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连云港市留守儿童调研工作汇报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赣榆县镇中心小学
小学是省实验小学、市管理规范示范校、市剪纸教育示范学校、市剪纸教育示范基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刻纸)传承基地、市模范职工之家、市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县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县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县未成年思想教育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学校目前占地25025平方米,建筑面积7222平方米,现有22个班级,学生1173人,教职工80人。经历了教育现代化县的创建后,各专用教室齐全,各类设施设备满足了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的数量不断加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致使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原因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当地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又无法解决升学考试,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也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这些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15人,其中双亲留守儿童52人,他们大多数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也有少数与亲戚一起生活,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为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在县教育局、镇党委政府、镇妇联的关怀下,我校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具体抓的三级联动责任制,选择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专门负责人,并成立工作协作小组。
为便于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我校由班主任对各班的学生进行全面性摸底、排查及问卷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底,建立“留守儿童”专门的档案,各班主任每天辅导一次作业,每周记载一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交流谈心的家访并及时做好记录,使“留守儿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之中。
二、积极打造温馨家园,深入落实爱心工程
近年来,由于留守儿童持续增加,再加上路途遥远,以前学校也没有食堂,孩子们中午只能吃在家里带来的干煎饼或到门口摊贩中买点土豆丝泡馍馍等,中午很难吃上一口热饭炒菜,留守儿童中午就餐成为一大难题。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想方设法将原有的教职工宿舍改建为留守儿童餐厅,解决孩子们午间就餐 1
难的问题。餐厅有专门做饭的师傅和工作人员,星期一到星期五做到每次午餐不重样,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享受家的温暖。今后将在学校西南角新建一个餐厅和一个报告厅,使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我校还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包括乡村少年宫、午间图书室、午间电子阅览室、刻纸活动室、浆塑活动室、阳光小屋等留守儿童活动室(目前因校内教学楼抗震加固需拆除重建,致使部分专用室改为教室使用)。
我校还为留守儿童开通了亲情电话,让他们能随时与家长通电话,或给家
长写一封书信,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鼓励孩子们每月至少与父母通话一次,架起了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桥梁。我校还公开了教师电话,让外出务工家长能随时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学习状况,教师还利用“校讯通”家校平台及时和家长联系,共同关爱,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密切关爱留守儿童,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1.坚持实行三个优先。
由于留守儿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弱势群体,为此,我校对留守儿童实行“三
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我校为留守儿童选配了骨干教师与他们结对,开展
“1+1”结对帮扶活动,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在学习上进行辅导,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由相关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及时送医院诊治,悉心照料。还选配了优秀的学生和学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几+1”结对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互帮互助,成为知心朋友。许多学生还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为留
守儿童过生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建成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并且做到有工作人员、有活动场地、有办公设施、有固定电话、有活动经费(目前因抗震加固,原有的活动室大都被拆除),新建楼将安排一整层教室作为“留守儿童活动室”。
2.落实谈心家访制度。我校提倡班主任和课任老师每月至少到两名留守儿
童家中进行家访,要与留守儿童的隔代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让隔代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让老师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校的心理咨询室2010年创建为市二星级,命名为
“阳光小屋”,现在正创建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由李英妮老师专门负责,每周三专门对留守儿童开放。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座谈会,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文明礼貌和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4.开展留守社团活动。根据留守学生的兴趣爱好,我校还经常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社团活动,丰富的课余生活,如开展了刻纸、浆塑、数棋、象棋、跳绳、篮球比赛等。积极发挥少先队作用,开展各类文艺活动、联谊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通过各种活动,引导留守儿童融入社会大家庭。为喜迎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我校的留守儿童参与创作的《和谐中国》刻纸长卷作品长38.7米,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渊源流长,颂扬了盛世中国之和谐。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4套栏目组一行6人来到赣榆县小学,对我校在借助刻纸艺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方面所做的探索进行现场拍摄活动。
5.积极开展专项表彰。为激励留守儿童积极进取,每年“六一”、“元旦”期间,在举行庆祝活动的同时,我校都要表彰一批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从而引导他们平时刻苦学习,磨炼意志,端正品行,长大后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6.号召社会各界关心。我校每年都要向社会各界宣传关爱留守儿童,得到社会理解支持。2010年征得社会爱心资金约8000元,2011年约5000元,2012年约6000元,这些财物全都发放到留守儿童那里,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感受的党的关怀。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我们下一步工作打算如下:
1.重新建好“留守儿童之家”,新建楼落成以后,我校将重新规划,布臵“留守儿童活动室”,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余的活动场所,成为留守儿童的开心乐园,家长的放心港湾。
2.继续实施好留守儿童爱心工程,将挑选责任心强、工作能力高的教师担任留守儿童的“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弥补他们的感情缺失,促使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继续加强家校、社区联系,积极办好家长学校。
总之,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和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我校将继续把“留守儿童”教育作为一项“爱心工程”来抓,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以实际行动构建和谐校园,让小学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第二篇:2012年连云港市留守儿童调研工作汇报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赣榆县 镇中心小学
小学是省实验小学、市管理规范示范校、市剪纸教育示范学校、市剪纸教育示范基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刻纸)传承基地、市模范职工之家、市教育系统先进党支部、县教学工作先进集体、县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县未成年思想教育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学校目前占地25025平方米,建筑面积7222平方米,现有22个班级,学生1173人,教职工80人。经历了教育现代化县的创建后,各专用教室齐全,各类设施设备满足了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外出务工的数量不断加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致使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加(原因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当地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又无法解决升学考试,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也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这些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我校现有留守儿童115人,其中双亲留守儿童52人,他们大多数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也有少数与亲戚一起生活,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为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在县教育局、镇党委政府、镇妇联的关怀下,我校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具体抓的三级联动责任制,选择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专门负责人,并成立工作协作小组。
为便于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我校由班主任对各班的学生进行全面性摸底、排查及问卷调查,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底,建立“留守儿童”专门的档案,各班主任每天辅导一次作业,每周记载一次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每月进行一次交流谈心的家访并及时做好记录,使“留守儿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之中。
二、积极打造温馨家园,深入落实爱心工程
近年来,由于留守儿童持续增加,再加上路途遥远,以前学校也没有食堂,孩子们中午只能吃在家里带来的干煎饼或到门口摊贩中买点土豆丝泡馍馍等,中午很难吃上一口热饭炒菜,留守儿童中午就餐成为一大难题。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想方设法将原有的教职工宿舍改建为留守儿童餐厅,解决孩子们午间就餐 难的问题。餐厅有专门做饭的师傅和工作人员,星期一到星期五做到每次午餐不重样,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享受家的温暖。今后将在学校西南角新建一个餐厅和一个报告厅,使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教育。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我校还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包括乡村少年宫、午间图书室、午间电子阅览室、刻纸活动室、浆塑活动室、阳光小屋等留守儿童活动室(目前因校内教学楼抗震加固需拆除重建,致使部分专用室改为教室使用)。
我校还为留守儿童开通了亲情电话,让他们能随时与家长通电话,或给家长写一封书信,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鼓励孩子们每月至少与父母通话一次,架起了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桥梁。我校还公开了教师电话,让外出务工家长能随时与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学习状况,教师还利用“校讯通”家校平台及时和家长联系,共同关爱,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密切关爱留守儿童,积极构建和谐校园 1.坚持实行三个优先。由于留守儿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弱势群体,为此,我校对留守儿童实行“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我校为留守儿童选配了骨干教师与他们结对,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在学习上进行辅导,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由相关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对留守儿童做到“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儿童患病时,及时送医院诊治,悉心照料。还选配了优秀的学生和学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几+1”结对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互帮互助,成为知心朋友。许多学生还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的温馨。
(3)活动上优先安排。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建成了“留守儿童活动室”,并且做到有工作人员、有活动场地、有办公设施、有固定电话、有活动经费(目前因抗震加固,原有的活动室大都被拆除),新建楼将安排一整层教室作为“留守儿童活动室”。
2.落实谈心家访制度。我校提倡班主任和课任老师每月至少到两名留守儿童家中进行家访,要与留守儿童的隔代家长保持主动性沟通,经常性联系,让隔代家长能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让老师了解留守儿童在家的表现,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我校的心理咨询室2010年创建为市二星级,命名为 “阳光小屋”,现在正创建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由李英妮老师专门负责,每周三专门对留守儿童开放。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座谈会,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文明礼貌和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
4.开展留守社团活动。根据留守学生的兴趣爱好,我校还经常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社团活动,丰富的课余生活,如开展了刻纸、浆塑、数棋、象棋、跳绳、篮球比赛等。积极发挥少先队作用,开展各类文艺活动、联谊活动,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通过各种活动,引导留守儿童融入社会大家庭。为喜迎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我校的留守儿童参与创作的《和谐中国》刻纸长卷作品长38.7米,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渊源流长,颂扬了盛世中国之和谐。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4套栏目组一行6人来到赣榆县 小学,对我校在借助刻纸艺术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方面所做的探索进行现场拍摄活动。
5.积极开展专项表彰。为激励留守儿童积极进取,每年“六一”、“元旦”期间,在举行庆祝活动的同时,我校都要表彰一批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从而引导他们平时刻苦学习,磨炼意志,端正品行,长大后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6.号召社会各界关心。我校每年都要向社会各界宣传关爱留守儿童,得到社会理解支持。2010年征得社会爱心资金约8000元,2011年约5000元,2012年约6000元,这些财物全都发放到留守儿童那里,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感受的党的关怀。
三、今后工作打算:
为了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我们下一步工作打算如下:
1.重新建好“留守儿童之家”,新建楼落成以后,我校将重新规划,布臵“留守儿童活动室”,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余的活动场所,成为留守儿童的开心乐园,家长的放心港湾。
2.继续实施好留守儿童爱心工程,将挑选责任心强、工作能力高的教师担任留守儿童的“爱心爸爸”和“爱心妈妈”,弥补他们的感情缺失,促使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3.继续加强家校、社区联系,积极办好家长学校。
总之,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和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我校将继续把“留守儿童”教育作为一项“爱心工程”来抓,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以实际行动构建和谐校园,让 小学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第三篇: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回族镇王西小学校园环境幽雅,布局合理,人文气息浓郁,绿化率达30%,是一所高标准、现代化、有特色的乡镇学校。我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开放式办学、全方位育人。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优秀的老师群体、丰富的校园文化、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突出的教育业绩,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尤其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实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尝试,我们的做法是:
一、摸清现状,分析实情
回族镇王西小学位于回族镇王西村,人口5000多人,耕地少,外出务工人员多,我校有574名学生,学生来源广,但其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我校开展了“留守儿童”专项调查工作,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校“留守儿童”总数为113人,占学校学生总数的19.7%,但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却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牵动着广大教职员工的心。
“留守儿童”大致分为四类:一是祖辈监护型,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形式,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32%;二是父母单方监护型,就是由父亲或母亲一方监护,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60%;三是亲朋监护型,即由亲戚(非直系亲属)朋友代为监护,属于这种类型的“留守儿童”约占5.3%。四是单亲或孤儿约占2,79。“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监护的缺乏”,使得“留守儿童”的情感、心理、生活、学习乃至人格方面都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公平。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体现;不仅是对不断发展的劳务经济的支持,也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二、组织保障,构建网络
1、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由学校校长尚利军任组长、副校长薛果红、魏红军任副组长,政教处主任、各班主任任成员,广大教职员工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教育科研为切入点,走特色办校之路,开始探索和尝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学校构建了立体育人网络:一是寻找代理爸爸和妈妈;二是学校政教处具体负责,各班主任具体实施,师生员工多位一体,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学校先后出台了《留守儿童奖励制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留守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职责》、《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与此同时,我校一直以来注重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工作保障机制:
1、完善教育责任追究制,实施了“楼道值勤制”、“五分钟报告制”、“全员育人导师制”、“课堂督导制”,充分关注“留守儿童”,确保育人安全一流。
2、学生测评,学情调研,重过程,重竞争,重协作,确保育人服务一流。
3、校园、教室,净化、亮化、美化,确保育人环境一流。
4、每期召开“留守儿童”工作研讨会、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德育及安全工作现场会、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表彰会,评选“先进代理家长”、“先进育人工作者”、“先进班集体”,确保育人奖励机制一流。
四、拓宽思路,活动育人,开展“十个一”活动
1、建好一个“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立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儿童档案袋,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和dvd机、一台计算机、有一定数量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每天安排一名老师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家”中开发活动。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
学校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落实一名代理家长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4、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各班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各班要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6、谈一次心。代理家长每周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7、读一本好书。老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三年级以上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书评,陶冶学生的情操。
8、写一封亲情书信。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过一个快乐的生日party。各班要建好“留守儿童”学生生日,记入档案(同生日的人数多时,开特别座谈会),要大力开展“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广播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10、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老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我校作了大量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成绩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信心有了,自理本领多了,自立能力强了,理解父母深了,人格更加健全了,学校教学质量也显著上升了。
我校的“留守儿童”人数多,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但是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今后我们将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省市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文件精神,努力践行学校“育人至上、和谐发展”办学理念,谨遵“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校训,进一步加大“留守儿童”工作力度,做细、做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让他们感受到春风沐浴雨露、健康快乐和谐成长,从而拥有自己美好的明天!
第四篇: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白云区牛场乡中心完小“留守儿童”
教育工作介绍
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地处白云区最边远的山区,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辖13个行政村,共11912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以上。每年都有2000余人外出务工,占青壮年人口的三分之一,这样就产生了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因此,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成了牛场乡中心完小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一、基本情况
牛场乡现有10所小学(其中6所为教学点),有学生796名,教师78名;1所初中(名为白云区民族中学),有学生460名,教师39名。目前,全乡共有留守儿童(小学)87名,其中乡中心完小71名,占该校学生的18%。
2009年9月乡中心完小建立了白云区首家“留守儿童之家”,由中国“娃哈哈”集团捐赠25万元,白云区人民政府匹配117万元,修建了留守儿童宿舍楼一栋。成立“留守儿童之家”时有留守儿童83人,占学生总数的22%,是一所留守儿童聚集学校。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充分体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关爱,该校采取了积极措施和方法,做了大量的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由乡中心校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校校长为成员,各校又成立了相 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做好“留守儿童”的工作职责,教师作为义务工作人员,聘请了专门的生活老师,深入学生家中进行调研,综合分析“留守儿童”身上的优点和缺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关爱行动。同时,把“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工作纳入学校班子成员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评估和考核,年终对教师个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
2、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学校先后制定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制度》、《“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牛场小学还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工作人员职责、代理家长职责、跟踪反馈制度等,切实做到有章可循。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对“留守儿童”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把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地址、打工地址、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的住址、联系电话登记在册,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有《“留守儿童”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登记表》、《“一帮一”结对情况登记表》、《留守学生个案记录》等,学校收集了他们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有关评价。
4、突出重点,创新亮点。针对留守儿童中午休息、下午放学、周末及寒暑假教育的管理问题。学校紧紧抓住午休和下午放学两个重点时间段,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成立“留守儿童之家”后,每天开放图书室、网络浏览室;晚上组织学生进行晚自习,并有专门的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学校开展了结对子帮扶,周末行动家教讲座等活动,建 2 立了学校与村庄,村庄与家庭,家庭与学校的跟踪反馈机制,从而形成了村庄、学校、家庭三者相互联系的教育管理链。
三、主要做法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牛场乡中心完小面临这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始终在关爱“留守儿童”中尽力做到更细致、更深入、更全面,让“留守儿童”能快乐健康地成长,让家长能安心地从事自己的工作。
(1)牛场小学免费为学生提供住宿,并且精心布臵寝室。学校没有收取学生的住宿费和管理费。寝室内布臵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每室有“温馨小家”牌,就是在每室门上显示学生的相片,每个都是这个家的成员。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学校在宿舍管理室开通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想亲人时能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从而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学习上优先辅导。学校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他们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晚上安排一定时间上晚自习,让教师义务对学生进行辅导。
(4)生活上优先照顾。学校有“留守儿童”一至六年级不等,针对“留守儿童”动手能力差,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现象,学校每年根 据各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生活技能培训,举办留守儿童生活技能比赛。例如洗衣、叠被、钉钮扣、削苹果、烧菜做饭包饺子等,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学校力争对留守儿童做到了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5)建立心理咨询室,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想亲人、孤独、还有少数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通过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心理矫正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在校生活、学习的快乐和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他们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6)每学期开始,班主任老师对每位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摸清家长在外工作或生活的的地址、联系电话。通过电话联系,就“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家长进行交流。利用家长回来探亲这一段时间,通知家长到校上课。让家长获取更多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教育信息。学校还给家长讲,争取寒暑假孩子带到了他们打工的地方,让他们感受父母在身边的快乐,感受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同时让他们亲历家长养家糊口的艰辛,使孩子真正受到感恩教育。
(7)为“留守儿童”提供娱乐场所。学校设有电视室,他们可以观看电视;开放图书室,让他们能阅读书籍;开放电脑室,他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游戏和上网学习;再是坚持带动他们进行文体娱乐活动,让他们在团结友爱互助合作中得到快乐,增强体质。
(8)加强对“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学校住校生不收费,每天有固定补助8元的生活费。学校适时联系社会各界到学校资助。如: 2010年的“六一”儿童节期间,联系省总工会到学校慰问留守儿童,给学校捐助学习和体育用品等,资助了2.5万元,为每位学生发放了一个书包,并发给20名困难的“留守儿童”每人200元的慰问金。
以上是牛场乡中心完小“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具体做法的介绍,其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敬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学校今后的工作更上一个台阶。5
第五篇: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你们好!
欢迎大家到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留守儿童是一个弱势群体,为了能够让他们在学校找到家的感觉,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能让他们健康成长,我校于2011年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本学期我校有留守儿童39名,其中留守女童18名,七年级21名,八年级4名,九年级1名。为了让留守儿童拥有一个便利、欢跃的生活环境,学校为了留守儿童有一个宽松、便利的活动场所,特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在留守儿童之家配置了电视机1台、电脑3台、亲情电话3部、图书(校图书室)、报刊杂志、活动器械(各类体育器械)、及饮水机等设施。
二、学校关爱留守儿童的主要工作
(一)组织保障,关注留守儿童
1.各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班主任任成员,广大教职员工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我校一直以来注重机制创新,建立健全了“留守儿童”工作保障机制,制订了《留守儿童帮扶制度》。
(二)特色育人,关爱留守儿童
1.根据学校实际,组织留守儿童开展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外活动;
2、帮扶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了解孩子的生活与学习。
3.开通亲情电话、亲情视频,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
4.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维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5.每年以“五四”青年节、“一二.九”运动为契机,给留守儿童特殊的照顾,拓宽他们的参与面,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自强,懂得团结,知道感恩。
6.开展留守儿童“座谈会”、“集体生日”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营造爱的氛围。
7.每年清明节带领留守儿童为革命烈士扫墓,以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
8.每学期带领留守儿童到敬老院、街道、河边打扫卫生,对留守儿童进行德育教育。
三、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
2.部分留守儿童难以沟通。
3.设施设备不足:缺少“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室”;部分器材设备不足,不利留守儿童特长培养。
总之,我对留守儿童工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会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利用“留守”这一资源,教育留守学生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 人格,促使他们健康的茁壮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