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流动党员在他乡致富回家乡创业经验材料
近年来,**县从为流动党员办实事、解困难入手,着力构建流动党员服务关爱机制,努力引领流动党员“在他乡致富、回家乡创业”的发展潮流,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完善联络沟通网络,实现流动党员服务管理“全覆盖”。一是抓好摸排,把好流动源头。按照“年度摸底、季度更
新”的方法,详细登记流动党员的流动去向、联系方式等,及时输入信息库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目前全县3937名流动党员全部实行信息库管理。二是建立组织,进行规范管理。依托已建立的107个驻外党支部和6个流动党员管理站,共管理外出党员2283名,注重加强联系,正常开展组织活动,实施教育和关爱。三是确定专人,实行结对联系。对一些务工比较分散的流动党员,采取村干部结对联系、在农村无职党员“竞岗争先”活动中设立“流动党员服务岗”进行定向联系等方式,共管理外出党员1453人,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四是设立专电,开展热线咨询。县、乡、村三级都设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号码随《流动党员活动证》一同发给外出党员。今年以来,共接到流动党员咨询、求助、服务等内容的电话2100多个,回复办结率达到92.7%。
二、健全服务帮扶机制,营造流动党员安心在外的良好环境。针对流动党员在外的实际需求,重点开展三项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一是强化技能升级培训。每年底对外出党员及务工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然后制定具体的技能升级培训计划,春节后及时组织培训,在外出前强化就业技能“补课”。运用农村党员干部一代远程教育网络,推行“微型党课”、“网上课堂”、“菜单式教育”等形式,提供各类培训。二是开展全程服务代办。紧紧依托县、乡、村三级为民服务体系;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流动党员在外生产生活中需要服务的事项全部纳入到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为民服务站,流动党员只需通过信函和电话告知所办事项,乡村两级及时给予全程代办。三是解决子女就学问题。开辟流动生转入转出、学籍管理、升学考试等方面绿色通道,指定县城6所城区学校为接纳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的定点学校,2007年以来共为1.3万余名流动生解决了就学或学籍问题,使他们有学上、上好学。
三、建立激励关爱机制,着力推进流动党员返乡创业热潮。坚持走访慰问制,家乡党组织采取定期走访驻外党组织、和输入地党组织联系协调解决疑难问题、对流动党员先进事迹开展巡回报告、表彰先进驻外党组织和流动党员、重要节日发短信问候外出党员等形式,深化关怀内涵,保持外出党员的归属感。建立重大事项告知制,村党组织在决策重大事项之前,一般都征询外出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倾听呼声,反映诉求,保障其建议权,并在决策会议上予以讨论,保障其参与决策的权利。倡导返村任职制,鼓励流动党员中的“能人”,回乡创业或担任村(组)、社区干部,对一些能力突出、群众公认的人选,则让他们担任村(社区)主要负责人,目前,全县返乡担任村干部的已达253人。对返乡创业的流动党员实行领导首席服务制,由县四大班子领导帮扶联系返乡创业工作,及时解决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政府在土地出让、税款征收、工商登记;信用贷款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并每年拿出200多万元奖励资金奖励对家乡经济发展贡献大的返乡创业者。目前,全县已有以流动党员为主体的近1.6万人返乡创业,创办各类企业1700余家,2007年创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0多亿元。
天国降临 帝国风云之《圣武传》 灵动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返乡流动党员致富带动创业先进事迹
**,男,1962年4月出生,初中文化,XX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镇合村村人。1992年外出务工,XX年创办上海静塘建设材料有限公司,从事运输批发业务。XX年被村党总支引导参与“双向带动”工作,先后带领、介绍本村及周边群众50多人在上海就业。2011年金融危机后,他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返乡创业。在**县城投资70余万元创办云龙大酒店,带动家乡25人就业,以返乡创业回报家乡。当被问起回乡创业的感想时,汪元龙腼腆地笑了:“能为家乡做点事是我最大的荣幸了。”
(一)上世纪九十年代,跟周围的年轻人一样,初中毕业后不久的**也加入了外出打工的行列,大都市的繁华给年轻气盛的**带来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他怀揣梦想和激情,一心要给自己闯出一番事业来,而现实的无奈使他不得不当起了建筑小工,每天起早贪黑,10多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可每月500多元的工资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面对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膀大腰圆的**,有些无从适应,渐渐有了退却的念头,住在低矮的工棚里,面对习习的江风和五彩斑斓的城市霓虹灯,**苦苦思索着,难道就这样回家?岂不让村里人笑话?由于常年与山为伍,形成了山里人特有的坚韧、朴实、勤劳等良好的禀性,正是因为这些优良品质使他能够直面人生坎坷。面对创业的挫折,他不屈不挠,又重新振作起来。但他此时已有了新的打算,他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只为打工而打工,不能放弃自己的梦想。从此王元龙边打工边学习边思考,主动去搜集一些有用的信息,切身的打工经历带给他丰富的阅历、广阔的见识,是他日后创业宝贵的财富,更被他视为“人生中第一桶金”。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1995年,他发现处在大建设中的上海对建材的需求量大,建材的销路非常好,汪元龙抓住这一机遇,说干就干,于1995年开始尝试从家乡向上海贩运水泥,并尝到甜头,为他今后的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精明的他在做稳水泥贩运业务的同时,将业务发展到批发水泥钢材。面对初步的成功,汪元龙并没有自足,更没有沾沾自喜,随着生意不断做大,他不断地寻求新的商机。1998年,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与其兄弟汪元昌、汪根水合伙租赁了码头,从事运输、批发业务,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XX年汪元龙创办了上海静塘建设材料有限公司,经过商海大潮的洗礼,**也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了一名创业有成的企业主。
(二)致富不忘家乡人。自从XX年被家乡村党总支引导参与“双向带动”工作以来,汪元龙把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当作自己的责任。几年来,他先后带领、介绍本村及周边群众50多人在上海务工、就业,成功帮助他们摆脱了贫困,赢得了家乡人民的交口赞誉。
同村村民曹益清,原本也有个幸福的家庭,可因家境贫寒,生活多年的妻子不愿再和他一起过苦日子,离他而去了。面对年幼的女儿,曹益清只有默默流泪。汪元龙得知此事后,主动找到他,聘请他到自己的公司上班。现在曹益清不仅摆脱了贫困,还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居所。在汪元龙的资助下,曹益清的女儿大学毕业了,也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说起汪元龙,曹益清总是说:“没有汪总,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同村村民俞友才,由于家里人口多,土地又少,经济条件非常差。兄弟三人,眼看着都到了成家的年龄却因家里穷而找不到对象。后经人介绍,俞友才来到上海找汪元龙,汪元龙了解他家情况后,二话没说便在自己公司给他安排了工作,后来俞友才的两个弟弟也先后来到汪元龙的公司务工。经过几年的打拼,兄弟三人不仅成当地的有房有车的富裕户,还成长为公司的中坚力量。每当谈起这些,俞家三兄弟都满含深情地说:“要不是汪总的帮助,我们还在为娶媳妇发愁呢!”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想到自己创业时得到社会和他人的相助,那么自己就应该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他积极关注家乡公益事业,关心家乡发展。为帮助家乡改善交通条件,XX年他捐资一万余元,为合村村建楼村民组修通了道路,方便了该组村民出行和小孩上学;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他还先后多次出资请地方剧团演出;为支持家乡建设,**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向家乡提供招商信息和发展项目,多次带江浙客商来家乡考察投资环境;为帮助家乡学子改善学习环境,XX年**向合村小学捐赠了数千元,用于改善教学环境。合村小学也为此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校的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德育课。
2011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当他看到有许多在校的学生被埋压在废墟中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第一时间向灾区人民捐款4000元,并响应党组织号召积极交纳“特殊党费”。
(三)在外打拼多年的汪元龙始终有个家乡情结,总想回到家乡创事兴业,为家乡的发展做些贡献,但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成行。2011年受金融大气候影响,他在上海、武汉经营的建材业务受阻,便毅然将发展眼光投向家乡,想回乡创业。镇、村党组织得知情况后,根据他在**县城利民路有门面房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同志服务,在发展上出谋划策,提供卫生许可证的领发、电话网络手续的申请办理等方面的服务,镇领导多次与他联系,鼓励他返乡创业,坚定他回乡发展的信心。在镇、村党组织鼓励帮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紧锣密鼓的筹办,2011年1月1日总投资70余万元的云龙大酒店正式营业。酒店占地面积750平方米,带动家乡25人就业,其中有返乡农民工6人。如今**的大酒店逐渐步入了良性的运营轨道,生意越来越红火。
(四)一个人要保持思想上不退步,就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就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面对不断发展的形势,**坚持用马列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虽然常年奔波在外,但他始终坚持与党组织联系,积极投身到党组织活动中来。在每年的主题教育期间,他都主动联系家乡党组织,带动身边的流动党员学习,努力在学习实践中增强党性提高素质,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外,他还积极协助镇村党组织做好家乡流动党员的管理,成为一面流动的红旗。
创业艰辛磨练意志,奉献爱心彰显品质。面对今后的人生,返乡流动党员**表示,**的水土养育了我,我将继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经济腾飞注入活力,为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蔡发【2009】15号在全镇流动党员中开展“为加快家乡发展作贡献,为促进当地繁荣当先锋”主题活动的通知
蔡发[2009]15号
关于在全镇流动党员中开展“为加快家乡发展作贡献,为促进当地繁荣当先锋”
主题活动的通知
各村党总支、镇直各支部: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服务、教育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双向带动”作用,根据太组通字[2009]43号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镇流动党员中开展“为加快家乡发展作贡献,为促进当地繁荣当先锋”主题活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要内容
(一)流动党员“为加快家乡发展作贡献”的主要内容(简要概括为“当好六大员”):
1、做家乡招商引资的联络员。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项目与技术,吸引优秀人才来皖创业,引进资金投资家乡建设。
2、做家乡建设的领航员。带回新观念、新信息、新技能,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探索家乡群众致富创业的新途径,致富不忘家乡,带头返乡投资创业,为家乡的发展提供活力。13、做推介家乡的宣传员。宣传家乡深化改革开放、致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宣传安徽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的新形象。
4、做家乡群众外出就业的引领员。积极向家乡群众提供就业信息,传授就业经验,引领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
5、做商品流通的中介员。在农村商品流通中牵线搭桥。帮助群众销售农副产品,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6、做联系群众的服务员。与家乡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及时了解其生产生活状况,帮助寻找致富门路,解决资金技术等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二)流动党员“为促进当地繁荣当先锋”的主要内容(简要概括为“争做四模范”):
1、争当学理论、学文化的模范。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科学、文化、法律知识,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技能。
2、争当讲党性、讲奉献的模范。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讲党性、顾大局、讲奉献,认真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各项任务。
3、争当促发展、促和谐的模范。为促进流入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勤奋工作,爱岗敬业,在生产和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真诚回报社会,为扶贫帮困、兴办教育、基础设施等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4、争当守法律、讲道德的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遵守职业、行业道德,带头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工作措施
1、健全服务网络。各村党支要进一步完善流动党员台
帐,对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流动原因、去向、从事职业、发挥作用等情况及时登记,维护更新,及时准确了解掌握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
2、广泛宣传发动。各村党总支要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及时将本通知精神传达到每名流动党员。要通过电话、信件、网络等多种形式,向流动党员传达开展主题活动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引导他们按照“六大员”、“四模范”的要求,积极为加快家乡发展作贡献,为促进流入地经济社会繁荣当先锋。
3、落实责任,强化组织实施。各村总支要按照流动党员专人联系制度的要求,支部书记或委员每人联系1—5名流动党员,专人负责引导和组织流动党员参加主题实践活动,保持与流动党员双向、经常、动态联系。
4、建立活动台帐。各村党总支要及时将流动党员参与活动情况进行登记造册,每季度向镇党委汇报。
三、有关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活动有序进行。要进一步明确流动党员管理职责,建立健全流入地党组织与流出地党组织“双向共管”机制,推动活动扎实开展。
2、联系实际,形式多样。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结合流动党员的思想实际,创新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推动主题实践活动的扎实开展。工作中要注重三个结合:一是把主题实践活动与经常性工作结合起来。继续加强《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和使用工作,认真做好在流动人口管理中采集党员信息工作,健全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构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使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成为推进经常性工作的过程。二是把主题实践活动与“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
结合起来。根据流动党员的职业特点、工作性质和自身条件,设置不同岗位,明确目标任务,建立评议考核体系,确保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三是把主题实践活动与强化服务工作结合起来。要根据流动党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各村党总支要把为流动党员服务摆在重要位置,特别是要切实帮助外出流动党员照顾好留守在家的家庭成员,使他们无后顾之忧。
3、完善各项制度。通过活动的开展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制度,完善评价和各项保障制度,在活动中对流动党员表现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奖励,对活动组织不力的单位要进行通报批评。各村党总支要将流动党员参与活动的情况作为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
各村要将这次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的阶段性总结于2009年11月底前报镇党委。
中共太和县蔡庙镇委员会
2009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