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11:5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第一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课堂也可以很精彩——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石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网名“当年明月”)本来只想娱乐自己,想不到发表以后捧场的人数以百万计。这精彩“一网打尽”好多识文断字的地球人。呵呵,看了一篇两篇就会上瘾。为什么呢?精彩呗。为什么能精彩呢?我想不外乎这几点:

一把历史人物当“人”看。朱重八能征善战,铁腕治国,也是一个“念旧”的人,对发妻马皇后恩爱有加。被某些人抬上天了“清官”海瑞,除了会折腾再无任何政绩。一代名臣张居正权力欲不得了,抗倭名将戚继光贪财。大奸相严崧和发妻恩爱终老。呵呵,还原历史原貌,也让我们感慨,膜拜,愤怒,为这些有血有肉的帝王将相,或者贩夫走卒。他们也像我们一样,也像邻家阿哥一样,渴望爱和温暖,渴望扬名立万,渴望良田美宅。

二故事说话。政治争斗、权谋之术、疆场之策,这些刀光剑影,运筹帷幄,官场职场潜规则显规则,全在有声有色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里。故事扣人心弦,环环相扣,悬念丛生,叫人欲罢不能,任他忽悠到底,爱它(《明朝那些事儿》)没商量。

三语言鲜活。石悦特别能来事儿,常常通过史料今译,情景置换,打比方,做类比,等等,总之,是将我们看不懂的冷着面孔的古人生活、心态还原到当下,让他们和我们面对面,嬉笑间接受了鲁豫大家豫的采访。他称朱皇大仙们为“朱老板”“朱同志”。严崧为“老牌的职业流氓”。亘古罕有的文武奇才王守仁仙逝后,他引用毛爷爷的话:“赞:王守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样的史书怎不精彩?怎不叫人击掌叫好呢?

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否从里面吸收点营养呢?

一把学生当成成长中的人。既要放眼学生的未来,也要关注孩子的当下。他们需要老师的理解、尊重、呵护和关爱。一代名相张居正用毕生的心血培养皇帝学生万历,想让他与汉武帝、唐太宗并列,千古传诵,青史留芳。结果怎么样呢?这位张大哥死后差点叫学生万历爷鞭了尸。多么刻骨的仇恨!看来我们真的要蹲下身子,走进学生的心灵,想学生之所想,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师要善于讲故事。美国孩子最喜欢侃故事。我们的孩子喜欢听故事,听多了也会侃嘛。课堂上,讲点文字的故事,作者的故事,成语的故事,课文背后的故事——老师侃,学生侃,师生总动员,还怕学不好语文,还怕课堂不精彩?

三教师要会“善喻”。古人云:善教者善喻。字写得好的,管他(她)叫大书法家“王羲之’。读书读得好的,管他(她)叫小黄莺小“赵忠祥”。会侃大山的叫“于丹”“易中天”。习作好的叫他“韩寒”或者什么“宝贝”。会管事的叫“老总”或某某老师。读课文时,孩子们又自我设定角色,“我是小露珠”“我是天空”“我是太阳公公”——娱乐的情境中,受到语感和朗读的训练。这样的课堂又怎不风生水起呢?精彩无限,叫人期待呢?

历史永恒。

历史没有对和错,只有成和败;历史是无情的,但也是公平的,历史给了每个人同样的成功的机会,我们没有必要为失败叹息。

历史上的成功与失败,似乎都仅有一步之遥,微不足道的失误可能会导致惨烈的失败;小人物却往往是决定历史发展的关键因素。很多让人遗憾的历史,许多的人似乎都是好像就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了,或许成功本来就是一种能力,既然他们已经失败,那就只是证明了他么还不具备成功的能力。

开国容易建国难。开国需要得更多的或许是拼杀的勇气,但是建国需要的是权谋的智慧。更多的时候,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比气拔山兮力盖世的武夫更为可怕,金笔一挥,横扫千军万马。

尔虞我咋似乎就是官场上的潜规则,改变这个潜规则的人是悲哀的,却也是伟大的。手段对历史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成功了错误的也是正确的,失败了正确的也是错误的,历史从来不讲究仁慈,有时候为了仁慈却不能不残忍,这是历史的无奈,却也是历史的精彩。

皇权的衰落必然导致相权的兴起,这是历史的必然。只有当皇帝具有强大的统治力量的时候,皇权的权威才会存在;欺软怕硬并不关乎人格问题,这是人类在冲突中的必然反映,人们在权衡利益的时候,总会选择用最低的成本去获取最大的利润,当他们的敌对势力比较弱小的时候,他们具备了反抗的条件,理所当然的要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当他们的敌对势力比较强大的时候,他们选择的沉默也是符合他们的自身利益的。欺软怕硬显然是利益倾向问题,并且这个倾向总是维护自己的利益,也就没有了道德上的评判标准了。

或许当皇帝无能的时候,在他的统治时期并没有太多的统治危机,因为这个皇帝凭借祖宗传承的遗产可以将这个帝国维持下去,所有的矛盾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危机只是在逐渐累积,并没有爆发;一旦这个皇帝驾崩,这个帝国的统治危机就会立刻显现出来,人们也迫切的需要改变现状,而如果现实没有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危机就会无法掩盖下去。

奸险的小人似乎都有过辉煌的经历,甚至是最后的成功;而正直的人却都遭受苦难的命运。这并不是历史没有了公论,如果那些小人物没有了让他们炫耀的历史,他们就不可能能成为某段历史的主角,自然也就不存在让人唾弃的历史情节;而如果那些值得我们纪念的人没有他们坎坷的命运或许就只能默默无闻的湮没在历史中,也就不会有他们抗争的丰功伟绩?在批判奸臣汉奸宣扬伟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承认历史是公平的。所有的一切没有脱离历史的正常轨道,存在即合理,看来也是有道理的。

历史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岁月在期间上演了一幕幕成功与失败、欢乐与哀愁的闹剧。等到风消云淡的时候,蓦然回首,才发现人们终究无法改变历史。

-----化工0903李晋睿

第二篇:明朝那些事儿 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刚开始读时,我就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明朝那些事儿》是一部历史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故事。

故事的开始讲的是朱元璋,他是农民出身,家境贫寒,父母也离他而去。于是他出家当了和尚,后被别人诬陷说要起义,无奈之下他投靠了起义队伍,他军事方面的才能过人,打败了其它起义队伍,然后又与元的持续抗争最后赶走了。朱元璋就当上了明朝的皇帝。一个出身卑微的农民居然当上了皇帝,这令我不可思议。当然,也正是这个过程磨练了朱元璋。

书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朱元璋,因为在战场上,他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判断事物果断,不犹豫,能在危险的情况下做正确的选择。而我在写作业时,遇到选择题总是犹豫不决,不确定自己选的答案是否正确,这样就会导致浪费时间我应该学习他这一点。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一段“一个瓦刺士兵发现盘膝而坐的朱祁镇,便上前用刀威逼他,要他脱下身上穿着的贵重衣物,出乎这位士兵意料的是,这个盘坐着的人根本不理他,看都不看一眼”,我深深地被朱祁镇给镇住了。他是一位皇帝,被俘后,他还是沉着镇定,临危不惧,风度翩翩,不失明朝皇帝的尊严,我要向这位皇帝致敬。朱元璋的身世告诉我们要自食其力,学会自立,像他那样没有身世背景,没有依靠,没有家人的鼓励与支持同样可以当上皇帝,而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成就一番事业呢?

这本历史书,它不但讲述了中国的历史故事,还给予了我么启迪与反思,见证了我们民族的辉煌史。

第三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幽默而不失严谨

吴宇博

这个学期,我迷上了《明朝那些事儿》。刚开始,是因为在书架上翻书,偶然间发现了这已有9年历史的书,我对历史很有兴趣,你让我说说各个朝代的名人,我也略知一二。一看“历史书籍”这四个字就激动起来,翻开书皮又看见“明朝”这两字就更激动了。看一本历史书,犹如穿越到古代,与古人对话,看尽这个朝代的名人故事与兴盛衰败,真是棒极了!我立刻拿起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看了一章,觉得耳目一新:哇,这不正是我想要看的历史书吗?看到好玩的片段,我要哈哈大笑;看到奸臣贪污,我又气得牙齿磨得沙沙作响;看到喜欢的忠臣被设计害死,禁不住扼腕叹息,难过好久记得每个朝代都有几位正直的君王,可是这个明朝倒好,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思宗朱由检,就愣是一个正直的君王都没有,还好出了很多忠臣,才让我感觉这几百年明朝没白活。

我还注意到本书作者了,作者名叫当年明月,当然这是他的网名,读了这本著作,真是对他的文笔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本《明朝那些事儿》,一改人们对历史枯燥乏味的定位,使历史成为鲜活的有血有肉的身边故事。对这本书,我还有几个细节感受:第一:幽默,充满趣味性,人都可以活起来,好钱好色不管国家大事的皇帝、贪污的奸臣、只留清白在人间的忠臣、以及好斗的蒙古人这些人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演绎着他们那个朝代的故事。当年明月还特别喜欢跟古人打交道,一会儿称兄,一会儿叫弟,一会儿还攀个i“老大”,轻松诙谐的语言,让我不时捧腹大笑。第二:严谨,这些故事很多都是经过作者查阅资料得来的,有凭有据,不是想象,也不是贾雨村言,是正史,既系统又连贯的。

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样写出自己的特色来!

第四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白话正说诉英雄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这个暑假,我花了几天时间,看了前两部《明朝那些事儿》。第一感觉就是它是一部白话正说明朝的史书,它与史书不一样的是它的语言生动幽默,而与演义不一样的是它讲述的全是真实精彩的历史,这成了我喜爱这部书的原因。

《明史》中有这样一句话评价朱元璋:“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读完第一部,我就觉得——在明朝,最优秀的统帅非朱元璋莫属了。

一切事情都从1328年的那个夜晚开始,朱元璋正因家庭出身三代贫农,因此为了吃饭,他为隔壁地主放了16年的牛。自古雄才多磨难,他17岁时的一场饥荒让身旁的亲人一一死去,带着复仇的火焰和有饭吃的追求,朱元璋来到寺庙,做了8年的和尚,但身旁的数十起暴动让他揭竿而起,经过长达16年的艰苦发奋,他打败了元朝,建立了一个全新的王朝——明。

在16年的造反经历中,朱元璋无比的军事天赋展露无遗。朱元璋是虽然是历代帝王中出身最贫困最低微的一个,是唯一一个曾出家为僧的皇帝。但朱元璋的个人能力是坚强和卓越的,在军事战争中能够做到临危不乱,耐心果敢。他的最大优点就是虽然没读过书,但能够虚心好学,接纳了一大批儒士,善于学习,尊重知识,使自己能够打败一个又一个对手,为自己建立和管理大明王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朱元璋的滥杀功臣以及刚猛治国的手段也过于偏激和残忍,亲自颁布《大诰》等法律条例,严酷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封建王朝。建国初期的几个大案株连了十万多人,其中不免牵连了许多无辜。

“朕本布衣,昔在田里,赖承平之乐。”朱元璋虽有过人之处,但总体上不算是“奇人”,和历史上许多君主相比,他并不出众。与其说他有王气,倒不如说他很有运气,先是出生在了一个汉人必反的动荡年代,又巧遇了众多良相俊将,就连细节因素(鄱阳湖的东风)也那么庇佑他……想不称王也难。

朱皇上无疑是个成功者,但他却不是个常胜将军。在他的成功的路上经历了那么多的失败。因此,要获得最后的成功,不是经历失败,而是经历失败后,继续奋斗的勇气。这是普通人和成功人士的本质区别。

作为大明天下的缔造者,朱元璋有过不朽的功勋,也有过严重的过失,但他有充足的理由为大明帝国而骄傲和自豪。

第五篇: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213,632字(417.25k算出来的)的《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终于看完了,本来以为全书都看完了,结果为了查字数一百度才知道一共有七部,一百五十多万字。其实这两年看的书好多都不了了之了,《乔布斯传》、《陌上花开缓缓归》、《人生若只如初见》,等等。而这本书从648页开始就没有再看过自己看了多少页,到今天中午《软弱》这章看完突然告诉我没有了甚是震惊,低头一看——1021页了。这就是所谓的一直沉迷(虽然沉迷的不过是一本小说,不是什么正事)吧?足见我有多喜欢。

第一部《洪武大帝》主要讲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的故事,主要在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从这本书我也看到了作者石悦深厚的文化底蕴,因为它不仅是讲述历史,他还懂法律学、经济学、犯罪学(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学),可以看出他肯定是读过很多书的,并且广泛涉猎,不拘泥于兴趣。另外,他的文风也是这本书引起如此大的反响的原因,他以一种诙谐、现代化的口吻描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枯燥历史,当然后来我知道这也跟这本小说的来源有关——他最初是在2006年3月到2009年3月连载在天涯社区的一本网络小说。想必那会我还在初中,虽然初三升学的日子我并没有很努力但至少还是个乖乖女——不去网吧,不打游戏,不听歌,不看电影,去书店看书对“言情小说”专区从来是避而远之。有一件小事可以说明我当时有多乖:有一次在书店看书,好像也不是什么跟学习有关的,我一抬头猛然看见自己站在“言情小说”的书架下,顿然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换了个位置。想必现在的同龄人可能都有这种经历,可能有的学霸现在还保持着这种生活方式。当然,一些发达地区或者家庭条件比较富庶的孩子可能并不是这样的,他们在大学前就关心政治事件,对政治人物了如指掌,或者接触了很多欧美文化,会唱很多英文歌,或者一直热衷于漫画,在杂志上连载,甚至签约了漫画公司,再或者热衷于某项运动,比如定向越野,这种我在大二之前从来没听说过的运动。这两种教育方式和成长方式我更倾向于后一种,虽然他的实际可行性还有待研究,但我觉得不应该让升学抹杀掉孩子的兴趣和广泛涉猎各方面知识的机会。

扯得有点远了,用明朝那些事的体可以说:要真对此问题大肆讨论,大概可以写一篇《论中小学生升学与课外兴趣发展的互斥与兼容》,读教育学或者师范的同学应该可以把这个题目作为自己的毕设题目了。

再说《明朝那些事儿》,最开始是从朱元璋是怎样当上皇帝开始讲的,它主要是以年代和人物为主线。我就按让我有深刻印象的几个点和对我产生的思考来说吧。以前我一直不懂读书的意义,现在我知道了,其实,读书不是什么陶冶情操、提高修养这些摸不着边的东西,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很多书可能都会对我们的生活有指导意义,让我们学会了如何生活、如何活得更好,不知道这样说是不是有些功利化。

要说他推翻元朝那会打得仗,让我倍感亲切。因为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当年明月说了好多蒙古族的战争特点,让我也对自己的民族有了更多的了解。另外其中消灭北元的里程碑战役——“庆州之战”其中的庆州正是我的家乡——内蒙古巴林左旗。终于在历史上找到一点我家乡的踪影,不是以前学历史的时候那些文人武将、才子佳人总是出现在北京以南的省份,导致我一直以为我家乡在古代就是一块蛮荒之地,其实可能根本没有人居住。当然,蒙古族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再加上内蒙古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地理条件恶劣,政治经济文化不发达也是可以理解的。由此可见,在冷兵器时代,地理条件对地区的发展有多么重要。现在交通方便了,但是,一个地区的软环境对地理条件的依赖依然是那么严重。这也大概为我未来的选择提供了一点方向。

还有陈友谅,他是朱元璋在打江山时期最强劲(jing)的一个对手,他善于水战,而这正是朱元璋的弱点,朱元璋没有巨大的战船,他的战船不过是几艘小破渔船改造的,就像那句决战时期陈友谅的战船有三层之高,让朱元璋的士兵“仰不能攻”,他的士兵也不习水性,可以说他胜的可能微乎其微,但是他最终就是打败了陈友谅,夺得了天下。这与朱元璋极高的政治和军事天赋不无关系,但是也是陈友谅的从小兵成长为一方枭雄的过程有着巨大的关系。他是一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在他的心中没有信和义。倪文俊赏识他,提拔了他,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为了成为天完国第一重臣,杀了他;赵普胜是个老实人,对他很尊重,把他当兄弟看,他杀了他;徐寿辉把权力让给他,只想活下去,他杀了他。这个世界不就是这样么?心狠手黑才能取得胜利,因为在你弱小时没人可怜你!为了今天的权势和地位,我不稀罕什么名声,让那些道学先生骂好了,手中的权力和武力才是最重要的。我背叛了很多人,他们不再信任我,随时可能背叛我,但只要我拥有最强的力量,我就能控制一切。这就是陈友谅的内心和他的生存方式。从陈友谅的一生我明白了太多以前从来没有明白的事情。即使在那个成王败寇的乱世,没有好人与坏人,朱元璋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也做了很多坏事,包括后来的洪武四大案,几乎把开国重臣,那些曾经为他出生入死,一起打江山的文才武将杀了个精光,但是最基本的信和义是必须坚守的,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手下的信任,才能有威信,才能让那么多人为自己卖命。同时名声也很重要,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也让我印象深刻。前几天回定向队训练,有一个娱乐项目,赢得跑两圈,输的跑三圈,我们老队长输了,他不参加今年的比赛了因为马上毕业走人了,但是他也跑了,最麻烦的是队长跑的特别慢(他比较擅长读图,所以每次比赛的成绩都不错。)导致大家都跑完了就在那等他一个人回来,后来他说:“其实我本来也想从中间穿过来,少跑一段的。但是后来一想要是后面有队员看到我这样,那就是名声扫地了,以后就再没有什么威信领导大家了。”所以,虽然我们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眼光,但是保持一个良好的名声还是很重要的。

这本书的大部分笔墨都在说战争的事,每次战役是如何打赢的,感觉像一本军事小说,开始我都不愿意看这些,后来发现其实打仗的事也挺有意思的。战争的胜利很大程度上首先决定于军心,然后是优秀的将领,还有勇气、决心和智慧,而并不是士兵的多寡、武器的先进。就是那句:人的信念可以战胜一切。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些战争的理论用在生活中。比如参加一个考试,就可以把他看成敌人,首先不能轻敌,轻敌往往大败,所以估计一个考试的难易程度也一样。另外要有强烈的决心和勇气,当大敌当前的时候必须勇于面对并且维护一个军人的尊严,不能害怕或者感觉打不过就跑。对待考试也是,可能这个考试很难,你感觉自己的水平明显不够,觉得要做的事情很多但你的进度却很慢,或者有的题根本在课本上找不到。这个时候难道就放弃了么?如果放弃就像那些胆小鬼比如李景隆这个蠢材背负千古骂名。而在战争中我们也看到了,可能有的时候局势非常不利于我们,但是单靠决心和智慧就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比如镇守济南城的铁铉,以少数的残兵败将却打败了军事天赋远超自己的朱棣。可是可惜的就是,现实生活中似乎很难有强大的决心和信念支撑我们走下去。就像马云说的:“其实胜利就在第三天,可大多数人都死在了第二天晚上。”

还有一句作者说的:“学习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能力是不等价的。”,就像博学多才的黄子澄一次又一次的提出错误的建议,一个人失误一次很正常,但是黄子澄一直误判这就不容易了。就是朱允炆周围的这帮智囊团,都是一些书呆子,当国难当头时,提出了很多错误的建议,所谓书生误国啊。他们很会读书,但是真正到处理国事上却只会纸上谈兵,看不清形势。这部分几乎颠覆了我的世界观,虽然很多时候一直听说,能力比知识重要,成绩代表不了什么,但我一直把优秀理解为学习好,觉得学习好是基础,有了学习好才能花心思去提高能力。如果学习不好但善于处理事情就是可耻的,没什么可骄傲的。现在才知道,其实学会处理事情才是更重要的,无论我们做什么不是都有只有一个目的么?挣钱。而挣钱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非法途径不能做,其实也不一定就要靠专业知识啊,如果我们擅长的并不是专业知识,又何必非要靠专业糊口。人生的路有千万条,就看你选择哪一条了。

写了三个多小时了,才挤出来这3000多字,想起橙帝动辄洋洋洒洒八千多字(其实读起来我都感觉挺累的,更别说写了。),颇抒己怀,真是不容易。还是读的书太少,肚子里没墨水,自然也是写不出东西来。再说《明朝那些事儿》的文采也不错,作者也是看了很多史书,用了很多文言文,读起来欣赏效果也是不错。

Winfrey作于2015.4.13 22:03 E2栋

控制与仿真中心。

下载《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篇1首先还是应该蹲下来抱抱自己,毕竟这本书的篇幅是比较长的。之前的我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我还是一边听一边看,到底还是读完。应该是......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大全]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精选5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儿全集》读后感(精选5......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本站推荐]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明......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以一种既幽默又调侃的笔调看待历史,但有时又不免流于轻浮。另一特点是段落极短,尤其在第三册之后,每一段落几乎很少超过三行。《明朝那些事儿》这篇文主要讲述......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但读完这本历史剧后,就不自主的想写,想写,就得打开电脑输日志。历史是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有无数个演员,有动物有植物,但既然是舞台,就有人承包,恐龙......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泱泱大国,历史悠久。在这历史的长河中“蕴藏”着有着276高龄,国泰民安得朝代——明朝。说到明朝自然就有历史,历史是断垣残壁,铺满灰尘,还是书页早已发黄......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这学期,不知不觉与历史成为了好朋友,准确来说,我是想要提升历史成绩。因为自己从小就对明朝的朱元璋感兴趣,所以,我抽空读了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节。他,从穷苦......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终于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全集7本),前后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 明(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共经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就像看完了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