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传承民俗文化 创特色农家乐专题

时间:2019-05-14 11:13: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传承民俗文化 创特色农家乐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传承民俗文化 创特色农家乐专题》。

第一篇: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传承民俗文化 创特色农家乐专题

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传承民俗文化 创特色农家乐近年来,遂昌县本着“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力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战略目标,把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新亮点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来抓,使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形成了“以旅助农,以旅促农,以旅促和”的新局面,既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又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三仁畲族乡距县城西6公里,地处城乡结合部,乡党委政府以主动融入县域旅游大背景大格局的理念,找准了“文旅兼融促发展,科学发展富畲乡,全力建设县城后花园”的发展定位,着力培育特色、打造经营品牌,顺应市场,彰显特色,铸造三仁“农家乐”金名片,让富民增收的朝阳产业焕发出更加持久的生命力,积极打造精品旅游目的地。

农家乐,顾名思义就是到农家去乐一乐。但是,现在的农家乐,只重吃喝,形式单一,氛围呆滞,除了不土不洋的吃乐之外,其他应有的乡间安逸之乐、朴素乡礼之乐、农家庭院之乐很难寻觅,反而成了人流混乱之地,既没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更没有文化氛围;既缺“农”的气息,也无“家”的感觉,更淡不上“乐”的品位。“农家乐”红火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少尴尬。缺少文化内涵成为目前该县“农家乐”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农家乐”问题的实质是文化内涵的贫瘠,如何对“农家乐”进行全面系统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包装,提升乐的品位已迫在眉睫。

一、做好“农”字文章,创建生态环保式“农家乐”

农家乐是以农村特色、农民参与、农民受益为宗旨,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村居民舍、民俗风情、农业特色产业(种养业、农产品加工)及农民生活等资源为内容,吸引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游田园景、享农家乐、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化的乡村休闲旅游活动。

“农家乐”应选择以农业种养为依托的农业文化旅游项目,精心打造田园式景观,充分结合常见经济作物良种繁育基地、优质观赏花卉繁育基地、特种经济动植物繁育基地,辅以部分农业品精深加工,从农业的生产、加工、研发、文化等多方面构成“农家乐”旅游项目的框架。

三仁畲族乡的好川村位于遂昌县城西12公里,是“好川文化”的发源地,属于良渚文化晚期,约距今4200--3700年,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文化因素多元特点明显。又是国家摄影创作基地——南尖岩、红色古镇——王村口、遂昌小九寨——飞石岭、国家森林公园——湖山景区、汤沐园温泉——大柘、环绕世界第一高瀑——神龙谷等必经之地,这一人文景观优势为“好川人家农家乐”和“好川风光农家乐”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动力,也为三仁发展“庄园式农家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好川人家农家乐”已经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地种植了葡萄,游客在饭前或饭饱茶余之际,到葡萄园自行采摘晶莹剔透的葡萄,游田园美景,吸收新鲜空气,体验乡野生活。如何创新使三仁的“农家乐”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该乡的14行政村大多处于景区的公

路沿线,既有丰富的笋竹资源,又有良好的低丘农田,在公路沿线发展循环景观农业,体现“农家乐”的“农”味适时适地。毛竹是三仁的主导产业,以四季常青为背景,春季可供游客挖春笋,富有开春之意,提醒人们勤劳耕作;冬季供游客挖冬笋,让游客觉得自己亲自掏来的“小忠龙藏贡笋”,肉嫩可口味鲜无比;夏秋之季,鞭笋简直就象参中之王,美不胜收。在冬春季,种植油菜,体现春的美丽,金的海洋,预示畲乡人民热情好客,迎接游客的到来。春夏季,种植该乡的主导产业—杂交稻制种,绿色代表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创业创新。秋冬季的荞麦,由绿变白,冰晶玉洁的荞麦花,代表畲乡人民的纯洁、纯朴。也可在“农家乐”附近养殖一些性情温和的动物供游客喜戏或喂养。如钩鱼、喂鸽、喂土鸡、牛拉车、羊拉童车、挖笋、摘花、喂养动物、赶花(制种开花后,人工抚之以稻花雌雄交配),体验农村生活,增添农耕气息,让田间地头都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二、做好“家”字文章,创建优质服务式“农家乐”

“农家乐”必须体现家的感觉。具体地说就是做好优质服务,让游客有一种似家温馨又不在家的新鲜感。“农家乐”村点要规划科学化,布局合理化,环境生态化,卫生洁净化,里弄整齐有序,村民文明化,服务优质化。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三仁畲族乡正在开展“微笑新三仁,洁净后花园”的村庄整治、河道整治、旧村改造、民族新村建设、小流域治理、种树养山、放鱼归溪、放鸟归林等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目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教育,如何进一步加强村民的文明礼仪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让村民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过程中把游客当成亲人的亲情教育,进一步提升村民的文明素养、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为游客营造“家”的感觉。在思想上,把游客视为上帝,为游客着想;在语言上,待人文明礼貌,不能粗言乱语伤害游客;在服装上,工作人员应穿戴少数民族服饰;在服务上,每一个细节都要象关心、侍候自己的亲生儿子、自已的父母亲一样对待游客,保护游客要象保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确保游客不受委屈;同时促膝交谈,拉近距离,让游客从内心深处享受“仙县遂昌”这种第二个“家”的感觉。开发“农家乐”药膳,如黄芪、丹参、麦冬、白术、山药、枸杞、大枣、茯苓、蛤蚧等,根据客人的体质和个性不同进行配方,熬制后再加入备好的菜里烧制,让游客品尝畲族农家菜、畲族特色小吃,畲族米酒,以增加畲菜的品种和营养,让人吃后余味无穷,垂涎欲滴。特别是对女人美容养颜,对男人强筋健骨,吸引回头客带动更多的旅游团队来遂昌来三仁。

三、做好“乐”字文章,创建文化参与式“农家乐”

“农家乐”在“农”与“家”结合的同时,应提供有别于城市生活的“乐”。就是要以文化为卖点,以景观为亮点,文旅交融,将文化气息融入“农家乐”,让文化穿透“农家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实现文化与旅游的完美结合,打造精品旅游基地。这就必须对“农家乐”进行全面系统的文化定位和文化包装,实现“农”+“家”+“乐”的结完美结合。让“农家乐”既具文化的典雅性、古朴性,又具有生活趣味性,民众性,更能充分展现民俗文化。在三仁畲族乡,好川文化遗址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浙西南浙闽赣三省交界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也为当地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好川墓地的规模看,古时的好川人类的生活区将是一座规模宠大的“村寨”,好川人类生活的环境、好川人类生活的民俗风情、好川人类住宅的建筑风格等等未知领域,都有待于对好川文化遗址——三仁畲族乡进行深入探索研究,并将好川文化融入“农家乐”。何以不充分利用好川文化、畲族文化、陶瓷文化、笋竹

文化资源,并进行保护与开发。应尽快出台“农家乐”文化品位总体策划及包装方案,全面提升“农家乐”旅游文化特色。

一是抢抓机遇,趁势而上,做好好川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一)好川文化与根艺文化相结合。抓住遂昌县要在好川建“好川文博物馆”的契机,三仁畲族乡要借势而上,按照博物馆的整体设计方案进行立项,并将宋樟才多年来自办的根雕作坊,按照好川文化遗址考古研究的古村落风格、院落风格、接待礼仪、娱乐方式、生活风格等悠久的本土文化、民俗民情,的好川根艺,建一座根雕艺术博物馆。与此同时,可以扩大竹雕、制作可供“农家乐”盛菜的竹木类器皿,展示具有畲族风味的雕刻。(二)好川文化与陶艺文化相结合。抓住三墩青瓷、文昌黑陶的陶艺,把当地的自然、人文、民俗风情资源,将多种民间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按照好川文化遗址考古研究的人物、花鸟、风土人情融入陶艺精品之中,布置“农家乐”及日常用具,使古典的好川文化融入到“农家乐”,展示畲族陶艺文化。二是加大宣传,强化训练,做好做强畲娃山歌会。三仁畲族乡是遂昌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以前,畲族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唱山歌,历来山歌都是畲族民众传授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等各种社会知识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不论男女老少大都善歌。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娱乐方式的转变,平时很少有人在日常生活中即兴编唱山歌,老歌手的歌舞技艺后续乏人。为传承、保护畲族民歌这一艺术瑰宝,2006年,乡党委牵头成立了畲娃山歌会,以教学畲歌的形式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山歌会把传承艺术和德育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取得了一定成效。2009年分别获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得到了全社会的认可。为进一步做强做大畲娃山歌会,该乡党委和学校将以“春泥计划”为突破口,以乡中心小学和村活动阵地为主战场,以畲民老歌手老艺人为依托,由中心学校畲族老师具体负责教畲语,充分利用兴趣活动小组课,节假日等时间,邀请畲歌手教唱畲歌、音乐老师创新动作,从娃娃开始传承畲族文化。让前来的游客都能分享“农家乐”畲娃畲姑的《敬茶歌》、《敬洒歌》、《劝农歌》等畲族山歌。三是集中培训,分散训练,弘扬畲族婚嫁表演。畲乡的婚嫁表演是一个参与性极强的节目,除了畲乡姑娘是当地人外,其余的角色全部可由游客充当。游客可高高地来当新郎或当新娘。男游客可穿上新郎官的红马夹,女游客可穿上新娘的红嫁衣,新郎新娘就可以眉飞色舞,笑逐颜开。待“迎亲”的锣鼓敲响、唢呐号吹响,鞭炮齐鸣时,两位赤郎(就是现代的伴郎伴娘)挑着酒担、箩筐出发。新郎必须过“山刺拦路、借锅、抢鸡笼杀鸡、对山歌、口吹抹柴灰的竹火筒”五道关口,方可与自己心爱的人拜堂成亲,进入洞房。在整场婚礼中,让游客亲身感受“农家乐”畲族婚嫁表演的乐趣。

四是精心策划,挖掘特色,举办节庆活动。举办节庆活动是传承民间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创特色“农家乐”的有效方式,是宣传遂昌的有效手段,是全面提升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游客除了住特色农家庭园,品尝特色农家菜,还可以欣赏特色文化活动。三仁乡可以利用具有浓厚个性特征的好川文化、笋竹文化、根艺文化、陶艺文化,举办畲族风情节。如油菜花节,插秧节,畲族体育竟技节,畲族健身节,畲族婚嫁表演,畲族重阳歌会,畲族民乐大擂台,笋竹宴,选笋王活动,畲族茶艺表演,“农家乐”烹饪比武暨摄影大赛,乡村美食节,农产品产销节,工艺品展销节等。通过举办节庆活动,让游客对畲族的风情爱不释手,让文化成为遂昌三仁“农家乐”的独特魅力,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第二篇:三仁畲族乡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三仁畲族乡“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规划

三仁畲族乡人民政府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快优化经济结构,实现全面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乡加快 “打造更富畲族特色,更显生态本色,更显文化底色的新畲乡”的重要五年。为了三仁畲族乡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乡立足于畲族文化,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建设,努力把全乡建设成为山、水、林相互交融的生态特色乡。积极推进美丽乡村、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瓶颈;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通过农村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农村经营形态的变革,推动全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目录

一、现实基础...................................................................1

(一)主要经济指标...............................................1

(二)调优产业结构,生态农业稳步发展............1

(三)加大科技创新,生态林业效益逐渐显现....2

(四)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生态工业得到较快发展...........................................................................................3

(五)推进项目建设,有序发展,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3

(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4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4

(八)政府工作不断提升........................................5

二、发展机遇和困难.......................................................6

(一)机遇和有力条件............................................6

(二)挑战和不利条件............................................7

三、总体思路...................................................................7

四、发展目标...................................................................8

五、主要任务...................................................................8

(一)全力打造畲族文化........................................8

(二)大力发展生态产业........................................9

(三)努力打造乡村旅游集散地..........................12

I

(四)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14

(五)综合推进生态乡镇建设..............................15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18

六、保障措施.................................................................22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22

(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22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23

(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23

II

一、现实基础

“十二五”期间,我乡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实施县委县政府“加快转型跨越,推动强县富民,全力争创山区科学发展示范区”发展战略,全乡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我乡“十三五”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主要经济指标

201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26181万元,相比2011年18000万元,增加8181万元,年均增长9.1%;其中工业总产值达17681万元,相比2011年12000万元,增加5681万元,年均增长9.47%;农业总产值达8500万元,相比2011年6000万元,增加2500万元,年均增长8.33 %;财政收入1824万元,相比2011年645万元,增加1179万元,年均增长36.6%。

(二)调优产业结构,生态农业稳步发展

围绕“调优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主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产业调优促效益提升,促农民增收。积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加大水稻优质品种的推广,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2015年全年生猪饲养量1.4万头,切实保障我县肉制品供应,遂昌新飞养殖公司成为我县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茶叶种植面积达7530亩,实现年产值4500万元。大力发展果蔬产业和中药材种植,形成以无公害西瓜、葡萄、草莓、蔬菜、三叶青等为主的新产业。完成100亩旱粮基地建设。发展油菜-杂交水稻制种、杂交水稻制种-荞麦轮作模式。完成三墩地块美化绿化,种植景观花田150亩,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三)加大科技创新,生态林业效益逐渐显现 一是依托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要求,通过与省林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开展竹林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竹腔施肥、大径材培育等新技术,切实提高竹农的生产经营水平和标准化生产意识。二是全面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竹山高效节水喷灌和竹山道路等工程,全面提升了毛竹示范园区的经营水平,实现冬笋、春笋、竹鞭笋一年四季产鲜笋。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提高了园区的示范效应,实现产量、效益同步提高。三是开展助农扶农服务。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原生态农产品通过农村电子商务推向市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四是实施兴林富民工程,“十二五”期间造林计划实际完成率超100%。五是林权抵押贷款的增量扩面,陆续开办农房抵押、电商创业、青年妇女创业、失地保险等新型惠民贷款;六是强化责任,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十二五”期间未发生森林火灾。

(四)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生态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以绿色生态理念为指导,坚持“工业强乡”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依托浙江省现代竹子科技园区,充分发挥毛竹加工企业龙头作用,因地制宜做好竹加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拉长产业链。二是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培育区域特色企业,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代表的区域特色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其中羽峰食品厂的“羽峰”商标已被认定为浙江省级著名商标,并多次获得中国森林博览会、浙江省农博会金奖。三是竹制品加工集聚区企业开工生产,集聚区采取集约化生产,减少污染排放,生态环保品质得到较大提升,安全生产得到有效保障。四是注重招商引资,以“竹业深加工、生态农业、养老度假产业”为选商引资重点方向,成功引进了三墩文化村、民俗博物馆、好川石斑鱼养殖等项目,高档民宿项目正在洽谈中。

(五)推进项目建设,有序发展,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 三仁乡将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牢固树立“大项目促进大发展”理念,着重抓好相关政策处理、项目落实推进,依托项目建设促发展。一是上簟、坑口地质灾害点异地安置农房建设全面启动。二是美丽乡村工作建设积极开展,开展坑口村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加大危旧房改造和整村搬迁工作力度,小忠村中心村建设完成,完成上高自然村休闲公园的建设。三是实施土地整治开发项目,提高土地

综合效益。切实加强领导,责任落实到人,积极主动参与日夜攻坚,目前土地整治开发各个项目快速推进。四是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模式,在坑口村建立了以果蔬种植为主的生态旅游观光示范区,完成百果园的种植,完善园区观光道、水利等基础设施。五是开展畲族文化保护、挖掘,完成好川村畲族特色古寨建设。

(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交通、电力、通信、农田水利、城镇建设等公共设施全面加强。一是联网公路建设不断推进,坑口村忠村自然村至好川村际上自然村联网公路、排前阳田岙至大柘、十三都至大觉联网公路等通过验收。二是全乡自来水提升改造工程得到开展,通信、电网设施不断升级。三是农田水利、河道整治全面推进,对小忠、高碧街、好川等村3个山塘水库的修复工程及溢洪道改造工程已完成,4个浙江省第五批水利重点县山塘水库的修复工程通过验收。四是竹制品加工集聚区基础设施、城镇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乡实行医保、养老全覆盖,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完善民政救助保障服务体系。认真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有序开展,民生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在消除4600贫困户工作中,精准发力,通过产业和输血相结合,部门和个人结对相结合,全乡

124户243人全部脱贫。二是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乡中心小学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有畲族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三是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文化。全乡共有业余文化队伍20支,完成6个村文化礼堂建设,举办12场乡村春晚,开展六星文明户评选。四是扎实平稳推进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2015年我乡计生率达95%、“三查”率完成95%、长效节育率达85%。五是以民兵和预备役工作为基础,着重抓好党管武装工作,严把兵员质量关,完成征兵任务和民兵整组点验工作。六是移民、档案、科技、广播电视、电力等与民生相关的各项社会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七是强化服务,便民利民。依托便民服务中心和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点,进一步完善设施和服务流程,做到日常事务不出村,全程服务无死角。

(八)政府工作不断提升

加强干部队伍学习,通过集中授课和自学相结合,剖析案例和专题讨论相结合,演讲比赛和乡情应知应会考试相结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干部队伍素质;走村入户、户户见干部,改善为民服务形象,围绕“六个一”的工作目标,下基层访民情,把脉问诊集体经济的发展,体现良好的为民服务意识;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干制,每周召开班子会,研究部署分析项目推进情况,设立动态公示栏,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促进项目顺利推进,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为全乡项目建设凝聚“精气神”;加强乡干部作风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意识;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事项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进一步提高了领导班子的议事能力和科学决策水平,增进相互信任,加强领导班子团结,凝聚工作合力;扎实开展“网格化管理、零距离服务”工作,推进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乡村两级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正常化运行。

二、发展机遇和困难

“十三五”时期是我乡积极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既有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诸多挑战和不利因素。

(一)机遇和有力条件

一是国家、省、市、县政策扶持机遇;二是浙江省特色小镇“汤显祖戏曲小镇”的“关雎小镇”发展机遇;三是创建坑口3A旅游区的发展机遇;四是生态红利释放给三仁畲族乡带来的绿色发展机遇,休闲旅游、养生养老、互联网+等新动力持续发力,我乡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将迎来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我乡具有主导产业和生态环境等有力条件,全乡毛竹、水稻、茶叶、草莓、葡萄、西瓜、三叶青等种植、规模养殖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在“十三五”期间,我乡将继续实施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小城镇整治等内容,用项目建设支撑经济发展;同时我乡具有较强能力的村“两委”班子和勤劳朴实的群众支持,三仁畲族乡在“十三五”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必将取得显著成绩。

(二)挑战和不利条件

一是经济基础薄弱,总量不足。体现在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的困难上,农民增收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乡财政收支面临较大的困难和压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且发展不平衡。

二是集镇和中心村建设相对落后。集镇功能和城郊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畲族文化未得到良好发挥和传承,集镇和村落畲族文化特色不明显。

三是项目引进难度大。我乡受资金、技术、人才和交通等条件的制约,产业发展、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困难重重,原始资本积累不足,经济发展缺乏引擎,城乡化发展步伐较慢,项目引进难度较大。

四是基层组织战斗力有待提高。目前全乡基层党组织建设虽然都在稳步提升,但是党员干部的大气进取意识薄弱,干部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干部的工作激情、责任、担当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总体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道路,立足当前,以党建引领,彰显民族特色,加快三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力争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发展后劲更加有力,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全乡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5%;其中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6.8 %;财政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各项约束性指标达到国家要求。

五、主要任务

“十三五”期间,以“生态立乡、绿色发展”为主线,大力推进生态产业、美丽乡村、基础设施、民生建设等重点工程,以党建为统领,“打造更富畲族特色,更显生态本色,更显文化底色的新畲乡”。

(一)全力打造畲族文化

(1)弘扬“畲族文化”,传承畲族文化之精华

在三仁小学设立畲族文化传承和发展试点,以“打造民族

传统体育特色品牌,创建畲族文化传承基地学校”为最终目标,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工作稳步推进。充分发挥中小学畲族教师、民间歌手、民间艺人的作用,扶持和帮助民族乡村开办畲语、畲歌培训班和织布、织字带等传统工艺传习所,使畲族传统文化能够薪火相传。每年举办重阳畲族歌会,来自各地的畲族歌手欢聚一堂、以歌会友,通过畲族体育和畲歌对唱等形式弘扬畲族文化。

(2)打造“美丽三仁、魅力畲乡”

三仁畲族乡作为离县城最近的乡镇,同时是通往“千佛山”、“南尖岩”等景点的必经之路,将畲族元素融入美丽风景线建设,打造“美丽三仁、魅力畲乡”。依托畲族特色文化,开发民俗生态旅游,促进文化和经济的结合与发展。开展畲族民俗表演和竹、木、草编与织布、织字带的学习体验,以及进行服装、发式、饮食、礼仪的展示等。把土地开发、公益林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与开发畲族民俗生态旅游相结合,推进畲族乡村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二)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依托我乡良好的自然资源,明晰产业定位,走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之路,构建符合我乡发展的产业体系,全方位推进竹产业健康发展,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促进特色种养殖产业的全面发展。

(1)全方位推进毛竹产业发展

图1 三仁竹林风貌

继续实施兴林富民工程,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毛竹种植面积。实施“一竹三笋”示范基地建设,定期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毛竹种植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促进毛竹产业增效、农民增收。

全面抓好竹山道路硬化、竹山高效节水喷灌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保障服务能力得到加强,有效解决农民毛竹采伐运输难、人力成本上升等问题。

按照区域化发展需求、规模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的要求,发展竹型材、竹制品等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逐步淘汰低端、低附加值产品。注重规模以上企业和精深加工企业的培育发展,“十三五”积极培育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引进精加工企业,大力推动了竹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发挥竹制品加工集聚区作用,对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发挥集聚效应。

(2)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1、茶叶

进一步巩固茶叶产业,提高茶叶种植面积。提升茶树良

种化普及和新品选育,健全配套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品种结构调整,提升茶叶产业发展水平。

2、蔬菜种植

利用临近县城的优势条件,大力推进蔬菜种植,努力打造成为县城蔬菜供应基地。结合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综合体建设,通过招商引资、村企合作建蔬菜采摘体验园,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

3、水果等特色种植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引导农民产业调优、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草莓、葡萄、火龙果等水果种植业。同时通过农户种植西瓜、四季豆、茶园套种香榧等方式促进农民增收。

4、中草药种植

开展精准扶贫,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通过“村经济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模式,开展苗木合作种植、建设中草药种植精准扶贫园项目,形成健康产业新业态,提高低收入农民的收入水平。“十三五”期间将建设多个扶贫园区。

(3)全面发展特色产业

培育绿色工业,实施工业强乡。全力抓好招商引资。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做好招商引资基础工作。调整招商主攻方向,以科技型、环保型项目为主。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原生态农产品和休闲食品加工产业。

以三墩文化村为平台,做大做强黑陶、炭陶、青瓷文化创意产业。通过传承历史文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以传统民间艺术激活文化产业,使其成为三仁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利用三仁竹制品加工集聚区的加工生产废料、废弃物等,建设一家生物质颗粒生产加工企业。扩展竹木加工发展空间,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努力打造乡村旅游集散地

发挥三仁畲族乡区位、人文、自然环境、主导产业等优势,深入开发乡村特色旅游产品,努力打造成为遂昌县乡村旅游集散地。

(1)以乡村旅游为主线,发展县域范围一日游 依托我县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依托特色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精品绿色生态乡村旅游特色,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逐步形成休闲型、民俗型、科普型、森林旅游型等不同形态的特色“一日游”,重点打造坑口、好川等一批风格独特的乡村旅游区,做好旅游区创A工作。

图2 坑口风景

(2)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做好乡村旅游点位与主要交通干道、景区的连接,完善旅游标识、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强景区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抓好水电气、厨房、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和提升,完善旅游咨询、预订销售、投诉受理等公共服务设施。

(3)完善“关雎小镇”配套设施服务

把握汤显祖戏曲小镇建设机遇,通过政策创新、资金扶持,主动承接小镇的辐射功能,引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完善“关雎小镇”配套设施服务。做好征地、拆迁及安置后续工作,保障“关雎小镇”建设顺利进行。

(四)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以交通为先导的各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着力打造“便捷三仁”。

(1)交通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G528公路、内庄至高碧街道路改建工程,做好相关政策处理工作。完善乡村道路网建设,“十三五”期间确保各个通村公路的安全通畅,构建县、乡、村三级公路网络,全面提高全乡道路通达能力。同时,加强对村内现有硬化路面的管护。

(2)水利设施建设

以农村饮用水、田间灌慨、河流整治为重点,加大水利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建设节水灌溉农业为目标,全面修复已损毁的灌溉工程,完善农业区的水利灌溉条件,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河道堤防整治和抗旱水源工程。实施投资达3000万元遂昌县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投资1029万元高碧街忠溪灌区项目和投资710万元高碧街忠溪河道整治清淤工程。

(3)实现通信、广播电视全覆盖工程

“十三五”期间,完善我乡8个行政村通讯信号网络建设,重点旅游区域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提升网络质量,彻底解决无信号、信号差问题。

(五)综合推进生态乡镇建设

按照建设“生态、人文、观光、宜居”三仁,打造“县城美丽后花园”的定位,立足“绿色崛起”的发展愿景,秉承文旅结合的新型乡镇特色理念,推进地质灾害点移民安置、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体现现代城镇、绿色生态和畲族文化特色和谐交融新型集镇。

(1)集镇建设

按照“县城美丽后花园”的目标要求,高起点规划、强力度推进、市场化运作、高标准建设,完成集镇规划,定位集镇性质和功能。以关雎爱情小镇建设为契机,以点带面、串点成线,建成以三墩汤显祖戏曲小镇为龙头,辐射全乡的小城镇格局。在集镇区建筑外立面融入畲族元素,建设生态停车位,加大危旧房屋改造力度,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建成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加快“三际线”亮化工程建设,完成新一轮电网改造,建设完善集镇区服务部门的站舍改造,提升集镇公共服务水平。

(2)做好地质灾害安置工作

按照改善生活现状,促进农民创收相结合,帮扶与自力

更生结合,统一政策,尊重意愿,移民受益的原则,整合精准扶贫、地质灾害点移民安置、危房改造等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上簟、墩上、木岱三处134户、339人地质灾害点移民安置,继续做好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解除搬迁群众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3)实施美丽乡村建设

紧密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改善乡风民俗,加快产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维护生态平衡,打造生态宜居村庄,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一是抓生态,美家园,提品质。继续深入开展“六边三化三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提升三仁生态品质。二是做好好川文化保护工作,通过科学规划解决好文化遗址保护与群众利益的矛盾,加强与部门的协调,争取博物馆项目的早日落地。三是提升全乡基础设施水平。完成全乡自来水提升改造,实施全乡农村电网改造。四是进一步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重点环境问题的整治力度,全民动员和参与,全面消灭劣V类水体,有效改善水环境。五是加强重点村生猪散养工作,鼓励集中规模化养殖,新建净化排污设施、循环利用等措施改善环境质量。六是抓载体,强素质,倡新风。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农村文

化阵地建设,深入开展六星文明户的评选工作,不断拓展乡村文明促进会的功能。全面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着力优化农村人文环境,促进乡风文明。

图3 三仁畲族乡乡村风貌

(4)推进城乡一体化

建立健全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加快小城镇建设,注重提高城乡产业支撑功能,全面提升城乡的要素吸附力、资源转化力和内生增长力,不断提高城乡品位,切实改善城乡环境。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继续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安全饮水、电网改造、环境整治工程,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加大农村危旧房改造,全面消除D级危房;推动集镇和中心村建设,使其成为宜居宜业的农村新型社区。

(5)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制定《三仁畲族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及《三仁畲族乡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整治范围包括:高碧商业街、忠溪滨水景观带;三际线东入口节点、滨河游园节点、庙下休闲广场节点、乡政府节点、畲族文化展示馆节点等。以“一加强三整治”为主要内容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及“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六边三化三美”等专项行动,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集镇“脏、乱、差”等问题。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

大力推进以社会事业为核心的民生工程,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社会管理,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

(1)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新农合医保、困难救助体系,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合作医疗保障全覆盖;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长期基本生活保障的需求;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教育助学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力争全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100%,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上升。

(2)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坚持机会均等、公平公开原则,加大教育设施投入,努

力改善中心学校、中心幼儿园办学条件;建立教师均衡配置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优化小学、教学点布局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大政府办学力度,加快普及学前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至“十三五”期末,保障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普九”率100%,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稳步推进医疗卫生基础建设

初步实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构建便利的基层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合理布局基层医疗网点;完善居民健康档案,争取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0%,定期开展健康医疗咨询活动,开展妇女病防治、老年人免费健康体检,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居民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落实好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强化医疗行业规范,确保辖区内无医疗事故,杜绝医患纠纷。

(4)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重大意义,切实做好宣传教育、生殖健康咨询服务、优生优育指导、计划生育家庭帮扶、权益维护和流动人口服务等各项工作。党委和政府要发挥计生协组织作用,推动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贯彻落实,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家庭和谐幸福。稳定低生育水平在5‰,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持合理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控制在110:100以下;严厉打击“两非”和违法生育行为,全面落实“两孩”政策,确保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5%以上,“三查”率完成95%以上;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

(5)建设完善群众性文体设施

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文体设施齐全、文体事业兴旺发展、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的发展新格局。推进村文化礼堂、活动室建设,实现村村有文化礼堂,定期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6)统筹群团组织发展

关心青少年,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民政、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残疾人就诊康复条件,促进残疾人就业,全社会形成“人人关爱残疾人”良好氛围;加强科技知识普及应用,不断提高全民科技素养,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

(7)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健全社会管理格局。转变社会管理方式,促进以政府管理为

主向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相结合转变,以政府调控为主向政府调控与社会协同相结合转变,以政府规范为主向政府规范与社会约束相结合转变。以群众情绪疏导、社会矛盾协调、社会治安防控为重点,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社会群体利益诉求代言机制,强化信访主渠道作用,健全信访部门诉求反应联动机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全面完成网格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覆盖全乡的“网格化”服务体系,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人员、经费落实到位,加强村网格员培训管理,创新服务机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8)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推进规范执法,明确执法主体、规范执法权责、提高执法水平。加强普法宣传,充分利用“全国法制宣传日”,推动社会生活在法制范围下有序运行、矛盾纠纷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解决、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营造公开、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乡村天网工程建设,建立完善县、乡、村、组四级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防范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显着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9)着力推进“和谐三仁”建设

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突发事

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等能力,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全乡整体文明程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党组织执政水平和驾驭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充分发挥乡村两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建立严格、公正和文明的执法机制;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搞好政务公开,增强政务透明度,扩大群众知情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解决政府职能错位、越位、不到位问题;加强和完善政

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和管理,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和防范制度,从思想上、制度上、机制上增强拒腐能力,坚持标本兼治,狠刹各类不正之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抓好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风党纪教育和政策法律教育等,提高广大干部和党员的政策法制水平和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扎实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良传统和时代精神,在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大力表彰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破除各种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争创精神文明先进乡镇。组织调动共青团、妇联、文化站、工会等组织,深入基层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教育活动。

(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依法治乡”,建设法治三仁。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强化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坚决扫除“黄、赌、毒”等丑恶

现象,坚决取缔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活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完善村民自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的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法制,完善村民自治和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推行政府工作规范化、法制化,依法从政,从严治政,实行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稳定土地承包政策,调动农民投资和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引进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农村水利、生态环境、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市场经济理论谋划农村发展,绿色发展谋划农业发展,以人为本理念谋划农民增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农村生机和活力。

第三篇:关于发展官庄乡农家乐特色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官庄乡农家乐特色生态旅游的

调研报告

官庄乡人民政府

农家乐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是农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它是种养植生态园林为一体的旅游观光景带,主要内涵表现在“民俗风情、休闲娱乐和生态园”的旅游景光。近年来,“农家乐”、“民俗旅游”等乡村旅游观光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成为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是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农业特效、农民增收致富的农村新兴产业。笔者对我乡农家乐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查找了各地休闲旅游发展的相关信息,形成了初浅的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农家乐特色生态旅游的优势

1、地理区位优势。

据了解,官庄水库是长株潭周边12个县市区中唯一的一个国家大Ⅱ型水库,库容大,水面宽,库型回转奇特,环境优美,是一个离长株潭、萍乡、宜春大中城市群较近的休闲、度假、避暑、旅游佳地。作为一个旅游景区,在醴陵市及周边地区小有名气,使农家乐的经营有一定的市场优势,相对来说客源稳定,每年到官庄的游客达10万人次,客源主要来自长沙、株州、湘潭和萍乡、浏阳和本市,通过与旅行社整合游客资源可大幅度吸引周边游客,预计全年接待游

客100万人次左右。

2、自然资源优势。

官庄地域辽阔,天然资源得天独厚,水库水质优良,生态环境保护较好。除库区水面外,其他全是植被覆盖,绿树成荫,森林科目齐全、种类多,形式千姿百态,山峦起伏,小道纵横。修复和打造库区八景:“涧江秋月、炉佛朝烟、小溪桃涨、深谷松涛、龙池烟雨、狮岭暮云、远村夕阳、古寺疏钟”,使优美的生态与各具特色的景点有机融合,能进一步提升景区品位。游人臵身于青山绿水中,就是休闲在天然“氧吧”,令人陶醉,心旷神怡。

3、历史人文优势。

官庄景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官庄特有的人文景观。古迹众多,如:大佛寺、樟仙古刹、黄巢墓等。人文丰富:远有湖南省人民政府首任省长程潜、政协主席程星龄,近有著名美籍华人实业家钟武雄先生等都是官庄的知名人士,还有耿飚、宋时轮、郭鹏等著名将领的故里均在官庄景区周边。

4、硬件设施条件优势。

我乡已经基本全部实现了主干道的路面硬化,村里的环境卫生较好,污水处理工程和饮用水工程也已经完成,路灯亮化工程也已经排上了议事日程。这些都是发展农家乐特色生态旅游有利的硬件条件,为农家乐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

5、管理制度优势。

通过农家乐经营户的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对农家乐的环境卫生,菜肴的质量和价格都有统一明确的规定,使农家乐的经营有良好的竞争氛围,保证了顾客的用餐质量。官庄乡党委、政府及村支两委都十分重视农家乐的发展,派人到有名的旅游景区学习当地农家乐的经营运作经验,有利于引导村农家乐稳步、健康向前发展。

二、农家乐特色生态旅游经营发展现状

如今已经有24家农家乐经营用户,经济效益颇好。农家乐制作菜肴的原料多数为村中农户种植的蔬菜,山野中的野菜,农户自家养殖的黑山羊、土鸡、土鸭,还有山中的野味。菜肴的口味以鲜辣咸为主,符合湖南及周边地区人们的口味,吸引了大批的客人前来用餐。而且,农家乐的收费经济实惠,许多从外地来的客人纷纷称赞,这样的农家乐很好,有特色,既方便,又实惠,在品尝了土菜、野味特色菜的同时,还能领略山的美景。就拿最早开办的农家乐“风华度假山庄”来说,自开张营业以来,生意红火极了。年接待旅游客数达1.5万人次,其中本地人数0.4万人次,农产品销售收入达4万元,利润总额有近30万元。许多到此用餐的客人都是回头客,他们说,来“农家乐”吃过一次,就对这里的菜肴念念不忘,这里烧的菜,原料纯正,口味鲜美,尤其

是山庄的黑山羊肉、薯粉粑粑、腊肉烧蕨菜、擂辣椒等特色菜。其中“原汁羊肉”和“生炒羊肉”,在2009年被评为醴陵名菜,得到国内外知名人士赞誉。游客除了可享受“自采自乐”、“现宰现食”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新潮的“农家乐”乡村风味外,库区内还开发多种水上游乐项目,如水上游船(冲锋舟)、游泳和跳水、“观光鱼景”等旅游项目。按每人次(坐船、购物、吃住、娱乐)最低消费标准100元计算,年收入可达亿元,年创税500万元以上。

三、农家乐特色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发展尚未形成气候。

人们对什么是农家乐、农家乐该如何经营、经营农家乐有没有风险等都有担忧,对有关政策措施知之甚少;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缺乏旅游开发经营的意识。总的说来,发展农家乐这一新型休闲旅游业的社会氛围不够浓厚。

(二)起步晚,发展速度慢。

官庄乡至今已经有20多家农家乐投入运营,有着一定的名气,如风华度假山庄、太阳山庄等,相对其他地区农家乐的发展进展速度不够快。

(三)发展模式单一,水平不高。

一是村的农家乐用房多为农民自家住房经改造而成,内部格局不够合理。二是菜肴品种单一,几家农家乐的菜肴都存在同一的现象。而且菜色品种不多。三是经营理念、经

验缺乏。农家乐的经营人员和从业人员几乎都是农民组成,既没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又没有参加专业的培训,农家乐的经营者对于如何经营、如何发展缺乏经验。四是环保卫生意识还不够强。农家乐的经营户缺乏环保意识,经营过程中无形中对周边的环境卫生带来极大的负担,时间久了会造成环境污染。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和认识的差距阻碍农家乐的发展。大部分人对开发农家乐旅游感到陌生,没有意识到开发休闲旅游所存在的商机和意义,没有认识到本地发展农家乐的有利条件和价值,从而没有投入大规模的开发。

(二)缺乏专业人才推动农家乐的规模开发。进行旅游开发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在农村从事旅游开发的人才不多,而农民本身文化水平有限。因此,要推动村的农家乐开发形成规模发展,有一定的困难。

(三)资金投入不足已经成为农家乐发展的制约。发展农家乐,需要一笔较大的投资,农民并不十分富裕,加上农民历来对投资心存怀疑,要筹措资金开办农家乐也有一定的困难。

(四)推进农家乐发展的力度不够大。虽然对农家乐发展村里动员和部署已经有一段的时间了,但是,没有完整相关的规划和具体计划,尚未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措施,有很多举

措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四、对农家乐特色生态旅游发展的建议

征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农家乐特色生态旅游发展提出以下的建议:

(一)要对乡村农家乐发展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要充分认识和分析发展特色旅游农家乐的优劣势,保持生态农家乐的特色,同时要吸取其他地方农家乐发展的相关经验,稳步推进农家乐的发展。

(二)要积极寻求上级和有关部门的帮助。目前,国家出台的很多政策都对农家乐的发展极为有利。如市旅游局对农家乐这一休闲旅游的规划,对农家乐发展的支持,还有有关信贷部门的资金扶持等等。

(三)要为农家乐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农家乐的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人才:对农家乐经营用户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增强管理经营经验;对农家乐的厨师进行培训,以丰富农家乐的菜肴品种,增加特色,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客户需求;对农家乐的服务人员进行陪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同时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组织部分干部群众到其他农家乐发展较成功的地方学习和考察,学习和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

(四)通过多种途径解决资金投入不足问题。可以实行政策性资金捆绑使用,也可以考虑对外招商引资;同时还可以通

过信贷措施,来缓解资金不足问题。

(五)要建立农家乐发展的长效机制。农家乐的发展涉及到交通、建设、环保、卫生、公安等众多部门,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充分协调好各方面的运作,为农家乐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特别是在环境卫生方面,这是关系到农家乐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农家乐能否长久发展下去的重要因素。可以通过建立各家卫生责任制、村卫生监督责任管理小组等各项措施来保证农家乐的环境卫生。

(六)要明确责任,形成发展合力。特色生态农家乐的发展不仅仅是个体经营户的事情,它的发展需要各级主管部门的帮助和扶持。只有充分发挥各级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才能把特色生态农家乐发展的更好。

五、结束语

农家乐虽是旅游开发的一项重要趋势,但我乡水库景区的农家乐旅游起步晚,发展速度慢。到目前为止,已初步形成主要的旅游资源是水产养殖型、科技农业型、林地生态型、山地生态型、田园生态型等形态的乡村旅游产品。市里有关领导曾于2002年、2003年、2004年安排市规划、环保、自来水等部门聘请有关专家对库区开发旅游的相关课题进行过研究(研究成果见《醴陵市官庄水库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意见》、《醴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醴陵市城区供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7年3—4月,市政协驻官庄办

点组、市招商旅游局和官庄乡三家联合再次研讨了开发官庄库区旅游的相关问题,并提出官庄水库景区旅游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官庄库内景区的开发,是官庄及全市人民盼望已久的心愿,它不但能促进官庄的经济发展,百姓增收,逐渐改变官庄贫困落后面貌,且更是醴陵调整产业结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个有力措施。同时,发展农家乐特色生态旅游能发挥旅游产业的互带作用,把生态农业和休闲娱乐结合在一起,有力地推动第一产业和二、三产业的相融发展,它能带动农村交通运输、商业贸易、产品宣传、文化娱乐、农产品加工等诸多的行业发展。希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扶持的同时要加大对农家乐旅游服务的监督力度,做到我乡的农家乐旅游真正体现出“土、野、乐、趣、美、真”的特色,促进我乡社会经济和谐稳步发展。

2011年6月5日

第四篇:传承革命先辈精神 创小班化教育特色

[摘要]黑河小学传承革命先辈精神,用王肃司令员的气质,成就每一位师生的思想自由;以王肃精神为导向,用王肃司令员的人格魅力,塑造一个又一个踏司令员足迹、尚德天下的小王肃。

[关键词]革命精神;传承;小班化;特色

黑河小学自建校之日起,提出科研兴校内涵发展的战略,以革命先辈敢闯新路的精神,砥砺前行,在发展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初步形成了小班化教育的办学特色。

一、承敢闯新路精神,开科研兴校之路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学校进行了小班化教育省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在课程、教学、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了个别化教育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探索出双四教研,提高教学质量

学校的每位教师结合学情,依照《小班操作规程》,坚持四备的备课模式,在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上下功夫,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教研组内教学观摩、观课议课,形成了四人一课同课异构、一人四课循环实证的双四教研模式,为教师搭建专业化成长平台。

(二)推行后茶馆式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学校教师依据《小班化操作规程实践研究》,在课堂上借鉴后茶馆式教学学生先学,引导暴露、共同解疑的教学,并依据地域、学情、学校特点,每个学科全面铺开。实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推行分层作业,转变学习方式

通过对小班化科研课题的研究,学校教师加强教学设计时的针对性,依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实行分层作业,留不同形式的作业,如预习作业、分层作业、体验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

二、承实事求是精神,建课程体系之本

实事求是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精神的精华,黑河小学秉承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学生发展和地域实情出发,以课程改革为基础,构建了多样化的课堂教学。

(一)实施课程统整,深化课堂改革

学校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将京剧、合唱、口风琴、竖笛、剪纸融入不同年级的音乐、美术课堂。突出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将武术操、跆拳道、篮球融入体育课教学,强化学生的体质健康;3-6年级将电子小报制作,个人学习空间、机器人融入信息课教学;将种植、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融入科学课堂,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语文、英语语言类学科开展分级阅读与拓展阅读,夯实学生的文化素养;数学学科侧重益智类教具、一题多解和错题反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推行长短课时,增强课堂活力

学校打破每堂课40分钟的惯例,实施长短课结合的弹性课程。根据学科内容,长课40分钟,讲述知识量大、技法性较强的学科,如语文、数学,大多安排在上午;短课35分钟,讲述富操作性、实践性的内容并安排学生动手实践,大多安排在下午,如科学、美术等,既省了时间,学生学起来又轻松、有效。

(三)实行儿童课程,丰富课堂内容

学校开设了晨诵、午写、暮读等儿童课程,引领学生读好书、写好中国字。晨诵:每天早上晨读十分钟,用诵读开启新的一天;午写:每天下午书写一刻钟,写好中国汉字;暮读:每天晚上读书半小时,用经典书籍滋养童年。

(四)开展节日课程,拓宽课堂内涵

实施以四节(即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感恩节)为主线的节日课程体系,逐步形成系列化、童趣化、群体性、参与性的显著特点,凸显活动育人的学校文化特色,成为学校德育和艺体教育的重要课程资源。

(五)挖掘课外课程,拓展课堂外延

学校在大教育观的引领下,积极整合校外教育资源,成立少年军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红色之旅,绿色军营夏令营,带领学生走进军营,参观军事演习,观摩部队的内务卫生、军事训练、队列表演等,参与军营生活,体验做一名军人的责任感、自豪感和神圣感。

三、承敢于变革精神,造个性发展之林

教育的发展需要变革,黑河小学植根在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基础上,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为以学生为中心、真切关照每个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的教育,加强小班化教学条件下学生个性化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

(一)学生自主,评价自我

为促进学生均衡发展,设立了阅读之星、卫生星、爱校星、背诵之星、进步之星等奖项,运用奖状、喜报、成长币等不同形式激励学生不断努力,进而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家校合作,共同评价

学校在寒暑假开展了家庭养成教育登上成功岛主题评价活动,制作登上成功岛笑脸表,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家庭养成教育的目标,在家长的监督下学生每天针对自己完成情况将笑脸涂成红色或黑色,以此激发学生的热情,达到养成好习惯的目的。

(三)过程性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

学校每学期都通过各种竞赛随时对学生进行评价。所有的评价都融合在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价平台中,用信息化的手段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此外,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也给学生一个展示、锻炼、挑战自我的平台。

四、承勤俭奉献精神,立建校发展之魂

黑河小学建立之初,困难重重,但全校师生牢记革命先辈勤俭创业的精神,精心规划,科学布局,使学校的软件、硬件建设实现了高标准、高科技、高发展。校园环境美化绿化,达到了和谐整洁、优美舒适的标准;校园植物覆盖面积和人均活动空间、含氧量达到全国生态道德教育示范学校的要求,教学楼外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学楼内的育人主题展示相得益彰。

在校园建设方面,做到了校园内无线网络全覆盖;引进oa在线办公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引进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价平台,实现家校互动网络新模式,每位教师配备最新配置笔记本;学校所有的教学班均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建立了学科课件库、教案库、试题库、论文库等教学资源库。同时,学校严格管理制度,实行一人一岗制管理,因人而异,设置教师岗位,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局面,养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涵养;推行校务公开,发挥教职工大会决策机制,定期发放《我为黑河小学建言献策》征求意见表,让教职工知校情、参校政、议校事、督校务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有了这种制度的保障,在学校需要的时候,每个教师都能挺身而出,不叫苦、不叫累、不计报酬,真正做到了以校为家,以为学校做贡献为荣。学校的年轻教师较多,而且大部分教师的家在外地,在学校维修改造最艰苦的时期,首当其冲的是全校男教师,他们连续几个假期不能回家,有的已经订好了回家的车票,但听说学校有临时工作,在没有告诉任何人的情况下悄悄退了票,主动要求学校领导给分配工作,放弃假期回家看望父母的机会。有的男教师干脆把行李搬到学校,全身心投入学校的维修改造工作,随时为学校服务。女教师也毫不示弱,放弃休息时间到学校搞卫生、整理图书、运送图书,汗流浃背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工作是大家干的,荣誉是大家得的。这是学校教师常说的一句话,这样一句话的背后是8年间学校教师让出年末记功奖励60余次,近5万余元绩效奖金献给学校发展建设之用的高尚品质。

五、承服务群众精神,引教师成长之源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革命先辈取得胜利的法宝。教育是一项为人民服务的工程,是为百姓造福的工程。为了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我们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为导向,开展了青蓝工程希望工程和名师工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个工程,构建师德管理体系,实行家校互访机制,督促教师的专业成长,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树立师德教育,建立教师形象

为了加强对教师的师德管理,近年来,学校召开了强师德、树师风、塑形象活动动员会、民主生活会、教职工大会、群众路线教育等百余次议,带领全校教职工以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专题辅导与座谈交流相结合的学习形式,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学习百余次,自学记录上千余次,每学期都与全体教师庄严宣誓并认真签署黑河小学教师承诺书安全责任书,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不断加强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养。

(二)拓宽联系渠道,深化家访活动

(三)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升教师的素养

黑河小学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不断缩小与名校的距离,提高教师的素养。学校先后邀请了东北师大史宁中校长、俄罗斯布市25中校长等高层次的专家到校进行专题讲座。从2010年开始,学校全体教师在国培项目中分批次赴南通、长春、济南、北京、上海、郑州、深圳等地学习培训,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中接受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新的课堂教学改革、最前沿的教学方式的培训。教师把自己所收获的经验带回了学校,在实践中研磨、创新,不断地提升了自身的素养,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培训学习的提升和历练,使学校教师在参加各级竞赛中捷报频传,共获国家级奖项50余次,省级奖项200余次,市级奖项300余次。

先辈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励精图治,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先后被授予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学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生态道德教育示范校、全国语文特色校、黑龙江省首批标准化先进校等荣誉称号。如今,我们继续传承革命先辈精神,迈着坚定的步伐,在探索小班化教育特色之路上,在大同的教育下创造着大不同!

参考文献:

[1]蔡世忠,王亚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经验[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1,11.[2]宋芳.学校文化建设的提高途径[j].高教研究,2000.

第五篇: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方案出炉 用特色文化建设“三区”

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方案出炉 用特色文化建设“三区”

中国甘肃网2月20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2月19日,记者了解到,《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总体方案》已“出炉”,确定我省将打破现有行政界限,统筹全省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为大平台,推动文化大省的建设,到2020年,大多数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展示,形成较为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西部现代文化创新发展的新高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已敲定

我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将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华夏文明。其战略定位是: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把甘肃建设成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产业带动经济转型发展、推动现代文化创新的文化大省,探索经济欠发达但文化资源富集地区实现科学发展的路子。

发展目标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要求,总体分两个阶段:2012—2015年为第一阶段。编制出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规划,启动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点项目,到2015年,重点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以上。2016年—2020年为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项目,到2020年,大多数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展示,形成较为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西部现代文化创新发展的新高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313工程”打造创新区建设

那么,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究竟该如何建设?

《方案》提出,按照国家关于甘肃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建设文化大省的总要求,打破现有行政界限,统筹全省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以文化建设为主题,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为主线,围绕“一带”,建设“三区”,打造“十三板块”,简称“1313工程”。

“一带”是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三区”是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和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十三板块”是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民族文化传承、古籍整理出版、红色文化弘扬、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节庆赛事会展举办。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把华夏文明的保护、传承、展示、创新、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之与时代精神相融合,与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相融合,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相融合。并进一步加快甘肃文化“走出去”,扩大甘肃文化的影响力和国际传播力。

用优势特色文化建设“三区”

我省将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构建以丝绸之路文化、始祖文化、敦煌文化、黄河文化为核心,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依托的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格局。

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以丝绸之路为轴线,以亚欧大陆桥甘肃段为腹地,充分挖掘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多彩的自然人文资源,发挥沿线城市群落辐射带动作用,加大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力度,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成为推动甘肃转型跨越、科学发展、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核心地带。

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实施国务院批复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加大文化建设力度,推动陇东南四市融入其中,着重围绕始祖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道教文化、农耕和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民俗农耕文化展示、红色旅游、演艺会展、工艺美术品制造等产业,形成以天水为中心,以始祖文化为重点,以再现农耕和民俗文化为手段,以文化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产业为支撑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体系。打造全球华人祭祖圣地天水、生态陇南、养生平凉、民俗庆阳以及红色南梁、周祖圣地、岐黄故里等特色文化品牌。

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围绕敦煌文化、长城文化、丝绸之路文化、石窟文化、简牍文化、五凉文化、西夏文化、边塞军旅文化以及现代工业和科技文化等,以促进文化生态发展、保护文化形态多样性为重点,实施综合开发,整体推进,沿铁路、公路向周边辐射,以大型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为载体积聚人气,形成集遗产保护、景观旅游、事业服务、产业发展、产品交易、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文化展示研究基地和文化园区。

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围绕黄河文化、彩陶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资源,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把兰州建设成为华夏文明的展示区、文化创意研发的核心区和文化创新拔尖人才的集聚区,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影视制作业、文化旅游业、出版业、发行业、印刷业、广告业、演艺业、会展业、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文化产业,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教育、科技、人才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口的高层次文化产业圈。“十三板块”囊括方方面面

“十三板块”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文物保护。开展各级文物调查,建立各类文物资源数据库。加大重要文物保护维修力度,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打造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示范性工程,实施以天水麦积山石窟、瓜州榆林窟和东千佛洞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张掖马蹄寺石窟群等为重点的石窟寺保护项目,并延展到全省其它石窟寺。加强对甘肃彩陶、临夏古生物化石以及武威白塔寺等重要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实施重要古建筑保护项目,重点保护夏河拉卜楞寺、张掖大佛寺、武威文庙、鸠摩罗什寺、天水伏羲庙、永登鲁土司衙门等古建筑。加强工业遗产、乡土建筑、文化线路、文化景观等新品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加强对高台骆驼城遗址及墓群、果园—新城墓群、张掖黑水国遗址、景泰永泰龟城等濒危田野文物和遗址的抢救性保护。强化文物安全防范设施,推进文物风险单位安防设施达标建设,提高文物安全防范能力。

大遗址保护。加强长城保护,重点实施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建设长城博物馆,全面展示长城文化。开展长城重点段落抢险加固工程,加大对阳关、玉门关等长城关隘的保护和维修力度。积极推进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做好甘肃段备选遗产点文物本体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相关工作。实施大地湾遗址、许三湾城及墓群、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天水张家川马家塬遗址及墓群、居延遗址(甘肃部分)的抢救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高综合保护、利用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主要包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曲艺、杂技、美术、民间手工技艺、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传统医药等文化艺术形态和样式。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花儿”、61项国家级和33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等进行保护传承,培育良好文化生态,丰富文化的多样性。建设民俗文化村、民俗生态博物馆等,使民间民俗文化的基本形态、承载方式、核心内涵得到有效传承发展。对处于濒危状态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抢救保护,特别是对年事已高的代表性传承人进行重点保护,建立传习所,尽快培养接班人。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利用。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利用,加快保护规划编制实施,加大保护工作的投入。重点加强天水、武威、张掖和敦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研究。在城市建设中融入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元素,使每个城市各具特色。重点保护宕昌哈达铺镇、榆中青城镇、金崖镇、永登连城镇、古浪大靖镇、秦安陇城镇、临潭新城镇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和文县碧口镇、通渭县马营镇、华亭县安口镇、碌曲朗木寺镇、华池县南梁镇、积石山县大河家镇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加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积极发扬培育优秀的传统村落,并将符合条件的村落推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好利用好乡村的优秀历史遗存。

民族文化传承。深入开展民族交流交融史研究,挖掘民族团结互助史实,大力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建立甘肃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基地,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重点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和图书、报刊、影视的译制、出版、播出等工作。加强对少数民族特别是东乡、保安、裕固3个甘肃独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完成文化资源保护项目的数字化、建档、修复等基础性保护工作。

古籍整理出版。依托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对60000多枚汉简进行整理研究。对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进行保护和整理出版。对夏河拉卜楞寺、张掖大佛寺、武威文庙所藏珍贵经卷和文献进行整理出版和科学保护。实施文溯阁《四库全书》的影印出版工程和甘肃历史文化资源出版工程。

红色文化弘扬。重点加强对列入全国经典红色旅游景区的15个红色旅游景区(点)的历史文化保护挖掘和规划开发。依托会宁县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南梁纪念馆、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古浪战役纪念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腊子口战役纪念馆、榜罗镇红军长征纪念馆、两当兵变纪念馆、兰州八路军办事处等,建立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丰富文化旅游内容,形成全省红色旅游资源与周边省份联接互动,打造红色之旅精品旅游线路,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在高质量完成市级三馆建设的基础上,建设甘肃简牍博物馆、彩陶博物馆等一批特色专题博物馆。推进金昌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推动其他地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深化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以嘉峪关、金昌、武威为重点,开展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新模式探索试验。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和各文化单位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省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文化品牌打造。进一步加强始祖文化、先秦文化、农耕和民俗文化、民族宗教文化、五凉文化和敦煌学、简牍学、西夏学的研究。建立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发展研究院、始祖文化研究院、简牍研究中心,五凉文化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打造敦煌文化论坛。依托优势文化和传统特色,建设一批民族团结示范县、文化艺术体育之乡。挖掘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开展文化艺术精品创作,推出文学、美术、音乐、书法和舞台艺术的精品佳作。深度开发《读者》品牌,促进读者出版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大型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打造敦煌画派。拍摄一批全面反映甘肃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专题片、纪录片、动画片和影视片(剧),创作一批颂扬甘肃独特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及优美风光的通俗歌曲。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把加快发展旅游业与建设文化大省紧密结合起来,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旅游开发建设要依法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新型文化旅游产品。建设重点旅游城市文化功能区和精品特色文化县(区),营造旅游目的地浓厚的文化氛围。加快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量身打造探险、体验和生态保护志愿者旅游产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汽车露营基地和营地,大力发展自驾旅游项目。提高旅游商品开发的文化创意水平,突出旅游饭店和餐饮主题文化特色,体现旅游经营服务的人文特质,提升旅游活动的文化品位。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

文化产业发展。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整体一盘棋、一市一特色、一园一重点的原则,总体规划、错位发展、形成规模、聚集优势。培育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积极推动有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步伐,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建设兰州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面启动敦煌国家级文化产业园申报和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华夏始祖文化园、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临夏民族文化产业园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工作。

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有利于文化人才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化领军人才,特别是创意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整合教育资源,通过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培养文化产业发展亟需的专门人才。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完善人才流动、使用、激励等机制。

节庆赛事会展举办。每年举办“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每两年举办中国敦煌国际艺术周,举办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上述节会打造成国际知名文化旅游艺术节会。办好伏羲公祭大典、中国庆阳农耕文化节,“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中国民间艺术节、中国国际鼓文化艺术周、临夏中国民歌艺术节、西和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继续挖掘资源潜力,创新节会形式,提高节会品位,突出个性特色,办好各地已有文化节会。整合资源,提升规格,重点办好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甘肃段赛事、嘉峪关国际滑翔节、嘉峪关国际铁人三项赛、全国沙滩排球巡回赛(甘肃敦煌站)、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等体育赛事。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和展览馆的作用,开展各种文化展览、展示活动。

下载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传承民俗文化 创特色农家乐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传承民俗文化 创特色农家乐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