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党90周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庆祝建党90周年建党九十年以来,浙江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构建了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比较合理的教育类别,教育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基础教育:映日荷花别样红
“大字墨墨黑,小字认不得。”这是新中国刚成立时浙江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949年,全市共有小学188所,中学37所,在校学生分别为11066人和13302人,每万人口有小学生35.4人,中学生42.7人。1957年,党中央提出“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基础教育实行“民办公助”,全市民办教育事业开始逐步发展。1958年全市共兴办民办初小343所,民办高小155所,民办初中和农业中学932所,民办高中4所,学生人数分别为18735人、3416人、43639人和309人。全市基本实现村有小学,乡有初中。1985年,全市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制发了《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正式建立了“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县市区政府切实承担起了政府办教育的历史责任。
此后的10多年,浙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进入新世纪以后,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教育事业,把教育摆上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浙江基础教育迈进了历史性的跨越时期。
2010年,浙江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37所,学生108万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6%,每万人口普高学生达187.1人。各类民办学校680所,在校学生25.04万人,专任教职工12480万人,事业规模居全省第二。职业教育:东方风来满眼春
改革开放以前,浙江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一统天下,职业教育还没有起步。1980年,在调整和控制普通高中发展的同时,浙江着手改革中等教育结构,研究和制定了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到1984年,全市共有职业中学17所,并在19所普通高中附设了职业班,在城区兴办职业班21个。1990年,全市职业技术教育走上了理性的发展道路,更加注重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更加注重依靠部门办学,更加注重加强职业学校的内部管理和建设。全市共办农业类专业班37个,各部门共办职业中学15所。1993年,全市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共招生14687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52.81%,第一次实现对半分流。1994年,全市11所普通中专全部达到省评估标准,认定为合格普通中专。
2000年以后,浙江职业教育获得空前发展。一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2005年,全市中职招生规模实现翻番,达到4.5万人,2007年招生人数达到49561人。二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2004年成功组建了浙江财经工业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科技经贸职业学院和浙江交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市卫校并入浙江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由2002年的1所发展到4所。三是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取得新成绩。2004年,浙江铁路工程学校、市职业中专、祁东县职业中专和浙江县职业中专均高分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复评。全市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由2002年的空白增加到4所。四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步伐加快。目前,全市共有7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市级重点专业,17个精品专业,18门精品课程,2个重点实施实训基地。五是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不断增强。浙江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特变电工开设了数控专业变压器技术班,共为特变电工浙江变压器有限公司输送
毕业生248名;核工业卫生学校开设的乡村医生班,接受140名乡村医生在校学习;技师学院为风顺车桥公司开设了车桥技术班,为该公司输送毕业生120名。
高等教育:更上一层楼
建国初期,浙江教育以小学为主,高等教育发展极为缓慢。1950年全市只有浙江三师1所中专学校,在校学生288人,教职工7人,每万人口中只有中师生0.8人。1958年,市委市政府开始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浙江师范专科学校以及浙江医学院相继成立。当年,全市共有高等学校3所,在校学生1449人,教职工207人,每万人口中有大学生3.7人。1977年,全市废除招生推荐制度,恢复招生统一考试制度。当年,全市有83455人参加国家大中专招生统一考试,2123人被录取,其中本科504人,专科506人,中专1113人。198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正式建立。8月,浙江被列为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首批开考城市。进入新世纪以后,浙江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新跨越。2000年,由原中南工学院和原浙江医学院合并组建的南华大学正式成立。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校已经成为拥有1317亩校园面积,21个教学院部,300万册藏书,78万册电子图书,4所直属型附属医院和8所协作型附属医院,30000余名在校学生的综合性大学。2001年,由浙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教育学院合并组建后的浙江师范学院成立。2004年,该院在酃湖新建了占地面积达1685亩的新校区。目前,该院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1206人,16个教学系(部),19个科研机构,3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建筑面积达42.28万平方米。
目前,浙江有大学1所,本科学院2所,高职院4所,在校学生10余万人,博士后流动站3个,博士点11个,硕士点106个,省级重点专业10个,国防重点专业1个,国家管理专业5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360多项,高校核心竞争力位居全省第三。
教师队伍:东风夜放花千树
解放前,学校的教师多从民间招聘,有正规学历者寥寥无几,且教师地位不稳,待遇低下。建国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恢复,浙江教育事业逐步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师资队伍逐步壮大。1949年,全市共有小学教师543人,中学教师115人,其中民办教师584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质和量的同步跨越。基本上形成了一支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精干高效的教师队伍。
——师资培训不断加强。建国初期,全市教师是“读书一阵子,受用一辈子”的状态,基本上没有培训或者继续教育。从1964年,我市开始注重加强小学教师的文化和业务能力培训。1979年以后教师培训开始制度化、常态化,各种短期培训、函授教育、教材考试等相继举行。1999年,市委市政府加强了三个基地的建设,即:师资培养基地建设、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师范生实习基地建设。新世纪以后,全市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先后送培和培训了134名国家级、492名省级、6000名市级骨干教师。3000多名中小学教师通过继续教育达到专科、本科学历。目前,全市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分别提高到99%、97%和86%,小学和初中教师的高层次学历比例分别达48%和38%。
——教师待遇全面提高。一是政治待遇明显提高。“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师被错误地视为“臭老九”。1978年,全市共吸收134名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评选出先进教育工作者1647名;平反冤假错案,收回出队教师1752人(占原出队教师的81.3%);教师归队226名(占调出教师队伍数的33%)。1985年,市委市政府隆重庆祝第一个教师节,表彰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415名,先进教育集体42个。2008年,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换届选举中,仅浙江县就选举产生了4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二是福利待遇不断增加。建国初期,全市教师工资实行实物制,教师每月领取一定量大米。1956年,全市教育系统进行工资改革,教师工资有了较大提高,小学教师每月工资33.05元,中学教师每月工资59.14元。1981年起实行班主任津贴(中学每月7元、小学5元)。1985年,全市所有公办教师按规定发给工龄津贴和教龄津贴。同时,对民办教师的国家补助部分,每人每月增加11元。此后的20年时间里,教师工资先后进行了13次调整。到2008年,全市教师人均工资达2100余元,比1956年增加2059元,增长50多倍。2009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义务教育学校按照略高于公务员工资水平原则实施绩效工资,教师的待遇切实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办学条件:一年更比一年好
刚解放的时候,浙江学校少,规模小,教学楼简陋,不管天寒地冻还是炎夏酷暑,大部分学生坐的是石头或泥巴垒成的凳子,老师上课就是一支粉笔一面黑板,写了擦,擦了写„„ 1975年,全市中小学实行开门办学,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建立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的基地。当年,全市有中小学校办工厂348个,学农基地1.17万亩;有420个学校实行厂校合一、队校一体。
改革开放以后,市政府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1986年,市财政紧急拨出专款75万元,各县市区财政相继拨出专款115万元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共改造中小学危房面积9.3万平方米。1999年,全市实施了两个大手笔:在校舍改造上。共投入3.4亿元,新建、改建、扩建校舍46万平方米,年末全市校舍总面积达778.1万平方米。在教育技术装备上。共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装备电脑房84个、语音室71个、多媒体教室16个。
目前,浙江中小学校舍面积达829.7万平方米,仪器实验室30.8万平方米,图书资料室17.5万平方米。省、市示范性中学基本实现“班班通”,上网率达到100%,办学条件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万里乘风,青山路遥。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浙江教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越。
10光伏班
徐佳
第二篇:建党90周年
当清晨的一缕阳光照亮了我们惺忪的睡眼,当午后的一丝细雨洒进了我们尘封的心灵,当夜幕上斑斓的星光点缀着我们构画的明天,这时候,我们幸福地感受到自己展现着独特的魅力,手持青春的特权。走在青春的路上。
岁月的长河淌过浸透血泪和屈辱的近代史,终于汇入了21世纪的洪流。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眼前一片欣欣向荣,‚弹指一挥间‛90年过去了,旧中国的千疮百孔,民不聊生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一片繁荣的景象。昔日的穷乡僻壤,而今牛羊成群、五谷满仓;昨日的茅檐瓦舍,已被今天的林立高楼所取代……作为一名80后,我无法真正体会长征的艰辛和坎坷,更无法想象战争的硝烟和残酷,我们是时代的宠儿,享受着丰富的物质基础,更应该用我们的青春与勇敢回报伟大的祖国。回首两年前,刚到农村工作的我充满着彷徨和迷茫,是香山村村民的朴实和真诚鼓励了我,带着那份感激、带着那份支持,我扑向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火热生活,走上了充满挑战的人生舞台,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两年来,我们香山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一排排亲手种下的绿树昭示了创建林业生态村的决心,那一只只可爱的獭兔寄予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希望,那一幕幕令人高兴、令人鼓舞的画面,无不充满着青春的活力,高唱着青春的赞歌。
青春如一首美妙的歌,令人为之陶醉,又如一曲高山流水,流泻出一个个悦动的音符。青春有时又是苦涩的。人的心灵应如浩淼瀚
海,只有不断接纳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百川,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懦,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
立志报效祖国、希望有所作为的青年一代,惟有激扬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惟有长存永不言败、永不言退的锐气,惟有永葆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朝气,惟有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顽强的意志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才能真正孚得起人民信任,担负起历史使命,让五四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今天,我们回顾历史,缅怀党的光辉业绩,更重要的是着眼未来,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要肩负起党和村民的重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中作出骄人的业绩。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是何等伟大、何等光荣、何等艰巨啊!作为21世纪中国的主人,建设祖国的重任已责无旁贷地落到我们这一代人的肩上。我们还有什么时间去犹豫,去浪费?我们是成长中的一代,我们是改革中的一代,我们是开创未来的一代,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为党旗添色增彩,让青春更加壮丽、更加辉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建党90周年
人民的太阳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了。在90年前,中国正处在风雨如磐、长夜难明的黑暗年代,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在那个时候,人们多么渴望有一个坚强的政治力量,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上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成立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整个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这个‚新‛新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从此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的序幕。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灾难深重的中国,成长于艰苦斗争的环境,经过长期曲折的道路,终于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时代。90年来,党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失误,但谁也无法否认,党所取得成就是极其辉煌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我国已经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到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的高位。多年来,我国的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许多产品产量也名列世界前茅。基本建设大规模展开,某些高科技领域也取得进展,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水平。我们已经为在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从30多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各族人民就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的30余年中,我们取得了别人要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取得的成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转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巩固和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成功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迈出重大步伐;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成就;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明显提高。30余年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她不仅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经济建设,还在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面前挺身而出,成为灾区人民群众心目中代表希望的太阳。发生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不少基层党员成为了抗震救灾的排头兵。自抗震救灾工作展开以来,各级党组织有力地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带头表率作用,坚持战斗在一线,亲自指挥,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请缨参加突击队,要求担负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一线岗位上24小时都有党员和干部坚守,党员干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入抗震救灾,共青团员和青年也在共产党员的影响下争先报名参加突击队。在大震袭来之际,各级党委发挥了坚强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全体党员和各族人民群众拧成一股绳,确保了抗震救灾各条生命线的畅通无阻。而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感人至深的党员先锋模范事迹更是数不胜数。
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中,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一个民族自强自立的希望。而在新时期中,我们将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四篇:建党90周年范文
火红的七月
记得小时候,妈妈曾教给我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我的记忆深处,妈妈仿佛总是把这首歌挂在嘴边,可是当时我并不明白这首歌的含义,只是隐约觉得这首歌铿锵有力,能给人带来一种向上的动力。随着时间的流逝,刘胡兰、黄继光、董存瑞等那些令人敬佩的英雄烈士都已印在我的脑海里,那些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让我对共产党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难以忘怀。
90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不平凡;90年的艰难历程铸就了中华民族坚挺的脊梁。从17世纪中叶开始,由于封建统治阶级的“闭关锁国”,特别是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逐渐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深渊。1921年7月1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战,推翻了封建社会、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是一个顽强、不屈服的民族。无数个英雄谱写了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的乐章。千千万万的烈士,用自己的牺牲换来新中国的胜利。
是中国共产党为我们换来了中国的解放;是他们为我们换来了幸福的生活;是他们使“七一”变得更加光辉;是他们使平凡的七月令人难忘。因为有他们,七月才会充满生机,充满希望。让我们共同去迎接火红的七月,让我们把这一天永远铭记于心,携手书写中国的辉煌。
平宜小学 姚新萌
第五篇:建党90周年(精选)
润改革开放甘霖泽雨,书科学发展华彩篇章
砥砺九十载,幸福亿万人。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九十年波澜壮阔,九十年壮丽辉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奠定了幸福生活的基础,也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
在国将不国,满目创痍的中国近代史上,多少爱国人士大声疾呼,“以期上下一心重现唐虞盛世”,可林则徐,龚自珍的忧国忧民、无限憧憬只是一场空梦;戊戌变法犹如昙花一现,最后只落得“引颈受戮“的下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绩显著,但仅仅三个月,便被窃去革命果实„„多灾多难的中国仍然处在黑暗中,中国人民仍陷身于水深火热之中。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起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人民由于有了这样一个政党的领导,才能取得革命的彻底胜利。”革命是胜利了,摆在中国面前的,还有经济建设和祖国统一的严峻任务。共产党不负众望,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改革开放更是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无数的华夏游子渴望归来,邓小平的“一国两制”伟大方针实现了他们毕生的心愿,香港、澳门相继投入祖**亲的怀抱!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当今世界,共产党带领着全国人民平稳度过金融危机,成功抗击洪水、地震,圆满举办奥运盛事„„在坚韧的求索过程中,我们的党一次又一次的向世界证明中国雄狮已经觉醒!
每当想起这些的时候,我的血管中仿佛流淌着革命前辈的鲜血,我的胸膛中燃烧着对组国的热爱。我们从中读懂了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从容与坚决;读懂了徐特立“救亡曾断指,入党在危时"的崇高信念;读懂了孔繁森“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撒高原”的豪迈誓言;也读懂了叶如陵“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服务”的感恩与奉献。“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些优秀共产党人用行动表明了坚定的公产主义信念,深刻影响并鼓励我们向党组织积极靠拢。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由省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特大型企业集团,成立十余载以来,山东高速以齐鲁大地广袤沃土为纸,润改革开放甘霖泽雨为墨,不断书写着科学发展的华彩篇章。
截至目前,集团注册资本达到150亿元,资产总额突破1500亿元,职工27000多人,资产规模居省管企业第一位。集团经营管理的已通车高速公路1500公里;经营管理的铁路482公里,并代表省人民政府承担了全省3800公里、总投资1500亿元铁路的新建、改建任务。截至2010年,已连续四年入选“中国500强企业”;集团公司领导班子被命名为“山东省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集团还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全国交通系统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全省文明公路系统”、“中国最诚信企业”、“新中国60年60家卓越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中华慈善奖”、“山东十大责任企业”、“山东省优秀企业公民”等荣誉称号。集团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立足省内、面向省外、走向世界”的发展思路,秉承“又好、又准、又快、又大、又强”的发展原则,投资、建设领域已遍及全国22个省,海外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遍布5大洲99个国家和地区。
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尤其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国公路交通事业进入了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依托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不断反思,主动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一、树立公共服务的意识,为群众和基层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撑。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交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实力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全省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动脉、以国省道为经络,以农村公路为毛细血管,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畅安舒美的公路交通网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力支撑。目前,山东高速集团正在逐步构建“公路、铁路、机场、港口为主业的大交通集团”,“大交通”注定将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又一强力引擎。与此同时,作为交通运营企业,一方面要不断提高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还要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通过可变情报板、网络、热线电话、交通广播等方式,及时发布公共信息,为群众顺利出行创造便利条件。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大品牌,多元发展。公司不断加快多元化发展的步伐,依托高速公路主业成立实业公司,发展高速公路附属设施和特色服务区建设,不断延伸高速公路产业链;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深化政企合作,与行业领先企业强强联合,积极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同时,不断开拓矿产、金融股权等投资领域,着力打造“山东高速”大品牌。“十二五”期间,集团将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大交通”为根本,以“大物流、大资源、大制造”为支撑,创新理念,精细管理,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集团大力实施的“走出去”战略任重而道远,如何坚持正确的方向,以及宏伟目标如何落实是我们仍要研究的课题。
三、探寻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与生产发展并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要立足长远,不做“金玉其表,败絮其中”的表面工程,争做当今时代的赵州桥;不做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而把民众的出行利益放在首位;不做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能源资源的“短视”工程,争做造福后代,名扬千古的经典工程。为此,首先在项目的选址与建设过程中,重视对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对已建成项目要及时进行周边环境的补救治理,大力推广集团在我国交通行业中率先开展的路域生态系统和抗污染植物研究等,功效显著的举措;再次,依托科技创新,大力推广绿色项目,车辆在ETC收费方式下不停车通行,大量减少了油耗和尾气排放,此类便捷环保的通行方式叫好不叫座,还需要联系社会各部门配合提高利用率,扩大影响力。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加强企业文化与道德建设,共铸和谐的经济发展大环境。企业要做大做强,就越要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因为基本的道德伦理是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决条件,只有思想过硬的企业,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也才有从事商业活动、提高企业效益的良好环境。党员干部更是要加强学习与修养,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才能自觉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自觉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观念的侵蚀。
五、自身发展的同时热衷公益事业。“责任、进取、卓越”是山东高速的目标始终不变。2008年,山东高速集团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超过1800万元,另外,集团积极做好绿色通道、抗震救灾、电煤运输、奥运保障等特殊车辆的畅通保障工作,累计免费放行上述车辆145万辆次,免收各类通行费达到了历史性的2.1亿元,“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宗需要我们始终坚持。
站在新起点,实现新发展,迎接新挑战,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沐浴着改革的春风,集团致力于打造全省龙头企业、全国同行业第一企业集团和山东的中国高速集团,努力实现跻身“世界500强”的宏伟目标,力争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