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愿做书的朋友——读《走遍天下书为侣》有感
我愿做书的朋友——读《走遍天下书为侣》有感
读完《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我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开篇就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当你独自一人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一样供自己娱乐的东西,这似乎很难,很难选择,而文章的作者——尤安。艾肯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为什么呢?我想:作者是独自一人驾舟去环游世界,在茫茫大海上一个人难免孤独、寂寞、无助。每当这时便可以读这本喜爱的书,可同书中的作者对话,汲取精神的营养,树立信心,打发孤独寂寞;也可同书中了不起的人物对话,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跟他们做朋友,寻求帮助。我想:世界上最能打发孤独、寂寞的娱乐品肯定是一本你喜爱的好书。因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位高尚的朋友,读这本书,就像同一位高尚的朋友谈心。
读完课文,耳畔时时回荡着作者那铿锵有力的话语:“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我想象得出,作者对书那如饥似渴的喜爱之情,对书那执着追求的痴迷样。作者为什么愿意将同一本书读上百遍,难道作者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百思不得其解,原来,不管当你第多少遍去看同一个事物,或去读同一本书时,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我不禁惭愧起来,我也是个书迷,但倘若要我读同一本书,别说读上百遍,就是重新多读一遍,我都不愿意,更何况去读上百遍,那根本办不到。想到这些我万分惭愧,但我暗下决心也要学习作者的读书方法,百读不厌,细细品味,更有效地吸收书中的营养。
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语句,时时感染着我。我最忘不了这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随地想去就去的故地。”我觉得把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比喻成“朋友”和“故地”,显得特别亲切、形象。让我明白了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用意——让我们都来做书的朋友。
我愿做书的朋友,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德阳市实验小学四年级:陈曦
第二篇:读《走遍天下书为侣》有感
读《走遍天下书为侣》有感
《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文章生动地把作者爱读书的表现写了下,使我每天都恋恋不忘,连上数学课时也经常因为想这篇文章而被受皮肉之苦。这篇文章,把作者的爱读书,喜欢读书的表现生动的描写了下来,而且文章中作者把他向读者问的问题回答了,做这些的答案令我大吃一斤,我以为作者肯定会选择笔记本电脑,在他的船上上网,还可以聊天,我万万没有想到作者会选择一本书,还会在船里一遍又一遍的读那本书,甚至会背诵,但作者却有“温故而知新”的想法。
作者的读书方法也让我佩服,我把他的读书方法概括成了:熟读课文,续写故事,理解内容,了解作者。
作者把书看做自己温暖的家和互相学习,互相指点的同学。这样的比喻是多么的亲切,可想而知,作者对书的感情有多么的浓厚啊!
我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要读书,就一定要把文章的内容弄清楚,还要把作者读书方法进行运用!
重庆市黔江区实验小学五年级:詹涪森
第三篇:作文:读《走遍天下书为侣》有感
读《走遍天下书为侣》有感 结尾:
《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
读了《走遍天下书为侣》让我觉得读书是无比重要,也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快乐。、书是一个人最好的朋友,我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书陪伴我一生,我相信自己,一定行﹗
我觉得把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比喻成“朋友”和“故地”,显得特别亲切、形象。让我明白了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用意——让我们都来做书的朋友。
我愿做书的朋友,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本来,我很讨厌读书的,但自从读了《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让我感受到了作者非常喜爱读书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此,我也把书当作我最好的朋友。
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都有,天天相见,但感受却不同,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如果没有朋友和家人,我们将会迷失生活的方向,不知道怎样面对生活。
想到这些我万分惭愧,但我暗下决心也要学习作者的读书方
法,百读不厌,细细品味,更有效地吸收书中的营养。
每当这时便可以读这本喜爱的书,可同书中的作者对话,汲取精神的营养,树立信心,打发孤独寂寞;也可同书中了不起的人物对话,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跟他们做朋友,寻求帮助。我想:世界上最能打发孤独、寂寞的娱乐品肯定是一本你喜爱的好书。因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位高尚的朋友,读这本书,就像同一位高尚的朋友谈心。
读《走遍天下书为侣》有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从读了《走遍天下书为侣》这本书时,我被深深吸引住了,我连续读了几遍,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一副生动的画面:一个小女孩把一本书抱在手上,坐在小船上,蓝蓝的天空,海鸥在蓝天飞翔,多美啊﹗作者将书喻为朋友和家,的确是一种妙喻,朋友和家,人人都有,天天相见,但感受却不同,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如果没有朋友和家人,我们将会迷失生活的方向,不知道怎样面对生活。
作者反复列举了“一遍遍地读一本书”的感叹,也是教我们读书的方法,读书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读,细细品味,用心的琢磨,才能有所收获,才能读得津津有味。
作者说世界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我们班有四十个同学,也就有四十种读书方式,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读了这篇课文,每个人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书是一个人最好的朋友,我要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让书陪伴我一生,我相信自己,一定行﹗
读《走遍天下书为侣》有感
读完《走遍天下书为侣》这篇课文,我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开篇就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当你独自一人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一样供自己娱乐的东西,这似乎很难,很难选择,而文章的作者——尤安。艾肯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为什么呢?我想:作者是独自一人驾舟去环游世界,在茫茫大海上一个人难免孤独、寂寞、无助。每当这时便可以读这本喜爱的书,可同书中的作者对话,汲取精神的营养,树立信心,打发孤独寂寞;也可同书中了不起的人物对话,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跟他们做朋友,寻求帮助。
我想:世界上最能打发孤独、寂寞的娱乐品肯定是一本你喜爱的好书。因为,一本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位高尚的朋友,读这本书,就像同一位高尚的朋友谈心。读完课文,耳畔时时回荡着作者那铿锵有力的话语:“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我想象得出,作者对书那如饥似渴的喜爱之情,对书那执着追求的痴迷样。作者为什么愿意将同一本书读上百遍,难道作者的理解能力有问题?还是真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百思不得其解,原来,不管当你第多少遍去看同一个事物,或去读同一本书时,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我不禁惭愧起来,我也是个书迷,但倘若要我读同一本书,别说读上百遍,就是重新多读一遍,我都不愿意,更何况去读上百遍,那根本办不到。想到这些我万分惭愧,但我暗下决心也要学习作者的读书方法,百读不厌,细细品味,更有效地吸收书中的营养。
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语句,时时感染着我。我最忘不了这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随地想去就去的故地。”我觉得把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比喻成“朋友”和“故地”,显得特别亲切、形象。让我明白了作者写作本文的真正用意——让我们都来做书的朋友。
我愿做书的朋友,到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第四篇:走遍天下书为侣
《走遍天下书为侣》教学反思
本册第一组课文的主题是:我爱阅读。书中选编的四篇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我也是爱阅读的人,所以书中选编的四篇课文所讲的我深有同感。我也希望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能让学生爱上阅读。
让学生从读书的角度谈自己的体会,这样更直接,避免拐弯抹角,把学生转糊涂了。
课前通过调查,我发现,喜爱读书的同学有不少,问他们为什么喜欢?有的说是为了写好作文;有的说是喜欢里面的故事:有的干脆说是父母规定要读的……我又问他们读书以后有什么收获?有的同学把握了故事情节;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有的同学记住了里面人物的言行……感觉学生读了,但是真正热爱书,并能真正读进去的人不多,这可能也跟学生的年龄和阅历有关系。所以在进行这一单元教学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一篇新入选教材的文章,这篇课文围绕的是这样一个核心──“人的一生,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岁月成长都应该以书为自己的伴侣。”
并在其中渗透了作者选择书作为自己的伴侣的原因和读书的悟道的常规方法。号召孩子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以书为侣”的好习惯。
我采用联系比较,让学生将作者对书的看法与自己的实际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朋友”“家”,让学生畅谈感受,唤醒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对于文章谈到的读书方法,更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告诉学生应该怎样读书,让他们切身体会到只有将读书与思考相结合,才有收益的道理。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学生会理解的更快,体会的更深刻。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轻松而舒适,书,让这个世界充满真善美,当学生真正感悟到这一点时,读书的欲望是从心底迸发的,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想法转化为行动,号召他们加入读书的行列。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反思了一些东西:真正的语文科应该上得实在一点。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因此我着力把语文课打造得短小精悍一些,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过程也力求简单。我的教学目标是“两个一”:读通读顺一篇课文,解决书后的一个问题。
课堂上,我着力地给足时间,让学生去与文本对话,回答书后要求回答的问题,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上好语文课。学生接触材料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文不读熟不开讲。”这是特级教师们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课堂上我从一次自读,二次选难读,三次展示读,后面的随机读,都希望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把语文学习得更加实在一些。课堂应该是安安静静的给学生读书,去体会语言文字。本节课我选择的媒体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简单的幻灯片。几乎用了比较原始的手段,和学生对话,和文本碰撞,激发学生思考。另外,我还很关注细节,让不爱举手的同学发言,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有所发展。我觉得实在还要体现在让学生乐学,爱学,这需要教师实在地引导,热切地鼓励,真切地调动,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内非肽分泌得比较多了,学习的效果也就更加有效,实在了。
语文课要姓“语”,在课堂教学中我多次安排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静读思考问题,师生(生文,生生)之间的对话,句式变化的意义,读书方法的交流和掌握,对于读书理念的反思,评价这些都是在品词析句中,在引导交流中,在方法指导中实现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语文味儿”。
第五篇:走遍天下书为侣
《走遍天下书为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走遍天下书为侣》是英国作家尤安·艾肯的作品。课文中作者以独自环绕世界旅行,只能选择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作为开篇,引出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观点。在朴实的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作者“与书为侣”的读书情结;品尝到了作者在反复的读书中获取知识的惊喜和快乐;同时分享了作者读书的方法。
这篇课文设计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以书为侣”的情感;二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选择书为旅行伴侣的原因及反复读书的方法;三是让学生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兴趣。
二、学情分析
五(2)班现有学生58人,比一年级入学时多了20几个,而且是陆续转来的,导致学生基础相差太大。学生多数是农村的,大多数父母不在身边,住校生居多。
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班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读课文还停留在低年级的指读水平。从知识检测来看,对课标要求的达成度一般。因此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极少数学生成绩较落后。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生字词为导引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以及反复读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合作探究、个性研讨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体会到“与书为侣”的乐趣。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的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以及反复读书的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受到的启示。
四、说教法
1、朗读法。
在教学中,我通过接段式朗读、竞读、齐读、快速朗读等方式,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作者“与书为侣”的情感,并以此共鸣。
2、合作探究法
在教学中,我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以小组或者同桌讨论交流的形式来开展教学,充分发挥集体合作的智慧,创建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3、提问法
针对文本,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鲜明自己的个性观点,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学生的个性张扬。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繁忙的工作或者学习之余,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娱乐方式,谁来谈谈。现在,如果给你们一次环绕世界旅行的机会,如果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哪样?接着让学生进行选择性发言。
真好。可你们知道生活在英国的作家尤安·艾肯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态度是怎样的?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英国,走近尤安·艾肯,去倾听他内心的声音。
(二)、学习课文
1、放情朗读,体会“与书为侣”的情结。
让学生用火车接龙式接读课文,即分段朗读课文,朗读结束后,让学生进行朗读评议。
这样安排的意图是:创设浓烈的读书氛围,扩大学生的课堂参与面度,尽早进入文本的氛围,为下面文本的研读开辟道路。
2、合作探究,品“与书为侣”之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为了落实教学的重点,我抓住课文的标题和文本重点段落来进行教学。
⑴、从标题入手,设计悬念,激起兴趣。在标题中,我们看出作者的伴侣是什么?谁来说说对标题的了解?在学生理解标题意思的基础上,教师小结中进入文本。
这样安排切入文本的意图是:A、抓标题中的“侣”作为切入口,既落实了文本知识点的教学,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质疑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抓重点语段,品析语句,体会作者对书的情结
教师引语:在标题中,我们知道作者走遍天下都把书当成自己的伴侣,在生命中时刻相伴,共担风雨,共享喜怒哀乐。那作者环绕世界旅行的伴侣的选择毫无疑问就是书本了,那作者选择一本书作为旅行伴侣的原因是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五段和第六段,并品析相关句子来探究其原因。
原因一是作者对书有浓厚的感情,把书视为自己的挚友和家人,带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出行,是一件快事;二是不管看多少遍,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得到新收获,给人以不尽的精神享受。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抓重点语段,品析句子,是精读课文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能焕发学生的情感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即落实了课文的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⑶、抓重点词语,理解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和启示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分享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以及受到的启示。教师提问:作者爱书,把书当做是自己的伴侣,并在反复的读书中发现新东西,得到新收获,那作者读书的方法是什么?我们又受到怎样的启示?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
教师出示第七自然段,让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抓住“首先”、“然后”、“最后”等关键词语理解作者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并进行背诵指导,最后在讨论中明确作者读书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即它提示我们读书不要浅尝辄止,要从多角度反复读书,把书中的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以重点词语为引子,让学生一目了然文段的内容,落实教学的难点,同时培养了背诵语段的技能。
3、个性交流,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提问:课文中,我们分享了作者读书的方法,相信大家在平时的读书中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谈谈,好吗?(让学生各抒己见)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的个性交流,汇总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4、筛选朗读,再现作者的读书情怀
让学生筛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来小组中竞读,然后评议朗读情况。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又达到语文积累的效果。
(三)、总结全文
在这块上,我让学生谈谈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利用总结课文这一模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从学生的反馈中检查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语段或者句子。教学反思:
课讲完了,但我要把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读书的热情化作他们的行动。对大部分只喜欢看电视而不愿多读书的同学提出倡议:倡议全班同学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合理安排时间,减少一些看电视的时间,力争利用空余时间多读书养成“以书为侣”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