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题赏析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译文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 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 我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 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3、赏析这篇《无题》全以首句“别”字为同篇主眼。“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别赋》是一篇惊心动魄而又美丽的赋而“黯然”二字也正是李商隐这首《无题》所表达的整个情怀与气氛。乐聚恨别人之常情离亭分首河桥洒泪——这是古代所常见描述的情景。离别之怀非可易当但若相逢未远重会不难那么分别自然也就无所用其魂销凄黯了。作者一句点破说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唯其暂时会之已是罕逢更觉长别之实难分舍。古有成语“别易会难”即是说会少离多。细解起来人生聚会一下常要费很大的经营安排周章曲折故为甚难而临到必须分手之时只说得一声“珍重”从此就要海角天涯风烟万里了——别易之意正所谓匆促片刻之间更咽一言之际便成长别是其易可知矣。“相见时难别亦难”其实是将古语加以变化运用在含义上翻进了一层感情缅邈深沉语言巧妙多姿。两个“难”字表面似同其实义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分量。这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如异峰突起摄人心魄。它是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把一个结论置于人的面前没有铺垫没有叙述浅显易懂又耐人寻味。它打开了人对生活的理解空间何以相见难又何以别亦难。此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相见难难想见为这次的相见等待了多久渴望了多久?幻想了多久记得才刚刚分别为什么却如隔了三秋彼此注视的柔情还停留在眼中彼此相闻的气息还弥漫在鼻间彼此缠绵的呢喃还萦绕在耳畔彼此热恋的真挚还回旋在唇吻之间可是不见了心爱的人世界是如此空洞苍白。多想与那人形影不离多想与那人耳磨厮鬓。爱情的阻隔源于命运的阻隔可是即使隔着天涯海角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沿着这起句的感叹诗人不在直抒胸臆而是像飞流之下后的浅滩把人带入舒缓的情景之中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有两种意思一是东风软软地吹拂意识着力量的衰弱春天将尽百花凋残是从客观的场景中传递着春残局面也正是诗人的伤感的心境表现。其二是百花凋残曾经给百花带来生机的东风现在却没有能力扶助它们的保持鲜艳。既带将春来又何带了春去花自飘零水自流无可奈何花落去。而这句又正好补充了首句的突兀。花经过了严冬好不容易在春天绽放了才让人看到它的美丽。这是相见难面对花的凋零这么美丽的东西一旦凋落又何时再见呢红楼梦中林黛玉叹道“明年花开知有谁”命运的无常
美丽的东西的无常更是爱情的无常。经过千难万阻百转千思“不见又相思见了还依旧”感情升温于是离别更加恋恋不舍。如果一见之后更有可能永难再见这样的别就更加让人难。爱情的理想还能不能实现呢诗人是有着担忧的既希望于“东风”的救助也知是大势难转。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该做如何选择呢百花盛开得东风之有力也及至东风力尽则百卉群芳韶华同逝。花固如是人又何尝不然。此句所咏者固非伤别适逢春晚的这一层浅意而实为身世遭逢、人生命运的深深叹惋。“东风无力百花残”令人置身于“闲愁万种”、“如花美眷似水年华”的痛苦而又美丽的境界中了。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东风虽无力也令百花残百花虽无力也令东风难东风若有意莫叫百花残百花若有情莫叫东风难.两个“难”字浓缩了多少的爱怒哀愁孤独无助的苦恋凄凉无依的挣扎为盼一次重聚经历了多少曲折暮春时节百花也正纷纷凋零难道爱情在世俗面前也会如百花一般吗
这首诗中广为传诵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句最为人称道它采用了比喻与双关的表现手法丝即是思蜡烛之泪与相思之泪蜡烛有心“替人垂泪到天明“此处烛泪却是把自己燃烧至死的决心。一种缠绵至死的执著一种无怨无悔的钟情将人带入一种人生境界这心声几乎就是誓言至死不愉的表白。这种彻底的感伤深情至无以复加的地步爱情升华到以一种彻底地牺牲精神来代替。春蚕那洁白柔韧的曲线不就是她伶娉袅娜的倩影吗也不正是她纯洁而柔韧的爱情内质吗蜡烛那刚直笔挺的躯体殒身不恤的个性不就是他风骨凛然的爱情象征吗阴柔与阳刚,优美与壮美汇成一条河流最后流向蓬莱仙境满怀希望的诗句恰恰写出了彻底绝望的心态,诗篇所表现的相思苦痛,浓郁的悲剧气氛绵延不绝使它成为爱情的绝唱。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诗人的思绪从自身开始转换成关注被思念者身上诗人想像着心上人一定和自己一样红颜易改青春易逝自己的爱情何时才能实现呢她多么希望能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有一个美好的结果啊揽镜自照生怕华发早生。她日夜思念夜深了还在望月长吟“愿借月华流照君“。不仅想到对方而且还想到了她的冷暧她的感觉“夜吟应觉月光寒”正是“所思在远道”阻碍重重真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她长久地望着月
光借长吟以抒郁闷情怀这时不仅是对人的思念还会有更为复杂的担忧、忧虑、失望、期待、渺茫等种种的情绪反映此时的月光便显得更加冷清。此情此景诗人同样有所体会于是联想到对方也会象自己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关心、体贴与牵念啊。一个“改”字从诗的工巧而言是千锤百炼而后成从情的深挚而是千回百转而后得。青春不再逝水常东怎能不悄然心惊而唯恐容华有丝毫之退减留命以待沧桑保容以俟悦己其苦情密意全从一个“改”字传出。夫当春暮百花已残岂有月光觉“寒”之理此寒如谓为“心境”所造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他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本篇的尾联意致婉曲。蓬山海上三神山也自来以为可望而不可即之地。李商隐在另外一首诗中曾提到“刘郎已恨蓬山远”。而此处偏偏却说蓬山此去无多路。真的假的其答案在下一句已然自献分明试遣青鸟前往一探如何若果真是“无多路”又何须劳烦青鸟之仙翼神翔诗人之笔正是反面落墨蓬山去此不远乎曰不远——而此不远者实远之甚矣 蓬山万里青鸟难凭——毕竟是否能找到他面前而且带回音信呢抱着无限的希望——可是也知道这只是一种希望和祝祷罢了。只有这是春蚕和蜡烛的终生的期待。爱情重于生命爱情又超越了生命。时光如此匆匆如此短暂还没来的及问他是否安然无恙还没来的及看她是否别来无恙离别的钟声已敲响,别离的笙箫已吹响聚会匆匆难以尽叙衷情再次分别不觉黯然魂断。下一次相见会是什么时候真担心难熬的相思会使自己云鬓改色容颜憔悴.相见无期眼看朱凋玉损芳颜难留怎不会令她深深愁苦?想他一定会夜夜重上高楼独自呤诗那清冷的月光是否会冻坏了他的身体那冰凉的露水是否会打湿他的衣衫就让那青鸟带去我的问候她的思念为她送去一些温暖。这是多么真挚又多么无奈的爱情在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只能寄托于虚幻的神灵。“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尾句既是安慰对方也是安慰自己。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此诗情绪由急到缓由喷薄而出直抒胸臆的情感宣泄到缠绵悱恻哀感动人又由沉郁到一线光明柔肠百转宕荡起伏极尽曲婉之妙更兼其深情动人实为咏唱爱情的千古名作。与情人相见不易因此离别便觉难舍。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雕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赵臣瑗赞曰言情至此可以惊天地而泣鬼神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爱情让人悲伤至斯、绝望至斯、执着至斯、崇高至斯、美丽至斯。古今中外大凡伟大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总是充满艰辛和痛苦的一往情深、痴心不悔而且往往还得不到回报像一只执著的荆棘鸟惟有滴血才有歌唱。莎士比亚悲剧之冠《哈姆莱特》便是这样的例子。少年义山的初恋女冠与哈姆莱特的眷恋奥菲利娅在悲剧美学意境上有相通之处。哈姆莱特正是太过于强调爱情的诗美而这种诗美赖以向人间找寻对人心的变幻无常、人欲的险恶卑污有着深刻体认终于使自己的忧郁与患得患失、疑惧不安联了姻可怜的奥菲利娅不可避免的遭受到一种见面时借装疯以逃避她的真诚、炽热而不见面时又对她恋恋不忘的爱情
第二篇:无题赏析
无题
唐 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赏析
李商隐——晚唐诗人,他的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特别是他的爱情诗,对后世有
很大的影响。(总体评价李商隐的诗歌成就)
这是一首感情真挚,缠绵委婉的爱情诗。
全诗八句共四联
首联是诗人因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饱受着相聚的不易,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所经受的情感煎熬。在颔联中,诗人以象征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痴情以及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表现出诗人与爱人的相会无期的悲哀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对方的相思之苦——晓妆对镜,扶鬓自伤,深夜沉吟,孤寂无伴,从而细腻的描写出对方的愁苦。在尾联中,诗人运用了“蓬山”“青鸟”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意。(对本诗的四联进行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爱情的佳作,尤以颔联蜚声文坛。颔联以“春蚕”和“蜡烛”一对最富有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丝”与“思”谐音,作者移情于物,表现情丝的缠绵,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堪称千古绝唱。这种忠贞的感情,无疑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因此,颔联也是全诗主旨的拔高点。(抓住全诗中的名句“颔联”,从内容、写法等方面再次进行赏析)
全诗构思巧妙,想象细致入微,比喻得当,语言生动精辟,意境优美,不愧为千古传诵的名篇。(简单一句话从五个方面对该诗作了高度的评价)
第三篇:李商隐的诗《无题》赏析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赏析
一、原诗:
无 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二、赏析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营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目三分。
第四篇: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赏析
在晚唐诗坛上,李商隐是一位大家,当时与杜牧齐名。不过,若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他是超过了杜牧的。李商隐在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创造性地丰富了诗的抒情艺术。他的诗歌创作,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蒙眬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
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虽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考索,但是在没有确凿的证据以证明确有寄托或确依何事之前,主要应该以诗歌形象所构成的意境为依据,把它们作为一般爱情诗对待,这并不妨碍认识它们的艺术价值。下面这首《无题》,大家就是把它视为抒写爱情的名作去欣赏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
第五篇: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赏析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⑤。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①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
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
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② 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③ 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相传犀角上有一道白纹,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④ 送钩,古代宴席间的游戏,又称藏钩,以猜中此钩藏于何人手中为胜。分曹,分组。射覆,亦宴席间的游戏,将物品放
在巾盂等的下面让人猜,猜不中者罚酒。
⑤ 听鼓,唐时五更二点则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应差。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唐高宗时曾改秘书省为兰台。转蓬,蓬草无根,随风飘转,喻身不由己的处境。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入温馨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人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洽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