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对流动人口的避孕药具发放管理工作
一、流动人口药具发放管理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我国开始实行“市场零售”和“免费发放”相结合的计划生育药具发放新模式,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需求和流动人口的需要。但从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国人口的迁移与流动更加活跃,流动人口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规模大。据了解,中国流动人口(不含港澳台)总量1982年为3000万,1997年则突破1亿大关。权威人士估计,未来5至10年中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500万的速度增长,2005年将达到1.3亿,2010年接近1.6亿(摘自《东亚经贸新闻》)。
2、时间长。国家人口委2002年《计划生育统计公报》对2001年曾流到外省且停留时间在一月以上的11012名育龄妇女,登记了在流入地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情况。避孕药具发放情况是:被调查的已婚育龄妇女中使用药具避孕的247人,在流入地居住时间超过半年的有177人,自行购买避孕药具的比例为61.6%,由户籍地免费提供药具的占31.1%,由流入地免费提供药具的占7.3%。在流入地居住时间不足半年的有70 人,由户籍地免费提供药具和自行购买避孕药具的分别有37人和33人。
3、年龄轻。主要集中在28—34岁,属生育旺盛期。
4、文化程度低。高中文化程度占24%,其中女性占11.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低只有2%。他们掌握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少,自觉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的意识不强。
5、家庭性流动。夫妻、子女一同外出的占63.9%。
6、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难度大。《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率不高,近二成根本没有办理;药具发放、随访难落实。据甘肃省人口委公布的统计数据,1996—2002年流动人口的计划外出生占全省计划外出生总数的 78%。
二、流动人口避孕药具获得方式
1、人员流出时由户籍地一次发放3—4个月的避孕药具,每返乡一次发放一次。此办法难以保证药具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且不便保管,不宜大范围推广。
2、自行购买。
3、在现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领取避孕药具的政策各地不统一,且知晓率不高,一些村(居)委会还没有设立专职药管员,因此,通过这一渠道发放的人数有限。
三、强流动人口避孕药具发放管理的必要性
1、法规要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有关单位应向育龄夫妻提供避孕节育服务。
2、群众需要。流动人口多以务工经商为主,绝大部分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收入偏低,购买药具避孕的主动性不强,意外妊娠发生多。
3、落实人口计划。部分使用药具的育龄群众外出的目的是生育,未落实长效避孕措施。如果服务工作不到位,监督管理不加强,随时有可能违法生育,影响人口计划的完成。
四、流动人口药具发放管理应该坚持的原则
1、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共同发放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由于户籍地管理难度大,现居住地在落实计划生育合管理的同时,应加强对流入人口的药具发放管理工作。
2、满足需要的原则。流入人口的药具免费发放一般不会冲击当地的年度计划。要备齐药具品种,保证药具质量,减少意外妊娠。
3、防止浪费的原则。避孕药具是由国家免费供应的特殊物资,应加强管理,物尽其用,避免浪费。
4、方便群众的原则。适应新形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尽可能为群众提供便利。
5、上门服务和自行领取相结合的原则。对居住相对集中的流动人口,可以采取送药上门的方式;而居住分散或偏僻的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发放到位。
五、针对流动人口特点推行新的发放模式
1、联网服务。以区(县、市)为单位建立联动服务网,安装刷卡式避孕药具自助发放机,网点设在城市均匀分布,可以设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医院、宾馆等地,也可以设在流动人口密集区。流动人口可以在联网网点内凭卡自由领取药具,接受咨询服务;或在自助发放机上通取免费避孕药具。
2、一人一卡。初次领取避孕药具时办理免费发放卡,统一编号,号码含县、网点和对象顺序号及登记对象基本信息。本卡一式两份,发放点和本人各执一份,领取时一份签名,一份由发放点盖章交本人保存,凭此卡在任何一个网点都可领取药具,但一月限领一次一个月的使用量。
3、信息互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交换工作情况,分品种统计药具使用人数,测算下个月药具需求计划并领取药具。
4、统一培训。加强宣传,保证适当经费投入,促进流动人口药具工作的顺利展开。流动人口避孕药具发放工作新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实行前要做好培训工作,统一思想,明确目的和意义,要充分利用计划生育的宣传阵地宣传流动人口药具发放的新渠道,设立新网点,宣传避孕节育知识,动员育龄群众及时落实节育措施。
第二篇:浅谈对流动人口的避孕药具发放管理工作
浅谈对流动人口的避孕药具发放管理工作
一、流动人口药具发放管理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我国开始实行“市场零售”和“免费发放”相结合的计划生育药具发放新模式,基本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需求和流动人口的需要。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但
从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中国人口的迁移与流动更加活跃,流动人口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1、规模大。据了解,中国流动人口(不含港澳台)总量1982年为3000万,1997年则突破1亿大关。权威人士估计,未来5至10年中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500万的速度增长,2005年将达到1.3亿,2010年接近1.6亿(摘自《东亚经贸新闻》)。
2、时间长。国家人口委2002年《计划生育统计公报》对2001年曾流到外省且停留时间在一月以上的11012名育龄妇女,登记了在流入地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情况。避孕药具发放情况是:被调查的已婚育龄妇女中使用药具避孕的247人,在流入地居住时间超过半年的有177人,自行购买避孕药具的比例为61.6,由户籍地免费提供药具的占31.1,由流入地免费提供药具的占7.3。在流入地居住时间不足半年的有70人,由户籍地免费提供药具和自行购买避孕药具的分别有37人和33人。
3、年龄轻。主要集中在28—34岁,属生育旺盛期。
4、文化程度低。高中文化程度占24,其中女性占11.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低只有2。他们掌握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少,自觉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的意识不强。
5、家庭性流动。夫妻、子女一同外出的占63.9。
6、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难度大。《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查验率不高,近二成根本没有办理;药具发放、随访难落实。据甘肃省人口委公布的统计数据,1996—2002年流动人口的计划外出生占全省计划外出生总数的78。
二、流动人口避孕药具获得方式
1、人员流出时由户籍地一次发放3—4个月的避孕药具,每返乡一次发放一次。此办法难以保证药具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且不便保管,不宜大范围推广。
2、自行购买。
3、在现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领取避孕药具的政策各地不统一,且知晓率不高,一些村(居)委会还没有设立专职药管员,因此,通过这一渠道发放的人数有限。
三、强流动人口避孕药具发放管理的必要性
1、法规要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有关单位应向育龄夫妻提供避孕节育服务。
2、群众需要。流动人口多以务工经商为主,绝大部分是农民、文化程度不高、收入偏低,购买药具避孕的主动性不强,意外妊娠发生多。
3、落实人口计划。部分使用药具的育龄群众外出的目的是生育,未落实长效避孕措施。如果服务工作不到位,监督管理不加强,随时有可能违法生育,影响人口计划的完成。
四、流动人口药具发放管理应该坚持的原则
1、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共同发放管理,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由于户籍地管理难度大,现居住地在落实计划生育合管理的同时,应加强对流入人口的药具发放管理工作。
2、满足需要的原则。流入人口的药具免费发放一般不会冲击当地的计划。要备齐药具品种,保证药具质量,减少意外妊娠。
3、防止浪费的原则。避孕药具是由国家免费供应的特殊物资,应加强管理,物尽其用,避免浪费。
4、方便群众的原则。适应新形势,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尽可能为群众提供便利。
5、上门服务和自行领取相结合的原则。对居住相对集中的流动人口,可以采取送药上门的方式;而居住分散或偏僻的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发放到位。
五、针对流动人口特点推行新的发放模式
1、联网服务。以区(县、市)为单位建立联动服务网,安装刷卡式避孕药具自助发放机,网点设在城市均匀分布,可以设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医院、宾馆等地,也可以设在流动人口密集区。流动人口可以在联网网点内凭卡自由领取药具,接受咨询服务;或在自助发放机上通取免费避孕药具。
2、一人一卡。初次领取避孕药具时办理免费发放卡,统一编号,号码含县、网点和对象顺序号及登记对象基本信息。本卡一式两份,发放点和本人各执一份,领取时一份签名,一份由发放点盖章交本人保存,凭此卡在任何一个网点都可领取药具,但一月限领一次一个月的使用量。
3、信息互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交换工作情况,分品种统计药具使用人数,测算下个月药具需求计划并领取药具。
4、统一培训。加强宣传,保证适当经费投入,促进流动人口药具工作的顺利展开。流动人口避孕药具发放工作新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在实行前要做好培训工作,统一思想,明确目的和意义,要充分利用计划生育的宣传阵地宣传流动人口药具发放的新渠道,设立新网点,宣传避孕节育知识,动员育龄群众及时落实节育措施。
第三篇:避孕药具免费发放职责
避孕药具免费发放职责
1、药具发放要用专人管理,定量供应,避免浪费,做好发
放登记。
2、凡破损、潮解、变质、失效等不合格药具不得向下发放。
3、定期对使用药具对象进行随访,并做好随访记录。
第四篇:基层避孕药具发放管理制度
基层避孕药具发放管理制度
1.避孕药具设专人管理,有计划发放。2.发放有登记,药具发放率达100%。
3.建立避孕药具管理和使用效果随访表帐册表。管理人员严格按要求做好药具管理发放工作。做到帐册齐全,记载及时,完整,准确,帐册,帐表,帐物相符。按时上报各种统计报表。
4.每季度定期发放各种避孕药具知识的宣传画册和资料。有药具陈列柜,品种齐全,标示清楚。
5.建立发放避孕药具服务网络,按时定量发放,提供优质的药具及优质服务。国家免费发放的避孕药具,严禁用于市场销售。
6.按照“保障供应,满足需要,减少浪费,方便群众”的原则,根据当年使用药具人数、药具库存量等,实事求是地编制避孕药具需求计划。
7.定期进行随访。定期组织药具发放人员进行药具知识培训。以社区居委会为主定期或不定期入户走访,贴近群众,了解情况,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基层药具仓储管理制度
1.严把药具调入、调出关。对调入药具品名、数量、规格、出厂日期,按照调拨单严格核对无误后,方可接受入库。调出药具须严格按照开据的调拨单发货,不得私自更改。
2.为防止药具过期失效,应本着先批号先出原则。按产地、出厂时间、品种、规格、型号、批号存放,垛距、垛高必须符合要求。
3.保持库内整洁。做到无虫害、无鼠害、无蛛网、无杂物,通风良好。
4.每季度盘点一次库存药具,做到帐、卡、物相符。
5.认真做好药具的报损、报废工作。发现质量异常及过期变质药具,不准发放使用,报废、报损药具必须报请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逐级上报按国家规定执行,不得私自销毁。
第五篇: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发放管理制度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制度法》和《海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条例》,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人民政府共同管理,以现居地管理为主,并纳入人口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和日常工作管理。
二、加强和组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的调查登记工作,指导基层建立已婚育龄妇女婚育档案,按时填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有关报表。
三、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组织对成年流动人口的查证验证,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情况,开展避孕、节育知识咨询,提供避孕药具和节育技术服务。
四、成年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凭合法的婚姻、身份证件,到当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
五、成年流动人口到现居住地后,应当向现居住地的乡(镇)、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现居住地查验后,对已婚育龄流动人口予以登记。
六、婚育证明不完备的,应要求补办。不按照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经期现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通知后,逾期仍拒不补办或拒不交验婚育证明的,由其居住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可按规定给予处罚。
七、已婚育龄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应凭其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或乡(镇)、街道办事处出具的生育证明材料。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由其现居住地或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八、对用工单位、雇主招用和房屋出租业容留的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计划外生育的,按《海南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施细则》规定予以处罚。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组)工作制度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组)是镇、街道计生办内设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专门机构。在镇党委、街道工委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协同社区居委会认真贯彻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为流动人口提供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等活动。
二、了解和掌握本辖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情况,做好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的婚情、孕情、怀情的记录,按时填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有关报表。
三、负责18-19周岁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证和验证工作。验证工作要落实责任制,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时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做好有关记录工作。对未持证的流入人员,要限期补办。
四、协同社区居委会动员催促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落实避孕、节育个补救措施。
五、定期向镇党委、街道工委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汇报工作情况,及时向社区居委会通报查证验证情况。
人口计划和计划生育统计管理制度
一、人口计划管理
基层人口计划管理实行镇、街道和村(居)两级管理。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负责制定和
实施本镇、街道人口计划,指导村(居)级做好落实工作。镇、街道设人口计划。人口计划指标设年末总人口,出生人数,符合法定生育率和法定外多孩控制率;村(居)级按计划生育政策规定,凡是符合生育政策要求的要允许生育;凡是应落实避孕措施的都应落实比翼鸟措施;凡是法律规定外妊娠、都应采取补救措施。积极开展群众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动。
镇、街道人口计划的制定。
(一)组织各村(居)调查,预计初婚人数,符合生育政策的一孩生育人数、照顾生育二孩人数。
(二)对村(居)级调查登记情况进行认真审核,并将村(居)级调查登记的数据汇总,报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局。
(三)根据区级下达的人口计划编制本镇、街道人口计划。
(四)镇、街道人口计划由本级人民政府(办事处)批准。镇、街道人口计划的实施。
(一)镇、街道与村(居)以及有关部门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落实领导责任,提出保证措施。
(二)加强对育龄妇女的管理和服务。进行计划生育法制、生育政策、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促进育龄妇女生育观念的改变;村(居)应将符合生育政策规定的人员名单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和健全避孕节育措施管理制度,认真开展“一孩首选上环、二孩首选结扎、法定外怀孕采取补救措施”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活动。落实定期查环、查孕、查病工作,重点对象每季一次,一半对象半年一次。
(三)加强对人口计划执行情况检查和监督工作。加强人口一计划生育星系计算机管理,准确、及时掌握人口变动情况,通报人口计划完成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制定改性措施,确保人口计划的完成。
(四)进行认真、公开、公正的考评工作。依照目标管理责任制内容进行,采用综合性和专题性检查、阶段性和年终全面检查等方法。镇、街道对村(居)委会的检查每年最少4次。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管理 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质。本级计划生育部门负责对本级行政区域的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设置统计人员,且应具备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村(居)委员会计生员负责生育统计工作,且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一)建立健全统计帐、卡制度。镇、街道级设“四册一卡”。四册即:妇女生育登记册、已婚育龄妇女落实节育手术登记册、女性初婚登记册、人口死亡登记册,一卡即:常住人口与已婚育龄妇女登记卡。二册即:计划生育工作手册和基层避孕药具服务手册。
(二)定期计划生育情况统计报表制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按行政区划统计,实行属地管理按“块”统计。村(居)实行月报告单制度,每月通过月报告单将变更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上报到镇、街道;镇、街道实行月、季、半年、全年报表制度,报表填报到村(居)级。上报计划生育情况报表需经本单位统计负责人审核、签名并加盖公章。村(居)、镇街道两级每月要召开一次统计例会,期主要内容:夏季单位向上一级单位提交统计报告单或统计报表;上一级单位进行审核;总结统计工作情况和部署下一阶段统计工作任务;互通有关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等。
(三)统计检查和统计资料管理。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村(居)级统计帐、卡、单应经常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抵制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行为。妥善保管计划生育统计资料,做好备案、存档。向外提供计划生育统计资料,需经计划生育部门审批,属国家规定的秘密资料不得泄露。建立健全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电脑划管理,镇、街道和村(居)两级应当采用计算机技术,实现统计工作管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