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学申请经验总结
申请总结:
从13年十月正式开始,不算之后的签证,到现在六月中旬结束,持续了大概八个月的样子。忙完毕业的事情想想还是总结下来自 己的申请经过,以及从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也算是为GPA,TOEFL,GRE成绩都不出众的同学加油打气,低三维并不代表没有希望!留学的道路从来都不是 只看GPA与GT,一定要相信自己。
先介绍下我吧,我的GPA并不高,前三年算下来南邮的平均分大概80,我最后加上大四上半学期的成绩凑 成将近3.0一起申的。我的托福总分89,GRE 147+165。我发表了一篇水论文,是第一作者;参加了一个竞赛,两个学术项目,其中项目基本打酱油。可以说我的GPA和GT在所有申请者中并不出众甚 至垫底。我最终申请上的学校为:史蒂文斯理工学院,伊利诺伊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工程管理专业,圣克拉拉大学以及最后的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以 我的GPA和GT如果想申请到什么前50的学校基本痴心妄想,除非你有些什么手段,这我就不说了。所以从选校开始我对我申请学校的定位就是专业排名 > 地理位置 > 总开销 > 综合排名。我这个水平的学生一定要对自己的水平和目标定位准确,因为你不太可能申请上像南加州大学啦,罗格斯大学啦等知名院校,所以搞清楚自己想要些什么 就尤其重要。如果你就是想去一个很出名的学校那你就看那种综合排名很高但专业排名不高的学校或换一个申请项目,譬如南卫理公会大学,和我申的马里兰大学帕 克分校的工程管理项目。我申请这两个学校也算为自己保个底,也算多两种选择。但我其他学校都是申请的EE或CE的MS,也就是学术类的研究生,这种比 MEng来说申请难度应该是较大。申请的时候我咨询了很多在国外的同学,来问他们在美国人眼里是否和国人一样看重学校的排名。从我了解的信息来说,在美国 人眼里除了非常知名的学校,其他学校在他们眼里其实差别不是很大。所以说关键还是看自己会多少东西和周围机遇的多少。就比如你在东北部的波大或POLY读 EE,周围实习和工作的机会会比加州和德州少很多。在我申请的学校名单中,前五十的之后两所,属于扔扔看的那种,其他的都是看中地域性和专业学术能力。我 总共申请了14所大学,其中德州和加州加起来8所。就是看中了那边实习的机会多,能够更好地和业界的人交流,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就比如我申请上的一所叫做 圣克拉拉大学,专业排名100,但处于硅谷中心,教授很多都是硅谷的在职人员,可以说实习的机会只要你努力,很好找到,而且生活环境比美国东北部来说好太 多。说了一大通,就是想告诉低GPA的同学,低GPA一定要准确的定位自己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拓宽自己的选择,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多多了解美国那 边的信息。不要只局限于排名表,因为更多的东西你是在排名表里看不到的,一定要多问多了解。就好像南邮,在中国大学排名里130多名,但并不是一所很差的 大学对吧。所以说一定不要局限于排名表,要多多了解大学的信息,说不定你会发现别人忽略的从而获得的比别人更多。就比如我申请上的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排名虽然不突出,而且你能找到的关于这所大学信息非常少,但我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这真的是一所非常优秀且低调的大学,每年在中国招人非常少。因此中国申请 的人很少,所以竞争少。这些都是需要你自己努力去了解的。所以低GPA就要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来搜集信息,为自己争取机会。
下面聊一下在申 请过程中我遇到的各种问题。由于我平时大大咧咧的,做事情不细致,所以申请中颇多坎坷。第一个问题是推荐信导师。基本上每个学校都需要三封导师的推荐信,我到最后总共找了五个导师来帮我写。我刚开始时候联系了三个导师帮我做推荐,但之后其中一位导师由于种种原因突然告诉我他不能为我做推荐了。这在当时对我 打击还挺大的,因为每个导师手里都有很多推荐信要写,基本上都是提前打好招呼的,我这个时候再去不一定会答应我做推荐。说到这里我要非常感谢张教授,他在 手里有大量推荐要做的情况下答应了帮我写推荐信。我也要感谢电路实验课的张老师,她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所以说大家在申请前一定要
多联系几个导师,以免出现各种意外,同时也减轻下导师的工作量,因为教授们也很辛苦。第二个问题更坑爹,是名字问题。由于以前做事不认真,在注册GRE考试的时候把名字的 拼音拼反了,导致申请时候学校的系统和GRE官方的成绩对不上,而且又不能用正确的名字重新注册考试。当时的情况就是相当于我没有GRE成绩。我当时疯狂 的给每个学校发邮件解释这个问题,也给ETS官方发邮件打电话。当时做过最坏的打算就是放弃申请,因为你没有GRE成绩就根本申请不上什么像样的学校。那 个时段过的很难受。最终ETS受理了我的修改名字的申请,事情才告一段落。通过这件事情我想告诉大家,做事一定要认真,因为你不知道你以前犯的错会在你未 来的哪条道路上阻拦你,到那时候后悔真的晚了。二是,出了问题一定要冷静,想尽办法去修正弥补,因为问题出现了你着急是没用的,一定要先冷静下来思考对 策,着急只会越来越糟,要相信一切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其他出现的问题比如定成绩单等问题很小很繁琐,一定要细心去做每件事情,留学这件事情是不可能能一 帆风顺完成的。
最后说一下是否选择中介和选择哪一家中介的问题。由于我们学院的特殊性,申请的操作和其他学校有很多的不同。当然你对自己很 有自信自己申请也是可以的。对于致力于DIY的同学,我想说你们一定要多问多摸索,你会遇到很多你从来没面对过的问题,而且你在留学论坛里不一定能问到。你们可以多和我们学院的学长学姐们联系,相信我们会给你你想要的帮助的。如果你想说你自己觉得自己不一定能很好地处理学业与申请的压力,你想请一个中介来 帮助你,那你一定要找一个负责任的并且对我们学院有一定了解的中介。因为我们NYIT的背景对于我们的申请是一个非常大的优势,你一定要利用好这个优势。我听说有个中介因为不了解我们学院,还曾经让学生不要用NYIT的名义来申请。我咨询了好几家中介,也都问了同样的问题。我曾经问了所有中介一个问题:以 我的水平能申请上北卡州立大学(一所大牛大学,不了解的可以自行百度)吗。其他中介都说:啊,问题不大。只有一个人对我说了:把握不大,但你想申我们会尽 量帮你做。最终我选择了这家,而且并不后悔我做的这个决定。
在最后,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并且和我一起奋斗的同学们(水儿,杨哥,小铭,张 雨轩,志远,光B,晗叔),是你们的陪伴和共同奋斗给了我很大的动力和鼓励,我能有这样的申请结果离不开你们的帮助陪伴和鼓励。第二我要非常感谢刘一刘老 板,没有你的帮助我肯定是达不到现在的高度。多少次我半夜和清晨都要打扰你你不辞辛苦的为我解答,多少次我遇到困难都要麻烦你你事无巨细的为我解决,可以 说我是你手里问题最多的学生。感谢你的付出和细心地操作!第三我要感谢我的女朋友,一直对我出国的事情多多包涵和理解,这一切真的非常的不容易!最后我最 感谢的是我的父母,是你们一直的支持我做的每一个决定,给我最多的自由让我自己选择,在最后一直默默地为我付出,真的非常感谢你们!
笔者:王光宇
一人一梦想教育
刘一 ***
QQ:653508263
第二篇: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规划)留学申请经验总结
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规划)留学申请经验总结
W漫漫申请路.总结
一直想着要写份申请总结,不仅为了感谢,更不仅为了所谓的经验教训,更多的是想总结自己这一年左右起伏跌宕的心情。出国这条路走到今天,我有很多的遗憾,有很多的疑问,也有很多的动摇和迷茫,但我好像又并没有后悔。
成长这条路,似乎越走越不简单,越来越不能用是或者非这两个字来概括。进入人生的第二十一个年头,我开始觉得成长太累,同时又清楚地知道这条累人的路还很长。
近来我最有感触的一句话,是在人人上那篇热门的论述为什么要读PhD的文章里看到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当年看这句诗只觉得在描述山间景色多变化,现在才领悟这份人生的豁达。这个稍后再聊。
————为什么要出国的分割线————
我和大部分人一样,出国的决定做的很草率。相信大部分P大人都莫名其妙动过出国的念头,我只不过是不知不觉就实践了这个念头的人之一。最开始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趁年轻的时候我们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个想法支持我去了瑞典交换,而半年的交换生活对我后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回国之后我迅速投入到GRE备考里去,不声不响就踏上出国这条路。跟别人聊天的时候我常常说,在瑞典的半年我收获很多,但并没有多开心。这是实话。那半年让我提前度过了对国外留学生活的初恋期,知道了出国绝不是一条美丽的道路,但在这样的认知下我仍然投入到这股洪流中去,我说这就是显示偏好吧,那我就相信这个偏好了。
在申请的前期,我一直是靠着”显示偏好理论“走下来的。然而在申请结果一一出来后,心态也就发生了变化。
抛开玄乎的显示偏好,故作理性的来分析一下是这样的:首先,我很明白我不想直接去工作,也不知道要去哪里工作,还是很贪恋在学校的生活,所以从来不曾考虑过工作这条路,也不曾做过准备;其次,我不想在国内读研,不想要过与本科生活一般无二的研究生生活。我爱P大,同时又很明白我不想继续在这个园子里呆下去。
这是排除法,不到万一不要用,因为排除之后剩下的选项,也未必就是你想要的选项。这样看来,还是显示偏好更靠谱——比起我只能去做某件事,我想去做某件事,应该是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更好的交代。
申请结果出来后,我,以及我观察到的部分一起奋斗在出国道路上的朋友们,都再一次经受了”为什么要出国“的考验。这个考验,并不必等待申请结果的煎熬轻松。究竟是什么样的可能收获能够与我们要付出的物质和心理成本相匹配?现在在跟师弟师妹们聊到出国,我都会说“一定要慎重考虑”,这是真正的真心话。付出与回报,一定要在信息尽可能对称的条件下细细衡量。痛苦过很多次后,我暂时为自己的出国选择找到了答案。
每个人都要自己去找这个答案。
就像田晓菲在多年前写的:“没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我是不系之舟。”我与她对这个园子的爱不分高低,最后我们也都选择了离开,“我没有忘记我的誓言,我渴望发现新的大陆,渴望从海洋深处为你、北大,撷取最灿烂的珍珠。”
————申请背景的分割线————
心态唠叨完了,来走下流程。个人背景:
P大经院发展经济学系,申请时GPA是3.50/4.0,专业课GPA应该比较低没有算过,系内排名5/12。顺便WES评估的GPA也很低。GRE:158(77%)+166(94%)+3.5(30%)。托福两次,一次100,口语没上20;一次96,口语23。针对项目要求来送。雅思7.0。
四个科研项目:一个中华民族博物馆指导下的田野调查,team leader,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减贫;两个碳金融项目,一个德国机构下的,一个是导师指导的paper,申请时写的是in progress,其实后来也没继续做(对不起老师TAT);一个联合国机构改革的项目,L教授指导,也是paper in progress。
三个工作经历:国际NGO的research intern;国际暑期学校TA;联合国发展大会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国内支持)。
课外经历:杂七杂八很多,在团委呆了一年,做过社团副会长,做过美国学生的buddy。
两个国外经历:一是大二去了韩国一个学生论坛,还不小心拿了一个best team award。这段经历对我也有很大影响,第一次把当时英语水平极低的我置身到英文环境里,有很多丢脸的事,但给我开启了另一道门;另外就在是uppsala的交换经历。
没有牛推,唯一跟过的还算牛的L教授做的科研他不给我写(说我事情没做完TAT,然后我就真的没做了……)。一封导师的,非海归,偏重在大学几年的成长以及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一封袁诚老师的,偏重quant能力;一封张辉老师的,主要用来申请城规方向;一封实习的大老板,foreigner;一封uppsala的老师,foreigner,也不是牛人,现在已经转行去国际NGO了。
综合来说,我的背景非常的average,没有突出项,硬伤的话在于专业课成绩和英语成绩,相关科研和海外经历估计弥补了一些。
————申请方向与结果的分割线————
我申请的项目一共20个,涵盖四个方向。确实非常多,这一点让我事后略后悔,准确来说是边申请边后悔。我绝不建议后来人申请这么多项目,费心费钱。但在当时,我申请这么多项目确实是不得已。一来虽然我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很清楚,却不清楚究竟在哪个专业下学习这个方向会更好,简而言之两个字:迷茫;二来,为了回国后的就业是想进入名校的,但又希望能拿到奖,于是左右摇摆的结果就是申请了这么多。我想做的方向是development studies或者development planning,我申请的四个专业都与这方向紧密联系,所以其实并不存在多少跨专业问题,我都用的一篇PS。具体来说:
农经。这算是本行,但我并不想继续学习主流经济学,所以只申请了三所以作保底;
环境管理。跟我大学四年做的科研联系比较紧密,但也只申请了三所。我一度以为我对环境方向很有兴趣,直到从瑞典回来,逐渐觉得环境的方向太窄,而且因为没有理工科背景做起来没有多大优势,同时我对更宏观、更综合的发展问题更有兴趣;
MPP/MPA。这是这些年人文社科方向的大热,也是进入名校的好机会,事实上我也申请得最多。但说实话我在申请到一半的时候就已经后悔了。如果再重来一次申请,我应该会全部放弃申请这个方向。MPP/MPA的项目究竟水不水,各有各的说法,我也很坚信一点,那就是一个项目水不水主要在于个人。对我而言,我很怕我这么一个水人被无情地淹没在这个每年招许多人的项目里。这个专业包括的具体方向只多也是把双刃剑,容易广而不精。另外,MPP/MPA的就业形势很严峻(个人很优秀以及家庭有背景、或者就是决心投身公益事业的请忽略),NGO是主要就业方向,从这几年的一些接触中我发现我对这个行业的热情并不这么多。最后,这个项目一般学费很贵。(虽然我最后也去了学费很贵的项目TAT)
城市规划方向,嗯,说来真是命运的巧合。这么说吧,如果没有申请到一半时对MPP/MPA项目的后悔,我就不会遇上这个方向了——开始对MPP/MPA项目犹豫的时候,我常常在项目主页上一次次看项目介绍,想要劝服自己做出到底要不要继续申请这个方向的决定,而正好,有一些学校的城规项目是放在政策学院下面的,我只是冒出一个“城规怎么会在政策学院下面呢?”的问题,出于好奇心点开了页面,然后就走上“不归路”了。总之,就是我发现米国的城规硕并非是一个工科学科,反而非常的interdisciplinary,兼具“既可以广又可以精”。好了,其实就是一句话,我发现我对这个学科很有学科很有兴趣,也有挑战性。那就申请吧,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申请结果如下:
①MPP/MPA方向AD:U Washington, Georgetown, UMich rej: 东大,harvard, stanford, CMU, JHU, Columbia
②农经/发展经济学方向AD:Vanderbilit, UIUC, UC Davis rej:UMD
③环境管理方向AD:duke rej: yale, UCSB
④城规方向AD: upenn, rutgers rej: cornell, NYU
其中duke给了小奖(upenn在艰难持久的argue后也给了小小奖),ivy只录了一所。基本上中间档次学校和保底校都录了,但冲刺档的学校基本没录,再次验证我average的背景。
大家都知道的,我最后决定去upenn念城规了。其实说实话我并没有抱着去名校的心情做出这个决定,考虑最多的还是专业本身。最后我基本只在环境和城规这两个方向抉择,考虑到兴趣和就业,选择了城规。当然,upenn作为冲刺档唯一录了我的学校,让我不免觉得这是命运的安排。不好意思,我可能会多次说到“命运”的话题,因为这是我的真实感受。
————选校的分割线————
选校,我记得《飞跃手册》上一位前辈说过,如果在申请结束后还对自己的选校名单感到满意的话,那肯定是成功的申请过程。
我,就是典型的,不满意,也即不成功的,申请过程。不过也正是这样所以有一些教训可以分享。
首先,选校数目,个人建议:不要超过十所。两所左右保底,两所冲刺,其实已经足够,就算各再加一所,也还可以申请四所中间档次可以申。相信我,别留这么多保底校,因为有些就算给你你也不想去;别选那么多冲刺校,因为去不了的还是去不了,冲刺是要建立在准确实力判断上的;中间档次的就更是这样了。其实更狠一点,完全可以控制在五所以内。与其把时间放在广撒网上,完全可以把这些时间用来尽心尽力地准备自己的材料。其实,阐述自己跟学校和项目如何match是PS种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广撒网的后果就是在这一环容易做得不好。相反,如果选校少,针对具体学校具体项目来准备材料的话,成功几率绝对会更大。——这是在整个申请过程中我对选校最大的良心建议!
当然,好的选校的基础是对自己相对正确的定位,这个就一定要多跟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交流了。
具体怎样选校,我的方法与大家无异:从ranking开始挑选。只是有一些tips:①可以先用是否是dream school以及是否符合个人偏好(地域啊,城市大小啊之类的)进行第一轮淘汰;②第二轮一定要详细地看项目介绍,同样名称的项目不同学校有不同的优势和侧重点,这个是达到信息对称的关键步骤,最好是咨询已经到美国读书的前辈,以及各种论坛上的牛人们提供的信息也一定要收集;③每个项目偏好的学生不同,那些不match的就早早放弃吧。在拿到offer后的择校,相对来说也许更容易,但也很可能成为“美丽的烦恼”(老爸说的……)。明白自己要什么,在那个时候最重要。
在申请的过程中对学校、对项目、甚至对自己的看法都会发生改变。就我自己来说,在拿到upenn的ad后我就很明确:即使harvard和stanford给我ad我也不会从了(当然有钱是另一回事……)。因为在申请到后期我就知道,我不想读MPA/MPP方向。对结果也应该释怀。yale把我拒了我一度伤心,但也慢慢明白,这分明是上天在给我减少烦恼,不然我肯定要在两者间徘徊很久,放弃哪个都觉得机会成本太高。
努力地完成申请过程后,可以做的就是:随缘吧(当然一定也不要放弃argue的机会)。
————申请技术总结的分割线————
我个人(综合了许多得到的信息后)认为申请过程(不分phd与master)中技术类要素的重要性排行是:relationship>good publication>goodrecommendation letters>ps(research, conference, internship,etc.)>gpa>G/T。请尤其注意good一词。
relationship这种东西大部分人没有,一旦有就很牛,再不济也能混到good recommendation letter。publication我自然也没有,不多说了。说说我有的。
一、GPA
我真的是不爱学习的人,准确来说是不能心甘情愿投入很多时间去学习理论知识的人。因为不爱才会懒。这直接造成我专业课GPA很低。我喜欢很多很多的学科,喜欢思考这个精彩的世界,某种意义上“广而不精”。这也是我选择去念interdisciplinary学科的master的重要原因——请随意把以上当做GPA不高的借口。
快四年过去了,虽然还是会跟师弟师妹们念叨“高GPA才是王道啊”,但高GPA不过是你的退路多了一些而已。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往哪里走,那也不必留这么多后路。特别地,如果理性地认识到不愿意花这么多时间来获得高GPA,那大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性价比更高的生活方式。当然,不能太低。对出国申请来说,GPA自然越高越好,因为高GPA还会带来奖学金和一些奖项,在CV中会亮眼。底线是避免GPA成为硬伤(至少综合GPA和专业课GPA要有一项拿得出手的)。鉴于以上提到的重要性排名,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该花更多时间去准备其他要素。
二、G/T/I
大三才开始准备英语考试的结果就是费去我许多心力,而且导致很多负面情绪,结果也不是太好,详情请看以前的另一篇日志《乱弹英语考试》,那篇写于我被折磨得比较严重的时期。建议当然是越早考越好,一定不要想太多,像我当年那样错过了最好的时间。记住一点就行:反正随时可以刷。
另外,雅思基本没起到作用,我唯一送了雅思的两所学校都拒了我(也是唯一送了WES的两所……)。100分左右的托福还是够用了,但是口语一定要高啊。有些项目我放弃申请就是因为口语分数达不到要求。还是那句话,如果有能力有时间,肯定是分数越高越好。大三以后不要花太多时间在这上面,性价比不高。
三、PS
在硬件条件无法改变之后,PS是唯一可以准备的,也是可以见证奇迹发生的。我读过的PS有限,经验更有限,只有一些浅显的感受: 1)在写PS时候我始终遵循的原则是师兄师姐们当年教导过我的:展现出立体的自己。
2)最重要的东西是:逻辑。完整的逻辑线要贯穿全文,跟写任何文章一样,绝对不能是简单地堆砌自己的优点和成绩。逻辑这东西说来简单,实在不行就套个时间逻辑,但要写好不容易。我从一开始就很明白我要表达的逻辑线:我关注发展问题,我在这个领域有许多经历,我对落后地区的详尽了解是我在这个领域的优势。但在艰难的改PS的过程中逐渐会发现这个逻辑的说服力太弱,自己都无法被说服。
所以,第一步,自己要想清楚为什么要选择出国、为什么要选择读这个专业的原因,先用中文说服你自己,然后说服你身边的人,最后写成英文一切都顺风顺水,不过是需要添加一些具体例证。
3)最需要重视的细节是:用事实说话。
这一点其实多读一些国外文章和native写的PS就会知道,你夸再多都没用,人家还是要看你的真材实料。这个与中文文章是一样的,多想想就明白。在PS里,最好每一个对自己下的判断句都有事实来支撑。比如,要写“我对联合国机构的组织模式和工作内容都有很多了解”,那就应该马上接着展示我了解到的东西,而不能只是叙述“我在某某工作中做个这个研究,我读了XX篇文献,我做了……”。4)可以很感性,只要逻辑清晰,不要跑偏。
感性可以让你的形象更生动更具体嘛,没问题。关键是感性可以展示出你对某一领域的热情和想法。
其实我是想说,写PS不用死板,不是一定要遵循某个套路的,还是那句话,committee看的是你这整个个人。只要有把握写得出彩,冒险没问题。跟高考作文一个道理嘛其实。
5)改PS的过程会很辛苦,但要咬牙坚持。
当然,我指的是思路上的改动。文字上的改动就看个人英文水平,以及外援。顺便提前一说,能找到native的话一定要找!totally different的效果!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吧。当然,如果是学语言或者传播这方面的native就更棒了。我的PS有两位native改过,一位美国人,主要是从他们的角度给了我很多逻辑上的建议,另一个新西兰人,就主要是改语言了。两位的帮助都非常大。
回到正题。写出一个版本,是历尽千辛万苦确立一种逻辑思路后的成果,然后当你想改第二版的时候,你要绞尽脑汁重新搭建自己的逻辑,真是万分痛苦。一方面要自己无数次地读、无数次地拷问自己,在说服自己的过程中改善PS;另一方面当然就是征询别人的建议,会很有用。这里再说下自己的感受:没思路的时候别人的意见有时候很能帮助自己定位,但我发现修改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征询不同人的意见,他们给出的意见可能向左,而且基于他们不同的经历与视角,这个时候可能也很难抉择,因为没有绝对的对错。我当时在选择听取哪一种意见时也感受到了挣扎的痛苦,所以最后选择速战速决不再多想,尽力吸收自己能吸收的就好。
在一次次辛苦的挣扎后,最后一份好的PS会让自己成就感满满。而一份PS好不好,在修改的过程中会逐渐锻炼出辨别能力,不言自明。
当然,如果是大牛,有牛paper之类,也许可以不用这么“苛待”自己。我只是觉得,申请这条路反正只走一次,就尽力走好。6)最好能找到自己的diversity。
就我所申请的20个项目来看,很多项目都有针对diversity的小essay要求(或者可以展示在video essay中)。其实diversity个人觉得学校会看重,毕竟申请人数每年见长,能找到自己的独特性是很加分的。
这也是一个需要自己想清楚的问题,有些时候直接在PS表现。你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能为项目贡献什么?
四、推荐信
找推荐人,首先看他与自己的关系:关系越紧密,了解越多,可写的越多,自然最好。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是牛人,锦上添朵大大的花。当然,如果推荐人非常牛,哪怕关系弱了些,也还是可以用的,但关系太弱也就意味推荐信说服力不强了。传说外国人更好,最起码反映多样性了——最后,关于是否要找牛人写推荐信,坊间有各种传说,这只是我个人的逻辑判断。对了,不管别人说什么,请用自己的逻辑判断。
推荐信最好也反映自己多个方面的能力,所以也尽量找不同方面的推荐人。研究型项目可以找两个研究方面的推荐人,但最好有一个非研究方向的。一般的MA项目,个人觉得最好三封都来自不同方面,反映不同的能力,毕竟研究能力在MA项目中并不是非常看中。
有认真负责的老师能完全自己写当然好,不过据我所知没有哪位中国同学的推荐信全是推荐人写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话说,我有三封外国人的推荐信,完全由推荐人自己写的那封我没有用,另外两封的内容我多少有参与。我想说,外国人的推荐信也没有这么不水,一些国内老师反而把关很严。灵活应对。最后,写推荐信最好早开始,早点发给老师,而且多准备备胎。不然,就可能像我这样悲剧地在一月份大家都完成所有程序后我还要焦急地寻求老师帮助而且还要写信的推荐信QAQ(因为我有一个推荐人到后来不愿意给我推荐那么多所学校了)。
五、科研&活动
我跟师弟师妹们接触不多,但在有限的接触中,怎样选择在大学四年里要参与的活动几乎是大家都在困惑的。我只有有限的经验和教训能分享,但衷心希望大家都能在收获一张丰富的CV的同时,更加收获开心快乐的四年时光。
关于科研,我的建议是所有人都可以尝试,不用担心“我现在学的东西还不够”这样的问题,毕竟如果你现在觉得还没学到什么,不通过一些方式来激励自己去学的话不管过多久也学不到,而科研就是一个有效的激励手段。科研对申请背景多少会加分,当然加多少分就要取决自己做的程度。总结来说:①功利地看,科研给背景加分,不管最后申请的是否是研究性项目;②科研帮助你认识一个领域,鼓励你学习相应的能力和知识,也能给PS增添一些可能的实质性内容;③科研能帮助你早日判断清楚自己是否适合以及是否喜欢科研这条道路,如果不喜欢,及时抽身。
当然,入门的时候,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项目和一个nice的老师很重要,这涉及到每个人的运气和偏好,部分筒子就是偏好push的老师和push的题目,所以就不多说了,只有一点:如果你不喜欢,就别期望能从push中收获太多。各种比赛,挑战杯啊,建模啊,我个人都曾经很想参加,但都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没参加上,略遗憾。这是证明个人能力的一些手段,有机会有能力的话就参加,基本不会有负面效果。
海外活动多少能给背景加分,因为可以证明自己的适应能力,但不必太看重,因为最重要的永远不是一个活动本身,而是你从活动中得到了什么。如果下定决心走科研道路,或者在某一方向有明确目标,那完全可以不用考虑是不是要到国外去,只要做好能做好的就足够。这里说一个个人的观点:短期的国外交流可能会带来假性好感或者不好感。毕竟短期内留下的大多是新鲜感,积极与消极因素的出现都很随机。切记不要在一次短期活动影响下作出出国或者不出国的决定。
社团活动(或者运动类项目什么的),这个很难说,传说leadership很被看重,而社团这方面的活动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展现leadership的。但是,CV上那几行字到底committee会不会看实在很随机。所以,做喜欢的就好。
好像也没什么了……TA什么的,有机会的话也要抓住,毕竟本科生能做的不多。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很多事,你在当下开始都不晚。想做什么,就勇敢去尝试,勇敢去追求机会,在犹豫徘徊的时间里,机会可能就错过了。没人能清楚命运会给我们的下一步安排什么,步步算计也不一定能算出最优策略。可以有错误的选择,但也好过遗憾。
————衷心感谢的分割线————
最要感谢的是老爸老妈,再多的话语也说不完的感谢。
感谢那位”一辈子拉紧我的手“的死党。一个大西洋的距离对我们实在太短。虽然你肯定看不到这篇日志。
感谢小兔姐姐。这一年来我三次最大的情绪危机都是你简单的几句话帮我解脱,你的魔力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因为有你我才能一次又一次鼓起勇气地回到出国这条路上,才敢正视我自己的成长问题。你教给我的不止是出国道路的选择,还有成长的经验。
感谢一起走在飞跃道路上的女盆友们,@瞿翎苡(291843269)@何苗(284590363)@徐帆(281050848)@金洪渊_Aaliyah(254399388)。你们估计是看到我脆弱的、迷茫的一面最多的人了,骂我也好,鼓励我也好,给我一个拥抱也好,那些细小的琐碎的事给我了许许多多的力量。美利坚欢迎我们!~ 感谢悦姐 @王悦(246675384),湘莹师姐 @史湘莹(228435369),吴昕师姐 @吴昕(251963383),还有古丽姐,总是厚着脸皮在紧要关头找前辈的我肯定给你们添了很多麻烦,不管是确定自己的方向也好,修改PS也好,择校也好,你们给我的帮助都太多太多。
感谢给我写推荐信的Derk、小兔姐姐、季曦老师、张辉老师、袁诚老师,还有Andrea和Per。由于我几乎每次都在赶ddl,还各种出意外状况,我这样总带来麻烦的人还能得到老师们的厚爱,常常自己觉得很羞愧。而且老师们教给我的,远远比推荐信重要。感谢帮我改PS和writing sample的Jessica和dear Donna,many many sincere thanks!~以及还要感谢在紧急情况下总被我拉来改东西的亲爱的室友 @郑诚(280171598),“没有你我怎么办”~~~~mua
感谢GGU的大家,@世毕盟留学咨询(601071868)@龚晓然(224976834),巨大的信息量和超级丰富的在各个方面的经验,都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 @吴靖 eikomh(231059884)学长,给了我很多激励我积极向上不断努力的正能量。当然,还有在GGU的认识的朋友们,跟你们一起,不仅是开心。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太多,比如我亲爱的室友们,还有好多好多给我祝福与关心的朋友们、长辈们、老师们,我很多次很多次在心里感谢过你们。当然,也要感谢上天,让我遇见你们,遇见所有人生的精彩。
————最后的杂感的分割线————
大三以后,我的座右铭只有三个字:平常心。上天永远给我意料之外的安排,与其为结果想太多,更明智也更轻松地也许是做好自己想做的,只要在大方向正确的基础上。确定正确的大方向的关键在于正确的逻辑思考能力:能影响的结果的可能因素有哪些?可能通过怎样的方式来影响?我能控制的因素有哪些?
当然,最根本的,在于我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还是那句话,follow the heart,加上一句,based on the clear mind.做好自己能做的之后,剩下的就是用一颗平常心看待所有的结果。不卑不亢,有得有失。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多年后的今天,我才开始稍微懂得这份豁达。出国这条路上,迷茫和挣扎不少,我走到今天,终于明白这些都会过去,如果大方向正确,这些波折只是拷问自己进而让自己不断更坚定、更成熟的过程。成长这条路,越走越不容易,痛苦的程度好像也会越来越高。申请结束了,我收获的当然不止一张通知书这么多,而成长这条困难又精彩的道路,还会一直延续。祝福大家与自己:)
第三篇:材料、化学UIUC双重博士录取 留学申请经验总结
14Fall 申请总结
本人申请时的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很焦虑,这大概是不那么强大的人活着的常态。最终结果还算不错,心里盘算着,大概是上帝认为我命不该绝,要我在学术的道路上多走几年。
先谈谈基本背景:
Undergrad Institution: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MSE), SJTU;
GPA: overall 88.6/100;major: 90.3/100;
Ranking: top 5%;
GRE general: 158+170+4.5;GRE Chemistry Sub: 94%;
TOEFL: 113(speaking:28);IELTS: 8(speaking:8)
Research: 共三段,均偏chem。一段是大创,做电化学调控nano Pt表面形貌并用其催化ammonia氧化的效率来表征其表面活性;第二段是在金属基国重实验室做了近两年的bio-inspired materials,主要做nano-materials的synthesis和fabrication,研究light-matter interaction,机理解释的时候打了LSPR(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ic resonance)的擦边球,还算frontier;第三段纯粹是为了弥补本科阶段organic chemistry的课修得太少而进了一个有机合成的实验室,主要做asymmetric hydrogenation, 但对申请意义不大,这个我后面还会再谈;
Publication: 一篇AM档次的,三作,是做第二段research发的;
Reference:化学系任课老师一封(好老师啊5555);材料系老板一封;Harvard校友一封(也是我的任课老师)
再看申请结果: 主申Chemistry PhD, 辅申 Materials PhD, 还申了Upenn的Materials Master保底。光从中靶率来说,是非常不尽如人意的,很多我认为有可能甚至不咋地的学校都把我拒了。
Offer:UIUC(MSE PhD);UIUC(Chem PhD);Admission: Upenn(MSE Master)Rej: MIT MSE, Havard SEAS, Stanford Chem, Berkeley MSE, Cornell MSE, Northwestern Chem, Chicago Chem, U Washington Chem, Rice Chem Withdraw: Yale Chem, UCSD Chem, UT Austin Chem, UCLA Chem, UW-Madison Chem
我选校的标准很简单,多申top少申保底,PhD program基本都是专排前20,少数几个20-30。在我看来,去排名30开外的学校读博士还不如本科毕业直接找工作。因为,至少在美国,not so good school的教授更多做的是和工业界合作的横向project,没什么interesting basic science, 学生更可能被当作labor使用。老师更可能不care学生的发展,咱们也就更可能沦为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奴隶。Mitbbs上整天都是孟姜女哭长城,告诉我们化学是坑,材料是坑,足可见你选方向选老板选学校的重要性。我推荐人中的Harvard guy干脆跟我说:“你去15名开外的学校还不如gap一年明年来考我的博士。”惊出一身冷汗。。。这么选校的原因是因为我的各项硬件基本没有短腿,太过理想主义,这也正是我幼稚的地方——我没有意识到申请PhD尤其是化学材料化工这类PhD,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应该是connection吧。我们这种实验科学,需要人能够handle大量重复性的操作,有brilliant idea的本科生毕竟是少数,国外老板无非就是想招个聪明的且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帮他干活。我们不像数学系,genius or not和将来成功的相关性非常大;我们只需要展现自己是个智商不低的刻苦勤奋的“好孩子”。而这一点,国内本科大家做的都差不多,一个个成绩单拿出来都挺好看的,GT高的人更是比比皆是,一碗水端平,分不出伯仲。这时候,国外老板当然要招自己的好盆友推荐来的学生,或者,至少是他有过face to face接触的学生。即使这样的学生硬件不是非常牛,但他们做research的能力是接受过peer review的,他们比成绩单光鲜亮丽、推荐信随便找个谁吹得天花乱坠的人更值得信任。
Research能力强,博士阶段自然容易成功。小本的research路可不好走!对于本科生来说,你大部分时间都要用于完成学校的课业以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再加上你还要worry about各种standardized test, which means你不可能有很多时间呆在lab里面。Plus来自博士生硕士生的苦力压榨,想要做出上档次的工作,难上加难。科研这个东西,还是得有人引路你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所以你得找一个德高望重又有能力的好老师(肯为你一个小本花时间)。你的老板在美国学术界人脉如何,你做的工作大牛们是不是care,你有没有去过比较famous的课题组(world-famous, not Jiaoda-famous)做实验,这都是评判你作为一个本科毕业申请者competitiveness的依据。现在美本越来越多,本科毕业直接申grad school的美本也越来越多,还有很多去美国读个master然后接着跟我们PK的哥哥姐姐们,他们在connection方面肯定比我们做的好,僧多粥少,所以牛校越来越难进。我同学和我开玩笑,说能去美国读本科就去,去不了就去新加坡或者香港,再不行去清北,其次去科大南大复旦,千万不要来交大,why? 还不是因为交大在材料和化学领域的国际声望不行,大牛数量几乎为0,你身处在这样的环境里,想要通过建立connection赢得国外牛校offer的可能性太小太小。所以,我强烈建议学弟学妹们在搞好GPA的前提下尽量争取海外的交流交换(尤其是和海外名校)机会。那个UCLA的暑期科研项目就不错。我还知道,清华北大很多学生甚至在大三暑假前自己联系神马大S、Berkeley、UIUC的教授,然后自带funding去做两个月的科研,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project, 但一封海外牛腿的力量却是无穷的:我高中同班同学,清华本科,大三暑假去Hongjie Dai那里做实验,最后横扫了chemistry最牛的五校(MIT, Caltech, Berkeley, Harvard, Stanford),岂能望其项背?我将来的室友,Rice本科,老板是美国引用率最高的chemists第十名,也横扫了Berkeley、西北、UIUC、Cornell等材料系。当然他们自身也非常优秀,这毋庸置疑。我只是想说,相比于实力相当的小伙伴们他们拿到了far better的结果,totally 事半功倍。任何圈子都是一个社会,有他的生存以及向上爬的规则,你不live up to the rules恐怕无法stand out。
好了,最重要的讲完了,我来讲讲什么是重要的。
1.GPA是重要的。我去美国visit的时候admission committee的人亲口告诉我,GPA反映的是一个人的智商以及长久的稳定的努力程度,是PhD录取需要考量的重要指标。一个系的第一名,毫无疑问是有加分的。而且,他们见的牛逼的人太多了,top schools绝对不会嫌你GPA太高的;
2.你修过的和所申请专业相关的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是重要的。比如我,转专业转得就很不“漂亮”:我从MSE转Chem, 虽说两个专业高度相关且我sub考得不错、也有化学实验室的工作经历,但UIUC的prof“安慰”我:“化学系显然更加favor纯化学背景的学生,because obviously they have received more rigorous training in chem.不管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化学系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完整,实验技能更加纯熟,对于化学问题usually比MSE的学生更有领悟力。再加上我没有牛腿和特别出彩的publication,所以,申那么多chem program基本全拒是quite reasonable的。”Anyway, 工科转理科基本死路一条,除非你修过那个专业几乎所有的main courses and perform excellently.理科转工科倒是挺可取,因为理科生普遍被认为“思维品质”比较高,什么物理转MSE、化学转MSE、物理转EECS拿到好offer的不少。
3.对于international student来说,托福是重要的,其中speaking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考到24就可以放心了,26会增加录取几率,因为你将来是要做presentation或者当助教的,表达不好怎么展现你对问题是理解的且你是牛逼的呢。4.做research的体会和感悟是重要的,不一定要有publication。你为什么要做这个东西,做出来这个东西能实现什么,who cares, 用的approach好在哪里?得到的结果好在哪里?如果实验不work out,从哪里突破去解决?Ph.D雇佣的是你的brilliant mind, 未来老板跟我说好多人跟他套磁在email里都说自己会用SEM,TEM, NMR,他根本不care,这些经过训练谁都能学会。他希望招能突破他research瓶颈的人,这种人必须“懂”化学。也就是说,他的理论功底必须扎实,遇到问题会分析而不是就知道埋头做实验。
5.请提高你的科研品味和吃苦耐劳精神,用一切方法。因为这条路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
【什么是不重要的】
1.GRE是不重要的,考得不要像外星人就行,根本没有必要刷分。就Phd申请来说,差不多154+167+4就不会有人卡你了(哥大招生官原话)。当然,中国人verbal考个165以上,作文考个5分还是会被认为是脱俗的啦。
2.到底申哪个系是不重要的。想要进牛校,你应该申最有可能录取的系,我的经历就是教训。先get in a school, 牛校进去以后跨系选导师甚至转专业都是有办法操作的。就材料专业来说,化学啊,化工啊、机械啊甚至EE都有老师做材料,如果background match,不妨一试。
【什么是可能重要可能不重要的】
套磁!套磁的作用众说纷纭,我保持不可知论的态度。但请记住,大部分教授都很忙,不回套磁信,尤其是本科生的套磁信,再正常不过。如果发一封不回,试着隔几天再发一次呗。我前面说的两个横扫的好友都跟我说套磁没什么效果;Harvard一个老师我前前后后发了十封,最终感动了她,回了我一个“I am sorry今年我不招学生。Best of luck at UIUC!”
申请着实不易!最后用来致谢。
特别感谢 @殷悦(287132090)。如果不是我们八个月前漫不经心打了个电话互相傻逼兮兮地吐槽自己的GRE有多糟糕,我现在可能就直接工作去了吧。感谢你在我极度迷茫痛苦的时刻教会我怎么live against the world, 我也因此收获了一枚如此珍贵的“特别好友”。我们都那么目空一切,那么骄傲又那么自卑,那么矛盾那么寂寞,那么有趣那么勇敢。想来一切都是命中注定,逃不掉的欢乐与苦楚,和你分享都觉得分外鲜活。你不嫌弃我的愚笨,反而更加善良地对待我,如此之包容和默契,在认识你之前,我从来都没有体味过。感谢 @杨帆iSH(279989231)学长,@肖希睿(231919450)学姐提供的关于申请流程的有效信息和对我的鼓励,感谢 @刘丽莎(285389079)学姐对CV的修改,其实并不熟识,对于很多次打扰再次表示抱歉。
感谢 @刘晓伟(229782270)师姐和我share学术梦想道路上的酸甜苦辣,要并肩战斗下去!
感谢史子兴老师无私的帮助与教诲,it means a lot to me.我还想真诚地感谢 @向凯(272791116)学长在申请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包括选校、套磁的指导和ps的修改以及后面持续的关心和support;感谢 @龚晓然(224976834)晓然哥领导了世毕盟这么effective的team,相识即是有缘,一切感恩都放在心中。
Thank God for not giving up on me.I am such a lucky guy.Amen.Alan 04/2014
第四篇:2014免费留学申请
2014年英国留学申请季即将来临,大多数的同学早已准备好申请材料,自己DIY大学申请,那同学们在DIY申请的过程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是否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
同学们要想保证DIY英国留学申请的效率,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申请人学术背景不是很强、GPA不是很高,那么,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提升学术背景和GPA上面。
如果申请人的IELTS/TOEFL/GRE/GMAT成绩有待提高,DIY申请会导致无法集中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这些考试成绩。
2、是否有较强的自我分析和定位能力?
申请人准确的给自己定位是DIY英国留学申请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DIY清晰地认识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少同学都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申请名单里面有意识无意识地都会放入牛津、剑桥大学,帝国理工,LSE等名校。
大部分同学,不管什么样的背景都有名校情节。但是,同学们有没有结合自身的一些具体情况考虑过,比如:自己的GPA,语言成绩,以及以后的职业规划。
申请人盲目地追求学校排名而忽略自己的实际情况,只会导致花了钱又没学到东西,最后,得到的无非是一张没有多大实际用处的名校文凭证书。
所以,如果同学们想自己DIY申请,就必须先了解自己,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定位。
3、对英国留学了解多少,是否有较强统筹归划能力?
留学申请复杂而又琐细,DIY申请人必须具备一种时间统筹观念。如果在关键的时间节点错过申请、面试等会落下遗憾。
比如,如果在申请季开始时,申请人甚至还没有弄清楚TOEFL考试考位很紧张需提前好几个月报名这一状况,再或者是想申请巴斯大学口译专业的学生不知道巴斯大学每年的1月份就截止对中国学生的招生、曼彻斯特大学的部分专业在提交申请时必须有雅思成绩才能提交申请,那么,DIY对你来说将非常地困难。
4、对于信息的筛选和分析能力够吗?
大部分DIY学生的信息来源于网络。面对信息的庞杂和鱼龙混杂,DIY学生需要做的是鉴别信息的真实性、实用性、时效性。
有很多学生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看见贴吧和论坛上面说,英国学生签证需要提供的资金证明必须在半年以上,是吗?
不是的!申请英国学生签证只需提供28天的存款证明就可以了。大家在查看互联网信息时,请一定不要尽信“网”。
5、是否有较好的中英文写作能力?
DIY需要申请人具有较高的中英文写作水平。没错,这里说的是中文和英文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深度、为什么申请这个专业,你有什么优势。申请人如果没有较好的中文能力,怎么能写出深刻的文章呢?
同学们有良好的中文写作能力还不够,没有良好的英文基础,基本时态要错,句式只会简单句,那么,你写出来的文章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因此,DIY文书写作如果没有同时具备良好的中文和英文能力,那么,请不要自己DIY英国留学申请。
第五篇:留学申请
名校申请之路--从大二开始规划
一、出国还是不出国
出国申请不是一个小工程,本科毕业之后的出路可以算得上是人生第一个重要决写。所以决定做这件事之前,我们应该先弄清楚为什么要出国,我建议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评估下自己要不要出国:
1、个人职业规划
A如果你想做科研,那么毫无疑问你需要出去读一个PhD。虽然中国现在也在进步,但进步的步伐明显落后于经济实力进步的速度,如果你是一个专心搞科研的人,那么PHD是一条最适合的道路。
B如果你想进军工业界,那么你是想做技术还是想做管理?如果出国的话,中国的孩子大多数都很难做到一个大公司的高级管理岗位,如果你国内的学校牌子不错,声誉不错的话,进入一个企业从基层做起,最后进入管理层的希望要比在国外大。当然,去国外镀金然后回国进入工业界,也是可行的。如果你想做一个纯粹的技术人员,那么我觉得国外是一个好选择。2.见世面、开眼界
有的人对出国不想想这么多,只是想趁着自己年轻出去闯一闯,见识一下国外的天空,开阔一下自己的眼界,和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交流。我想这个理由已经足够充分了。坦率地说,我遇到的很多学生都是这种想法的人。
二、如果决定出国,那么应该怎么做
1、充分的了解
做一件事情之前,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很有必要的。我推荐的参考材料和信息来源如下: 推荐的入门读物是《北大飞跃手册》和《上海交大飞跃手册》。这两本书可以让你了解出国的流程是什么,这都是百科全书级别的著作,抽时间读一读,你的收获会很大。推荐的深入级读物是《太傻十日谈》(绝对不是王婆卖瓜哈,相信只要是去美国的同学,90%以上都是读过这本经典之作吧。)这本书可以让深入了解什么是申请,申请的本质是什么。寄托和太傻恐怕所有想要出国的人都去过。这两个论坛可以说是全国最大的两个留学论坛了,特点是信息量大,缺点是人多且杂,遴选有效信息较为费时。这两个论坛我觉得你一定要去过,尤其是论坛的托福版和GRE版,绝对体现了勤劳的天朝人民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是你备考期间必去的地方。
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参与一下国内外的机构做的出国交流的项目,可以提前去国外的学校体验学习生活,顺便见一下导师和同学。这类的目前有新东方的冬夏令营,还有像GYDO这样的机构做的一些名校课程为主的短期出国交流项目。新东方http://liuxue.neworiental.org/ GYDO www.xiexiebang.com。最后,请不要忘了自己学校的BBS。在上面你可以很轻松的找到针对你自己学校的信息和经验,一定是你飞跃路上的好帮手。
2、时间安排
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东西是GPA和科研,这两点是你申请中最重要的两部分。因此我建议你将这两项贯穿到你的整个时间安排之中,永远都要抓牢。
如果你现在已经决定要出国,那么我建议你把GRE安排在明年6月。GRE的报名现在就可以进行了,最好把作文安排在明年的2-3月,给笔试留下足够的时间。GRE结束后就可以开始TOEFL的备考了,如果有了GRE的基础,T的复习可以安排在明年期末考试结束之后,9月初进行第一次TOEFL考试,由于T是人机对话,不确定因素很多,大部分学生都需要考两次,但第二次不要和第一次隔的时间过长,可以安排在明年的10月或是11月。这样你就可以在大三的上半学期把所有的考试都完成了。如果把英语的考试时间固定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英语考试时间来同时进行背景提升了。
3、申请中各项因素的逐一分析
个人认为,如果你没有特别突出的,足以改变局势的亮点,申请中各项的重要性排序应该是GPA>Research>套磁>TOEFL>选校>GRE>申请文书。A、GPA
越高越好,任何时候行动都不算晚。之所以把GPA放在第一位,是因为这个是每一个本科生想做都可以做得好的。关于如何得到一个好的GPA,我就不详细说了,少逃课,多自习,考试前使劲儿突击,靠着三条足以应付国内绝大多数学校的绝大多数课程了。B、Research
科研是申请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最能拉开申请者档次的一项。每年一大把的申请者都和你有着同样的GPA、G和T,你靠什么脱颖而出?只能靠科研经历。
对于本科生来说,进实验室的机会并不是那么好得到的,所以你应该早一点开始规划。在进实验室这前最好能先确定自己出去后想读的专业,应该说专业确定是我们开始时面临的比较棘手的问题,国内外的专业设置不大一样,国外的方向一般是比较细的,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的去了解,然后判断。在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后,就要开始进行实验室和导师的调查了,和自己想读的方向是否有一定的相关性,外国做的人多不多,老师有无国际声誉,有无海外经历,他发paper的水平,他对本科生指导不指导,等等等等。
科研经历最重要,paper对大多数申请者来说是补充,因为国内绝大多数本科生发出来的文章都不够top。切忌挂名文、灌水文,很容易露馅。自己水平的提高、经历的丰富、对research的理解体会才是最重要、最能打动人的。现在我接触的学生中有一个很不好的误区,就是动辄就谈paper,发几篇中文核心可以如何如何,发几篇EI可以如何如何。其实,外国教授分不清咱们中国人的什么中文核心,什么EI,他们关心的是你文章的质量(他们关心业内的顶级期刊,而这些期刊,国内的老师也未必能发出来,更别说本科生了。)如果你有很好的科研经历,那么发paper是对你研究的总结和“奖励”,切忌本末倒置。科研的深度比宽度重要,即使是宽也要与你申请方向沾边才好,非申请方向的科研经历基本上会被无视。我今年带的一个学生,本科期间做过3个完全不同方向的research,最后老板只关心他那个方向的那段经历,剩下的只是起了丰富经历、装饰简历的作用。本科生得到好科研的机会很有限。我这里要强烈推荐“本科生创新实践计划”这个教育部开展的东西。国家出钱,给本科生做科研做项目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C、竞赛
国内常见的国家级大学生竞赛包括数学建模,ACM编程大赛,大学生创业比赛,挑战杯和电子设计竞赛这几样。如果能在跟你专业紧密相关的领域,取得非常优秀的竞赛成绩,会对申请帮助很大。但是竞赛要花很多时间但是又很难保证优秀的结果,投入大量的时间搞竞赛而忽略了专业学习或者科研,得不偿失。D、套磁
套磁与research和选校密切相关。E、TOEFL
托福是必考的考试,对于申请美国大学来说,不建议考雅思,因为没有托福的认可程度高,学校的老师也对iBT更熟悉一些。备考请以100+为目标,口语越高越好,最好要做到>20,23-24是一个坎,如果考到了24以上,那么恭喜你,你很有希望靠这个口语砍下TA了。TOEFL的备考期一般在2到3个月,不建议为准备托福花过多时间。切忌每次考都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然后考完再去考第二次、第三次,如果你一直不好好准备的话,考8次和考2次没有本质区别。复习技巧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如果以后有可能的话,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介绍。F、GRE
相对于GRE的重要性来说,很多人动辄全脱产一年复习实在是反应过度了,这可能和新东方对GT的神话有很大关系。如果你有一个差不多的分数,就不要花超多时间去刷分了,但是不要以为GRE就完全不重要,很多学校在第一轮筛学生的时候,往往是用这些硬件成绩来划线的,所以GRE不能低到连第一轮都过不去。
备考请以1300+4.0为目标,考过这个分,就完全够用了。对于理工科学生,AW不重要,只有极少数学校卡AW,哪怕有的学校明确在网页上写了要求X.X,也不会太严格的执行。备考GRE最忌讳的是恍恍惚惚混混噩噩。我见过太多天天拿着红宝书背的孩子,据他(们)说都背了10+遍了,那书烂的都快散架了。但是考好几遍GRE分数都不理想,那我只能说,你把时间浪费掉了。
三、总结
看到这里,我想你对申请已经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了吧。对自己有信心,加油去拼搏,最后都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的。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送给所有准备申请的同学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