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如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教育环境,由此引起的心理、教育、情感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如何为留守儿童维权成为了全社会都应关注的问题。目前留守儿童面临的困难有:一是亲情缺失,无人关心照顾。二是教育问题突出。三是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四是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突出。对于维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现在还缺乏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这就造成了很多部门之间相互推诿。还有就是社会上对他们的关注度还不高。那么要想彻底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找原因。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农村留守儿童其根本原因是农民工进城务工但却不能成为市民。由于受到现有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成了城市的边缘人,不能带其子女一起进城。作为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我认为帮助留守儿童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对于现在农村留守儿童缺乏法律知识,不知如何维权,甚至在遭到不法侵害的时候还不知道被侵权。司法行政机关应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比如说可以在学校开展法制讲座着重讲解少年儿童最容易受到侵害的有关法律知识。司法所可以专门为留守儿童做一个档案,上面可以记录每一位留守儿童的详细信息,比如说其家庭和睦状况、家庭收入状况、在学校的表现状况等。对于那些在学校表现较差,单亲或父母离异的儿童要重点关注。如果
有条件的话司法所还可以在学校设置法律援助联络站,留守儿童遇到不法侵害可以到联络站找司法所寻求帮助。还可以制作一些联系牌,上面写上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姓名、手机号码还有照片,张贴在学校门口方便留守儿童寻求法律援助。
二是对于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司法行政机关应给予足够的帮助。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乏、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于那些有犯罪前科的留守儿童,对待他们要更加关怀不应该歧视他们。对于他们的社区矫正工作要更加具有针对性,加强关怀教育,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消除对社会的抵触心理。
三是进一步完善保护留守儿童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法律来保护留守儿童的权益建议要加快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逐步取消农民工子女在户籍、教育方面的差别,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可以就近入学,一方面可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孩子缺少父母关爱问题。只有消除政策上的差别,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四是加大对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法制宣传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得不到有效的监护必然导致家庭教育的缺位。司法所应当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针对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充分利用法制讲座、家长培训班等形式,对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和法律知识的专门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法律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对留守儿童进行监护使他们健康成长。
五是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要帮助农村留守人员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还要靠全社会的力量。比如说可以请来电视台采访一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让全社会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也可以开通一个政府的官方微博来报道典型的留守儿童的生活。我相信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肯定会吸引大批社会各界的人士去帮助农村留守儿童。
另外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还要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吸引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搞好小城镇建设。总之要维护好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还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二篇: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维护问题浅析
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保护问题浅析
陕西省周至县人民法院张海朝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所谓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据估算,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多万人,预计到2020年大约有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要进城务工就业,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可能会进一步增多。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引起了一系列的不良效果,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了违法犯罪等诸多问题。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维护留守儿童的权益,已经成为了各基层法院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
(一)法定监护人监管缺位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代理监管人一般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的由姑、舅、姨代为监管,甚至有的父母为了外出打工将还在全托在学校,一学期只有到了寒、暑假才能与父母在一起,由于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管和教育,加之代理监护人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家教知识有限,难以承担起有效的家庭教育的职责,由于缺乏很好的家庭引导和教育,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环境、身心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二)家庭及学校教育方法不当
1、家庭教育方式落后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把孩子交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养,受文化水平、思想观念等因素的限制,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教育方式难以适应孩子的成长,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对孩子的思想动态、接触的大众媒介、生活的社会环境缺乏了解和监督,只关心吃穿,对教育无能为力,甚至有些还放任、纵容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以上种种因素导致了留守儿童自卑、沉默、悲观、孤僻,或表现出任性、暴躁、极端的性格。另外,代理监护人往往过分依赖学校,而忽略了家庭的引导和教育,缺乏对留守儿童的正确引导,当他们在受到外部因素的教唆、引诱下,极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学校教育理念滞后
由于亲情缺失,农村的大部分留守儿童在性格方面不太健全,而农村的大部分学校由于受经济及师资力量的影响,加之农村学校教育偏位,重学绩、轻素质,片面追逐升学率的教育理念,学校的教育管理方式简单,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和法制方面的教育,把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推向社会,未能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缺少心理疏导的措施和方法,使留守儿童的心理空缺,导致农村部分留守儿童学业不良或性格缺陷。因此,对于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农村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现象日益增多。
由于缺少家庭的有效监护,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并且易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一些孩子有逃学、旷课,参与不良团伙,沾染吸烟、喝酒、打架、赌博等不良行为,沉溺于网吧、电子游戏场所或娱乐场所等,这些不良行为又缺乏家长及时、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不能及时得到纠正。还有的留守儿童因自身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受到教唆、引诱,而逐渐导致出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有些地区,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比例已经占到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半以上。农村儿童的犯罪呈现团伙性、低龄化的趋势,主要以侵犯财产型为主,并表现出重复作案的情形。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缺乏有效保障
(一)受监护权缺失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等代为监护,一方面老年人在教育理念、知识结构等方面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和孩子沟通少、思想交流少,很难适应孩子的身心成长,另一方面老年人常常有心无力,难以胜任监护职责。很多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无人帮教,生活上也无人像父母一样关爱,这些都导致留守儿童的受监护权受到严重侵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受教育权缺失
受教育权是每个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然而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的缺乏父母的关心,加之留守儿童代理监管人知识结构陈旧,学校教育管理理念滞后,许多孩子在性格上或多或少的存在缺陷,因此,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及人生观的前提下,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现象及行为的诱惑,主动或被动放弃学业,不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
(三)其他权利缺失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发展权,第11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有些留守儿童在受监护权及受教育权缺失的情况下,极易流向社会,有的留守儿童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或武打、色情电影中;有的和社会上的失足青年混在一起,成为他们的打手和帮凶。同时,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大多存在亲情空缺的状况。留守儿童一般由亲戚、邻里进行隔代监管、代为监管,由于体力不支、知识欠缺,不够重视等原因,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往往漠视孩子交流思想的需求,缺乏对孩子心理进行疏导的正确方法和措施,使的孩子在心理发展方面出现缺陷,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基层法院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几点对策
(一)建立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机构网络体系
博登海默认为,法律对于基本权利的承认,可能只是提供了行使这些权利的一种形式机会而非实际机会。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是一个涉及劳动、用工、三农、教育、监护制度与户籍制度等多个方面的综合问题。因此,留守儿童工作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共同的、有效的协作,单纯依靠某一个部门或单位开展此项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各职能部门对留守儿童工作的有效协作力度还不够。因此,人民法院应当在党委及政府的领带下,与其他部门形成长效的联络机制,定期的就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交流、探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形成工作的长效机制和合力,形成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机构网络体系。
(二)针对监护人及留守儿童等开展法律宣传。
基层人民法院应当利用 12.4法制宣传日、巡回审判、法律五进等形式,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切实履行法院职能,定期对留守儿童的法定监护人、代理监护人等进行家庭教育和法律知识宣讲,详细介绍受监护权、受教育权、发展权、心理健康权等留守儿童权益的法律保障。同时,用留守儿童犯罪的典型案例从侧面向法定监护人、代理监护人等告知监护人如何预防、如何教育正要走上犯罪道路的孩子,对于已经违法犯罪的孩子要以心论心,注重教育感化,强化监护人的法律责任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使他们掌握一些家庭教育方式和基本法律常识,切实履行教育本职。
基层人民法院应结合涉及留守儿童刑事、民事案件的审判实践,组织审判经验丰富又精通做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法官担任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定期或不定期地到学校上法制课,一方面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增强他们的法律观念;另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宣传保护未成年人
合法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他们的自我防范意识,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使青小年学法、懂法、用法,依法积极维护合法权益。
(三)、建立心理健康治疗服务中心 有条件的基层法院可以借鉴美国、德国、葡萄牙等国的做法在基层法院建立心理健康治疗服务中心,接受留守儿童的咨询,对于走上或者即将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救助。同时,还应定期去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心理咨询,听听他们的想法,看看他们的做法,减少他们的心理空缺,使他们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成长。
(四)提高涉留案件的立案、审理效率。
对涉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民事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 对有关留守儿童的案件快立快审快结。同时,在审理留守儿童犯罪的案件时,应从亲情感化教育方面入手,主动联系外出打工父母,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找出其子女犯罪的原因。对相关司法救助案件依法采取及时、有效的减、免、缓交诉讼费措施,并将司法救助工作贯穿于审判工作的始终。
另外,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还可以主动联系心理医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自愿讲出犯罪原因,从而达到教育挽救的目的。
第三篇: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营造社区尊老敬老氛围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中央领导同志又提出了“建设和谐社区”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宗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社区建设是基础。
近年来,在社区建设中,古城街道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整合社区资源,健全服务网络,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尤其在基层老年维权工作、提高为老年人服务水平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2005年4月29日,在市、区老龄部门指导和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西路南社区创建了全区第一个社区老年维权工作站。
老年维权站成立两年多来,坚持以普法宣传为先导,以切实帮助老年人解忧烦为宗旨,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先后成功解决涉老侵权案例6起。这项工作的开展,搭建了司法、公安和律师部门参与社区老年维权工作的平台,加大了社区老年维权工作力度,提高了居民群众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营造了社区尊老敬老氛围,促进了地区法制化建设,受到老年人的好评和有关部门领导的肯定。
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把老年维权工作纳入社区工作重要日程
维护老年人权益是社区老龄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工作的难点之一,在党和国家大力加强老龄工作,积极倡导尊老、敬老、爱老、养老社会风尚的情况下,广大老年人在家庭的照顾和社会的关怀下,生活快乐幸福。
古城街道西路南社区有居民964户,1918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323人,占社区总人口的17%。在社区里,一些老人因丧偶、子女下岗等原因,日常生活困难;一些老人遇到了只图老人财产不尽赡养义务的不孝之子,晚年生活凄惨;还有的老人碰上了不懂礼貌的邻居,争吵纠纷不断。随着社区老年人日益增多,面对侵害老年人利益情况时有发生而老年人又普遍缺乏维权意识的情况,社区居委会感到维护老年权益是社区的责任,但又苦于居委会人员少,法律知识也不足,对于一般涉老纠纷只能是以和为贵,对双方加以劝解,遇到混不讲理的,还常常挨骂,因此,老年维权工作力度薄弱。2003年,市老年维权中心组织有关部门来到西路南社区开展送法进社区活动,专业司法人员通俗易懂的讲解,打开了老年人郁闷的心扉,也给了居委会干部极大的启发,就是请司法部门协助,消除社区不和谐不稳定因素,提高社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水平,满足老年人维权服务需求。
二、积极争取司法部门参与,努力构建社区老年维权服
务体系
加强社区老年维权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究竟要采取什么形式?制定哪些制度?怎样开展活动?在没有任何现成经验做法可借鉴的情况下,西路南社区经过认真筹划准备,确定建立“社区老年维权工作站”。
1、求真务实,构建切实可行的工作模式。老年维权站在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的领导下,实行以社区老龄干部主管,社区老年人协会参与,北京王玉梅律师事务所、街道司法所、派出所参加的社区老年维权工作模式。明确了各单位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老年维权站下设老年维权监督队、涉老纠纷调解队、法律咨询服务队、法律援助服务队四支队伍。老年维权监督队由社区法律维权志愿者担任,负责了解掌握社区维权工作信息,以便早发现早处理。涉老纠纷调解队由社区民调委员和社区老年协会组成,负责调解涉老纠纷,使老年人的事情及时有人管。法律咨询服务队以王玉梅律师事务所为主,根据老年人的具体事由,义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法律援助服务队由街道司法所、古城派出所承担,负责对有困难的老人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护老年人人身财产安全。
2、建立工作制度。老年维权站制定了六项工作制度:
1、老年人来信来访和基本情况登记制度;
2、利用社区板报、橱窗,开展经常性老年法律知识宣传制度;
3、组织尊老互助活动制度;
4、协助司法部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制度;
5、与空巢老人亲属的联系和陪伴服务制度;
6、特困老人生活救助制度。
3、公开工作承诺。老年维权站首先开设了一条社区老年维权服务热线电话,做到老年人有问必答,态度热情;其次,为每位老人制作一个法律爱心联系卡,公开老年维权站的服务内容和联系方法,并请老年人和社区群众监督;第三,对空巢、孤寡、低保、行动不便的老人实行专人负责、定期上门服务。
三、以开展法律宣传为基础,增强老年人自我维权意识,促进社区居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1、广泛开展法律学习和咨询服务活动。维权站定期开设法律课堂,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咨询活动,宣传老年法律法规。如:请社区志愿者、首都师范大学法律专业学生为社区的老年人讲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的赡养与抚养,财产继承等问题;请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离休干部刘敬之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结合法律知识,指导老年人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同时,先后两次邀请北京王玉梅律师事务所的专业律师,在社区内举办了法律咨询服务活动,律师面对面与社区老年人座谈,解答老年人提出的侵权问题,并发放法律宣传资料180多份。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会人数200余人,咨询案例30多件。通过这些活动,使居民们学到了法律知识,提高了维权意识。
2、加强老年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为做好老年维权站工作,在社区内建立了3个固定宣传橱窗,每个楼门都设有宣传栏,利用这些宣传阵地定期张贴宣传材料,为老年人和社区居民学习法律知识创造方便条件。同时还举办形式多样的学习宣传活动,比如每季度组织一次维权站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大家做好维权工作的能力。举办社区老年法律知识竞赛,活跃老年人生活并营造社区学法氛围。邀请区消协、区工商局的同志到社区举办“消费者谈维权”活动,讲解如何辨别假冒伪劣商品,为老人免费测试食盐的质量等项目。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老年人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社区老年维权站的信誉。
3、积极开展“睦邻友好工程”和评选敬老先进家庭活动。在广泛开展老年法律宣传的基础上,在社区大力提倡“睦邻友好工程”。即由社区干部包楼、楼门组长包楼门,社区党员、志愿服务人员包户,让困难老人和“空巢”家庭老人户户有人管,事事有人帮。通过这些工作,居委会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老年人的维权需求和生活情况,让老年人切实感受到社区的关心和温暖。同时,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尊老敬老好儿女、好儿媳”评比活动,经楼门组长推荐,社区居民代表会审议,对评选出的“尊老敬老好儿女、好儿媳”进行表扬鼓励,给他们戴红花、照光荣照,并在社区宣传栏展示,在社区树立尊老敬老为荣的理念。
四、以切实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为重点,不断提高社区老年维权服务水平
西路南老年维权站以“居民利益无小事,老年人的事情争朝夕”为座右铭,不辞辛苦,不怕麻烦,千方百计帮助老年人解决问题。2005年5月,社区的李大妈反映楼前的洗浴中心每天凌晨常从烟囱里冒出黑烟,气味难闻,老人无法开窗通风。老年维权站的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刻找到洗浴中心,并在城管部门的监督下加高了烟囱,可是还是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维权站又反映到区环保局,在区环保局的干预下,使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事后,李大妈再次来到维权站,高兴地说“现在有替我们做主的地方了”。
财产继承问题是老年维权案例中最多的问题。社区76岁的刘大妈和刘大爷14年前再婚,老两口多年来相依为命。2004年8月刘大爷去世后不久,刘大爷的儿子找上门来将刘大妈的东西从屋内扔出并和老人发生争执,老人只得另租房安身。无奈之下,刘大妈找到社区老年维权站,诉说自己的遭遇,希望得到帮助。维权站的同志通过调查走访,得知刘大爷和刘大妈再婚后一直居住在此,刘大爷的儿女既不在身边又没有尽赡养和慰籍的义务。于是维权站的工作人员向她讲解《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告诉她:“老年人有依法继承配偶的遗产和接受遗赠的权力。老年人承租的房屋,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挤占,不得擅自改变租赁关系。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刘大妈的心里有了底。后来,社区民警和调解员又多次上门做工作,可刘大爷的儿子不仅不听劝诫反而变本加厉,气得刘大妈经常有家不能回,独自一人在外一坐就是一整天。为了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老年维权站工作人员帮助刘大妈向法院提起诉讼,2005年6月法院判老人胜诉。刘大妈重新搬回居住了十多年的住处后,激动地说:“是社区老年维权站给我指明了路,为我撑了腰。”维权站成立以后解决了类似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6起,各种纠纷20多件,分别在北京晚报、石景山周刊、新城区等报纸刊登。其他社区的老年人闻讯也前来咨询,老年维权站都热情接待并给与了积极的帮助。
“空巢”老人郭文英身体不好,因病致贫,生活拮据,老年维权站感到按照国家《老年法》的规定,郭文英老人需要得到社会的保障和帮助,便把她的情况反映给居委会。居委会又及时向街道民政部门汇报,为老年人报销药费1286元。老人住院期间,维权站的工作人员也经常前去看望,老人拉着大家的手,热泪盈眶地说:“你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古城街道西路南社区老年维权站成立两年多以来,争取了司法、公安、律师部门的支持,探索了社区老年维权工作社会化、网络化发展的途径,改变了过去社区老年维权工作人员少、力度小的状况,增强了社区干部做好老年维权工作的信心。同时,社区老年维权站用诚心、爱心和热心维护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用真情温暖了社区老人和居民群众的心,用实际行动为老年人解除了忧烦,也为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和法制化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 中 小】 【打印】
第四篇: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1.国家出台相关法律,严查问题食品,恶性竞争、价格欺诈、哄抬物价等行为,有何重要意义?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有利于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③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构建诚信社会。④有利于促使人们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⑤有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要求有关部门严肃查处相关责任人,这说明了什么?
(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打击和制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
为。
(3)我国依法净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3.为了营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国家、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分别应怎样做? 国家:①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惩各种违法生产经营的行为;②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生产经营者:①树立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守市场规则,诚实守信,依法
经营;
②通过抓管理、抓质量来提高产品竞争力,赢得消费者信赖。消费者:①学习掌握有关消费的知识,增强判断和选择能力;
②增强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③自觉维护市场秩序,同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制假售假)作斗争。
4.作为一名消费者,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你会怎么办?
①可以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第五篇:维护煤矿职工合法权益
维护煤矿职工合法权益,共谋科学发展新局面----论煤矿企业如何做好依法、主动、科学维权
我矿现有职工543人,其中农民工就有500人,是我公司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煤炭行业给人的印象太艰苦,太危险,再加上全国煤矿事故频发,从而使外来务工人员对企业缺乏认同感,队伍不稳定,生产积极性也受到抑制。我矿通过走乡串户、劳动力市场等各地招来大批农民工,培训后走了一部分人,下了一天井后又走了一批人,能够坚持留下来工作的寥寥无几。要改变这种局面,如何稳定煤矿职工采掘队伍,特别是提高农民工的工作积极性,便是维护矿区稳定与发展的重要问题。
要想稳定煤矿职工特别是一线采掘职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政治关心
思想认识上我们把生产一线职工作为政治上关心的重要目标。他们可以入党,可以提干,在劳模分配指标上向生产一线单位倾斜。同时吸收生产工人加入工会作为工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关心生产工事业上的成长发展,以事业留人。只要有能力,就大胆启用,只要有贡献,就给一定的回报。生产中不乏藏龙卧虎之辈,我们还可以考虑把他们安排在最适合自身能力的工作岗位上,工作表现优秀的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和丰富的物质奖励,树立并推广生产一线的劳模形象,使生产工感受到党、政、工对他们最亲切的关怀。
二、权益上维护
(1)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消除农民工与正式工在身份和待遇上的差异。从根本上创造好的工作条件,我们已取消真正意义上的协议工,全改为合同工,农民协议工不再是企业的“公民”,不再受到歧视,同工同酬,消除了用工制度的等级差别。
(2)生产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从民主管理抓起,一是确保职代会代表中一线职工的一定比例,广泛行使职代会五项职权;二是企业招收外来务工人员都已签定劳动合同,同时对合同条款增加人性化管理条款;三是工作三个月以上就享受到了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
(3)工资收入向一线工人倾斜。农民工年富力强,身体健康能吃苦耐劳。原来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他们也提不起干劲,工资收入也少,难以稳定这支队伍。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一线职工的收入,但相对而言,一线职工的收入与他们付出的劳动有一定的差距,有关部门在地面、辅助一线职工的工资原则上,向一线工人倾斜,提高他们的收入和工作热情。
三、生活关怀
(1)改善安居环境。安居才有乐业,对企业职工宿舍大力实施“安居”工程,改善农民工居住环境。彻底改除“脏、乱、差”局面。真正能让他们安居乐业。
(2)改善工作环境。一方面要从投入中加大力度,更新井下设备,减少劳动强度,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治理各大灾害。一方面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让他们严格操作规程作业,抵御突如其来的危害,成为安全自我保护的典范,鼓励职工做到节能降耗。
四、困难帮扶
生产工特别是农民工,家住偏远山区,家境状况普遍贫穷,每年我们还拿出些资金作为困难补助,并视情况进行走访,使他们进得来、安得心、留得住,把党和组织的温暖送到他们心中,把党群、干群紧紧地捆在一起。
社会和谐取决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就是财富,要善对职工,更多关心他们,尊重职工、重视职工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与工人沟通和职工谈心,对新工人以真换心,以情留人,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做好正面宣传工作。协调好职工问题把公平正义作为解决矛盾,实现矿区和谐根本手段和目的。从真实意义上体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
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依法维权、主动维权、科学维权,要带着感情和亲情维权,认真研究事实真相,准确援引法律条文,合理提出维权主张,让职工和企业都满意维权结果。基层维权工作必须走法制化道路,做到依法循章,有理有节,积极请示,工会工作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
六、提高服务,营造和谐氛围
工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而维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职工服务的过程。只有做到心中有服务、行为尽服务、工作谋服务,才能在服务中体现效能,在效能中实现服务。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一方面在维护职工权益方面注重学习先进经验,发挥优势;积极发挥职工在企业创业创新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不断加强学习,练就真本事;充分发扬奉献精神。力争在优化环境方面多做工作;在团结和凝聚广大职工群众多做工作;在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三个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上多做工作;在形成和谐劳动关系,营造职工创业的良好环境上多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