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推进司调研北京高法有关电子政务应用及运维服务外包管理建设情况

时间:2019-05-14 10:3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信息化推进司调研北京高法有关电子政务应用及运维服务外包管理建设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信息化推进司调研北京高法有关电子政务应用及运维服务外包管理建设情况》。

第一篇:信息化推进司调研北京高法有关电子政务应用及运维服务外包管理建设情况

信息化推进司调研北京高法有关电子政务应用及运维服务外包管理建设情况

2010年3月11日,信息化推进司司长徐愈一行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调研电子政务应用及运维服务外包管理的建设情况和经验。在北京高法于建伟副院长的陪同下,现场参观了北京高法审判法庭、审判委员会会议室、审判信息管理中心的电子政务应用情况,听取了北京高法电子政务应用及运维服务外包管理的具体做法和经验介绍,与北京高法的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并讨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最高法院行装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北京大学信息化治理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调研。

北京高法在推进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中,以“ITGov治理型电子政务运维管理体系”研究成果为指引,探索出“治理型电子政务运维管理北京高法模式”,并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经验。目前,全市三级22个法院和57个派出人民法庭,通过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形成了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系统格局,全市法院实现了全业务、全流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治理型一体化集中运维管理的工作模式。截至2009年底,全市法院信息化类资产总值约3.5亿元。“审判业务智能管理系统”和“法院工作管理平台”两大信息系统,向全市三级法院7000名法官提供各类业务应用2270余项,在首都公众服务和法院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信息化支撑和保障作用。

第二篇:强势推进信息化建设服务实战应用

康平县公安局采取“五个狠抓和五个确保”措施 强势推进信息化建设服务实战应用

信息化建设开展以来,按照省厅、市局打造大情报系统的总体部署,康平县公安局坚持把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引领实战、服务实战情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标,遵循全警采集、全警应用的原则,采取“五个狠抓和五个确保”的工作措施,迅速掀起网上查询、网上比对、网上侦查、网上破案、网上抓逃高潮,广大民警的网上作战能力和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截止目前,通过网上作战破获各类案件 25 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9 名,抓捕外网逃犯5名。

一、狠抓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确保情报信息完整、准确、鲜活。一是强化采集录入。将警务综合平台中各个模块以及行业场所、出租房屋、暂住人口、寄住人口、重点人口等信息作为采集重点,建立完善了不同岗位民警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标准和流程规范,严格落实基层民警源头信息采集的主体责任,努力做到“应采尽采、应录必录”。二是强化质量监测。为保证录入数据项完整、准确、鲜活,县局情报科确定2名文职人员专司数据质量监测工作,对各单位每天信息数据采集录入的数量和质量进行适时监测,发现信息录入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单,跟踪督促整改。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县局“三项办”抽调业务骨干力量参与,采取实地检查和网上督察等方式,加大检查指导力度,以检促学、以检促改、以检促精,坚持每周排名通报制度,实地检查指导30余次,下发通报29期,下发数据质量检测督促整改通知单20余份。截至目前,全县共采集录入高质量的基础信息 33299条,为服务实战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支撑。

二、狠抓情报信息员队伍建设,确保民警会用、愿用、常用。一是选调精兵强将。在警力严重匮乏的情况下,本着“抽强人、强抽人”的思路,从机关、业务警种抽调5名素质高、业务通的民警,组建县局情报信息科(警情分析室),每人配备1台液晶电脑,腾出房间,集中办公,负责情报信息分析研判、信息质量监测以及网上办案、网上查询比对、串并案侦查等业务培训工作。各警种、派出所普遍配备了专兼职情报信息员,全局情报信息员队伍达到35人。二是建立完善各项制度、规范。先后出台了《康平县公安局情报信息研判分析与实战应用平台规范》、《康平县公安局“两大平台”数据信息管理维护工作规范》等6种制度规范,严格执行周例会调度和分析研判制度,强势推进,强化督导,编发《信息化建设工作动态》23期,确保此项工作不拖全市的后腿。三是强化培训指导。严格落实“不会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失去执法权”和“四会”的要求,2月份以来,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人数360余人次,培训率达95以上,举办职务资格认定考试6次,考试内容主要是网上办理刑事、治安案件及情报信息研判平台应用等,从局领导到科所队长到每名民警全部参加资格认定考试,成绩达到及格以上的,县局发放了职务资格合格证书,对成绩不及格的12名民警,实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离岗封闭培训,离岗期间,停发超时补助,有效解决了少数民警“不会用、不愿用、不想用、不敢用”等制约信息化应用的瓶颈难题。

三、狠抓技战法总结推广,确保民警会分析、会研判、会实践。依托运用情报研判平台各项功能,着力在主导警务、引领实战上谋实策、出实招、见实效,县局情报科认真总结推广了网上作战5法,并组织全局情报员进行会商研讨,同时深入各单位进行实地指导,强力推广应用。一是分析预警法。通过定期开展警情、案件等信息的分析研判,及时分析某阶段各类违法犯罪案件发案态势以及易发案的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侵害目标、侵害对象等规律特点。据此,对本地区近期违法犯罪形势及未来发案形势作出分析和预警,为领导决策,科学合理布置警力,实现精确防控提供信息支持。二是关联拓展法。利用两大平台积累的案件发案地域、时间、地点、作案特点、作案手段、规律等数据,帮助一线办案单位拓展线索,查破案件。三是网上排除法。依托“两大平台”现已涵盖的违法犯罪嫌疑人信息、常住暂住人口信息、旅馆住宿人员信息、在逃人员信息等各类信息数据,要求各警种、派出所,对日常的工作中接触的案件当事人信息、办事人员信息、新采集的暂住人口信息,一律先行通过情报平台的“全文检索”和“在线缉控”模块进行查询。对“在线缉控”模块中比对的人员信息必须逐条进行审查核实。通过不同种类信息数据之间碰撞和排查,为打击违法犯罪提供帮助。四是轨迹分析法。依靠平台信息网络,对需重点关注的吸毒人员、高危人群、涉案人员等信息进行管理。通过情报研判平台内的轨迹分析功能,对上述需重点关注的人员信息与旅馆住宿人员信息不断进行滚动比对,从而获得上述人员的活动信息,为派出所的日常管理和办案单位提供信息支持。五是网上串并布控法。对全县发生的具有规律性特点的系列案件,县局情报科及时串并,并借助平台发布预警指令,提示一线单位密切关注,及时调整侦破方向、打防重点和警力部署,以辅助领导决策。

四、狠抓典型引路,确保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引领实战得以体现。一是召开经验交流现场会。3月初,县局在镇南派出所召开了推进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现场会,会上,所长、社区民警、社区主任、情报员分别做了经验介绍,对各派出所紧密结合公安民警“大走访”活动开展信息采集录入工作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4月中旬,县局在朝阳所召开了网上作战经验交流会,情报科就推广应用“网上作战”5法进行了培训讲座,一线民警围绕利用“两大平台”模块开展网上查询、网上比对、网上追逃等,介绍了经验做法。通过典型拉动,营造了全警应用、服务实战的浓厚氛围。二是选树表彰一批网上作战典型个人和先进集体。通过对3名网上破案、追逃能手和2个网上作战先进单位的表彰,引导广大民警在“四会”的基础上,摒弃传统方法制约,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积极开展网上作战,提升实战能力和水平。三是积极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县局情报科注意浏览下载全国先进地区有关信息化建设的经验做法,5次组织情报员进行学习研讨,并结合实际,找出自身不足和差距,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意见,通报全局。

五、狠抓实战应用,确保打、防、控整体效果。一是强化四色预警模块应用。3月中旬,根据四色预警显示,我县城区因接连发生10余起摩托车被盗案件,使城区派出所出现一级红色预警,县局情报科立即召开防控工作会议,指令城区派出所加大对重点易发案的县医院门前、大型商场门前、居民小区停车场等部位的巡逻防范力度,进一步落实责任区、责任人、责任制的“三责”勤务运行模式,3月27日上午11时许,镇南派出所民警在巡逻中,将正在盗窃摩托车的犯罪嫌疑人一饭店门前当场抓获,成功打掉以柴孝玉为首的6人盗窃摩托车团伙,涉案价值达4万余元,破获系列盗窃摩托车案件13起,由于强力防范和打击震慑,使城区三类可访性案件环比下降23.6%。二是强化全文检索模块应用。3月 24日上午9时许,康平县公安局方家镇派出所民警在辖区杏树村开展人口采集信息工作时,在村民韩某家发现一名自称韩勇的不明身份人员,当民警询问该人详细自然情况时,该人神情紧张、表现异常。民警立即向派出所领导汇报了情况。所领导一边部署民警对该人进行监控,一边登陆“警务综合应用平台”,对韩勇的真实身份进行核查比对,确定该人名叫韩霜,身份证号码是:***81X,并利用“情报信息研判平台”全文检索模块,查询到该人详细信息:韩霜,男,1985年8月14日出生,康平县方家屯镇杏树村四组居民,2008年12月因犯有故意伤害罪被北京警方列为网上逃犯。方家派出所按照立逃单位联系方式,与北京警方取得了联系,将犯罪事实核查准确,随后将网上逃犯韩霜抓捕归案。经审查,该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三是强化网上比对模块应用。2009年4月22日下午14时许,康平县公安局镇北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刑侦大队网上比对报警:称有一逃犯正在镇北辖区邮政储蓄所办理取款业务。接到报警后,镇北派出所所长刘春雨立即率领民警和巡防队员快速出警,在邮政储蓄所将正在取款的外省网上逃犯李洪全抓获。经审查,在逃人员李洪全,男,1974年10月15日生,黑龙江省嫩江县临江乡后马鞍山村人,曾于2007年8月2日无证驾驶鲁G-Q1709号“WZ150T”牌变型拖拉机发生交通肇事,致一人重伤后外逃,被当地公安机关立为网上逃犯。由于借助网上比对报警且反应迅速、果断出击,将该逃犯成功抓获。目前,该局上岗必上网、上网必查询,已经成为广大民警的自觉行为。用信息主导警务、引领实战、服务实战的理念,得到了广大民警的一致认同。

第三篇: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药具发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提升药具发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文章摘要:计划生育药具事业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人口计划,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物质基础和有力保障。本论文就当前基层计划生育药具管理存在的若干不足,提出如何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对策,从而提升药具发放管理服务的智能水平,满足广大育龄群众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需求,实现药具服务均等化和全覆盖。

关键词:计划生育 信息化建设 药具发放管理服务 自上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避孕药具免费发放政策以来,为广大育龄群众的避孕节育提供了方便,有效地推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落实孕前型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群众对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现行的计划生育药具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向广大育龄群众提供高效、安全、优质、便捷的计划生育药具服务,亟需人口计生系统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药具发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笔者就我区的药具管理服务现状及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作以论述:

一、药具发放管理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有个街道办事处,个免费药具发放点,截至2011年月日,全区总人口人,已婚育龄妇女人,已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人,使用免费药具人,其中长期使用免费药具人,临时使用免费药具人;细分使用口服短效药人,外用药人,避孕套人。

1、使用药具人数不断增加,做男、女性绝育手术和使用宫内节育器的比重下降,药具使用人员呈多元结构。在使用免费药具名人当中,长期使用药具的达人,占使用药具总人数的%。近年来,新婚夫妇(含达到晚婚年龄推迟生育的人员)、产后人员、持二胎生育证自愿推迟生育人员双重措施使用药具的人数也呈稳步上升趋势,避孕药具在稳定低生育水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药具发放渠道单一。目前药具发放渠道仍局限于社区居委会、企事业单位、零星设立的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和自动领套机,由于覆盖面小、分布不均匀,已不能满足城市育龄群众的需要。

3、部分人群不了解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政策及领取地点。城市区的育龄人群和流动人口均可到现居住地所在社区进行登记,办理免费避孕药具领取卡,凭此卡可到社区等任意一个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点领取避孕药具。但是,部分人群不了解免费发放避孕药具的政策,避孕属个人隐私,有的人觉得到社区去领取药具似乎公开了隐私,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免费的避孕药具质量没有市场销售的好,所以不使用免费避孕药具。

4、药具浪费现象严重。各街道发放点按统计报表制定药具需求计划,但发放时领取人员少或不能及时按月发放,导致药具在社 区发放网络积压过期。

5、民营企业等单位药具发放到位率低。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避孕药具免费发放落实情况较好,但企业下岗分流人员、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及流动人员的药具免费发放工作不到位,个别社区尚未将这部分人员药具发放纳入管理服务的范畴。部分社区使用避孕药、避孕套人数占综合节育措施的比例不足5%,用药对象实际情况与上报情况不符。

6、需求药具品种比较单一。我区使用各类避孕药具人中使用避孕套的用药人数占%。一方面,人们对避孕套的知晓率高,而且避孕套具有安全、有效、简便、使用方便等优点,避孕套应用范围最广,除了有的人对橡胶过敏不能使用外,所有育龄夫妇都可以使用,包括有脑、心、肾疾病的人都适用,尤其适合于新婚夫妇,产后及人工流产不久者,产后哺乳期,生育一胎不想绝育者及临时探亲者,因此十分方便,深受避孕者的欢迎。另一方面,大部分人们对口服避孕药的副反应比较担心。“是药三分毒”的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口服药对身体的危害较大,因而不愿采用。

7、流动人口领取免费避孕药具人员少。虽然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大力开展避孕节育服务,对流动人口实行“同管理、同服务、同发放”,免费发放《流动人口免费避孕药具服务证》,流动人口持服务证可以在居住地领取免费避孕药具。但是在药具的管理工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流动人口很大一部分是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在流入地缺乏归属感、抵触情绪浓;另一 方面,流动人口以处于生育旺盛期的青壮年为住,对计划生育政策法规了解较少,自觉实行计划生育、避孕节育的意识不强。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及对策

为规范免费避孕药具发放渠道,确保实现育龄群众全覆盖,应加速信息化建设步伐。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责任落实要到位。将药具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目标管理,人口计生部门成立领导小组,研究部署计划生育药具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任务,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步骤及有关要求,做到加强领导,层层落实、同计划、同部署、同考核,以此提高药具发放管理的智能水平。

2、加大投入力度,经费设备保障要到位。2008年8月,河北省人口计生委与河北师范大学联合开发研制《河北省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平台》信息系统,并于2010年4月起在全省正式推广应用。为确保河北省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平台顺利投入使用,全区各街道计生办与个发放点全部配备了专用电脑、打印机,开通了互联网。以此加快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进一步促进药具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为实现省、市、县(区)四级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提高药具发放的覆盖面和易得性。根据摸底情况,结合区划特点,采取全天候、立体式的服务方式。一是社区供应,就近领取的便民服务式;二是机器辅助自动服务式;三是凭证供应便 捷式。具体方法有:

(1)健全和完善社区领取模式。在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和个办事处及个社区设立长年免费避孕药具发放点。

(2)设立代发免费药具发放点。在城市在做好社区发放的同时,依托小区物业管理处、政务中心、办证大厅、药店、商场、宾馆、工业园区、农贸市场、定点医院等场所设立代发免费药具发放点。统一制做药具发放开放式专柜和免费发放标识,为群众免费发放药具,实行领取式和开放式发放。流动人口药具服务实行户籍地、居住地、工作地协同管理,实施药具动态发放和市民化服务。并结合办验证制度,实行计生专干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管员入户登记、送药具上门服务。

(3)逐步加大在城市配备IC卡自动发放机的力度。依托街道计生办与社区在繁华街道、社区、生活小区选择使用避孕套较多、流动量大、办事进出方便的地点设立IC卡自动发放机,使用人员刷卡领取免费的避孕套,并逐步推广实施,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满足避孕节育需求。

(4)健全和完善自助箱发放模式。要将避孕药具管理服务融入单位工作之中,对管理较完善的住宅小区、大中型企业、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的医务室设避孕套自助箱,供育龄群众在寻求医疗保健的同时自己领取所需的避孕药具,同时,发放有关避孕节育宣传资料。

(5)增加机器销售模式。依托城管部门,在城区主要道路、主 要市场、主要活动中心地段安装自动售套机,以市场营销的方式补充免费供应的不足,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需求。

4、优化队伍结构,人员配置到位。

(1)调整各级计算机操作人员。按省人口计生委要求,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优化药具服务人员队伍,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把责任心强、具备医学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药具工作队伍中,使药具管理岗位设臵日趋合理、人员素质明显提高,为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了人力保障。

(2)培养一支职业化计生药具工作队伍。对办事处、村(居)计生药管员全部进行分层次培训,使之熟练掌握操作《河北省计划生育药具管理服务平台》信息系统,保证育龄妇女信息的进机准确率,高标准、高质量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实现计划生育避孕药具发放工作的新突破。

5、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药具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发挥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联合宣传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广告、报刊、杂志以及社区板报、墙报、橱窗等方式宣传药具发放政策、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活动,使免费发放药具政策家喻户晓,开辟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咨询热线,接受群众咨询,同时利用计生宣传阵地开展户外宣传,使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知识深入家庭、贴近群众,破解群众领取避孕药具难和社区药具发放网点积压的供需矛盾。

6、把流动人口育龄群众纳入居住地药具管理服务范围。健全和 完善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药具服务体系,调动并整合社区各方资源,联合公安部门共同对流动人口开展优质服务,激发流动人口的主人翁意识。

7、量化考核,加强监督管理。

(1)人口计生系统细化、量化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健全考核机制,确保药具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2)加大力度监管计划生育药具市场。药具管理机构应制定计划生育药具需求、订购和发放计划。人口计生、卫生、工商、公安等部门要不定期对药品销售网点进行联合检查,严厉查处销售国家免费药具行为,对提供免费药具销售的药管人员按国家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第四十四条规定严肃处理。(3)严格按照程序报批和处理过期、变质、失效的计划生育药具。各级药具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要掌握避孕药具的配送、库存、使用期限以及已婚育龄妇女的避孕节育、现有使用避孕药具人群等情况,对于过期、变质、失效的计划生育药具要及时上报,由上级统一销毁处理,并及时请领补充药具库存,保证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药具管理服务工作。

第四篇:关于周家桥街道“智慧社区”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应用的调研报告(精)

关于周家桥街道“智慧社区”建设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应用的调研报告 周家桥街道人大代表组

人类已迈进了二十一世纪,我们赖以生存的整个社会正面临着新经济时代所带来的种种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工作、商务的模式,更开始全面地改变人们生活的观念和方式,在我们熟悉的物质城市的身边已经迅速形成一个信息化、虚拟化或者说是数字化的“新城市”。在这个“新城市”中,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购物、远程医疗;可以在电脑前学习课程;人们将生活在“数字家庭”、“数字社区”、“数字城市”之中。“智慧社区”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家庭中的智慧家居系统、社区的物联系统和服务整合在一起,使社区管理者、用户和各种智慧系统形成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以达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给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数字化”生活体验。“智慧社区”既是社区建设的一种理念思考,也是新形势下探索街道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模式。智慧社区建设要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路,以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为切入点,以满足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需求为落脚点,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构建涵盖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领域党建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依托这一智能化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促进街道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

学化;同时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和单位、社会组织提供人文化、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使其感受到智能生活的新体验,享受到一种“全响应”智慧状态,真正实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工作目标是全力打造“生活服务更便捷、生活环境更优美、生活状态更和谐、幸福指数更提升的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社区”。2012年,周家桥街道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2011-2013年行动计划》,根据长宁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深化“数字长宁”、实施“智慧高地”战略的要求,于年初申报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并成为上海市首批十六个试点社区之一(长宁区唯一一个试点)。周家桥街道人大代表组就周家桥社区“智慧社区”建设如何服务社会管理创新应用,于2012年的3月至10月开展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一、基本情况

周家桥社区(街道)位于长宁区北部,东起轨道交通3、4号线与华阳路街道接壤;西至威宁路与新泾镇相邻;南邻武夷路、玉屏南路、天山支路、和天山路街道相连,北靠吴淞江(苏州河)与普陀区隔河相望。辖区面积约2平方公里,居民人口约6万人,下设20个居委会(另有1个居委会筹建中)。周家桥社区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建成了以街道为中心,联接区信息中心,分布至三个中心(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以及各居民区的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自2011年起,周家桥街道与中国电信紧密合作,实施城市光网进社区工程,大力推进宽带普及、光纤入户和无线WiFi 建设。

2012年,周家桥街道根据“智慧社区”建设要求,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建设社区数字服务网络系统,搭建数字服务平台,全力打造智慧型社区。

1、初步建成“88590”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了以街道社区门户网站为中心主站,20个居民区为子网站的网站群,形成统一规范的社区对外服务网站群管理体系。通过小区公告、书记微博、党员先锋榜等功能模块向小区居民主动推送各类信息,通过互动交流、舆情瞭望等模块,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居民的最新需求和动态,为社区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撑。结合电子走访日志功能,将原“88590”居民走访日志与区电子走访日志信息整合,及时掌握走访信息,强化动态跟踪,做到对社区人口基本数据清、特殊情况明,进一步把党和政府的管理和服务功能延伸至居民小区。

2、初步建成社区事务综合受理服务平台。以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为依托,推进“五网合一”建设,构建社区事务受理综合平台。一方面,整合民政、工会、医

保、劳动、计生等专业条线部门的受理信息,将各业务条线的下发系统(民政、计生、劳动、卫生、社保等)数据进行本地化存留,形成社区自有的数据信息库;另一方面,加强同区公安实有人口信息库的对接,通过信息的交换对比,对动态变更的数据进行标识、提醒,消除误差,及时反馈,为区实有人口信息库提供数据支撑,实现数据共享一体化,提高事务办事效率,简化服务流程,丰富服务内容。目前主要实现以下三个功能:

一是受理跟踪:对办理事务后续的审批状态、期限、结果等情况,通过主动式跟踪和实时提醒,基本实现关联业务、业务周期、业务反馈“三提醒”。二是主动服务:建立业务关联、信息分析、人口查询、入户关联、业务发现、信息资源共享等功能,通过短信发送、政策查询等功能,实现对社区人口的综合管理服务。三是决策支持:通过综合查询、即席查询、报表分析等功能,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分析、处理,为社区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3、初步打造完成“智慧社区”的示范小区。街道与上海电信合作,在古南居民区的雍景园小区先行试点,探索形成“四个一”的智慧小区模式:一是建成一个“智慧社区”示范体验点。在小区门口物业管理处,单独开设12平方米的“智慧社区”示范体验点,全天候讲解、演示,向社区居民宣传“智慧社区”理念和智能化服务的应用。二是建立一套综合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将社区原有的11个管理系统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综合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对小区景观灯光、电梯监控、车辆出入、周界报警等实现智能管理,提升小区物业管理水平,降低物业管理成本。三是推出一套个性化的社区版IPTV。制作个性化的IPTV 社区版界面,利用信息发布平台向社区居民发布社区信息公告、政策法规、文体活动、社区报电子版等信息,居民通过家里的IPTV 能了解街道及其周边商家的相关信息,足不出户可得到社区的便利服务。四是打造一个数字化社区活动室。在小区活动室内,实现WIFI 全覆盖,安装LED 触摸式电子显示屏、全球眼等信息化产品,使居民感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

二、初步成效

一是建立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周家桥街道积极推进社区光纤网络宽带建设,在全区率先推行“数字惠民——城市光网进社区”实事项目,大力推进宽带普及、光纤入户和无线WiFi 建设。社区内光纤到户、百兆接入的网络覆盖达98%以上,区域内宽带用户、宽带家庭接入速率全面达到8M,甚至10M 以上,光纤用户达到20M。在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等社区重点公共服务场所实现移动通讯网络、无线WIFI 技术的全覆盖。在全社区形成了高速、稳定的3G+WiFi的立体无线网络架构。

二是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效能。整合社区现有的各类信息化系统和服务协处系统,依托区“三个实有”基础库,将社区人、事、物等数据汇总,形成综合信息库,实现信息主动推送和精细服务功能。如利用微博、智能手机等新型互联网终端,延伸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手段,把与居民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信息直接推送给居民。又如,通过对人群的分类,对重点人群提供针对性、精细化服务,全面提升社区服务与管理的效能。

三是构筑多元合作的创新模式。在“智慧社区”运作过程中,利用市场化手段,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各方协同多元合作的推进方式。与信息化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上海电信等运营商密切合作,有效整合社区商业服务资源,通过各类无线终端,积极推进智慧家居、智慧物业项目的普及。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可以说周家桥街道的“智慧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建设进度目前在全市是相对领先的。但通过调研,也发现周家桥街 道的“智慧社区”建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资源开发的力度不够。社区信息化的生命力在于应用,要让老 百姓真切感到实用好用、便利实惠,这就要求信息资源的开发必须不断 满足群众变化的需要。但目前看,宽带入户的建设,即高速“路”的建 设已基本完成,网站、社区服务信息资源和数据库采集、制作与维护,以及整体建设后居民的实际应用等,即高速“车”的建设还远远没有完 成。二是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和协调。目前,社区信息化建设缺乏统 一规划。由于一些委、办、局等职能

部门从自己的工作角度出发,开发 建设自己的信息资源系统,且是封闭管理和运作,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 享。如公安、民政、劳动、计生、卫生等各个职能部门均在社区开展相 关管理工作,也各自开发了相应的业务软件派发到街道和居委会,包括 劳动人口信息系统、城市低保信息应用系统、流动人口管理系统、育龄 妇女管理系统、计生科技服务系统等,同样的一批居民基本情况,在不 同的部门建的系统中多次出现,但在具体应用中,街道拿不到整合后的 信息,如实有人口信息库数据。数据标准(包括数据采集的基本要素、数据的来源、数据采集的方法及要求等)不统一,易造成 “信息孤岛”,而由街道出面协调存在实际困难。三是人才短缺。“智慧社区”的打造,不仅需要网络管理、系统安 全、软件编程等专业高级人员,还需要大量的掌握基本信息网络应用知

识的一般工作人员。目前,周家桥街道虽然对各居委会工作人员的计算 机基本知识有一定要求,但调查中发现只有少部分人能熟练应用。同时 “智慧社区”建设缺乏适应社区信息化需要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机 制,阻碍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

四、建议及对策 建议一:加快推进现有系统项目的实施和应用 一是推进现有网络资源的有效运用。对街道现有网络架构进行梳理、分析,做到合理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信息基础 设施节约化、集中化建设;二是推进服务平台的建设。如结合网上生活 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进街道门户网站和 88590 网站群的充分应用,有 效整合现有的功能模块,汇聚社区资源,充实网站内容,为居民提供更 多的信息化便利服务。三是扩大服务载体试点成果的应用。在总结雍景 园小区智慧家居、智慧物业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引入智慧医疗、智 慧居家养老等理念,进一步充实功能和内容。进一步打造小区智能活动 室,做好版本升级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制定推广计划,扩大试点成果 应用范围,使智慧家居、智慧物业建设由点到面,逐步扩大。建议二:加强资源整合,探索多元运营模式 周家桥街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利用市场化手段,采取政 府主导、企业参与、各方协同多元合作的推进方式,但要进一步区分智 慧社区建设中的项目运营模式。建议区分为政府独立投资建网;政府投 资委托运营商建网;政府指导(部分投资),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政 府牵头,运营商建网的模式; 运营商独立投资建网运营等五类运营模式。

属提升政府管理效能为目的的项目: 政府独立投资建网和政府投资 委托运营商建网运营模式,街道要积极争取区有关部门参与项目,做好 信息对接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属半公益半市场化的项目:政 府指导(部分投资),运营商投资建网运营,建议合理设定工作分工,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有效介入及工作推动,企业积极参与项目,共同完 善方案;属纯市场化项目:政府牵头,运营商建网的模式和运营商独立 投资建网运营等运营模式,则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市场合理竞争,推 进和完善项目。根据不同运营模式,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对 智慧社区建设的支持,尤其是信息数据的共享,在政府部门之间要打破 信息壁垒,充分共建共享信息数据。同时,建议区有关职能部门对智慧 社区建设信息化建设出台统一的标准、规范、要求等,为今后智慧社区 建设全面铺开奠定基础。建议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宣传动员实效 一是加强“智慧社区”建设配套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化专业性知识 培训,尤其是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信息化专项培训和管理,有效提高 社区工作者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有力保障信息化建设在社区的深入开展。二是加大“智慧社区”建设的宣传动员力度,尤其是加大在新建小区进 行智慧家居、智慧物业建设的宣传。同时建议让居民参与项目建设,如 邀请部分居民进行项目体验,让居民使用终端系统和设备一段时间后,提出合理化建议,在提升信息化建设居民的认知度和感受度的同时,不 断完善“智慧社区”建设具体方案。

2012 年 10 月 30 日

第五篇:0511夯实基础 创新机制 努力推进文明XX建设(社会服务与管理调研报告,案例3)

夯实基础 创新机制 努力推进xxxx建设

——xx街道社会服务与管理调研报告

(2011年x月)

一、基本情况

xx街道是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位于xx城区西部,因xxx而得名,境内xxx是城区唯一现存的千年古迹,“xx酒馆”、“xxx”被列入“xx八景”。辖区国土面积11.3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人,有xx个社区、x个村,驻市、区直单位xx个。xx个社区共有干部xx名,其中党员42人,占总数的93%;中专(含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3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xxx”目标,创新思路,坚持高起点谋划经济发展,大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规范社会管理,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xx年,全街xxxxxx。街道综合实力在全市xxx个乡镇中连续两年保持“20强”称号,去年在全区综合目标考核中排名第二位。街道防灾减灾、全员人口信息化管理、无邪教社区创建、民族宗教、党建等5项工作先后被列为省级示范或试点单位。

二、做法及成效

(一)推进老城改造,改善辖区环境面貌。一是实施片区改造。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先后实施xxx等改造项目30多个,总投资近40亿元。经济适用房建设被列为市政府重

大民生工程;xxx被列为全市城中村改造重点工程。片区改造覆盖10个社区,建成xxx等一批高档居住小区,新增居住面积80余万平米。二是实施道路建设。配合实施了xxx2个市政重点工程,改造硬化街、巷、路40多条、1万多米,有效解决了辖区居民出行难问题。三是实施环境治理。协调推动了xxx综合治理工程。积极争取市、区有关部门支持和其他投资,修建改造下水道10000余米,修建无公害化厕所28座,改造电网线路3000余米,治理臭水沟6条共1500余米。狠抓市容市貌和环卫管理工作,成立专班配合城管部门开展集中整治行动,消除“十乱”行为,xx个社区全部建立了环卫工作网络,落实了包片责任制和清扫保洁制度,不留环卫死角。

(二)加强平台建设,夯实社会管理基础。近年来,街道先后投入资金600余万元,新建了xxx3个社区办公场所和xx社区多功能综合服务大厅,迁建了xx社区办公场所,改造了xx等社区服务设施。在改善社区办公条件的基础上,完善平台功能设臵,设立“五室两站两栏一厅一校一市一场所”。五室即党组织和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多功能活动室(党员活动、居民代表议事室)、图书阅览室、资料档案室;两站即居家养老服务站、计生卫生服务站;两栏即宣传栏、居务公开栏;一厅即社区综合服务大厅;一校即居民学校或社区家长学校;一市即爱心超市;一场所即健身活动场所,确保每个社区均有一个便于管理、便于服务、便于居民自治的服务平台,为辖区社会服务与管理提供了良好条件。

(三)创新管理机制,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一是创新社区工作机制。修订和完善便民服务、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党建议事、居民自治、妇女儿童维权等10余项制度,规范社区服务与管理。二是落实目标责任机制。按照年初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严格落实街道领导干部责任包保制、“一岗双责”制和社区总支书记负责制、社会事务专干工作责任制。创新考核办法,从2010年起,社区考核必须请15-20名居民代表参与评议,作为街道党工委评价社区工作的重要依据,促进了社区工作责任的落实。三是完善事务运行机制。社区各项事务由街道包保领导负责指导和督查,社区总支书记负责协调,专班负责具体落实,街道进行检查考核,形成了“一项工作、一套制度、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运行机制。四是创新城市管理机制。积极推行社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在内容上,将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绿化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工商管理、公共交通管理、门前四包管理七个方面的工作全部纳入管理的范畴。在做法上,首先成立社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办公室,按照“九个一”标准进行平台建设,即配臵一个管理室、一名社区管理员、一个公示牌、一套办公桌椅、一张联系卡、一套法律法规宣传材料、一本社区基本概况、一个意见监督举报箱、一本工作台帐记录簿。其次是组建队伍:成立社区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社区负责人任网格长,社区干部、城市执法员、公管管理员、环卫工作人员、规划管理员、社区警长、社区交警为成员,并配备信息员6名、城管巡查员2名、垃圾清运工4名、保洁员6名、清扫工11名、治安和交通协警2名、门前四包员7名。再次是规范管理:将社区城市网格化管理与社区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人员、同包保、同考核、同奖惩;将人员及保障下沉到社区,并将职能责任、信息收集、问题排解、执法处臵等落实到个人;安装了城市管理诉求举报电话,发放便民联系卡和群众公开信,开辟管理岗位和考评考核监督栏;与驻区单位、企业及门店签定管理责任书。目前,我街已实现了社区城市网格化管理全覆盖,辖区市容市貌得到了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上升。五是健全共驻共建机制。社区与驻区单位、警卫室、商家、居民签订“门前四包”、安全生产、文明创建、综合治理等工作责任书,形成了广泛合作、共驻共建的工作机制,社会事务管理效果明显增强。

(四)拓展便民服务,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一是建立便民服务网络。整合街道民政、劳动、综治、司法、信访、党建、三资清理、妇女儿童维权等各项工作职能,在街道和xx个社区分别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形成了“一个中心、十个网点”覆盖全街的便民服务网络。xxxx年,全街便民服务网络为群众服务达5000余人次,办理群众事务1000余件,发放城乡低保资金955万元、廉租住房补贴资金212万元、老年人津贴1万余元,推荐城镇就业1052人;街道信访服务窗口被市政府表彰为“文明接访窗口”。二是建立志愿服务网络。完善xx个社区服务网络,组织党员和居民成立了社区志愿服务队,为生活难以自理的居民提供服务;组织社区低保户、特困户成立志愿卫生服务队,搞好社区公共环境卫生;组织退休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成立矛盾纠纷调解队,调

解街坊邻里居民矛盾纠纷,促进辖区社会和谐。三是建立文明活动网络。依托社区妇女之家、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等文明活动设施平台,根据居民爱好,分别组织成立书画、腰鼓、戏剧、健康操等活动团队。依托社区市民学校,结合城市文明创建,对居民进行文明教育,开展“文明小区”、“文明家庭”评选活动,极大提高了居民文明素质。四是建立困难帮扶网络。组织党员干部,对辖区困难居民、困难党员和“四类”儿童实行包保,通过帮资金、帮技术、帮就业、帮学习等方式,帮助困难居民创业就业和解决生活困难,帮助儿童解决学习困难。以社区“爱心超市”为依托,发动辖区社会爱心人士捐款捐物,同时社区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资金,在春节、元旦、三八、六一等节日组织慰问活动,帮助困难居民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大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积极为困难居民申请低保救助、生活救助、大病救助和养老保险;经济条件较好的社区,如xxx3个社区,对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发放一定金额的养老补助金,充分实现了老有所养。

(五)发挥党建作用,创建社区工作特色。街道党工委以党建工作为龙头,结合每个社区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按照“一个社区、一个品牌”的工作思路,狠抓创建品牌示范街活动,形成了x个社区党建品牌。xx社区以xxx,创建了“安居型社区”;xx社区xxx,创建了“充分就业社区”;xx社区发xxx,创建了“创业型社区”;xx社区针对xxx,创建了“廉政文化社区”;xx社区对xxx,形成了“无邪教品牌”;xx社区对xxx,形成了“民主管理品

牌”;xxx社区对xxx,形成了“民族和谐品牌”;xx社区xxx,形成了“宜居型品牌”。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是社区工作压力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街道及市区职能部门各项工作都落脚在社区,导致社区面临挂牌机构多、台帐资料多、会议活动多、调查报表多、突击检查多等诸多压力。如我街往往一名干部要承担3至4项工作任务,疲于奔命、顾此失彼,工作力量稍显不足。二是社区责权划分不清晰。少数职能部门把本属于自己职能范围的工作下派到社区,加重了社区工作任务,尤其在协助管理行政执法性工作时,由于没有相应的执法权和话语权,往往事倍功半。同时,由于存在多头领导的现状,社区人力、物力资源重复消耗、浪费严重。三是社区办公经费存在缺口。随着企业改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全市改制、破产企业大量解除劳动关系失业人员、离退休人员、进城务工经商人员进入社区,实行归口管理,社区居委会工作面一年大于一年,相应的工作经费需要也越来越多。目前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机制不完善,而社区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加,原本没有经济收入的老社区仅仅靠街道划拨的固定经费,已经难以支付办公所用。四是社区办公场所建设困难。这几年,街道在社区办公场所建设方面投入很大,但由于土地和资金的制约,租房办公,袖珍社区等问题一时间我们还难以解决。五是社区干部身份待遇问题。主要集中在xxx3个村改社区,社区干部仍然是农业村干部身份,待遇比正式干部有较大差距。

建议:将街道社区纳入城市建设与管理体系,按照街道社区抓宣传教育、职能部门抓落实、政府机构抓督查考核的思路,建立统一的城市管理服务机制、经费保障机制、资源调配机制和检查考核机制,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与管理工作效能。

下载信息化推进司调研北京高法有关电子政务应用及运维服务外包管理建设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信息化推进司调研北京高法有关电子政务应用及运维服务外包管理建设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