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
文成中心学校胡晓英
年年有读书和写读后感的任务,今年的内容是看国学经典和写国学经典读后感。通过网上搜索可知,国学经典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精彩。没法一一诵读,只能摘读其中的经典名句。虽然所读不是很多,却也是受益颇多。
学生时代总是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自己真正站在三尺讲台上,才知道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今天。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作为一名老师,“师”的内涵很广泛,“师”的底蕴更重要。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
首先,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
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再次,《国学》让我学会感恩、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2011年12月
第二篇:国学读后感
国学读后感
篇一:国学>读后感
对于学理科的我来说,感觉国学有阳春白雪的味道,是饱读诗书者的功课,高不可攀。如今,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
轻轻翻开国学书,孔子、老子、墨子的画像映入眼帘,勾起了我对历史的追忆,对生命的思索。这里有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这里有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这里有《国语》、《左传》、《资治通鉴》; 这里有' 庄子'、' 老子'、' 韩非子';更有《楚辞》、《李太白集》; 还有《三字经》、《千字文》、《朱子家训》。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从'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 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一本国学经典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 长,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丰富、继承、发展,最终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读读这些经典的语句就知道,“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关于学习,事业,人生的简单而深刻的道理我们祖先早就归纳在国学中了,而且到现代也一样的适用,不仅现在而且在以后绵长的岁月里也一样适用。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让这些指导我们人生的哲理从我们身边白白溜走,然后还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别人。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篇二:国学读后感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其不可估量的价值影响着炎黄子孙!
国学不能简单地理解成“语文”,它 是包罗万象,文学,哲学,美学,无不包囊其中。不懂国学或者是不深懂国学,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中国学者!
国学经典众多,既然称之为经典,自然是极具价值,诸如《周易》,《诗经》,之类,不胜枚举。虽然非大家无法深明其理,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朱自清先生有一本国学启蒙的着作《经典长谈》其见解精辟,独到,甚好!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国人,连外国人对国学也叹服不已。如此,其价值与魅力不严而喻。
我不是学者,更不是大家,故谈'国学'还是不够资格,姑且从几个方面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文学方面,可谓精彩纷呈,万紫千红,属诗歌的 《诗经》,唐诗,宋词,元曲,无不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属小说的四大名着,《镜花缘》,《儒林外史》,《三言二拍》等更是说不完,道不尽。属散文的唐宋八大家的作品,让人读起来回味无穷。个人认为当代文学大有穷途末路之势,不是不让人担心的!
哲学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辈出,呈现出百家争鸣之观。道家的“天地与我并重,万物与我为一”,我们看到人与自然的统一辩证关系;墨家的法治;儒家的仁治;从天竺传来的佛家的“超脱,无为”无不体现着国学中包含的哲学的深刻,发人深省!
美学方面,国学经典的辞藻之美,感情之真挚之美,真理之玄妙之美,征服了所有人!
史学方面,二十四史是其重要代表。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这样悠久的历史足以让中国人明智。故中国人的历史是极具研究价值的!
综上所述,“国学”不仅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亦是一门极具魅力的学问。“国学”既然是中国先贤的智慧,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接触它,学习它,品味它!
篇三:国学读后感
我们学了《国学》这本书,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呼》这一课。
里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应该过了很久才答应,父母叫我们做事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慢吞吞的。因为父母的养育并非易事,所以我们要体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勤快。
这一篇短文虽然内容比较长,可它还是围绕着一个“孝”字来写的,来告诫现在的我们,要时刻体谅父母,时刻让他们感受到有我们的>温暖,让我们也从小养成孝敬父母尊敬父母的美德。
在现实生活中或许只是我们的一个动作都能让父母心生感动,所以我们一定要从自己做起,牢记书中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第三篇:国学经典读后感
读国学经典读后感
浩如烟海的华夏文化,凝结了无数优秀文章。这些千古名言都是先民们在冰与火中用鲜血和生命总结而来的。它们引领和启迪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向前。近日学校举行了阅读国学经典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我感受颇多。“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出自《周易》,含义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地,君子处世,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纵观古今这两句一直是我们的民族脊梁,可于国言,可与人言。
一、与国言它为大国精神:不屈、奋进、开放、自信。
自上世纪以来我国在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国力贫乏受辱,人民生活困苦。军阀混战,日本帝国主义趁机入侵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面对亡国灭种,不屈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出了最后的吼声。面对敌人的炮火与屠刀,高举民主和自由之旗。奋不顾身坚决将日帝赶出了中国向世界人民发出了东方雄狮的怒吼。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千疮百孔的社会现状和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勤劳的中华儿女有展现出了她醇厚的品格奋斗不息进取不止。没有机械我们肩扛手抬,没有钢铁我们从垃圾堆中捡来设备自己造,没有石油我们扎根高原戈壁自己钻。愣是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万众一心填补了多个领域的空白。改革开放以来包产到户,解放思想。以开放的姿态走出去迎进来,不自满自傲谦虚谨慎利用外资合作开发。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摆脱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奥运会、世园会、世界大阅兵、杭州会议等无不展示中国正以全新的形象面向世界。当代全国人民在习主席的带领下实干致富践行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一带一路’倡议与周边睦邻友好关系显示一个强大自信的大国形象。
二、与人言它为信念:奉献、求真、务实。
还记得当年那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铁人名言。正是由于这种精神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等这些有理想和信念的中国人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只为国家建设和人民幸福谋福。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也应向他们学习。
一、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如何才能无愧于这一神圣的事业,无愧于人民。说白一点,就是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对得起学生家长。学生家长把孩子交给了你,你就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他们培养好,教育好。要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去,把自己的终身献给最美好的教育事业。在大多数优秀教师的人生履历里,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业绩,他们也只是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一辈子如一日,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实践着自己的诺言,用自己的一片爱心滋润着自己追求的事业。
二、不断努力学习,完善自身的文化素质,做一个让家长满意的教师。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因此,就得有渊博的知识;较高的教育教学教研理论知识水平;过硬的教育、教学、教研技术、能力。时代是在不断地发展的,知识的更新也是非常迅速的。教师只有站在时代的前列,充分掌握好新时代的新科学文化知识,才能引导学生到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科学的阵地,闯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没有渊博的知识,没有新鲜的血液,教师就不可能教育好学生。而渊博的知识的获得,崭新理论的掌握,娴熟技能的练就,完全是教师自身的不断努力。只有勤奋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教书育人的本领,才能完善自我,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要做到重视学生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师生的合作关系,重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发展教与学的创造性,做一个新时代令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好老师。
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教师。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具有“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促使学生学生成人成才。
四、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做一个让学校满意的教师。在学习知识方面发扬民主,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厚此薄彼,形成生动活泼、团结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好老师。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影响,在学校里,就需要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积极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师,落实好每一个教育环节。正因为这些努力,以及学校其他老教师的言传身教,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我来说有很大的鼓舞,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知道,我自己也存在着许多缺陷。我会继续努力的,争取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在合格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做一个学校满意,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第四篇: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现在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进入这诗歌的世界吧!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文章,让我在这很美好的春天里感受别一样的情怀。古代的诗人们也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呢!我知道不少呢!比如说《咏柳》、《早春》等等。《咏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借柳树来抒发春天的美。其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是把二月的春风比作了剪刀,多恰当的比喻啊!
我不仅了解了春天的诗歌,而且也学到了不少夏天的诗歌呢!就说《小荷》吧,诗人把初夏到来的时候写的惟妙惟肖。荷花刚开始的时候在诗人笔下变得更美了。“小荷才露尖尖角”就是荷花刚刚开的时候样子。
夜晚来临,月亮也随之出来。让我们来看看诗人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吧。《中秋月》、《关山月》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歌。让人感觉到空中皎皎明月的美丽。
总之,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
第五篇: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读后感范文
古时候想要把彰明的天赋从个人推广到天下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整治好自己的家族,要先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先要使自己意念真诚;要使自己意念真诚,先要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先要摒除物欲的蒙蔽而后才能政治自己的家族,整治自己的家族而后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国家治理好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到平民,都是要把修养自身道德作为根本。一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败坏,却要他整治家族、治理国家、使天下太平,那是从来也没有过的。这就叫做知根本,这就叫做良知到来。
在这段文字中提出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在《大学》中还有一段话阐明了这个关点,“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意为:所谓整治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品德,是因为人们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往往会偏爱,人们对于自己所厌恶的人往往会偏恶,人们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会偏敬,人们对于自己所同情的人往往会偏护,人们对于自己所轻视的人往往会偏轻。因此喜欢一个人而知道他的缺点,讨厌一个人而了解他的长处,这样的人天下少有。所以有句俗语这么说:“人们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缺点,就不知道自己禾苗的茁壮。”这就是说不修养自身品德,就不能够整治好家族。文字虽然阐述的是修身齐家之义,但是更深刻提出了人必须克服感情偏私问题。在一个大家庭中,对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心存公正而一碗水端平,使长幼亲疏之间、姑嫂妯娌之间同心协力、和和睦睦,是很难办到。所以,要想整治好家庭,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无偏见,无好恶,待人公平、公正,一视同仁。由此可见,“克服感情上的偏私” 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名老师,这种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每位老师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因为谁的家庭富有、地位高低、孩子模样好坏等作为喜欢或讨厌他的标准,这样才不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从品读、学习《四书》中知道了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感谢《国学经典》,因为有了它,让我的生活不再单调乏味,让我受到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它真是一碗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