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麦田之光赴景泰暑期支教队队员张博文的调研报告
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麦田之光赴景泰丰乐小学支教队当地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员:张博文
我们支教队的驻地在景泰县寺滩乡疃庄村的丰乐小学。在每天下午上课结束后,我和负责调研的队友们一起在孩子们的带领下,挨个去学生家去做调研。调研的范围基本是以疃庄村为中心的临近的3-4个村庄。每次到一户人家,基本都会得到家里人的热情欢迎。在调研中,发现附近的村子里的单亲家庭很多,困难家庭很多,以及留守儿童相当普遍。以下就上述3个问题以及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想法做出简单的陈述。
一、就调研表以及调研的过程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来看,当地普遍存在的夫妻离婚的现象,由此所造成的单亲家庭很多。就其离婚原因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
如下:
1、在离婚人群中,相当一部分属于婚姻观念淡漠者。主要有“70后”、“80后”。有些人当年结婚当年就离异了,或者结婚一两年就离异了。真的可以说是“闪婚”、“闪离”。留下年龄很小的孩子。有的把婚姻当儿戏,认为结婚和离婚都很随便。
2、婚姻经不住磨合也是离婚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人总结夫妻关系为“三‘死’曲”。第一步是“想死了”,初恋时如干柴近烈火,三天不见“想死了”,有时把对方缺点都看成优点;结婚以后成天同枕共眠,婚前的甜言蜜语转入过日子面对现实阶段,相互间才发现原来对方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别扭起来简直“气死了”;孩子出生后,再也没有什么顾忌了,有的原形毕露,甚至吵闹、打骂、成天怄气,甚至发出“去死吧”的咒骂声。有相当一部分人经不起“三‘死’曲”折腾,干脆分道扬镳。
3、生活环境改变成为解体的潜在诱因。时下,新时期“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故事比比皆是,只不过现在婚后很快别离的原因是外出劳务,有些夫妻本来是洒泪相别的,谁知到了新环境之后感情逐渐淡化,感情的平台在长期两地分居中慢慢垮塌,此时再有异性插足,几年之后,一方则“有了新欢忘记了旧好”。
4、逞强好胜是离婚的最危险导火索。一些夫妻喜怒无常,双方属于个性相当、居高临下那种,吵架时“一个针尖一个麦芒”,极不冷静。独身子女结婚的CC就是这样,在家时,双方父母视如珍宝,“横草不拿竖着、倒了油瓶不扶”,婚后家务问题缠身,矛盾便从开门“七件事”上产生,夫妇双方都要以自己为中心,“大吵三六九,小闹天天有”女方动辄“离婚!这个日子不能过!”,男的岂能示弱“离就离,谁怕谁!”如此“赌气式”、“假撑劲”离婚,极不情愿地走进了离婚室,后果当然是将错就错。
5、除上述几种情况以外,还有老年再婚后的子女关系很难处理被迫离婚、女方受委屈后亲友“不吃眼前亏”怂恿离婚、女方不能公平对待双方父母导致矛盾离婚、平时感情确实不好待等孩子考上大学才离婚、债务纠纷离婚、国五条颁布后的假离婚等等。
二、当地的气候干旱,多风沙,典型的靠天吃饭。主要种植的是小麦、胡麻、马铃薯。经济作物少,产量低,每逢干旱大灾之年收入基本勉强糊口。农闲之时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到临近的县城打工;有的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远赴青海、内蒙古等地打工,常年在外,甚至几年回来一次,每次在家呆不多的几天。打工的收入不算好,能真正的说是“糊口”。家里的房子基本都是土坯房,很少有砖瓦房。总体来说,当地区域的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差的。在调研的时候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听到他们的事情,令我们所有的调研队员很是震撼。
三、当地的“留守儿童”还是很多。我们调研所去的农户家里见到的基本都是祖孙两代人,见不到孩子们的父母。基本孩子们的父母都是长期在外打工的。孩子们一般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或者是寄养在叔叔、姨妈、姑姑等亲戚家,还有实在没办法的只有寄养在邻居家,无人照料。
“留守儿童”因长期得不到父母的亲情、关照和教育,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了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对父母爱的渴望变得漠然。有部分孩子认为父母不在家无所谓,有
绝大多数的孩子完全赞同父母外出务工。其理由是:父母外出务工“能增加家庭收入”;父母不在边,更“自由”;父母不在家,会给他们更多的零花钱作“补偿”。长期无人管束,部分“留守儿童”养成了性情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出现偏执、畸形、骄横、冷漠、自私等人格障碍。有的同学从不与同学、父母及照顾他们的人谈心,有的偶尔会;有的“留守儿童”认为自己有时快乐,有的认为自己不快乐;在受到别人欺负时,部分的“留守儿童”表示无所谓,部分的“留守儿童”有仇视社会,崇尚暴力的倾向,表示将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自制力较弱,自立、自理能力较差,纪律涣散,学习目的不明确,也是部分“留守儿童”暴露出来的问题。有的“留守儿童”抄作业或经常不完成作业;有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旷课、打杂、偷别人钱物的行为。有的家长对孩子在哪个年级读书、班主任是谁都不知道;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抱着待孩子一长大就让其出去打工挣钱的思想。这部分孩子认为父母对他们关心不够,对父母产生憎恨感,在学校表现出任性、倔强、自私、冷漠、讲狠斗恶,经常违规、违纪,认为读不读书无所谓。
四、就关于“留守儿童”的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有关人员和部门的足够重视。包括孩子的亲人、政府的职能部门等。我们队里经过研讨,提出点建议。
1、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许多农村的家长认为,为人父母无非就是照顾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孩子交给学校教育理所当然,忽视孩子的德育和个性培养。对此,教师大力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性,唤醒家长对子女全方位教育的责任,让家长认识到“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尽量促使家长双方不要同时外出务工;即使双方外出,也应该增加归家频率,或常用电话和子女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父母的爱。因为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火焰照耀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象。”另一方面,全力支持子女的教育,保证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克服自私的实惠观,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同时还要和委托照看人了解子女生活状态,让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家庭的温馨。
2、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照顾。老师要尤其注意与“留守儿童”的交流,根据他们的问题根源“对症下药”,承担起他们所缺少的家庭教育的部分责任。对行为不端的学生严加管束,直到改正为止。对缺乏家庭温暖的给予关爱,爱生如子;对学习成绩差的而又有潜力的孩子耐心辅导,做到诲人不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慈爱,但不放任自流,严而有方,慈而有度。另外,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注意发挥留守孩子的主体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改善单一的教学形式,加快课程建设,充分激发其学习的愿望和动机,增强教育的固有“魅力”。
3、经常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上好心理健康课,建立校、处、班“三级”心理咨询辅导站,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咨询热线,安排亲情接触课,扫除“留守孩子”心理的阴霾。教师随时洞察学生心理与有心理疾障的学生经常交流,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他们树立起稳定、健康和积极奋发的正常心态。
4、多形式培训委托监护人。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结合的方式,对“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人进行至少三至四次培训,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会议,并通过家长学校加强对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通过各种途径建立起学校与监护人的沟通渠道,以便双方及时了解“留守孩子”校内外情况。
5、建立“留守儿童”教育网络。在实践中,“三线”“三级”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三线”即学校为一线,家庭为二线,社会为三线。“三线”即社会群团为一级学校为一级,家庭为一级。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已经基本形成,三者在“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安排上互相衔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渠道上相互补充,形成了整体合力,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6、进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科研立项。这个立项课题的意义、内容、目标、步骤、措施十分明确。通过实验,效果明显,对留守孩子的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他们的成长进步撑起了一片蓝天。
愿阳光洒在每个孩子脸上。只要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去善待他们,我们坚信:明天的太阳将更加灿烂,祖国的明天将更加辉煌。
第二篇:公共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赴耒阳支教队队员管理条例
公共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赴耒阳支教队队员管理条例
1.支教期间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
2.严格遵守支教队队员管理规章,服从组织安排;
3.服从带队队长的安排和调遣,不暗中搞破坏活动;
4.积极履行自己得授课或其他任务,不得随意中途放弃;
5.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和相关管理制度,创造和维护文明、整洁、优美、安全的支教环境;
6.任何队员不得有酗酒、打架斗殴、赌博、吸毒及向他人传播不良思想的行为;
7.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
8.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的活动;
9.任何队员如想参加当地其他社会组织或其他活动,必须由本人亲自提出报队长批准;
10.耐心授课,勇于创新课堂授课的内容与形式,主题健康向上;
11.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诚信友爱、乐于奉献;
12.任何人不得私自下河游泳或进行其他危险活动;
13.任何人不得私自外出,晚上必须按时归寝;
14.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举止文明、严谨踏实;
15.认真做好个人卫生,队员间出现矛盾立即上报组织解决;
16.节约资源,消除隐患,每个人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17.不得组织学生进行危险活动,任何外出行动必须声明去向和归队时间。
第三篇:许昌学院赴洛阳石化土质及水质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调研报告
许昌学院赴洛阳石化土质及水质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调研报告
【调研单位】:许昌学院赴洛阳石化土质及水质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
【调研指导老师】:张立科
【调研参与人员】:陈向东、张蕾、李瑞雪、张司辰、牛浩然、赵渊博、马慧芳、张聪、李月、徐晓远、李晓辉、任小瑞、郭强、黄星航、马乙文、陈粉粉、闫元元、许圆圆、张文昕、田苗苗
【调研主题】:调查研究洛阳石化工厂和住宅区附近土质及水质的若干情况
一、调研背景:
洛阳石化,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下属的一家集炼油、化工、化纤为一体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企业,许昌学院赴洛阳石化土质及水质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调研报告。作为国家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批准建设的500万吨/年燃料型炼油企业,洛阳石化于1977年底开工建设,1984年部分建成投产,1993年全面建成并通过国家竣工验收。之后边生产边建设,投入产出滚动发展,逐步从单纯燃料型企业发展成为集炼油、化工、化纤于一体的综合型炼化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与日俱增。2010年10月,随着260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开工投产,洛阳石化油品质量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告捷,企业跨入了千万吨级炼厂行列,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目前共有20多套大型石油化工生产装置及相应的辅助系统和配套设施,拥有8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150万吨/年原油闪蒸装置、32.5万吨/年pTA、20万吨/年聚酯、20万吨/年涤纶纤维、9万吨/年聚丙烯等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有汽油、柴油、航空煤油、液化气、石油焦、沥青、聚酯、涤纶长丝和短纤维、聚丙烯等数十种。截至2010年底,企业资产总额105亿元,各类用工总量5825人,其中正式职工4210人。是中国石化在河南省唯一的一家炼化一体化生产企业。2011年,洛阳石化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上下同心,奋力攻坚,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在装置停工检修一个半月的情况下,全年累计加工原料油657.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68.4亿元,上缴税金66.1亿元,13项经济技术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为石化工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二、调研目的:
此次社会实践,团队成员致力于利用自身所学专业知识,对洛阳石化工厂和住宅区附近的土壤和水源进行检测,将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不断提高队员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调研能力,同时达到服务社会的目的,践行大学生服务社会的宗旨。
三、调研内容:
在为期十二天的社会实践中,实践团队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前期实地勘察,与洛阳石化公司取得联系,提出实践申请报告,并且初步确定采集土样水样的地点,初步了解当地生态环境与居民生活状况。
(二)团队成员在分别在计划中确定的地点第三、第五区民区取得土壤样品,并且在中央公园、世纪公园取得水源样品。在张立科老师的指导下,将样品封存送往许昌学院分析实验室。
(三)团队走访洛阳石化居民区,宣传环保安全小常识,并且通过对新老员工采访,详细了解了洛阳石化建厂前后三十六年来对当地环境与经济的影响,及当地土壤和水源的变化。
(四)实地考察石化工厂,详细了解石油化工生产工作流程,学习了化学化工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进入工厂内部检测站,在相关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学习了土质、水质和大气的检测流程,所用仪器和相关数据规格。在人员的指导下,实践队员分批进行了相关检测,并且得出初步数据,收集并认真整理过后将与学院检测数据相对比,社会实践报告《许昌学院赴洛阳石化土质及水质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队调研报告》。
(五)综合石化工厂学习了解的专业石油化工知识、检测站相关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民意走访过程中的民意调查结果、以及学院实验室与工厂内部检测站所得分析结论与数据,团队成员进行了详细地总结整理,最终得出一份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并在吉利区第三、四、五社区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六)参观洛阳石化公司历史馆,了解石化工厂建厂历史,感怀峥嵘岁月,增强团队成员的顽强拼搏精神;铭记建设荣誉,增强团队成员荣誉感与自尊自强的信念;了解工厂生产产品的科技历程,提高队员们学以致用,活学创新的能力与意识。
(七)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活动,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在张立科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用赠发环保卡片的形式使居民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并以在条幅上签名的号召方式呼吁全民争当环保先锋,共创绿色文明。
四、调研结果:
(一):调研结果显示的环境污染问题:
团队通过对土壤和水源的取样检测,对该地区居民的民意走访,洛阳石化工厂实地参观考察、厂区检测站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与指导,得出该地区的土质及水质受到一定影响,质量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有污染防治措施的不完善和工业三废的处理不合理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土壤污染问题:该地区主要是通过固化处理的方法对受污染土壤表面进行处理。根据后期团队在校检测报告中厂区土质数据与生活区土质检测数据的对比,厂区周围和生活区土质的pH值为7.31、7.14,偏碱性的土壤使得厂区附近植物生长滞缓。另外在通过对两地土壤重金属含量检测后团队发现厂区周边的铜、锌含量分别为27.8mg/kg、43.2mg/kg,而第六生活区公园处的铜、锌含量分别为25.4mg/kg、38.2mg/kg,因此工厂周围的土壤质量有一定的下降。
2、水质污染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团队采集了三和社区附近一条河道的不同河段的水质,并进行相关的物质检测,水样的pH值、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分别为7.14、32mg/L、8.6mg/L,与当地水质环境标准对比之后,发现水质污染程度较轻。
3、空气污染问题:大气检测成分主要分为对SO2、氮氧化物、氨气等常规气体检测的比色法,对总悬量及pM10检测的重量法,以及对气中总烃含量检测的色谱法。而石油化工企业对于空气造成的污染主要来自空气的总悬量和总烃含量。经过当地政府与厂区长期采取的治理措施,扩大植物面积,增强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使得当地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二):解决当地环境污染的三条建议:
1、加强对工业三废的处理。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团队发现有33%与53%的人认为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主要有污染防治措施不完善、工业三废处理不合理等。由此可见当地还应继续加强石油化工污染防治力度,采取新思路、新方法治理环境。工业三废的处理不合理则透露出当地部分企业对三废的处理仍有漏洞,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所以当地政府应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三废的随意排放现象。
2、扩大植树面积从而净化空气。随着地球上的植被逐渐减少,空气质量每况愈下,同样,在空气质量逐步下降的同时,植物的生长也受到了影响。绿色植物的数量与空气质量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在本次民意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6%的人认为空气污染较为严重,可见,虽然当地政府与厂区长期执行严格的当地环境治理的相关措施,植物绿化面积持续增长,但是石油化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仍然存在。据此,不难得出若要想维持好这一平衡,则需响应国家号召,多植树,扩大绿化面积,使我们的地球多一抹绿色,多一片蓝天。
3、不断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虽然同处吉利区,但是人们的环境保护观念却因地而异,环保观念意识程度参差不齐,这就表明环境保护的观念并未深入到每一个心中,然而环境保护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需要继续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强化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五、调研心得:
为期十二天的社会实践如白驹过隙,但是它所带给我们的却值得一生收藏与回味。团队深入洛阳石化公司参观、学习、宣传、感悟,我们见证了一个国企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见证了它的荣耀与不足。同样的每一次经历也是我们走进社会,了解社会的见证,是宝贵的经验与财富,是大学生涯中一抹绚丽的色彩。正因为这些,团队每一位成员都深刻体会到了社会实践的真谛。
许昌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赴洛阳石化暑期社会调研队的整体工作分为五个部分:土壤水源的采样,石化工厂的参观学习、检测站学习和数据统计、自助检测与分析、问卷调查及环保宣传。活动前期,团队综合民意、进厂学习、实际采样检测对当地土质、水质进行调查分析。活动后期,团队以调查问卷、群众签名的形式在洛阳石化地区进行环保宣传,并且得到学院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实践是检验知识的有效途径。正是因为此次实践活动,课本知识才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问卷调查和环保宣传的圆满完成,也使得我们大学生的环保观念能够深入社会,并能服务于社会,真正起到引领科学环保的作用。虽然这只是一次层次较浅的社会接触,但团队深刻认识到了学校与社会的不同,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忍耐,更多的坚持,更多的历练。在活动中,我们有所创新,有所收获,但更多的是发现了自身不足,而这些认知无疑成为了我们今后成长路上的借鉴,成为了我们的良师益友,助我们登上人生的又一个高峰。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个人调研报告东北大学赴吉辽实践团 胡纯文
社会实践个人调研总结报告
一、实践的背景及意义
大学生“三下乡”使我们能够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在广大农村传播,紧密结合我们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的宣讲活动。我们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我们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联系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同时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大学生是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后备军,应该发挥知识技能的优势,为农村建设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广大的农村需要大学生去发挥聪明才智,大学生也需要到农村去,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三下乡”,我们可以改造世界观、价值观,把农村建设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
二、实践行程
三、下乡感悟
最初,我们团队申请社会暑期实践,本可以有很多的题目可以选。我们之所以选“三下乡”这个主题,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我们都来自农村,都想为自己的家乡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我们确定这个主题后,我们上网收集资料,经过多方讨论,精心查找资料后,我们确定红嘴村和飘起屯村为我们的实践地。原因是:红嘴村——中国十强村之一。红嘴集团前身是吉林省四平市郊外一个贫穷落后的生产小队,面积不足一平方公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卢志民带领红嘴人在黑土地上办工业,1984年成立了吉林省第一家农工商联合公司,1994年组建红嘴集团。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红嘴集团由四平市郊一个农村生产小队巨变为“神州第一屯”。就是这样的一个生产小队,是怎样发展成为“神州第一屯”?我们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走进它的历史。飘起屯村,中国广大千千万万还未发展起来的农村的典型。该村地处山区,土地贫乏,村民贫富差距较大。村内青年全部在外打工或求学,而留守村内的则是中老年人和儿童。这是中国贫富差距的一个典型的落后的农村。
经过精心的准备,7月20号我们来到了四平市。当我们向当地人打听“红嘴村”时,听到的只有他们对红嘴新区的一片赞美,或许还带有一点嫉妒。当天我们参观了四平烈士纪念塔,一座古老的纪念塔向我们述说当年的革命事迹。四平更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解放战争期间,“四战四平”战役名遐中外,被史学家誉为“东方马德里”。我们找到红嘴村的旧址,那里现在已经是一个现代化的社区——楼房、公园、人工湖等等。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红嘴集团下属的现代钢铁公司。让我感触最大的不仅仅
是这里的环境,更是这里的人,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都对我们非常热情。人事部的张姐工作十分繁忙,后天还有出差,但她还是热情的为我们安排这几天的行程,不管是下工厂,还是采访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她都为我们安排妥当。这也许就是红嘴集团的“家”文化吧!在去公司食堂的路上,有很大的一个“家”字,每每员工从这走过,都有一种家的温暖。上午,我们去参观红嘴集团的历史馆。红嘴集团从一个生产小队发展至今,不是没有它的道理。它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76年到84年,起步创业阶段,卢志明带领红嘴人艰苦创业,白手起家,建起了一个小翻砂厂,紧接着,又相继建起了砖厂、轧钢厂,形成了农、工、副多业发展的格局。85年到94年,实现工业化阶段,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形成了初步的行业优势和规模优势,实现了由大办工业向办大工业的战略转移。95年到现在,迈向现代化阶段,荣列2009中国企业500强第434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244名。在红嘴历史馆中,有这样一个荣誉岛,上面整整齐齐叠放着从红嘴成立第一个翻砂厂到如今总资产达90多个亿以来,红嘴集团所获得的各项荣誉。
2007年7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来到红嘴集团视察新农村建设。欣喜之余,他感慨的指出:红嘴子是我们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个印证,是我们祖国大好形势的一个亮点,是新时期中国农民的一个典范,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同时也是四平、吉林的一个骄傲,是中国农民所创办的乡镇企业的一个样板。所以,我们力争发展得再快些,为四平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今后的几天里,我们参观了福利企业——伟达包装公司。这里有许多残疾的员工,在红嘴飞速发展时,它更是不忘回报社会,让残疾的人也有一份工作,也能为社会出一份力,自己养活自己。我们还参观了金士百啤酒公司,金士百的啤酒生产已经进入全自动化生产,一条条生产线有条不紊的工作着。就是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啤酒公司为四平市带来每年上亿元的纳税。
在这几天里,我们有幸采访到红嘴集团的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在与党委副书记的谈话中,我们更加认识到一个党支部在一个企业中的作用。企业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建各项工作的基础,是“三个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是组织党员直接参与、服务企业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是党联系广大员工的桥梁和纽带。与副总经理的谈话,更是让我们获益匪浅。从他的话中我们更加了解到怎样作为一个企业人,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这让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了侧重点,注意去培养自己的各项综合能力。
在惊叹红嘴的快速发展之后,我们更加应该看到,中国的大多数农村还处在贫穷之中。在结束红嘴之行后,我们来到了中国这样一个平凡的小村庄——飘起屯村。
在飘起屯村,这里没有高楼,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只是一群朴实的农民。我们在村头的村委办公室见到了村长和村支部书记——他们正要去收垦荒的钱。村支书是一个干了二十几年的老村支书。他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村里的情况:有些孩子还没有没念初中,刚刚念完小学,就随大人出门打工了。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出去打工,村里只留下孩子和老人。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主要是种植玉米等,少数村民发展猪、鸡、羊等饲养业,已小有规模。我们去参观村民的养鸡场,养羊场,他们都非常热情的带我们参观,参观的过程中,他还向我们介绍这几年的一些养殖情况。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发展特色,只要自己去想了,去做了,就会有好的回报的。一个平凡的农村要发展,靠的是什么?不就是我们自身的努力,不懈的探索——走适合自己的路。
在我们与村里妇女主任交谈的时,我们提出能不能让我们在村里办一个免费的暑期学业辅导班时。这让妇女主任很为难,我们了解到:原来,村里有一个家境不是太好的,名叫党苗苗的女大学生正在办辅导班。我们几人一商量,能不能让我们帮助她一起来给孩子上课,我们分文不取。当我们去找党苗苗时,才知道她家境确实不好。我们与她商量帮她上课,她也欣然同意。
经过对红嘴发展的一个思考以及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确实还是不够,尽管有些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很渴望。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但只有正视教育,而非遮盖问题,才能抓住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为此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从飘起屯村,我看到了中国的现状,这不是中国有多富,这并不是中国的GDP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还有很多的百姓生活在贫困之中。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努力改变中国的现状,改变中国农民的现状。为改变农村的贫穷,首先是教育,只有搞好自身的教育,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才有更远大的眼光看向未来。其次是尽量引进及留住人才,一起搞经济建设,推动农村的特色产业发展。
现代农业要发展,并不是几个人,几把锄头的事。如今的农业发展,更重要的是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大学生都不愿到农村发展。然而实际情况是不少农业企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尤其是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都是十分大的。大学生自身要吃苦耐劳,勇于创新,向农业创业方面的成功人士吸取经验,为己所用,将课堂里的知识、观念运用到创业中去。也许这条路上充满荆棘,为了祖国的发展,人民的富强,我们一定会让荆棘丛开出美丽的花。
我想这就是我们在这次实践过程中的经历,虽然很是普通,寻常和一般,但是我们却是在认真的去做,竭尽全力的去调查,去走访,去感悟。也许结果会不那么让我们自己满意,但是我们相信这一调查的经历却让我们难忘,让我们收益非浅。
第五篇:暑期“三下乡”赴东莞万江支教队伍之家访调研报告
暑期“三下乡”赴东莞万江支教队伍之
家访调研报告
作者:黄诗娟等
单位:广东科技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万江队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更是影响这些儿童今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广东科技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在往年的“三下乡”活动中,在偏远山区小学发现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那么在城市地区是否也存在留守儿童?他们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是否也面临父母不在身边的童年生活,隔代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伴随着这些问题,我们选择了东莞市万江区官窖社区作为此次我们三下乡支教地点,对社区的老人和小孩展开调查。
一、参与人员及调查形式、方法、内容概述
参与本次调研的人员均为广东科技学院学生:罗嘉颖、游敏怡、陈小敏、彭伟鹏、伦志成、叶健珠、温德智、张涵、李妙燕、冷金泽、刘嘉琪、欧阳超、高明炎等,上门走访时一般三人为一组。指导教师为陈中芳、简添、张滨璐、朱燕宁。
调查对象为万江区官桥滘社区服务中心小学参加广东科技学院支教活动的小班到大班的学生。本次调查采用调查问卷、上门走访、与学生在校访谈等形式。调查问卷分为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对家长的调查问卷。
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内容有小孩子在家是有谁帮忙照顾生活起居,父母外出打工情况、父母不在身边自己如何对抗困难、有什么感受,以及跟其他小朋友的相处情况。了解了小朋友抗挫折、与人交往、自信心、独立性、学习等方面的心理状况。特别关注13名小朋友,走访10位小朋友家庭以及在社区服务中心调查大部分小朋友的实际情况。
上门走访的对象主要是在留守儿童家庭。作为对照,也走访了少数非留守儿童家庭以及在社区服务中心现场调查儿童具体情况。具体走访对象是通过向校方了解、队员和小学生交流后确定。通过实地走访,我们都能得到第一手资料,了解关于小学生平时的生活习惯、性格、成长情况、家里的条件等,并且聆听家长及孩子最真实的心声,倾听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感受当地的民风。在社区服务中心现场调查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开展,没有固定的时间段,每个小老师和社区志愿者相互配合完成。
二、调查所获资料及分析
在对10位小朋友详细的家访以及在社区服务中心日常教学中“家访”,可以了解到官桥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主要存在的家庭情况有如下三种:
1.父母白天在外打工,晚上在家。
2.父母一周到两周回一次家。
3.父母几个月甚至半年回一次家。
对10位特别学生的调查,是在社区服务中心给出的建议及日常教学中观察该学生行为比较特殊相结合起来的。在对10位同学的调查中可以发现,有7位同学父母都是不在家,一个星期回一次或者更久回一次,爷爷奶奶照看小朋友的生活;有2位同学父母每天回来,但是白天还是由爷爷奶奶照看;有1位同学是由父母照看,爷爷奶奶也住在一起。
我们发现父母在不在身边及有没有照顾孩子对于孩子的抗压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和自信心、独立性、学习等方面的心理状况都有直接的联系。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会感觉担惊受怕,表现为抗压能力比较弱;(2)遇到不熟的人会产生惧怕的心理,不愿意跟人交流,但是他的内心却非常想跟身边的小朋友玩;(3)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的孩子更害怕失败,一旦失败就很容易失去信心。(4)在独立生活方面,动手能力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比较强,但是在思想上的独立性较差;(5)在学习方面,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成绩较为优秀,但是生活上更为依赖父母。
虽然说在官桥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很多父母都在孩子的身旁,但是生活起居确多由爷爷奶奶照顾,父母很少关心孩子的成长以及生活上的小事,父母给予孩子更多的只是物质上的保障,精神上的保障确少之又少。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但是却没有真正意义上关心孩子的学习。因为年龄的代沟,孩子跟爷爷奶奶无法很好的沟通,很多情况只能藏在心里,但是又不敢跟父母诉说,所以导致心态束缚的越来越紧,性格也越来越内向。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很好的辅导和教育孩子,更多的是溺爱孩子,没能给予正确的引导;当孩子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无法给予解答,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不会就不问的习惯,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对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心理问题,如早熟、早恋等问题不能正确的引导,导致孩子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绝大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这个问题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解决孩子心理问题的意识。从官桥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可以了解到即使孩子跟父母居住在一起,但是父母确不重视孩子的身心发展,更多的是把孩子托付给祖辈,导致孩子的情况跟留守儿童的大体类似。往往留守儿童身上存在的问题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孩子身上也存在。
例如我们在家访梁艳婷小朋友家庭的时候了解到,她是由外婆一天到晚一日三餐照顾的,父亲和母亲白天都在外面工作,晚上回家之后孩子才能见上父亲母亲一面,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孩子一天到晚都很期待妈妈回家为她辅导作业,而外婆则向我们反映孩子母亲一看到孩子不好的方面便回责怪孩子,外婆其实是不喜欢母亲的教育方式,有时候还会与孩子母亲发生口角,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面这个家庭并没有更好的协调,导致孩子得不到更好的教育方式。父母对孩子缺乏一种关爱和教育,或者教育方式的不正确导致孩子心理出现多种变化。
我们总结很多家庭都有以下类似的情况:(1)孩子心里想什么,父母完全不了解;孩子想跟父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由于缺乏沟通,不敢跟父母透露自己的想法。(2)对于孩子的学习不关心,也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但是会支持孩子读书,却没有尽到父母的职责。(3)孩子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但是很多父母确把时间留给了娱乐等,而没有预留更多的时间给孩子。(4)很多父母把孩子的学习寄托在教育辅导中心,因为本身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下班后也没有太多意愿关心和辅导孩子作业。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中祖辈的呵护和教导,但是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利的一面在于老人家带孩子的经验丰富,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环境;而弊的一面是老人家的思想比较守旧,不能很好沟通,可能导致儿童在心理发展上造成不利的影响。由于是隔代教育,孩子们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少,导致孩子们缺少父母亲的关爱,孩子的发展不平衡,在心理上造成不好的变化。调查显示,父母都在身边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对孩子生活学习关心,多沟通家庭背景下的孩子能生活的更加快乐。反之孩子或多或少心理上造成一些小想法无法表达,逐渐形成了孤僻、郁闷和自卑的心理。
三、对策
城市中也存在着大量父母上班无暇关心孩子只能由爷爷奶奶帮忙照看孩子的现象,针对这一现实,我们可采取如下对策:
1、父母及孩子的监护人多关心小孩的心理健康发展,多与孩子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发展情况。提高孩子父母及其监护人的这种意识,其次是要提高他们的这种能力。这项工作应由政府和学校共同承担。
2、加强学校和社区服务中心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引导。社区服务中心可以开设相关的心理辅导课程,在教学中也应渗透有利于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容。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有利于孩子身心的活动。如:给打工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多举办一些亲子互动的活动等,这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社区服务中心要主动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儿童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4、在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多给小孩一点读书的时间,让小孩去领会书中的真谛。如社区服务中心成立读书室,号召周边小朋友下课后或周末一起到社区看书学习有益的知识。
5、充分发挥(村)社区功能,建立农村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动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来,组织他们深入留守儿童家庭开展帮扶活动。
6、建立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救助机制。为此,社会各部门应通力合作,为留守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开成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发挥社会化协调机制、法制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此次调查的局限性
1、调研经验不足。我们的队员基本上是没有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的经验。我们上门走访后再进行总结时发现,其实当时可以做得更好,可能获得更多更好的信息。
2、专业知识缺乏。队员们没有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对一些问题的理解就有可能表面化,只是凭着我们的感觉在做。
3、我们的任务繁重。除了调研,我们还担负着其它的社会实践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次调查研究的质量。
4、调查问卷的设计还有较大改进空间。由于时间过于仓促,所以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研究,有些问题针对性不强,不能通过它充分地获得相关信息。
5、目前我们的调查仅是处于了解和号召阶段,父母认识到自身对孩子关心的重要性但是在生活中有没有切实的做到,我们还不得而知,并未进一步队孩子和家长的跟踪调查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