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需要你我他(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11:0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爱留守儿童,需要你我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爱留守儿童,需要你我他》。

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需要你我他

关爱留守儿童,需要你我他

绿树环绕,泉水流淌,是许多生活在城市的白领心中的乌托邦。但是,有一群人他们从小生活在这“乌托邦”中,迫于生活的压力,他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去高楼耸立的城市。这群人被我称为“农民工”,他们留在家乡的孩子被叫做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被称为空巢老人。

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相当长时间存在的社会群体,普遍存在亲情、家庭教育和监护“三缺失”。重视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关系广大农民群众家庭切身利益,关系整体儿童素质提高和一代人健康成长,关系整个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大问题。

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了全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作为一名大学生,秉着尽自己的能力去关爱留守儿童的宗旨。今年夏天,作为“让爱飞扬”团队的一员,我去凤凰县木里乡都良田小学支教了一个星期。都良田小学是一个由60多个学生2个老师组成的小学。这里的同学80%都是留守孩子。在这一段时间里,我收获了感到。同时也产生了担忧。

这里的部分孩子是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父母远在他乡,他们就从小当家。放牛,做饭都是他们的每天的必修课。即使每天做着繁重的农务,但是上课从不迟到。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要想走出大山,就必须努力学习。

龙腾,龙耀两兄弟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典型的例子。父母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他们现在还在读3年级),家里就龙腾,龙耀两兄弟和年老体衰的聋哑奶奶,两兄弟早早的起来放牛,放完牛后还要做早给自己和奶奶吃。但是,上课从不迟到。上课时十分活泼,积极与老师配合,互动。放学回家后还要自己做饭。即使如此幸苦,他们依然每天笑容满面。

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挣钱,不带自己一起去就是不管自己了。既然父母都不管自己了,那我也不管这么多,我就无拘无束的玩好了。抽烟,打架,跟着同样是留守孩子的“大人”后面晃悠。

在支教期间,我曾经有一次在教学楼的后侧看到2个小男孩在一起抽烟。动作十分娴熟。他们看我来并没有立即扔掉手中的烟,而是把烟藏在手后。看我并没有骂他们又立即抽了起来。于是我和他们交谈起来。这2个小男孩,一个10岁,一个13岁。当我问他们吸烟多久了,大男孩并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说,那个小男孩抽烟有2-3年了,小男孩说我抽烟是跟他学的。最后,在我的教育中他们把烟掐灭了。

这些都还是小学生,那初中生,高中生,这些更年长的孩子们呢?他们接触的人更多,接触的社会更广,他们如果学坏,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父母外出打工,只是为了这些孩子可以更好的生活,如果这些孩子学坏,那不仅是这个家庭的悲剧,更会是这个社会的悲剧。

除此之外由于亲情缺失,有些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因此,我觉得我们有必要从小就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和制定一系列措施去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学校每期举行几次感恩教育,让同学从小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爷爷奶奶,感恩每个帮助过自己的人学校要求同学每个月给父母写一封信,告诉父母自己的情况,加强与父母的联系,让父母在外工作放学,让同学明白,父母虽然外在他乡,但是也是关心自己的。让孩子们得到情感关怀,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学校老师注意哪些上课不认真的同学的情况,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波动。关爱留守儿童不只是学校的责任,也是这个社会的责任。对于那些有能力的社会人士应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例如,有心理辅导能力的人,可以在自己有时间的情况下去和他们多交流,开导他们。爱心人士也可以在经济上支持那些愿意有心理辅导能力的老师去乡村支教。不过要减少农村留守儿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要靠政府的力量了。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廉租房支持的对象,解决绝大多数农民工在打工的城市租不起房子,居住条件普遍较差的问题。各城市政府要通过增加投入、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建设一批专门面向农民工的廉租专用房,为在当地已经稳定就业的外来农民工提供居住保障,使农民工子女在父母打工所在地稳定居住和上学。

6最重要的还是父母,虽然您在外打工很幸苦,但是您有时间尽量和你的孩子多沟通,让他们明白你们是很关心他们的,让您的孩子感受到你的爱。还有一点就是不是给他们钱花就是爱他们,真正的爱是彼此用心沟通才能收获的。

最后我希望在学校,父母,社会的关爱下,我们祖国的花朵可以健康成长。

二0一一年七月

彭灿

第二篇:留守儿童需要怎样的关爱

留守儿童需要怎样的关爱

汤勇 廖德凯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继国家出台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于今年2月发布之后,截至目前,已有山东、福建、浙江、云南、吉林、宁夏、安徽等26个省份出台实施意见,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措施。留守儿童需要怎样的关爱?本期刊发两篇文章进行评析。

最好的关爱是爱的教育

要从根本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还必须下力气办好乡村每一所学校,让乡村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够真正享受到爱的教育。

不让不满16周岁儿童单独居住,引导扶持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对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情况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专业服务等举措,虽然能对关爱留守儿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都还仅仅是治标之举。要从根本上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还必须下力气办好乡村每一所学校,让乡村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够真正享受到爱的教育。

从我们很多人的成长经历来看,较之物质及其他方面,爱的缺乏对孩子的心智发育和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现在的留守儿童,有家庭经济的好转,有国家资助政策的保障,还有精准扶贫的推进,在生活及温饱上大多不成问题,他们最缺少的是爱。

这种爱的源泉首先当然是孩子的父母,但既然打工是中西部地区众多为人父母者迫不得已的选择,而且在较短时间内不能消除,甚至在整个社会转型时期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那么我们的乡村学校就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对留守儿童“爱”的责任。虽然这个担子很沉,但却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然,而且挑与不挑大不一样。

留守儿童大多家境一般,自身学习条件也不优越,他们来到学校不仅是来学习的,更是来这里生活的。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文化知识,更需要得到饮食起居的照料、师情友情的慰藉、亲情父母情的补偿。他们不仅需要得到应有的分数和成绩,更需要得到兴趣爱好的培养、个性的张扬和精神的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对留守儿童的爱,便没有真正的教育。这就要求学校给留守儿童多一些阳光雨露,多一些爱的滋润,多一些心的呵护,多一些精神层面的关照。比如,尽力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建立专业心理辅导员队伍,让所有留守儿童都能接受心理辅导;建好乡村少年宫,让每个留守儿童都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可以参与,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既爱上学校,爱上学习,又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既迸发他们的智慧与活力,又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变得阳光与自信,都能在校园里抬起头来;建好“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有条件与父母通过网络见面与交流,让每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对留守儿童还要经常家访,了解他们的情况,给他们的监护人传授正确的家教方法,让这些父母没在身边的儿童也能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而收到与学校教育同步的效果。

有句话说得好,“希望上天给笨孩子一个矮树枝”,只要教育有爱,就会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枝可依,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一展所长的机会。还有一句话也很有道理,“野百合也有春天”,只要教育有爱,就会让每个留守儿童都跟上节奏,让每个留守儿童不掉队,让每个留守儿童在自己的春天里绽放如花笑靥。

(汤勇 作者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农村教育实验专委会理事长、四川省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

“精准关爱”要有可操作性

儿童留守现象本身是由于政府公共服务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所带来的结果,要消除这一现象,根本落脚点还在于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增强公共服务能力。

应当说,许多地方在落实《意见》上采取的措施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基本上涵盖了留守儿童的信息采集、教育环境、心理辅导、生活关爱等各个方面,并且在减少儿童留守现象上有明确的目标。但是,从整体来看,还是宽泛的提法多了一些,而且许多提法并没有多少可操作性,政策措施的落地面临着更大的困难。

比如,务工人员将留守儿童基本信息告知村(社区)和子女就读学校(园),用工企业、单位要提醒、督促务工人员履行家庭监护责任等规定,看起来已经细化到了最基层单位,但是如何操作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收到基本信息的单位应当如何处理,基本信息的使用应当有怎样的规范,显然是更为重要的内容。而企业提醒、督促务工人员履行家庭监护责任则并无多大实际意义。企业提醒能解决问题吗?显然不能,当地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政策是父母能否带上孩子外出务工的关键,不把孩子带在身边并不是他们不负家庭监护责任,而正是为了尽家庭的责任,为了给孩子一个较好的家庭经济环境。既然解决不了问题,这种“提醒、督促”就是一种无效的规范。

在我看来,制定针对留守儿童的措施办法,一定要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性,以目标来落实目标,而不是以具体办法来落实目标,最终只会沦为口号式落实,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还是以用工企业、单位的责任为例,与其让企业提醒、督促务工人员履行家庭监护责任,还不如要求用工企业采取实际行动,比如提供相应比例的夫妻房、家庭房,为务工人员创造与孩子在一起的条件。也许这种针对企业的责任要求在目前只能起到倡议的作用,但总算是有了实实在在的方向,在“治本”上有着积极的意义,与空泛的“提醒、督促”相比好了太多。

其实,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落实《意见》的各项要求,各地的措施办法应当把落脚点放在服务上,而不是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各种要求上。特别是不能给务工人员施加强制性要求。儿童留守现象的出现,其本身就是由于政府公共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所带来的结果,要消除这一现象,根本落脚点还在于完善公共服务政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服务能力上。

许多地方在“治本”的措施办法上,多是着眼于让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当然也有一定的创业政策支撑。但是,支撑创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空间,而开发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将愈加成为常态,把人“留在老家”的思路,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也不可能有明显的成效。

完善影响儿童留守现象的公共服务政策,主要责任在务工人员流入地。流入地本身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也相对完善,但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政策方面,并没有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考量。要达成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的目标,必须正视并解决流入地公共平权政策这个根本性问题。而针对这个问题制定措施办法,固然有着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利益平衡的难度,但却是最有效、最具操作性的解决方向。

(廖德凯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第三篇: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关爱

走访日记

2012年11月19日天气:雨星期一

樟树市第八小学刘艳红

星期一下午放学以后,我冒雨到街道就近的几位学生家中访问。天下着雨,我的家访却很顺利,因为天下雨家长都不能外出做事,反倒成全了我。每到一家,家长都很热情,尽管身上淋了雨,脚上溅了泥,但心里都热乎乎的。

当我深一脚浅一脚来到我班学生刘宇帆家时,她的奶奶迎了出来。老人忙着招呼我入坐。一番寒暄过后,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老人告诉我,孩子两岁里父母就离开了家,外出打工,一年只回家两次,孩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呵护下长大,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奶奶说孩子表现得很懂事,主动帮助爷爷奶奶做些事情,如果爷爷奶奶生病了,他会嘘寒问暖,让爷爷奶奶感动得流泪。

听了老人的讲述,我得知刘宇帆同学在家是个好孩子,很爱学习的,学习态度挺自觉,挺认真,不懂的问题也喜欢问;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强,如:叠被子、洗衣服、扫地等都能各自独立完成。接下来我俩就刘宇帆同学在学校的思想、学习和活动情况向奶奶进行汇报反馈,就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情况与奶奶进行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双方都对彼此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希望和建议。

通过这次家访,我的感受是:家访,是家庭与学校交流的平台,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家长知道学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情况,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在这个寒冷的二月,我参加了“携手明天,共享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游戏、课业辅导、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尊重了他们的人格。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更加理解了“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含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绚丽的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能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

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事就会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监护的“盲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而他们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其余的是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单亲监护型占49.5%。主要特点: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教育缺失。比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缺乏友爱等。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导致问题的出现。

其次,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再次,社会环境存在不利因素。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畸形心理。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极容易导致他们行为的失范,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调查还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

农村儿童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果对孩子的监控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使他们失去家庭的温暖和教育,其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链中出现“断层”,因此,极易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助、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现象,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反社会人格。

留守儿童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令人担忧。由于父母法定监护职责的缺失,临时监护人监督不严,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部分留守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不少留守儿童欺骗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更有的留守儿童有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违纪行为。

党中央正在大力号召新农村建设,这么多的留守儿童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极为不利的。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帮助。令我们欣慰的,今年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与解决同等重要,也是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安心在外务工的爱民措施,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呼吁层面上,应从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方面解决。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内容摘要】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齐抓共管,尤其以家长及监护人的关心、爱护和引导最为重要,班主任应该多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要求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留守儿童能在家庭中健康成长。而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教育应该要更为严格,班主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沟通、教育

【正文】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在缺少父母亲情的环境中,确保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这些留守儿童要么仅由在家的父母一方看护,要么被留给了爷爷奶奶、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等人代为照顾,他们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教育和关爱,儿童权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不仅如此,由于存在家庭教育缺陷,健康和安全难以得到保证,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染上了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有的则因心理长期压抑而导致了行为的偏差或性格的扭曲,部分甚至成为了让人难以臵信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的主谋者或被害人。这就是近来才被提到人们关注点上的“留守儿童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是思想、成绩较差。有些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家长潜意识里认为读书无用,加之农村孩子学习有成的机率不高,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我们知道青少年儿童的教育过程是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齐抓共管,留守儿童诸多问题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1)家庭方面。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城镇教育费用较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教育方法不得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现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教育大多偏于溺爱,祖辈本身知识少、见识少,教育不得法,只有以生活照顾为主,由于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方面。学校教育侧重于在校时段的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部分教育者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放任自由,顺其自然就造成学生难以教育,把责任一推了之。

(3)社会方面。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教育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致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游戏而不能自拔。

而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中,以家庭教育最为重要。因为,家庭

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及家长的监护情况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及监护人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有时候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得少、关心得少,造成孩子难以教育。总而言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阻碍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衷心期望家庭、学校、社会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点关心、多点交流、多点教育”,我们作为教育者应默默地关怀,经常与他们交流讨论,使老师成为留守儿童最信任的朋友!在教学中多以鼓励式教育为主,不要将“留守儿童”一词经常挂在嘴边,以防不懂事的小学生互相对比,让留守儿童觉得“低人一等”。

二、多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尤其是了解清楚其父母的详细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经常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以信件或短信等方式向其父母反映,让其在工作之余多教育其子女。例如:我班曾经有一位同学星权,其父母均在广州打工,他们经常致电给老师来了解其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沟通,这位同学在心理上感觉其父母就在身边,父母对自己足够重视。

三、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要正确处理工作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这些孩子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四、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留守儿童分布在各个班级,增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同时每个留守儿童特征又不同,心理、学习、生活各有差异,为了准确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我作为班主任,认真摸底调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父母外出走向及孩子托付照顾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详细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针对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差异,开展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工作。班主任要善于接近留守儿童,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更多的爱。用爱去浇灌他们的心灵,用爱塑造他们的心灵。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与学生融为一体,使留守儿童对班主任有信赖感,既把班主任当作老师,又当作朋友。如我班有个调皮学生子航,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外出打工,缺少父母的关爱,如果老师对他多关心一点,他就很高兴

也很听话,我抓住他这个特点,经常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有一次做课间操时我发现他的衣服破了,就叫他做完课间操后到我办公室里来一下。他来到办公室我就叫他把破衣服脱掉,然后我拿出针和线,给他缝补起来,缝好叫他穿上,他高兴极了,连忙给我说谢谢.还有几次我看到我班几位同学的衣服和裤子破了,就回到家拿我家孩子的衣服给他们穿上,这样做能得到孩子家长的赞扬,因而家长对我很尊重,学生对我也很亲切。班主任需要耐心细致地处理出现的问题,世界丰富多彩,纷繁复杂,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作为学生良师益友的班主任,要抱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工作。留守儿童的心灵是脆弱的,很容易受一些不良的行为的影响,做出违纪的事来。班主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地与这类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五、班主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1、精心策划主题班级活动,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留守儿童的心理比其他学生表现更为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在学习上表现紧张、焦虑乃至恐惧;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孤僻、嫉妒;在社会关系表现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在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班队活动。如在三.妇女节“今天是你的节日”为

主题的班队活动中。让学生送一份礼物给妈妈,说一句感谢妈妈的话;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在开展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班队活动中,留守儿童能够管好自己的生活,在寝室里不仅能收拾好自己的床铺,搞好卫生,还能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比如将自己得意的一幅画贴在自己的床铺边,在桌子上摆上一个可爱的小玩意儿。通过活动,环保意识已经内化成他们的需要,审美能力已经体现在生活中了。

2、开展艺术活动,陶冶留守儿童的情操。

爱唱爱跳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生动活泼的活动有助于学生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耐心、坚持、克制、勇于战胜困难等。据此特点,我每周定时开展文艺活动,而且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培养他们的广泛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平时向任课老师推荐,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学校的舞蹈、绘画、书法、电脑等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才干的机会。并通过活动让他们发现自我,找到自信。平时还有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优化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体育游戏是学生熟悉且喜爱的一种合作性很强的活动形式。游戏既包含合作,也存在竞争,有竞争,也就意味着有成功也有失败,一次次合作成功的喜悦或竞争失败中的不甘心,都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次磨练一次考验。为此,我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体育运动如:迎面接力比赛,拔河比赛和广播操

比赛等,鼓励他们积极报名,积极参与。通过比赛,让他们在集体中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去理解他人,通过在游戏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交往,感受集体给自己带来的欢乐与微笑,以此达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参考文献:

[1]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7期

[2] 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教师》2010年27期

下载关爱留守儿童,需要你我他(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爱留守儿童,需要你我他(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共享美好明天 当你走出城市的喧嚣,若用爱心的耳朵去倾听,你就会听到,在远离繁华的城市,在那些偏远的小山村,有一群孩子,他们用带着哭腔声音呼唤:“爸爸妈妈!回家吧!”......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

    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朱集镇一小刘丽娟 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功能便凸现出来,学校教育的负担自然加重,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学校承担了更重要的培养下一代的重......

    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是师德之魂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了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

    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孩子成长,有爱才有未来 昌黎县荒佃庄镇大营小学 摘要: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积累起来的一个社会性问题,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无法回避的......

    关爱留守儿童

    一、 活动主题: 关爱留守儿童,促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全......

    关爱留守儿童

    “情暖童心 ”点亮未来 — 东风南方绵达店诚邀您探访上新小学留守儿童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

    关爱留守儿童

    实践报告 报告人:姬国强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人多地少矛盾的日益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充当新型劳动大军。外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