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2014赴美读研留学的合理规划
2013赴美读研留学的合理规划
一、申请要求
硕士学位分类:学术类和职业类
美国硕士学位为学生提供所学专业的额外教育或训练,远远超过本科学习的水平。许多不同的领域都有硕士学位,但总的来说分为两大类:学术类和职业类。
各种硕士学位项目的主要区别是这些项目是否是为打算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设计的。那些具体指明不通向博士项目的硕士学位项目叫做终端硕士学位项目,绝大多数职业硕士学位属于这一类别。如果一段时间后你决定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你在终端硕士学位项目修读的学分也许可以、但是也许不可以转到或者适用于新的学位项目。
申请要求提高:GPA3.5以上 托福涨10分
每年10月、11月,是申请美国高士研究生的高峰。随着美国留学热度的不断增加,2013年去美国读研申请难度也增加了。现在大部分美国高校研究生院对于国际学生的录取标准都有上调,以前在托福、GRE和其他成绩中,可以接受没有某项成绩的学校,今年所有成绩都要看,以前只看成绩的学校,现在还要求有好的实习经验。
如果要就读排名全美前60的学校,起码的成绩要求是:托福100分、GMAT700分以上、在校成绩绩点3.5以上。托福分数较往年要求普遍增加了10分。赴美读研的这些要求,都是这几年来最高的。即便是符合学校要求的有效申请材料,在经过多轮筛选后,录取率只有40%。
这就要求学生们早规划,早准备,全面提升自身硬件和软件水平,理性选校、选专业,认真考虑好自己的职业规划,认真分析学校的录取政策,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大学就读。
二、申请技巧
选校选专业:想在美国发展选专业更重要
申请美国读研的学生,在选校和选专业的问题上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和适合自己的专业,怎样才算适合自己?
首先,要确定自己将来在哪里就业。无非有两种,一种将来想留在美国就业的,一种是回国就业。对于想留在美国工作几年的同学来说,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比选校尤为重要,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大学的就业率、地理位置,为将来找实习做准备。对于毕业之后想回国的同学来说,选校比选专业更为重要一点,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学校的综合实力,在中国的影响力。
其次要考虑自己的职业规划。毕业之后三年内自己想从事什么职业,千万不能盲目跟风,什么热门选什么,导致将来找工作困难。
奖学金申请:学术成绩是关键因素
随着国际学生的增多,美国大学的奖学金申请也逐渐变难。对于申请硕士研究生的学生来说,申请奖学金尤其困难。那么对于想申请奖学金的同学来说,应该注意哪些技巧呢?
首先,学校考虑的是学生的硬件,GPA和在班级或者系里排名是一个关键因素,语言成绩又是另外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
其次,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科研经历可以为申请奖学金加分。对于商科的同学来说,实习经历可以为申请奖学金加分。
再者,对于想申请博士奖学金的同学来说,除了上述的要求,还要多跟教授沟通,有时候教授就可以决定是否给学生奖学金。所以如果想申请奖学金,就要提升自身的学术背景,早一点做准备,申请到奖学金的几率会大一点。
三、申请签证
签证准备重点:出国目的是核心问题
签证流程包括三步:第一,申请人首先要在“接材料窗口”提交材料。第二,指纹采集。第三,排队等候面谈,平均面谈时间约两到三分钟。
1、出国目的问题/身份问题。无论是学生签证中的自费还是全奖,甚至于交流学者,这都是签证中最重要的地方。签证官需要确认你的身份,确认你去那边是学习或者是做研究,而不是由其他的任何不良意图。以学生签证为例,在回答问难题的过程中都要体现出我是一个学生,我出去是为了学习,并没有其他的目的。
2、资金问题。因为是自费留学,所以一方面需要你通过资金证明来证明在现金上你是有能力支付你未来几年学习的资金的。另一方面通过学生或学生家长的工作来解释资金来源合理,不是借来的,同时也不是非法所得,并且在未来也会有一个很稳定的经济后盾。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辅助性的材料来告诉签证官,我并不是把我家里所有的钱都花光了,我家里还有其他的财产。建议读研究生的同学准备大概50-60万的银行存款证明,够自己在美国读完研究生的费用。
3、归国计划。签证官会非常重视这点的考察。你一旦去了美国,会不会回来。因为这
个是一个比较虚的点,所以在考察的时候,签证官更注重你的家庭约束力,社会约束力,以及你投资学习的必要性,投资回报比。当然一切要合乎逻辑。
签证提醒:言简意赅、自圆其说
1、口语能力:不一定流利,不一定没有语法错误,只要用最简单的语句表达准确的意思。由于美国签证是面签,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考察你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要言简意赅,“唐僧是拿不到签证”的。
2、自信:自信是成功获得签证的基础,是具有优秀素质的人的自然流露,而不是做作出来的盲目而空洞的自大。在面签过程中,记住一条原则,“千万不要推翻你刚才讲过的话”。
现阶段申请2013美国春季研究生是否来得及,有何要点与技巧?
现阶段申请2013年春季研究生有一点晚,但是一小部分学校还没有过截止日期,还可以申请,要看具体的专业和具体的学校。总的来说春季招生的学校会比较少,建议想申请春季的学生,如果从现在开始准备,最好2013年春季和秋季一块申请,可以保证录取率。
春季入学主要适合出国考试较晚、参加高考失败、高中毕业或是申请秋季无结果的学生。因为春季入学的开学期一般是在一、二、三月开学,前一年的10月底是最晚的截止日期,这对以上几种人群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一方面是节省了学生将近半年的时间,另一方面有利于学习的连贯性。
美国诸多大学如位列百强的凯斯西储大学、迈阿密大学、爱荷华州立大学等都提供春季录取。但是,由于排名前20的大学很少进行春季招生,因此锁定顶尖大学的学生,大多只能等2013年的秋季入学。
简单的申请时间规划
就目前来说,要申请2013年秋季入学,大概的时间安排如下:10、11、12月份:选校,写文书,网申,打包寄材料的高峰期;
2013年1-2月份:跟进学校状态,准备学校面试;
3-5月份:陆陆续续等待发录取的时间段;
6月份:开始准备签证、预订住宿、安排接机等事宜;
8-9月份:陆续到校报到。[
第二篇:赴美留学规划
现在大三的学生,若计划本科毕业后不打算在国内找工作,而决定马上去美国读硕士,(即2013年夏天本科毕业,2013年9月开始在美国读硕士)一定要在大三,甚至大二就要开始做准备,千万不要等到大学毕业了再着急准备出国一事,那就太晚了!因为美国研究生申请周期很长,一般都要提前一年申请,所以与留学相关的各项准备工作都要提前一至两年,包括各种考试,资金准备,硕士预修课程等等,也就是说,大三全年和大四上半年都会是十分繁忙的。
为了让大三的学生对美国留学从申请到录取的全过程有一个清晰完整的了解,从而能早点做留学规划,艾迪美国总监方博士为现在的大三的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大三期间需要做什么?(2011年9月 至2012年9月):
1.先确定去美国读什么专业的硕士学位,从而决定要参加哪一种研究生入学考试
首先,所有外国学生不论学什么专业都要考TOEFL,最低考到80分才有申请资格,任何人都不例外。其次,申请美国硕士还要有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不同的学院要求不同的考试成绩。中国学生一般只参加两种考试:GRE 或GMAT。凡是想读商学院的,要求考GMAT,读文理学院和工学院的,考GRE。但是有的专业,在不同的学校会设置在不同的系或学院下。如金融工程专业,若设在商学院下,就要考GMAT;若在数学系或工学院下,那就要考GRE;也有可能考GRE和GMAT都行。艾迪留学方博士认为,搞清楚自己学什么专业是大前提。很多学生根本不考虑要申什么专业,看到其他同学们都上GRE班,也就盲目地跟着报名考GRE,等考完了才发现自己应该考GMAT。如果事先了解一下自己所学专业的录取要求,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2.最晚在大三期间把所有美国大学要求的考试考完
不论是考TOEFL,还是GRE和GMAT,最晚都要在大三结束时,即2012年夏天考完,因为2013年秋季入学的硕士申请从2012年9月就开始了。一般来说,每年最繁忙的申请期是从9月到下一年春节前后。当申请开始时,所有大学都要求提供TOEFL和GRE,GMAT成绩,并通过考试机构将分数直接送到所申请的学校。如果递交申请时没有语言成绩,学校是不会审阅你的申请的。而且,没有成绩,也无法给自己定位选校,何况很多好学校申请截止期都比较早,12月至1月期间就停止接受申请了。没有TOEFL和GRE/GMAT,自然也就不可能赶上申请一大批截止期早的学校。所以,最好的安排是GRE和GMAT成绩考得越早越好,甚至大一,大二考完更好。艾迪留学方博士认为,TOEFL可以在大三考完。因为GRE和GMAT的成绩都是5年有效,而TOEFL成绩是两年有效。艾伦留学方谦博士的建议是先攻下GRE/GMAT, 同时练习提高着英语听和说的能力,然后再考TOEFL。对于那些从一上大学就立志要留美而且知道自己想学什么的大学生来说,大一大二就可以考虑考GRE/GMAT, 因为大一大二的课程压力不是很大,相对来说时间充裕一些。
3.全力以赴将大学GPA成绩达到80分以上
在近几年的留学申请中,我们经常发现这样两种的学生。一种是在大一大二时GPA很低,60-70多分,但从大三以后成绩越来越好,上到了80分以上。但四年平均GPA仍然达不到80分。还有一种学生,认为反正决定要出国了,就把时间精力都放在了英语培训上,忽略了各科成绩,从而GPA平均分下降到了不足80分。即便他们的TOEFL和GRE/GMAT考试成绩还不错,但偏低的GPA让他们的申请竞争力和成功率都不如GPA高的学生。大家都知道美国研究生录取最低分数线是3.0(相当80分),达不到3.0 对申请很不占优势。如果GPA低于2.5(75分),那就很难有被研究生院录取的希望了。所以艾迪留学总监方谦博士劝告在上本科期间,一定全力以赴将大学的平均GPA达到80分以上,而且越高越好。
4.尽早补足所申硕士专业所要求的本科背景课程
要想去美国读硕士学位,一定要早点搞清楚你所要申请的专业是否要求有本科课程背景,和必须学过哪些课程。这点对研究生录取十分重要,有的美国大学对没有本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是完全不考虑录取的。在中国,不少本科生在申请美国研究生时改专业,与本科所学专业完全不同,甚至完全不相关。比如我们遇到一位本科学人力资源的学生,想去美国读会计硕士,而本科一门与会计相关的课程都没上过,也没有任何工作经验,想要被美国会计专业较好的大学录取几乎就不可能。如果她早在大二大三时就能来找我们咨询,能在大学里修几门会计专业的基础课,就会大大增强她的竞争力。不幸的是,她来找我们咨询时太晚了,来不及补修任何课程了。虽然她各项成绩都很高,但仅仅因为她没有会计背景,她在学校的选择上有很大局限性。艾迪留学美国部方博士建议大三的学生早点来咨询,早点明白自己应该补学哪些课程,不要等到最后一分钟才后悔莫及。
5.全面系统地了解美国大学,所学专业和申请程序的信息
不论你决定DIY还是找留学中介公司帮忙申请美国留学,你在大三期间都必须拿出充分的时间来了解各美国大学的录取标准和申请程序及要准备什么申请材料。大家都知道,美国留学是要提前一年开始申请的,如果到了大三,对自己要申请什么学校还一无所知,那怎么可能在大四把申请做好呢?然而,美国有4000多所大学,你该选哪一家呢?这是一个十分耗时间的事情,连美国人自己上大学也是要找人咨询的。即便你英文很好,阅读速度很快也未必具备这个能力。如果你到了大三还在拼命地学英语考托福,你显然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那你就必须找一家你信的过的留学中介公司帮忙了。所以,艾迪留学方谦总监劝告大家,千万不要等到大四再着急,大三就该开始了!
一、大学本科GPA最好保持在3.0以上。
二、语言成绩 GMAT/GRE,TOEFL/IELTS能够达到学校的基本要求,申请工程类以及MBA专业的学生还要达到语言成绩单项分数,管理类的学生最好具备相关的工作经验。
三、个人陈述(PS)和简历要能突出自己的亮点。美国大学比较注重学生(特别是硕士生)的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所以在这些文书撰写中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亮点和特色,比如跟专业相关的一些实习和实践经历,最好可以有一个比较详细具体的总结。PS的撰写至少包含以下基本内容:比较详细和合理的专业以及择校理由,具体的学习以及职业计划,硕士阶段研究兴趣以及研究领域等。
四、学生的Writing Sample、发表的论文以及出版物。根据我们的申请经验,大部分高校都要求学生提供一个Writing Sample,借此来详细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提供相关的写作作品,个人建议是最好提供与专业相关的作品。
五、目前美国大部分高校实行新的政策,学生在申请阶段只需要递交电子(扫描)成绩单以及相关材料(包括电子的语言成绩单)等,在确认已经被学校录取的情况下再递交语言成绩和成绩单原件。
六、大部分硕士申请会被要求面试,学生要完全熟悉自己的申请材料以及申请的学校和专业情况。个别学校会要求学生提供一个自我介绍的Video(比如:密西根安娜堡分校的金融工程专业)。在视频的制作过程中,首先要仔细阅读学校对于视频材料制作的要求,避免事倍功半的情况。
第三篇:澳洲留学读研申请规划
文都国际教育官方网站:http:// 文都国际教育官方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经验总结:如何合理规划读研生活
经验总结:如何合理规划读研生活
成为一名研究生是很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理想。当我们从考研大军中冲出重围或保送读研而有幸成为一名研究生之后,如何开始自己的读研生涯是一个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读研的日子是新奇的,也是紧张的,面对这种与大学本科阶段全然不同的读书生活,有的研究生可能茫然不知所措,虚耗了光阴;有的研究生却如鱼得水,直奔更光明的未来。因此,如何规划读研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我一直认为,读研不仅是通往学术圣殿的朝圣之道,也是人生的修行之道。老子曾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读研乃问道,但问道亦有道可循。
追问:何谓读研?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就业难成为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切身问题,考研便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一条有效途径。这意味着一些研究生可能一开始只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读研,并不是因为喜欢学术而读研。对这类研究生而言,他们在读研之后缺乏从事学术研究的兴趣与目标。当然,对大部分研究生而言,读研是大学时代追逐的学术理想,因此考研是当时很明确的人生目标,而考研的成功就意味着这个目标的实现。但值得注意的是,考研与读研是不一样的。如果说考研是大学时代的学习目标,那么读研则需要一个新的目标或理想来支撑自己。因此,读研期间需要经常进行自我追问:为什么要读研?如何来读研?这种追问或反思可以促使自己在读研期间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研究状态。淡定才能保持读研的干劲
读研是相对清苦的,日以继夜的读书及研究需要其他休闲活动来调节。当然,对真正的读书人而言,读研本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读研并不意味着自己生活的单调乏味或完全没有乐趣。知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其大作《文化苦旅》中有过这样的追问:“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 实际上,读研是自己个性的选择,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更重要的是,要把原本看似清苦的读研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读研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开始,保持淡定的心境很重要。读研意味着选择了一条通往学术殿堂的道路,这条道路与从政、从商之路相比,有着迥异的清贫与寂寞。对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人而言,学术研究可能类似于出家修道,需要过着皓首穷经、暮鼓晨钟般的生活。当看着早已参加工作的昔日同窗领着高薪、衣着光鲜的站在自己面前时候,我们很可能会对自己的读研选择产生自我怀疑,有时甚至会觉得这种清苦的读研生活完全没有意义。这时,很多研究生会假设:如果自己当年参加工作而非读研的话,生活将会过得更好。实际上,读研存在着机会成本,选择读研的机会就意味着放弃其他机会。在这个时候,要坚定自己读研的选择,以淡定的心境来对待,要不断地通过阅读来培养自己的学术兴趣。事实上,学术研究进行到千钧一发之际,支持自己继续走下去的是学术兴趣和学术理想。这就需要以学术理想来坚持自己的读研之路,使枯燥的读研生活过得有意义。
从阅读中梳理出学术价值
研究生需要学会整理大量的材料,从中梳理出有学术价值的东西。理工科的研究生可能更注重做实验以获取数据,但文科研究生必须大量阅读著作。阅读是研究生的基本功,读书万卷,其义自现。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熟悉自己所在领域的研究状况。当然,研究生读书时应该注意方法,要精读自己研究领域的基本著作,特别是那些知名学者的著作。通常而言,知名学者都是学术权威,通过阅读他们的著作,就可以快速地了解目前这个领域的学术前沿在哪里,也可以知道这些知名学者们正在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什么。我导师就经常这样告诉我,他只要看一个研究生读了什么书或者正在读什么书,他就知道这个学生的学术水平怎样,因为对学术敏感的研究生会鉴别出这个领域里的好书,会读第一流的著作;相反,那些不会读书的研究生会经常阅读二流的著作。因此,读书首先要读第一流的著作,通过读这些著作,才有可能和第一流的学者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思考问题,才有超越他们的可能。研究生需要阅读的著作很多,必须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由于研究生阶段是学习如何开始从事学术研究,是处于从事学术研究的起步阶段,因此必须通过读书来展开自己的学术训练。精读与泛读的结合是最有效的训练方式:通过精读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泛读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精读对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这就要求熟读一些思想艰深的经典著作。一方面,熟读经典著作是进入该领域学术谱系的一种最好方式,即能知道该领域里以往的学术大师们在思考什么问题,或者他们是如何思考这些问题的;另一方面,通过熟读经典著作,逐步掌握一套概念,而这些概念及其表达方式会逐渐进入自己的思维结构里,如同输进自己体内的血液一样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可以运用经典著作里的一套概念来看待世界,而自己的思维能力在无形中也得到提高。
在泛读方面,要多读自己研究领域之外的著作,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这意味着阅读不要受专业的限制,比如以文科为例,中国传统学术认为文史哲是相通的。因此,扩展知识面就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对一个比较成熟的学科或研究领域而言,该领域之内的学术资源已经被前人梳理了一遍,并且那些所谓的学术权威早已在这个领域里确立了自己的话语权,在这个领域里再发现新的东西虽然也是可能的,但是难度已经很大,这就需要从其他专业或学科来寻找灵感或新方法。实际上,很多新的学术长点就在学科交叉的地方,尝试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从“知识消费者”变成“知识生产者”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方式与本科阶段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在本科阶段,学习主要是由老师对知识进行传授,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知识的传授基本上是灌输式的。而在研究生阶段,导师对研究生传授的主要是学术研究的方法,研究生需要对以往习以为常的知识展开怀疑与批判,并以反思的精神来读书,不能轻易盲从于学术权威们的观点。当然,研究生的学习是在导师的指导之下以自学为主的,但实际上导师指导学生的时间是相当有限的,读研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由研究生自己支配的。在相对自由的时间里,如何支配自己的时间来进行自我学习变得十分重要。
与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知识不同,研究生的学习目标主要是“学会学习”,是对学习能力的学习,是对学习方法的学习。“学习”的“学”指的是跟着导师学;而“学习”的“习”按大学者朱熹的解释有鸟儿学飞之意,意思是照着老师教的自己亲自做一遍。因此,研究生要开始从一个纯粹的知识消费者成为一个知识生产者。就像冬天穿的毛衣一样,无需再向别人购买,而应该尝试着自己亲自动手编织。当然,自己刚开始生产出来的知识可能是粗糙的,在导师眼里甚至是幼稚的,但应该像爱因斯坦小时候做的小板凳一样,尽量地比前一次做得更好。
实践:学术资源的获取
研究生的学习是以学术研究为导向的,对学术资源或学术材料的掌握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基础。从我读研的经历来看,获取学术资源的有效途径主要有三个:图书馆、导师、讲座。图书馆是一座矿山
图书馆是一所大学或研究机构中学术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如何利用好图书馆是获取学术资源的关键。我读研的时候经常泡在图书馆,从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中发掘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当然,利用好图书馆并不意味着整天泡在图书馆里面学习。我认为首先要熟悉图书馆,并了解这个图书馆里有哪些属于自己研究领域的著作,这对将来学位论文的写作很有帮助。但应该注意的是,图书馆的藏书丰富,一个人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游遍知识的海洋,因此读书要有所取舍。研究生应该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来展开主题性阅读,也就是说,要集中一段时间并围绕同一个问题或一个领域来展开阅读。有这样一个说法,大意是说有经验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通过看研究生借书的方式就能预知这个学生的学术前途。他们总结出的经验是:会读书的研究生一般会借同一主题的书目,并且这些书目是该领域的必读书目;而那些不会读书的研究生每次借书都很随意,没有固定的主题,并且他们一般分辨不出哪些书是该领域的必读书。
同时,研究生也应该了解自己专业领域之外的学术概况。我经常在图书馆的各个书架面前浏览,并随手翻阅书架上各种著作的目录、前言、后记。时间久了,我基本上能知道自己感兴趣的法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有哪些重要的著作,并知道这些著作在图书馆的哪个书架上,这样随意的翻阅在无形中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总之,图书馆是一座有待发掘的矿山,读研就是一个开矿的过程,需要在里面挖掘出沉甸甸的金矿来,否则在毕业之时有“入宝山而空手归”之感。
导师是一盏明灯
与导师建立良好的关系是研究生的必修课。一方面,导师作为学位论文的指导老师,在学术上能给予很好的指导;另一方面,导师通常有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和活动,这对研究生将来毕业找工作、出国、考博进修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是生活的良师。
随着研究生扩招,导师带的研究生增多,并且由于有一些导师有相关的行政职务,这就导致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机会不多,如何及时有效地得到导师的指导需要一定的方法。这需
要研究生主动地跟导师联系,平时可以拿自己的论文去给导师指导,让导师提修改意见,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这样,导师可以通过论文了解你近期的读书情况,也可以向导师展现自己勤奋好学的一面。我经常去找导师交流,在交谈中导师经常会告知一些重要的学术信息,比如某某知名学者最近写了什么重要的文章或出了什么新书,此外导师还会经常跟我谈谈他的研究近况、有什么研究心得等。实际上,导师所传授的这些学术信息是无法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但却是最有益的。
讲座是一次盛宴
研究生需要围绕学术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就必须经常关注最前沿的学术信息。这些学术信息可以通过阅读所在领域的专业刊物来了解,而另外一个重要的途径则是学术讲座。做学术讲座的学者所讲的东西是他最近的研究心得,有的甚至是他一辈子的研究体会,通过听知名学者的讲座可以快速地进入该领域的学术前沿。我的经验是:有时候听名家的一场讲座胜过读他的十本书,这绝不是夸张之言。通过听讲座,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学术的氛围,并且能近距离地接触该知名学者,感受他身上的学术灵气,这样可以看看那些原来只能在书本上才见到的名学者究竟是怎样的学习研究的。在听完讲座之后,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触,原来那些所谓的知名学者或学术权威也不过如此。因而,听讲座是一个对名教授或学术权威进行祛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训练自己的学术鉴赏力和学术品味。
展望:预先经营未来
读研期间必须面对未来的人生选择,要想清楚自己将来研究生毕业之后要做什么: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进修?事实上,这个问题在开始读研的时候就要考虑,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人生理想来认真准备。如果自己不打算将来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而想在毕业之后参加工作,那么在读研期间可以参加一些社会兼职或实践,并多发表几篇论文,这样可以增加求职的砝码。如果打算将来从事学术研究而希望继续进修如读博或出国留学,则应该早一点着手准备。
我从读研开始就打算在毕业之后继续进修,因此从研一开始就很注意收集考博的信息。由于考博对英语的要求比较高,我平时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英语。此外,考博对专业课的要求也比较苛刻,但一般所考的都是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因此还得花一定的时间来熟悉所考领域的基本情况,选定考博的方向之后要及时与所报考的导师联系。博士生导师一般很看重考生有没有培养前途,会很注意考生对自己专业领域的学术状况是否了解,并且要求考生了解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通常而言,博士生导师会招那些与他性情或兴趣相近的研究生,因此在考试之前要尽可能地让所报考的导师了解自己,至少对自己有个基本的印象。考博需要其他老师写推荐信,如果写推荐信的老师与自己报考的博士生导师认识,则考博的效果会更佳。
由于准备考博的时间也是学位论文写作的最佳时间,一旦确立了考博的目标,就要处理好硕士学位论文写作与考博之间的关系。一般而言,将来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对硕士学位论文的拓展,因此在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时候,要注意学位论文本身的延展性,即这个选题在将来是否还有继续研究的价值与必要。考博时,博士生导师会很看重硕士学位论文的水平,因
此学位论文的写作要与考博结合起来,把学位论文的写作看成是准备考博的一个过程,通过论文的写作来厘清自己的思维和提高表达能力。
除了导师,同学是研究生阶段的学友,对同一个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同学之间有着相同或相近的知识背景和学术兴趣,因此多与本专业的同学交流可以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要多与其他专业的研究生交流,这样能获取大量有价值的学术信息和学术资源。在同学中,你会发现自己学习的楷模和榜样,甚至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学友。与同学一起读书,相互切磋,对自己的学术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虽然俗话说“仆人眼中无英雄”,但要善于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以好学之心来培养自己开阔的胸襟。实际上,在国内注重人情关系的社会里,良好的同学关系是自己未来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社会资源。当然,良好的同学关系也会使自己在读研生活期间充满温馨与乐趣。
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与学术秉性,读研就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下来的学术文化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术的熏陶与涵养。因此,读研要尽早地融入自己所在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之中,融入自己所处的学术氛围之中,融入自己所在领域的学术传统之中;而准备考研的同学,也要尽早确定自己的方向,融入考研的氛围中,只要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来浇灌,就能开出美丽的学术之花,并结出沉甸甸的学术之果。
第五篇:赴美留学需注意
赴美留学需注意
来自:
一、推荐信要真实
美国大学非常看重美国留学推荐信,在美国这个极重视个人信用的国度,可以说,推荐人是以自己的信用向美国学校作推荐,推荐信的目的是用实际例证从侧面还原一个真实的自己,根据推荐人对申请人的描述从侧面验证申请人的综合能力,从而加深对申请人的整体感知,得到一个更客观的评价。但专家建议,学生在准备美国留学推荐信的时候也不能一味迷信名人,而应该特别强调真实程度,需要推荐人表明与申请人的关系,尽量用具体事例来对申请人进行客观的分析判断。同时,推荐信不能带有个人色彩,应从个人特点、重点事例和表现成果来分析,还要中肯地提出申请人的不足和缺点以及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开发。
二、综合素质很重要
虽然美国常春藤等顶尖名校对于托福、SAT等考试有着近乎满分的要求,但实际上,去美国留学不会仅依据这些数字成绩决定录取与否,他们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的潜在能力或已经具有的研究能力。因此,学生在高中三年时间内的日常成绩及表现是美国大学非常看重的。
综上所述,去美国留学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在准备美国留学的过程中除了优异的成绩,还要准备出彩的申请文书和真实的推荐信。
三、申请材料要出色
去美国留学申请材料是学生给校方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这就要求申请者写作时,在把握好整体结构的同时,还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关键要突出个人的特殊情况以及与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如优势、特长和是否参加过一些校内外活动等。撰写材料一定不能完美主义,否则显得不够真实,但也不能千篇一律,落入俗套,也就是常说的要“出彩”。可能就是一件小事,但真实、动人也能反映考生的语言能力、思想品质、理想抱负。
四、选合适的学校与专业
美国学校录取要求因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往往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能 力和独立性。去美国留学申请人要依照自己的条件与能力进入最合适自己的学校,不仅要考虑学校的师资和硬件设施,还要根据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也需要考虑所在地区的环境气候和生活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