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2012
小港中学 关爱留守学生
工
作
总
结
(2012-2013学年度)
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2012-2013学年度)
小港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本学期,我校已有留守学生856人。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学生,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
一、摸排了解情况,建立档案
每学年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登记每班留守学生名单,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表。班主任深入摸排了解,建立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对于一些有问题的留守学生(如“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等),动员党员教师和班主任,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模式,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高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完善班级学生一对一帮扶体系,提升留守学生的幸福指数。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留守学生日常活动的开展,心理辅导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负责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了关爱留守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了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
节的能力。
三、建立健全制度,保驾护航
为有效的指导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规范教师行为,保障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制度,如“工作实施方案,活动计划,领导制度,监护人的培训与管理制度,家校联系制度,亲情之家活动制度,结对帮扶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四、营造浓厚氛围,开展活动
1、以班级为主体,夯实关爱工作的基石
(1)建立班级留守学生帮扶记录。
(2)建立班级留守学生的成长记录。
(3)积极开展班级留守学生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4)以班级主题班会、座谈等形式,开展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
2、以“亲情之家”为主导,提升留守学生的幸福指数
(1)建立亲情对话室和亲情视频室,促进留守学生与家长的联络和沟通。
(2)开放亲情之家。留守学生可以在“家”里阅读图书、观看电视等,充实自己,提高素质。
(3)开放留守学生活动室。留守学生可以在里面从事自己喜爱的一些活动,如“打乒乓球、下棋、跳绳、踢毽子”等。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了学生的友谊。
(4)开放心理咨询室。对少数留守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和跟踪,保障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5)开设多种形式的座谈会、讲座等,疏通留守学生的心理,加强留守学生的安全教育。
(6)组织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如“郊外踏青、景区参观”等,开拓留守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
(7)定期进行留守学生的体格检查,跟踪留守学生的健康状况。
3、以“兴趣小组”为主线,陶冶留守学生情操
我校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如“文学社,合唱队,书画组,篮球队”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作文竞赛,校歌赛,板报展,手抄报展,篮球赛,书画展”等,丰富了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留守学生的情操,提升了留守学生的素质。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我校将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小港中学
2013年6月
第二篇: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情况汇报2013
小港中学 关爱留守学生
工
作
总
结
(2013-2014学)
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2013-2014学)
小港中学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本学期,我校已有留守学生856人。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学生,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
一、建立档案,健全制度
(一)每学年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登记每班留守学生名单,建立留守学生档案表。班主任深入摸排了解,建立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对于一些有问题的留守学生(如“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等),动员党员教师和班主任,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帮扶模式,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高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完善班级学生一对一帮扶体系,提升留守学生的幸福指数。
1、建立留守学生详细的个人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父母情况、监护人情况、联系方式等。
2、建立党员教师(代理家长)“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档案。
3、建立班级学生“一对一”帮扶档案。
4、建立班级留守学生的成长记录。
(二)为有效的指导关爱留守学生工作,规范教师行为,保障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我校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学生工
作制度,如“工作实施方案,活动计划,领导制度,监护人的培训与管理制度,家校联系制度,亲情之家活动制度,结对帮扶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等。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二、加强领导,落实到位
为加强对留守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我校关爱留守学生活动的开展工作,明确了岗位和职责,确保了关爱留守学生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了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1、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
组长:邬翔
职责:统筹规划,全面负责我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开展。副组长:周琦辛建华张燃
职责: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
总辅导员:徐学稚
职责:负责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留守学生日常活动的开展。心理辅导员:曾素蓉(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职责:负责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
各班辅导员:各班班主任
职责: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
2、各科室辅导员及职责:
视频室:杨治军
职责:负责视频室的日常维护,定时、有序地组织留守学生与父
母的视频交流。
亲情对话室:杜成华徐小华
职责:负责定时、有序地组织留守学生与父母的电话交流。心理咨询室:曾素蓉
职责:负责留守学生日常的心理疏导、教育,跟踪留守学生的心理动向。
绘画室:徐小华(基础)李斌(绘画)陈坤(书法)职责:负责书画兴趣小组日常的工作开展。
体育活动室:冯日辉
职责:负责体育兴趣小组日常的工作开展。
亲情之家办公室:杜成华
职责:负责对亲情之家的日常管理、资料整理及主持留守学生的日常读书活动。
医务室:邬小光
职责:负责对留守学生的日常健康检查,对留守学生日常细小毛病的护理,对需要进一步治疗的学生报送上一级医疗部门。
音乐教室:黄丹
职责:负责对音乐兴趣小组日常的工作开展。
团委会:李斌
职责:负责对文学兴趣小组日常的工作开展。
三、营造浓厚氛围,开展活动
1、以班级为主体,夯实关爱工作的基石
(1)积极开展班级留学生的帮扶活动。
(2)积极开展班级留守学生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3)以班级主题班会、座谈等形式,开展对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
(4)积极开展家访及电话家访活动,建立学校、家庭为一体的教育体系。
2、以“亲情之家”为主导,提升留守学生的幸福指数
(1)建立亲情对话室和亲情视频室,促进留守学生与家长的联络和沟通。
(2)开放亲情之家。留守学生可以在“家”里阅读图书、观看电视等,充实自己,提高素质。
(3)开放留守学生活动室。留守学生可以在里面从事自己喜爱的一些活动,如“下棋、跳绳、踢毽子”等。加强了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了学生的友谊。
(4)开放心理咨询室。对少数留守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和跟踪,保障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
(5)开设多种形式的座谈会、讲座等,疏通留守学生的心理,加强留守学生的安全教育。
(6)组织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如“郊外踏青、景区参观”等,开拓留守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
(7)定期进行留守学生的体格检查,跟踪留守学生的健康状况。
3、以“兴趣小组”为主线,陶冶留守学生情操
我校成立了各种兴趣小组,如“文学社,合唱队,书画组,篮球队”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作文竞赛,校歌赛,板报展,手抄报展,篮球赛,书画展”等,丰富了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留守学生的情操,提升了留守学生的素质。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我校将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小港中学
2014年6月
第三篇: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活动方案2012
小港中学
关爱留守儿童
工
作
实
施
方
案
(2012-2013学)
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学生活动方案
(2012-2013学)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二、目标要求
1、提高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开发潜能、培养健康品质、预防心理疾病、促进人格健全发展。增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的适应、自我调节、适当求助、健康成长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2、在实践及活动层面扎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政策、物质、环境、师资等相关方面形成长期运作、效果明显、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关爱行动”工作机制。
3、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政教处、共青团组织在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工作力度,为提高留守儿童综合素质做出应有贡献。
4、建立以家庭、学校为主,临时监护人为辅的共同关爱网络。其一,家庭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其二,学校作为留守儿童受教育的场所,充分发挥其教育留守儿童主渠道的作用。
5、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重点放在心理及思想层面。
三、方法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政教处、团委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组长:邬翔
副组长:周琦熊冬梅
成员:徐学稚 杜成华 徐小华 冯日辉 曾素蓉 杨红林 李斌各班班主任
2、倡导全校师生,为留守儿童献出自己的爱心。开学典礼上,为贫困留守儿童搞一次募捐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
3、在师生之间开展“手拉手、同成长”为主要形式的结对互助活动(同伴结对、师生结对)。
4、实行代理家长制,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要。各教师代理两位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与学生交谈,了解其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给学生以家庭般的温暖,从而使其安心学习。
5、组织“留守儿童”参加“亲子情视频聊天”活动,让学生把学习、生活中的乐趣和困难告知父母,能与父母更好地沟通。
6、打开留守儿童心灵之窗,每月上一节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政教处开设心理咨询,开通心理咨询公共邮箱,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心理老师定期回复。
7、关注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每位教师需帮扶两位留守儿童,做到随时与孩子沟通交流,关注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帮扶教师必须按照“三知、三多、三沟通”的家长职责和“三个二”的具体要求,主动履行家长义务,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三知”即知道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三多”即多与留守儿童谈心沟通、多参加学校学生集体活动、多到其家中走访
“三沟通”即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托管人、老师联系沟通“三个二”即每周与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辅导作业两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任课教师、托管人联系两次;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两次
8、学期末,针对每位教师帮扶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师考核的加分或扣分。
小港中学
2012年9月
第四篇: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3013
小港中学
关爱留守儿童
工
作
实
施
方
案
(2013-2014学)
小港中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方案
(2013-2014学)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项事关社会和谐的长期任务,为进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县有关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广泛发挥学校联系家长的优势,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和资助体系;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援助渠道,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优化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本着“动真情、想实招、办实效”的原则,推进关爱活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家庭道德建设,推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引入亲情电话、亲情视频、心理辅导等载体,依托村委会、家长、学校广泛开展多类亲子互动活动。
二、总体目标
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弥补留守儿童感情缺失基础,以提高留守儿童道德素养为目标,以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广泛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通过实施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教
育成长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创造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对象
父母长年或连续3个月外出务工的在校学生。
四、活动内容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政教处、团委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组长:邬翔
副组长:周琦辛建华张燃
成员:徐学稚 杜成华 徐小华 冯日辉 曾素蓉 杨红林 李斌各班班主任
2、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
建立“留守儿童活动之家”,做到“四有”:有宽敞安全的活动场所,有乒乓球、羽毛球、象棋、扑克等活动器材,有一部亲情电话,有图书室等;设立“三室”:图书室、亲情室、活动室。管理实行“八个一”:一份倡议书、一份成长档案、每月一次亲情视频、做一次家访、一张爱心联系卡、一个心理咨询台、一部亲情电话、一套规章制度,让孩子充分感受到活动之家的亲情和温馨。
3、推行“四个一”计划,广泛开展社会关爱活动。
征募志愿者行动,开展一次“心手相连”结对帮扶活动;以先进乡镇为示范点开展一次交流观摩活动;对班主任、临时监护人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家庭教育知识培训活动;开展一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评比表彰活动。
4、摸准信息,建立台帐。
学校组织班主任对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清楚留守儿童病史状况;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留守儿童临时监护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指导机制。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班主任或临时监护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宣传普及家教知识。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利用节假农忙时节,组织召开返乡家长会,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
3、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帮扶活动。
广泛发动学校力量,组织教师担当“爱心家长”,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志愿帮扶活动。邀请“五老”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积极开展对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和成长教育的“大手牵小手”活动;加强与教师、监护人的联系,保持与留守儿童对话、沟通,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积极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作业
辅导、生活帮助等服务,弥补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保护人,使每一名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都能“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4、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对特困留儿童进行救助。
小港中学
2013年9月
第五篇:沙坪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总结
沙坪中学关爱“留守孩子”工作总结
根据上级《关于切实做好农村“留守孩子”关爱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为提高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劳务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我校在对“留守孩子”关爱工作中结合学校实际,做了大量工作现总结如下:
我校针对“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的家教薄弱、亲情缺失、缺少精神关怀等突出问题,提出建立“代管家长”队伍、建立帮扶帮教机制、整合家校教育合力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工作。
一、阶段成绩
近几年来在我校教师的关心与辅导下,部分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以前所表现出来的任性、暴躁、自控能力差等不良性格有了很大的转变;违规、违纪的现象也得到了基本扼制;成绩也有明显的上升,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家长、同学、教师之间交流的主动性明显增多,教师的亲和度明显增强,班纪校风也明显好转。
1、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学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学校的留守儿童,建立了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由班主任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营造关爱氛围,开展关爱活动 利用各种传统佳节的契机,开展了“情满中秋 团圆你我”的慰问活动,“关爱留守孩子”团组织生活,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2016年秋期各教研组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了学科组课外辅导活动等,让这些“留守孩子”体会学校对他们的关爱。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体会到了帮扶教师父母般的关爱。
3、加强资金保障,学生快乐成长
学校于2010—2013年期间,先后投入资金一万余元保障留守儿童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于2014年投入资金60947元正式建成了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电脑、电视、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2015—2016年投入四万余元,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二、来年,我们对工作的思考
目前,农村留守学生正在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对我校的调查统计,留守学生总数24名,单亲学生41名。越来越多的“空巢”家庭和现阶段农村教育条件的欠完善,使得留守学生在心理卫生、身体健康、文化学习、品德素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埋下将来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隐患。
留守学生问题是人口城市化、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这个群体还将继续扩大。因此,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保护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所以留守学生的教育就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问题,我们在怪责留守学生难管难教的时候,为什么不听听他们的心声?他们确实需要关爱!为此我们呼吁:(1)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和采取有关措施,保障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农村学校由于教育经费的限制,在师生比例、学校生活的丰富性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这加剧了留守生问题的严重性。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快对农村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步伐,增加并落实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较多的地区有计划地配套寄宿制学校的专项经费,因地制宜,调整学校办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让农村留守孩子得到相应的教育、管理与关爱,为农村留守孩子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因地制宜地创新学校办学模式。要推动老师、同学与留守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给予他们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关怀和爱护,积极探索一些经验,可以通过举办兴趣班、文艺体育活动小组等方式,引导“空巢”学生参与其中,减少他们的孤立感、忧郁感,增强他们的合群意识、沟通意识,使他们遇到问题能及时与老师、同学、朋友沟通与交流,形成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亲朋好友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忙的良好氛围。此外,还要加强学校、村委会、邻居以及家庭的合作,为留守孩子提供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兴趣爱好等一系列的管理机制,共同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和谐的社会、学校、家庭和邻里关系。
(3)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生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破除“只要给孩子留下更多的钱,让孩子有实力接受更高的教育,就是对孩子负责”的思想,树立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需要家长的精心呵护和全面关怀的理念。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让其在当地接受教育,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人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给留守孩子以更多关爱!要常回家看看孩子,利用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家中的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孩子取得好成绩,做了好事,应予以奖励;孩子做了错事,违反了纪律,要多分析,少训斥,促纠正,要千方百计让孩子体会到亲情和温暖。要利用电话、书信等形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让他们感到父母虽不在身边,心却在自己身上。要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克服自私的实惠观,将子女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要与照管子女的长辈或亲属明确要求,要从子女的健康成长出发,既要悉心关怀其生活,又要严格规范其行为,尤其是在行为习惯、思想道德上要把好关,决不能放任自流。要既当孩子的管家,又做孩子的良师。惟其如此,才会使滴滴关爱之情如春风化雨,促进留守的孩子健康成长!
(4)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的教育合力。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社会问题,集中体现了当前对留守孩子的教育空白,这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齐抓共管。建议社会各界共同承担起责任,整合各种资源,为广大家庭提供儿童道德培养、营养健康、体能训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当前大部分农村教师都在时间和精力的有限资源的约束下承担着几乎无限的工作任务,班主任老师既要完成自己所任学科的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抓好全班几十人的学习成绩,还要维持全班包括早读、早操和晚间休息的所有活动秩序,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真正走进包括留守生在内的学生的心灵世界了。因此,国家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极力改革当前的教育评价和激励体制,真正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评价指标的做法。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必须引导和激励老师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关注他们的全面成长,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惟有如此,承受着孤独和寂寞的留守学生和其他弱势群体才能够得到老师的真正关爱。
总之,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应该站在对后代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不能认为留守学生反正在学校就读,责任由学校来负。仅仅让教师来教育、管理留守学生是不够的。当然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使他们能够与其他孩子一样拥有一个健全的生命,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沙坪中学校 2017年3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