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度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说明(201431011524388569)
关于网上申报2014年度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的说明
本次申报继续采用网上申报,现将有关网上申报事项作如下说明:
1.申请人请登陆有关网站下载并填写2014版《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书)。下载申请书网址:http://59.53.216.140(江西财经大学下载申请书网址:http://172.31.5.184)。请注意填写申请书电子版时不得修改或破坏申请书的原有格式,否则系统不能正确读取申请书内容而无法上传。
2.打印纸质申请书,申报人向各校科研处提交纸质申请书及电子版,纸质申请书必须和上传电子版本内容完全一致。申请书打印步骤:(1)点击保护文档,检查通过后,设臵保护密码。(2)首页将出现打印按钮,点击打印按钮即可。
3.由各校统一组织通过申报系统上传申请书电子版,上传时间为2014年2月25日至2014年4月6日。各高校科研处上传申报书仍然使用以往的帐号和密码,尚未建立账号或遗忘账号、密码的高校,请与江西财经大学李华旸博士联系。电话:***。
第二篇:2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问题答疑
2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申报问题答疑
1、一般项目面向哪些学校申报?
——2010年2月中国教育统计网(和 http://)上述高校系统外的人员不能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但可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项目。
2、一般项目是否实行限额申报?
——除专项任务项目另有规定外,一般项目不实行限额申报,但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提高申报质量。
3、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面向哪些省市普通高等学校? ——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资助范围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广西十二个省(区、市)的普通高等学校。
4、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如何申报?
——西部与边疆地区项目不单独组织申报,申请评审书、申报时间、申报条件、评审标准、评审程序与其他一般项目相同,只是在评审结果中单独划线,面向西部与边疆地区高校择优确定。西部与边疆地区高校教师在申报时,可选择规划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自筹经费项目其中一类进行申报。
5、已申报201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者能作为负责人申报教育部一般项目吗?
——可以申报。但获得201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其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者不再重复立项。
6、项目申请者是否可以同时作为课题组成员再申报项目? ——每个申请教育部一般项目者限报一个项目,可以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另外一个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7、副教授/副研究员可以申报规划基金项目吗? ——可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包括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和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两种。
8、需要同时拥有中级职称和博士学位才可以申报青年项目吗?
——不需要。中级职称(讲师/助理研究员)凡年龄不超过40周岁(1970年1月1日以后出生),无论是否具有博士学位,均可申报青年项目。青年项目课题组成员没有年龄及专业技术职务限制。
9、博士后能否申报一般项目?
——所在博士后流动站高校出具同意申报并承诺进行管理的证明,可以申报。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高校者,经双方学校同意可变更项目管理单位。出站后工作单位为非高校的则项目不能转出,由原申报单位承担项目管理与监督责任。
10、在内地高校工作的外籍教师和港澳台教师是否可以申报?
——可以。由学校人事部门出具该教师在编在岗的人事证明,发传真至010-58803011,经审核同意后可以申报。如果申请人没有身份证,请学校社科(科研)处联系系统管理员索要专门的项目申请书电子文档。
11、申报自筹经费项目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必须在《申请评审书》后附上学校财务处提供的委托研究单位经费到账凭证或银行回单等证明材料复印件,同时填写《申请评审书》中的“其他来源经费”栏。校内资助的项目不能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申报自筹经费项目的到帐科研经费不得低于7万元。
12、项目申报的学科门类与2009年国标学科分类是否完全一致?
——不完全一致。本项目申报学科门类以2009年国标《学科分类与代码》为基础,共分为24个学科门类。
其中需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国标中的“马克思主义”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逻辑学”是国标中的“哲学”二级学科;“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分别是国标中“文学”的两部分;“心理学”不包括国标中的“医学心理学”二级学科;“国际问题研究”、“港澳台问题研究”、“交叉学科/综合研究”为国标之外为促进相关领域研究发展而专门设立的申报门类。
13、交叉学科/综合研究如何填报学科范围?
——要按照“靠近优先”的原则,根据选题方向和研究重点,填报最为相关或最为接近的二级、三级学科。
14、体育学在本次申报时,应该选择哪个学科? ——体育学中涉及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项目等可按相同或相近的学科申报,如涉及体育经济问题的按经济学申报,涉及体育教育问题的按教育学申报等。
15、《申请评审表》中研究类别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与发展三类,如何理解实验与发展?是否等同于综合研究或其他研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项目研究类型的分类标准,项目分为三类,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与发展”。
基础研究是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是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实验与发展是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做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具有新产品基本特征的产品原型或具有新装置基本特征的原始样机等。在社会科学领域,实验发展是指把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获得的知识转变成可以实施的计划(包括为进行检验和评估实施示范项目)的过程。人文科学领域除了个别学科的特定领域如艺术学的乐器方向等外,一般来说没有对应的实验发展活动。综上,在研究类别的选择上应结合项目主攻方向进行确定,原则上多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16、一般项目资助经费中是否包含研究成果的出版资助? ——一般项目资助经费中不包含研究成果的出版资助。
17、《申请评审书》B表“资料准备情况”应如何表述? ——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按相关要求进行规范表述。一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概括式表述;二用清单的方式进行罗列式表述。
18、《申请评审书》B表有关论证中能否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
——可以出现申请者已发表文章的期刊名称、文章题目,但不得出现本人所在单位、姓名等个人身份信息。
19、项目申报通知有关内容与项目管理办法不一致时以哪个为准? ——基于现阶段发展状况,结合当前形势需要,为更好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项目申报通知对项目管理办法的部分要求进行了适度调整,因此,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应以项目申报通知规定为准。项目申报通知未涉及内容,执行项目管理办法。
第三篇: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附件1:
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 [2004] 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安全稳定工作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组织实施。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和办法如下:
一、课题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次项目分为:(1)一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8万元;(2)二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万元;(3)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1万元。
一类、二类课题必须严格按照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申报,不得更改课题名称。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由高校专职辅导员(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副处级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自拟题目申报。要求研究课题就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切忌空泛抽象。
二、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每所高校最多只能参与每类课题的1个项目申报;各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如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单独申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原则上不牵头申报。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 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06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在研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负责人;
(5)申报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三、申报办法
1.本次项目采用电子文件申报的方式。申请者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并在邮件标题栏注明“XX学校申报材料”,同时将纸质件各1份加盖单位公章后寄至: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邮编:100816),逾期不予受理。思想政治工作司联系人:葛元杰,010-66097663,韩丽颖,010-66096672;传真:010-66092064。
四、其他要求
1.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2.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3.获准立项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附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附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一、一类课题
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3.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高校党的建设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研究 5.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6.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立法研究 7.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研究
8.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和防治研究 9.大学生网络民意可信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二、二类课题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 2.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规律变化研究 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4.高校全员育人政策研究
5.高校辅导员骨干学位提升培养工作研究 6.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研究
8.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形势报告会育人作用研究
10.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对策研究 11.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3.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14.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16.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17.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研究 18.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19.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与办法研究 2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2.高校统战成员为学校科学发展作贡献研究 23.高校廉洁教育教材建设研究 24.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25.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26.大学城(校外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研究 27.高校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研究 28.高校宗教工作研究
29.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工作研究 30.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规律研究
31.大学生网络组织的行为特点、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及其管理 策略研究
32.校园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形成机制及在高校网络舆情获取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研究
33.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34.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35.高校新闻网创新与发展研究
36.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作用和管理研究
37.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培育机制、推广机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38.网络暴力形成、危害及对策研究 39.网络“客文化”研究
40.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影响和管理研究
4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
42.网络新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融合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第四篇: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通知
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通知
文科各院系及有关个人: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 [2004] 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安全稳定工作研究,教育部思政司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和办法如下:
一、课题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次项目分为:(1)一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8万元;(2)二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万元;(3)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1万元。一类、二类课题必须严格按照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申报,不得更改课题名称。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由高校专职辅导员(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副处级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自拟题目申报。要求研究课题就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切忌空泛抽象。
二、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每所高校最多只能参与每类课题的1个项目申报;各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如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单独申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原则上不牵头申报。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06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
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在研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负责人;
(5)申报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三、申报办法
1.本次项目采用电子文件申报的方式。申请者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同时将纸质件各2份送至我处(闵行校区新行政楼B805、805),逾期不予受理。联系人:刘津芳,34206166
四、其他要求
1.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2.请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3.获准立项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文科建设处
2009-04-30
附:
1、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2、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报一览表
3、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一、一类课题
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3.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高校党的建设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研究
5.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6.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立法研究
7.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研究
8.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和防治研究
9.大学生网络民意可信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二、二类课题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
2.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规律变化研究
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4.高校全员育人政策研究
5.高校辅导员骨干学位提升培养工作研究
6.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研究
8.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形势报告会育人作用研究
10.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对策研究
11.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3.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14.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16.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17.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研究
18.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19.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与办法研究
2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2.高校统战成员为学校科学发展作贡献研究
23.高校廉洁教育教材建设研究
24.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25.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26.大学城(校外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研究
27.高校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研究
28.高校宗教工作研究
29.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工作研究
30.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规律研究
31.大学生网络组织的行为特点、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及其管理
策略研究
32.校园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形成机制及在高校网络舆情获取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研究
33.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34.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35.高校新闻网创新与发展研究
36.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作用和管理研究
37.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培育机制、推广机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38.网络暴力形成、危害及对策研究
39.网络“客文化”研究
40.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影响和管理研究
4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
42.网络新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融合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第五篇: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 [2004] 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安全稳定工作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组织实施。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和办法如下:
一、课题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次项目分为:(1)一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8万元;(2)二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万元;(3)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1万元。
一类、二类课题必须严格按照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申报,不得更改课题名称。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由高校专职辅导员(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副处级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自拟题目申报。要求研究课题就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切忌空泛抽象。
二、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每所高校最多只能参与每类课题的1个项目申报;各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如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单独申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原则上不牵头申报。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06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在研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负责人;
(5)申报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三、申报办法
1.本次项目采用电子文件申报的方式。申请者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www.sinoss.net)”下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评审书》)等有关材料,按照相关要求填写。其中,申报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的高校专职辅导员在填写《申请评审书》第3页“申请者本人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栏时,改为填写个人工作实绩。
2.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本校申报材料,根据相关要求择优统一报送。
四、其他要求
1.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2.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3.获准立项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附:
1、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2、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报一览表
3、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一、一类课题
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3.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高校党的建设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研究 5.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6.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立法研究 7.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研究
8.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和防治研究 9.大学生网络民意可信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二、二类课题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 2.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规律变化研究 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4.高校全员育人政策研究
5.高校辅导员骨干学位提升培养工作研究 6.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研究
8.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形势报告会育人作用研究
10.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对策研究 11.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3.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14.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16.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17.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研究 18.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19.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与办法研究 2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2.高校统战成员为学校科学发展作贡献研究 23.高校廉洁教育教材建设研究 24.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25.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26.大学城(校外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研究 27.高校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研究 28.高校宗教工作研究
29.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工作研究 30.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规律研究
31.大学生网络组织的行为特点、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及其管理策略研究 32.校园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形成机制及在高校网络舆情获取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研究
33.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34.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35.高校新闻网创新与发展研究
36.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作用和管理研究
37.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培育机制、推广机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38.网络暴力形成、危害及对策研究 39.网络“客文化”研究
40.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影响和管理研究
4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
42.网络新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融合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