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学雷锋》有感
读《学雷锋》有感
华丰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四年级一班王思贤
读了《学雷锋》后,雷锋叔叔的故事一直感动着我。雷锋是个充满爱心、乐于助人的人。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他的生活习惯,经常在工作、生活中体现,他见到生活困难的人,就竭尽所能帮助他人。雷锋做好事,对他来说很平常,他去外地执行任务,中途坐火车他还一个劲地做好事,所以“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佳话就这样在人群中传开了。
雷锋叔叔还是个生活简朴,严格要求自己的人。雷锋叔叔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没有了父亲,后来妈妈也受地主迫害而死,雷锋成了一个孤儿。他参军后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生活非常简朴,从不乱花一分钱,衣服裤子袜子都是补了又补,缝了又缝。
是啊!“做一件好事并不难,做一辈子好事却很难办到。”雷锋叔叔就是这样乐于助人,从一件件平凡的小事做起,他做了数不清的好事,但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却只活了22岁,真的让我深感惋惜。
读了《学雷锋》以后,我学到了雷锋叔叔的很多精神,特别是他默默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我决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要像雷锋叔叔一样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多做好事!
第二篇:读《人人都要学雷锋》有感
改变思路,发扬雷锋精神
--读《人人都要学雷锋》有感 最近通读了《人人都要学雷锋》这本书,改变了我对雷锋一些简单的浅层的认识,雷锋他不光是简单的做好事,而是做这些好事的他有着优秀的人格、强大的精神动力、完整的服务理论。而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改变自己的思路,从雷锋身上学习如何能让自己在现在的环境中发扬雷锋精神,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首先我觉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忠诚是最基本的。忠于自己的国家,忠于自己的民族,忠于自己的事业。忠诚,是一切行动的标杆、出发点。有了忠诚,会自然产生内在驱动力热爱,热爱会让忠诚更为凸显,更能明确地找到努力的方向,从而让具体的行动更自觉更有力。基于忠诚的热爱,让我们的行动更有了坚实的精神和信仰支持。自己的理想和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国家的号召就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种内在的信念会让我们的胸怀更宽广,看待事情的视野更为开阔,行动起来更有根据和方向。我们每个人就是组成国家的一个小分子,现在很多年轻人觉得我们的国家给予得太少,埋怨国家怎么不好,但是你又为国家做过什么呢,你的所作所为有使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一些吗?如果没有,我想我们自己就要反省一下。到底我们热爱自己,忠于国家吗?如果能够认真的对待自己,对自己负责,那么我们就不会只想到得到,而更多的是付出。
其次是要有感恩的心态、保持谦虚的心态。心态不好,看问题的眼光和角度就会出现偏差,执行过程中越走越歪,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事与愿违,甚至是背道而驰,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拥有良好的心态,会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事物,会从正确的出发点思考问题,会根据事物的变化及时调整方法,遇到困难就会不抛弃、不放弃,这样,才能让事情的结果满意,达到应有的预期效果,给后续的深入开拓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是为了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某种利益而去做好事,也不会为得不到这些而埋怨或者放弃坚持。很多时候我们要想到现在所做的是自己想做的、应该做的、能够做的,这就够了。也许我们付出劳动后有得到回报,那我们就欣然接受,以后继续坚持;如果我们没能得到任何回报,我们也应该坦然面对,当做一种学习和历练,保持平和的心态继续努力。
最后我想是对待工作的态度,要有爱岗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爱岗敬业,忠于自己的职业信仰。首先,要具有最忘我的奉献精神。牺牲自己休息时间,钻研技术,帮助同事,为单位作贡献,职业信仰融入言行当中,超越功利。其次,具有高度的主人公责任感。遇到危险绝不退缩,迎难而上,想方设法解决困难,不怕失败。不能因为某件事不是自己的工作范围,就不关心不去做。也不能因为担心多
做多错就逃避,有些工作一开始是会出现小的错误,但是一旦做得多了自然就能避免犯错,要正确看待。最后,能不断充实自己。积极主动向同事学习,听取同事的意见,不断钻研提高业务能力,把工作做到最好。要善于学习,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我们处在知识创新、终身学习的时代,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知行并进,不断把学习成果装换为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切实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创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方法、一流的工作业绩、一流的工作创新。
以上就是我在阅读后的一些小小的想法,希望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启发,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开拓自己的思路。
健康促进科李娟萍
2012年4月27日
第三篇:读《学雷锋精神》有感
党 在 我 心 中
读《学雷锋精神》有感
最近,我读了《学雷锋精神,树时代新风》这本书。这本书介绍了雷锋短暂的一生,却做了许多助人为乐的事情,让我深深地感动……
1961年5月的一天,雷锋去丹东出差,清晨5点就起来赶火车。在去火车站的路上,他看见一位大嫂背着一个小孩,手还拉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去赶车。天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母女三人都没有穿雨衣。那个小女孩还掉进了泥坑里,弄了一身泥,她一边走还一边哭。看到这种情况,雷锋急忙跑过去,脱下自己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马上又背起那个小女孩,一同来到火车站,雷锋替大嫂买好了车票,又帮着她们一同上了火车。在车上,雷锋看到那个小女孩冻得直打颤,把贴身的那件绒衣脱了下来,给小女孩穿上。雷锋又把自己带的三个馒头给了她们。上午9点钟,列车到了沈阳,雷锋把她们母女三人一直送出了火车站。
1962年8月15日上午,那是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雷锋刚刚出车回来,领导叫他去休息,雷锋没去,他要和助手一起擦洗车子。他让手开车,自己在泥泞而狭窄的路上指挥助手倒车。车子拐弯时,后轮打滑,撞倒一根木子,正砸在雷锋的头上,他当场被砸晕。虽经医务人员奋力抢救,仍未
能挽回他的生命,不幸牺牲。当时,他只有22岁。
读了这本书,我的心情迟迟不能平静,雷锋爷爷虽然去世了,但是,但那助人为乐、乐于奉献、艰苦朴素、谦虚友爱、刻苦学习、敬业爱岗的精神,公而忘私和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一定会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弘扬光大。党永远都在我们的心中,雷锋精神也永远在我们心中,我一定会虚心向您学习。
桃园小学
五(5)班
陆志敏
第四篇:学雷锋有感
学雷锋有感
今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动员会。会上又一次见到了我们敬爱的林校长,每次见到他,我的心情都无法平静,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大妈,却做了及其不平凡的事,她不正是我们一直引以为榜样的雷锋吗?
雷锋,一个全世界响亮的名字,一个“能用有限的生命谱写无限人间美好乐章的人”,他身高只有1米54,体重不足50公斤,却成了几百万人民解放军的排头兵,他就像一块巨石,激起我们心灵深处浪花层层。叔叔永远年轻,因为叔叔有一张年轻的面容,他的微笑永远留在千万人的心中,22岁是他永远的年龄。他的日记,人们越读越起劲;他的故事,人们越听越动情!
第五篇: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
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5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5篇1“一个人可以被毁灭,却不能被打败”,每当我遇到困难时,这句话总会浮现在我的脑海,给予我继续前进的勇气。
这个叫桑提亚哥的老人深深地震撼了我,他在连续8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条鱼实在大,老人用他的小帆船在海上拖了3天才把鱼杀死,绑在小船的一边。但在归程中这条大马林鱼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鱼骨。
老人桑提亚哥,尽管一开头就处于不利地位——8天没捕到鱼,认为“倒了血霉”,而且别的渔夫把他看作失败者。然而他的英勇正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老人明知对方力量比他强,还是决心战斗到底,尽管结果鱼肉都被鲨鱼咬去了,但什么也无法摧残他的英勇意志。
老人在第一条鲨鱼咬去了大约磅肉后想:“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话道出了本书的主题。从这方面来看,本书并不是什么寓言,而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
老人在重压下仍能保持优雅的风度,他是他一个精神上不可战胜的硬汉子!他是明知要失败而不怕失败的英雄!他的不被失败压倒的顽强搏斗,正昭示了人类那不可摧残的精神力量。它是人的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的化身。
在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当被巨大的挫折接连不断的打击时;当那蜂拥而来的灾难来临时;当你那饱受摧残的心已无力抵抗时,你可以来学习一下这位老人,一位硬汉的人生,一种奋斗的人生观。作为销售,我们需要学习这样的人生观,面对困难,需要有无畏的一种精神,绝对不能被打败!
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5篇2《老人与海》这篇作品出自美国作家海明威笔下,这部小说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一种奋斗的人生观。
一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84天没有钓到鱼,几乎快饿死了。他不仅没有认输,还充满奋斗的精神在海上拼搏。终于在第85天钓到一条大鱼。最后,大鱼还是难逃被吃光的命运,他拖着一副鱼骨回去,却得到了人们的赞赏。
渔夫这种敢于奋斗、不言败的精神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无论是学习上还是事业上受到威胁的时候,我们都会努力奋斗,为的就是博得最后的胜利。也许结果会是失败的,但是在奋斗的过程中,你已经得到了自己的认可和精神上的胜利。不管成与败,我们内心深处都可以看到一个顶天立地的形象。
渔夫这种精神是我们必须敬佩以及学习的,这种精神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和剂。
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5篇3最近,我读了老人与海这本课外书。这里面讲了一个老人原来钓鱼钓的又大又好。可是,现在他一连48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为了证明自己能力而再次出海。在海上几经努力,终于钓到了一条比他的船还要大的大马林鱼,他一直和大马林鱼周旋耗了三天时间,最终将杀死了这条大马林鱼。然后,在回程的路上,这条大马林鱼的血却引来了鲨鱼群。于是他于鲨鱼群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最终这条大马林鱼被鲨鱼群吃光了。回到港时,他只带回来了大马林鱼骨架,这是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证据。
我觉得我也很需要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次的考试,我因为粗心大意和偷懒这个坏毛病,丢了许多许多的分。当时我就觉得很沮丧,就觉得自己好像很没用。后来我看了一个故事,就是说,爱迪生发明灯泡的时候,用了一千多种材料才找到一种很好用的。每一次失败了的时候,他只是轻描谈写地说:“我并没有失败,我只是又找到了一种行不通的材料而已。”比起爱迪生和老渔夫,我那点小困难并不算什么,只要把粗心大意这个坏毛病改了就好了,只要我学会永不言败就一定能成功!
永不言败,这就是《老人与海》告诉我们的。
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5篇4从读完《老人与海》开始,我就感觉有一种隐隐的冲动堵在胸口,却无从辨认它的构成元素,也无法为它找到释放的出口。最终得到的却只是些零散的思想碎片,就让我将它们一一罗列吧。
《老人与海》的故事非常简单,写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上一条大马哈鱼,但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并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最后回到岸上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有人说,《老人与海》的故事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作者借它道出了全书的主题---“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我不赞同这样的观点。
诚然,小说中,作者借地亚哥的言行举止体现了对英雄主义的歌颂,比如圣地亚哥不惧挫折,永不言败的精神(undefeated spirit),比如他与大马哈鱼的殊死搏斗,比如他对伟大的`迪马乔(DiMaggio)的狂热崇拜。可是到了小说的结局,老人通过搏斗所得到的结果被鲨鱼抢劫一空,只留给他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从老人的话语中我只能感受到消极,无奈和落寞的凄凉,这样的情节安排,还能说作者仅仅是在歌颂英雄主义的伟大吗?这是否可以看作对英雄主义的某种反思?书中的英雄主义始于惊叹号,却终止于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我看来,《老人与海》的故事是一场老人命运使然的悲剧,而悲剧的根源也许正是所谓的英雄主义。书中写到,圣地亚哥把大海看作自己的家,他对大海怀着原始,朴素而深沉的爱,他不仅仅是一个以打渔为生的渔人,而且是一个把自己的生命与大海相系的老人。他热爱海里的每一条鱼,每一朵浪花,甚至对海上的飞鸟都有一种出于爱的同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海不仅仅是他的家,也是他的精神支柱和灵魂的栖息之所。在没有捕到鱼的八十四天里,他是愉快而不屑认输的,即便生活再困苦窘迫,他也从不绝望,而是满怀信心地去面对。然而,在出海的第八十五天,当那条十八英尺长的大马哈鱼出现点燃老人征服的欲望时,他就开始一步步走进自己导演的悲剧。在与大马哈鱼搏斗的过程中,老人的心态是复杂的。他对大鱼是有感情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怀有同情的恻隐之心。可是出于职业习惯和自尊心,他又不得不杀死大鱼---“我跟你奉陪到死。因为当渔夫正是我生来该干的行当。”两种彼此矛盾的心态源于圣地亚哥一人——一种出于人的本性,另一方面则是人的社会性。所以,在与大鱼搏斗的过程中,老人的内心深处正与自己进行着更加激烈和残酷的心理斗争。当然,随着故事的发展,老人战胜大鱼,这在更深层次上暗示着人的社会性最终征服了本性。此时,虽然老人在体力,精神和心理上都受到极大折磨,但他终究依靠他的力量战胜了大鱼。
可以说,作者对英雄主义的渲染在此时到达了一个高点。然而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也是从这时候开始,作者开始了对英雄主义的反思。大鱼的腥味引来成群鲨鱼的攻击,老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战利品,开始了与鲨鱼群的新一轮殊死搏斗,悲剧就此发展到高潮。此时,老人的信心已不像之前与大鱼搏斗时那样坚定,他不断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出海太远了。我把你和我都毁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鲨鱼的不断侵袭,老人最终选择了放弃——“仅仅希望能够平安地回到岸上,回到家里,美美地睡上一觉,和孩子聊会儿天。”那么,他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战利品而与鲨鱼搏斗吗?恐怕不尽如此,他的目的还在于通过捕到大鱼证明自己的能力,回击人们对于他的种种质疑。公共舆论是每个生活在社会上的人都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那么,作者是借此歌颂英雄主义的伟大,还是暗含有某种讽喻的意味呢?我认为是后者。老人以生命为代价,去换取英雄主义的实现,只不过是为了满足得到社会认可的虚荣心。这是英雄主义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那么,小说究竟涵盖着怎样的主题呢?根据弗洛伊德关于梦的阐释,一个人的梦境反映的往往是他在潜意识里所处的真实心理状态。或许我们可以从老人的梦里寻找一些关于小说主题的线索。小说中,作者关于老人的梦有这样的描述:“He no longer dreamed of storms, nor of women, nor of greatoccurrence, nor of great fish, nor fights, nor contents of strength, nor of his wife.Heonly dreamed of places now and of the lions on the beach.They played like young cats inthe dusk and he loved them as he loved the boy…”人们普遍认为老人梦中的狮子代表的是永不言败的英雄主义精神,对此,笔者不敢苟同(Ps:不好意思,不用“笔者”笔者进不了状态~)。为什么出现在老人梦里的狮子像小猫一样嬉笑打闹呢?实际上,作者通过老人的梦在暗示读者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英雄主义,不仅仅是与人搏斗,达到战胜和征服对手的目的,而是用微笑去爱,用爱去征服敌意,从而拥有淡然一切的心境,实现心灵与社会的和谐。我想,这才是全书最深刻的主题所在
读老人与海有感优秀5篇5读了《老人与海》后,我对小说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老人的乐观顽强的态度上,再读《老人与海》,便认为老人是个具有完事人格的硬汉,可当我三读《老人与海》后,我才渐渐体出老人那真正的可贵的气概。
老人在书中虽然一直说“我没得选”,但其实他还有好几次选择的权力,他可以因为自己年迈而选择放弃那条大马林鱼,他可以因为自己受伤而选择割断绳子,他可以因为鲨群凶猛而选择弃鱼逃离,可是他都没有这么做,他坚持了下来,尽管对于他那个年龄的能力而言,已经临近甚至深深超出了他的极限。
我们敬仰,敬仰的是什么?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不论是原古时代,还是当下,人们对于英雄的描述,大体上是一致的,那便是拥有超于常人的勇气与意志,拥有着比常人更高尚的追求。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是因为他的心灵而伟大的,我想英雄之所以被称为英雄,并也决不因为他们的离奇故事,而是他们高于同时代人的高尚人格。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如今在自然界中处于最高层,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几千年来祖先的不断探索,自身的能力到达一个又一个惊人的高度。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那么崇高的精神去探索,大部分人在现有的能力范围内满足地过活,不愿去探索更高一层的力量,而有些人却愿意却触碰极限,通过漫长的艰苦的努力,使人类较其他种族多一点生存下来的优势,通过千年来英雄们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世界。
这些英雄的确值得敬仰,他们在面临困难时那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正是那强大的意志力支持着身陷绝境的英雄们,绝不放弃。看那些历史上的英雄所面临的处境,想必也会有其他人经历过,可为什么只有那寥寥数人被后人桂予“英雄”称号呢?我认为那些人的能力未必较英雄差之甚远,不同的选择背后反映的是对正义的认知和控制思想改变的意志,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所做的事有着清晰的想法和坚定的意志,那么他就很有可能从普通的人中脱颖而出,摘得目标,超越极限。
我觉得人类的极限很像一根皮筋,你需要以极大的力量才能扯断它,把手伸出去,自然,也会出现手被皮筋狠狠地弹回来,在手上留下一道通红的痕迹。老人就很像被皮筋给弹回来的人,可是令人感动的是他面对挫折时的淡然,那一份超脱令读者对老人依然充满信心,相信他一定会再次捕到鱼。
《老人与海》带给我们的决不是一个渔夫的故事,真正珍贵的是老人敢于挑战极限和笑看挫折的英雄气概,老人没有失败,他超越了极限,是人们心中屹立不倒的英雄!
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