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请MBA的简历怎么做?
简历对于申请者而言,是最为重要的先决条件。每年成千上万的申请者材料对于教师而言,实在是太多了,也不可能一一的去全部的查看。所以这个时候,一份好的,吸引人的简历正是能引起教师注意,让他仔细查阅你申请材料的敲门砖。
我们来看两个实际的例子:
a和b同为mba供应链管理方向申请者。两人工作年限类似,申请时所处的职位类似(同为业内高级管理人才)两人同时申请学校都为排名30~50之间。
申请者a背景:
名牌大学毕业,各种分数都比较好,工作经验很丰富,但因为在毕业之后频繁调动工作,所以在简历中仅仅把曾经的工作经历进行了相应的罗列,并没有深入的去描述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尽管所做工作都是管理方面工作,但是在简历上只有职位名称和简单的工作性质的描述,可以说是很大众化的一份简历。
申请者b背景:
二类大学毕业,各种分数属于中上但是并不是很突出,工作年限与a相差无几。反观b的简历,将几年的工作作了一个详细的筛选,选出其中从艰苦到成功的几份由代表性的工作进行详细的描述,从开始踏入行业的一份相对较差的工作为开始点,在工作中有什么进展,取得了什么样的荣誉再到下一份工作的职位,薪金以及工作性质都有明确的体现。从简历上一眼就能看出来,是由一个很普通的本科毕业生做起,每换一份工作都有一个显著的提高,无论是从职位还是薪金。并且将自己在工作中取得的重大成绩以表格的方式陈列出来,非常的赏心悦目。
结果:b申请者申请到了4所学校,普遍名次都在30~40之间,其中包括一所学校的2/3ga奖学金,其他的也都是小奖。但是a申请者只得到了3所排名在50左右的学校的ad。
毫无疑问的,b申请者在硬件条件不如a申请者的情况之下,得到了远远比a申请者好的结果。
从结果可以看出,简历在申请过程中也是一个相对比较重要的环节。好的简历能够在体现自己工作经历说明自身背景的同时还能体现出申请者的能力。比如申请者b,在他的简历之中很明显的能看出来b具有优秀的学习能力以及管理能力。而这种申请者正是学校所需要的。
在一个学校审核和录取某个申请人的时候他们最先看的就是申请人的简历,只有这个简历做的符合评审小组教授的“口味”,发现你就是他们需要的人才的时候,那么你的essay和其他的文书申请材料才有可能被深入认真地查阅。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忽视了简历在整套文书申请当中的作用。
还有另外的一个误区:许多人以为,职位是申请mba的关键因素。职位越高,表示申请人的成熟度越高,领导经验越丰富,因此也越有可能在申请竞争中脱颖而出。但这并不表示年纪轻、职位低的申请人就没希望了。
在申请mba时,申请人的职业经历也非常重要。特别对年纪较轻、资历较浅的申请人来说,有以下职业背景将大大提升其被录取的机会:
自主创业并且有很好的成绩;
在有一定经济规模的家庭企业里任职;
管理顾问业;
广告行销业;
投资银行业。
与其它行业相比,以上这些职业都为从业者提供了参与全面管理的机会;这些职业的变化性较大,从而对从业者适应能力的要求更高;这些职业都需要从业者参与企业决策;这些职业都为年轻人提供了接触企业高层的机会;这些职业都能通过市场占有率、销售金额、投资报酬率、客户忠诚度或顾问收入等数据直接体现从业者的工作实绩。这些能力对mba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各商学院招生中,通常会对有此类职业经历的申请人网开一面。所以有这些工作背景的申请者,不妨在简历中强调自己的工作经验,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所以,在申请mba的过程中,简历的作用其实是要体现出申请者所具有的能力,而并非仅仅将所从事的行业以及职位进行简单的罗列。合理的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工作经历,恰当的描述自己的在工作中的成绩,体现自己的优势以及特殊的能力才能够吸引申请学校的眼睛,最终达到脱颖而出的目的。
第二篇:常见MBA申请简历错误
常见MBA申请简历错误
1.简历是用来突出你的成就而不是事无巨细地例举你所有的活动。然而大部分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他们用如此重要的工具来谈论他们日常的活动。
请理解简历是你最好的推销自己的可能途径。不要一一例举琐碎的工作细节并因此浪费你展示自己能力的宝贵空间。
2.另一个常见错误是在简历中使用空泛笼统的语言。商学院(或者任何阅读你简历的人)希望知道你在节约成本,增加收入,或者优化生产等方面的特别贡献。尤其要提到你扮演的角色并且给它们加上标号,从而强调你的要点。
3.许多人使用非常干涩的表达而非那些有强烈色彩的词语。诸如“参加(participated),协作(coordinated),促进
(helped)”之类的词语非常单薄。要使用那些诸如“Build(建设),Created(创造),Improved(提升),重组(Reorganized)”之类强力的词语。如果你仅仅是参与了什么。这不算什么,想想出来参加之外的。
4.使用简明的要点而不是写上一大段你的成就。长篇累牍会毁了你的成绩也会毁了你的简历。
5.首要强调你最想展示的。简历不应该超过一页。那些为了把简历压缩到一页的人试图把所有的细节挤在一页中。看简历的人通常看一眼就会扔了这些简历。你必须了解什么是真正重要的并且只关注它。用留白来展现那些要点,不要把它们埋在文山字海之中。
温馨提示: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机构来完成。10年来,监审留学一直致力于留学文书的写作服务,已经帮助过无数留学生申请到理想的大学,擅长美国,加拿大,英国和澳洲的个人陈述和推荐信写作。
6.避免专业术语。这是那些IT背景的人的通病。那些广告宣传公司的人并不知道什么是“中间层的面向对象的设计
(middle layer OO design)”。牢牢记住,用他们也能理解的话简述你为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给他们结果。
第三篇:MBA申请准备——推荐信、简历
MBA申请准备——推荐信、简历
[ 2013-04-03来源:中国日报网[大[中] [小]]
准备MBA申请材料(Package)是一件漫长而复杂的事情,申请者不仅需要根据申请学校的Essay题目进行作答,还需要准备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和简历(Curriculum Vitae)等文件。很多国内的申请者有一个误区,认为推荐信和简历相对于Essay和PS而言,只是相对简单的事情,并不需要太多精力投入其中,这无意中就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推荐信是申请材料中唯一一份可以提供他人客观描述的材料,和其他材料一起,塑造了一个全面立体的申请者形象,这是录取办公室非常看重的一点。而简历是对个人经历的概括性描述,表现了个人的能力和职业生涯进程,也可以说是申请逻辑的主线。推荐信和简历都是看似简单的事情,却有着很多细节的关键点,而这些细节决定了申请者能否在MBA申请中脱颖而出。
先说推荐信要注意的地方:
1.推荐人:国内申请者通常会犹豫,我该选择一个职位高、有名气的,还是选择一个更了解我的推荐人呢?不可否认,两者兼备的推荐人是最好的选择,但如果必须在两者中选择,笔者还是推荐大家选择后者。因为在录取办公室看来,申请者的直属上级与公司的高管其实并没有太多的区别,而且与高管的接触较少,很难对申请者进行客观细致的描述。所以,选择最了解申请者情况的推荐人才是合适的选择。
2.Specific:国内申请者的推荐信经常会出现“高大空”的现象,即层面太高、范围太广、内容太空,往往给人空洞无实质的感觉,这与中国教育所倡导的写作习惯有关。外国人行文更强调事情的描述和细节的把握,推荐信必须把事情的整个Picture描述出来,并写出从中的启发,而不应一味强调申请者有多牛多优秀。
3.Personal:选择熟悉自己的推荐人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推荐人在写作过程中有情感投入,所描述的细节与申请人的特点紧密相连。试想,推荐人在信中把申请人描述得像自己的家人一样,事例也有感人之处。那么,这样一封有情感的推荐信远比空泛的推荐信有说服力。
4.Answer the questions:通常来说,每个商学院都会要求在推荐信中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如怎么认识申请人、认识了多久、和推荐人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推荐等。错误的作法是空泛逐一地回答以上的问题,而且回答之前并无太多联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事例描述把问题联系在一起,最好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5.Who draft:国内申请者通常会遇到谁来写推荐信的问题,很多时候,由于推荐人事务繁忙,都会要求由申请者起草,如果推荐人过目后没有太大问题就可以发出推荐信。笔者在此还是建议各位申请者让推荐人亲自写,哪怕是翻译成中文,甚至公证。毕竟“自我描述”与他人推荐在写作上有着一定区别,经验老到的录取办公室可能一眼就看出破绽了。
以上就是推荐信所需要注意的事项,接下来我们来说CV。CV即简历,是申请者最为熟悉也是最容易轻视的部分。其实CV一点也不简单,商学院教学年中总会抽出一个星期的时间进行CV Workshop,为求使MBA在求职时给人以专业的第一印象。申请时,CV的制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Template:每家商学院都有不同的CV模板,有着各自的要求和特色,申请者可以借助申请学校的模板进行修改。如果有时间,申请者还可以针对每一家申请的商学院的模板做一份CV,这样可以给录取办公室留下好印象。
2.Bullet Point:国内申请者经常会把Job Description写在Bullet Point里,这是很大的错误。通常有经验的人看了你所从事的职位,就大概能知道工作的任务安排是什么,根本不需要再看你的工作简介。Bullet Point之所以叫Bullet Point,就是要求把最重要的、别人没有的点写出来,而不是笼统的工作概括。
3.Achievement:承接第二点,简历中最需要突出的是你的成就,或者说是贡献。从事同一职位的人非常多,工作内容也类似,为什么学校要录取你呢?你必须通过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突出你的个别之处,吸引录取办公室的眼球。笔者建议,每一个Bullet Point都要表现得specific,最好能有数字或者具体的细节描述。
4.Consistent:这里提到的连贯性指的是CV中的时态、语法问题,如经历都发生在过去,动词应该用一般过去时。还要注意教育背景中的词汇用法,在读的课程应该用Expected course,而已经完成的课程应该用Coursework。
5.Leadership:在以前的文章中,笔者一直强调商学院的目标是要培养未来的商业领袖,所以在录取过程中也非常重视申请人的领导能力。CV写作中,应多用强动词,如lead、create、motivate等等。
而从整体上看,CV的写作原则上包含三部分,一是教育背景(Educational Background),二是工作背景(Working Experience),三是附加信息(Additional Information)。写作时申请者要注意CV的完整性,千万不可漏掉其中的部分,而且要争取在三部分的内容中把自己塑造成Well-rounded的人。
相信各位读者在看完文章后,一定能感受到了RL和CV的重要性。希望大家在准备申请的过程中可以从细节出发,制作出独特的申请材料,从而赢得商学院的青睐。
第四篇:MBA申请建议
MBA申请建议-来自Chicago, Kellogg & Johnson校友
之前也在CD上发过我们组织今年打算申请MBA的复旦学生的MBA分享会,这里把4月21日举办的分享会中来自Chicago, Kellogg & Johnson校友给到大家的一些建议贴在这里,希望能给大家有参考意义~ 另外,我们的分享会五月份继续在上海举办,目前时间暂定5月19日下午,请有意参与的童鞋填写附件中的申请表格并发送到mbasharing{a} sina.com
五月份的活动不仅限于复旦的童鞋参加,我们欢迎已经认真在准备今年秋天开始申请的广大童鞋们前来与我们共同交流探讨~ 五月份的活动拟邀校友来自Harvard, Kellogg & Columbia.活动的详细情况,请关注我们的Weibo(FDU_MBA_Sharing_Salon)和Blog(http://blog.sina.com.cn/fudmbasharing)
好,tips来喽~ 请大家看完帮忙回复顶贴哦~ 需要声明的一点是,此处的总结为个人记录总结,如果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探讨的地方,请指出!
关于面试
·面试官考察的是一个申请者的成熟度,这种成熟度反应在成熟度反映在对自己的了解,对未来工作的设想,描述自己从今天到明天的过程很有logic,而MBA需要成为不可或缺的桥梁。
·你不需要在面试中展现你是一个well-round的人,你可以用你的困惑去感染面试官。一定要与面试官互动,去反问,看他是否理解了,如果他没明白,你也没给他机会,没有去engage他,面试就是失败的。你要不停的问,你是否同意,你有什么意见。
·面试中,需要去体现你的strong point是什么,同时也有一定的limitation,那通过MBA可以克服这个limitation,从而sky is only the limit.:-)
·找出形容你的5个形容词,反复强调给Interviewer。·主次分清,强调自己的成就。·你需要去lead interview的整个过程。关于申请
·重要的是在申请的过程中表现出commitment,这种commitment不仅体现在你对学校的了解上,更体现在你是否利用了你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去了解学校。·几个有early decision round的学校: Duke, Columbia, Tuck ·申请材料要展现一个完整的你,每个材料都能体现几方面的特质,最终adcom可以用几个形容词把你总结下来。关于学校
·各个商学院的区别并没有想象中大,商学院是培养通才,而非某个领域的专家。因此,虽然需要去花时间了解学校,但是不要轻易地否定某个学校。
·虽然如此,还是需要考虑的各学校之间的不同之处,原因是你周围的同学的目标可能会对你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你被想做banker的同学包围了,可能你也会动摇;但另一方面,某个学校的的强项是banking,那在这个学校想做consulting的同学在面试中就会有更大的机会。·Kellogg的确比较偏general management,所以学校里同学的背景也是会比较多元化。
·Kellogg在校学生参与的筛选看重四个方面的能力:leadership,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eamwork和academic。在申请文件中尽量把这四个方面都体现出来。
关于MBA经历
·大部分申请商学院的同学一毕业就进入了很好的公司,沟通成本很低。但是在商学院,文化非常多元化,申请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关于MBA毕业后的工作
·MBA毕业后想留在美国从事marketing的中国人比较少,也比较困难,即便是回国做marketing,财务上的回报也不会很令人满意。
·毕业后想做什么取决于个人的目标。虽然banking很赚钱,但是有的人认为在corporate才能drive change,所以会选择corporate,或者长期目标是回到corporate.
第五篇:MBA申请建议
MBA申请建议
1、尽量自己的Dream School的info session都参加;
2、提前到30分钟,很多同学都卡点到、晚到或早到了也不知做什么。建议早到些能和Adcom闲聊两句,或主动offer去帮做点什么,所有的adcom来做session都是1到2个人,所以他们要做很多logistics安排,如果能帮帮忙是好事;
3、穿正装或biz casual,可能你觉得不重要,但这是现在开始我们要训练的起码的职业素养,而且Who knows,当你和adcom聊天时候非常shining,他会记住的,我们往往忽略例如鞋等细节,一定要擦亮啊;
4、问Smart questions,如果决定要问问题,一定要问聪明的问题,类似太泛泛不易回答的问题毫无意义,好好准备准备;
5、争取要到但是adcom的联系方式(一般都会有),结束后当晚发一个thank you note。adcom不会回,但他会看。
参加information session的目的是了解学校或者兼或认识一下adcom以及表表中心,但在准备所有package时候就需要更多的了解insights,这又可以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你真是要准备充分。其中之一就是除了学校官网要多查其他资料,一下几个推荐:
1、Business Week有个MBA insider,最好定一个收费版本一年的subscription 就好;
2、US News或FT的MBA BBS有很多讨论以及招生官的访谈;
3、一些学校校友会的网站,了解更多本地Alumni活动,例如Wharton请访问 wharton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