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关爱留守儿童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学院—外语系--班---
在我们的周围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出去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守在家,与父母相离。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们呼唤和盼望着与父母团圆,而那天的到来总是那么迟,那么久。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问题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主局,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建立农村儿童信息统计系统,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检测体系,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近几年来白湖乡农村村委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大力实施民生工程,针对留守儿童的自身特点和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一定的成效。留守儿童主要特点如下:
一:缺少亲情,自身孤独。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长此以往,孩子心理失去了依靠和保护。常常表现为胆小怕事,自卑孤独,不爱与人交流,严重地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二:缺少教育,言行不当。由于监护人受家务,工作,知识等种种因素的限制,常常造成教育缺位或教育不力,教育方法不当。这样孩子的特点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纠正,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难以养成。辨别是非能力低下,极易受社会不良习气影响。
三:缺少关爱,情感冷漠。由于留守儿童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自己也不知道或主动去关爱别人,常常待人处事冷淡。
四:缺少照料,生活艰辛。主要表现在年龄小或无人监管的留守儿童身上。
五:缺少辅导,学习困难。不少留守儿童在课后,节假日期间,往往处于“两无”状态。既无人监督其学习,有无人辅导。
六:缺少监管,易受伤害。由于监护人家务重,工作忙等原因,留守儿童在家期间,大多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
为此,我村委会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去对留守儿童进行情感的交流和道德引领,生活照顾,学习辅导和安全保障。
一:成立组织,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保障机制。
二:立足教育主阵地,建立健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教育机制。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政府是主导,教导是关键。
三: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关爱工作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需要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和精神的慰藉。
为此,我们村委会开展了一次春节前“留守儿童”家庭走访活动,很荣幸我是参加此活动的一员。我们带去好多学习用具和书籍,孩子们拿到我们的礼物,都异常兴奋。随后的时间里,我和孩子们聊天并对他们进行学习辅导。他们和我讲起他们的父母,话语中透露出幸福的味道。我觉得他们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慰藉。现在社会能为他们提供物质帮助,而我们正可以给予他们所欠缺的精神上的鼓励,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在心灵上给予指引。
总之,通过该次活动,我深刻理解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做的,就是用心去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帮助他人,快乐自我!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调查心得体会
课题:
关爱留守儿童
地点:栖霞市蛇窝泊镇柳口村
时间:2013.7.24—8.8
院系:
口腔医学
年级:
2012级
班级:
姓名:
刘淑静
学号:
1210750105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调查心得体会
遵义医学院口腔学院:刘淑静
乡村有这样一群孩子 留守着村里的炊烟 遥望远方爸妈打工的城市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背井离乡,用勤劳、智慧和有力的双手为社会经济发展默默书写崭新的篇章。此时的他们和我们的童年一样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需要享受家的温暖,需要得到长辈的教诲,却过早地体念着亲情的缺失,忍受着孤独的煎熬,困惑着成长的迷茫,他们这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2013年7月24日到8月8日,我走访了栖霞市蛇窝泊镇柳口村的一些留守儿童家庭,就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展开了社会实践走访调查。并深入留守儿童生活的环境,深入体验留守儿童的生活。这次制定的调查的具体内容如下:
1、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送去学习用品。
2、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分析他们存在的问题。
3、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帮助他们,给他们辅导功课,整理房间。按着自己制定的计划,每天一有空我都会拿着笔和纸往村里的留守儿童假期托管中心跑。在这十四天的社会实践调查里,我受益匪浅,我想这段经历将是我人生当中最难忘的时间。
一、调查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80%的留守儿童是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住在一起,有15%的留守儿童是和伯伯叔叔住在一起,值得让人吃惊的是有5%的留守儿童是自己单独居住。栖霞市蛇窝泊镇柳口村在2009年就建立了留守儿童假期托管中心,村里的留守儿童可以白天在这里学习,这里有一位已经退休的老师帮孩子们辅导
功课。
2013年7月25日我迈进村里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当我迈入村里留守儿童的家门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们脸上的灿烂微笑,那种微笑让我既温暖又贴心。首先,我给他们送去的学习用品虽然不多,但是孩子们非常的感激。孩子所学习的教室是一个废弃的厂房改造而成的,门和窗都很破旧,一间大大的教室里,摆放着十几张陈旧的课桌,孩子们很安静地坐在课桌前认真书写自己的作业。
每每夕阳的余晖照进这间教室,孩子们凝视窗外,双眸暗淡无光。蓝天、白云,在孩子们的眼前尽显妩媚;阳光、微风,纵情挑逗孩子们的脸蛋。可是孩子们却视而不见,迷茫的双眼,尽是寂寞;校园里欢快的小鸟、美丽的玫瑰带给孩子们的不是开心,而是忧郁。看到这段文字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
在和孩子们的聊天中,孩子们告诉我,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就是孩子们快要背着书包回自己家里的时候。想起回家,孩子就会想起在远方打工的爸爸妈妈。孩子们的视线在夕阳的余晖里迷茫了双眼,那暗淡的光线里仿佛在演绎着已经过往的昨天,曾经和爸爸妈妈待在一起的岁月。那时孩子的手还很小,父亲那双宽大的手包裹啦孩子的小手掌,他们一起行走在回家的马路上,马路边绿油油的青草,美丽的杜鹃.......孩子们每每和我谈起这些,泪水就止不住滑过脸庞。
正当灿烂年华,无忧无虑的年龄,可是上帝却赐给了他们一个可恶的名字“留守儿童”。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很讨厌看到托管中心大门前“柳口村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这几个大字,更讨厌人们把这样的字眼加在孩子们身上,可是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又用啦这样的文字,我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我知道孩子们也惧怕这样的名字,孩子们想爸爸、妈妈!可是,他们只是遥远的一个声音和钱的体现。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没能和自己的爸爸妈妈生活在一起。从总体来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数是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主,有一小部分跟近亲住在一起。长时间得不到父母细心的关爱,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心理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
2013年7月27日下午,我去了留守儿童王涛的家里,我还清楚的记得那天下午,当我走进王涛家小院时,王涛正在洗衣服,一看见陌生人来,王涛的眼睛里表现出的眼神至今都让我感到惊讶!我不知道这是一种畏惧?还是一种.......小孩子停下手中的活,跑进了门。当我走进他的家里,看见小孩子躲在爷爷的背后。在和王爷爷的聊天中,我了解到,小王涛今年7岁,在上小学二年级,爸爸妈妈在他一岁半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啦!很少回来,一般都是过年过节才回来看看孩子。当我向小王涛递过去我给他带的学习用品时,小孩表现出来是格外的羞涩。直到爷爷说:“快接过大姐姐送你的东西噻!”小孩子才羞涩地接过我手中的小礼物。
当离开他家后,在我回家的途中,我想起啦姑父的孩子,差不多也7岁吧!
我在想,他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每天沐浴着同样的阳光和雨露,可为什么孩子们的差距就这么大呢?同样值得让我深思的是在这个时代,一个7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学会自立,开始学会洗衣服,姑父的孩子是做不到的。
2013年7月31日,我走进啦留守儿童刘斌的家里,小刘斌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今年9岁的他已经学会啦做饭、洗衣服等家务。但由于小刘斌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的记忆里一点也想不起爸爸妈妈的样子。爷爷告诉我说,“孩子妈妈在孩子两岁时就离家出走啦!爸爸为了供小孩上学,很早就离开啦家,由于在外面一直工作不好,没找到多少钱!所以很少回家。”谈话中,我了解到这个家的贫穷,对于这个家庭的遭遇我深表同情。
在我和爷爷聊天的时候小刘斌走了出去,不一会一闻到从厨房飘过来的菜香,我起身走拉过去,当我走进他家的厨房时,小刘斌正在煎鸡蛋,看他那熟练的动作我自愧不如,想到自己都21岁啦,却还不怎么会做饭。老人留我一起吃饭,再三推脱,老人却执意留我,只好留拉下来。在吃饭中,小刘斌没有说过一句话,当我主动找他聊天时,也是一问一答,老爷爷告诉我说,“孩子性格孤僻,和陌生人很少说话,不爱和小伙伴一起玩,一向喜欢独处。”听到这样的话,我真不敢想象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在想些什么?我不敢去想象,更不敢去猜想。
记得在做这次社会实践调查之前,我看过一篇报道,报道上说,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有自卑心理和人格障碍,孤僻心理和交往障碍。联想起眼前的这一现实,突然间我意识到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非常严肃的话题。
二、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帮助留守儿童。
“生命就像是一束繁花,时间就像一根铁鞭,一朵一朵地击落着繁花,等到击落完的时候,把满地的残红踏入泥沙。”是的,繁花终究会变成残红,生命由盛至衰似永恒。固此无论在社会的哪一个角落,我们都应该帮助留守儿童,帮助那每一个如花绚烂的生命。
当我走进留守儿童的世界时,我就开始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这些孩子,和他们一起聊天,听他们说自己的梦想,谈自己的心事,帮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上我能帮助的问题。我还利用业余时间帮小朋友们辅导功课,在这十多天的社会实践里,他们和我由陌生变成熟悉,我把他们当自己的好朋友,我知道在他们眼里,我永远是一个姐姐。每当我坐在那里等他们来问我问题时,小朋友们在下面做作业会时不时偷看我,当他们拿着书来问我问题时,“姐姐,这个单词怎么读呀?”我的心里很高兴。因为在这十多天的的交往中,我渐渐发现这群孩子只要有人多去关心他们,多去和他们交流、沟通。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很快得到解决。在这里,我真心邀请和我一样的大学生,多来关心他们,同时也向社会发出我诚挚的邀请,呼吁大家一起来关注留守儿童。朋友!还记得那句歌词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这次社会实践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得知一位6岁的留守儿童快要过生日,于是我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八十块钱,到镇上为小孩子买啦一个蛋糕,我还清楚的记得那天小孩哭得很伤心,她告诉我说:“很想妈妈回家来陪我一起过生日"当我拨通他妈妈的电话时,电话里,那位母亲可能也流出了泪水。站在一旁的我脸庞不知是什么时候?泪水已经滑落于地。
社会实践结束那天,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的小朋友来为我送行,看小朋友们的脸上的不悦,我真不知道该说一些什么好?我叫过来那些小朋友一起拍
照留恋。我还记得班上最害羞的那个小女孩躲在教室门后,任凭我怎么叫她都不出来,她羞涩地对我说:“姐姐,不要走嘛!你走啦我们会想你的。”当我快要走时,小朋友异口同声地问我:“姐姐,你还会来看我们吗?”我微微回头,笑啦笑!“回去吧!以后我都会来看你们的!”
第三篇:社会实践关爱留守儿童
阳光心语——情系留守儿童
——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 随着社会注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此相关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其中尤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突出,在这个暑假里,我们决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探讨“留守儿童”出现的原因,我相信,通过对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可以培养我关注社会问题的习惯和初步尝试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对于我们大学生社会行为能力的培养,发现、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大的好处,所以我们决定利用这一暑假做一次关于“留守儿童”现象的社会实践。
正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暴露了出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世界最快速度的高速增长,但与此不相称的,理应配套发展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法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的财富分配问题的解决却没有很好的适应当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这就催生了各种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现象是近几年出现的比较显著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是指家庭中出现的由于父母外出而家中无人的现象,“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外出而只将子女留于家中,造成孩子无人照料的现象。“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于我国长期的经济发展格局所造成的。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决定为新中国规划了一份崭新的蓝图,从此中国决定改革开放,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都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也造成了,东、中、西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来越大,东部地区由于显著的地缘优势,在经济上展现出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而西部和中部由于深居内陆,基础设施差等原因而丧失了同东部地区竞争的地位,这也就造成了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的巨大差异,而“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与这一发展结果直接相关,随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有更好的教育、医疗、生活条件,越来越越多的打工者为了追寻更好的生活,更高的待遇,开始向东中部迁移,而这一现象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产生。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得知“留守儿童”多集中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例如西南、西北、华北等地,其中尤以甘肃、云南、山西、贵州、青海等省份居多。而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以上的结论,这些地区基本上都处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为滞后,因为本地的工作机会少,工资水平较之东部地区低,于是,很多一些人便将家庭托付于年迈的家中老人,只身前往东部或其他经济发达薪资较高地区寻找工作。“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应当说不是人们的本意,很多家庭,父母都在外地工作,家中子女无人照料,大量青少年儿童流于社会,造成诸多社会问题,甚至有些青少年走上了犯罪道路,那么后果就很严重了,而这一点也是有“留守儿童”家庭让很多人感到痛心的原因之一。父母们长期在外,只能在经济上给与家中子女一些支持,但孩子们需要的真的不仅仅是这些。根据我们的一些调查,我所在的省由于处于东北地区,“留守儿童”不在少数,“留守儿童”是缺乏温暖,缺乏关爱的群体,在家庭生活中,他们需独立承担家务琐事,使本就幼小的身体更加的不堪重负,更为令人担心的是,孩子由于长期缺乏来自家庭的温暖,更使很多孩子变得少言寡语,精神状态不佳。“留守儿童”对于孩子们的伤害是巨大的。
外出的打工的年轻父母将孩子寄给老人看养,而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变的自私,冷漠,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成长的阴影,对青少年的健康
成长非常不利。值得欣慰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了“留守儿童”对老人孩子的伤害,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行动起来,也有部分在外务工的青年人尝试在家乡寻找工作,以便照顾老人和孩子。当然“留守儿童”现象的解决也不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全
社会的共同努力,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减少和消除留守儿童的产生。
前文提到,“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是当下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首先,在经济层面上,一定要注意发挥“先富带后富”的作用,不论是地区经济、个人、还是从经济实体上说都是非常必要的。应该注意均衡发展西、中、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化经济发展格局,提高中西部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大力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净化投资环境,挖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和潜力,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空巢问题。当然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绝不能一蹴而就,一定要循序渐进的实施。同时,在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上,应保持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陪制度,坚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缩小社会收入差距。在政策层面上,政府应当给予中西部地区一些政策支持,给予欠发达地区一些合理的政策倾斜,例如在十八大上获得通过的允许农民将土地进行流转的问题,这一政策很好的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家庭的产生。通过以上的种种措施来逐步解决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从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给予孩子们一个幸福的童年生活。
诚然这是我们大学生活的第一次社会实践,肯定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对“留守儿童”现象的认真分析我加深了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提高了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通过对“留守儿童”现象得的研究,对我来说很陌生,但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难得的人生经历,是一生的宝贵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创业,这自然会活跃地方经济,带动社会发展。然而与此同时也造成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存在。而我们作为21实际的大学生,应利用社会实践,为社会承担责任,主动去关爱这两个特殊群体。我们在实践的八天时间里,以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结合的方式,去了解、呼吁、关爱这两个特殊群体。在实践过程中不管是刺骨寒风,还是阴霾的雨天,我们都克服了,我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二字。
【关键词】
空巢老人 留守儿童 社会调查 志愿服务 责任
【引言】
在为期八天的社会实践中,我与同学们一起,紧紧围绕“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两大主题,开展了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等一系列活动。此次实践也让我经历了很多东西,对一些事物也有了不同的体会。
【正文】
一、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在行动
志愿服务是此次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此次志愿服务围绕留守儿童的主题展开,留守儿童多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然而一些孩子虽然不在农村但是父母长期在外工作
或者父母因为工作原因很少和孩子在一起,这也属于留守儿童的一种。在恩村,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工作,而这些孩子都聚在一起,在这里有老师辅导孩子学习、照顾孩子们的起居。作为当代大学生,了解这一情况后,我想我们有义务为他们做点事,于是我们队伍便在这里展开了志愿服务活动。去恩村的第一天,我们先与柴老师了解了情况,粗略的了解了这里每个孩子的特点。刚与这十几个孩子见面,我却不知道怎么着手融入到这群孩子中,没来之前的想法是陪小孩玩应该很容易,不用刻意的去准备。然而,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却不知道从哪下手了。去的第一天,孩子们恰好在上手工课,我便与孩子们一起学起了手工艺品的制作,很快的我融入到他们当中,在随后的几天中逐渐的我们打成一片。每天的上午我们辅导孩子的学习,下午柴老师会给他们上绘画课、手工课等,到了傍晚我们会陪孩子们到楼下做游戏。
经过了解,他们的父母大多外出工作,除了周六周日很少与孩子接触。房许峰小朋友告诉我说,没来这之前,他通过玩游戏来消磨时光,通过玩游戏来打发无聊,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在这些孩子中我就发现有个别的孩子有暴力倾向,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同时,通过与他们交谈了解到,虽然在这有人玩,但是他们希望父母能多陪陪自己,希望自己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上学父母接送,周末与父母一起出去玩。
近年来,城市留守儿童的犯罪率也有所增高,凸现了外出打工和子女教育的矛盾。有关人士称,解决矛盾的根本是政府要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工作、收入稳定,并改革城市的教育体制,要让在城市里打工者的子女能够轻松地接受教育,大力发展经济,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不为生计困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留守儿童不仅仅是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更是经济体制问题。而这对城市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小嘘。首先,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会造成孩子们的恐惧感,以致养成孩子胆小怕事的习惯;其次,城市中的诱惑多,从这个层面讲,城市留守儿童比农村
留守儿童危险的多,稍不留心会产生各种不良后果。我们可以采取什么对策呢?第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带孩子进城打工,但因为户籍问题在政策上却受很多限制,所以政府应该解除他们在就业、医疗、受教育等方面的限制。第二,社会应该多成立一些“留守儿童活动基地”之类的组织,积极的去关怀留守儿童。再者,应大力鼓励大学生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大学生可以在志愿服务的同时,带给孩子先进的思想,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二、社会调查-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注
以“空巢老人”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是此次社会实践的又一大模块。“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现在空巢老人的数量很多,针对此情况我们展开了关于社会各阶层对空巢老人现象认知情况的社会调查。此次社会调查主要以一对一问卷聊天的形式展开,主要通过聊天辅以问卷,详细了解被调查者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此次社会调查一共持续了6天,我们主要前往空巢老人集中的地点展开调查。虽然调查时间选在了下午,但是天气依然很冷。调查过程中遭到拒绝也是常有的事,一直遭到拒绝心里不免打起退堂鼓,但是我们彼此鼓励,一起解决困难。调查显示,不同地点的及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空巢老人这一问题有不同的看法。青年人方面,他们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经济的发展使子女们不得不离开父母去追寻更好的生活,作为子女应该多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而作为政府社会应该建立相关体制,给空巢老人多一些关怀。个人认为,城市中空巢老人增多的原因有三点。首先,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要求每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第二,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丁克家庭,即不要孩子的家庭观念越来越流行。第三,现在竞争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员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人们经常要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甚至出国深造、工作等。怎么去应对这一问题呢?我认为社区服务方面,社会各界人士,小区居委会应该根据
老年人的特点为空巢老人设置相关的设施,建立相关的老年人服务机构,同时小区内多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精神生活;家庭赡养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对于老人空巢的危害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子女意识到应该尽量多花一些时间陪伴父母,让空巢老人尽量多的享受到家庭赡养;心里调节方面,小区居委会要及时掌握了解老人情况,多于心里出现问题的老人谈心,开展文艺活动,老人自身也要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
三、感悟
实践的八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尤其对于经验缺乏的我们,每天早晨,我都要六点起床,准备社会调查与志愿服务的相关事宜。出去便是一天,午饭也会在路边小摊草草解决。志愿服务方面,虽然和孩子们在一起充满欢乐,但是与十几个孩子待在一起一整天也不是容易的事。到了傍晚6点多,所有人员才能返回,晚上大家还要不顾疲惫的去写活动日志,准备第二天的实践活动。
实践的收获也是不少的。首先锻炼了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活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也会根据当天的情况对人员、地点进行相关调整,这些极大的锻炼了自己的应变能力。其次,是组织能力。再者,是交际能力,调研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让被调查者配合自己的问卷调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还有就是自己的耐心,实践的八天虽然不长,但是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做下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总的来说这次实践是受益匪浅的,和这么多优秀的同学们一起努力,苦也变成了甜,我们用青春,承担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向外展示了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寒
假
实
践
报
告
姓名:专业班级:
学号: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
心手相牵,关注留守儿童
一.实践时间:7月20日到7月26日 二.实践地点:XX省XX市XX中学
三.实践背景:近年来,国家十分关注农民工的生存问题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当我们在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的转移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也催动了留守儿童这一新群体的出现。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因此,留守儿童往往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以此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四.实践地简介:…..五.实践目的: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逐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让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社会实践使我们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促进我们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帮助、引导青年学生投身社会,主动进行实践,丰富广大青年的暑期生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科技文化优势为社会服务,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六.实践准备:
(一)活动筹划:开一个集思小会议,讨论去哪实践、以何种方式实践,最终讨论确认去以留守儿童居多的东桥镇中学与勾龙台小学。
(二)人员安排:分配小组人员任务,一位联系东桥镇中学和勾龙台小学相关人员,另一位筹集为留守儿童准备的礼物。
七.实践内容:
(一)活动时间及具体事项:
7月19日:上午,出发抵达XX中学,安排住宿,熟悉周边环境。下午,经副校长带领与刘老师会面。
7月20日—7月22日:与XX中学留守学生进行一系列交流活动。20日下午乘车赶往勾龙台小学。
7月23日—7月25日:与XX小学留守学生进行一系列交流活动。7月26日:走访部分留守儿童家中,了解记录其生活条件。
(二)活动具体内容及安排:
1.给留守儿童发放书籍等文具用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渴望得到知识的灌溉,给他们一些书籍和文具用品激励他们更加好好学习。同时,带有捐赠者的赠语的书籍,也在告诉留守儿童们,社会各界都在关心、爱护他们。礼物虽然不算贵重,但大多数留守学生都显得十分开心。
(学生在拿到书籍以后)
2.心理交流会
我们鼓励每个留守儿童走上讲台,分享自己的留守故事,鼓励他们打开自己心扉与他人交流,共同解决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困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许多留守学生自己袒露曾经有时会厌恶自己父母,认为他们抛弃了自我。不过也有许多留守学生表示很支持父母,很理解父母。而对于那些不愿在讲台陈述自己故事的留守学生,我们通过其老师了解他们,再与他们进行私下交流。心理交流会的作用正是疏通大多数留守学生在留守过程中心理的不适,让留守儿童感觉到家庭的温暖,让孩子们打开心灵的窗户,不再自闭。
3.教导科学课
通过介绍有趣的科学实验,讲解新时代下的科学的魅力,引导留守儿童树立科学的爱好兴趣。很多学生在见到有趣的现象以后都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相信以后这份兴趣能推动他们日后创造成就。
4.走访部分留守学生家中
我们赶往分散在南岸村、界头村的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的爷爷奶奶见面交谈,希望多了解留守学生的状况。
(见到的留守学生)
八.实践感想:
今年暑假我自己参与了这一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个星期的时间,即便活动让我觉得很累很辛苦,但我从中锻炼了自己,并且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也通过一个月的实践,使我有了对留守儿童这一独特群体的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对社会有了更深的感受。
在这次活动,我们下乡对一些留守儿童进行了采访及慰问。活动中,我们小组采访了3个留守儿童,年龄都比较小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是外出打工,一年很难回家几趟,路途的遥远,车费昂贵,只为多省下的钱给孩子买好吃的和穿的。生活总是那么让人无奈,父母想念着孩子们,同样,孩子也想念自己的父母,他们都能理解,只有更努力才会更好。
有得到,必有失去的东西,而留守家庭们更多是无奈。我面对我面前的留守儿童,我感触及深的是,我们都在追求着美好的生活,有时候,为了,理想,为了家人,为了过上好的生活,不得不远走他乡,在外漂泊,奋斗,留下的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子女。我能体会得到他们身上承担的压力与艰辛。
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九.对社会实践的理解:
大学是一个小型社会,而社会是最好的大学。大学与社会的区别在于,大学是自由校园,而社会是纪律校园;大学是学习自选,社会是学习必要;大学是享受时光,社会是珍惜时光。大学生不可能永远活在大学这个美好的象牙塔下,更多的是需要走入、融入社会。而社会实践则充当了在校大学生走入社会的窗口,能让我们在假期不是消极的呆在家里,做社会生活的旁观者,而是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使我们实际地参与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去。
每年寒暑假,都会有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大学生参与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项目,对城市社区、偏远农村等基层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一提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很多人都会存在两个思维误区:一是“戴高帽”,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就是济困扶弱、造福社会,有什么高帽就往大学生头上戴;二是“贴标签”,认为大学生社会实践不过是游山玩水、走马观花,各种不好的“标签”就被贴到大学生身上。
其实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本质而言,他既不是“戴高帽”者所说的那样高大上,也不是“贴标签”者所说的那样粗鄙不堪。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需知此事要躬行。社会化的过程使我们在实践中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通过实践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还能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社会中去,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归根结底,大学生社会实践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学习社会,在社会的大熔炉里学知识、长本领。大学生以课堂学习为主要接受方式,这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这些理论知识并不代表大学生的实际技能,往往难以直接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接近社会和自然,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和许多有价值的新知识,同时使他们能够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接触的实际现象进行对照、比较,把抽象的理论知识逐渐转化为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理解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提高对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理解;加深对政策法规以及社会各阶层群众的认同。现代大学生,大多是在书本知识中成长起来的,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而社会的复杂程度,远不是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看几条新闻就能了解的。社会实践活动则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口,让我们深入基层,了解社会最真实最新的动态。
第三,服务社会,在社会的广阔天地里尽己所能,多做一些积极的有意义的事情。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为名、不为利,我们更多的是想,将自己有限的青春年华更多的投入到有意义的事。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是每个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的心声。只有当一个社会的成员一起行动、共同支持和维护这个社会的时候,社会才会生存和发展下去。而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大学生更应该勇于承担,积极参与到实践行动中来。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地感到初会实践的重要性。并希望以后能够经常参加实践,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大学中的社团生活所无法比拟的,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亲身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才能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到实践,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实际,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社会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