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华小学关爱留守儿童阶段小结
开县白鹤街道东华中心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约型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常年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越来越多,大批未成年孩子不能随父母进城(务工所在地)读书,留下来与留守老人一起生活,这些孩子缺失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生活和心理上更需要帮助和关怀,因而迫切需要学校和教师给这些留守儿童加强生活上的关心和心理上的疏导。我校从2007年开始就对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今年在上级部门要求和指导下,更进一步地对留守儿童工作实施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一、具体开展的工作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留守儿童得到温暖、学习知识、锻炼身体、塑造健康人格的家园乐园。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基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信息档案。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工程。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爱心妈妈、爱心爸爸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与委托监护人经常交流,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形成家校同抓共管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4、定期举行关爱留守儿童经验交流活动。学校每月举行代理爸爸、代理妈妈 “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学校在中秋节组织了留守儿童座谈会,让孩子们感觉到家一样的温馨,去年十一月学校德育处召开了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共同研讨教育留守儿童办法,今年九月也召开家长及监护人会议,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5、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我校教师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杠杆。在班级内、少先队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同时我们还得到了开县团委、开县学校留守儿童服务中心、重庆少年先锋报社等部门及领导的关怀和支助,开展了一帮一的留守儿童接对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了爱的氛围,滋润了孩子的心灵。
6、设立了亲情电话、温暖视频。学校为德育办公室和每个年级办公室装上一部电话和一台电脑(装有视频),让留守儿童与父母或监护人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让留守儿童经常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同时父母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成长并指导教育自己的孩子。
7、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我校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入学的所有费用减免,并在生活上提供帮助。
8、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建立了心理咨询,及时矫正留守儿童心理偏差,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今后工作打算
1、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营造全民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育人氛围。
2、加强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提高委托监护人的育人能力,家校共扶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3、加强校园家园建设。一是学校为留守儿童创设劳动实践基地,培养学生爱劳动的能力和习惯,增强留守儿童自强自立的品质;二是多开展与学生交流谈心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4、广泛争取上级部门及领导关心指导我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更进一步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
开县白鹤街道东华中心小学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自查小结
关爱留守儿童自查小结 永丰学校 高英
关爱“留守孩子”,就是要让她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本学期我是张铭倩同学的爱心家长,现将本学期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利用主题班队会,加强关爱。
通过主题中队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孩子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与娱乐。通过活动,让留守孩子从小学习自理,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通过组织“送微笑”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在集体中体会到别人帮助时的快乐,懂得他人在遇到困难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把关心他人看作是自己生活中快乐的一部分。
二、利用节日,加强关爱。
根据元旦、六一等节日契机,开展“同在蓝天下茁壮成长——关爱留守孩子”座谈会,为每个孩子送上学习用品,对她进行心理辅导与沟通,让“留守孩子”体会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觉得自己和其他孩子一样,可以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学习生活,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三、利用资料,加强关爱。
给张铭倩建立留守孩子档案、亲情联系卡、作业辅导记录、基本情况登况表。我要求自己必须做到: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在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
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四、利用“爱心天地”,加强关爱。
每个“留守孩子”都有一个以上的手拉手好朋友,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与他一起成长进步。并在“留守孩子”生日期间,全班同学为“留守孩子”献上一声生日祝福送上自己制作的小贺卡、小礼物等。使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
我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给她更多关爱,更多帮助,尽到一个爱心家长的责任,让她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2016年11月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结
杨口中心小学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马春喜2012-6-20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而大多数寄宿学生的家长都是在外务工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大批未成年人不能随父母进城读书,成为“留守儿童”。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在学习、生活、安全、健康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交友的不慎,一些孩子可能走入歧途,成为未成年案件中的“主力”。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2012年以来,我校以班级为单位,以感恩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我校针对“留守儿童”一系列的关爱举措受到了多方关注,特别是留守学生家长的好评,多名家长打电话到学校表示感谢班级对孩子的关心,有力的推动了和谐校园的建设,使得我校在老百姓中的形象得到提升。
一、认真开展“留守儿童”情况普查
在各个班级对“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举办全校留守学生“联谊会”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除了在学费方面进行减免,还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六一”演出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全校留守学生“联谊会”。通过活动的开展,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表现越来越好。
三、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我校以关爱留守儿童为出发点,将关爱留守儿童问题作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内、班级内、社会上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各学校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六•一”演出也让留守儿童
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五、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
我校在原来的家访制度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
学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留守学生,关注留守学生问题,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总之,我校会将关爱“留守儿童”
工作做得更好。让学生进步,让他们的家长安心,营造和谐校园,共建和谐社会。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在这个寒冷的二月,我参加了“携手明天,共享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素质拓展游戏、课业辅导、家书手机短信送亲情、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了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尊重了他们的人格。与孩子们的接触与交流,丰富多采的活动内容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让我更加理解了“纸上来的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的含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才会体验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与感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走出校园、踏上社会,展现自我绚丽的舞台,也是一次让大学生能投身社会、体验生活、服务人民的绝好机会。就从我们这次深入下车乡留守儿童的调研活动来说,了解到由于他们缺少父母的关爱与教导,时常想念他们的爸爸妈妈,以致有些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心中不免一阵心痛。但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努力学习,为了梦想而奋斗,我不禁又感到欣慰,为他们感到高兴。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通过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活动,使我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自己的位置,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只有真正的理解社会实践的意义,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知识与能力,才能在今后遇到挫折与挑战时,用自己在实践得到检验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它,克服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而那些只重视理论学习,忽视实践环节的人,是不可能有长远发展的。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及所产生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学校安全缺失和家庭监管缺位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家庭和学校联手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所带来的附属产物。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加上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留守儿童往往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适应感,严重的则会导致心理畸形发展并在行为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范和越轨现象,出现一定的“留守儿童综合症”。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且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但影响深远。主要表现如下:
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是与父母亲疏不同,遇到一些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1.1%的外出务工父母一个星期左右和孩子联系一次,34.1%的一个月联系一次或很少联系。很多父母半年以上回家一次,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长期的父母分离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好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上不求上进。
三、寂寞无聊心理。父母的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寂寞,进而产生心理骚动和抑郁等问题。这种寂寞的心理必然导致精神上的空虚,进而导致行为上的出格。
四、盲目反抗和逆反心理。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保护而总觉得别人会欺负他,事就会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是敌意。对老师,临时监护人的管教有比较强的逆反心理。调查显示,54%的留守儿童和他们的临时监护人有矛盾,其中15%经常有。53%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上遇到困难感到无助。39%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同学的欺负。
五、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呢?
首先,监护的“盲区”。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43.5%,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无时间照顾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无精力照顾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隔代教育显然力不从心。而他们较少关注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心理、精神上的需要。其余的是由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抚养的类型。从调查统计看,单亲监护型占49.5%。主要特点:关爱不健全,缺乏父爱或母爱,造成父爱或母爱教育缺失。比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缺乏自信;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缺乏友爱等。留守儿童处在一个需要关爱和监护的年龄,监护的缺失必然导致问题的出现。
其次,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误区”。父母由于长期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金钱)+放任”的方式来补偿,偶尔打电话联系大多只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法制教育关注较少,致使子女好逸恶劳、奢侈浪费、摆阔气,产生“拜金主义”等思想。据调查,部分留守儿童厌学,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求上进,成绩普遍较差。
再次,社会环境存在不利因素。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教育衔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事无巨细,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防护的意识和能力,使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以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全国各地,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常常见诸报端。
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和关怀,往往感到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长期与父母分离,他们的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调查显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与监护人有心理上的距离,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常常导致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畸形心理。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极容易导致他们行为的失范,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据公安部的调查显示两个“大多数”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调查还显示:80%的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
农村儿童也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如果对孩子的监控处于真空或半真空状态,使他们失去家庭的温暖和教育,其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家长、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链中出现“断层”,因此,极易产生生活失助、学业失助、行为失控、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现象,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反社会人格。
留守儿童法制观念淡薄,道德品质令人担忧。由于父母法定监护职责的缺失,临时监护人监督不严,缺乏必要的教育引导,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对留守儿童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部分留守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偏离正确方向,不少留守儿童欺骗说谎、拉帮结派、欺负同学,更有的留守儿童有小偷小摸、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违法违纪行为。
党中央正在大力号召新农村建设,这么多的留守儿童对于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是极为不利的。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爱与帮助。令我们欣慰的,今年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与解决同等重要,也是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安心在外务工的爱民措施,因此不能只停留在呼吁层面上,应从教育管理体制,政策法规方面解决。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共同努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
【内容摘要】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齐抓共管,尤其以家长及监护人的关心、爱护和引导最为重要,班主任应该多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要求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留守儿童能在家庭中健康成长。而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教育应该要更为严格,班主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沟通、教育
【正文】随着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诞生了。如何教育好“留守儿童”,使他们在缺少父母亲情的环境中,确保他们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发展。这些留守儿童要么仅由在家的父母一方看护,要么被留给了爷爷奶奶、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等人代为照顾,他们无法享受到家庭正常教育和关爱,儿童权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不仅如此,由于存在家庭教育缺陷,健康和安全难以得到保证,有的留守儿童从小就染上了诸多不良的社会风气,有的则因心理长期压抑而导致了行为的偏差或性格的扭曲,部分甚至成为了让人难以臵信的一系列“恶性事件”的主谋者或被害人。这就是近来才被提到人们关注点上的“留守儿童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是思想、成绩较差。有些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部分家长潜意识里认为读书无用,加之农村孩子学习有成的机率不高,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我们知道青少年儿童的教育过程是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齐抓共管,留守儿童诸多问题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1)家庭方面。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收入普遍不高,居无定所,城镇教育费用较高,难以将子女带在身边;平时与子女缺少沟通,疏于管教,造成亲情淡漠,孩子缺乏安全感;教育方法不得当,存在用钱补偿感情的心理,现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祖辈隔代教育大多偏于溺爱,祖辈本身知识少、见识少,教育不得法,只有以生活照顾为主,由于知识、精力上也承担不了品德培养、学习辅导之职,使家庭道德教育处于真空状态。
(2)学校方面。学校教育侧重于在校时段的教学管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的沟通难以实现,对那些“问题儿童”难以管理,有部分教育者在教育无效时干脆放任不管,放任自由,顺其自然就造成学生难以教育,把责任一推了之。
(3)社会方面。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多,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教育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致使一些留守儿童沉迷游戏而不能自拔。
而上述三方面的原因中,以家庭教育最为重要。因为,家庭
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教育及家长的监护情况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及监护人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有时候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过问得少、关心得少,造成孩子难以教育。总而言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阻碍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们衷心期望家庭、学校、社会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点关心、多点交流、多点教育”,我们作为教育者应默默地关怀,经常与他们交流讨论,使老师成为留守儿童最信任的朋友!在教学中多以鼓励式教育为主,不要将“留守儿童”一词经常挂在嘴边,以防不懂事的小学生互相对比,让留守儿童觉得“低人一等”。
二、多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尤其是了解清楚其父母的详细通信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信息,经常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以信件或短信等方式向其父母反映,让其在工作之余多教育其子女。例如:我班曾经有一位同学星权,其父母均在广州打工,他们经常致电给老师来了解其孩子的学习情况,通过沟通,这位同学在心理上感觉其父母就在身边,父母对自己足够重视。
三、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
要正确处理工作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这些孩子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在心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四、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留守儿童分布在各个班级,增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同时每个留守儿童特征又不同,心理、学习、生活各有差异,为了准确掌握他们的真实情况,我作为班主任,认真摸底调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父母外出走向及孩子托付照顾情况。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详细地掌握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针对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差异,开展耐心、细致的心理辅导工作。班主任要善于接近留守儿童,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更多的爱。用爱去浇灌他们的心灵,用爱塑造他们的心灵。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与学生融为一体,使留守儿童对班主任有信赖感,既把班主任当作老师,又当作朋友。如我班有个调皮学生子航,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外出打工,缺少父母的关爱,如果老师对他多关心一点,他就很高兴
也很听话,我抓住他这个特点,经常关注他的学习和生活,有一次做课间操时我发现他的衣服破了,就叫他做完课间操后到我办公室里来一下。他来到办公室我就叫他把破衣服脱掉,然后我拿出针和线,给他缝补起来,缝好叫他穿上,他高兴极了,连忙给我说谢谢.还有几次我看到我班几位同学的衣服和裤子破了,就回到家拿我家孩子的衣服给他们穿上,这样做能得到孩子家长的赞扬,因而家长对我很尊重,学生对我也很亲切。班主任需要耐心细致地处理出现的问题,世界丰富多彩,纷繁复杂,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作为学生良师益友的班主任,要抱着对学生一生负责的态度积极开展工作。留守儿童的心灵是脆弱的,很容易受一些不良的行为的影响,做出违纪的事来。班主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断地与这类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疏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五、班主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
1、精心策划主题班级活动,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留守儿童的心理比其他学生表现更为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在学习上表现紧张、焦虑乃至恐惧;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孤僻、嫉妒;在社会关系表现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在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针对这些现象,平时我就开展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班队活动。如在三.妇女节“今天是你的节日”为
主题的班队活动中。让学生送一份礼物给妈妈,说一句感谢妈妈的话;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在开展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班队活动中,留守儿童能够管好自己的生活,在寝室里不仅能收拾好自己的床铺,搞好卫生,还能去美化自己的寝室,比如将自己得意的一幅画贴在自己的床铺边,在桌子上摆上一个可爱的小玩意儿。通过活动,环保意识已经内化成他们的需要,审美能力已经体现在生活中了。
2、开展艺术活动,陶冶留守儿童的情操。
爱唱爱跳爱玩是儿童的天性。生动活泼的活动有助于学生亲身实践和自我发现,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耐心、坚持、克制、勇于战胜困难等。据此特点,我每周定时开展文艺活动,而且让班上的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培养他们的广泛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平时向任课老师推荐,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学校的舞蹈、绘画、书法、电脑等兴趣活动小组。积极创造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才干的机会。并通过活动让他们发现自我,找到自信。平时还有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优化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体育游戏是学生熟悉且喜爱的一种合作性很强的活动形式。游戏既包含合作,也存在竞争,有竞争,也就意味着有成功也有失败,一次次合作成功的喜悦或竞争失败中的不甘心,都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一次磨练一次考验。为此,我结合学校每学期开展的体育运动如:迎面接力比赛,拔河比赛和广播操
比赛等,鼓励他们积极报名,积极参与。通过比赛,让他们在集体中正确认识自己的同时也去理解他人,通过在游戏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学会与他人相处、交往,感受集体给自己带来的欢乐与微笑,以此达到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参考文献:
[1]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7期
[2] 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教师》2010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