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创新调研[五篇]

时间:2019-05-14 01:28: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会管理创新调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会管理创新调研》。

第一篇:社会管理创新调研

月末,我带领经侦支队、人口出入境管理支队等相关人员,结合所分管工作。通过走访、现场调查、座谈等方法,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深入武陵源区开展了调研。

一、做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启示:

(一)信息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器”

从调研情况来看,武陵源分局的信息化建设虽说不是

很精细,但是发挥的作用是很明显的。近年来,他们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新手段、新方法,着力提高了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首先,他们建立完善情报信息定期会商研判机制,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其次,他们积极探索合作工作机制,在明确各部门、各警种社会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体系,促进了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此外,他们积极推动情报信息从战术应用到战略应用、从操作应用到决策应用、从表层到深层应用的转变,全力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群众的满意率在全省进入前三甲。

成功的实践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及时有效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进器”。

(二)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社会管理领域有许多新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项工作不是公安一家的事情,也不是公安一家能做好的事情。必须将这项工作置于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这个母系统中,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来谋划布局,联动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并让群众积

极参与进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武陵源核心景区(17个探头)与城区(180多个)建立的探头平台,就不是光靠公安一家的工作。这样部门联动,监控到位,群众主动,才能真正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效率。

同时,社会管理创新还包括人口、场所、虚拟社会和公共安全管理等子系统,其核心是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大局的能力。这方面,武陵源分局以创“平安满意张家界”为目标,围绕旅游经济发展做文章,通过大走访、大调解、大防控等措施,狠打犯罪,主动服务,为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确保了来景区的中外游客的平安。

(三)公安机关内部机制创新是前提

要创新社会管理,首先应从公安机关内部机制进行创新,挖掘队伍潜质,调动民警的责任心,真正做到让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反之,如果内部机制不创新,无法激活队伍的活力,那么社会管理创新也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解决警力不足问题,一方面要增加总警力,另一方面还要向内挖掘潜力,要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警力资源。

二、做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建议:

(一)创新信息研判机制,在提高预防、发现和打击犯罪的效能上下功夫。

一是要坚持以情报信息支撑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进一步健全完善情报信息网络,切实把触角延伸到村(居)、单位和场所,及时获取动态性、苗头性、倾向性情报信息,实现精细管理、精确防控、精准打击。二是要加强流动人口情报信息研判,定期分析流动人口流向、高危人群、打击处理的外来违法犯罪分子等情况,科学

指导警力投向,把有限的警力和资源集中到违法犯罪高危人员和容易遭受侵害的弱势群体上来,做到抓两头、带中间,抓重点、带一般,发挥打防控整体合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流动人口信息全面、鲜活的优势,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劳动力需求、城镇布局、社区建设、公共设施配套等经济社会建设事项,加强对流动人口数量、结构、状态的分析,科学评估人口流动态势和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超前研究针对性措施,着力化解潜在风险和矛盾。五是要坚持全警动员,全警动手,谁办理,谁采集。对违法犯罪人员,一律按规范流程采集信息资料。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案例,借鉴外地经验,归纳研究网上排查、网上串案、网上辨认、网上控赃等网上战法,及时推广运用,大力开展网上作战,不断提高办案水平和效率。

(二)创新服务管理措施,在提高管理针对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要把“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及“以信息管人”等多种服务管理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一是落实“以证管人”措施。要使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就可以享受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待遇,实现管理与服务、维护稳定与激发活力的有机统一,同时调动流动人口登记办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落实“以房管人”措施。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房管人”、“以人找房”、“人房一致”的双向互联管理途径,因地制宜推行出租房屋旅馆式、小区式、公寓式、委托式管理模式,全面实行出租房屋登记备案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房屋中介、物业服务公司管理,落实经营者的治安责任。三是落实“以业管人”措施。要全面推行融治安防范、矛盾调处、劳动用工、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卫生防疫等于一体的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业主责任制,督促用工单位落实专人做好本单位流动人口登记、证件发放、信息采集和教育培训等日常服务和管理工作。四是落实“以信息管人”措施。要以警

综平台推广应用为契机,健全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系统,将有前科劣迹的重点人员纳入系统管理,并与全国违法犯罪人员系统、涉毒人员系统等相比对,及时发现跟踪重点人员,逐步改变原来对流动人口进行信函调查的管理模式。要加快推进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出租房屋、旅馆业、违法犯罪人员、在逃人员、涉毒人员等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信息实时关联、自动比对、自动报警、网上布控和提醒注销等功能,动态掌握流动人口活动轨迹,做到对藏匿于流动人口中的重点人员“来能报警、动知轨迹、走明去向、全程掌控”。再就是对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交界处等流动人口管理滞后、基层基础薄弱的地区,要着力推进社会治安动态监控系统建设,全方位控制和掌握社会治安动态,提高防范和打击流动人口违法犯罪能力。另外,在对港澳台及外国人管理方面,要从简化手续等细节入手,进一步改进服务工作。

(三)创新公安职能手段,在主动进攻上下功夫。

经侦部门一定要突出打击重点,讲究工作方法,落实打击措施,一是要切实增强打击经济犯罪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在工作重点上,要将“大要型”、“涉众型”、“瞩目型”犯罪作为打击的重点。继续加大对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经济犯罪大要案件,特别是涉及公司、金融、财税等领域大案要案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集资诈骗、非法传销等侵害对象多、涉及群众广、化解处置难,易诱发群体性事件类案件的打击力度;加大对社会反响强烈、新闻媒体热炒、人民群众有强烈诉求的个案的打击力度,尽力挽回经济损失,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二是要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哪

里问题严重就整治哪里”的原则,积极联合相关执法部门,继续加大打击商业贿赂、侵犯知识产权、制贩假币、制售假发票、涉烟犯罪等领域的专项整治。同时针对不同时期出现的新的犯罪趋势,开展以打击证券犯罪、信用卡犯罪、网络经济犯罪等重点犯罪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整治。三是在工作方法上,要多管齐下,多策并举,不断提高经侦部门主动发现、主动进攻、深度打击的能力和水平。要变“坐堂等案”为主动发现。通过举报中心、线人布控、信息收集研判、促进行政移交等多种途径广辟线索来源。要变选择执法为严格执法。不能重大案轻小案,重所谓的“油水案”轻“骨头案”,更不能办关系案、人情案,搞“办案放水”、“辩诉交易”。要注重从小案发现大问题,从一案中深挖串案。要变单一侦查模式为多元侦查模式。由案到人、由人到案、由钱到案、由错到案,做到不漏人、不漏罪、不漏赃。要变粗糙办案为精细操作。积极探索不同罪类、不同案件的办案方法和侦查艺术,讲究侦查设计和证据规格,研究把握取证技巧、缉捕对策、审讯谋略,不断提高破案水平和办案质量。

(四)创新队伍管理方法,在提升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事业振兴,唯在得人。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复杂性对民警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认真抓紧抓好民警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从严治警”不仅是喊喊口号、写写心得、走走过场的表面功夫。要完善内外监督约束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队伍建设长效管理机制。二是要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公安机关,真正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做合格的公安民警。要按照“三懂四会”的要求,以紧扣实际、贴近实战、讲究实效为目标,积极采取个人自学、集中辅导、案例点评、网络教学、专题培训等形式,整体推进民警业务水平的提高。比如说,经侦部门管辖的罪名达84种之多,而现实生活中犯罪嫌疑人规避法律、逃避打击的手段又多种多样,千差万别。因此必须下苦功夫,围绕这些罪案的构成要件、追诉标准,结合实践中遇到的疑点难点进行研究,切实分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三是要积极培养民警网上情报搜集、网上侦查取证的习惯养成。还要把功夫用在平时,多看、多写、多练,多积累、多思考、多总结,尽快提高水平。

第二篇:加强创新社会管理调研

加强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发展社会事业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在市委中心组理论务虚会议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结合本人分管工作就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一简短发言。

社会事业是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政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今年“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又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从社会发展规律和我市发展现状看,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人民群众对教育、文化、体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需求进入了倍数增长期。去年,我市的人均GDP已超过5000美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社会事业的发展,将会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因此,必须把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放到优先发展地位,坚持经济和社会的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最终实现经济、社会互为基础、互为保障,相互协调、快速推进的良性发展局面。

一、深刻认识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整合资源、完善设施建设等有效措施,全市社会事业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我市社会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1、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经过近几年的大投入、大建设,我市中心城区及各乡(镇、街道)陆续新建、改建、扩建了一批学校、卫生院、文化场馆和体育活动场所,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善,但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一是标准不高。如农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尚未全部完成,文体设施档次偏低、规模偏小;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入好园难”的矛盾较为突出。二是分布不均。社会事业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强大的财政投入作为支撑,由于我市各乡(镇、街道)经济发展不均,造成各地社会事业发展落差较大。三是利用不多。近年来,我市建设了博物馆、图书馆、饶守坤公园、聚远楼等设施,但由于宣传包装、配套服务和开发运作等方面的不足,使用效率较低。

2、社会事业体制机制创新还存在不足。近年来,我市在社会事业体制机制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建立了“以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民资、外资投资教育,增加教育的有效供给和优质教育资源;深化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培育机制、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但从整体上看,社会事业整体运行和发展机制在我市还没有完善成型。一是引入市场机制不够、思路不宽。大部分社会事业项目建设依然靠政府财政推动。二是职能转变不够、突破不大。“政事不分”、“管办不离”、“职责不明”还普遍存在,既浪费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又阻碍了行政效率的提升。三是人事制度改革不够、力度不大。没有真正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3、社会事业队伍建设还存在不足。近年来,我市通过招考、引进、培训等一系列措施,加大了队伍建设力度,但从社会的需求和未来事业的发展来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高层次人才紧缺。如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教师、名医生和领军型人才还很少;二是流动机制不活。特别是退出通道不畅,只进不出现象严重,造成竞争机制缺失。三是区域发展不均。在基层和农村地区,专业性、骨干性人才缺乏。如农村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偏低;农村优秀教师时有流失。

二、着力明确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建立健全较为发达的教育体系。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按照“学前教育抓发展、义务教育促均衡、高中教育提质量、职业教育扩规模、民办教育抓规范”的发展思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创建特色学校,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各类教育快速、优质、协调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要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在资源配臵上,要从城市取向、重点学校导向转向重农村、重薄弱学校的建设和提升。在布局规划上,在中心城区,要按照城市发展现状和态势,进一步完善优化中小学布局规划,加快教育园区建设,使城区教育资源实现优质配臵,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全面提升;在农村地区,结合“校安工程”,重点对村完小和教学点的校舍进行改扩建,全面消除D类危房,基本消除砖木结构校舍,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二是要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教育。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市高中学校的管理,加大对高中学校教师的培养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机制,努力使我市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每年稳中有升。三是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市职业学校为龙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合作,不断提高服务力和贡献力。四是要加快发展学期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继续教育。逐步建立开放型的全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使人人都能享受到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的优质教育。

2、建立健全优质高效的卫生体系。要通过整合卫生资源,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中心城区和乡镇医疗卫生机构,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一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市人民医院南迁、市妇幼保健院和银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搬迁工程、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标准化等“三级”医疗服务网点建设,让群众“有地方看病” 二是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重点抓好“医疗保障均等化”工作,实行“六统一”,建立健全医疗服务保障体系,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另一方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使群众“看得起病”。三是强化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应急管理体制,保障群众身体健康,让群众“少生病”。

3、建立健全繁荣健康的文化体系。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着力形成文化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公共文化服务健康完善、社会文化生活丰富活跃、文化艺术创作精品迭出、历史文化保护卓有成效、文化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文化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文化队伍建设充满活力的文化发展新格局。一是要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心城区,加快建设铜都大剧院和各具特色的广场、公园、绿地,进一步加强铜都矿山艺术博物馆和铜都精品文物陈列馆等设施的功能完善;乡镇一级要全面完成综合性文化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并逐步完善和延伸农村文化网络建设,积极建设村级文化室。二是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等送文化下乡系列活动;继续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管理,使“村村通”实现“长期通”、“户户通”。三是要加强文化精品生产。完成《张潜》等剧本创作,并搬上舞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进行演出,努力开创我市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局面。四是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深度发掘具有浓郁地方特色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普查力度,着力做好银山古银矿遗址申报第七批文物国保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海口镇、新营村创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工作。

三、不断强化我市社会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要加大思想解放力度。随着我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已经具备实现社会事业跨越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事业工作正面临着又一次重大历史性发展机遇。而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最根本、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深入解放思想,大力破除封闭保守的观念、小富即满的心态、既有经验的束缚和消极畏难的情绪,充分利用好有利因素,创造性的破解发展难题,加快提升我们的事业竞争力。

2、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首先,要确保法定政策的落实。近年来,围绕社会事业建设,国家及省市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法定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我市都能结合实际,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加以执行。但由于一些客观因素,部分政策尚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因此,在未来工作中,一方面要对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法定政策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政策监管力度,确保政策得到完整、准确执行。其次,要制定各项倾斜政策。社会事业是一项以倡导公益性为主要价值的工作,绝大部分领域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应,必须得到政府强有力的倾斜政策加以扶持。

3、要加大机制改革力度。一是推进社会事业单位的分类管理。按照承担任务的公益性程度以及营利和非营利性质,对社会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管理方式和运行模式。像公共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站以及义务教育学校、博物馆、文化馆等直接关系社会公众利益和福祉的事业,要从指导思想、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坚持公益性原则,切实强化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特别要不断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减轻群众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负担;对于能够实行市场运作的社会事业单位,要按照“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以适当的方式交给各类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二是继续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要以“社会竞聘”为主导,通过深化完善社会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公开招聘、上岗竞聘等制度,广泛吸纳人才,提高社会事业队伍素质;要畅通退出渠道,引入竞争激励制度,真正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要建立健全法人任期责任制、绩效评估制度,强化岗位考核,加强对社会事业单位的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管。

4、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政府投入要到位。市、乡镇两级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障社会事业正常运作和必要建设,特别是对于政策性投入,要按照有关规定不折不扣予以落实,同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做到用于社会事业的经费逐年递增,增长速度高于财政增收的幅度。二是融资渠道要拓宽。要进一步依法放开社会事业投资领域,通过制定积极、优惠的配套政策,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包括外资投资社会事业。三是争取资金要主动。要加强项目的论证、包装工作,争取中央、省、市的项目资金扶持,弥补当前资金缺口,确保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四是自身发展要加强。有条件的单位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要转变发展思路,积极创造经济效益,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通过上述措施,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和自身投入相结合的社会事业投资体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核心是改善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和同志们一起紧紧抓住当前大好的发展时机,坚定信心,脚踏实地,扎实工作,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我市社会事业科学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我市坚持惟德乃兴、推进科学发展,争当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排头兵、夯实建设全国百强基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社会管理创新调研

突出重点 构建平台 努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市委范燕青书记的指示精神和市政协工作计划安排,在市政协赵敖祥副主席的带领下,我委会同市综治办,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并邀请部分民主党派的负责同志和市民政局、市司法局有关处室负责人,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和谐常州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听取情况通报、组织座谈研讨、深入基层调查、赴创新社会管理先行先试城市学习考察,在了解我市社会管理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社会管理工作基本情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管理是指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社会政策和法规,对社会组织和社会事务进行规范和引导,培育和健全社会结构,调整各类社会利益关系,回应社会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一系列活动及这些活动的过程。

— 1 — 社会管理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社会事业的改革发展、社会组织的发展管理、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等方面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完善社会管理七项任务和要求,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各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力度不断加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建立完善,公共交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加强,民生问题明显改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社区建设全面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步伐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平安常州建设整体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逐步深化,我市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社会公众的安全感明显提升;社会组织不断发展,门类相对比较齐全,社会服务功能逐步完善;社会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领域逐步拓展,社会志愿服务在推进和谐常州建设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实践中,我市还创造了许多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

— 2 — 响的成功经验,如:发展慈善事业的“常州模式”、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构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体制机制的经验在全国推广、在全省首创多元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在全省第一家制定并实施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期规划等等。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社会管理不断得到加强,为维护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调研中我们看到,当前的改革发展已进入了关键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且呈主体多元、结构复杂、需求多样的特点,再加上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社会矛盾相对凸显。虽然我市的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不断得到加强并有所创新,但从总体上讲,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望和实际需求,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较多。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待进一步强化 政府职能转变尚未真正到位,错位、缺位的现象依然存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加强社会管理还缺乏总体规划;社会管理力量相对薄弱,财政投入不足,公共财政体制尚待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不多且缺乏有效载体,公共

— 3 — 服务平台建设相对单一,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尽合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步伐有待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

(二)社区建设和管理存在许多薄弱环节

政府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尚未理顺,绝大部分社区实行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议行不分,社区居委会负担过重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影响了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的发挥;社区民主自治的机制尚不健全,有些制度流于形式、运行不畅,尚未达到预期效果。社区居委会与社区物业管理企业、业主委员会之间关系尚未理顺,还缺乏有效的衔接协调机制。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民主自治的热情不高,尤其是社区居民中的在职人员参与率更低;社区服务网络不健全,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不能很好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社区服务中介组织发育程度低,数量较少且服务项目单一;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缓慢,志愿服务活动尚未形成良好机制。因缺乏推动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影响了社会力量对社区服务投入的积极性。从总体上看,社区建设和管理,还缺乏花钱买服务的机制,基本停留于行政化、等级化的管理结构,还没有完全突破计划经济的模式,没有形成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区治理体制机制。

(三)社会治安管理面临问题突出

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刑事犯罪案件虽呈下降趋势,但仍在高位运行,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依然存在,对社会治安产生潜在威胁;在各类刑事犯罪案件中,外来人员、青少年违法犯罪尤为突出。据公安部门统计,去年我市外来人员和青少年作案人数分别占抓获刑事作案成员总数的72.8%和15.3%。与此同时,社会治安管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资源分散,尚未形成合力,市及各辖市、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没有形成实体化的工作机构;协管员缺口较大,报酬仍然偏低,协管力量薄弱且队伍不稳定;服务流动人口的政策措施还不健全,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工作尚待加强。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配备尚未完全到位,教育矫正基地建设推进缓慢,社区矫正司法奖励制度尚待进一步完善;对社区服刑人员尤其对严管对象缺少有效的监控手段;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衔接管理尚未完全到位,解决“三无”人员(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生活来源)实际困难的相关政策难以落实;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的重点帮教对象缺少有效的措施。对不在学、无职业、流浪乞讨青少年和服刑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服务和管理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和协调机制;对重性精神病人、艾滋病违法犯罪人员和吸毒人员的管控还缺乏救治管理的整体规划和长效机制,针对“三类人员”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预案有待进一步

— 5 — 完善。政法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地区之间发展不够平衡,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行群防群治还不够充分。

(四)社会组织发展不能适应社会管理的客观要求 各级对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尚未形成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和社会环境;登记“门槛”过高,大量社会需要的组织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社会组织数量不足、规模过小,发挥作用的空间及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内部治理机制不健全,自律诚信机制未很好建立,党的建设相对比较薄弱;多头管理,监管职责难落实;监督措施不够有力,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体系;社会组织登记监管机关的工作力量薄弱,无专业执法队伍;我市尚未设立社会组织专项发展资金,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对社会组织评估等工作难以开展,社会组织登记公告费、专项审计费等资金至今未列入财政预算,经费短缺制约了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五)互联网发展对社会管理提出严峻挑战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无疑为加强社会管理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挑战。互联网突破了管理边界,且成份复杂,宣传传播行为无限扩展,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大量个人观点在网上汇集,加大了舆情管理难度,同时也潜藏着“群体效应”危机,对社会治安管理造成很大压力;网络

— 6 — 不恰当、不健康的言论信息对青少年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诱导青少年违法犯罪。我市虽然十分重视并切实加强了网络管理,但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网络安全管理存在隐患。少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部分企业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网络安全建设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网上行为管理失控;网络运营单位、接入单位网络信息安全把关不严,违规接入网站现象仍然存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有待进一步落实。舆情管理力量明显不足,还有不少部门和单位对网络舆情引导认识不足,接到舆情通知后反应迟钝,处理不及时,给网上炒作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在突发网络舆情处理过程中,因信息不畅而处理不及时或失当的现象时有发生,网络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有待完善;我市新闻网站发展在体制机制、人员、技术以及运营方面难以与商业网站竞争,影响了网络主流媒体作用的更好发挥,重点新闻网站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二、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不断推进和完善的过程。应针对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一)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努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 7 — 转变政府职能是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前提。要加快推进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依法规范行政行为,改进提供公共服务方式,建立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水平。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关系,实行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将一些事务性、辅助性工作向社会组织转移,实现政府社会事务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项目、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加快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步伐,进一步加强我市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着力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率和质量。深化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扩大、规范政务公开内容、形式。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广泛推行电子政务公开,加快推进我市“三合一”网络平台建设,完善网络服务功能,提高网络平台运行水平,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在公开政务信息、在线办理服务、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的综合作用。

2、强化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行城乡保障制度的并轨,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进政府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模式,凡是国家没

— 8 — 有明文禁止或限制的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都应向社会开放,逐步打破所有制、部门、行业界限,进一步形成社会公益事业举办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各级党委、政府应加强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发展规律的研究,在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的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逐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3、创新政府服务方式,不断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实践表明,政府通过向非营利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能够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建议进一步加快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推出一批社会服务项目,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试点,通过政府招标,向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要研究制定我市政府购买服务规划、实施办法和经费管理办法,明确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项目,统筹资金的安排和管理。建立购买政府服务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监察评估。项目实施主管部门要制定服务质量的具体标准和要求,明确购买服务的准入条件,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建立完善以项目实施主管部门为主,形成主管部门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对达不到服务质量标准和要求的社会组织予以退出,保障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

— 9 — 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是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必要条件。要坚持扶持与规范、管理与监督相结合,从政策支持、项目扶持、理顺体制、规范管理、强化监督入手,促进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不断完善社会服务功能,促进“小政府、大社会”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格局的形成。

1、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推动社会组织加快发展。加强对社会组织地位、作用的宣传,优化发展环境;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社会组织的资助和奖励机制,根据社会组织的不同类型或公共服务的不同性质制定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积极鼓励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福利等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及社区民间组织、农村专业性经济组织,并从资金、职能、人才、场所等方面予以支持,建议市政府制定出台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和承接政府有关职能的实施意见、设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强“常州社会组织服务网”建设,积极创建我市社会组织发展孵化基地,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产品推介、信息发布、政策咨询、培训交流等服务,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发展。二是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以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规范为目标,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各

— 10 — 项工作制度;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用人、财务管理、廉洁从业等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进一步理顺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按照社会化、专业化的要求,实行行业协会以及相类社会组织与主管行政机构在机构、人员、资产、财务等方面的彻底脱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管理、自主发展;建立信息工作制度,有序反映社会组织成员的诉求,进一步疏通党委政府与社会组织的沟通渠道,发挥社会组织在反映诉求、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三是强化监督,建立完善社会组织退出机制。规范社会组织收费标准,向社会公开;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由政府指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对社会组织进行评估;完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登记管理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责,落实责任。建议由登记管理部门牵头,建立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登记管理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要加强民政部门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力量,配备专职执法人员,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执法监察。

2、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事业。一是完善招募动员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志愿文化,提高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和认同;制订具体措施,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社会志愿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大力支持并切实加强对义工联等社会化志愿服务组织的指导,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二是进一步拓展志愿服

— 11 — 务领域。继续开展服务大型活动、创建文明城市、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重点向社区管理、社区服务领域延伸,建立一批专业志愿服务组织,加快推进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联动机制,形成“社区工作者引领志愿者拓宽服务,志愿者协助社区工作者加强社区管理、改善社区服务”的发展模式;三是加大扶持保障力度。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政府购买志愿服务制度。通过财政投入、争取社会支持等方式设立我市志愿服务专项基金,参照相关基金会的捐助、捐赠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拓宽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的渠道。建立志愿服务权益保障机制,加强相关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志愿者自我保护能力,同时要研究开发志愿服务保险产品。要大力表彰志愿服务先进组织和个人,探索实施志愿服务荣誉制度,不断健全激励机制。

(三)创新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实现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管理的良性互动

创新社区管理是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应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社区组织体系,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形成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协同力量互动的社区治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建立社区多元治理机制。加快推进社区居委会与社

— 12 — 区工作站分开,实行议行分设。加快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对具有公益性质、服务社区居民的政务类、服务类组织简化登记手续,指导社会组织按照各自章程,自主开展活动。整合社区资源,不断建立健全社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益性、福利性、群众性活动,注重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扩大参与、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和规范行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将业主委员会工作纳入社区居委会工作范畴,强化社区居委会对业主委员会工作的指导、监督。明确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管理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建立相关制度和规定,强化落实措施。切实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社区党委(党总支)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理顺和规范社区组织体系各类主体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工作站为依托、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驻区单位密切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结构。

2、完善社区居民自治机制。深入推进社区工作准入制,减轻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确保社区居委会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培育社区居民自治意识,健全社区居民自治规章,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规范社区民主决策程序,不断提高民主决策水平。积极推广钟楼区“社区事务协商会、社区民主听证会”等社区自治经验,进一步探索创新社区自治的有效方式。建议对小区物业管理实行以行业主管部门管

— 13 — 理为主,行业主管部门与社区居委会双重管理的体制,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社区居委会、物管企业、业主委员会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议制度,必要时邀请物业管理行业主管部门参加,协调处理物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要不断总结经验,建立完善社区自治工作制度,推进社区自治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3、健全民意表达和监督评价机制。大力推广民情信箱、民情热线、民情联络员、居民接待日、民情恳谈会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建立民意反馈制度,引导社区居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个人意愿,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进一步深化社区事务公开制度,保障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快推进社区网站建设,充分发挥社区网站在畅通社情民意、推行社区事务公开、接受社区居民监督等方面的独特作用。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制度,组织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进行评议,研究制订评议标准,创新评议方法,逐步建立完善评议监督体系。

4、创新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机制。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某种程度上直接关系到社区管理的水平。要进一步完善以培养、选拔、使用、激励为主要内容的政策措施,拓宽选人视野,优化人员结构,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新招录人员要持有社会工作者执业资格,未取得执业资格证书的,应鼓励他们通过岗位培训、在职学历教育等途径取得执

— 14 — 业资格证书,加快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进程。建立健全教育培训制度,利用我市教育资源,组织社区工作者进行轮训,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工作水平。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研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合理设置社区工作者岗位。

(四)加强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社会管理的重点。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与管理、预防与控制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社区服刑人员教育管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和预警应急、安全生产、网络安全、文化市场管理,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1、提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一是提升服务水平。进一步改进流动人口服务工作,从就业、居住、就医、子女教育等基本民生入手,不断改善流动人口的生活条件。进一步降低外来务工人员落户门槛,依托社区和村民自治组织,建立本地居民与流动人口共同参与的社会组织,落实为流动人口服务的各项政策规定,切实维护流动人口权益,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本地居民的认同感;二是强化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以证管人、以业管人、以房管人”的各项措施,强化用人单位服务管理责任和出租房业主的治安责任,严格规范房屋出租行为,全面推行出租屋分类管理。对流动人口

— 15 — 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对高危人员采取措施实行严控,进行重点管理。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地区的管理,对治安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进行集中整治,对具备条件的地方,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进行封闭式集中管理,巩固整治成果。加强资源整合,完善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我市流动人口与综合治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现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动态化管理;三是加强机构建设。进一步理顺服务管理体制,整合职能,归口管理,市及各辖市(区)要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综合协调机制,加强实体化运行机构建设,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的组织协调功能。进一步加强协管力量的配备,提高协管员待遇,把协管员纳入社区工作者序列管理,稳定协管员队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难点,要勇于探索,善于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加快实施居住证制度,全面推行实有人口管理,进一步推动服务管理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创新,破解流动人口二元管理的难题。

2、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社区矫正是一项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预防重新违法犯罪的重要措施。各级要更加重视并切实加强对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领导,推进矫正工作和安置帮教工作创新,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安置帮教工作效果。要切实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的衔接工作,针对安置帮教对象的

— 16 — 不同情况,落实相应措施,分类实施帮教,重点加强对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人员的管控。进一步搞好社区矫正对象的风险评估,提高分级管理的针对性。加强对重点矫正对象的监管,强化监管措施,创新监管手段,防止脱管失控,建议我市在武进区试点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移动定位管理系统,对重点矫正对象实施手机定位监管,杜绝和避免矫正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加大帮困扶助力度,把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范围,参照就业困难群体的相关政策,帮助解决生活、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重点关注社区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中的“三无”人员,通过多种途径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我们建议,根据“三无”人员的不同情况,采取分散安置的方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选择合适的企业作为“三无”人员的矫正和安置帮教基地,为他们提供居住、就业以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的过渡性场所。充分发挥司法奖励在矫正工作中的作用,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提高社区矫正的效果。进一步加强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完善协调监督机制;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法律允许范围内适当放宽减刑条件,简化减刑程序,赋予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减刑建议权,建立减刑建议与法院减刑制度便捷沟通机制,充分利用司法奖励手段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改造积极性。加快推进矫正基地建设,各辖市、区应按要求

— 17 — 建设规范的矫正基地,各乡镇、街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建好矫正基地。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建设,按规定配足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严格招录条件,规范培训制度,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对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的财政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帮助解决矫正工作和安置帮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建立特殊人群服务管理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是预防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对吸毒、艾滋病、重性精神病“三类人员”的救助和管理,从舆论宣传、卫生医疗保障、救治帮困、安全防范、法律援助等方面,构建完善对“三类人员”的救治管理体系,落实相应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三类人员”对社会的潜在危害。建议我市制定出台加强对“三类人员”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落实责任,完善协调机制,规范责任追究。加强对不在学、无职业和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以及服刑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社会关怀,坚持齐抓共管的原则,明确综治、公安、民政、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及团市委、妇联、关工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落实帮扶责任,建立完善关怀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与此同时,注重培育、发展专业性社会组织或志愿服务组织参与教育管理,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平台、社会

— 18 — 力量参与的关怀教育管理格局,把特殊青少年教育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完善安全生产长效管理和应急管理机制。安全生产是“易碎品”,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应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长效管理。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措施,有序组织企业广大职工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动员和组织社会专业人士参与社会安全监督,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水平,形成安全生产社会治理新格局。要进一步加强我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推进以乡镇、街道为重点的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基层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应急预案体系,落实预案演练制度,强化预案动态管理;加强对突发事件隐患排查,完善预警监测机制,实现应急管理由事后被动型向事前主导型的转变;进一步加大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动员组织志愿者、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之间的应急管理互动机制。

5、创新基层公共安全管理体制机制。着力推行基层公共安全管理组织领导一体化,本着“重在加强领导、重在整合资源、重在健全机制、重在增强素质、重在解决问题”的原则,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政法综治中心和村(居)综治

— 19 — 工作站规范化建设,加大投入,加强工作力量,配强配足综治社区工作者。完善中心(站)功能,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联合调处、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突出问题联合治理、重点工作联勤联动、重点人口联合管理、基层平安联合创建的“六联”运行机制,构筑维稳实战平台。加快建立各类社区平安建设志愿服务组织,招募并设立社区治安信息员,推行社区平安建设网格化管理,广泛开展看楼守院、邻里守望、联户联防等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活动,最大限度地动员和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居民有序参与社区平安建设,提高群防群治水平。

6、强化互联网和文化市场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强化网络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定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落实信息安全和保密管理工作责任制,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明确信息安全主管领导、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落实相应责任。与此同时,全面落实网上行为管控技术措施。进一步明确宣传舆论、信息技术、公共安全等管理部门的职责,强化对接入服务商的管理,对违规提供接入服务的服务商应追究相应责任。加大对网络新闻媒体的扶持力度,研究制订扶持新闻网站发展的政策措施,打造我市强势网络新闻阵地。建立健全网络发言人制度,加强网络发言人队伍建设,提高网络舆情研判和网上舆论引导能力。完善网络舆情引导成员单位经常性会商制度,健全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加强网络管理机构建

— 20 — 设,尽快建立我市互联网管理协调的常设机构,配强专职人员,切实加强对互联网建设的管理。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文化综合执法力度,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不断推进文化市场管理机制创新。

(五)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强化组织领导是加强社会管理、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应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加强社会管理作为推进和谐常州建设的重要任务,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整体水平。一是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大对软件建设投入,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会建设、社会管理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早制定出台我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快制定、修订关于加强社区建设、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发展志愿服务、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等涉及加强社会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善加强社会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与此同时,建议选择确定一个条件相对比较成熟的辖市或区作为我市创新社会管理的综合试点,加大指导、推进力度,发挥示范作用;二是切实加强社会工作领域党的建设。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党

— 21 — 的建设步伐,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社会组织系统的全覆盖。按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格局,逐步构建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管理体系。从思想、作风、组织、制度上不断加强社会领域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动员社会、管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为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三是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进一步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加大对农村、基层等社会基础保障的投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加大对社会管理领域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四是加强社会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建议市委、市政府明确社会管理工作扎口部门,并在我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基础上,增加其他相关部门,建立社会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统筹全市社会管理工作,协调解决社会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综治调研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头道牌楼街道工委、办事处

头道牌楼街道办事处地处市区西部,东至常王府胡同,西至营房铁路桥,南至承钢铁路专线,北至避暑山庄宫墙。总面积2.3平方公里。下辖营房、头道牌楼、安定里、鹿栅子沟、城隍庙、文庙六个社区,共有居民9685户,总人口23595人。现有社区党支部8个,党总支2个,党小组22个,党员1736人。

目前辖区内有五中、头道牌楼小学“一中一小”,民办中等专业学校2所,培训中心1所;医院2家、机关事业单位12个,企业14家,个体私营户248家。建有社区综治工作站6个,综治员280人。人民调解委员会10个,人民调解员150人。

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技术保障

在街道综治工作中心配备了20平米的办公室一间,全部铺设绝缘地板,配备了政法内部专门网络电脑1台,办公电脑1台,空调1台,上墙制度6块。投入资金5万余元,安装可视技防探头个21个(办事处3个,安定里社区6个,城隍庙社区4个、文庙社区8个),所辖6个社区均建立了综治工作站,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站长一名,副站长一名,综治专管员),安定里、营房、城隍庙、文庙4个社区均配备了综治工作站、调解室专门办公室。软件建设上规范了八大类综治档案,加强了重点人员管控,成立了群众工作室,加强了综治工作站标准化建设,配齐配全警务室,活动室、医疗室、社区养老、室外活动场地。

二、扎实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深入化解社会矛盾,为强化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面:一是正确处理辖区社会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二是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工委、办事处领

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根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果,运用综合手段开展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在社会矛盾化解方面:实现了各社区民调组织标牌、徽章、制度、文书、程序和统计“六统一”,在原有的“四级调解网络”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矛盾纠纷的具体情况,成立了一些行业性的调解组织,如针对劳动争议成立“协调劳动关系委员会”、针对低保、救助事项纠纷成立民政工作小组,把这些相应的矛盾纠纷归口作行政调解,事半功倍。在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中,我们采取积极排查、主动介入的方式,使大量矛盾纠纷未形成事实就被化解在萌芽状态,对维护辖区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难于化解的疑难、复杂纠纷,严格按照调解程序实现有序衔接,采取多种措施予以解决。对调解不了的纠纷,在妥善稳定事态的基础上,引导当事人走法律诉讼程序,以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和优势互补。

三、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社会管理创新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构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人防上,把专业巡逻队、义务巡逻队与商业网点十户联防相结合,将辖区治安防控区域分割成若干小片,责任到人,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治安防范体系。街道综治委、辖区派出所结合辖区发案情况,合理制定巡逻计划,根据责任区域,以综治巡逻队员为主,在主要路段和小区巡逻,走访街巷楼院,震慑犯罪,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网格化防控网络。各社区的巡逻队均确定了几套巡逻方案,定期更换,有效地促进了辖区治安好转。物防上,规范低楼层居民防盗窗安装,严防“防盗窗”变“强盗窗”。新建小区全部安装楼宇防盗门,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有条件的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对非居住人员、车辆进行出入登记,确保小区安全。技防上,新建小区(荣信、馨苑小区、海棠花园)均安装了可视探头,街道办事处、安定里社区、城隍庙社区、文庙社区、同心老年公寓、紫薇幼儿园、晓玲幼儿园等居民、老、幼经常出入的重点部位也安装了可视探头,技防建设取得了新成果。同时多措并举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确保校园安全:一是对辖区所有的公办学校、民办学校、幼儿园、学前班等进行了拉网式排摸,对每一所

学校(幼儿园)基本情况、安全隐患、重点人员都进行详细登记;二是对辖区每一所学校(幼儿园)走到、看到、问到,摸清情况,明确责任;三是督促有条件的学校(幼儿园)安装视频探头,加强技防;四是加强对校园安全人防力量,安排专门的治安巡逻员在学校上下学时间进行治安巡逻,确保不发生意外情况;五是充分发挥综治工作中心作用,齐抓共管,如协调交管部门在临街学校(头道牌楼小学)路口设臵信号灯,保证小学生上放学交通安全:协调工商部门规范学校周边商贩秩序等。

四、强化重点人口管理,打牢社会管理创新基础

按照对流动人口 “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方针,做好治安防范,有效降低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率,引导外来务工人员有序流动,规范行为,提高素质;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力度,建立登记、安全检查等管理措施,完善和规范出租房屋的档案,并与房主签订治安责任保证书,严密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利用出租房屋进行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促进了房屋租赁有序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全面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一是建立工作机构,成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各社区建立了一支由社区综治员和普法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由司法所人员和社区民警组织开展工作。二是对现有的五名矫正对象进行分析,制定矫治个案。通过定期谈话、社区帮教、亲属监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工作。三是建立了社区矫正对象档案,一人一档。档案内容包括:判决书、裁定书、暂予监外执行通知书;矫正对象情况登记表;矫治方案;思想汇报、等有关材料。四是对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手机定位,锁定他们的活动范围,提升管理效率。

在刑释解教人员安臵帮教工作中,我们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要求,形成街、居、单位、家庭、派出所民警“五位一体”的帮教工作体系。现辖区15名刑释解教人员无一人重新犯罪。

对于法轮功重点人员、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以及其它特殊重点人员,一一建立管理档案,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一方面为其解决生活中实际困难,感化教育,另一方面加大管控力度,采取平时由家属邻里协助看护、敏感时期24小时无断点监控的方式,确保不出问题。

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工作在社区缺乏相应的平台和载体作支撑,为社区增加了繁重负担。随着城市管理重心下沉和民生、民本理念的进一步确立,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纷纷进入社区(如环境卫生、统计报表、食品安全、社区矫正等等),但相应的机构、人员、经费等并未进入社区,许多工作都由社区来完成,使目前社区居委会组织疲于应付各种职能部门大量的行政事务,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自主性的社会管理及居民服务。

二、社区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方面政府的公共服务体系未完全延伸到社区,在一些领域,服务虽然到了社区(如社区卫生服务站),但并未完全体现公共服务的特征,承担公共服务的是营利性的机构;另一方面由于社区人员有限,服务组织依赖于居民的公益性参与,而居民对此参与度不高,一些服务组织很难成立,致使社区服务领域不能有效拓宽、形式不能及时更新、质量不能得到提高,所以目前社区服务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民事调解、家政服务和群众性文化活动等方面,难以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的社会服务需求。

三、社区工作缺乏相应素质的人才队伍作支撑。目前政府(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的工作基本由社区居委会组织承担。在现行体制下,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难以纳入国家行政事业工作人员的管理范畴,导致社区工作人员不稳定,一方面,由于在社区从事政府社区管理工作的人员未纳入体制内管理,人员身份不明,对人才缺乏相应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报酬相对偏低,因此,客观上导致社区工作人才流失严重。

四、社区认可度不高。目前,许多居民都知道有事找社区,需开信、盖章找社区办理,平时对社区关注少,对社区工作不能积极支持,一些辖区单位,根本不支持社区工作,致使社区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建议

一、工作建议

(1)减轻社区负担。政府相关部门的任务进社区,人员也应随事进入,做到有自己的人做自己的事,以减少社区行政事务的负担。如果人员进不了社区,是否可以考虑给社区以一定的资金补贴,以方便社区聘用人员完成相关工作。

(2)加强宣传。就城市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而言,关键在社区,由于社区的自我宣传缺乏一定的力度和影响力,政府是否能通过官方或媒体适当加强社区的宣传力度,让“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深入人心,以便于社区管理创新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

(3)提高社区人员素质。目前社区工作人员少,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对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就目前看社区是有心无力。一是人员偏少,应付日常性工作尚可,但对于社会管理创新而言,工作量大,任务重,目前人员远不能胜任。二是素质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仍不完全适应。应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或充实一定数量大学生。

(4)突出抓好重点口管控工作。探索建立街道、社区、公安、计生、民政、劳动、就业等部门齐抓共管的流动人口管控体系,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政府协调、公安牵头、各企事业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责任明确的流动人口登记管理机制。加大对特行场所、商业网点、出租房屋等场所和施工单位及个体工商户、零散商贩的管理力度,加强对重点上访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法轮功重点人员的监控力度,预防和减少重点人口违法犯罪。

(5)继续加大社会管理经费投入和保障力度。要把深化社区管理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同时,积极探索社会管理资金保障新机制,通过市场化动作的方式,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社会管理之中,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投入为辅、整体推进的经费保障格局。

(6)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基层基础性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两级综治机构建设,配齐配强工作人员,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基层有人抓、有人管。二是要加强群防群治网络体系建设,发挥其特殊的防范作用,努力提高群防群治力量在治安防范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加强居民住宅小区保安队伍建设。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保安队伍的选拔、培训、指导和管理工作,让保安持证上岗,依责履职,尽职尽责,安保到位,真正发挥保一方安定的作用。

(7)人员抽调充配问题。现在办事处在编人员被各部门抽调较多,编制在办事处,人却不在,致使办事处工作人员不够

二、建议下放到办事处的具体权限:

(1)城管部门派驻的城管执法中队“人、财、物”要全面移交街道办事处,由街道进行统一管理。辖区内户外广告牌匾的设立、个体经营户摊位的设臵等都应征求街道办事处的意见,办事处有参与权。

(2)规划局在建设项目的选址,参与立项、可行性研究论证,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期间应当询问办事处的意见;特别是在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的规划管理、审查设计方案、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办事处应当有知情权和参与权。

(3)开发建设应予办事处、社区一定的参与权。目前,开发商的开发模式是开发商征地后直接开工建设,对开发项目所在社区、街道不闻不问,不管在为社区提供办公用房,还是物业管理等方面都自行作主,而小区建成后的若干问题都由街道、社区负责。为便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是否能对新小区开发时,由开发小区所在地的街道、社区出具相关手续再行开发,以便于街道、社区提早介入,做好社会管理的相关工作。

以上是头道牌楼街道关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一些想法、做法及建议,我们将虚心向先进单位学习,力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层面上不断拓展。

头道牌楼街道工委

头道牌楼街道办事处

2012年2月9日

第五篇: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XX区成立于XX年6月,是随着煤炭资源的开采、开发而建设起来的,是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城市。目前辖区人口XX万,其中城市人口XX万,辖区面积XX平方公里,其中建城区面积XX平方公里。近年来,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企业改制和经济转型,高耗能、高污染的涉煤、冶金、化工企业逐步“关停并转”,企业离退休人员多、老龄人口多、低收入人群多、伤残比例高、下岗失业率高等社会问题突出。加之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征地拆迁、失地农民安置、流动人口管理、边缘群体诉求、社会治安以及历史遗留问题日益凸显,辖区建设和社会管理任务越来越重。

作为XX市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信息中心,XX区委、政府见事早、行动快,“树立一种理念、建设两个中心、健全三项机制、抓好四项重点”,逐步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保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为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探索了新路,为构建和谐幸福XX、实现富民强区战略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理念。按照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人性化理念服务和管理社会,以改革创新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以富民强区为目的,以提升城乡居民素质为前提,以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为抓手,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基础,在加快经济发展中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在惠民利民中创新社会管理。统筹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加快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实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的齐头并进。

二是建设“便民服务、综合治理”两个中心。在全区各街道社区推进“两个中心”建设,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夯实社会管理的基础,构建服务群众的体系。目前中心建设正在进行之中,年底将实现的“两个中心”全覆盖。建设便民服务中心,打造便民服务平台。通过建设“民生服务中心”,将政府职能部门相关权力、职责下放,工作重心下移,实行“一站式”服务,对民政、就业、计生等业务全部进入“民生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受理、联动审批、限时办结”。在街道建设“一站式”服务中心,民政、就业、计生等8大窗口30多项业务全部进入办事大厅, 所有事项在办事窗口一口受理、一站完成,集中办公、规范操作。在社区通过一 个服务门户、一条服务热线,建设呼叫中心平台、助老助残呼叫平台、商业进社区平台和社区电子便民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建设综治维稳中心,打造安民服务平台。把政法、信访、司法、民政以及与群众关系密切的职能部门整合起来,联合办公,联防联治,综合治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在街道将综治、司法、信访、城管等职能整合,实行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监督落实,强化矛盾纠纷调解、强化混乱地区整治、强化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管理。在社区建立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与辖区各单位、社区、物业公司互动,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三是健全利益诉求、风险评估、矛盾化解 “三项机制”。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521”定点联系制度,即每名区级领导联系1个社区、1个农村、1家企业、1所学校、1个机关;每名部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联系1个村、1个困难户;每名一般干部都要联系1个困难户。拓宽联系群众渠道。重点抓好“3个民生通道”建设,即开通一条区长民生热线电话,在XX区政府门户网开通书记、区长民生信箱,在XX电视台XX新闻频道开辟“民生直通车”专栏,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创新群众工作载体。在全区领导干部中推行群众工作量化考评,坚持区级领导每 月接访不少于2次,并确保每周都有区级领导接访;中层以上干部每年下基层不少于60天,坚持记民情日记。通过制度的约束,促使广大党员干部走出机关,深入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问题。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坚持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和群众性事件,严格执行《XX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对区委、政府实施的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确保重大决策、重点工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稳定性。特别是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严格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通过“民意调查、分析论证、提交报告、跟踪监督”等程序,研究制定具体防范措施,坚绝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健全社会矛盾排查防范调处机制。大力实施“天眼工程”,重点加强居民小区、主要街路、公共复杂场所等区域,安装视频监控、探头等设施,提高技防、物防能力。加强与市直相关部门、房地产开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的协调、对接,着力抓好新建居民小区、老旧小区技防设施建设,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辖区所有居民小区技防设施“全覆盖”,形成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数字化的动态治安防控网络。不断完善和全面推行“三级代言人制度”和“3456”工作法。“三级代言人制度”即:各社区居委会评选出一批群众基础好的社区居民为一级代言人,负责对本区域居民的上情下达;社区居干为二级代 言人,负责走访入户、政策宣传,受理一级代言人反映的问题,解决、答复职级范围内的事项,解决不了的转交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干部为三级代言人,听取受理一、二级代言人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对职能和权限之外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落实,并将解决情况及时答复一、二级代言人。“3456”工作法即:开展助贫、助学、助残“三助”活动解民忧;实施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愁、办百家事“四百”行动暖民心;发挥政策宣传、关爱帮教、治安协管、楼栋联络、人民调解“五员”作用解民难;坚持特困户、老党员、孤寡老人、下岗人员、新婚夫妇、新住居民“六必访”工作熟民情,搭建党群干群“连心桥”,筑牢社区综治“第一道防线”。

四是抓好公共安全监管、虚拟社会管控、特殊人群管理、保障改善民生“四项重点工作”。抓好公共安全监管防范工作。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山、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的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整治,加大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打击力度,规范安全生产秩序,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主体,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建筑行业安全生产资格审查,严格规范现场管理,杜绝意外事故发生。建立和完善地震、地质灾害等各类应急救援体系,完善应急预案,经常性地开展抗震救灾、防汛、消防等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形成涵盖各行业、各领域的应急体系。抓好虚拟社会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网上网下综 合防控体系,建立对网上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信息的监测、研判、预警、处理机制,建立对网上有害信息的监管和查处机制。设立网上“报警岗亭”,发挥网络大队作用,建立网上重点人员、重点组织、各类违法犯罪人员和网上虚拟数据库,建立健全社区防控网、单位内部防控网、视频防控网、虚拟社会防控网组成的治安防控体系,构建以巡查处置、侦查打击、治理控制、舆论引导为重点的虚拟社会动态监控机制。抓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加强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公安机关要严格落实《服务外来暂住人口十项制度》,为流动人口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就业、计划生育等各项服务,努力实现流动人口由控制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的转变。加强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帮教中心作用,重点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吸毒人员等特殊人员的监管服务,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帮助解决好教育、培训、康复、就业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更好地融入社会,切实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加强闲散青少年帮教。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采取心理咨询、法律宣传、技能培训等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服务管理。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工作。全力抓好“十件实事”落实,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抓好校舍安全改造工程,积极发展幼儿学前教育,实现城市区小学优势互补、强弱联动。大力实施创业带动就 业,认真落实全民创业、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创业辅导,健全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抓好“农家书屋”、村居文化阵地建设,配套相关设施,增强服务功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抓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五免一救助”、城乡特困群众救助提标扩面等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覆盖面。着力解决“棚户区”居民、失地农民、“城中村”居民住房问题。

五是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调处和社会治安稳定防范”三项机制。一是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征地拆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经过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科学论证分析、撰写评估报告、制定稳控预案等程序,全方面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将评估情况向社会公示,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按照谁决策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制。二是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坚持“抓早抓小、案结事了”的原则,拓宽信访接待、法律援助、行政复议等多种矛盾调处渠道,坚持排查、化解、防范工作靠前,预警、调处、保障机制下沉,通过信访部门首问接访、责任单位办理、涉法涉诉问题司法部门援助、行政复议问题法制部门接访,形成全方位、立体式、多层次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三是健全 社会治安稳定防范机制。整合公安、城管执法力量,开展公安、城管“大巡防”与“天眼工程”相结合、与城市管理相结合、与严打整治斗争相结合,对城市区实行24小时网格化、交叉式巡逻,提高城市管理、治安防控能力。组建应急救援大队,建立地震、地质灾害等各类应急预案,开展抗震救灾、防汛、消防等应急演练,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形成各行业、各领域的应急救援体系。

七是夯实基础,构建社会治安稳定防范体系。一是开展公安、城管“大巡防”。把开展公安城管“大巡防”列为为民办理“十件实事”,配备了XX辆警用巡逻车,招聘了XX名公安城管巡防队员,对城市区实行24小时网络化巡逻。注重做到“四个结合”,即坚持“大巡防”与实施“天眼工程”相结合,加强对主要街路、居民小区、重要场所“监控器、探头”等技防设施建设;坚持“大巡防”与城市管理相结合,严厉打击破坏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违法行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坚持“大巡防”与构筑社区防控体系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治安巡逻队、保安人员、物业公司等作用,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坚持“大巡防”与严打整治斗争相结合,加大打击力度,有效遏制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二是加强校园安全治理。区政府投入XX余万元,为辖区XX所学校配备保安、安装电子监控、设立道路交通安全标志、路拱,将学校值班室与保安室相结合,统一建立了学校警务室,切 实加强对辖区学校的安全管理,确保学生及校园周边安全。此项工作,被公安厅在自治区推广。三是组建“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了由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宗教人士等为会员的“XX区社会工作者协会”,开展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目前,有协会会员XX人,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XX余起。

八是化解矛盾,创新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一是健全“三调联动”机制。加大矛盾纠纷调解力度,做到“三个工作靠前”、“四项机制下沉”,即:排查工作、化解工作、防范工作靠前,排调机制、预防机制、预警机制、保障机制下沉;开展“六员四进” 活动,即:“警官、检察官、法官、人民调解员、行政调解员、司法助理员”,广泛“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商户”活动,实行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对接。全力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创新了领导包案、重点督办、超前预防、公开评议、社会救助等矛盾化解方法,成功化解了一批疑难案件。通过“三调联动”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万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80%左右的矛盾在一线成功有效化解。二是探索“3446”工作法。在社区探索开展了“3446”综治工作法。即:开展助贫、助学、助残的“三助” 活动解民忧;发挥政策宣传员、关爱帮教员、治安协管员、楼栋关照员的“四员”优势解民难;实行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愁、暖 百家心的“四百” 行动暖民心;坚持特困户必访、老党员必访、下岗人员必访、家庭纠纷必访、新婚夫妇必访、新入住居民必访的“六必访”工作熟民情。通过开展“3446”工作法,解决了弱势群体的实际困难,筑牢综治“第一道防线”。三是建立“三级代言人”制度。各社区居委会评选出一批群众基础好的社区居民当小组长,作为第一级代言人,负责对本区域居民的上下情传达;社区居干为第二级代言人,负责走访入户、政策宣传,受理一级代言人反映的问题,解决、答复职级范围内的事项,解决不了的转交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干部为第三级代言人,听取受理一、二级代言人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对职能和权限之外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落实,并将解决情况及时答复一、二级代言人。各级代言人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及时了解群众所想所愿,有效化解基层矛盾,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目前,全区有一、二、三级代言人分别XX名、XX名、XX名,为群众代言XX条、调处矛盾XX起、解决困难XX件。“三级代言人”制度得到中央综治委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并推广。

九是改善民生,着力构建和谐幸福XX。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投资XX万元实施了XX所学校校舍安全改造和XX一站小学、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项目,极大 的改善了办学条件。出台了中职高校困难学生学费减免、生活补贴和无息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为贫困生入学深造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标准培育名师、名校、名校长,加快城乡教师交流,通过教育硬环境建设、教育软实力提升深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坚持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建成中小企业孵化园、XX文化产业创业城、零税费早夜市等XX个创业基地,为进入零税费早夜市经营户每年减免摊位费XX万元。目前已入园企业XX家,带动就业XX余人,扶持创业实体升级XX个。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了医疗、教育、取暖、殡葬等专项救助制度,新农保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新农合参合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100%,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更加完善。四是加强助弱帮困工作。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社区XX个,建成了XX个社区爱心超市;创建“阳光家园”XX个,XX余名残疾人享受到优质托养服务。“五是探索建立社区数字化便民平台。设立“居民服务呼叫系统”,开展“一中心四平台”服务,群众通过打电话方式求助后,由便民服务中心协调各方资源为居民提供服务。同时,居民通过社区电子服务站,能够直接办理相关费用缴纳、机票订购、速递配送等业务。在城区XX个街道办事处配备了XX个便民平价粮油配送车和XX个便民平价蔬菜配送车,广泛开展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 服务进家庭”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最大限度减少流通环节,确保平价粮油蔬菜供应。六是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建立“10服务”制度,实现流动人口由控制管理型向服务管理型转变,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十是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建议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政策性很的系统工作,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我区实际,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各地各部门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研究召开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对我区已经形成的一些成功经验和作法进行总结研究,制定出台有关政策措施,指导全区更好地进行管理创新实践,在全国创出示范典型。建议自治区成立决策咨询和审查机构,对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决策进行审查;同时,建立决策和执行情况反馈、民意调查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各级党委、政府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考虑设立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工作机构,统揽全区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并在各地市、县区设立相应的机构,增加人员编制,给予必要的财力保障。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全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市县,在政策、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上予以支持。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在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群众中涌现出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典型,定期进行命名表彰,在全社会进行大力宣传。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决策部署,认真学习各地市和区直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切实加强对社会管理工作的研究,大胆进行探索实践,力争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建设和谐幸福新XX做出应有贡献。

下载社会管理创新调研[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会管理创新调研[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最终版)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为全面反映城川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按照旗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部署,通过座谈和实地调研,全面了解了全镇的社会治安情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将......

    调研思黔南社会管理创新

    调研思黔南社会管理创新□黎俊敏李 宏同全省步伐一致,黔南自治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在2010年达到3000美元。据国际有关社会学、经济学的观点分析,经济发展跨上这一阶段,社会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xx市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落实科学发展新任务、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贯彻执政为民新要求,从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

    基层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关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调研与思考当前,我国正处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利益格局、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问题。基层社会管理如何加强?如何走出新的路......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作者:市政协更新时间:2012-2-20去年5月,市政协组织开展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专题调研活动,内容涉及动态人口管理、公共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公......

    市政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调研报告

    关于赴怀仁县调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情况报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按照市政协《关于开展加强和创新我市社会管理调研活动方案》要求,2011年......

    创新社会管理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铜陵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社会建设、在惠民利民中创新社会管理,连续两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去年7月,该市被确定为全省社会......

    城市社会管理创新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为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康发展,就必须切实致力于相关法规范和制度的完善,用法规范和制度来规范引导和促进保障社会管理及社会管理创新,形成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