 年底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 47.06 万亩,比 2000 年增加34.1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25.62 %。
2、流转形式多样化。早在1992年,广东省南海市将辖区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划分为农业保护区、工业开发区、群众商住区,依此实施一定规划和经营。同时将集体土地和农民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到在农民土地上兴办的企业,农民参与按股分红,农地转成非农用地的级差收益按照51:49的比例在集体和农民之间分成。企业租用农民土地,一亩地每年几千元,且预交3—5年,企业一次性交给集体的土地租金就相当于目前国家的征地补偿费。今年五月,重庆市九龙坡区探索“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换宅基地”的办法,解决现行
1农村土地上的阻碍。该区城乡统筹的相关办法规定,要想由农民变为市民,要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自愿退出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其土地流转的收益仍归农民所有。目前,重庆市工商局出台新措施,允许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设立企业。今年,苏州市全面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农民土地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三大合作”。从我市农地流转的发展历程来看,农地流转形式不断趋于多样化,并逐步向市场化流转方向发展。早期的农地流转是农户之间的自发流转,多采取代耕、无偿转包、倒贴转包等形式,并且由转出方主动寻找受让方,流转目的是防止土地抛荒和转移农业税费负担。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租赁、有偿转包、股田制、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托管等便于土地规模经营的市场化流转方式成为主要形式,流转的目的也由减负转为增收为主。与此同时,山林地流转速度也不断加快,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流转逐步规模化。自家庭承包制实行以来,各地就开始出现农户间自发的土地流转,但这些流转都是小规模的、口头要约的非规范流转,且流转的发生率较低。近几年,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种养大户、合作社的大量涌现,农村土地转出需求和土地转入需求的增加,促进了农地流转向规模化发展。同时,由于农村税费改革,特别是免征农业税政策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为土地承包权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4、流转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近几年,随着《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组织和管理,早在2002年便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农用地经营权流转机制的若干意见》(台市委办〔2002〕19 号),还制定了《台州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操作指南》,各地也积极探索土地流转的有效形式,出台了各项服务措施。如椒江区从1998年开始,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就免费向农户提供规范的流转合同,指导合同签订和搞好合同鉴证服务。同时,在农村也出现了“农民职业经纪人”,为流转双方牵线搭桥。我市农户自发流转比例逐渐下降,而有组织的流转比例正在上升。从椒江区来看,2000年农户自发流转占75%,至2005年底,这一比例下降为40%,而有组织的流转占到60%。
5、促
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我市的农地流转情况看,在种植大户和涉农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从流转后的种植结构看,以绿菜花、大棚蔬菜、茭白、西瓜等经济作物和以柑桔、杨梅、枇杷等水果以及花卉苗木基地为主,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通过规模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了农业发展空间,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发展了现代农业,使我市的农业朝着高效、生态、外向以及观光休闲等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二、现阶段农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市在农地流转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与形势的发展和先进地区的进展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农民的小农意识观念和恋土情结亟待转变。由于农民长期受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即便从其他行业可以获得一定的收入,也有部分农民仍不愿放弃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把土地看成了“保命田”、“退路田”,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流转进程。
2、农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善。土地流转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手续不完善。特别是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承包方不及时向发包方备案,也没有签订规范的书面协议或合同,有的甚至只有口头协议,自由性和随意性较大。据统计,目前全市47.06 万亩流转土地中,签订流转合同的仅占27.40 %。同时档案管理不规范,给土地流转管理造成很大困难,引起纠纷很难调处。
3、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还不高。我市的农地流转市场虽已初步形成,但由于农地流转市场的配套服务跟不上,导致农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不高。主要原因有:一是中介服务组织的缺位。虽然我市在土地流转中介服务和土地托管等方面较早地进行了探索,但在有些地方农地流转中介组织不规范,土地流转台账、信息库尚未全部建成,有的地方尚未建立农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造成流转信息不畅通;二是尚未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形成市场化的流转价格体系;三是土地承包权抵押市场没有建立。
4、尚未建立合理的规避农业风险机制。“靠天农业”仍旧是当前农业最
突出的问题,特别是针对规模经营,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严重阻碍农业的健康发展,农业保险政策的滞后乃至空白,由此也严重阻碍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和土地流转规模。如2005年影响我市的台风达4次,其中3次正面袭击,给我市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特别是规模经营的种养大户损失更惨,有的甚至血本无归。
三、加快农地流转的对策建议农地流转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一定要慎重对待。加快农地流转,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提高认识,积极引导,稳妥推进,不断创新,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进一步强调和深化对农地流转的认识
首先,强调农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而非集体组织。农地流转的实质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文规定,这一权利属于农户。因此,在任何时候农地流转的主体都是农户,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决杜绝以集体组织是土地所有者身份、或以农业产业化为借口去强迫农民搞流转。其次,充分认识农地流转是手段而非目的。一是农地流转有利于克服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推动规模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它只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手段而非目的;二是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并不是只要搞了农地流转,经济就会发展,农民就会增收;三是农地流转是以农村劳动力大量向非农产业转移为前提条件的,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又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基于各地存在的经济差距,应因地制宜,有条件就流转,没有条件只能创造条件,这样才能达到强农富民的目的。
(二)积极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
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和完善,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重大组织创新。2007年4月28日,我市第一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台州市路桥天湖土地股份合作社在路桥区横街镇湖头村成立。路桥天湖土地股份合作社是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有关规定,坚持自愿互利原则,村民以土地承包
经营权作价入股、村集体经济组织以资金入股,经台州市工商局路桥区分局注册登记,申领了合作社营业执照。合作社注册资金216万元,总股权 360 股,每股 6000 元。其中村集体经济入股 42.38 万元,折合 70.63股;村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297亩(包括生产队机动地),折合287.37股。全村现有 154 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占全村总户数的 60%以上,村民入股的耕地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71.6%。合作社成立后建立了大棚西甜瓜基地、大棚蔬菜基地、葡萄等水果基地三个生产基地,并与16家规模经营户签订承包合同,初步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新格局。此外,合作社还将组建农业专业服务队,购置植保机械,为企事业单位园林绿化提供养护服务,通过拓宽服务内容增加收入。路桥天湖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成立丰富了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内涵,使合作社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农村的更多领域,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目前,市农业主管部门计划年内在每县(市、区)组建一家土地股份合作社进行试点。
(三)建立市场中介组织,完善农地流转市场体系
农地流转市场化机制的形成有赖于较为完善的流转市场体系,要结合本地实际,在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建立由市场调节土地流转的长效机制。一是要积极支持和引导创办中介组织等农地流转有形市场体系。重点是积极培育以乡镇农经管理部门为主体的非盈利性农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农地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之间的媒介和桥梁作用。二是要建立农地流转信息库。目前可以依托农经信息网建立农地流转信息库,做好流转规划、信息发布、价格评估、合同档案管理等工作。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农地流转市场化的更大空间
城市化的过程实际就是化农民为市民的过程,离开农村的农民越多,这些农民的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规模就越大。一是要鼓励、扶持农民创业,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子,加快农村富余劳力从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村自然经济方式中解放出来,从固定在少量的承包土地上解放出来,开辟新的就业门路和生产空间。二是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
场,使农村劳动力能够自由选择职业,把劳动力市场与土地流转市场结合起来,以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流动,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进而建立稳定的农地流转市场。
(五)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营造有益于农地流转的社会环境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缺位,使农民不得不把土地作为最后一道吃饭、就业、养老的心理防线。只有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走出土地的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市场化才具备了基础。一是要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为目的,积极探索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新途径,促使农地流转走上完全市场化的轨道。二是要建立比较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改变当前“靠天农业”的局面。
(六)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确保农地使用权流转步入市场化、法制化轨道
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作用是引导、服务和监督,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制订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一是要制订“农地流转促进方案”,以期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培育有效率的专业市场,让留下来的农民专心当好农民,让转出去的农民安心当好非农民。可以考虑,各地在农发基金中划出一块,建立农地流转补贴专项资金,对出让农地的农民给予补偿,以进一步加大农业规模经营的财政补贴扶持力度。二是要做好农地流转过程中的政策服务、农业技术和流转手续业务指导、农地流转用途监督。三是要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制度,在制度设计上进一步突破,使农地使用权流转尽早走上市场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