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购买小轿车产权界定协议
购买小轿车产权界定协议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甲方确因工作业务需要,需购买小轿车一辆,现就购买小轿车产权界定一事,经甲、乙双方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因工作业务需要购买一辆小轿车,挂靠乙方企业名下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二、购买一辆小轿车全部价款及相关费用由甲方承担,甲方作投资向乙方企业银行帐户()分二次汇款元,见汇款凭证。
三、购买小轿车产权归甲方所有,乙方只能在账务处理上作固定资产入账。
四、小轿车运行费用,使用过程中的违章及其他相关费用由甲方承担。
五、该小轿车到使用年限后处置的资产收益归甲方所有。
六、因本协议引起的争议由甲、乙双方协商解决,达不成一致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本协议经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乙方:
二O年月日
第二篇:产权购买协议书
产权购买协议书
甲方:
乙方:
丙方:
乙方向甲方购买位于江门市高沙、港口二路商铺、住宅及非住宅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及土地,为清晰三方权利和义务,三方本着合法、诚信、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现买卖双方协议如下条款:
一、乙方购买的房地产标的物共235个房地产权证,其中第66~235为车位权证(详见附件),购买价为人民币肆仟万元(¥40,000,000元正)。
二、甲方保证上述标的物可合法转让及过户给乙方名下或由乙方所指定人的名下,否则甲方赔付双倍定金给乙方。上述标的物土地用途为出让地,乙方所购甲方的产权清单中未确权税费以及过户时土地需补交的税费由甲方承担。
三、上述产权清单中的标的物相关租约甲方应在过户后清晰移交给乙方,过户前的租金收益归甲方所有,相关税费由均甲方承担。
四、甲乙双方约定办理产权交易手续时交易总价为人民币叁仟陆佰万元正(¥36,000,000元正),甲方分配确定每个产权标的物办理产权的交易价(详见附件)。甲乙双方在签订本协议的当日,乙方支付人民币叁佰万元正定金给甲方,余款按本协议规定时间分期分批支付给甲方,甲方收到乙方支付的相应标的物款项及乙方以书面形式确认办理产权人名单,甲方需在10个工作日办妥相应标的物的过户手续(以收到房产《受理房地产登记申请收件收据》为准),如延期,则乙方余下相应付款时间同时相应延迟。
五、甲方收到定金的120个工作日内,须配合乙方分期分批完成该项目清单下标的物过户到乙方指定人名下的相关手续,相关交易税费按江门市财政局、江门市地税局、江门市房产局的相关规定买卖双方各自承担。
六、买卖双方办理产权交易按江门市房产局、江门市国土局产权交易规范标准签订该项目清单下的标的物的交易合同,并按规程完成交易手续。
七、甲乙双方共同委托丙方作为本协议监管方,丙方需确保核查权属清晰能办理过户手续的前提下,乙方将资金逐笔分批支付给甲方指定账户,丙方并协助双方分批办理产权过户手续。
八、丙方收取该项业务费为人民币__________元,该项费用由甲方承担,同时丙方需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九、因本协议书而引起的纠纷由买卖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买卖双方任何一方均可提起诉讼,江门市蓬江区人民法院为本协议纠纷的管辖法院。
十、本协议书壹式叁份,各方签字后即时生效,签字人各执壹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卖方(甲方):
买方(乙方):
经纪方(丙方):
2010年08月日
第三篇:集体企业改制时产权如何界定
集体企业改制时产权如何界定
来源: 作者: 日期:2010-05-
21集体企业改制时,应当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按照“谁投资归谁所有,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划分归属,界定产权。根据这一原则,可依据下列办法进行:
1、凡是国家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其产权归国所有。
2、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其产权归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3、社区经济组织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其产权归社区经济组织集体所有。
4、其他法人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其产权归投资的法人所有。
5、职工个人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所有者权益能够明确投资主体的其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难以明确投资主体的其产权归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
6、企业用公益金购建的集体福利设施而相应增加的所有者权益,其产权归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
7、投资主体不清的所有者权益以及接受无偿资助和捐赠所形成的所有者权益,其产权归劳动者集体所有。
8、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享受的优惠,包括税前还贷和各种减免税所形成的所有者权益,除事先明确约定作为投资的外,其产权归企业原出资者所有(或归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
9、企业按照地方政府或者原主管部门规定享受的优惠,包括税前还贷和各种减免税所形成的所有者权益,除事先明确约定作为投资的外,其产权归企业原出资者所有(或归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
10、企业组织研制的科技成果、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改制后,其产权归企业劳动者集体所有。
第四篇:产权定义的理论分歧及其界定
产权定义的理论分歧及其界定
摘要:产权定义是产权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从产权定义的理论分歧入手,探讨产权定义理论分歧产生的原因并作简要评析,指出界定产权要明确的三个问题,最后得出产权就是人们围绕财产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的结论。
关键词:产权定义;分歧;原因;界定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9)06―0011-03
产权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产权问题的讨论所形成的成果非常丰硕,但关于产权的定义却众说纷纭,分歧很大。产权定义是产权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也是产权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正确定义产权对产权理论研究与产权制度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产权定义的理论分歧
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目的出发,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给产权下了很多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类:第一,产权等同于财产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包含多方面权能的权利束。配杰威齐认为,产权详细表明了所有的人所必须遵守的与物相对应的行为准则,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准则的处罚成本,而这种准则就是指所有权。第二,产权是区别于所有权并比所有权更为宽泛的范畴。P.阿贝尔认为产权包括了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分享剩余收益或承担负债的权利、对资本的权利、安全的权利、转让权。第三,产权是法律强制性规定人对物的权利。《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把产权界定为“政府所认可的或规定的个人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法兰西民法规定:“财产权就是以法律所允许的最独断的方式处理物品的权利。”第四,产权等同于人权。巴泽尔认为:“划分产权和人权之间的区别,有时显得似是而非。人权只不过是人的产权的一部分。”第五,产权不是人对物的权利,而是由于物而发生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菲吕博腾关于产权概念指出:“要注意的中心点是,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社会关系。”第六,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这种观点认为不能抽象地定义产权,而是应强调产权的功能与作用。德姆塞茨指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在于事实上它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第七,马克思的产权观。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是生产力决定论的产权观,产权的本质是生产关系,且主要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马克思指出:“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上必然的交往形式。”
二、产权定义理论分歧产生的原因
关于第一和第二种定义。这两种定义的视角和侧重点不同,前者从广义出发,侧重点是财产权范畴的核心内涵即主体对客体的最高支配权――所有权。因为建立财产权利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确立财产所有权即排他占有关系。后者从狭义出发,侧重点是产权运动的具体形式或状态。当不同形式的财产权权能不集中于一个主体时,狭义所有权只说明占有的基本性质,而其他权能如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则反映了不同主体之间的权、责、利关系,从而构成了所有权的实现形式。财产权结构是历史形成并不断变化的,主体财产权利多样化的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为明显。虽然这两种产权定义都认为产权是多种权利的组合,但不能把产权等同于所有权。
关于第三种定义。这种定义是对古罗马民法中形成的个人对物的排他占有权概念的一种继承,认为只有从法律意义上讲才存在着产权,产权即为法权。这种定义否认了产权关系作为经济关系的客观性,否认了产权是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历史地形成的,颠倒了经济关系与法律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是超越历史的法律创造了产权。产权关系是社会经济关系的核心,无论就产权主体的权能与收益,还是就其客体对象,都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属于经济基础范畴。当然,产权取得法权的形式后,产权关系便获得了法律上的认可与保护,规范的法律上的权利界定对客观经济关系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它可使产权更加明晰、规范与效率,但法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可见,没有客观的产权关系,法权的存在便失去了基础与反映对象,而变成了没有实际意义的法律概念。
关于第四和第五种定义。这是从人权或产权的功能出发,或从政府强制和市场强制形成的对资产的制度方式出发对产权的定义。受私有制为主的市场经济制度以及以人性自私论为核心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现代产权经济学得出产权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结论是产权经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界定是对单纯强调“产权是法律强制性规定人对物的权利”思想的升华,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产权的本质属性。但由于西方学者遵循个体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把财产制度看做是超历史的自然权利,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成的财产制度是人类的自然本性的产物,而不是在一定的客观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把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然秩序看做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规律,因而不能对产权范畴背后深层次的驱动机制作出科学的回答,使其产权理论不免带有局限性。
关于第六种定义。马克思创立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旨在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发展趋势,马克思对财产权利问题的研究思路自然服从与服务于这一根本目标。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运用整体主义的分析方法,研究了财产、财产权的起源、历史变迁及其本质,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客观上就要求有什么样性质的所有制与之相适应。产权制度作为所有制的具体化,其变革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取决于社会结构的整体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可见,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不像西方产权理论那样,把对产权交易过程和法律过程的分析作为其理论的核心从而使其对产权的界定立足于契约经济条件下的交易操作层面,使人们对产权关系的考察看不到由于人对物的关系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根源。
三、产权定义的理论界定
尽管中外学术界对产权定义的说法不一,但他们都认为产权是规范人们行为排他性的权利,是一种权利束。这是定义产权的基础,为正确界定产权,本文认为还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
(一)财产本身不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将财产界定为社会生产关系混淆了财产与财产权利的基本含义。就“财产”一词本身的含义来讲,确实体现出它与人(主体)之间的关系。“有主之物”才能成为财产。人(主体)拥有财产虽然包含着人与物(客体)之间的关系,但财产并不是由经济权利关系或法律来决定的,其物理形态上的变化也是独立于法律的。把财产本身等同于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实际上是把财产等同于财产权利。通过前边的分析可知,产权应是主体通过客体而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经济权利关系。这里的客体就是财产,它本身只表现为“物”性。如果财产本身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那么在产权内涵
的界定上就等于用社会生产关系来说明社会生产关系,必然造成逻辑思维上的混乱。
(二)产权不等于法权
经济学上的“产权”不同于法学上的“产权”,应对二者加以区分。经济学上的产权是对客观经济关系的反映,但其本身并不直接表现为法权形式。只有当法律对人们之间形成的客观的经济权利关系进行反映时,经济学上的产权关系才上升为国家意志,取得了法权形式。目前学术界有观点认为产权就是法权,其原因大概有四:(1)经济学和法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学科门类,研究问题的视角、运用的方法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二者都是对客观的经济关系的反映,都研究财产权利,所以易于混淆概念。(2)受西方产权理论的影响。西方产权理论强调个体性、自然性、交易性和法权性。(3)对马克思产权理论的误解,认为马克思产权思想主要是“财产关系……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事实上,马克思是严格区分政治经济学范畴和法学范畴的产权的。他说:“政治经济学不是把财产关系的总和从它们的法律表现上即作为意志关系包括起来,而是从它们的现实形态即作为生产关系包括起来。”(4)由于法制建设的逐渐完善,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产权关系多数都得到了法律上的承认,获取了法权形式,同时法律又可调整产权关系,因此在现象上,二者不易区分。事实上,作为经济关系的产权是根本,属于经济基础;作为法权关系的产权属于上层建筑,是对经济关系的反映,这才是定义产权的落着点。
(三)不能弱化所有权
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所有权”的概念在经济上可有可无,因为所有权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其原因可能有四:(1)在现代公司制度中,所有权的存在形式由传统企业制度中的直接约束与控制转变为对公司事务的表决权、董事的任免权和资产的处置权。(2)所有者的权益形式由直接内在于传统企业制度中的利润转化为现代公司制度中的股息、红利。(3)在委托――代理制下,所有者的权力因其他权能主体的缺位与越位以及对其监督的有效性而受到一定的影响。(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产权利运动中的各项权能比静态性质的所有权更易于为人们感知。但所有权的存在形式和所有者的权益形式的改变,委托――代理制下的监督效果及市场经济中凸显的产权各项权能都不能改变所有权在财产权利束中的地位。标明财产隶属关系的所有权是财产权利束中的基础,其他任何权能范畴的存在都决定于所有权这个根本前提。
综上所述,这里可给产权重新下定义。定义表达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或最根本的内涵,而不是对外延的解析,定义一定要精炼,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基本赞同把产权定义为:“人们(财产主体)围绕或通过财产(客体)而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但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对人类社会来说,人自然是主体,财产自然是客体,因此在定义中没有必要特别强调人的“主体”性与财产的“客体”性。二是“围绕”一词本身就包含“通过”的含义,两个词不必同时使用,而且“围绕”更准确。这样,产权的定义就可表述为:人们围绕财产形成的经济权利关系。
责任编辑:杜磊
第五篇:关于对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加强控购管理的意见
关于对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加强控购管理的意见1996-02-27文号:(1996)财控字2号颁布单位:财政部有效性:有效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国有企业(包括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下同)在购买小轿车方面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不仅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损失,也造成了不良的政治影响,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对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加强控购管理是摆在各级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机关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对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的控购管理亟待加强
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在购买小轿车方面铺张浪费的主要表现,一是购车数量过多;二是购车档次过高;三是购车渠道不正当。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国有企业的同志艰苦奋斗的观念淡薄。“花公家钱不心疼”的现象在一些国有企业中时有发生,一些企业盲目攀比,追求气派和所谓的“企业形象”,购车超出了企业的实际需要。一些企业在购买小轿车问题上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决策的透明度低。同时,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对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的管理不够严格,监督不力。
小轿车是高价值消费品,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是花费国家资财的公款消费行为,绝大多数属非生产经营性的消费支出。国有企业应在非生产经营性公款消费方面,特别是在购买小轿车方面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这是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深化企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国有企业建立、健全非生产经营性公款消费的自我约束机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新旧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对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的行为不能放松必要的外部管理。实践已经证明,在购买小轿车方面,忽视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要求,“务必要在全社会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倡勤俭,崇尚节约,防止和纠正脱离经济发展水平的高消费。”对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加强必要的管理,是贯彻江泽民同志上述指示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属社会集团购买力支出,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是各级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机关的职责。各级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管理机关必须端正认识,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对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的控购管理工作。
二、对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实行控购管理的审批原则
1.除出租用小轿车和各种专用车外,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一律列为非生产经营性社会集团购买力支出,计入控购指标之内。
2.国有企业不得租赁或长期租用(时限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控办规定)小轿车。因特殊情况确实需要的,必须事先得到当地控办的批准。
3.各级控办对国有企业购买进口高档小轿车不予审批。
4.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必须事先得到企业职代会的同意。否则,各级控办一律不予审批。5.对国有企业通过不正当途径购置小轿车的,一律以违纪论处。
三、对当前有关工作的要求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控办要抓紧制定地区性的对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的管理办法,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财政部控办备案。
2.在今年上半年,组织各地控办有重点地检查一些国有企业购买小轿车的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反映并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