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协议书

时间:2019-05-14 11:04: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爱留守儿童协议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爱留守儿童协议书》。

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协议书

关爱留守儿童协议书

为帮助广大留守流动儿童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按照县妇儿工委发(2009)1号《关于加强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本着关爱孩子的原则,签订如下协议:

一、留守儿童家长的职责与义务

1、每周至少给孩子打一个问候电话,询问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给予必要的关爱,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父母的温暖。

2、每月给孩子写一封信,通过情感交流,引导孩子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荣辱观,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3、每半月向监护人、班主任老师了解一次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引导,帮助其正确认识困难与挫折。

4、每半年抽时间回家同孩子团聚一次,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让孩子安心学习、快乐成长。

二、留守儿童所在学校的职责与义务

1、及时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沟通,向他(她)们汇报留守儿童在校生活状况和学习情况。

2.要切实关心留守儿童的思想成长,组织留守儿童班主任定期与留守儿童开展谈心、交流等活动,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思想困惑,教育他们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困难,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交流1次。

本协议一式两份,留守儿童家长与所在学校各执一份。

学校:(盖章)家长:(签名)

年月日-1-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在这个寒冷的二月,我参加了“携手明天,共享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游戏、课业辅导、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尊重了他们的人格。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更加理解了“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含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绚丽的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能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

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事就会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监护的“盲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而他们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其余的是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单亲监护型占49.5%。主要特点: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教育缺失。比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缺乏友爱等。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导致问题的出现。

其次,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再次,社会环境存在不利因素。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畸形心理。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极容易导致他们行为的失范,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调查还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

农村儿童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果对孩子的监控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使他们失去家庭的温暖和教育,其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链中出现“断层”,因此,极易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助、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现象,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反社会人格。

留守儿童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令人担忧。由于父母法定监护职责的缺失,临时监护人监督不严,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部分留守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不少留守儿童欺骗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更有的留守儿童有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违纪行为。

党中央正在大力号召新农村建设,这么多的留守儿童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极为不利的。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帮助。令我们欣慰的,今年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与解决同等重要,也是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安心在外务工的爱民措施,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呼吁层面上,应从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方面解决。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内容摘要】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齐抓共管,尤其以家长及监护人的关心、爱护和引导最为重要,班主任应该多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要求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留守儿童能在家庭中健康成长。而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教育应该要更为严格,班主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沟通、教育

【正文】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在缺少父母亲情的环境中,确保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这些留守儿童要么仅由在家的父母一方看护,要么被留给了爷爷奶奶、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等人代为照顾,他们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教育和关爱,儿童权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不仅如此,由于存在家庭教育缺陷,健康和安全难以得到保证,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染上了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有的则因心理长期压抑而导致了行为的偏差或性格的扭曲,部分甚至成为了让人难以臵信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的主谋者或被害人。这就是近来才被提到人们关注点上的“留守儿童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是思想、成绩较差。有些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家长潜意识里认为读书无用,加之农村孩子学习有成的机率不高,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我们知道青少年儿童的教育过程是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齐抓共管,留守儿童诸多问题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1)家庭方面。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城镇教育费用较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教育方法不得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现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教育大多偏于溺爱,祖辈本身知识少、见识少,教育不得法,只有以生活照顾为主,由于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方面。学校教育侧重于在校时段的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部分教育者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放任自由,顺其自然就造成学生难以教育,把责任一推了之。

(3)社会方面。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教育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致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游戏而不能自拔。

而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中,以家庭教育最为重要。因为,家庭

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及家长的监护情况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及监护人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有时候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得少、关心得少,造成孩子难以教育。总而言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阻碍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衷心期望家庭、学校、社会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点关心、多点交流、多点教育”,我们作为教育者应默默地关怀,经常与他们交流讨论,使老师成为留守儿童最信任的朋友!在教学中多以鼓励式教育为主,不要将“留守儿童”一词经常挂在嘴边,以防不懂事的小学生互相对比,让留守儿童觉得“低人一等”。

二、多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尤其是了解清楚其父母的详细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经常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以信件或短信等方式向其父母反映,让其在工作之余多教育其子女。例如:我班曾经有一位同学星权,其父母均在广州打工,他们经常致电给老师来了解其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沟通,这位同学在心理上感觉其父母就在身边,父母对自己足够重视。

三、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要正确处理工作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这些孩子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四、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留守儿童分布在各个班级,增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同时每个留守儿童特征又不同,心理、学习、生活各有差异,为了准确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我作为班主任,认真摸底调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父母外出走向及孩子托付照顾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详细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针对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差异,开展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工作。班主任要善于接近留守儿童,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更多的爱。用爱去浇灌他们的心灵,用爱塑造他们的心灵。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与学生融为一体,使留守儿童对班主任有信赖感,既把班主任当作老师,又当作朋友。如我班有个调皮学生子航,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外出打工,缺少父母的关爱,如果老师对他多关心一点,他就很高兴

也很听话,我抓住他这个特点,经常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有一次做课间操时我发现他的衣服破了,就叫他做完课间操后到我办公室里来一下。他来到办公室我就叫他把破衣服脱掉,然后我拿出针和线,给他缝补起来,缝好叫他穿上,他高兴极了,连忙给我说谢谢.还有几次我看到我班几位同学的衣服和裤子破了,就回到家拿我家孩子的衣服给他们穿上,这样做能得到孩子家长的赞扬,因而家长对我很尊重,学生对我也很亲切。班主任需要耐心细致地处理出现的问题,世界丰富多彩,纷繁复杂,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作为学生良师益友的班主任,要抱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工作。留守儿童的心灵是脆弱的,很容易受一些不良的行为的影响,做出违纪的事来。班主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地与这类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五、班主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1、精心策划主题班级活动,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留守儿童的心理比其他学生表现更为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在学习上表现紧张、焦虑乃至恐惧;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孤僻、嫉妒;在社会关系表现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在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班队活动。如在三.妇女节“今天是你的节日”为

主题的班队活动中。让学生送一份礼物给妈妈,说一句感谢妈妈的话;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在开展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班队活动中,留守儿童能够管好自己的生活,在寝室里不仅能收拾好自己的床铺,搞好卫生,还能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比如将自己得意的一幅画贴在自己的床铺边,在桌子上摆上一个可爱的小玩意儿。通过活动,环保意识已经内化成他们的需要,审美能力已经体现在生活中了。

2、开展艺术活动,陶冶留守儿童的情操。

爱唱爱跳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生动活泼的活动有助于学生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耐心、坚持、克制、勇于战胜困难等。据此特点,我每周定时开展文艺活动,而且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培养他们的广泛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平时向任课老师推荐,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学校的舞蹈、绘画、书法、电脑等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才干的机会。并通过活动让他们发现自我,找到自信。平时还有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优化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体育游戏是学生熟悉且喜爱的一种合作性很强的活动形式。游戏既包含合作,也存在竞争,有竞争,也就意味着有成功也有失败,一次次合作成功的喜悦或竞争失败中的不甘心,都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次磨练一次考验。为此,我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体育运动如:迎面接力比赛,拔河比赛和广播操

比赛等,鼓励他们积极报名,积极参与。通过比赛,让他们在集体中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去理解他人,通过在游戏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交往,感受集体给自己带来的欢乐与微笑,以此达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参考文献:

[1]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7期

[2] 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教师》2010年27期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共享美好明天

当你走出城市的喧嚣,若用爱心的耳朵去倾听,你就会听到,在远离繁华的城市,在那些偏远的小山村,有一群孩子,他们用带着哭腔声音呼唤:“爸爸妈妈!回家吧!” 他们满面尘土,他们衣服褛烂。

他们的声音微弱,他们的呼唤催人泪下!

这不是对城市繁荣的批判,这是对偏远农村的关心!看过微电影《我想要爸爸妈妈回家》。这段短片之后我流泪了,内心压抑的同时,让我的视觉不知不觉地延伸到社会上这些弱势的群体。一开始对”留守儿童”这词有些陌生,感觉“留守儿童”相距我们的生活太遥远了。毕竟生活在城里的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群被父母娇着、宠着、细心呵护着小公主、小王子。他们在双亲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美好地生活着,但是对于留守儿童们,由于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经商谋取生活,被独自留在家中的他们却不能像其他同龄的孩子那样欢绕在父母膝旁,他们不得不独自面对种种困难和艰辛。甚至稚嫩的双肩过早地承担起了照顾老人、养家糊口的重担。他们也需要父母的温暖,更渴望与父母沟通,让自己的梦想在父母的教诲下成长。可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经商,一年中难得回家一次,让留守在家中的他们倍受思亲的煎熬。好多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成长中面临一些问题,如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方面负面影响。因此,关爱“留守儿童”不只是小事、家事,更是国事,是关系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我想: 留守儿童缺失的是亲情,他们不但需要父母的关爱,还需要社会上更多人的关爱。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社会公民都应该伸出我们的关爱之手,尽自己所能地帮助他们,让这些留守儿童切身感受到世界是充满爱的。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让他们在爱的海洋里顺利成长。“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爱心、是责任、也是义务,是美好的情感,更是博大的胸襟。“送人玫瑰手留香,雪中送炭心留暖”,让我们手拉着手与留守儿童同欢笑,共奋进,使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我感到了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担负的沉甸甸的责任。社会的和谐,需要你我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需要你我共同保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个拥抱、一声安慰„„即使一点点的付出,也是不小的贡献。只要有心付出,就能收获快乐。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首歌:爸爸妈妈,如果你们爱我,就请你抱抱我、亲亲我、夸夸我„„朋友们,让我们伸出爱的双手去扶助稚嫩的希望,用爱的力量托起明天的太阳!因为有千万个留守儿童在期盼、在等待,等待你,也等待着我„„

第五篇: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中华家庭研究会不久前举行的中国人口问题研讨会透露:中国有近2000万少年儿童留守家中。其中14周岁及以下占86.5%。按照全国3.6亿儿童来计算,每18个孩子就有一人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这些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那么,处于这种现象中的孩子,其生活、学习条件,以及发展状况如何呢?

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原父母的监护责任除了向家庭一方转移外,还呈现出监护责任向祖辈转移,由孩子的祖父、祖母或外公、外婆监护,这是一种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多数年老体衰,本身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我在对一位学生进行家访中,遇到过一位60岁的老人,这位老人的儿子、儿媳都 在外地打工,孙女一直跟她住在一起。她的孙女只要有一点伤风感冒的,这位老人就会心急如焚,一定给孙女请上几天假上医院弄一百个放心才会让她回校上课,当我劝老人不必过于如此时,老人说:“那怎么行呢,她的妈妈回来时要是发现孩子有点病兮兮的样子,我怎么交差呢,她学到现在就已经足够用了,还学些来做什么”。隔代监护,对孩子监护的重点是养而不是教,要么是溺爱、娇纵,要么是粗暴、冷漠、放任自流。彼此间由于过大的年龄差距,很难有真正的沟通。从而影响了儿童心理发展和身心健康等其它方面。

其次是监护责任向亲戚或同辈转移,形成委托监护。不管是委托亲戚还是其他个人,这些临时监护人都会以孩子的安全为第一责任。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缺少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这种感情的欠缺影响了孩子对外界的认识,容易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极易出现性格孤僻和无助、自卑、封闭、逆反的心理,使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特别是小学高年级时期的留守儿童处于一个敏感的年龄过渡阶段,个性正在形成中,可塑性较大。比如:独立性迅速发展,易我行我素,但认识能力发展滞后;精力过剩,活泼好动,但自我控制能力差。如果受到不良影响,一些儿童会因心灵空虚转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有的会迷上电子游戏,有的学会打麻将、赌博,有的拉帮结派、抽烟喝酒、逃学打架,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这些都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在上期我校六年级就发生过几名学生集体逃学的事件,事后我们给这些孩子做思想工作时,一个孩子说:“家里没有一个人,没有谁来关心我,还不如到外面去混。”当问及他们身无分文远离家乡会怎样维持生活时,他说:“实在找不到钱就只有抢了,我们人多。”要是这些孩子以如此心态进入社会,完全可以想象这意味着什么。

因此我认为留守学生里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学习较差、性格缺陷、心理障碍、价值扭曲。作为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留守儿童的种种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关爱这些孩子们,帮他们解决种种问题呢?我认为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

(2)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

(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总之,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民进城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民工及其子女是一个特殊的庞大的群体,打工村留守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当前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千千万万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创造条件。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温家宝总理写给一群农民工的孩子的。这句满含感情的寄语,使我认识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责任,我想我们社会里的每一个成人都有责任去关爱留守儿童。

下载关爱留守儿童协议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爱留守儿童协议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朱集镇一小刘丽娟 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功能便凸现出来,学校教育的负担自然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承担了更重要的培养下一代的重......

    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是师德之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了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

    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孩子成长,有爱才有未来 昌黎县荒佃庄镇大营小学 摘要: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积累起来的一个社会性问题,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

    关爱留守儿童

    一、 活动主题: 关爱留守儿童,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全......

    关爱留守儿童

    “情暖童心 ”点亮未来 — 东风南方绵达店诚邀您探访上新小学留守儿童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

    关爱留守儿童

    实践报告 报告人:姬国强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外出人......

    关爱留守儿童

    让爱环绕在留守儿童身边 韩佳豪同学平时又懒又不守规矩,作业不完成,上课时扰乱课堂纪律,爱捉弄别人,是出名的婆婆嘴,家长对其失去了信心。同学对他是敢怒不敢言,老师对他也是束手......

    关爱留守儿童[合集]

    十佳“爱儿童先进单位” 事 迹 材 料 五心换一心 温暖千家人 ---永城实验小学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永城市实验小学 五心换一心 温暖千家人 ---永城实验小学为留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