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镀行业的节能减排
电镀行业的一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出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这一定义概述了清洁生产是从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材料和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员工等八个方面通过审核咨询,发现问题,寻找清洁生产机会,提出并实施切实可行方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电镀行业是当今全球三大污染行业之一,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方面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也有大量的措施可以实施。电镀行业的生产企业和设备企业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方面做了较多的研究,应用了一些新的工艺和技术。
1、无氰电镀工艺的推广应用,特别是无氰镀锌基本上代替了有氰镀锌,减少了氰化物的排放。
2、低铬/三价铬钝化工艺的应用,减少了铬的排放。
3、工件的清洗采用喷洗、多级逆流漂洗等形式,可同时通过自控技术根据工件量对用水量进行控制,杜绝长流水现象,大大节约了清洗用水,同时减少末端污水处理的费用。
4、压缩空气的搅拌采用自控技术控制,需要时才开启,节约能源。
5、热能的回收技术,对冷冻机、空压机等热能进行回收,可节约部分能源。
6、电镀废水经预处理、深度处理后达到漂洗水标准,可直接回用于生产线,取代生产线的自来水洗部分用水。通过国内企业的研究和实施案例,回用率可达70%,电镀废水中水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可节约电镀行业60%~70%的自来水用量,同时大大减少排污,建设中水回用项目,才能保证电镀生产的稳定可靠进行,解决目前电镀生产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竞争力,才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陕西昕宇表面工程有限公司的电镀废水中水回用技术走在国内前列并有多项成功运行案例。
7、通过电镀园的建设,集约化生产,集中废水处理,减少小型电镀企业乱排、偷排的现象。
8、镀槽、过滤机底部设置托盘防漏、杜绝管道跑冒滴漏现象也是清洁生产的措施之一。
9、在不影响工艺的情况下采用高频开关电源取代高能耗可控硅电源,节约电耗。
“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从企业的自身内部寻找清洁生产机会,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提高产品的高附加值,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第二篇:水泥行业节能减排
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现状及展望
1.我国水泥行业的现状
我国是水泥生产和消费大国,水泥的产量近年来一直稳居世界的第一位。作为经济建设的最基本的原材料,目前国内外尚无一种材料可以替代其地位。水泥工业也已经成为了衡量国家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的经济建设规模不断地扩大,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泥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尽管我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我国水泥行业集中度低,很多生产企业的规模较小、产品的档次比较低且有很多水泥达不到国家标准;有一些企业生产能力落后科技含量低,这些企业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水泥产业的布局不合理,产能分配不均匀;水泥生产企业的能耗比较大、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还严重的污染环境等。水泥生产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大 虽然我国在积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但水泥行业很多小水泥生产厂家仍采用小立窑和湿法窑等落后的工艺。这些落后的工艺能耗比较高,且热量不能得到很好地利用,造成我国水泥工业整体能耗比较高。水泥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粉尘和废气的污染。水泥行业粉尘的排放量在我国工业行业粉尘排放量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目前我国雾霾天气逐渐增多,国家对环保问题也更加的重视,在国家的严格控制下,虽然水泥生产中的粉尘排放量逐渐降低,但是污染问题仍然很严重。由此得出,水泥工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迫在眉睫。
2.水泥行业清洁生产
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是指在水泥生产过程中,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加强质量管理,合理使用原料和燃料、在符合相关标准的条件下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废弃物,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产生,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产品性能与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并在使用时对人类和环境无毒无害。水泥工业为“两高一资”行业,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水泥、熟料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由此,可知水泥工业实施清洁生产不仅可以降低能耗、物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且有助于减缓矿山生态的破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企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产生明显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清洁生产在水泥行业中的作用:
(1)实施清洁生产可以使水泥工业的环保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减轻水泥工业的环境负荷。
(2)实施清洁生产可以在源头预防,避繁就简、去难就易,是水泥工业的环保工作技术难度减小。
(3)用清洁生产的方法预防污染比仅用末端处理的方法治理污染可大量节省资金。
(4)用清洁生产的方法预防污染可以节约资源、能源,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企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的基础。
清洁生产彻底改变了过去那种被动的、滞后的污染控制手段,清洁生产全方位、全过程地将产品的生产、使用和环境减负、环境污染融为一体,以降低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负荷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它强调在污染生产前进行综合预防,有效地防治或减少污染的生产和对环境的影响。这一主动行动经国内外许多实践证明能节约资源、能源,产生经济效益。因而实行清洁生产是从根本上控制污染、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风险、促进工业生产和环境协调发展最有效的手段。
3.目前水泥清洁生产技术
目前在水泥工业运用比较常见的清洁生产技术有:
(1)大力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新建、扩建、改建窑外分解窑,增加新型干法生产水泥的比重是提高水泥生产技术水平,降低能耗的主要途径。
(2)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运用,充分利用窑炉预热器和篦冷机的排风余热。该项技术使能源回收水平可达35~40kW·h/t 熟料。
(3)采用低阻高效的多级预热器系统和控流式新型篦冷机以及多通道喷煤管的应用,都能有效地降低水泥熟料的生产热耗。
(4)用高效粉磨机取代低效的球磨机,降低粉磨电耗。粉磨是水泥生产中主要的耗电工序,约占综合耗电量70%。我国水泥企业原来大多是采用低效的球磨机,效率只有3%~5%,现在普遍采用立式磨、辊压磨、挤压磨、高细磨等代替原有的球磨机;以大磨机取代小磨机,淘汰直径小于1.83 m 的小型球磨机; 改进粉磨工艺流程,增添预破碎机、选粉机;采用耐磨钢球、耐磨衬板及节能型衬板等。(5)同时,在水泥工业积极推动企业规模化,生产设备趋向大型化、生产过程向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通过这些有效的手段,得到明显的规模节能降耗效益。在水泥流通领域,要发展散装水泥等高效率低损耗的物流体系,建立好废旧建材的回收利用体系。以上新技术的成功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技术进步。能使水泥按建筑设计要求正常水化、硬化,水泥石的结构致密度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
4.生产工艺的优化
技术创新,积极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为实现水泥产品和水泥行业的“再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1)改造粉磨工艺,发展粉磨技术减少电耗。在水泥生产中,每生产1吨水泥大约需要粉碎各种物料3~4吨,粉碎工艺过程的电耗占生产总电耗的60%~70%。选择先进的粉碎工艺,简化粉碎流程,改善传统粉碎作业方式,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粉磨电耗,已成为实现水泥生产节能降耗的关键。因此,水泥企业可以从改造磨前预粉碎工艺、球磨机内部改造和选粉机改造等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粉磨工艺的生态改造,实现节能降耗。
(2)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保障水泥产品质量,实现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新型干法水泥是指采用窑外分解的新工艺生产水泥,其生产以悬浮预热器和窑外分解技术为核心,采用新型原料、燃料均化和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全线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实现水泥生产过程自动化并高效、优质、低耗、环保。该技术优点为迅速,热效率高,单位容积较湿法水泥产量大,热耗低。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一方面能消耗工业废渣和一定量的城市生活垃圾,另一方面与立窑相比,劳动生产率高5-6倍,能耗低,粉尘排放仅为立窑的1/5~1/10,产品质量稳定,强度标号高。
(3)建立生态产业链,实现水泥工业企业的“资源化”。仿照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使一家企业的废物(输出),变成另一家企业的原材料(输入),形成“共生工业链”,实现系统物质流和能量流综合协同的封闭循环,即企业之间的共生原则。这就是“生态产业链”。它既是一条能量转换链,也是一条物质传递链。物质流和能源流沿着“生态产业链”逐级层次流动,原料、能源、废物和各种环境要素之间形成立体环流结构,能源、资源在其中反复循环获得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废弃物资源化实现再生增值。
5.水泥行业发展趋势
5.1水泥行业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提倡可持续发展,水泥行业已经发展到了全行业产能过剩的阶段,需要进行大规模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未来水泥行业的发展应该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政策。即在总量上应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改进水泥行业的产业结构,取缔小的水泥生产企业,支持大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他们的竞争力。未来产品质量不稳定和环保不达标的落后的生产线将会被淘汰,新工艺会被广泛运用。水泥企业也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终形成以大集团为主导的区域性市场格局,使产业由追求量的增加转变为追求价值的增长。
5.2加大水泥行业技术创新
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对实现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至关重要。我国水泥行业要把技术创新放在重要位置,水泥生产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整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立创新平台,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先进的人才与技术,加大集成创新力度。用先进的技术、新的工艺和新设备改造传统的产业。要密切的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动向和市场的需求,在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来提高产品的质量。
5.3注重优质水泥的生产
虽然我国水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但是大部分都是普通水泥,优质水泥很少,导致优质水泥的缺口很大。而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水泥的质量也有很大关系,混凝土强度每提高一个等级,水泥和钢筋的用量就会减少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采用优质的水泥减少了资源的使用量,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
5.4发展绿色水泥工业
水泥行业的绿色工业是指水泥企业不对人类社会和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同行是又做出贡献。未来我国的水泥工业一定会向绿色工业发展。首先要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现在的水泥生产技术要求来看,并不需要非常优质的原料,可以采用较低品质的原材料来代替粘土和石灰石的配料,以起到节约资源的作用。其次是采用绿色能源和可燃废弃物燃料,充分的利用再生资源,并加强余热的利用,利用余热发电,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加强对污染物的处理。各个水泥生产企业都要强制性的安装运行可靠、收尘效率高的电收尘器,减少粉尘的排放。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最终实现水泥产业的绿色工业,这样水泥企业才能存活得更长久。
6.结语
水泥工业的清洁生产机会和潜力很大,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出厂,从领导干部到岗位操作工,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积极的投入与参与,使企业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和每一个环节都处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清洁生产的实施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才能使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水泥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刻不容缓。运用循环经济理论,以“3R原则”为指导,通过清洁生产,实现水泥工业的“减量化”;技术创新,促进水泥工业的“再利用”;建立生态产业链,实现水泥的“再循环”以及政府政策的引导等途径,探究一条能推进贵州省水泥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再循环原则,属于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把已完成使用价值的物质返回到工厂,经处理后再融入新的产品之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废品的回收利用和废物的综合利用。“3R原则”的生产模式,从设计、原料、工艺、技术进步和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入手,把污染尽可能控制在生产过程中,使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最少化,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最小;同时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并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篇: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总结
为响应国家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推进我区交通运输行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我局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广泛宣传,营造节能减排工作的良好氛围,把节能减排工作始终贯穿于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现将一年的节能减排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我局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做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进一步搞好节能减排工作,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队、所负责人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市区交通运输局公路运输管理所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等,明确了交通节能减排主要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责任到人,从而使节能减排工作落到了实处,并及时指导交通系统公交、宏达运输企业,认真落实上级节能减排各项工作。
二、对超期服役的客运车辆强制退出运输市场,排放不达标的老旧车辆强制报废。鼓励发展封闭、箱式、罐式专用货车运输,引导运输经营者逐步淘汰老、旧车型,20xx年累计淘汰黄标车车辆816辆。
三、新进入道路运输市场的车辆必须在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燃料消耗达标车型内的车型。严格《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禁止高油耗客、货车辆进入道路运输市场。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和车辆检验标准,积极推广节能型、环保型车辆,对技术落后,单位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车辆,逐步淘汰出运输市场。货运车辆百公里燃料消耗量比2005年下降了10.6%。
四、加大宣传、鼓励出租车、公交车油改气,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等清洁燃料汽车,减少道路营运车辆的二氧化碳排放污染,倡导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公交汽车天然气燃料车辆已达100辆,区华润公交车用燃气有限公司已建设完成,日供气30000方,全区499辆出租汽车全部更新为双燃料车辆。
五、强化车辆二级维护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我区道路运输车辆的技术水平,减少燃料消耗,推进资源节能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加强道路运输车辆节能降耗管理。我局建立并落实了车辆燃料消耗限值标准执行工作目标责任制,与各相关单位签署了车辆燃料消耗限值标准执行工作目标责任书,并通过电视台、张贴宣传单、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发动,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引导道路运输经营者主动淘汰高油耗车型,各基层站所能够强化对营运车辆二级维护的监管力度,运输经营者能够严格按照《省道路运输车辆维护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对营运车辆进行周期性二级维护;维修企业、检测站严格按照《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对车辆进行二级维护作业和竣工后的检测,严格按照检测合格后方可发放二级维护竣工出厂合格证之规定办理。汽修所能够严格加强对二级维护的监督和检查,一经发现违规行为将按相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直至取消经营资质。
六、创建节约型机关,为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做好表率。我局组织各科、室、队、所认真学习、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精神,广大干部职工,机关全体干部职工积级参与能源短缺体验活动,上下班停开公车、私家车,提倡干部职工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不开办公楼门厅及走廊的照明设施,不开或少开办公室、会议室照明灯,停开办公区域空调,开展以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和节约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建设节约型机关活动,在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同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努力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建立节约保障体系和机制,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
七、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大多属于老路改建。能够按照《市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考核办法》及《实施细则》的要求,在今年的农村公路建设中做到了:
1、扩建工程老路利用率100%;
2、养护大修工程旧路利用率100%;
3、建设养护工程临时占地复垦率100%;
4、循环利用老路材料100%;
5、在工程建设中,合理安排工程机械,减少机械台班用量。
在今后的节能工作中,我局继续以“节能减排,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发展方式为主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目标。
第四篇: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总结
201X年,交通运输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战略部署,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作为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统筹规划,重点推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积极创新,广泛宣传,大力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持续开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试点示范活动,充分发挥各方面、各层次节能减排政策叠加优势,不断提高行业节能减排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测算,201X年,交通运输行业节能420万吨标准煤,减排917万吨CO2,其中公路运输节能284万吨标准煤,减排616万吨CO2;水路运输节能128万吨标准煤,减排288万吨CO2;港口节能约8万吨标准煤,减排13万吨CO2。与201X年相比,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0.8%,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2.3%,港口综合单耗下降2.2%。
一、强化政府主导,全面落实节能减排工作部署
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不断加强组织力度,持续提升管理效能,统筹安排重点工作,坚决落实目标责任,全面部署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先后三次召开部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讨论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的部内分工方案、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城市试点等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重大问题,安排推进201X行业节能减排重点工作。二是,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实施意见的部门分工方案的通知》,将国务院对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期节能减排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明确了部门责任,加大了推进力度。三是,制定了《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印发了《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统筹安排交通运输行业“十二五”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
按照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行业节能减排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初步形成了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企事业单位积极行动,全员广泛参与,全行业共同推进的有效工作机制和良好局面。
二、突出试点先行,深入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
新时期交通运输发展和“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总目标,明确了深入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步伐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任务。一是,继续指导天津等第一批10个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落实试点实施方案,按计划推进试点项目实施,组织开展经验总结交流,不断积累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实践经验。二是,进一步选定北京、昆明、西安、宁波、广州、沈阳、哈尔滨、淮安、烟台、海口、成都、青岛、株洲、蚌埠、十堰、济源等16个城市作为第二批试点城市,完成了实施方案的评审、调整和批复。三是,继续深化低碳交通运输体系研究。取得了“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统计监测及低碳政策研究”的初步成果,论证确定开展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低碳交通城市、低碳港口、低碳港口航道建设、低碳公路建设等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三、完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进一步调整优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重点支持领域,创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加大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重点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研究确定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优先支持范围和领域,完善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的激励机制,研究制定了专项资金绩效调查方案并组织开展了初步调查。二是,组织开展了201X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申请和审核工作,部财务司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对两批280个项目给予“以奖代补”,资金额为42965万元,所形成的年节能量为15.8万吨标准煤,替代燃料26.2万吨标准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9.9万吨。三是,组织开展了“营运船舶和施工船舶节能技术应用”类项目的第三方审核,认定了23家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第三方审核机构。四是,评审并批复实施了南昌市“低碳交通城市”区域性项目管理试点和连云港港“低碳港口”主题性项目管理试点。五是,提出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低碳交通运输体系评价指标、交通运输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预测及减排政策等3个方面15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201X年对其中9个项目予以了支持。六是,进一步加强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发布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第三方审核机构认定暂行办法》、《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区域性、主题性项目实施细则(试行)》、《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配套文件。
四、深化千企行动,充分发挥交通企业主体作用
两年来,“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在增强企业节能减排意识,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水平,发挥先进企业在行业节能减排工作中的示范效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201X年,专项行动得到继续深化:一是,在营运车辆方面:继续严格实行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准入制度;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联合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在全国道路客运行业共同开展了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二是,在营运船舶方面:发布了《关于内河运输船舶标准船型指标体系的公告》;发布了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量和CO2排放限值标准,要求新建船舶须满足标准要求,并配有能效管理手册;继续推进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内河运输船舶试点;继续推广内河船舶免停靠报港信息服务系统、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应用。三是,在公路方面:进一步推进ETC联网工程,截至201X年底,全国已开通ETC省份达24个,建成ETC专用车道3708条,ETC用户460万;部公路局组织开展高速公路运营节能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推进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四是,在港口方面:继续推进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油改电”技术和港口机械节能运行控制技术应用,采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港口组织调度,开展原油码头油气回收试点等。
五、实施政策引导,牢牢把握重点工作关键环节
继续加强政策引导,突出抓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关键环节,着力推进部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继续严格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截至201X年底,部累计发布21批达标车型,发布达标车型近2万个。201X年全国新进入营运市场的达标车辆共276万辆,节约燃油15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4万吨。二是,继续严格实施客运运力调控政策。对于年平均实载率低于70%的县际以上客运班线,一律不新增运力。对一类客运班线、与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平行的客运班线,原则上不审批新增运力。对与现有班线重复里程在70%以上的二类以上客运班线,继续严格控制新增班线和运力。开展了道路客运实载率调查与测算技术规范研究,形成了《道路客运实载率调查与测算技术规范》。三是,继续加大公路甩挂运输试点工作推进力度。部道路运输司积极推进运输管理组织化,扩大试点示范。截至201X年底,全国首批实施的26个试点项目、40个甩挂运输场站已经全部动工,通过试点,甩挂运输模式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下降了15%-20%。在首批试点的基础上,201X年我部联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启动了第二批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共确定69个项目纳入试点,遴选、发布第二批甩挂运输推荐车型,试点效益初步显现。四是,继续完善交通运输能耗统计监测工作,推进普通营运货车和内河船舶能源利用状况远程监测。优化扩充了能耗监测重点企业范围,逐步将36个中心城市的重点公交企业纳入监测范围。组织开展了普通营运货车及长江流域内河船舶能耗统计监测状况调研,组织开发了普通营运货车和内河船舶能耗远程监测设备。五是,继续推进天然气汽车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组织召开了城际客货运输推广天然气汽车试点工作座谈会,批复同意在江苏、山东、山西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天然气汽车应用试点。六是,深入开展绿色汽车维修工程。部道路运输司大力推广江苏等地绿色汽车维修工作经验,组织开展绿色维修技术体系研究,组织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筹备举办绿色汽车维修工作论坛。七是,在出租汽车行业开展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推动电话预约服务模式。在北京、重庆等15个城市,开展了第一批城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系统试点工程,覆盖出租汽车20.5万辆,占全国16.6%。八是,加大对以天然气为动力的船舶试点工作的支持力度。部海事局积极探索LNG作为动力燃料,启动研究项目,扩大研究范围,核准我国第一艘LNG燃料动力船舶——长航凤凰重庆货运公司所属的”长迅3”船舶进行试点运营。九是,加快水运结构调整,部水运局结合“铁水联运”、“船型标准化”、“水运结构调整”等行业专项行动,开展“北江大宗货物低碳运输”、“优化水运用能结构,建设现代绿色物流链”等试点示范项目。
六、鼓励技术创新,不断提升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鼓励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应用,通过典型示范活动,宣传推广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推动交通运输技术性节能减排。一是,发布了“隧道照明综合节能技术应用”等20个交通运输行业第五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在201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对第五批节能减排示范项目进行了授牌。二是,组织开展了“十二五”期第二批全国重点推广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节能产品(技术)的推选工作。三是,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继续组织推进隧道半导体照明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加强指导和监督,推进示范工程稳步实施。
七、开展科技攻关,继续强化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继续加大对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研究工作的支持力度,针对制约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关键环节,组织开展了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基础性的政策研究和技术研发,不断夯实行业节能减排能力基础。一是,继续推进“公路甩挂运输关键技术与示范”等部重大科技专项,启动了“公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研究”等部软科学研究项目,有序推进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缓解大城市拥堵、减少碳排放项目”。二是,深入推进节能减排科技示范工程,部科技司组织实施了云南昆龙高速运营节能科技示范工程等节能减排示范工程,城市智能交通和长三角航道网及京杭运河水系智能航运服务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三是,组织开展了201X年交通运输建设科技成果推广目录发布工作,部科技司启动实施了“低碳环保技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推广应用”等部科技成果推广计划项目。四是,组织开展了“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统计监测体系”、“低碳交通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公路运输温室气体(CO2)排放影响、排放峰值与减排目标、路径研究”等交通运输节能减排能力建设项目。五是,继续推进节能减排标准规范的制修订工作,发布了《码头船舶岸电设施建设技术规范》、《港口船舶岸基供电系统技术条件》、《营运船舶燃料消耗限值及检测方法》等行业标准,开展了《水运工程建设项目节能评价规范》、《集装箱堆场装卸设备供电设施技术规范》等规范的编制工作和《天然气汽车替代燃料量评价方法研究》等标准研究项目。
八、组织专题研究,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工作
组织开展交通运输行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相关研究,深入分析探讨交通运输行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基本路径,积极参与气候变化谈判工作,增加行业话语权,有效维护了行业发展利益和国家气候变化谈判整体利益。一是,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低碳发展宏观战略研究”,组织有关单位承担“中国交通低碳发展战略研究”分课题,探索研究交通运输低碳发展途径,为国家和行业制定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二是,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的政府评审工作,对第一工作组报告进行研究讨论,提出了部门评审意见。三是,继续组织开展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市场机制等研究,结合最新谈判进展和研究结果,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安排和谈判对策。四是,组团出席了国际海事组织(IMO)第63、64届海上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参与国际海运温室气体减排谈判,向IMO单独或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提交了6份政策和技术提案,五是,组织派员出席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多哈会议、曼谷会议和波恩会议,积极参与和引导谈判进程。六是,派员参加德国交通建设和城市规划部在柏林举行的第二届“中德绿色物流会议”,进一步加强了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九、重视宣传交流,广泛传播交通运输低碳理念
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宣传交流活动,广泛传播交通运输低碳发展理念,宣传推广先进成熟的节能减排技术和产品,为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了201X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部机关组织了公共自行车启动仪式、低碳体验日等宣传活动。地方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围绕节能宣传周主题,组织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交通报等媒体大力宣传交通运输节能减排经验和成效。三是,举办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培训班,深入宣传国家和行业节能减排政策。四是,举办了“201X中国交通发展论坛”低碳交通分论坛和“201X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交通节能分论坛。五是,出版了《201X中国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报告》。
十、做好机关节能,切实体现公共机构表率作用
部机关服务中心分解了节能减排指标,注重日常管理,制定和采取了切实有效的节能措施,效果比较明显。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201X年部属各单位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通知》,分解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加强部属单位公共机构节能监督、指导和能耗数据统计。按季分月统计公示部机关及部属单位的用电、用水量等能耗数据,201X年前三季度,部机关用油量同比下降8.16%,用电量同比下降3.11%,预计顺利完成国管局制定的201X年节能指标。积极与国管局沟通协调,在部分部属单位继续推广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交通运输结构性节能减排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的支撑力度还需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还有待健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为此,全行业要继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积极谋划,重点突破,持续深入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加大力度建设低碳交通运输体系,为促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实现国家和行业“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第五篇:节能减排
十、节能减排、绿色施工、工艺创新措施
1、节能减排 1节能总具措
1)项目部对施工的主要能耗(施工用水、电、燃料、汽油、钢材、木材、纸张)制定节能控制计划;对生活设施的主要耗能设备、设施(汽车、水电系统)定期检查,规定能源的合理消耗,制定检修计划。保证现场、生活区耗能设备、设施的完好、可靠性。
2)尽量采用低能耗、高效率设施,加强常用消耗物品的比较、购臵。3)根据工程量、现场人员数量进行月度节能控制计划的监测、评比,确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并不断在评比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节能降耗管理办法。
4)加强人员节能意识教育,制作醒目的节能提示标志。5)完善施工方案,节能要作为考核措施方案的指标。
6)各系统、各单位制定相应的节能降耗办法.,要有必要的考核手段和依据。2节水控制措施:
1)项目部在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时,应对施工现场的用水量进行计算,并绘制施工现场用水布臵图,明确水源供应部位。
2)每月按项目部管理规定做好抄表记录,并对抄表结果及消耗情况做出分析,必须时可适当调整用水计划。
3)对施工现场用水量较多的部位或过程,进行重点控制,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加强员工素质教育,提高员工节水意识。5)严格控制污水的排放。3节电控制措施:
1)项目部施工前编制《临时用电施工方案》,在选择工艺或机械设备时,除满足施工要求外,尽量选用能耗低的工艺或机械设备。
2)项目部每季度编制用电计划,每月按项目部管理规定做好抄表记录,并对抄表结果及消耗情况做出分析,必要时可对计划进行调整。
3)提高现场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尽量减少空转时间,节约能源。
4、节地控制措施:
除注重节约工程永久占地外,还应节约临时性用地,设计阶段应细化临时工程设计,以减少临时占地。
1)施工便道尽量利用原有道路,新建的便道应和沿线群众的出行耕作相结合,施工结束后可作为农用便道。
2)预制场、搅拌场、搅拌站、材料堆放场等临时用地应尽量少地,尽可能布设在用地范围以内等。
2、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2.1 组织管理
1、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目标。
2、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负责绿色施工的组织实施及目标实现,并指定绿色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督人员。2.2 规划管理
1、编制绿色施工方案。该方案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独立成章,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2、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臵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2.3实施管理
1、绿色施工应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加强对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2、应结合工程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绿色施工作相应的宣传,通过宣传营造绿色施工的氛围。
3、定期对职工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培训,增强职工绿色施工意识。2.4 评价管理
1、对照本导则的指标体系,结合工程特点,对绿色施工的效果及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新工艺,进行自评估。
2、成立专家评估小组,对绿色施工方案、实施过程至项目竣工,进行综合评估。2.5 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
1、制订施工防尘、防毒、防辐射等职业危害的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长期职业健康。
2、合理布臵施工场地,保护生活及办公区不受施工活动的有害影响。施工现场建立卫生急救、保健防疫制度,在安全事故和疾病疫情出现时提供及时救助。
3、提供卫生、健康的工作与生活环境,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住宿、膳食、饮用水等生活与环境卫生等管理,明显改善施工人员生活条件。
3、工艺创新
房屋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混凝土防裂施工技术、房屋防渗技术、房屋的节能技术。在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差,模版变形不均衡,混凝土结构比较混乱,气温的突然降低也会引起较大的拉应力,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裂缝的产生。要了解房屋防渗技术,就要严格控制好砌块的质量,要按照管理部门规定的有关方案。其中,由于施工过程中墙体出现了裂缝,以及房屋的外墙与梁柱间的裂缝,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做好房屋防渗技术,避免因房体裂缝,增加重新修护的难度。最后,在房屋的节能技术方面,房屋建筑节能可以节约建筑施工中的成本,更好的节约和利用人力、物力。
1.施工步骤
施工前要设计施工平面图,明确起重机的位臵,布臵运输道路、以及仓库,材料和构建堆场的位臵,同时还要有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施工技术专员给予指导与帮助。
2.对供水供电设施的设臵
做好临时供电供水设计,包括电源的选择、电量的计算、电力系统选择和配臵,还有电焊机的用电计算,还包括一些电动机的用电量,室外与室内的照明用电量的计算。建筑的施工过程中还要计算出施工用电总数,建设单位要做好统计,对于临时供水设施的布臵首先要经过计算、设计,然后对其进行设臵,当中的用水量,包括生活生产用水,消防用水和机械用水。
3.避免机械材料的浪费
合理的布臵搅拌站、仓库、材料、加工厂,就近储备施工材料,包括水泥、砂石等,这样更方便车辆的运输。至于易燃易爆的施工材料,必须注意防火、防爆,例如:沥青和熬制地点要离开易燃品库,应该布臵在下风向,施工单位要计划好施工面积,避免施工材料浪费。
三、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方法
1.事前质量控制
在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1)技术准备(2)物资准备(3)组织准备(4)施工现场准备。事前的质量控制对于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安全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了解了这些,在施工的过程中才能够掌握好施工技术的运用。
2.事中质量控制
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是控制质量,要全面的控制施工的过程,是事中的质量控制的中间环节,事中的质量控制是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连接纽带,是检查施工中质量控制的中间环节,同时也是过渡阶段。
3.事后质量控制
事后质量控制主要包括:(1)组织通电(2)试水(3)准备竣工(4)验收资料、组织自检和初步验收,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和方法,进行全面施工。4.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
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施工项目质量控制方法包括:(1)排列图法(2)直方图法(3)因果分析图法(4)相关图法(5)调查分析图法(6)管理图法、(7)分层法又称分类法或分组法。
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想做到全面完善,就要进一步了解各个质量控制方法的定义,下面逐一介绍。其中排列图法是指:对施工项目进行监测,将影响项目因素系统的排列出来,探讨实际中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措施。直方图法是研按照直方的分布形状,用直方的状态来表示。因果分析图法是指:研究和讨论质量问题的图示方法。相关图法是指:使相互联系之间的两个变量用坐标系表示出来,并且对施工工序进行控制。调查分析法是指:用表格的形式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统计分析。管理图法是指:针对一些问题,找出原因,进行分析整理,使管理系统化。分层法主要是指:收集一些施工的质量与数据,使之符合统计分析的需要,在此基础上还要把信息进行分类处理,找到出现问题的原因,采取预防措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