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有色金属行业高技能人才经验介绍课程录制活动上的讲话-李善绪
做一个有心人
——个人成长经历心得体会
中国铝业青海分公司李善绪
我叫李善绪,今年31岁,共产党员。现在在中铝青海分公司第三电解厂电解车间担任主管生产、技术的副主任。
2002年7月毕业于青海大学有色冶炼专业,工龄八年。现在是公司的高级技师、冶炼工程师。
多年被评为公司“青年岗位能手”、“五星级员工”、“劳动模范”;分公司技术状元;全国有色行业技能大赛第一名;获的“全国技术能手”、“有色行业技能大奖获得者”、“有色行业技术能手”称号;青海省团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一、要有一个目标
我先向大家提一个问题,如果大英博物馆着火了,你会去抢救哪一件文物?答案有很多,有人可能选择要去抢救最珍贵的哪一件、有人可能选择抢救最值钱的一件。我会选择去抢救离门口最近的那一件。为什么,因为离门口最近的哪一件最容易成功,最容易安全的走出来。这个问题告诉我们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目标,而且这个目标是一个切合实际,看得着、摸得到的,而不是一个理想。我明白这个道理也是在在参加工作三个月后才明白的。
记得在学校,每天想着工作后要干一番大事业,在参加工作后就想一步登天,加入到技术管理工作当中。但是在一线的电解工作中,好多最基本的工作完不成,跟谈不上保质保量。尤其在处理一些日常问题时,如不会换极划线、息灭效应、看槽控机数据看不懂,就更别谈分析判断电解槽运行趋势制定工艺路线了。这时车间组织技术比武,班里报名时没有我,我想我一个大学生,还比不过没有文化的工人师傅。就自告奋勇报名参加了,结果比完下来最后一名。车间领导找我谈心,说参加工作三个月能比成这样非常不错了。其实,我明白,那时在安慰我。这件事对我的教育很深刻,我心里特别难受,也真正明白,要想冲锋陷阵,先得掌握本领,我必须得去一线,学本领、学技术。这是我人生第一个目标。
我在条件艰苦的一线干起,工作首先做到勤奋踏实、吃苦耐劳,其次要善于思考、精益求精,同时乐于向老师傅请教,不耻下问,潜心钻研。电解槽在运行的过程中,技术条件的摆放是电解槽产生高效率运行的基础,而在众多技术条件当中槽温这一条件是核心,谁能及时发现槽温的变化,就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电解槽运行趋势,及时制定调整措施,使电解槽的运行状态在第一时间得到调整,保证电解槽的高效运行。长期在生产一线干的老职工只要一看电解槽中电解质的颜色、喷出的火苗,就能判断出槽温是多少,这项技术也叫“目测槽温”。为了学到目测槽温的本领,我每天对着电解槽看一个多小时,有时候眼睛被烟气熏得晚上流眼泪,从开始的误差20多度,到半年后的10度,随后有找有经验的老师傅、工区长请教,从单看电解质的颜色、慢慢上升到看火苗状况、炭渣分离等综合因素,马上在脑海里形成一个数字,炼出了一双“火眼金睛”日常工作中看槽温误差在3度以内,凭借这项技能在快速判断电解槽的运行状态时,给予数据上的支持。目测槽温也是我在技术比武当中优势项目之一。
二、要学会总结
不论干什么事情,尤其是在日常的技术工作当中一定要学会总结,记得自己第一次单独处理 “病槽”时,由于在处理的过程当中没有考虑到分子比的因素,结果导致电解槽有“热槽”转变为“冷槽”,直接导致电解槽电流效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电耗,使电解槽转入正常的时间推迟了5天,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导致了一次生产事故。其实这中病槽的处理在之前已经碰到过多次,但是没有很好的去总结处理的过程,方法以及注意要出现的问题,导致不必要的损失。从那以后我养成了一个写工作日志的习惯不管是一些细小的工作,还是问题的处理,每天都有一个纪录,对出现的问题的处理方法写出问题的分析、采取得措施、处
理的效果、处理后的维护等。有时对一些处理的措施解释不了的,查资料找出理论上的支持。在这些年总结写了好几本,有些总结直接修改发表成论文。有些成班组培训的材料。参与授课累计达到400多课时。长年累月与电解槽打交道,电解槽运行任何一点异常都逃不过我眼睛。只要我出手,影响运行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几年来,我先后处理“病槽”300多台,预防“病槽”的出现500多台,也算是 “治病”和“预防”专家。由于长时间的积累,在技术上取得了快速的提升。
三、技术上要钻研、创新
在技术钻研、创新上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足够的热情
对工作有了热情,才会有激情,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才会喜欢热爱这项工作,尤其是在新技术的研究、探索方面。
2004年分公司三系列200KA大型预焙铝电解槽8.5万吨项目将要大面积启动投产,这时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我被安排到了这个充满挑战的投产现场。200KA大型预焙铝电解槽是当时国内最大的槽型。我在课本、各种资料里根本找不到一点有关这类槽型大面积启动的信息及相关方法。包括公司的技术骨干对这种四端进电的槽型都是第一次接触,要一次启动8台电解槽而且要在短短的三个月里启动全部的158台电解槽对我们都是一种挑战。这在当时国内也是第一次。既然厂里将自己安排在投产小组这个岗位,足见厂里对我的重视和厚望,也说明这方面技能人才的缺乏。我下决心留下来,学技术、掌握这项技术。这时学生出生的我开始发挥主观能动性这一优势,理论结合实际生产,查阅大量关于启动方案的资料,每天与同事们讨论。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在对启动方案进行了20多次的修订后终于制定了《200KA大型预焙铝电解槽培烧启动方案》。车间决定由我直接参与现场的焙烧、启动。在我所在的工区33台电解槽开始实施。在所有的电解作业当中最苦、最累的就要数电解槽的启动,好多人一说启动电解槽身上就冒汗,害怕。因为要面对的是几十吨的物料要靠人加到电解槽内,好要在一千多度的高温面前清洁电解质,一个作业下来,一套钢制的启动工具就被熔化的只剩个把。启动一台大家都受不了,就别说大面积启动一百多台,还要持续几十天,对人的体力、毅力、精神上都是一种考验。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吃住在现场,有时为了一个参数的设置经常讨论到凌晨两三点钟。工作服烤破了三套,手套每天两双都不够,但是大家都没有退缩在短短的1个月时间里,我带领本工区全体职工,克服重重困难,将33台电解槽顺利启动完毕,期间没有发生任何人身、设备安全事故。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后期的大面积启动创造条件。为什么我们能坚持下来,因为我们热爱这项工作。
2.要大胆的去想问题
在200kA大型预焙槽在生产中槽龄超过1700天经常出现侧部化炉帮发红破损导致停槽问题,许多电解槽是在没有出先漏槽的情况下考虑到安全因素被迫停槽大修,我当时就想可不可以把破损部位进行修补后在采用技术条件的调整让电解槽重新形成炉帮,继续生产。这样电解槽的运行时间可大幅延长。经过细心琢磨和反复论证,制定了《高龄槽技术条件暂行规定》以及采取侧部炉帮修复技术,并在我所在的工区进行了实施,取得了成功,使槽龄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现在停槽槽龄达到了2500天以上,最好的运行槽龄达到3000天接近国际水平,而且电解槽运行平稳,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3.要了解当前行业发展的最新技术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进入低炭经济时代,整个铝行业把节能减排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铝电解生产过程中电解槽的效应系数及效应控制时间直接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及节能。这一指标在当时国内与国际有很大差距。2006年公司成立《降低电解槽阳极效应系数和效应持续时间操作及实践》攻关小组,我成为其中一员,而且在我所在的工区进行试验,开始低效应系数生产。这项技术的理念完全与当时的技术理念不一致,在很多技
术人员看来,将对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整个系列造成冲击,指标会大幅下降。当时许多人反对,观念得不到统一。我就想许多资料已经显示,国外的这一技术以运用在生产当中,并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只要技术条件合适,操作精心,就可以实现。经过半年多的生产、实践,期间对电解槽打壳系统进行改造,并结合技术条件调整,为了跟踪电解槽的变化,一个月没有休息,有效控制了突发效应。使效应系数由原来的0.123次/槽.日降至0.08次/槽.日以下,使效应可控率由原来的50%提高到85%以上,达到国能领先水平。吨铝直流电耗2007年和2008年平均完成13350度,节约用电1000多万度,创利300多万元,该项技术当年被有色行业鉴定为国内领先,该项目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内先进水平。
4.要多参加技术比武
每一次的技术比武都是一次学习的好机会,更重要的是准备比武的过程是一次全面的总结和学习过程。(查大量的资料、对好多技能要反复练习。)
四、班组建设要立足实际
班组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我经常参加班组经验交流会,也经常参加一些培训。好多班组长回来后开始将学到的管理方法进行落实,但是效果不好,我认为这不是人家的方法不对,而是对自己的班组实际情况不了解,没有根据自己班组的特点开展班组管理及建设。在几年的管理当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产管理特色。比如讲我管理班组的方法:
首先要了解班组的特点
工区特点
1.人员年龄结构怎么样(年轻化、老龄化)
我工区新人多、工作年龄在5年以下的职工有15人,在形成工区年龄结构不合理,而电解车间需要的是既能完成繁重的工作、又有丰富作业经验的职工,我工区与这一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作业工种(多、少)工作量(繁重、不繁重)
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各项作业达10 多种,由于天车没有升级我们的工作任务繁重,对我们的安全工作、各作业之间的协调、人员的合理分配等方面面临很大的挑战。
3.主体运行设备差异(大、小)
工区槽龄超过2200天的电解槽现有6台,占到工区总槽数的20%,这部分槽由于槽龄的过长给工区技术条件的摆放、管理、指标的提高、带来了一定得困难。
其次要挖掘班组优势
工区形成的优势
1.人员稳定、电解槽稳定
2.安全工作扎实、各项制度健全
3.技术条件合理、稳定
4.纪律严明、执行力强
5.作业水平、操作技能过硬
6.作业小组战斗力强
要有班组的管理理念(要让班组人员明白到这来要做到什么)
工区管理理念:
纪律严明、执行力强、技术过硬、生产稳定(钢性)
分厂放心、车间信赖、技术创新、指标一流(柔性)
形成工区的管理模式
工区的管理与横班的管理存在一定得差异,工区侧重于技术管理,而技术管理的基础是电解槽的槽况,工区的管理应该更加系统,规范。
五、团队建设要找出短板
一支木桶盛水量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同样,在一个团队里,工作好坏不是取决于素质最高的人,而是取决于素质相对差的人,取决于这个团队的整体素质。团队内素质相对差的人就是木桶上的那个“短板”。提高团队的整体工作水平,就要从“短板”入手。这是我在长期班组管理中总结出的一条经验。为了提高团队人员整体作业水平,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来开展工作:
1.因人而异培训
针对工区人员素质情况培训时区别对待,如:我工区主要进行重点培训,这里包括劳务工、退伍军人、大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培训时重点也不一样,劳务工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我就以现场实际操作进行手把手教,现场做示范、讲标准:退伍军人纪律性强,执行力强,作为完成任务的中坚力量,但理论知识缺乏,我重点从加强理论知识培训做起,提高理论水平,对分配来的大学生,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出发,加强电解槽系统管理能力的培训,通过以上办法,工区新人能很快融入到团体当中,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各项操作,发挥作用。
2.缩小各作业小组之间的差距
日常生产管理是由个作业小组完成的。如果几个个作业小组的作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在白班把技术条件摆放再好、生产再稳定,由于夜班管理不到位、操作质量跟不上,就会导致生产波动,从而影响各项指标。因此,为了保证稳定生产,必须提高各小组的操作水平。同时必须减小作业小组之间操作能力的差距,保证生产在经过夜班的作业后,技术条件、生产与前一天基本一致,没有发生较大变化,使其稳定运行。每天作业的三个小组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合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对职工操作质量进行严格要求及检查外,对小组长的培训也尤其重要。利用上白班的时间,我和小组长交流,找出各自在工作中的差距,提高小组长的责任心及合理安排工作的能力。开展每月一次工区小组之间的对标活动,就各小组换极质量、现场管理、电解槽维护等方面找差距,让小组长谈抓工作的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有效的均衡了各小组之间存在的差异。
3.坚持班后会的点评
在每个班下第二个白班后,我都会组织小组人员召开班后会,在每个班后会都会对每个小组在上班出现的问题、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习惯性违章、作业情况、考核情况、以及当班要注意的问题,一一做以点评,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表扬,让大家把没有发现的问题做以了解,把存在的问题得以解决,有对比、有培训、有鞭策、有激励,使得班后会变为一个总结、培训、教育的平台,使其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作用。
通过统一思想把自己的技术条件管理思路灌输到到小组长及成员的心中,使他们的工作思路、观念与我保持一致,大家的认识得到了统一,安排的工作,小组落实的时候不会与工区的要求产生偏差,能按照你的要求去做,提高了工区任务的落实。
4.注重工作方法
工作中我经常引导职工,不经常用命令的口气来说话,每个人由于性格、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不同,对待要求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另外,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都希望有用武之地,最怕受到压制,要用其长,避其短,最大限度发挥大家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工区中发挥每个职工的力量。
总之,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工作中我们同样要做一个有心人,用我们的眼睛去看,用我们的耳朵去听,用我们的心去感悟、体会,摸索工作中的细微之处,积累成功后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的路走得更长,更广阔。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