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5篇

时间:2019-05-14 11:0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第一篇: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小学教育本科实践报告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万华容

实践单位:兴文县九丝中心校

实践内容:“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实践时间:2008年7月—2009年8月

实践过程及体会:

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在小学教育本科将要毕业之际,我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使下,对本人学校所在地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配合帮助下,我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现撰写出调查报告。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008年7月—2009年8月,我在兴文县九丝城镇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由于此地农业人口多,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这个地方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二)家庭情感教育明显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农村留守儿童是个不可回避的现实,他们太需要关爱,表现为隐性而且不易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挑战,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

首先,监护的“盲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如叔婶、姑舅或朋友监管的约占留守儿童的4.7%。主要特点:监护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次之,而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通常亲戚朋友也都有孩子,由于对待不尽公平,留守儿童常常因感到自己是“外来人”而产生自卑心理。有一部分上寄宿学校,年龄较大的孩子属于自我管理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这种类型约占2.3%,一般情

况下孩子年龄在14岁左右,多为初中学生。主要特点:父母长期在外觉得欠孩子太多,因而在财、物方面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而对孩子其他方面的需要关注较少。这类留守儿童由于处在青春期初始阶段,易受外界影响,发生问题较多。其余的是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单亲监护型占49.5%。主要特点: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教育缺失。比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缺乏友爱等。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导致问题的出现。

其次,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又由于监护人的特殊性,只要孩子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其行为一般不过问,因而缺失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而学校在监管上却无能为力。[1]同时由于多数农村学校受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并没有认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久而久之,我们不能不为他们的将来所担心。

再次,社会环境存在“雷区”。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其中:

留守儿童”面临五大问题

(一)生活问题:

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儿童能够按时接受各种预防性疫苗的比例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心理问题:

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对儿童的危害最大。主要表现如下:

1.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2.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据调查,仅有15%的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大多数孩子需要在督促下学习。还有不少孩子上网成瘾,荒废学业,义务教育没有完成就流落社会。

3.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一位初三的女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妈妈,你知道吗?自从

你和爸爸还有弟弟走后,我一个人在家里由多么的寂寞,有多么的伤心。自从你们走了以后,我几乎没有笑过,多么怀念以前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4.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一点小事就会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5.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三)教育问题:

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也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现象。由于目前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有些孩子进城后跟不上学习进度,不得不返回农村;有的由于家长不断在农村、城市之间变动,孩子也会随之由“留守”到“流动”再到“留守”,不能及时接续学业。我们调查的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入学率相对高一些,初中阶段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辍学率比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走访中有监护人说出“不可能也没能力让孩子上高中”的话语。

(四)道德问题: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据当地村支书透露,在该地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五)安全问题:

另根据网上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据报道,在2005年湖南洪灾遇难的12名儿童中,11名都是留守儿童,这说明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留守儿童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

第二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一)

一、培训目的:

1.为了弥补留守儿童家长长期不再造成的父爱母爱的缺失感,使孩子们能够在一直感受到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让留守儿童与班级甚至学校内不是留守儿童的孩子结成对子,让他们的家长作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照顾留守儿童。

2.为了给孩子们进行持续不断的照顾、教育与鼓励,使孩子们能够在正确的心理状态下成长,并且弥补有的孩子因为内向等其他原因不愿意主动与外人交流而造成的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大手牵小手”的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对子,通过与孩子们交流沟通,在每一天都对他们进行照顾。

3.通过对代理家长的培训,使代理家长在工作中能系统地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安全、学习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使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健康成长。

4.通过上课讲解、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受训人员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方方面面了解的更多,更深刻。.培训方式:集体培训

培训对象:志愿参加“大手拉小手”活动,并愿与留守儿童结对的老师、其他家长等。培训地点:浦口中学会议室

培训内容: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或托付给亲戚或雇佣“保姆”来照管

孩子,这些人便成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这些人中,老人本身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反过来,还要关照小孩生活,对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过问。亲戚、“保姆”都是本着不同的目的来看管孩子。能像自己的亲身父母吗?这样一来“留守儿童”日益成为社会,学校的难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上缺乏照顾,主动上缺乏约束。然而导至性格孤僻,纪律散漫等问题。那么又有谁能担负起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从社会,家庭方面着手,更需要我们学校的教育,作为教师怎样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呢?

二、活动准备

1、了解身边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

2、学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爱的奉献》多媒体视频。

三、活动过程:

(一)认识留守儿童

1、“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凸现

父母外出把子女交给了年长的爷爷奶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发展趋势。诚然,这样可以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一些学生因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变得越来越懂事,自理能力不断增强,深深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他们勤奋拚搏,争取走进高级学府的大门来改变其生活轨迹。但不可否认留守儿童因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而造成的很多教育缺陷更加重了学校尤其是班主任的责任。

(二)了解留守儿童

首先,“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1)缺乏父母亲情之爱。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有效监管。

2、学校教育不到位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校过分地追求“升学率”,老师与班主任对学生更注重“优生”、“尖子生”,而忽视了这些在情感上缺失的弱势群体的问题学生。普通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更是微弱,而教育本身应该是一个全方位交叉式的作用力合成的结果,这样就显得学校教育苍白无力。

3、自身原因

(1)自我控制能力差。(2)身心发展不协调。

4、社会不良现象影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二)

一、活动主题: 关爱留守儿童。

二、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留守儿童的各种内在表现。

2、让学生知道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成因及如何改善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各种对策。

三、活动形式:

情景回顾、交流、讨论。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回顾。

(二)分析留守儿童现状。

1、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

随着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为留守儿童。浦口中学共有留守学生28人。

2、心理健康的各种表现。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存在“亲情饥渴”、学习成绩滑坡、心理封闭、容易受到伤害及行为习惯较差等严重影响留守儿童成长的问题。同时,这些留守学生大多数表现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脾气暴躁、冲动易怒;自卑懦弱、缺乏自信;行为孤僻、缺乏对他人的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较差,他们的人生安全和生活环境也令人十分担忧。

(三)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出示活动图片)

1、让孩子们生活舒心。伙食团老师要随时关注他们的生活情况,科学营养配餐,努力改善伙食质量,保证每一个留守儿童吃饱吃好。

2、让孩子们享受父母般的爱心。老师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放手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整理自己床铺和学习用品的自理能力。按时组织本寝室内的孩子给“留守儿童”过一个简单朴素的生日。唱一支生日快乐歌,送上一份师生自制的生日礼物,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大家庭的温暖。

3、让孩子们玩耍得开心。学校根据“留守儿童”各自的爱好,组织了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派富有特长的生活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开展活动。平时老师以朋友的身份、和蔼的态度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跟他们一起做游戏、讲故事,让他们从老师身上感受到亲情,让他们玩得开心。

4、让孩子们身心安全放心。生活教师每周为“留守儿童”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让他们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每周集中对“留守儿童”进行以“安全用电、用气、防火、防溺水”等的安全教育课,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每期开展一次法制教育活动;身心安全环境,让他们身心安全放心。

留守儿童心里健康教育教案

(三)课题:镜子里的我

一、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我,什么是对自我的真正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知道正确地评价自己有利于身心健康,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故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你认识自己吗?你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听个故事吧!

播放录音故事,学生听。

2、学文明理:

请每个同学对小黄莺说一句话,老师把大家的画录下来带给小黄莺。(学生轮流发言老师录音)

在我们生活中许多人也有小黄莺这样的烦恼,但是他们能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书中的课文就给同学们介绍了一位美国残疾人的故事,请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找一名学生读)

想:这位美国残疾人是怎样认识自己、面对不幸的? 学生听后展开讨论并回答。

3、活动明理(1)分角色表演《小马过河》的故事,大家谈: 小马为什么不敢过河?后来怎么又敢过了,完成了妈妈交给的任

务? 如果小马不了解自己的身高与能力,结果会怎样? 妈妈的话起到了什么作用?

(2)模仿人物: 请同学表演自己最熟悉的同学的突出的特点,大家猜一下是谁。

(3)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白纸,并将写有形容词的条幅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参照词语为自己画像。

4、总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今天这次活动学会了怎样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希望大家能正确地面对,改正缺点,发扬优点,记住一句话:不论美丑,世界上只有一个你!

第三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摘 要]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脸上写着这个时代的某些密码,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息息相关,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母们的言传身教,得不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上的帮助,这会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广大农村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三下乡”服务队的支教组,主要调查益阳安化县龙塘乡坳头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

本村约有650人口,劳动力300多个,外出打工的占了三分之一,这个小山村的留守儿童数量约在15至20个左右,占同龄孩童的三分之一。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价值观是模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绝非一朝一夕的事,留守儿童无疑成了这一进程的巨大付出者,但是,他们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时代进步的牺牲品,所以我们在关注中国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应是“拯救”这些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在发出的20份问卷调查中,回收了12张留守儿童的答卷。100%的孩子能理解父母外出打工,他们希望父母能够“找一个好工厂、赚很多的钱,挣到我的学费或生活费,就赶快回来。”即使很小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父母早日回到身边,希望自己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在父母怀里撒娇。

在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中,半数孩子表示他们最苦恼的事是“学习题目,不知道该问谁”,另外有18.5%的孩子表示“学习费用高,支付困难。”有12.8%的孩子说“同学欺负,不知道找谁帮忙”。78.3%的孩子既害怕陌生人又不喜欢和他们打交道。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内心产生严重自卑感,性格孤僻,行为懒散,我行我素,一些儿童因心灵空虚而盲目寻找其他精神支柱。在中学、留守学生成了早恋的主要群体,父母给的钱花在买零食、上网上,未成年人处于一个危险的过渡年龄阶段,个性正在形成中,可塑性较大。比如,独立性迅速发展而认识能力发展滞后,精力过剩,活泼好动,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如果受到不良影响会用之不当,出现行为问题,甚至违法犯罪,据调查,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这种状况延续下去,很难想象他们长大成人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被时代和社会所抛弃,会不会反作用于社会?

分析坳头村这一小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就可折射出整体留守儿童的心理发育健康状况,这些被留守在家的孩子中,有34.5%的孩子认为自己面临的最大困扰是学习,而孩子们担心学习成绩的原因是怕不好的成绩会给父母带来更大的困扰——“爸妈打工挣钱来供我,我的成绩却不好,对不起他们。”在留守儿童中,有三分之一的学习成绩不好,在情况严重的地方、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倾向比数明显偏高,坳头村村民对孩子教育问题比较重视,愿意将在外打工的所有资金全利用在让孩子接受更好更高的教育上,但事与愿违,在调查问卷的结果中,90.7%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学习有家长指导,而代养人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孩子”不得不由他人代养。这些代养人绝大多数是孩子的祖辈,还有一部分是亲戚朋友,这种身体的构成,决定了他们文化学习水平总体较低,调查显示,84.9%的代养人只具有初中,小学文化水平,甚至还有部分几乎是文盲。普遍较低的文化水平,使得他们在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方面,往往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留守儿童“为父母而学习,”学习不科学,学习后劲不足,留守儿童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种类型:因为喜欢学习而学习,这只是较少的一部分留守子女的学习动机;为父母而学习并没有多少兴趣,而只是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辛苦,想用好好读书取得较好成绩来报答父母;还有一部分留守子女是为走出家乡而学习。但大部分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代养人多半又管不严也管不了,这儿的孩子大多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与

父母较少交流和接触,父母最多间隔一段时间问候一声,因此或多或少存在某些心理企盼、困惑和障碍。在关于学习方面的调查中,孩子们不达标的题多是课后不复习,因为没人监督。上课听不懂也不想去问,学习问题最主要的是他们的本身学习能力差。

留守儿童个性心理特征发育异常。通常情况下,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会感到孤独无助,由于长期的家庭缺陷,留守子女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久而久之,对心理和身体成长都留下一些后遗症。父母均外出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更加突出,在个性特征上,留守子女常表现为两种倾向:要么内向、孤僻、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要么脾气暴燥,冲动易怒,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在坳头村的留守孩子中就有四五个过分淘气的,留守孩子焦虑心理突出,他们把学习任务当作生活的全部,无形中给自己增加很大的压力,认为自己读不好书就对不起在外打工的父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在社会条件的刺激下,就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犯罪与越轨现象也开始严重。

面对这如大山的问题,我们应思考促进留守子女心理健康的对策。

首先,我们应给务工父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正确合理的教育方式,他们必须正确认识读书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事,也是家长的事,家长不仅要提供物质上的支持,而且应该提供心理、思想上的支持,应该鼓励子女与亲人、同学、老师交流,应该对子女保持合理的期望值。

教育者在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中也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教育者要讲究方法科学,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第一,应正确引导,心病必须心药医,心理健康的问题解决,不能一措而就,不能过分地批评指责,讽刺打击,要以朋友式的谈心,针对性的疏理,耐心启发正确引导。第二,要善于等待。第三,要对症下药,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依靠心理医生或专家指导,对症下药。

要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守的现象还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留守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学校或群众组织应建立起相应的机制,进行有效的干预,教育部门特别是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开设心理教育课程或进行专题讲座,学校还可以组织留守学生与家长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开展以电话或网络为手段的“亲情连线”活动。总之,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多做一些有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事,让我们都积极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第四篇:2014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2015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各位同学:

你们好!作为留守儿童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将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大家来一起讨论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2.情绪适中(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3.意志健全(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4.行为协调(行为协调是指人的思想与行为统一协调,行为反应的水平与刺激程度相互协调。心理健康的人行为有条不紊,做事情按部就班,行为反应与刺激的程度和性质相配。而心理不健康的在行为上表现前后矛盾,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有头无尾,行为反应变化无常,为一点小事可以大发脾气,或是对强烈的刺激反应淡漠,思想与行为不相协调。)

5.人际关系和谐(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6.社会适应良好(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

7.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二、留守儿童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占绝对大比例的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人意处,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 1.自我封闭,性格孤僻

因年幼时便与父母长期分开,家庭环境的不稳定使他我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带来较强的孤独感。由于缺乏感情依靠,性格内向,遇到一些麻烦事会显得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长期的寡言、沉默、焦虑和紧张,极易形成孤僻、自卑、封闭的心理。在人际沟通和自信心方面自然比其他的孩子要弱。

2.情绪失控,容易冲动

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欠稳定,再加上意志薄弱,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和冲动。还容易对周围人产生戒备和敌对心理。这种敌对心理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攻击行为。有些同学总感到别人在欺负他,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对教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也易于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严重者往往还有暴力倾向。3.认知偏差,内心迷茫

少数认为家里穷,爸妈没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由此产生怨恨情绪和偏激想法。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他们,导致情感隔膜。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未来感到茫然。多数同学进取心不强,纪律涣散,再加上家里无人辅导,学习成绩普遍不太理想。

三、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一)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1.历史典故:卧薪尝胆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2.挫折的定义、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挫折可以称为是需要得不到满足时的紧张情绪状态。正确认识挫折。生活中有挫折是正常的,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坎坷,就像晴朗的天空会出现乌云,美丽的草原会跑来狼群,平静的海面会掀起巨浪一样。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学校,又能教人们学会生活。挫折感在心理上表现比较明显有以下几种,由于考试的失败、学业的担忧、社交的障碍、缺少父母的关爱等方面的原因体验到挫折感。使我们的情绪常常处于失望、焦虑、沮丧等紧张状态。

遇到挫折时应进行冷静的分析,从主客观、目标、环境条件等方面找到受挫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要善于根据自己的优势确立奋斗目标,在前进过程中发现不切合实际时,要及时调整,化压力为动力。其实,适度的刺激和压力能有效的调整机体的积极因素,正所谓“自古雄才多磨难”。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学会悦纳自己。

(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和合作能力愈来愈显得必不可少。但这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一定的实践逐渐形成的。我们由于长时间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自闭心理较为严重,常常不愿与人交往,心理压力较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1、多与他人交流

2、多参加集体活动

3、多帮助他人

4、学会适时赞美他人

(三)自信心的培养 故事1: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芝加哥市。一个星期天,一群中国留学生在路上行走遇到这样一件事: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带着一个3岁的孩子在散步,那小孩有点顽皮,不小心掉进路边的泥沟,泥沟里没有什么水。中国留学生想冲上去把小孩救起来,这对年轻的夫妇却阻止了他们,并且说:“让孩子自己爬起来。”结果,小孩通过多次努力,终于从泥沟中爬了起来。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美国教育孩子的方式:让孩子树立自信,自立自强。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故事2:

一次,拿破仑外出打猎,刚走到一条河,就听到一个落水者在呼救。拿破仑见他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而是马上举起猎枪瞄准他,说:“喂,你要是再呼救,而不向岸边爬,我就开枪打死你。”

那人听了,吓得忘记自己不会游泳,使劲用力向岸边游来。经过多次挣扎,那个人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岸上。一上岸,他气愤地责问拿破仑:“你为什么见死不救,还要开枪打死我?”拿破仑从容答道:“我不吓唬你,你自己还不照样在水中淹死。现在你至少懂得: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 你从故事中明白什么?

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力,只要你相信自己,并将其付诸行动,你就会取得成功。

现在我们有的学生遇到一点小事,就说:“不可能”,“我不会”。那么今天我想对大家说今后不要再说此类话。你可以暗示说:“我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自信能孕育信心,你能通过充满信心的活动使别人对你和你的意见产生信心。其实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困难,实际上正是来源于你的信心不足,一旦获得了信心,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心态,增强你进取的勇气。

如何培养自信心,以下为大家提几点建议:

1.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

2.不要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不要害怕失败,一次失败不代表总是失败,成功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的。

3.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清晨醒来时,在心理对自己说几遍“我相信自己,我能够做好我想要做的事情”。

4.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和情绪。

5.培养自己有主见,自己做决定及处理某件事情。

6.要多行动,不要只是想象,只要去做,你就会越来越自信。

让我们大家都充满信心,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的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开拓进取、向上奋进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自信心在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就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做很多事都需要自信,自信,它就是登山的阶梯,过河的木舟;自信,就是理想的风帆,成功的基石,是勇于开拓进取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有所作为的人取得成功的法宝。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因为自信是成功的阶梯。

当流星划过,我们都许下自己美丽的愿望:我能行!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诀。”

谢谢大家!

第五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稿

主讲人 :雷小金

各位同学:

你们好!

今天我主讲的是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一、什么是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 ” , 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 , 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留守儿童监护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隔代监护型。父母外出务工后,将子女留给祖父、祖母或外祖父、外祖母监护。现在的儿童大多都是这种监护方式。二是寄养监护型。父母外出务工后,将孩子托付给亲戚朋友或邻居来看管。三是以大带小,自我监护型。父母外出务工后,孩子以大带小或独立生活。从监护的情况看,他们只能给予留守儿童日常生活的照料,而精神上、心灵上的安慰,文化上、道德上的教育难以到位,特别是以大带小、自我独立生活的儿童,日常生活和自我安全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问题

首先是亲情缺失,心理问题令人担忧。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表现出情绪消极,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 , 与父母的亲情关系趋于淡漠 , 无法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与父母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 , 无法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 , 从而难以形成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感品质 , 在正常的道德情感方面常常会表现出诸多的偏差。许多留守儿童因亲子关系的失谐 , 只知道单向的接受爱 , 不去施爱 , 更想不到如何感恩回报 , 整天得过且过 , 不思进取 , 对他人缺少诚信 , 片面强调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少情 , 缺乏社会责任感。也有的留守儿童表现为冷漠、自 负等情感障碍和退缩性行为 , 以及冷酷、缺少同情心。

其次是监管教育缺失,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少年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父母外出经商、打工,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关注较少,特别是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 + 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他们产生“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 等错误思想。另外,很多父母对子女总体期望值不高。有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没有读多少书、没有掌握多少知识一样也能在城市里赚钱 , 甚至比农村的“知识分子 ”们赚钱还要多 , 好像孩子读不读书、学习成绩如何并不重要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经商做生意、打工挣钱上。这些原因直接造成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再次是看护缺失,健康和安全难以保障。外出务工父母对留守孩子安全监护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儿童的确存在安全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这些学龄儿童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对一些较危险的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动控制,也容易造成一些安全方面悲剧的发生。

三、作为留守儿童的我们,每个人同样有着自己的烦恼。学习、生活、同伴交往等方面,常常给我们的心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心理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今天学校非常有必要进行一次心理健康的教育。

那么,心理健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1.乐于学习。

2.能与老师、同学和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为善,团结互助。

3.情绪基本稳定,心情轻松愉快。

4.意志健全,树立自信。

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

1.注意异常。

常见的有注意增强,如过分注意他人的一举一动,过分注意自身健康、产生各种不必要的想法等,从而导致出现神经性强迫症,做任何事总是担心做不好,不断地重复检查再检查,产生不必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而另一种则表现为,注意力不够集中,达不到其应该达到的心理年龄,例如,无法把注意力集中到每一节课当中,容易被外面的事物所吸引,容易感到疲劳、力不从心、心烦意乱等的身心体验,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出现厌学、逃学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良好的读书环境。在学习时应选择安静的地方,使自己与外界的干扰性刺激隔离;

(2)使学习活动简单化。在学习时,除了带必要的书本及文具外,不携带使用令自己分心的东西。

(3)课桌上的东西尽量减少。课堂上或学习过程中,尽量少摆东西在课桌上,这样可以减少分心,保持高度的集中。

(4)进行必要的体育锻炼。必要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并能使人对外界的各种刺激的适应能有所提高。

2.情绪反应异常。

人情绪的变化,常常和我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让我们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当我们出现情绪低落时,即不开心的时候,不防采用以下方法来调节我们的情绪:

(1)换一种想法。我们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常常会心灰意冷,觉得前途渺茫。此时如果换一种想法,想到吃一点苦,受一点挫折对自己是有好处的,我因为这一次的失败而有了更大的收获。或者想,自己还年轻,还可以从头开始,时间可以使用权自己增加阅历,经历给自己带来经验。暗示自己,“车到山前必有路”,“胜败乃兵家常事”等等。

(2)掌握放松技术。在自己不高兴时,可以应用自己已经掌握的放松技术,来缓解内心的痛苦,并使自己有一个强壮的身体。

(3)合理发泄。当心情不好时,可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缓解内心的不平衡。例如打球、跑步、爬山、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或向自己最好的朋友倾诉,将不开心的事说出来等,这样心理会好受一些。但切记不可选择伤害自己或他人方式。

3.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对我们学生来说,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有时我们会感到力不从心,从而丧失信心,灰心丧气,一蹶不振。而真正是天生的学习困难的人是很少的。其实,在学习中,谁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真正是天才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很少的,许多有成就的人,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所以,当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能灰心丧气,要克服学习中的一切困难和压力,勇敢面对,也可以向同学和老师请教。只要能吃苦就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4.人际关系紧张。

与好朋友(或者同学)之间、与教师之间、与家人之间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前提条件是相互的尊重。要关心他人的需要,体会及体谅他人的处境,乐于奉献,甘于付出,帮助朋友解除忧虑,创造良好而和谐的交际氛围,才会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要热情直率,心胸开阔,对未来及前途充满信心,凡事拿得起放得下,当机立断,顾全大局,不过多地计较个人得失,相互谅解,平易近人;要诚实可靠,而不能虚伪,如果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背信弃义,就不会赢得他

人的信赖;同时,要通情达理,乐观向上,要时时处处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在别人痛苦的时候,给人以宽慰,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5.考试焦虑。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时常会产生紧张心理,特别对我们小学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常常会因为面对考试而感到紧张、焦虑,使考试前无法进行有效的复习,考试中无法正常的发挥,感到脑袋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从而使得我们考试后,感觉到失落、失望。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如何去应对呢?下面提供一些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

(1)自我放松;(在音乐伴奏下,选择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依次用力将拳头握紧后再放松——牙齿紧后再放松——皱眉后再放松——脖子挺硬后再放松——下肢用力伸直后再放松。每次练习半小时,直到能够随意将身体的任一部位放松为止。以后再有焦虑情绪时,就可以这样慢慢地放松,这样焦虑就可以慢慢地得到缓解。)

(2)转移注意力;紧张和焦虑是因为我们过度关注某一事物所引起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转移我们的注意力,来缓解我们的紧张和焦虑,例如可以通过听相声、看小品、听音乐等办法,来把我们从紧张焦虑的情绪状态中解放出来。

(3)深呼吸及自我暗示。如出现考试焦虑,可以先闭上眼睛,然后做多次深呼吸,缓吸缓呼,把心神凝于一点,用以稳定自己的情绪,有意地让自己想像愉快的事情,进行良好的自我暗示:“我行,我一定能发挥我自己的水平,我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增强自信心,减轻或消除心理紧张。

6.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学生该做的事情很多,但我们首先要培养自信心。所谓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坚信自己具有获得成功的能力,并因此立志,坚定信念,战胜困难,收获成功硕果。自信心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没有自信心的人,眼前的世界便没有鲜亮的色彩。每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而能让自己的生活绽放光彩的法宝就是自信心。缺乏自信,变得不相信自己,那后果怎样,别人叫你唱支歌,你却说:“我不行,唱不好。”不管什么事,你都不相信自己的答案是否是正确的,不相信你能够胜任这件事。而自信的人,别人叫他弹首曲子,他大胆地走上前,充满自信地弹出优美动听的歌曲,遇到任何事,都相信自己能行。我们要培养自己的信心,如果没有信心,那任何事都不可能成功,张海迪通过自学,去参加高考,获得硕士生学位,她不是天生就聪明,那她靠什么,自信。如果她没有信心,会去参加高考么,没有信心参加高考,又怎么能获得硕士生学位呢?

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拥有自信心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勇于胜任老师交给的任务,勇于担当任何职务。自信心可使我们不怕困难,积极尝试,奋力进取,取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争取更好的成绩。在我们同学交流的活动空间中,都有许多问题需要其他同学解决,要给缺乏自信的同学机会,鼓舞他(她)回答问题,如果回答对了,我们就可以赞扬那个同学,他便会觉得自己在群体中有自己的位置,对自己也越来越有信心。

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美国的芝加哥市。一个星期天,一群中国留学生在路上行走遇到这样一件事:一对年轻的美国夫妇,带着一个3岁的孩子在散步,那小孩有点顽皮,不小心掉进路边的泥沟,泥沟里没有什么水。中国留学生想冲上去把小孩救起来,这对年轻的夫妇却阻止了他们,并且说:“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结果,小孩通过多次努力,终于从泥沟中爬了起来。

这个故事里的父母,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似乎有点不尽人情。一个3岁的孩子掉到泥沟里,自己不去拉他上来,而且也不允许别人拉他上岸,也有人认为这似乎有点太残酷。但是,这正是美

国教育孩子的方式:让孩子树立自信,自立自强。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

再给讲一个故事:

一次,拿破仑外出打猎,刚走到一条河,就听到一个落水者在呼救。拿破仑见他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而是马上举起猎枪瞄准他,说:“喂,你要是再呼救,而不向岸边爬,我就开枪打死你。”

那人听了,吓得忘记自己不会游泳,使劲用力向岸边游来。经过多次挣扎,那个人终于靠自己的力量爬到岸上。一上岸,他气愤地责问拿破仑:“你为什么见死不救,还要开枪打死我?”拿破仑从容答道:“我不吓唬你,你自己还不照样在水中淹死。现在你至少懂得: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

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如果不用枪瞄准落水者,那落水者的后果怎样?大家肯定会说,如果岸上的人不去救他,他肯定会淹死——因为他不会游泳。那个落水者一开始为何只在水中扑腾,但却不往岸边来呢?因为他对自己救自己没有自信,他照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维:不会游泳,怎么能爬上岸呢?后来又怎么能爬上岸来的呢?拿破仑的枪口激发了他求生的欲望,也激发了他的自信——一定要逃离枪口,否则将被打死,他的本能和自信,使他爬上了岸。这里拿破仑的一句话很有道理:“现在你至少懂得:一个人可以自己救自己!”一个人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要充满信心。这种信心要靠平日的培养。

现在我们有的学生遇到一点小事,就说:“不可能”,“我不会”。那么今天我想对大家说今后不要在说此类话。你可以暗示说:“我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没有找到方法”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发进取的勇气。自信能孕育信心,你能通过充满信心的活动使别人对你和你的意见产生信心。其实学习、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困难,实际上正是来源于你的信心不足,一旦获得了信心,许多问题就将迎刃而解。自信能使你保持最佳心态,增强你进取的勇气。

如何培养自信心,以下为大家提几点建议:

1.不要总是怀疑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可以成功。不要害怕失败,一次失败不代表总是失败,成功总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的。

2.每天清晨醒来时,在心理对自己说几遍“我相信自己,我能够做好我想要做的事情”。

3.发自内心的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和情绪;

4.培养自己有主见,自己做决定及处理某件事情;

5.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挥自己的优点,找到自己的缺点加以改正。

6.要多行动,不要只是想象,只要去做,你就会越来越自信.让我们大家都充满信心,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成功的心理素质,是对自身能力的科学估价。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开拓进取、向上奋进的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素质。自信心在个人成长和事业成就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往往做很多事都需要自信,自信,它就是登山的阶梯,过河的木舟;自信,就是理想的风帆,成功的基石,是勇于开拓进取者必备的心理品质,是有所作为的人取得成功的法宝。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作用。因为自信是成功的阶梯。

当流星划过,我们都许下自己美丽的愿望:我能行!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自信,是使人走向成功的第一秘诀。”

愿同学们每天都有好心情!相信自己:我能行!

下载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案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一、培训目的: 1.为了弥补留守儿童家长长期不再造成的父爱母爱的缺失感,使孩子们能够在一直感受到父爱母爱的环境下成长,让留守儿童与班级甚至学校内......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教育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及教育》教学设计 广西合山市岭南初级中学凌茂娟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留守儿童的各种内在表现。 2.让学生知道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成因及如何......

    2015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岳池县普安小学 2014-2015年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根据《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是当下的要务,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015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根据《关于大力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的实施意见》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深入推进......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主讲人: 曹学东 时间:2014年4月3日 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主讲人:何晓燕 时间:2014年4月 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有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