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在西太海军论坛年会上的主旨发言
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在西太海军论坛年会上的主旨发
言
中央军委委员、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在22日举行的第14届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年会上作了题为《顺应时代发展大势 共建新型海军关系》的主旨发言。
吴胜利说,海洋是各国友好往来的便利通道,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共同家园。进入二十一世纪,海洋前所未有地与国家的繁荣、人民的福祉、社会的稳定紧紧联系在一起。海军是国家海上力量的主体。共建新型海军关系,是各国应对共同安全挑战的现实需要,是保障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和谐海洋的应有之义。我们感到,共建新型海军关系,核心内涵应是“合作、信任、共赢”。
吴胜利说,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人心齐,泰山移”。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集团,都不能单凭一己之力解决海洋安全问题。我们应该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在论坛框架下不断深化合作,为共建新型海军关系注入生机与活力。为此,我提三点倡议:
第一,探索完善应急救助机制。西太地区是海上灾难的多发区域。最近相继发生的3月8日马航MH370客机失联和4月16日韩国客轮沉没事件,再一次把海军如何开展救援合作这一重大课题摆在我们面
前。特别是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西太有关国家迅速调集海上力量,协力开展海空联合搜救,体现了高度的人道主义和国际协作精神。但我们也看到,整个过程仍存在信息共享不畅、行动协同不够等问题。为此,我们应在论坛框架下,加快探索完善海上灾难应急救助机制,研究如何在突发情况下有效整合各方信息,统筹协调兵力行动。同时,设立人道主义救援合作项目,深入探讨海军救援行动中的兵力准入、指挥协调、物资投送、医疗防疫等问题,积极开展多国实兵演练,为遂行联合行动打好基础。
第二,积极拓展专业合作领域。在各成员国的共同推动下,近年来论坛合作内容不断丰富,涉及反水雷、潜水、高级士官研讨、海军医学等多个领域。我们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合作潜力,使论坛合作能够覆盖更多的海军专业领域。今后一个时期,可考虑增加海军院校和研究机构交流、海上反恐反海盗联训、海洋环境合作调查等内容。中国海军将以积极的姿态,广泛参与论坛框架下的各类专业交流合作,为论坛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不断扩大论坛战略影响力。论坛成立27年来,组织形式日臻完善,影响力已超出西太地区,扩大至整个太平洋,成为地区海军合作的典范。我们应乘势而上,进一步将论坛做大做强。可考虑将论坛名称调整为“太平洋海军论坛”,不断接纳新的成员,吸引更多国家参与论坛活动。同时,本着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加强与印度洋海军
论坛、非洲国家海军论坛等其他地区论坛的互动和沟通,推动西太海军论坛的战略影响力向更大范围辐射。
吴胜利指出,信任是开启心扉的钥匙,诚挚是架通心灵的桥梁。西太地区各国多元文化并存,发展水平不一,海军关系也呈现出多样性。越是这样的地区,越需要建立信任。我们倡导的信任,就是要超越“零和博弈”,真诚相待、包容互鉴、友好相处。
第一,加强高层战略沟通。战略互信是和平共处、友好交流的重要前提。我们应该尊重彼此对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正视历史教训,正视现实争端,正确看待各国海上实力的合理发展,开放坦诚地交流沟通。应进一步加强海军高层领导的机制性交流,巩固深化海军领导人之间的友谊和信任,避免战略误判,有效管控分歧;积极开展海军战略政策部门和智库的对话,相互了解彼此的战略文化、政策走向和重大关切,夯实战略互信基础。
第二,加强海上良性互动。信任发自于心、见之于行。海军之间的信任最终要体现和落实在一线部队的行动中。今天上午通过的《海上意外相遇规则》是论坛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对于地区海军加强沟通交流,减少误解误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应以此为契机,鼓励一线海空兵力开展沟通联络,展示良好的船艺和善意,进一步规范海上军事行为。我们还应鼓励论坛成员国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双边对话,不断充实完善《规则》的相关内容,有效
避免海空意外事件。
第三,加强信任基础培育。信任像一粒种子,只有精心呵护和培育,才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同样,海军之间的信任,也需要各国海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代代传承。我们要在论坛框架下,依托各种平台,创造更多机会,加强编队指挥官、舰艇长和各级参谋人员的交流沟通;积极组织国际和地区青年军官论坛,常态化开展青年军官驻舰训练交流,培养有国际视野和合作精神的军官队伍,广播友谊的种子,厚植信任的根基。
吴胜利说,海洋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只有安宁、繁荣、和谐的海洋,才能使我们共享海洋事业发展的文明成果。大家同处太平洋地区,安全与发展自然地融为一体,各方兴衰相伴、安危与共。我们期望的共赢,就是牢固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共促和平,共担责任,共创未来。
第一,共促和平实现共赢。和平是地区各国实现发展的最大红利,也是历史反复证明的人间正道。我每次翻阅惨烈的二战史特别是太平洋海战史,每次看到两鬓斑白的二战老兵,都深感和平来之不易。当前的和平弥足珍贵,我们要尊重历史、以史为鉴,坚持通过和平方式协商解决海上矛盾争端,避免采取极端行动,危及地区安全稳定。中国历史上一直是爱好和平的国家,郑和七下西洋远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的是友谊,没有留下任何殖民和侵略的记录。中国海军将坚
定不移地践行国家和平发展理念,真诚希望与各国海军一道,共同携手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第二,共担责任实现共赢。各国海军无论大小,都是地区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大有大的担当,小有小的作为。我们应深刻认识巨大的海上利益联接,坚持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协调行动,共同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近年来,中国海军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先后派出17批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多次派出医院船开展医疗救助并参加菲律宾“海燕”台风救灾行动,积极为销毁叙利亚化武船只提供护航,先后投入9艘舰船、6架直升机搜救马航MH370失联飞机。今后,中国海军将更加积极地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为构建和谐海洋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共创未来实现共赢。创造太平洋地区的美好未来,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中国政府一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在世界和地区事务上,一直主张和平反对战争、主张对话反对对抗、主张共赢反对零和,中国海军也一直倡导和致力于建设和谐包容的海洋环境。各国海军应顺应时代大势,树立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理念,加强磋商与协调,全面深化战略合作,不断提高协同行动能力,共创太平洋地区的繁荣昌盛。
第二篇:解读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解读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解读习近平在达沃斯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习近平: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达沃斯精彩20句)
1月17日的达沃斯演讲,应该是迄今为止习总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一次演讲,他显然做了精心的准备,也回答了一系列国际社会关心的问题。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批评,对否认《巴黎协定》的做法,用《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拉赫曼的话说,“中国国家主席的演讲无疑针对特朗普”。以下是习总这次精彩演讲中的精华20句。
1、“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曾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世界。今天,我们也生活在一个矛盾的世界之中。
2、当年,中国对经济全球化也有过疑虑,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有过忐忑。但是,我们认为,融入世界经济是历史大方向,中国经济要发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场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如果永远不敢到大海中去经风雨、见世面,总有一天会在大海中溺水而亡。
3、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符合历史潮流的。
4、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5、“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从哲学上说,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因为事物存在优点就把它看得完美无缺是不全面的,因为事物存在缺点就把它看得一无是处也是不全面的。
6、人类历史告诉我们,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7、国际红十字会创始人杜楠说过:“真正的敌人不是我们的邻国,而是饥饿、贫穷、无知、迷信和偏见。”我们既要有分析问题的智慧,更要有采取行动的勇气。
8、搞保护主义如同把自己关进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打贸易战的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9、要践行承诺、遵守规则,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取舍或选择。《巴黎协定》符合全球发展大方向,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共同坚守,不能轻言放弃。这是我们对子孙后代必须担负的责任!
10、“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
11、条条大路通罗马。谁都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定为一尊,更不应该把自己的发展道路强加于人。
12、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中国人民几十年含辛茹苦、流血流汗干出来的。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素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中国人民深知,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想发展就要靠自己苦干实干,不能寄托于别人的恩赐,世界上也没有谁有这样的能力。
13、观察中国发展,要看中国人民得到了什么收获,更要看中国人民付出了什么辛劳;要看中国取得了什么成就,更要看中国为世界作出了什么贡献。这才是全面的看法。
14、1950年至2016年,中国在自身长期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的情况下,累计对外提供援款4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各类援外项目5000多个,其中成套项目近3000个,举办11000多期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在华培训各类人员26万多名。
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吸引外资超过1.7万亿美元,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1.2万亿美元,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这些数字,在世界上都是名列前茅的。
16、中国人民深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艰辛,对各国人民取得的发展成就都点赞,都为他们祝福,都希望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不会犯“红眼病”,不会抱怨他人从中国发展中得到了巨大机遇和丰厚回报。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17、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更充足资本、更丰富产品、更宝贵合作契机。对各国工商界而言,中国发展仍然是大家的机遇。
18、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不会关上。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我们希望,各国的大门也对中国投资者公平敞开。
19、中国无意通过人民币贬值提升贸易竞争力,更不会主动打货币战。20、遇到了困难,不要埋怨自己,不要指责他人,不要放弃信心,不要逃避责任,而是要一起来战胜困难。历史是勇敢者创造的。在达沃斯的现场,那些全球各国的精英们一次次为习近平送上的雷鸣般的掌声——已经证明了真实的世界中还有更多的国家需要我们中国,需要我们不仅去维护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更构建一个“多极”的、“平等”的世界格局!下面这段视频,就纪录了习近平在讲话中所获得的掌声:
其实,我们中国从来就没想领导几个西方媒体口中那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自由世界”。
我们从来都是一个很务实的国家。我们看重自由贸易和全球化,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积极地与世界互动和接轨,令我们的国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改善了我们国家国民的生活条件。
照耀世界经济航船的灯塔——解读习主席在达沃斯论坛年会上的主旨演讲
崇高而博大的情怀,丰富而深邃的思想,生动而扎实的阐释。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在眼下国际风云变幻、西方保护主义思潮泛起的关键时刻,习主席在演讲中就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困境等问题宣示了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为世界经济航船指明了前进方向。习主席同时阐释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与世界的互利关系,表明了中国破解难题,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路径。
国内外专家认为,习主席的演讲提升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和世界发展的信心。
力挺全球化 展现智慧与勇气
当今世界,问题丛生。有些人认为问题都出在经济全球化上,主张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对此,习主席明确指出,把困扰世界的问题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解决。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说,习主席这次讲话是中国领导人在一个全球公共平台上首次系统阐述中国对全球化的理解,充分体现了习主席作为大国领袖的智慧与勇气。
“从英国'脱欧’到美国大选,全世界在近段时间经历了太多冲击性事件。现在又恰逢新年伊始、美国新总统即将就任。在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中国领导人提出对全球化的坚定主张,体现了中国的引领作用,有定海神针的作用,是为全球化发展注入的强心剂,”王辉耀说。
“习主席在讲话中表达了对当前国际形势的看法,就世界问题的根源发出了中国声音。这个讲话标志着中国从参与者向引领者方向发展,不论是对全球治理也好,还是对全球重大问题的解决也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说。
国际舆论十分关注习主席在全球化问题上发出的积极声音。欧盟媒体EurActiv网络版刊文指出,当世界领导人齐聚达沃斯试图厘清近来经济和政治动荡的症结之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支持全球化做出了积极努力。“中国在达沃斯表明,它愿意担当全球化和多边主义的引领者”。
纵观人类历史不难发现,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它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以及各国人民的交往。
与任何事物一样,经济全球化进程并非十全十美,也存在不足之处,给世界带来了一些新问题。但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
既然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不是来自全球化,那么从何而来?为此,习主席把脉世界经济,指出三大突出矛盾:一是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三是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此基础上,他对症下药,提出打造“四个模式”: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
——坚持协同联动,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坚持与时俱进,打造公正合理的治理模式。
——坚持公平包容,打造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
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说,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现在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治理不能反映发展中国家的贡献,以及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内部出现了一些贫富不均的问题。
“所以,习主席提出了创新驱动,改善全球治理结构,让发展中国家能发出更多声音,让全球化能够推动全球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是富人得到好处,普通民众也能得到好处,”林毅夫说。
阐释中国道路 彰显自信与担当
习主席在演讲中还阐释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他指出,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习主席以一系列坚实的数据为依据,指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他以充满自信和包容的姿态告诉世界,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在法国知名汉学家、中欧论坛创始人高大伟看来,当一些西方领导人不断鼓吹保护主义时,习主席却坚持了国际主义、多边主义和多极化的立场,这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选择,把中国的形象和全球地位带到了新的高度。
“真正的伟大不可能是自封的,也不可能建立在霸权主义基础上,它是一种其他国家对一个国家长期以来对人类繁荣与和平的贡献的认可,”高大伟说。他强调:“世界将会告诉我们伟大是什么,究竟是试图将本国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的投机性的民粹主义,还是一个致力于推动世界更加和谐的文明的复兴。”
针对世界关注的中国经济前景问题,习主席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速、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动力都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作为中国推动各国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一带一路”倡议自习主席提出以来,在短短3年多时间里已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习主席在演讲中还宣布,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可以说,在世界经济面临困境、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以长远眼光和切实行动展现了大国的时代担当。
埃及金字塔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能源与亚洲问题专家艾哈迈德·甘迪勒认为,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是通过促进各国合作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良好模式,受到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的欢迎。
“在欧美近来出现一些意外事件后,大家以为全球化快不行了,因为欧美国家过去是全球化的推手,现在却在往回走。但由于中国推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化发展获得了新动能,”阮宗泽说。
他认为,“一带一路”就是下个版本全球化的催化剂。全球化的实质是开放包容地发展,而“一带一路”正是倡导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它所推动的是联动式的发展,以及机遇与红利的共享。“从这个角度看,'一带一路’是全球化处于困难时期,推动全球化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催化剂,这就是中国的贡献。”习近平主席达沃斯主旨演讲里的文化梗全在这!
(同传视频+双语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