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2
统筹城乡,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各地劳务经济迅猛发展。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给我国经济建设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渐渐的我们也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断壮大——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它不仅是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而且还是关系到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教育问题和一系列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
3月8日,胡锦涛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寄语重庆,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既是重庆教育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直辖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重庆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加快重庆统筹城乡脚步。
一、调查目的:
在寒假里面我回到农村的老家,乡亲父老们都沉浸在天伦之乐中,在孩子脸上也发现了纯真的笑容。但是当过完年,父母踏上远去的列车,到遥远的城市打工,这些孩子都闷闷不乐。很多时候,这些孩子只能从电话、通信或者汇款中,感觉父亲的存在,回味母爱的余温„„留守孩子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这些孩子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
“314”发展总体目标和任务的确定,赋予了教育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切实贯彻其精神,关爱这些孩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我想通过对家乡留守儿童的调查全面掌握家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帮助家乡解决这个问题。
二、调查对象:
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凰镇八字桥村的留守儿童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座谈、查阅档案、分析学生文本材料等方式进行。访问在重庆沙坪坝区凤凰镇八字桥村的留守儿童家里进行,当场发卷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全村发出调查问卷50份,收回48份,回收率达96%。
四、调查时间:2010年2月15日――――2010年2月20日
五、调查内容:
包括八字桥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及分析、“留守”对儿童的影响、对当地留守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
1、总体现状:
在这次调查中,50人农村儿童中,有36人留守儿童,相当于全村儿童有72%为留守儿童;其中女童有20人,占八字桥村留守儿童的56%,男生留守儿童有44%。其中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25人,占留守儿童的69%;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11人,占留守儿童的31%;另外,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 5名。通过调查我也发现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在调查的儿童中,有25名儿童的家长是在5年前出外打工,有6名儿童的家长是在2
年前出去的,还有5名儿童的家长是今年才出去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留守儿童的增长率为13%。
2.留守儿童父母在外打工地域情况及回家情况:
八字桥村的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大多不是很远,因此回家的频率还是相对较高。据调查显示,有32.6%的家长是在重庆市外务工,有22.4%的孩子不知道父母打工的地点,其中有部分在市外的可能性。
大部分孩子的家长在重庆市区打工,一个月回来一次的占15%,一个季回来一次的有47.8%,只有13.7%的家长才会一年回来一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八字桥村留守儿童受关爱情况较好。这也说明了重庆的经济发展情况好,利于重庆的城乡统筹进程。
3、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分析:
4、在50多名随机抽调的留守儿童中,只有5名儿童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属于优秀,有76.2%的儿童在班级中的成绩属于中等或者中等偏下。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很辛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上课时集中精力情况较好只有40.24%。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求助老师”和“自己解决” 的占到调查总数的半数之多,占59.9%。其中“求助老师”的为9人,占25%;“自己解决”的为14人,占38.9%。有人会“求助同学”,占19.4%;还有6人会“求助亲戚”,占16.7%。可见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
4、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
大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亲外出务工后,孩子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的比例最高,为66.9%;与亲戚等人生活在一起或寄养在别人家里,占25.7%;还有5.7%的是自己生活的。留守儿童生活费每年在2500元以下有20人,占55.6%;2500~5000元有14人,占38.9%;而每年生活费在5000元以上的有2人,仅占5.6%。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每年的生活费都包括了基本生活费用、购买衣服费用和购买学习用品费用等。
5、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分析:
有20名农村留守儿童觉得父母不在身边“有时侯会”感觉孤独,占总数的55.6%;“经常觉得孤独”觉得自己不如他人的人数为5人,占13.8%;而“不会”孤独的人数为11人,占总数的30.5%。
对于身在异乡打工的父母,有25名留守儿童表示“很担心”父母在外打工的人身安全,占总数的69.4%;“有点担心”为8人,占总数的22.2%;有人并不担心,占总数的8.3%。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或与人有小的矛盾时容易生气的占70.3%;有心事向同伴诉说的占40.8%,憋在心里的占28.9%;父母不在身边影响最大的是情感孤单,占38%,学习没人指导监督的占29.6%。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普遍存在一些问题,缺乏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没有能及时的进行心理问题疏导和学习教育辅导。
七、八字桥村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呈现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问题及其家庭教育的缺失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1、心理情感上的孤独与无助: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根据调查和座谈的情况,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很多留守儿童都觉得自己很孤单、寂寞。有了困难,有了挫折,无处可诉,无人可帮助,由此而影响到学习,长期这样下去,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很不利的。
2、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学习较差。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大多是处于一般水平偏下。由于这些孩子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而比较悲哀的一点是:大多数留守儿童对于学习的目的与理想比较茫然,从而导致缺乏学习主动性。
3、行为品质凸现不良:
青少年时期正是孩子的品德、认知水平、是非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父母的外出务工,让孩子在其发展关键期失去了最好的引路人。大多数孩子是和祖辈生活或单独生活,祖辈对隔代的那种自然的溺爱和宽容,使得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一片空白。另外,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对留守儿童成长有不利影响。调查中发现,由于心理问题导致品行问题,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逃学、早恋、抽烟、喝酒、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八、决策和建议:
(一)家庭方面
1、首先,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都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长。
2、其次,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
3、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教育,提升他们的家庭教育观。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与学校和村委会联系。
(二)学校方面
1、要求各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学生登记备案,专门管理,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管理。
2、充分利用假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3、学校要开设相关的心理咨询课。我们知道,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都是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作为留守孩子,他们在心理方面承受了普通孩子所没有的压力。如何很好地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所以,建议学校要专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让心理老师给予孩子在心理方面正确的引导。
4、学校要开展更多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有关法律和道德方面的知识讲座,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提高孩子的道德修养。多种活动的开展,会让孩子觉得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三)政府方面
1、认真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
鼓励学校组织教师、学生与留守儿童建立帮扶制度,特别要重点帮扶思想品德有偏差、心理素质有异常、学习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要根据农村留守儿童实际,开发有关校本课
程,加强自我保护、安全、法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
2、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将相关政策的内容落到实处。政府可以建一些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学校,在住宿、饮食、娱乐、安全等方面能够给予孩子细心的照料,学校老师要做到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认真负责。
3、积极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救助保障机制
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及其家庭困难状况的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切实保障特殊困难农村留守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要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基层组织、村(居)民自治组织、民政助理员和社会热心人士的作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有过流浪经历的留守儿童的关爱和保护。
参考文献:
[1]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通知
[2]蒋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基本缺失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观察,005,(4).
[3]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了女”发展的影响[J].上海教育科研,2002,(9).
[4]黄奇帆.在重庆市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Z].2007-3-19.[5]周应英.统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2年寒假期间
调查地点:重庆市武隆县
调查对象:重庆市武隆县火炉镇的部分留守儿童、部分外出的农民工以及部分中小学教师
调查方法:口头问答、网络、资料搜索等
调查目的:①了解留守儿童的概念
②当今社会为什么出现那么多的留守儿童,是什么原因导 致那么多的农村孩子不得已长期离开自己的父母
③了解当今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现状、原因、建议、相关文件等
调查人:郑加容
凭借寒假的机会,就武隆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了调查。在此期间,现在网上查阅了一些相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资料,然后再实地考
察询问了部分农民工和留守儿童的看法和意见,我认为关爱农村留守
儿童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名词解释
留守儿童(the left-behind children),是指父母双方或
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社会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中国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千万留守儿童。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本地的留守儿童中有大部分处于0—14周岁。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
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位于东经107°13-108°05,北纬29°02—29°40之间,东西长82.7公里,南北宽75公里,全县幅员面积290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4.5万亩,县城建成区5.1平方公里。东邻彭水,南接贵州省道,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据重庆市区128公里,处于重庆“一江两翼”的交汇点,自古有“渝黔门屏”之称,是千里乌江一颗璀璨的明珠。现辖26个乡镇,40.84万人,县城所在地为巷口镇。武隆县是一个山区型的国家级贫困县。为了解决家庭的增收问题,近8万农民长期在外打工,也因此产生了1万余名留守儿童。
分析原因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具体情况如下: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
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
建议
当地留守儿童大致存在以上问题,当然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方面的问题,它已逐步变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待以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各方面共同努力,协调合作。
1.家庭方面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读书是学校和老师及儿童自己的事情,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家长自身文化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对子女的教育。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
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2.学校方面(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其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师应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亲密信赖程度,给予更多关爱和正面引导。(2)为与留守儿童沟通提供方便,可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为外出务工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方便,权衡利弊,最好能建立起封闭式教育。(3)启动“给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活动。3.社会方面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督管理力度,尤其是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这些不良社会环境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儿童存在着很大的吸引力,容易误入歧途。相关文件
武隆县教育委员会篇二: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2年8月—2013年3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调查地点:大西桥镇三铺小学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问卷调查﹑家访﹑谈话
一﹑调查背景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打工去,收禾童与翁,留守问题怎么办,我为儿童鼓与呼。
我所在学校,地处西秀区大西桥镇三铺村,滇黔铁路,贵黄公路,沪昆高速,省道都从境内通过,交通便利,历来这里的村民很多都是上云南,下贵阳从事生意,近十年来,随着打工潮的兴起,青壮年在外人员更多,导致留守家庭增加,使“留守儿童”成为了一个新名词。近两年,虽然国家出台很多鼓励农民工回家创业,但留守儿童的比例任然高居不下,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教育状况,身心发展让人堪忧。
二﹑调查方法和内容:(1):对全校留守儿童人数的调查和统计;
从统计数据来看,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略多。在一些班级,留守儿童几乎占到全班人数的一半。其中,双亲留守儿童人数为105人,所占比例为105÷11194.59。(2):问卷调查;
在对全校111名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中,发放试卷126份,收回126份,答题情况为: 问题一:你的爸爸和妈妈是什么时候去打工或经商的? a:3_4岁父母就外出的有32人,占32÷126﹦25.4℅ b:5_7岁父母就外出的有69人,占69÷126﹦54.76℅
c:8_10岁父母就外出的有21人,占21÷126﹦16.7℅ d:10_12岁父母就外出的有4人,占4÷126﹦3.2℅
从问题(1)中,可以看出,有80℅的留守儿童,父母在7岁以前就外出了。问题(2):每年你的爸爸和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回来几次? a:回来一次的有76人,在春节回来,所占比例为76÷126﹦60.32℅ b:回来两次的有38人,在每年的春节和放暑假的时候,所占比例为 38÷126﹦30.16℅
c:回来三次至十次的有3人,时间不一定,所占比例为3÷126﹦2.38℅ d:达到每月回来一次次以上的有9人,时间比一定,所占比例为9÷126﹦ 7.14℅
问题(3): 你现在和谁生活在一起?他们能辅导你的学习吗 a:和爷爷﹑奶奶在一起,他们不能辅导自己学习的有106人所占比例为121÷126﹦96.03℅
b:和叔叔在一起,能辅导自己的学习的有3人,所占比例为 3÷126﹦2.38℅
c:和亲戚在一起,不能辅导自己的学习有2人,所占比例为 2÷126﹦1.58℅
问题(4): 你想爸爸和妈妈吗? 所有名留守儿童都回答:想。
问题(5): 你和爸爸﹑妈妈经常联系吗? a:1_3天联系一次的有23人; b:3_7天联系一次的有58人; c:一个月内联系一次的有18人;d:有事才联系的有12人。
问题(5): 爷爷﹑奶奶每天做早餐给你吃还是你在外面买零食吃? a:每天在家吃早餐的有26人,所占比例为26÷126﹦20.63℅;
b:没在家吃早餐,在外面买零食吃的有67人,所占比例为67÷126﹦53.17℅
c:有时在家吃早餐,有时在外面买零食吃的有35人,所占比例为19÷126﹦15.08℅; d:没在家吃早餐,在外面买零食吃的有14人,所占比例为14÷126﹦11.11℅;
问题(6): 你经常和爷爷﹑奶奶交流﹑谈心吗? a:经常谈心交流的有34人,所占比例为34÷126﹦26.98℅;
b:有事时才交流谈心的有42人,所占比例为42÷126﹦33.33℅; c:被动交流的有38人,所占比例为38÷126﹦30.16℅ d:不愿意交流的有12人,所占比例为12÷126﹦9.52℅
问题(7): 你喜欢同学们吗?和同学相处的好吗? a: 回答喜欢,相处的好有45人,所占比例为45÷126﹦35.7℅; b: 回答一般的有56人,所占比例为56÷126﹦44.44℅;
c: 回答只喜欢几个同学的有8人,所占比例为3÷126﹦6.35℅ d:回答不喜欢的有17人,所占比例为17÷126﹦13.49℅
问题(7): 你喜欢学习吗? a: 回答喜欢的有54人,所占比例为54÷126﹦42.86℅;
b: 回答不是太喜欢的有43人,所占比例为43÷126﹦34.13℅; c: 回答不喜欢的有29人,所占比例为29÷126﹦23.02℅;
问题(8): 你的理想是什么? a: 回答长大了从事各种行业的有92人,所占比例为92÷126﹦73.02℅; b: 回答无理想的有34人,所占比例为34÷126﹦26.98℅;(3):走访调查;
在126名留守儿童家庭中,走访了89家,在这89家留守家庭中,有87 爷爷奶奶文化程度较低,不能辅导自己孙子的学习,只有两家能辅导孩子的学习。唯一能做的是让孩子有饭吃,不让他们受冻受饿。
在与这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的交谈中,他们都戏称自己是 “招孙办主任” 在家庭经济与孩子的未来这一问题上,老人们表现出来的是矛盾与复杂的心理。并且,老人们还在尽可能的去劳动,减轻家庭负担,所以,在田地里,映入眼帘的是老人和儿童在一起劳动的情景。
(4): 教学参与;
通过与学校老师们的交谈和自己的教学参与,学校一至六年级126名留守
全校成绩优秀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31÷126﹦24.6℅;
全校成绩一般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49÷126﹦38.89℅;
全校成绩差的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为: 47÷126﹦37.3℅;
三,调查结果: 综合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亲情的流失。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使得孩子从小就缺乏父母的关爱,孩子在心灵上
下的是难以抚平的伤口。我有一个学生叫杨小达,父母在他4岁时就到浙江打工,父亲每年春节回来一次,母亲是杨小达长到12岁,回来建房才见面的,而此时儿子就不认母亲了,他的母亲找到我,要我与杨小达好好谈谈,叫她一声妈妈。当我问杨小达为什么不叫自己的妈妈,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是为了什么?杨小达流着眼泪说,是房子重要还是自己的孩子重要?我已经对妈妈一点印象的没有了,我开不了口。虽然像杨小达这样的是少数,但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对父母关爱的渴望,在亲情流失的情况下,他们表现出来的是自卑,沉默寡言,厌学,甚至厌世。
2.情感上的代沟: 由于留守儿童都是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他们只能是溺爱,虽然也是亲人,但始终不能与父母亲的关爱相提并论,大部分爷爷奶奶只能是看住人在,而根本不能从情感上去关心。在问题(6): 你经常和爷爷﹑奶奶交流﹑谈心的统计上,不难看出,能和爷爷奶奶经常交流谈心的只占26.98℅,爷爷奶奶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与自己的孙子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这也就造成了交流上的障碍,情感上的代沟,是留守儿童不能开心﹑活泼的主要因素。
3.家庭教育的缺失。
在和留守儿童生活一起的爷爷奶奶,他们都是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出生的,由于历史原因,他们的文化水平都不高,甚至有些只能认识一些常用的字,不能写。所以,根本不能去辅导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这也是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差的主要原因。4.生活状况堪忧。
在问卷调查和家访过程中,了解到80℅以上的家庭,都没有或没能长期给留守儿童做早餐,相当多的家庭都是给孩子一点钱,让他们自己买零食吃,由于条件原因,他们买的大都是“三无”食品,在教学中,老师常常都会碰到由于吃零食而生病的学生,虽然老师们多次在开家长会时,都在强调家长要给孩子做早餐,不要在外面买零食当做早餐。但是,在农村,农忙季节时,爷爷奶奶要忙做农活,根本无暇照顾,更因为经济问题,给孩子的钱最多是两角到五角钱,只能买诸如“牛筋条”之类的食品。很多家庭对孩子的生活,只能是管饱,谈不上营养。
5.网络的侵蚀。
现在由于一些黑网吧的存在,使得一些孩子常常进入网吧,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爷爷奶奶无力监护,使得他们更有时间进入网吧,时间久了,难以扭转。特别是在寒暑假,部分留守儿童常常都是在网吧里度过。6.对未来没有正确的理想。
在调查中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没有正确的理想,在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是无所无谓,对未来缺乏正确的理想,这是令一个教师最为痛心之处。四,想法和意见。1.由于外出打工是不能在短时期内能解决的问题,所以留守儿童和父母要 在一起,留守儿童父母所在地的教育部门要真正的让孩子进入公办学校学习,而不能拒之门外,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家长就是因为孩子进不了公办学校,而只能进要交高费的私立学习而造成孩子不能和父母在一起。
2.留守儿童所在的学习和班级,老师要多花时间从学习﹑情感上去予以心,有条件的可以开办留守儿童温馨班级,留守儿童之家等。
3.在节假日,学校要多开展送温暖给留守儿童的活动,可以让留守儿童利用学校的电话给父母通话,用学校的电脑和父母视频见面。
4.学校要在宣传上长期做关于留守儿童的宣传,让全社会都能关心和关爱留守儿童。篇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在给农民创造增收致富机会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我们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2012年学生干部暑期三下乡活动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保定市顺平县神南乡北神南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村委会的帮助下,我们的队员深入当地小学和村民家中,与他们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本文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
一、实践背景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其中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2012年7月8日—10日,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学生干部暑期“三下乡”活动保定市顺平县神南乡北神南村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调查。
据了解,神南乡位于保定市顺平县县城西北35千米。面积94.5平方千米,人口1.14万。辖18个行政村,乡政府驻北神南村。由于此地多山地,少耕地,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边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二、实践成果和收获
通过对留守儿童及非留守儿童发放不同的调查问卷和在一定程度上的走访,我们了解到了以下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一)、留守儿童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普遍比较困难。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而且在实际生活中这些孩子动手能力比较弱,大多家务不愿去做,爷爷奶奶与儿童有一定得隔阂,大多孩子不愿听从爷爷奶奶的使唤,具有较大的叛逆心理。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调查中发现,选择与子女分离而外出务工的父母,大多是居住在贫困村(居)、缺乏生产资源,生产生活无一技之长,只有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济,加之外出后也很难找到如意的工作,打工收入也往往不高。因此,这些留守儿童家庭的生活普遍拮据。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主要体现在隔代教育问题,隔代教育力不从心,父母在外打工,学习只能依靠学校老师,回家后没有父母的监督和指导,孩子的自觉和自律都略有下降,外加爷爷奶奶大多为不识字人群,没有能力指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留守儿童学前教育也从一定程度上出现了缺陷。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一生。
(三)、留守儿童行为发展偏差
由于隔代的长辈往往对其过分溺爱放纵,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孩子的生活、学习无人督促,部分留守儿童出现行为偏差,儿童亲情的缺失,就很容易走极端,甚至使一部分儿童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使“代沟”加深,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造成心理抑郁,性格孤僻,对以后的人际交往、协作求助、学业发展等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群体,父母由于无法照顾孩子会产生内疚感,便会在金钱上进行补偿,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太少,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
(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
0-14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沟通,得不到完整的家庭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加上常受到周围孩子的歧视、排挤和欺辱等,由于没有父母的照顾,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不少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行影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了一定的人格障碍。
三、措施和建议
留守儿童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不发达。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与经济增长成反比,经济越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少,留守儿童数量就越少;经济越不发达,外出务工的农民越多,留守儿童数量越多。但当留守儿童存在于我们这个社会时,我们通过实践给出了以下几点措施和建议:
(一)、家庭方面措施及建议
家庭教育要进一步普及和深化。家庭教育的过程是孩子与父母互动的过程,只有在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交流和沟通,才能收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注重道德教育,更多地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家长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特别是年幼孩子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家长的主要工作。要求代理监护人对留守在家的子女在学习、生活和思想上进行认真教育、管理、监督,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二)、学校方面措施及建议
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学校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部门及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责任,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在学校教育中增设相关课程,加强精神、心理、生理、行为方面的指导教育。农村中小学班主任和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儿童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社会方面措施及建议
政府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开展义务教育、卫生保健、社会救助等方面的服务提供依据。要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侵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推动构建留守儿童教育监护网络,逐步建立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长效机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涉及社会转型的众多问题,需要构建职能部门保护机制,创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大环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联系,共同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四)、自我约束方面建议及措施
最后,关于留守儿童,自己还应该加强自我教育和引导,要树立自信心和自尊
心,要有面对现实的信心及勇气。向着积极、乐观、开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好的一面发展,不断完善自己。做生活中的强者,更要学会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
四、实践感悟或感言
我们亲眼见证了留守的孩子无奈的凄凉。我更加不会忘记,当看到孩子们在一份份问卷中“最缺少的东西”后面用歪歪歪斜斜的字体写下对父母的思念时,我的心受到的震撼。他们太需要关爱了!想到我们可以在父母的呵护下度过童年,便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他们做一些事,即使我们的力量微不足道,也可以把我们的收获用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这个特殊的群体。
在我们的重点调查中,我切身感受到了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农村、农民问题的关注,更重要的是,为祖国的花朵提供一个更好地成长环境,对社会不稳定因素的缓解,对国家的崛起与强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父母不在身边的他们不得不过早的承担起不属于他们的责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照料生病的爷爷奶奶,学会教导比他们更小的弟弟妹妹??.他们承担了太多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年纪的负担。这样,他们的性格渐渐的改变,在他们的心里,对社会和生活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偏激和盲目,长期以往,对他们自己,对社会都是一个问题。但是,多数的他们是那样的刻苦和认真,学习成绩是那样的优秀,对他们只要有心培养,都可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这是我们认识到运用自己学习的知识,尽最大的能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为他们创造出一片更美的天地,使他们有一个相对更幸福、温馨的生活环境。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在与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种人、这样一群孩子需要帮助,内心的使命感油然而生,我想这就是我们这次调查最大的收获。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绥阳县郑场镇 调查方法:走访、访谈
一 基本概况
我去调查的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第二种是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第三种是在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能放任自流了。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进入学龄阶段的儿童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
3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三 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的建议。
1、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
2、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对已有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落实,不要纸上写的“同等”,实际操作中人为地制造各种障碍。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3、培养和扶持以民间组织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之前,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服务站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成长服务。
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努力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日—2012年2月20日
调查地点:xx省xx县xx乡xx小学
调查方式:教学工作参与、走访学生和家长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一、基本概况
xx省xx县xx乡是属于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不太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种现象,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城市打工。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甚至有的还是大的孩子照顾小的孩子!这就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存在!
一个班级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或者性格孤僻,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有任性等坏脾气„„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调查中我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大部分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大的孩子带小的孩子。
一部分留守儿童都是父母不在家,由老人看着。由于爷爷奶奶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
另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甚至无人看管,由哥哥姐姐带弟弟妹妹。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看起来胆小怕事,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开始 放肆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本管不住,有的可以跟亲戚顶撞,亲戚稍微说
重了,就怀恨在心或是逃离出走,使得亲戚无可奈何而不敢管教,就只有不管了。没人照管的更是无法无天,随心所欲。
还有一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地、喂猪养鸡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五六岁的孩子也得下地干活。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去了解。
因此,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下面一些突出问题:首先是学生成绩不好,在校表现不优。根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8%,良好的不到25%,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人生取向。其次是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这些孩子一部分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另一部分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还有就是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
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理,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究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就睡觉;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
三 思考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机制,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个组织和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我认为可以建立以县(市)、乡(镇)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实行属地管理为住的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县(市、区)、乡全年工作考核目标,形成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多方协同推进的格局。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要围绕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宣传国家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二)完善和落实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同等受教育权益。
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接受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使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真正享有同当地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益。享受均衡的现代教育,是每一个孩子包括农村孩子应有的权力,也是我国政府的总体教育目标。同时,要改革学籍管理方式,为异地农民工子弟建立流动学籍,要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其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接受同等教育的权益,使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三)强化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职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
家长要认清自己所担当的角色,相关单位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如果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如果确实没有办法的,外出打工前一定要把孩子的生活和教育事项安排好而且最好选择就近务工,外出打工后要通过电话和定期探望等作法加强与孩子沟通,教育孩子科学方式和方法,发挥家长对孩子的独特的教育功能,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留守儿童是现代社会的新问题,这一特殊群体的出现是时代不断发展变化的结果。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他们,关注他们的健康成长。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
调查时间:2011年9月—2011年11月
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安阳市汤阴县五陵一中
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
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2011年9月初到2011年11月底,我在安阳市汤阴县五陵一中进行为期接近两个月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在这段时间中,我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 基本概况
我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他们或者父母双方都在城市打工,或者父亲或者母亲单方在外面打工。这些孩子或者与他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住在一起,或者与亲戚、朋友、邻居生活在一起,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自己独立生活。
我所教的班有37个学生,其中就有2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个群体的孩子通常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学生成绩不佳,在校表现不优。升入初中的孩子处于青春期,年少轻狂,叛逆心理的并发期,更是塑造性格的关键时期,其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造。但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还较好,优秀的也不少。但到了初中阶段,情况就发生了变化,极少的留守儿童能表现为优秀,我们调查中发现,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良好的不到30%,学习和生活习惯都很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却占了近30%,而且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2、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展异常。青少年期是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个性的健康发展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们由于其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严重影响着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长。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少沟通。其中,与父母见面半年一次的为53%,一年一次的为44%,两年一次的有3%,还有一个孩子的父母双双外出六年未曾回过一次家。农村留守儿童在个性心理上表现极为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很多孩子选择上网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在游戏的打打杀杀中体会一点点空虚的快感,这也是中学生上网问题的症结之一。
3、父爱母爱失常,孩子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感,加上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这些孩子生活的经济支付能力较强。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全部的爱,孩子要什么就可以非常轻易的得到什么,从不迟疑也从不打半点折扣。这种爱的方式,在儿童的心理边逐渐形成了儿童的“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他们没有任何勤俭节约与艰苦奋斗的概念,没有人情味,没有正确的取向与人生取向。比如我们班上的一个男学生,不学习还郑重其
事的告诉我他爸爸开了镇上最大的收粮食基地,他根本就不需要学习,直接玩几年接班儿就行了。
4、家庭教育缺失,越轨现象严重。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健康与否。我们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在家里,他们不讲求个人卫生,早上不洗脸漱口就吃饭,晚上不洗脚洗澡就往被子里钻;在学校,他们的学习没有计划,没有兴趣,拖欠或不交家庭作业现象严重,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在社会上,他们缺乏礼貌待人的常识,他们中抽烟的有,赌博的有,打架的有,酗酒的也有,沉迷于网吧的更是不乏其人,还有谈情说爱的,有些甚至还发生了性行为。在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之前,对社会上的各种复杂、不良现象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抵抗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家庭一般都却无法给予,从而导致留守子女极易产生犯罪和越轨行为。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1、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到底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顾,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顾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安全、卫生知识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
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民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困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
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们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原因。
3、家长缺乏家庭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虽然经济不富裕,但也不至于穷困潦倒、无处安身,他们大多是可以在家乡通过辛勤劳动来维持家庭正常生活的,而他们却追求快速改善家庭生活,追求给孩子成长提供充实的经济支持,不惜抛家弃子,离乡背井而进城打工。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让他们感到满足的纸币,而他们失去的是家庭的亲情,牺牲的是子女的前途,造成的是越来越多的、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些都是他们用金钱无法买到的,更为可怕的是使得自己的家庭得不到正常的发展。
4、复杂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网络游戏、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等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把黑的当成白的,把对的当成错的,进而使他们在自己心理发展上存在大量的不健康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存在许多的困惑与问题。比如,抽烟酗酒好爽,奇装异服好酷,哥们义气拔刀相助是英雄,谈情说爱老婆老公成必须品等等,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三 思考与建议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单是外出务工人员的家庭问题或者是留守儿童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社会都不容忽视的综合性问题;不单是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其自身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家庭与社会都将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各个家庭、整个社会乃至各级政府都应该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这一问题,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稳妥地加以解决。我从近期和长远两个方面提出我的几点建议:
1.政府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温家宝总理曾在2007年“六一” 前夕,专门看望了家住陕西省兴平市西吴镇的一位留守儿童杨赛克。总理
认真地察看了他的作业本,并询问了他的学习状况。此外,政府多次组织制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实施方案,并力争摸清留守儿童的数量、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在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只要把这些切实可行的工作继续下去,政府会把留守儿童的问题处理好。
2.学校
由于留守儿童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学校承担着管教同时抚育他们的最关键的一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并不是所有学校都为留守儿童们创建出了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空间。鉴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学校应该为他们在固定时间召开特别代表会,交流问题或表彰优秀。同时,学校应该给留守儿童更多机会担当责仁。担当责仟,能激起留守儿童的责仟心和主人公意识。有了学校的配合,留守儿童就能更勇敢地面对社会。
3.社会
留守儿童出现的各方面问题,归根结底,都是自我肯定不足造成的。由于亲情的疏远,留守儿童很容易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产生偏差,容易妄自菲薄。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帮助,为这些孩子重新梳理阳光自信,热情开朗的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爱的作用在于,弥补留守儿童心灵的缺失,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是充满爱的。目前,社会各界人士都已经行动起来了。许多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的托儿所,图书馆,游戏室在留守儿童聚集的地区建立起来。同时,很多志愿者也来到最需要温暖的家庭中,为留守儿童带去礼物和问候。这些做法反响极好,已经慢慢吸引了更多社会热心人的关注。
四、总结
留守儿童问题从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城市开始,已经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它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到数千万儿童和上亿农民工的重大问题。所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要靠各级政府的积极协调配合,社会各界更应伸出援手,承担责任。只有政府,学校,社会人士通力配合,留守儿童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化建设才能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