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务人员手消毒
一、试述医务人员手消毒的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接触污染物品或感染病人后,手常被大量细菌污染,一般洗手不能达到预防交叉感染的要求,必须在洗手后再进行手的消毒。
⑴目的:消除致病性微生物,预防感染与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
⑵适用范围: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手的消毒:①实施侵入性操作前。②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或新生儿前。③接触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④接触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⑤护理传染病病人后。
⑶方法:手消毒的方法包括涂擦消毒法、浸泡消毒法和刷手消毒法。
⑷注意事项:①消毒前先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②按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不可污染干净的刷子、水龙头、洗手液或消毒液等,不可溅湿工作服。③消毒完毕,手离开消毒液时要避免接触容器边缘。
二、试述隔离的基本概念。
隔离可分为传染病隔离和保护性隔离两种。
⑴传染病隔离:是指将处于传染病期的传染病人、可疑病人安置在指定的地点,暂时避免与周围人群接触,便于治疗和护理。通过隔离,可以最大限度地缩小污染范围,减少传染病传播的机会。如传染病流行时的疫区、传染病院等。
⑵保护性隔离:是指将免疫功能低下的易感染者置于基本无菌的环境中,使其免受感染,如器官移植病区等。
三、何谓脉搏异常?简述脉搏异常病人的护理要点。
脉搏异常包括脉率的异常,如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等,脉搏
异常还包括脉搏节律异常,如间歇脉、短绌脉、各类心律不齐等。对脉搏异常病人的护理要点如下:
⑴休息与活动:指导病人增加卧床休息的时间,适当活动,以减少心机耗氧量。必要时给予氧疗。
⑵加强观察:观察脉搏的脉率、节律、强弱等。观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有起搏器者应做好相应的护理。
⑶准备急救物品和急救仪器:备抗心律失常的药物,除颤器应处于完好状态。
⑷心理护理:稳定情绪,消除紧张、恐惧情绪。
⑸健康教育:指导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戒烟限酒,控制情绪,勿用力排便等知识。教会病人自我监测脉搏及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四、试述异常呼吸病人的护理要点。
⑴提供舒适的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室内空气流通、清新、温度、湿度适宜。
⑵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
⑶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吸痰。⑷改善呼吸困难:必要时吸氧或使用人工呼吸机。
⑸密切观察病情:观察有无咳嗽、咯血、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和体征。
五、简述半坐卧位的适用范围。
⑴某些面部及手术后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出血。
⑵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由于重力作用,部分血液滞留于下肢和盆腔,使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淤血和心脏负担。同时可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扩大,有
利于气体交换。
⑶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可使腹腔身处液滴向盆腔,促使感染局限。并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采取半坐卧位还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缓解疼痛。
⑷疾病恢复期体质虚弱的病人采取半坐卧位,逐渐适应体位改变,有利于向站立位过渡。
第二篇:医务人员手消毒
医务人员手消毒的目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医务人员接触污染物品或感染病人后,手常被大量细菌污染,一般洗手不能达到预防交叉感染的要求,必须在洗手后再进行手的消毒。
目的:消除致病性微生物,预防感染与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
适用范围: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必须进行手的消毒:①实施侵入性操作前。②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或新生儿前。③接触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④接触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⑤护理传染病病人后。
方法:手消毒的方法包括涂擦消毒法、浸泡消毒法和刷手消毒法。注意事项:①消毒前先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②按操作规程进行消毒,消毒过程中不可污染干净的刷子、水龙头、洗手液或消毒液等,不可溅湿工作服。③消毒完毕,手离开消毒液时要避免接触容器边缘。
第三篇: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医务人员手卫生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一、定义
卫生手消毒,即医务人员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二、设施
1、速干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自制产品应符合相关配置标准。
2、速干手消毒剂含有护肤成分,无异味,无刺激性等,医务人员应有良好的接受性。
3、速干手消毒剂宜使用一次性包装,重复使用的容器每次用完后清洁、消毒。
三、方法
取液:取中师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涂抹:涂抹双手,确保完全覆盖所有皮肤。
揉搓:揉搓双手直至干燥。具体揉搓方法与洗手的具体步骤相同。
第四篇:医院物品、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
医院物品、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
分析医院物品、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每月消毒效果监测1次。操作及判断标准按《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消毒卫生标准》进行。结果
医院物品消毒质量合格率从86.52%增至94.79%,物体表面消毒质量合格率从83.91%增至93.02%,不合格科室监测点经整改后重新监测,合格率达到100%。医务人员手消毒质量合格率从83.91%增至93.02%,不合格的医务人员经整改后重新监测,合格率达到97.85-99.19%。医院感染发病率从5.6%降至3.6%。结论
医院物品、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定期监测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医院感染不但影响医疗效果,而且是导致一些医疗事故的重要因素。因而与
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消毒灭菌监测工作是一个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工作。本文以廊坊市人民医院2007-2009年灭菌物品、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的消毒灭菌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方盘、酒精灯、打灯机、显微镜、冰箱、试管架、无菌生理盐水试管、无菌棉试子、剪刀、镊子、一次性注射器、规格板、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紫外线指示卡等。1.2 对象
手术室、脑外科、骨科、胸泌科、普外科、内干科、妇产科、心内科、神内科、内分泌科、五官科、内二科、儿科、小手术室、疼痛科、皮肤科、传染科、注射科、外科门诊(换药室)、肾内科、急诊科、供应室、泌尿外科、血液科、手显微镜外科、介入、激光室、眼科门诊、口腔科门诊等。物品包括消毒液、透析液、无菌医疗物品、压力蒸气灭菌器生物指示剂等。物体表面包括治疗台、治疗车、胃镜、肠镜、镊子、活检钳等物体表面。手是指医务人员手。
1.3 方法及评价标准
分别在各科室设置灭菌物品和物体表面监测点并抽查医务人员手。医务人员手采用随机抽查。监测每月进行1次。具体操作及评价标准按《消毒技术规范》[1]、《医院消毒卫生标准》[2]进行。本文以2007-2009年同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 结果
根据以上医院灭菌物品、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设置和评价标准,每个灭菌物品监测点同一物品检测3-5个样品,每个样品检测不合格,则该灭菌物品监测点评定不合格;每个物体表面监测点同一物体检测2-4个样点,每个样点检测不合格,则该物体表面监测点评定不合格;同时,在各临床科室随机抽查医务人员手消毒情况。消毒效果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我院三年同期灭菌物品消毒合格率、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消毒合格率与医院感染发病率见表1。
2007-09灭菌物品89个监测点中77个点合格,合格率为86.52%,12个点不合格,不合格率13.48%。不合格的脑外科、神内科、内干科、妇产科、骨科、激光室、口腔科门诊通知整改后重新监测,合格率为100%。物体表面87个监测点中73个点合格,合格率为83.91%,14个点不合格,不合格率16.09%。不合格的传染科、皮肤科、妇产科通知整改后重新监测,合格率为100%。随机抽取93个医务人员的手,70个合格,合格率为75.27%,23个不合格,不合格率24.73%。不合格的医务人员通知整改后重新监测,合格率为97.85%。同期医院感染发病率5.6%。
2008-09灭菌物品96个监测点中88个点合格,合格率为91.67%,8个点不合格,不合格率8.33%。不合格的科室通知整改后重新监测,合格率为100%。物体表面86个监测点中78个点合格,合格率为90.70%,8个点不合格,不合格率9.30%。不合格的口腔科通知整改后重新监测,合格率为100%。随机抽取112个医务人员的手,96个合格,合格率为85.71%,16个不合格,不合格率14.29%。不合格的医务人员通知整改后重新监测,合格率为98.21%。同期医院感染发病率4.1%。
2009-09灭菌物品96个监测点中91个点合格,合格率为94.79%,5个点不合格,不合格率5.21%。不合格的科室通知整改后重新监测,合格率为100%。物体表面及手86个监测点中80个点合格,合格率为93.02%,6个点不合格,不合格率6.98%。不合格的的供应室通知整改后重新监测,合格率为100%。随机抽取123个医务人员的手,107个合格,合格率为86.99%,16个不合格,不合格率13.01%。不合格的医务人员通知整改后重新监测,合格率为99.19%。同期医院感染发病率3.6%。
采用χ2检验,2007-09医院灭菌物品消毒质量合格率低于2008-09(χ2=9.65,P<0.05)和2009-09(χ2=12.6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7-09医院物体表面消毒质量合格率低于2008-09(χ2=10.65,P<0.05)和2009-09(χ2=13.6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7-09医务人员手消毒质量合格率低于2008-09(χ2=7.65,P<0.05)和2009-09(χ2=8.5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007-09医院感染发病率高于2008-09(χ2=4.65,P<0.05)和2009-09(χ2=5.8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 讨论 3.1 监测结果是控制医院感染效果的评价指标
对医院物品、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监测,能够客观反映医院制定和执行感染管理制度和措施的情况。我院针对2007-09消毒效果初次监测合格率低的情况,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根据卫生部的规范和要求制定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标准,在抓好普通科室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重点科室监控,取得明显成效。2008-09消毒效果初次监测合格率灭菌物品达到91.67%、物体表面达到90.70%、医务人员手达到85.71%,同期医院感染发病率由5.6%降为4.1%;2009-09继续保持了整改效果,消毒效果初次监测合格率灭菌物品达到94.79%、物体表面达到93.02%、医务人员手达到86.99%,同期医院感染发病率降为3.6%。3.2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不仅是调查过程,也是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007-2009年我院充分利用对物品、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消毒监测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时要求相关科室整改,重新监测后,合格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保证了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加强医院物品、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消毒效果监测,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使我院感染发病率稳定在5.6%以下,跨入全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先进行列,而全国各类医院的感染发病率约为5%~10%[3]。此外,医务人员手的消毒合格率最低,与全国同类医疗机构如深圳市[4]、河北省秦皇岛市[5]报道相似。手消毒与洗手是阻断因医务人员操作而传播疾病的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也是最难做好的工作[6]。应高度重视,强化洗手消毒训练,加强每月的监测力度,从制度上促进医务人员养成正确洗手消毒的习惯。3.3 医院消毒效果监测队伍的组织建设是关键
监测队伍的组织建设和协调功能的发挥,对降低医院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7]。实践中,只有把消毒监测结果作为考核各科室的硬指标,与医务人员的晋升和经济利益挂钩,才能发挥监测队伍的组织建设协调作用。我院高度重视监测队伍建设,把其纳入基本建设中。从人员和经费上保证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加强组织网络建设,实行专门科室与临床一线科室相结合,一级抓一级,责任到人。
第五篇: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5 手卫生设施 5.1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 5.1.1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5.1.2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病房、新生儿室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5.1.3应配备清洁剂肥皂(保存干燥)、皂液。5.1.4用配备干手物品或干手设施,避免二次污染。5.1.5配备速干手消。
5.2外科手消毒设施 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清洁剂、清洁指甲用品、手卫生揉搓用品(手刷)、手消毒剂(配非手触式出液器)干手物品(干手毛巾)、配备计时器、洗手流程图及说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