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能电网建设提速 中国技术领跑全球
智能电网建设提速 中国技术领跑全球.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智能电网建设提速 中国技术领跑全球
来源--
公告日期 2011-09-29
作者--
“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进程提速。中国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28日在“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上透露,未来5年中国将加快建设联接中国大型能源基地和主要负荷中心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建设110千伏及以上智能变电站6,100座,新建电动汽车充换电站2,950多座和充电桩54万个,到2015年国家电网能够满足2.6亿千瓦电力大范围优化配置的需要,并基本建成智能电网。专家指出,当前中国在智能电网核心技术研究已走在国际前沿,未来五年中国电网升级为智能电网的投资额预计将超1.5万亿人民币,这不仅可终结困扰中国多年的“电荒”难题,亦可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刘振亚坦言,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短缺、资源紧张、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过去十年世界能源消费累计增长28%,比上世纪后十年消费增速高出近1倍,全球在能源安全、能源效率、能源环境等方面面临重大挑战。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十分必要和紧迫。
发展通用标准 实现全球协作
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主席戴高登指出,对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来说,可靠且承受得起的电力供应,是解决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繁荣与安定和保护环境等问题的核心,未来的电力需求必然会不断提高。智能电网是21世纪最重要的工程挑战之一,发展全球通用的标准,实现互操作性最大化和设备成本降低,是非常重要的。
坚强智能电网 2020全面建成根据国家电网规划,到2015年,国家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可支撑9000万千瓦风电和8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的接入和消纳,保障80万辆电动汽车的应用,实现全部客户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形成“五纵六横”的特高压骨干网架,实现电网的实时状态监测和智能调度控制,形成覆盖公司经营区域的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
电网电信广电互联四网联动
对于中国智能电网建成后的图景,刘振亚展望,到2020年,中国的电网将综合集成特高压等先进输电技术、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云计算等高性能计算与控制技术,与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因特网等紧密融合,成为功能强大、连接广泛的智能服务体系。
“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由国家电网公司和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联合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坚强智能电网──21世纪能源发展驱动力”。这是继2006、2009特高压输电国际会议之后,以电网发展为主题,在中国北京召开的又一次层次高、规模大、影响深远的国际盛会。来自国际电工委员会、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组织和亚洲、欧洲、南北美洲的16个国家的代表参加本次论坛,共同交流智能电网发展成果,研讨未来电网发展方向。
查看原文请点击:http://hkstock.cnfol.com/110929/132,2113,10816914,00.shtml
[关于本信息版权等重要声明]
第二篇:智能电网技术特点及技术论文
一、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特点
我国智能电网发展正处于发展的第二阶段,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包括智能电网的坚强性、自愈性、兼容性、互动性、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对信息的综合集成。
1.1智能电网的坚强性
所谓智能电网的坚强性是从电网的安全性着眼的。智能电网系统正常运行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要保证其安全性,安全性一直是电网维护人员着重关注的问题。当信息受到人为破坏或受到其它攻击时,智能电网能够自动有效地修复,对于灾害的发生,智能电网能够有效预警,保证应急方案的顺利进行。智能电网的坚强性还能满足电力用户的不间断用电需求。
1.2智能电网的自愈性
对于电网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功能障碍,智能电网能够进行有效修复;对于电网的运行状态,能够得到实时监控与监测,且对于自我安全能够进行有效的评估。障碍一旦发生,智能电网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我评估,并在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修复,并监测修复过程,保证电网的有效恢复。
1.3智能电网的兼容性
智能电网的兼容性是指智能电网对于电厂与能源能够有效兼容,对于可再生资源能够科学、合理的利用,与用户设备之间能够进行很好的互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1.4智能电网的互动性
智能电网的互动性是指智能电网能够与电力市场进行有效链接,从而能够源源不断地向客户提供电力,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
1.5优化资源配置
对资源的优化具体包括对数据、运行以及
配电的有效配置。对资源进行优化能够提高资源的可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在不断整合与优化的过程中,形成自动化应用模式,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益。
1.6对信息的综合集成智能电网的运用将信息的利用率提高到新的层次,信息的收集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与支持,维护、控制、监视、市场营销以及配电管理等被紧紧联系在一起,业务信息得到全方面的管理。
二、智能电网的优势及发展前景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具有巨大的优势。对于传统电网,不管是电源与电源之间的衔接,还是电能量的输入输出等,都缺乏流畅性;系统一旦受到大的扰动,便很难得到恢复;而且系统对于人工控制反应的应变能力减弱,反应速度极其缓慢;在为大众服务方面,服务比较单一;由于技术原因,整个系统处于真空状态,对信息接收不完全,且不能将信息有效输出,信息共享能力也比较弱,不能满足广大客户的要求。而智能电网与其相比,其在技术上具有极大的前瞻性,智能电网对信息的汲取比较迅速、完整、准确,且能很好的加以保存,对于人为或其它方面的破坏,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智能电网的坚强后盾是实体电网信息交互平台,它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保证系统的有序化运行。针对以上智能电网的发展优势,其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智能电网的形成,是电力系统技术革新的有效表现,其中包含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投资问题、技术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以及电力行业的监管问题等等。综合以上,我们应将智能电网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考虑,并以自身为中心,向周围企业进行有效扩散。发展的第一步是要进行基础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从而得到全面研究,全面发展。我国智能电网还处于发展阶段,其中还有颇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与思索,我们应力求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高技术的应用率,并尽早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与国际的接轨。
三、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主要是指智能电网应用与维护过程中使用的相关技术,主要包括通信技术、电力设备技术、控制技术、量测技术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能源技术等。
3.1通信技术
若要实现电网的智能化,通信技术必不可少,对智能电网的监测与控制必须建立在通信技术的完善的基础上。若发生通信障碍,将对电力系统产生影响,损失不可估量。摘要:智能电网我国电网技术发展的发展方向,目前已经进入了建设阶段。总结了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智能电网技术与传统电网相比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和优势,分析了智能电网在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并对我国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3.2电力设备技术
无庸置疑,电子设备技术在电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发电、输电还是用电的过程,都需要电力设备技术的协同构造。电网中的各种智能设备,都需要电力设备的参与,从而保证其有效整合,最终保证电网的强大适应性。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力设备技术还存在局限性,技术上还趋于落后,也正因为此,我国的电力技术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我们广大技术人员的不断深入探讨。
3.3控制技术
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控制技术的有效运用将能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排除运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电能质量问题。对控制技术的有效运用主要分五个方面:①对于数据的有效收集;②对于数据进行合理分析;③对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诊断;④面对障碍能够有效设防;⑤为运行提供有利信息。
3.4量测技术
量测技术涉及电力系统各个方面,一般是将获得的数据转换为数据信息,从而对电网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估。这一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提高电力公司与客户之间的互动能力,从而提高设备的可利用率。
3.5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能源技术
“可再生”一直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概念,意味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未来的发展空间是不可预知的,但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我国未来智能电网将向何处发展,将发展到何等状态,与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和分布式能源技术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篇:智能电网技术论文
1.智能电网的主要技术体系
智能电网相对于传统的电网技术有着更高的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水平,智能电网的独特优势和智能化的功能需要一系列的技术体系进行支撑。本部分从智能电网的发电环节的关键技术、输电环节的关键技术、变电环节的关键技术、配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以及用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五个方面对智能电网的主要技术体系进行阐述。
1.1发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发电环境的关键技术主要是指新能源技术,包括新能源安全可靠运行的保障技术和电网大规模的存储技术两大部分。新能源安全可靠运行的保障技术是智能电网中可再生清洁能源电源安全可靠运行必须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首先针对大型的集中的可再生清洁新能源而言,主要研究其出力的随机不确定性和突变等问题对智能电网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智能电网构架和电网运行策略等方案;对于分布式的可再生清洁能源而言,主要研究其并网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对电网接受分布式可再生清洁能源的能力、分布式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供电可靠性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此来制定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体系以及相关的故障检修和运行维护等方案。智能电网的大规模储能新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电网的抽水蓄能技术、锂离子电池储能和超导储能等。
1.2输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输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主要是针对智能电网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的监测技术,该环节的关键技术只要是依靠最近的信息集成技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点需要解决。例如,输电线路由于部分路段所处的自然环境比较恶劣,这会造成无限通信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点,使得传输线路上的监测数据的传输存在障碍;智能电网传输线路的监测设备通信规则不同意,给累输电线路的监测设备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也会造成能电网输电线路运行状态的监测存在一定的困难。
1.3变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智能变电站是构建智能电网的最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保障。智能变电站相对于传统的变电站而言,有着可靠先进和低碳环保的智能变电设备,同时其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标准化程度高,可以实现电网的自动控制和实时智能决策等高级功能。因此,变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系统分层和智能化的变电组件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智能变电站可以分成相对独立的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三个部分,这三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之间应该实现实时的网络共享,实现智能变电站各智能设备之间的畅通无阻的互联互通;变电站中智能变电组件是实现其智能变电功能的基本保障,主要包括测量、控制、状态监测以及相关的计量保护等功能,这些组建要具有数字化的测量、网络化的监控、可视化的运行状态以及信息的互动化等特征。
1.4配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配电环节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配电自动化和智能化、配电网的保护控制以及分布式新能源接入等方面,其中配电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是该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在配电过程中,依靠最新的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智能的控制方式,对配电管理系统进行技术升级,实现配电网的各状态下的保护监测、用电管理和配电管理的自动化。需要注意的是,配电网的保护和控制对智能电网中的配电网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可以在不同介质和接口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同时还要求实时监控配电网的各类运行数据。配电网的保护和控制技术要求配网
1.5用电环节的关键技术
用电环节的关键技术可以保障用户可以使用智能电网的各项功能,其中主要包括用户的用电信息采集和智能用电服务系统。用户的信息采集要求可以实时地全面地采集用户的用电信息,同时实现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各种分析和管理;智能用电服务系统可以实现用电客户和智能电网之间实时地交互,可以提高智能电网的综合服务质量。
2.结束语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智能控制技术构建智能电网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前文所分析的智能电网技术主要也是针对上述各类技术在构建智能电网的实际应用中所需要处理的关键技术。
第四篇: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推进
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推进
智能电网发展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资源不平衡分布、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环保问题已引起全球关注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承载着降低能耗、科学发展和有效利用能源、推动新兴产业技术进步的使命。2010~2012年,发展智能电网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2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指出,在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要完成电网投资超过3000亿元。这种投资力度,被关注智能电网建设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国家电网公司正全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来自国家电网公司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开展了29类共287个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建设,已建成投产25类试点项目中的238项。这些项目,包括发电、输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以上海为例,目前,已全面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10多项试点工程建设,包括电力光纤到户试点工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用电楼宇试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以及智能电能表推广等。而江苏、浙江、山东、重庆等省市也都在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布局。
5383亿千瓦时 清洁能源年消纳增量明显
智能电网建设,所承载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清洁能源与分布式电源的消纳。
4月3日,位于河北张家口张北县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连续安全运行100天,累计发电超亿千瓦时。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该工程的顺利运行标志我国智能电网在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据介绍,该工程一期建设风电10万千瓦、光伏发电4万千瓦,储能电池2万千瓦,配套建设风光储输联合控制中心及一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该工程运用了风电、光伏以及储能系统的多种发电组合模式,并采用了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的智能优化运行方式。
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还在宁夏、青海等中国西部光能资源丰富地区,开展了大规模光伏发电并网运行试点工程建设。并先后成立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试验)中心。
据国家电网公司透露,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新能源接入量已经达到5383亿千瓦时,风电并网容量已达到4394万千瓦,并已全部纳入风电功率预测范围。
74座 智能变电站实现信息网络化互动化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智能变电站在技术和功能上能更好地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未来智能电网将有大量新型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及装备应用,以及间歇式分布清洁能源接入,这将对变电站智能化水平提出严峻的挑战。降低干扰、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优化能源接入与分配,都成为变电站智能化的重要内容。
在智能变电站建设中,国家电网公司不仅促进了原有电力一二次设备发生革命性变化,在变电站技术标准制定方面也取得了良好进展。如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智能组件、IEC61850及网络通信技术、一体化电源系统源端维护等均实现了重大突破。
据了解,自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建成的110千伏北川智能变电站即国内首座投运的智能变电站至今,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新建或者改造74座智能变电站,涵盖110(66)千伏~750千伏不同电压等级。而且,智能变电站实现了信息数据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以及高级应用互动化。
32个 智能小区/楼宇让民众享受智能生活
智能电网建设,不仅肩负着有效利用能源、缓解能源与国民经济发展矛盾的重担,还承担着服务民生,服务百姓幸福生活的责任。作为电网末端的用电环节,其智能化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从智能小区与智能楼宇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接入,以及到智能电能表的应用推广,国家电网公司在拓展服务范围的同时,也让人们充分体会到智能电网给生活带来的好处。
以重庆加新沁园智能小区为例,该小区建设包括用电信息采集、三表集抄、智能用电双向互动、三网融合、分布式能源接入、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低压配网自动化、95598系统集成、需求侧响应等内容。对于该小区的1334户居民来说,他们已经充分享受到智能小区的智能与便利。
据国家电网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重庆、河北共建设了32个智能小区/楼宇。同时完成了26个网省公司系统采集主站建设。智能小区与楼宇,不仅实现了智能用电的双向交互,而且,通过智能化建设,为居民构建了便捷智能的家居生活。
243座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商业化
服务城市建设与发展,引导社会改变用能方式,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以促进节能减排,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3月15日,世界上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北京高安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投运。这是北京“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22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中的一座。而此前浙江电力公司已创造性地实现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的苏沪杭城际互联。据了解,今年,浙江省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还要织得更大,实现电动汽车在重点城市以及跨城际示范运行。
据悉,截至2011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已投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243座、交流充电桩13283个,并发布了系列企业标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试点工程应用了自动电池更换装置,智能充电技术、一体化监控技术、直流计量等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充电技术、换电技术、站点建设、运营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发挥了技术验证和宣传作用,推动了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发展。
第五篇:智能电网迎来建设黄金期
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2009年5月,我国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向社会公布了智能电网的发展计划。根据这项计划,国家电网分阶段稳步推进电网智能化建设,其中2009-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16-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智能电网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第一阶段我国电网总投资为551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341亿元,年均智能化投资为170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6.2%;第二阶段电网总投资预计为1500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1750亿元,年均电网投资350亿元,占总投资的11.7%;第三阶段电网总投资为14000亿元,智能化投资为1750亿元,年均智能化投资350亿元,占总投资的12.5%。
其中,变电、配电和用电三个环节的智能化投入金额最多,未来五年年均投资分别约为70亿元、75亿元和110亿元,比2009-2010年间年均投入增长750%、170%和130%。从投资比例来看,变电、配电和用电也是占比最大的环节,“十二五”期间预计占整个智能化投资的比例分别为21%、22%和33%。
前瞻产业研究院智能电网行业研究小组分析预测,未来10年我国电网将迎来建设黄金期。“十二五”期间将建成“三纵三横一环网”的特高压交流线,并建设11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资高达3000亿元;“十三五”期间投资虽略有放缓,投资额度也达到2500亿元。
智能变电站将成为新建变电站的主流,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10年,变电领域智能化投资规模达到748亿元,占智能化总投资的19.5%:第一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46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28座;第二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80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50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48 座;第三阶段新建智能变电站7700座,在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44座,特高压交流变电站改造60座。
未来10年,配电领域智能化投资规模达892亿元,占智能化总投资的23.2%,到2020年,所有地级城市将全面建成配电自动化和配网调控一体化智能技术支持系统,市场前景广阔。
用电领域智能化投资将占智能化总投资的第一,占30.8%。用电信息采集和电动汽车充放电将面临巨大的发展前景,将处于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电动汽车充放电设施将面临爆发式增长,预计2015年全国每年新增充电桩有望超过30万个,年投资约在80亿元。
本文作者:贺重阳(前瞻网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前瞻网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