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家庭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4 11:09: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留守家庭现状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留守家庭现状调查报告》。

第一篇:农村留守家庭现状调查报告

唐山农村留守家庭现状调查报告

07信管一班

袁媛——让阳光撒在同一片大地上,让幸福同驻我们身边

引言:

今年寒假调查,我选择了留守家庭现状这一调查题目。在此之前通过报纸和电视等传播媒介,我对留守儿童问题有所耳闻,同样是生活在一片蓝天下的我们,生活却有着如此巨大的天壤之别,给我留下了极大的触动。而做这样一个调查报告,让我有机会更深入的了解了留守家庭的状况。在中央提出进行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建设的时代要求下,我去往唐山遵化做了如下调查。

一、其本情况

遵化市有25个乡镇,648个行政村,总人口为68万,外出务工人员2.4万人,其家庭的经济生活绝大多数比以前有所改善。

二、主要问题

㈠留守儿童现状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不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或长期与母(父)一方在一起,使这些留守儿童在教育、生活、心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教育方面存在欠缺:留守儿童大多数与他们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的多,孩子要啥给啥;在精神上关注的少,平时对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解决方法不得当,不及时。由于存在年龄和文化的差异,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与孩子的父母不一样,“代沟”问题更加明显。在加上有大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挣了些钱后,急着往家里邮,用于补偿孩子和老人,致使好多留守儿童吃的比以前好了,穿的比以前

靓了,花钱也比以前大方多了。在加上这些长辈长期存在“溺爱”这些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家庭教育方面不得当,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有的长期与自己的母亲(父亲)在一起,家庭中缺少了父爱(母爱),致使孩子在性格形成上有缺陷。

2、留守儿童的情感得不到满足: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和自己的父母离的远,见面少,直接沟通的机会少,致使情感得不到满足,大部分时间是在思念父母中渡过的。由于他们年龄偏小,对自己的父母还存在很大的依赖性,致使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非常渴望与自己的父母多沟通,渴望经常在父母身边撒撒娇,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常一些。

3、留守儿童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留守儿童上小学的占绝大多数,正处于6-14岁之间,是孩子性格、品行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或与父(母)一方分离,在性格,脾气的形成上缺少父母的影响。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是孩子的样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由于受不到父母的影响,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满足,致使有些孩子内向,孤独,有些男孩子软弱、胆小、娇惯没有男子汉的气概。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关爱留守儿童,尽快的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㈡留守老人现状

1.劳动负担增加。留守老人需要全面负责外出务工者的留守子女的生活和学习,还要负责全家人口的农事劳动。

2.子女外出导致留守老人的孤独感增强。特别是很多外出务工者

与老人的联系不够,这很容易引起老人的孤独感。

3.生活与疾病照料缺乏。农村留守老人健康状况较差,劳动负担重,有病后没有子女照料的多,无人照料或者无配偶照料占相当比重。

4.精神生活的贫乏,农村留守老人文化娱乐活动几乎就没有。㈢留守配偶感情备受创伤

1.劳动负担沉重,身体健康受损。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在走访过程中,反映劳动负担重,身体状况不太好的占80%左右。

2.文化程度不高,子女教育失调。留守妇女中,大部分文化偏低、能力较弱,教育子女力不从心,对孩子重养轻教。

3.易受侵害,安全系数大大降低。留守妇女容易受到不法之徒的侵害,空巢家庭更容易遭受财产损失。调查显示,边远山区农村性绯闻中有65%的受害者是留守妇女。

4.夫妻感情缺失,家庭功能失衡。留守妇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长期分居的留守妇女,自我控制力不强,易受不良现象和不法分子的诱惑,出现婚外情和婚外性行为,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据了解,在边远山区农村离婚人群中,因夫妻一方外出务工导致离婚的比例直线上升。

究其原因,为节省开支,很多农民工逢年过节都不回家,家人也很少去探望,甚至连通信、通讯联系也是能省则省。另外,由于长时间所处环境、背景不同,夫妻之间共同语言也逐渐减少。有些妇女反

映,由于长期分处两地,丈夫一开始还非常想念家,时间长了,就逐渐淡忘了,偶尔电话联系,除了问候一下家中老人、孩子之外,已无更多关爱妻子的话语。对于留守妇女的影响非常大,精神的压力有时远远大于物质的压力。

三、几点建议

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的公共资产和社会资本,推进公共服务、能力扶助和集体福利。

第二、整合资源,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齐抓共管体系。加快边远山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打工农民回乡创业,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从而减少边远山区农村留守家庭。

第三、在有条件的边远山区农村,创办儿童托管所和老人服务中心,建立家庭咨询、服务站点等,及时排解留守成员忧虑。社会各界应组织志愿者搞好结对帮扶工作。各级妇联要加强家庭教育培训,办好边远山区农村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真正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监护网络,形成保护合力。

第二篇:留守儿童家庭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家庭现状调查报告

易万里

摘要:我校的留守儿童基本是隔代教育,由于监护人的自身的素质和方法等多种原因。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 行为习惯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在一生中真真正正的基础教育,它的黄金时段是学龄前,这一阶段的教育除了家庭没有别的可以替代。理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的目的也不再是单纯配合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应足于子女的终生发展。家庭教育是帮助子女形成终身有益的对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子女发展健康的情绪和积极自我评价;推动子女走向独立、自主,在教育和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和成就。此调查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了解留守儿童心理和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困难;为了给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二)意义

1、儒家传统讲“父母在,不远游”。我们现实的状况却是孩子在,父母游,因留守而缺少家庭的亲情温暖,因父母的远离而丧失家庭教育的环境,这是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面临的困境。

2、教育是人对人的主体的间的心灵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规范,平通过文化传递的功能,将文化遗产交给年轻的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动其自由天性。

3、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家庭教育的质量对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们有的老师觉得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好搞,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我们有的老师甚至有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持,在孤军奋战的感觉。家庭教育的目的也不再是单纯配合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应足于子女的终生发展。家庭教育是帮助子女形成终身有益的对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促进子女发展健康的情绪和积极自我评价;推动子女走向独立、自主,在教育和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和成就。

4、当前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制度和结构性的变格,在社会转型和制度转轨的过成镇化的进程异常迅猛。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造成的差异很大。加上科技技术发达,物价上涨。农作物的收成低,价格下降。农民的收入低,难以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走向城市,但是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困境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的关注。

5、家庭教育是每个人在一生中真真正正的基础教育,它的黄金时段是学龄前,这一阶段的教育除了家庭没有别的可以替代。理解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

因此,“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客观存在,“留守儿童”中确有一些在生活、学习、品德上有问题,但“留守儿童”中也还有自强、自立、品学兼优的人存在,所以,“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探讨学校教育中面向全体与关注部分的教育方法,让“留守儿童”与其它儿童一道健康成长才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也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终极目标。

二、目前所调查的单位的留守儿童的状况

众所周知,学龄前期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非常关键的时期,而留守学龄前儿童的代管者只能对其实施温饱式的哺育,儿童从小缺乏爱抚和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这样会使幼儿早期社会经验出现不同程度的缺乏。这些儿童常常会表现出情绪、行为发展的异常,例如有的缺乏社会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退缩、感情淡漠,患上“爱的麻痹症”;有的则过度活跃、过分在意别人的关注,表现出一种“情感饥渴”的状态。另外,从家长与子女的接触时间来看,从小与家长接触较多的儿童跟与家长接触少的儿童相比较,前者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较后者少,换句话说,亲子关系缺失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高度相关。在我们对留守儿童祖辈的调查显示中,他们多数是识字不多,有部分是文盲。对孩子的教育和辅导起不了作用,大多数小孩的家庭作业都是无法完成的,因为他们没法辅导孩子。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认为给孩子在吃、住方面给予满足就可以。如果孩子做错事情,他们就打,他们认为打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家长的心理是,我以前都是这样教导我的孩子,他们不都是好好的。有些祖父母因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而教育孩子时带来一种补偿的心理,因此造成迁就和溺爱孩子的现象。由于代沟所致,他们更疼孩子,对于孩子提出的各种需要总是尽

量满足。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给孩子吃好,穿好。而对于孩子的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甚至于有个别监护人即使是老师对孩子的正确批评都不能理性对待,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词就找到学校和老师“理论”,这样更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这样孩子就容易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的体验,怕困难、怕挫折。有很多监护人的自身认识和素质的原因,对孩子关爱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给足零花钱、买来新玩具、苛求高份数等。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够重视,甚至压根就没考虑过这一因素。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年累月在外为生计奔波,一年半载才偶尔回家1--2次,无法切实感知和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动态,难以实施正确的引导教育,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父母的关爱和抚慰是儿童“爱与归属”的必要条件,亲子教育的缺失,导致儿童对父母的抚慰、关注与爱的渴求缺失,这样易引起孩子一些不良的心理反应。母爱是孩子身心发展的基础,父爱是力量和权威的象征,缺乏两者任何一方都会使孩子产生情绪和人格上的偏异和障碍。所以,这种不稳定的家庭教养易引发各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与心理障碍,虽然这种教养方式是暂时性的,但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儿童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儿童成人之后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面打工,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影响对父母的信任和依恋,使儿童对家庭亲情观念的认识日益淡薄。由于孩子和父母长期分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得不到父母的关心“爱护”,遇到困难也不能得到父母情感的支持,学习、生活中出现一些差错也得不到父母及时的开导。随着问题在儿童心里一点点积淀,天长日久就引发的心理问题。如:内向、孤独、抑郁自卑、敏感、不善与人交往、情绪消极等。根据了解留守儿童大多于处于5—14岁之间,是儿童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性格、品行的形成缺乏父母的影响,再加上长期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影响到儿童良好的形成。

家庭教育缺乏对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在调查中我发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普遍缺乏对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大多数儿童存在饭前不洗手、直接用手抓、乱喝生水、爱吃零食。不爱做作业。有些孩子爱撒谎、不爱上学、有的还有小偷小摸的习惯。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我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与措施来加以解决:

1、积极举办 “家长学校”

积极并认真举办 “家长学校”,有计划的对家长进行必要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从而影响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2、拓宽渠道,增进家校教育的沟通与合作

积极利用各种途径,拓宽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交流沟通的渠道,促进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全面交流沟通,全面关注儿童健康成长。如: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家长会、建立家长联系档案等。这样一来,当老师或学校有什么事或有事么需要家长配合的情况,家长与学校就能及时沟通,相互协调配合。当家长需要得到帮助时也能及时与老师或学校取得联系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爱心

学校要专门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时时关注儿童的学习、情感以及心理状况,倾注更多的爱心,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发现儿童有情感或心理问题应及时有效的予以疏导教育。同时,建设一系列丰富而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使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

4、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访问制度

建立对“留守儿童”家庭访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教师下乡对留守儿童作家庭访问,带去学校和老师的关心。同时还可以全面真实地了解“留守儿童”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情感、心理状况,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5、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的联系,让亲情时刻温暖孩子的心

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加强与孩子的联系,时时关心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给孩子以亲情的抚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体验到亲情的温暖。

6、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地方行政部门应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加大对学校及学校周边社会环境的监督指导。同时,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对有侵害未成年人健康或权益的行为及时予以坚决制止,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艰巨而富有意义,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开创留守儿童教育的崭新篇章。

七、参考文献

《小学生家庭教育》 作者(苏)艾达罗娃(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7-22 《中国农村教育》2007年11期

《生命与教育》冯建军 教育科学出版社

《守望教育》刘铁芳 华东师范出版社

《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的十字路口》 华东师范出版社 张文质

《小学教育学》 黄济 劳凯声 檀传宝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同一片天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探索和建议》南京师大 缪建东2007-08-01①《摘自扬子江晚报》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为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状况,推进留守儿童发展工作,2010年暑假,我对所在地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监护情况做了实地调查,对劳务输出量较大的村下发了调查问卷。现将“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格发展不健全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特别需要长辈尤其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但是留守儿童的父母远在他乡,无法及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致使他们的心理发展会出现很大的扭曲和变形,从而引发种种心理病症,也容易养成孤僻、任性和自私自利的性格。这种情况下的少年儿童,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如孤僻、任性、冒险、参与抢劫、打架斗殴、离校(家)出走、乃至自杀或走上犯罪道路。

(二)学习情况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由于在学习中缺少父母的帮助,并且在这个年龄段本身就缺少学习的自觉性,大多数人都存在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习惯不良等问题。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一般都不容乐观,他们中的成绩优秀者较少,大多数留守儿童的成绩都处于中等偏下。同时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学困生,对他们的教学态度不是很认真。而留守儿童自身对学习和生活也缺乏热情、进取心、自学性不强,有厌学情绪且成绩起伏性较大,成绩不够稳定,时常有拖拉作业、逃课等现象发生。

(三)越轨犯罪行为增多

中国社会目前正经历着一场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深刻的社会文化变迁,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当前大部分农村儿童的家长长期进城务工,使孩子们缺少家长的教育指导和有效管理,从而使孩子们在认识社会和判断对错时无法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这些缺乏正确价值判断的留守儿童很容易接受一些社会中的不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

(四)人身安全难以保障

农村中小学学生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多数由祖辈监护,或由其他亲友监护,由于这些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一般只是粗放型的,对留守儿童的照顾也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上,更重要的心理需求与发展则往往被忽视,这就使家庭监护的覆盖面不到位,同时和学校监护也无法协调起来,从而使留守儿童面临着严峻的安全隐患。

二、农村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和存在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是单纯的亲子分离,而且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之间关系的失调。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但由于

他们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加上城镇教育费用较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导致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之间的沟通出现问题,父母外出打工造成对孩子关爱的缺失。另外由于受“读书无用论”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对送子女读书并不积极,一些学生甚至把读书当作一种约束和负担。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助长了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进而使部分留守儿童对自己学习要求不高,学习不求上进。

(二)学校教育的无奈

受经费的影响,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极差。很多教学活动他们根本无法开展,也没有办法为远处的学生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农村学校根本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由此导致留守儿童在人格发展、身心健康以及道德素质等方面发展的不完善。同时,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大多数农村学校还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的理念上,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生活、学习上难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且为提高学校的升学率,有些学校甚至放松了对部分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这些因素无疑都会促使留守儿童大面积失学、辍学。

(三)教育体制的不完善

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在教育上也是如此。国家在教育投资上明显倾向于城市教育,农村学校在师资水平、软硬件设施上都难以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留守儿童依然面对着比较艰难的教育环境,在很多地区,学校房屋失修、教学设施简陋、合格师资紧缺的现象依然大量存在。特别是近年来受“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影响,农村中优秀师资大量向城镇流动,农村学校教学质量进一步下降。此外,由于我国农村教育质量普遍不高,读书的机会成本和投资风险较大,即使农村学生考入大学后,其家庭也无法承担高昂的学习费用,加上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就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大中专学校招生并轨和学生自主择业制度的改革,直接导致了现在农村学生辍学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初中留守儿童辍学率居高不下。

(四)乡村社会混乱

近年来,乡村治理秩序越来越由以往被主流所排斥的“混混”所控制,这种力量本身并不是黑社会,但却日益破坏乡村的正常秩序,这对留守儿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要真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既需要我们理性对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更需要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网,共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媒体要理性对待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当前,媒体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报道大多数停留在其种种不良的表现上,一提到留守儿童就会想到他们与其他儿童在生活和教育上的劣势以及由此而生的种种问题。事实上,有很多孩子能够理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艰辛,并以此作为激励自己好好学习的动力。专家在调查中也了解到,有部分孩子在父母出外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立能力增强,把对父母的思念感激变为学习的动力,学习自觉上进,学习成绩优秀。因此,媒体不仅要宣传留守儿童的不良表现以引起社会的关注,更

要宣传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后的种种动人事迹,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养成,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

首先,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家长要充分认识到当前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尽量维持家庭功能的完备,并做到家长双方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即使双方外出,也应该增加回家的频率,或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家庭的温暖。

其次,父母要改变教育观念,尤其应改变“读书无用论”的错误思想,应该明白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若子女未能通过上学丰富自己的知识,成年后将很难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还要有对子女进行全方位教育的意识,注重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最后,要强化监护人的角色意识。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履行其义务,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整的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娇宠溺爱,做到爱与严相结合,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优化学校育人环境

在家庭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场所,因此学校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与帮助。

首先,加强与家长或监护人的联系。学校要记录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姓名及联系方法等。班主任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父母,让家长尽量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其次,建立留守儿童的教育档案。学校要及时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家庭情况变化,尤其应该明确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所在,针对他们所缺少的家庭教育对症下药。

再次,重视教育的理论创新。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向他们解释生活的道理,让他们学会体谅父母,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注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心理课程,共同对儿童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健康、和谐发展。

最后,在农村家庭功能不健全、家长教育素养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学校要主动承担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要对家长和监护人进行教育和培训,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教养方法,提高监护能力,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四)加强社会的综合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各级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首先要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积极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由于国家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倾斜,使农村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国家和政府应适当调整宏观政策,从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大力扶持农村中小学,切实落实支农政策,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其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新农村建

设要建一种经济成本相对较低,生活质量却相对较高的乡土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农村能否长期稳定,城乡能否良性互动,中国现代化转型能否顺利完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能否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的关键。

最后,要建立农村未成年人教育和监护体系。孩子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在学校,因而在家庭教育缺位的情况下,加强和完善农村地区教育功能到了非常迫切的地步。当前基层党政机关有大量富余人员,中小学校有大量退休人员,他们完全能胜任中小学生的监护和教育工作。可考虑由基层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共青团、妇联、工会等相关群众性组织,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实是“三农”问题的衍生物,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我们提出的时代要求。留守儿童问题的妥善解决,不仅有利于义务教育在农村的落实,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还有利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更关系到广大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必然的社会问题。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留守儿童”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在我县,“留守儿童”为我县“打工经济”的繁荣承担了很多压力和责任,有理由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所谓留

守儿童,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我县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通常情况下,在父文秘杂烩网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一是隔辈监护。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二是上辈监护。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等。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三是同辈监护。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四是监护缺失。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还要承担起农文秘杂烩网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二、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根源

(一)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我县农村青壮年约有80%以上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二)从农村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了离开土地,到沿海地区、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三)从农村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外出务工的家长整日忙于打工,没有时间和精力来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忙于操持家务,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

三、留守儿童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这些孩子已经产生了一系列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安全问题。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情。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如我县就曾经发生过“留守”女孩被诱奸的案件。

(二)心理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二是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三是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三)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由祖父母来隔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地区农民外出打工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在打工的农民中,大部分人的子女正处于学生阶段。这些身为学生家长背井离乡的农民带子女到打工地上学的很少。因为撇开在外地上学的高费用和种种关卡问题不说,农民工大多数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的一年要换好几个地方好几个工种,有的由于企业生产开工不足或当地经济环境等问题,每年中途要返乡一段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带着孩子一起四处“流浪”。于是,为了方便打工,他们一般选择将孩子留在家里。

刀坝乡是印江的贫困乡,也是鄂南打工大乡,据乡政府不完全统计,每年外出打工的农民超过10000人。我对刀坝乡兰克学点外出打工农民子女教育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家庭中,由父母一方在家养育孩子的占42%,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看守孩子的占52.2%,将孩子寄养在亲戚或邻居家的占5%,带孩子外出打工的占0.8%。这样,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就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现象。有的家庭,父母一方留在家里,另一位常年在外,留守父亲或母亲的农活相对于两人都在家时更多更忙,他们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父母同时在外打工家庭的子女大部分由祖父母照顾,祖孙辈的年龄相差在44岁至70岁之间;再加上这部分农村老年人多半不能读书识字,文盲半文盲的超过40%,往往只能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父母同时在外的家庭,还有一部分将孩子托寄在亲戚或邻居家,每年支付一定

数额的“抚养费”。这些接受寄养的家庭只以确保孩子安全为目标,对孩子的学习一般不闻不问。

在对留守孩子的教育上,主要存在三种形式:一是严厉型。有的家庭父母一方在家,由于忙于事务,没有过多的时间关照孩子,当孩子一旦不听话或犯错时,就大声喝斥,动辄打骂;有的祖父母由于思想观念陈旧,以“书是南山竹,不打书不熟”、“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为信条,往往手段粗暴。二是溺爱型。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有的经济条件较好,在家的父母一方不怎么从事农业劳动,有较多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大都溺爱孩子的较多;有的家长认为,家中只有一个大人,应该给孩子更多关爱,以弥补一方不在家的缺憾,他们对孩子的要求一般言听计从;有的祖父母将孩子们视为掌上明珠,过分疼爱,不讲原则。三是放任型。有的家庭只有父母一方在家,由于精力有限,对孩子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大多数接受寄养的家庭,由于不是自家的孩子,一般不敢大胆管理,怕因此引起误解,影响亲戚、邻里之间的关系,对孩子也往往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只要孩子不出事就行;少数祖父母,由于是“被迫”看管孩子,也无意对孩子进行约束,任凭孩子自由散漫。

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农村中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直接监护人,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留守孩子,会因父母不在身边而感到失落、孤独,因没有了信任的倾诉对象而变得自我压抑和封闭,也会因日常生活中没有人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而感到无奈和自卑。长此下去,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大问题。

在抽样调查的外出打工家庭子女中,有46%的学习成绩较差,42%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下,10%的学习成绩较好,仅有2%的学习成绩优秀。在素质、品质教育和个性培养方面,留守孩子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实际上,由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有些孩子变得任性、自私或性格孤僻;由于监护人的过分溺爱、娇惯和放任,部分孩子变得难以管教,有的经常逃学,有的喜欢打架、有的甚至小偷小摸。

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与重视。

下载农村留守家庭现状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留守家庭现状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家庭现状调查报告(最终5篇)

    留守儿童家庭现状调查报告 易万里 摘要:我校的留守儿童基本是隔代教育,由于监护人的自身的素质和方法等多种原因。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关键......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三池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市打拼,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目前已达到5800万左右,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 ——以务路村民委员会为例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13级化学2班马文思 留守老人问题已经成为劳动力流出省份的重要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城市化进......

    假期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思考 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打工已经成为农民脱 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农民工们带回一摞摞钞票的时候,农村随之也产生了一个新兴人群--......

    关于农村留守的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的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学校: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院名称:商学院 专业:金融年级:11级班级:金融2 姓名:嵇中胜学号:11242207 前言:我国农村大量的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我国......

    泽州县留守农村群众现状调查报告

    泽州县农村留守人群现状调查报告王 磊我县属于晋城市周边地区,随着晋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经济差距不断的拉大,许多农民由于生活成本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业,粗放式农业生产远......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据共青团中央的统计,全国大约有 2300万留守儿童,占全国农......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两个星期我们小组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情况做了一个实践调查。对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情况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并对我们的调查结果给以了总结和分析,对其面临的问题给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