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开工建设 国家电网标志需求新的突破
智能电网示范项目开工建设 国家电网标志需求新的突破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日新月异地变化。关系民生的国家电网也开始赶上潮流的趋势,走上了智能电网的项目建设。伴随着智能电网项目的开工建设,国家电网标志相关的产品是否需要一个新的突破呢?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4年8月11日,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传出消息,崇明岛钠硫储能示范工程正式破土动工,拉开了崇明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由核心技术研发转入全面示范建设的序幕。本期崇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智能电网示范项目群包括7项示范工程和1项信息平台建设,预计于2015年完成全部示范建设。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如今正式落实智能电网示范项目的工程建设。崇明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实现全岛绿色可再生能源的全额消纳和综合利用。该工程也将为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提供研究平台,为绿色智能电网相关产业的研发与制造提供优先发展的试验场所。面对电网的如此巨大的创新发展,肯定对人们的需求观念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将带动国家电网标志产品的需求改变。
那么国家电网标志产品怎么去改变呢?我认为可能需要去考虑智能和节能两个大方面。因为社会的发展已经很明确地突出两个大的问题,资源的匮乏以及智能化需求的扩大化。因此,伴随着此次智能电网工程的建设,国家电网VI标准产品也迎来了一个突破的时机。
第二篇: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谈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谈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2009年 09月 09日 16:43人 民 日 报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支撑又好又快发展
图为国家电网±1000千伏特高压荆门变电站。郝亮 摄
当前,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为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发达国家普 遍加快了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技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从 能源供应的重要环节——电网的发展来说,则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智能化成为世界电网 发展的新趋势。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国家电网公司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 中央的有关决策部署,提出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以信息 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努力实现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充分认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坚强智能电网是安全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友好互动的电网,对于全 面提高电网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保障安全、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具有重大意义。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是世界能源发展的新趋势。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及 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巨大挑战。发展清洁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解决能源 和环保问题的共同选择。清洁能源发展将带来一场能源革命。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一次 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0%左右,发电结构中燃煤发电量占80%左右,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
40个百分点左右,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发展 问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发展清洁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 体系。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提出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包括 大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等措施,提高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供应中的比重。发展清洁能 源在满足我国能源需求、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将对应对世界 气候变化作出重要贡献。电网对于清洁能源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当今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中,电力居于中心位置。我国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展迅猛,从2005年到2008年,我国风电装机连续3年实现 翻番式增长。今后一个时期,内蒙古、甘肃、河北、吉林、新疆等省区将建成若干个大型风 电基地,西北部地区将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发电基地,中东部地区核电开发和西部地区大型水 电开发将继续
加快。预计到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装机将达到5.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 35%,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3.8亿吨。清洁能源的迅猛发展,给电网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一是特高压发展亟待加快。我国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规模大、分布 集中的特点,而所在地区大多负荷需求水平较低,需要走集中开发、规模外送、大范围消纳 的发展道路。发展核电,也需要坚强电网的支撑。特高压输电具有容量大、距离远、能耗低、占地省、经济性好等优势,建设特高压电网能够实现各种清洁能源的大规模、远距离输送,促进清洁能源的高效、安全利用。二是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核电的可调节能力较差,风能、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这就使电网运行控制的难度和安全稳定运行的风险明显增 大。同时,风能、太阳能发电的设备利用率较低,需要相当规模的火电、水电等与之配套,“打捆”送出。因此,显著提高我国电网对清洁能源接入的适应性以及运行控制的灵活性、安 全稳定的可控性,非常紧迫。我国能源分布和供应的特点要求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我国煤炭 资源保有储量的 76%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北部和西部地区,而能源消费需 求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地区。随着我国能源开发西移和北移的速度加快,大型 煤炭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地之间的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输送的规模越来越大。东部地区 受土地、环保、运输等因素的制约,已不适宜大规模发展燃煤电厂。要满足未来持续增长的 电力需求,从根本上解决煤电运紧张反复出现等问题,促进大型煤炭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必须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实施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与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和利用一道,形成全国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充分利 用先进智能技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能够显著提高电网的输送能力和运行控制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发挥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能够显著提高发电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率,提高能源 使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
电力需求将长期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用电需求将达到7.7万亿千瓦时,发电 装机将达到16亿千瓦左右,均为现有水平的2倍以上。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的 不断提高,电动汽车、智能设备、智能家电、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将成为未来 的发展趋势。只有加快建
设坚强智能电网,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才能满足 客户对供电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互动化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比如,可以为 客户提供实时电价和用电信息,引导客户合理用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用电优化、能 效诊断等增值服务;可以为今后电动汽车、智能家电的使用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总之,坚强智能电网是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个环节和各电压 等级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完整的智能电力系统。“坚强”是基础,“智能”是关键。坚强网架与 智能化的高度融合,是我国电网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智能电网发展道路,把增 强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和抵御事故风险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 的坚强智能电网。立足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由于智能电网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发达国家普遍高度重视发展智能 电网,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成立了智能电网委员会,发布了智能电网 发展计划。美国最近提出,建设可实现电力在东西海岸传输的更坚强、更智能的电网。尽管 目前智能电网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必须见微知著、锐意创新,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坚强智能电网,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国具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良好基础。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今年年初成功投运,目前已安全稳定运行200多天,经受了各种运行方式和模拟故障条件的严格考核,设备状况 良好,运行平稳。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正在建设中,明年上半年可以投运。我国在特高压输 电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智能化方面,我国在大电网安全运行控制、调度技术装备水平、数字化变电站、电力光纤通信、信息化工程、用电信息采集等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特别是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我国还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我们完全有能力立足于自主创新,建设好我国的坚强智能电网。国家电网公司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 确定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阶段性目标。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电网发展的客观实际,确定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阶段性 目标:第一步,完成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的制定,开展关键技术设备研发和试点工作;第 二步,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到2020年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水平、运行效率,以及电网与电源、电网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 得到显著提高。届时,
智能电网将为大型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与能源外送,分布式电源、
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的广泛应用以及智能楼宇、智能社区、智能城市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保 障。协调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策、资 金、科技、人才、管理等方面,需要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调动各方面力量来共同推进。一 是坚持统一规划。根据经济社会以及清洁能源发展的新形势和电网智能化的新要求,优化完 善电网规划,进一步明确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建设思路和重点,形成统一的坚强智能 电网规划,并建立滚动调整机制。应将坚强智能电网规划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能源 发展战略规划体系。二是坚持统一标准。紧密结合现有国际电工标准体系,全面梳理国内外 智能电网相关标准,建立涵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各环节以及信息通信平台的统一标准体系,保证智能电网建设规范有序推进。三是坚持自主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 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强特高压、智能控制、信息通信、新材料、储能技术等关键技术 攻关和设备研制。四是坚持试点先行。按照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针对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组织开展试点工作,积累经验,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后续工作。五 是坚持政府主导。加强规划编制、标准制订等方面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对智能电网建设给予 必要的财税、资金和电价等政策支持。电网企业应同发电企业、电力设备制造企业、电力用 户等各方面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坚强智能电网建设。
(刘振亚 作者为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
第三篇:集中开工项目突破建设瓶颈
集中开工、创新管理 全力突破项目建设开工瓶颈
当前,在国发2号文件的引领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工作的推动下,贵州经济进入竞相发展、增比进位、后发赶超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市州地纷纷调高了全年工作目标。六盘水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增长50%的工作目标。市发改委经过深入分析,认为投资是拉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而抓投资核心是要抓项目,抓项目最大的难点是开工环节。因此,确定了以抓项目集中开工为切入点,创新项目建设管理新模式,推动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发展的思路。经预计,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超过82%以上,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集中新开工项目工作实施的背景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稳中求快”总基调和“突出特色、做大总量、提速转型、增比进位”的总目标。为确保目标的实现,解决项目谋划缺乏目的性、开工少、规模小、管理不完善等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市发改委在全市经济工作会和市发改工作会上提出了全年开工800个项目、总投资达到800亿元以上,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力争1000亿元的奋斗目标建议。建议提出时正反两方面声音都很多,不少人认为目标太高,难以实现,但是通过
对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支撑要件的测算,认为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共同奋斗,这些目标是可以达到的。随后,政府工作会议将这部分内容正式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二、集中新开工项目建设创新管理内容
(一)创新谋划项目、奠定实施基础。新开工项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项目推进的效果,今年以来强化从五个方面谋划项目:一是通过深挖“十二五”规划谋划重大项目;二是围绕国发2号文件谋划重大项目;三是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谋划项目;四是围绕循环经济发展谋划项目;五是围绕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谋划项目。
(二)创新组织方式、推动项目集中开工。改变以往无计划、缺规模的开工方式,经过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我市2012年四个季度实际集中开工项目共940个,总投资1193.3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达到1.27亿元。其中:一季度集中开工于2011年12月31日以红桥新区明阳风电成套设备制造项目为主会场集中开工,共开工项目221个,总投资331.7亿元;二季度集中开工于2012年3月30日以六枝特区路喜循环经济煤焦化项目为主会场集中开工,共开工项目共217个,总投资236.05亿元;三季度集中开工于6月28日以钟山区凤凰片区城市综合体项目为主会场集中开工,共开工集中开工项目219个,总投资248.6亿元;四季度集中开工于9月28日以盘县朱昌河水库项目为主会场集
中开工,共开工项目共283个,总投资375.7亿元。真正形成储备一大批、开工一大批、推进一大批的项目建设新高潮。
(三)创新激励机制、发挥组织潜力。今年初,我委为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工作和新开工项目工作,起草了《六盘水市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办法》,并经市办通字[2012]34号文件下发执行。《办法》明确规定对各县(特区、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实行季度和考核,纳入考核范围的有5个县(特区、区、开发区)和26个市直单位,集中新开工项目是考核的重点内容。对完成好、成绩突出的县(特区、区、开发区)给予重奖,现前三季度已累计兑现奖励372万元,并将考核排名情况在各种媒体上进行了通报,从而有效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鼓舞干劲,从目前执行的情况看,效果非常明显,对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开工项目建设目标起到了重要保证作用。
(四)创新和完善项目督促考核制度、强化责任落实。年初,推动下发了《中共六盘水市委办公室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对重大项目建设重要工作部署进行督查的通知》(市办通字[2012]3号),成立了市重大项目建设重要工作部署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十二件民生实事”督查组、十大工程督查组、重大项目建设督查组和招商引资督查组。其中市重大项目建设督
查工作领导组设在市发改委,由委领导负责,委稽查办、重大项目办、投资科、交通科等部门组成,负责对新开工项目进行旬调度、月督查、季考核。
(五)创新项目管理方式,突出项目过程管理。今年以来,市发改委创新项目管理方式,追求精细化流程控制、突出项目全过程管理,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以结果管理为主向以过程管理为主转变。通过抓集中新开工项目,项目工作的重心落实到了项目前期工作上,无论上征地、拆迁、环保、规划、立项都成为了工作的重点,成为了推动项目工作的重要抓手;二是从重系统管理到深入基层一线的转变。据初步统计,工作组平均每月到基层工作2次以上,赶赴项目建设现场,获取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调度、协调、督促项目建设工作;三是重宏观管理到重微观管理的转变。随着工作重心的下移,项目管理工作具体到单个项目,到项目即时进度的调度和存在问题的协调解决上,从而大大推动了微观层面(即具体项目)的建设效率,促进了项目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四是从分散管理向全面管理转变,为克服项目管理各环节各自为政、互相牵制的状况,全面加强调度协调工作,并将旬调度情况、月进度情况最快报市领导及相关单位,全面及时地协调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项目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六)强化配合,合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配合做好融资工作。协调配合做好与国开行贵州省分行签订500亿元的框架合作协议、与中国工商银行签订200亿元的框架合作协议,与中国人寿公司签定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市开发投资公司为平台,发行16亿元企业债券和与长安信托公司合作贷款5亿元等已初步批准;积极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组建了民生等8家融资平台公司,现已启动运行;引进中国太平洋建设集团、中建四局、川威集团等参与全市基础设施建设。二是配合做好征地拆迁工作。坚持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实行集中安置;通过采取政府补助、农户集资建设市场等方式,努力保证失地农民和拆迁户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拆迁而下降;采取多种方式安置,根据搬迁户意愿,以最能满足业主今后生产生活需要为指导精神,提供多种搬迁方案,争取最快实现搬迁。三是做好土地供给工作。配合市国土局对全市集中开工项目、新开工重点项目等进行月调度,对每一个项目用地情况进行专门调度、跟踪、协调和解决项目用地存在的问题;按照集约用地要求,清理闲置土地,利用好工业废弃地并大力实施“工业梯田”工程,向山要地。
三、集中新开工项目工作取得的实效
随着四个季度集中开工项目顺利开工,项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截止11月20日,集中新开项目已实质性开工837个,开工
率为89%;共完成投资230.69亿元,其中:一季度集中开工项目完成75.84亿元,二季度集中开工项目完成78.13亿元,三季度集中开工项目完成59.59亿元,四季度集中开工项目完成17.13亿元。根据目前测算,在新开工项目的支撑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今年将突破1000亿元,增速将超过82%,无论是开工项目个数、规模和完成投资量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同时,四个季度集中开工仪式的圆满成功,营造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促大发展”的浓厚氛围,极大地在全市上下解放了思想、提振了信心、鼓舞了士气、调动了干事创业的激情,为我市后发赶超、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经验与建议
(一)集中新开工工作的重大意义。抓发展核心是抓经济、抓经济核心是抓投资、抓投资核心是抓项目、抓项目关键是抓集中开工,以推动项目成规模、成批次增长。
(二)建立健全集中新开工工作长效机制。要在当前取得可喜成绩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逐步推广。
第四篇: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
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省(区、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各主要发电投资企业,中国电建集团、中国能建集团、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科院: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把新能源微电网作为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发展机制创新的重要方向。近年来,有关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新能源微电网技术研究和应用探索,具备了建设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的工作基础。为加快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探索适应新能源发展的微电网技术及运营管理体制,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能源微电网建设的重要意义
新能源微电网代表了未来能源发展趋势,是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措施,是推进能源发展及经营管理方式变革的重要载体,是“互联网+”在能源领域的创新性应用,对推进节能减排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新能源微电网是电网配售侧向社会主体放开的一种具体方式,符合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可为新能源创造巨大发展空间。各方面应充分认识推进新能源微电网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组织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为新能源微电网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并在积累经验基础上积极推广。
二、示范项目建设目的和原则
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目的是探索建立容纳高比例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输(配)储用一体化的局域电力系统,探索电力能源服务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和新业态,推动更加具有活力的电力市场化创新发展,形成完善的新能源微电网技术体系和管理体制。
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的建设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因地制宜,创新机制。结合当地实际和新能源发展情况选择合理区域建设联网型微电网,在投资经营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在电网未覆盖的偏远地区、海岛等,优先选择新能源微电网方式,探索独立供电技术和经营管理新模式。
(二)多能互补,自成一体。将各类分布式能源、储电蓄热(冷)及高效用能技术相结合,通过智能电网及综合能量管理系统,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高效一体化分布式能源系统。
(三)技术先进、经济合理。集成分布式能源及智能一体化电力能源控制技术,形成先进高效的能源技术体系;与公共电网建立双向互动关系,灵活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使新能源微电网在一定的政策支持下具有经济合理性。
(四)典型示范、易于推广。首先抓好典型示范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探索各类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应用,创新管理体制和商业模式;整合各类政策,形成具有本地特点且易于复制的典型模式,在示范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三、建设内容及有关要求
新能源微电网是基于局部配电网建设的,风、光、天然气等各类分布式能源多能互补,具备较高新能源电力接入比例,可通过能量存储和优化配置实现本地能源生产与用能负荷基本平衡,可根据需要与公共电网灵活互动且相对独立运行的智慧型能源综合利用局域网。新能源微电网项目可依托已有配电网建设,也可结合新建配电网建设;可以是单个新能源微电网,也可以是某一区域内多个新能源微电网构成的微电网群。鼓励在新能源微电网建设中,按照能源互联网的理念,采用先进的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实现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智能化匹配及协同运行,以新业态方式参与电力市场,形成高效清洁的能源利用新载体。
(一)联网型新能源微电网
联网型新能源微电网应重点建设:利用风、光、天然气、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及其他清洁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站;基于智能配电网的综合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冷热电负荷的动态平衡及与大电网的灵活互动;在用户侧应用能量管理系统,指导用户避开用电高峰,优先使用本地可再生能源或大电网低谷电力,并鼓励新能源微电网接入本地区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具备足够容量和反应速度的储能系统,包括储电、蓄热(冷)等。联网型新能源微电网优先选择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渗透率较高或具备多能互补条件的地区建设。
联网型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技术要求:
1、最高电压等级不超过110千伏,与公共电网友好互动,有利于削减电网峰谷差,减轻电网调峰负担;
2、并网点的交换功率和时段要具备可控性,微电网内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要能满足用户需求。微电网内可再生能源装机功率与峰值负荷功率的比值原则上要达到50%以上,按照需要配置一定容量的储能装置;在具备天然气资源的条件下,可应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作为微电网快速调节电源。
3、具备孤岛运行能力,保障本地全部负荷或重要负荷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供电,并在电网故障时作为应急电源使用。
(二)独立型新能源微电网
独立型(或弱联型)新能源微电网应重点建设:利用风、光、天然气、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及其他清洁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站;应急用柴油或天然气发电装置;基于智能配电网的综合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冷热电负荷的动态平衡;技术经济性合理的储能系统,包括储电、蓄热(冷)等。独立型(或弱联型)新能源微电网主要用于电网未覆盖的偏远地区、海岛等以及仅靠小水电供电的地区,也可以是对送电到乡或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已经建成但供电能力不足的村级独立光伏电站的改造。
独立型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技术要求:
1、通过交流总线供电,适合多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的接入,易于扩容,容易实现与公共电网或相邻其它交流总线微电网联网;
2、可再生能源装机功率与峰值负荷功率的比值原则上要达到50%以上,柴油机应作为冷备用,其发电量占总电量需求的20%以下(对于冬夏季负荷差异大的海岛,该指标可以放宽到40%);在有条件并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可采用(LNG或CNG为燃料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
3、供电可靠性要不低于同类地区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水平。
四、组织实施
(一)示范项目申报。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项目单位编制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见附件2),并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项目初审和申报工作。示范项目要落实建设用地、天然气用量等条件,与县级及以上电网企业就电网接入和并网运行达成初步意见。
(二)示范项目确认。国家能源局组织专家对各地区上报的示范项目申请报告进行审核。对通过审核的项目,国家能源局联合相关部门发文确认。2015年启动的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原则上每个省(区、市)申报1~2个。
(三)示范项目建设。各省(区、市)能源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示范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向省级能源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验收通过后,组织编制项目验收报告,并上报国家能源局。
(四)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负责对示范项目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管。省级能源主管部门会同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对示范项目进行后评估,将评估报告上报国家能源局,对后期运行不符合示范项目技术要求的,应责令项目单位限期整改。
(五)关于新能源微电网的相关配套政策,国家能源局将结合项目具体技术经济性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支持政策,鼓励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支持新能源微电网建设和运营的政策措施。
附件:
1、新能源微电网技术条件
附件:
2、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参考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