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里蔡小学关爱留守儿童
关爱留守儿童,构建和谐校园
八里蔡小学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您们好:
我们庄周八里蔡小学,地处城南开发区内占地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五百多平方米,现有教师17人,学生326余人,留守学生63人,占学生人数的20%,学校以“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敬业育人、特色育人”为主线。在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注重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为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我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成立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
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具体抓的三级联动责任制。多次召开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会议,把此项工作摆在学校重要工作位置,让全校教师充分认识到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创建文明校园的重要举措关系着家庭和社会,是民族发展的大事。
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为便于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全体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校性摸底、排查,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家底,建立了“留守儿童”专门的档案和联系卡,主要包括学生的住址、父母的联系地址、电话、委托监护人等有关情况。我校发动全校教师走访学生家庭、与家长交流沟通、掌握了“留守儿童”第一手的资料,根据掌握的信息,建立“留守儿童”信息库。经常对留守儿童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情况了解,进行交流谈心、家访并及时做好记录,使“留守儿童”处于始终有人关爱的环境之中。
三、成立 “留守儿童之家”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包括“爱心图书室”、“多功能室”等留守儿童活动室,开通了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随时与家长沟通,给家长写一封书信,弥补这些孩子“亲情上的缺失”。要求留守儿童的家长平时多给孩子写写信打打电话,多多了解孩子在学校、家中的情况,关心他们心灵上的感受,使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心灵上得到了安
慰。许多家长都说:我的孩子长大了,真的要谢谢老师,是你们教我如何教育孩子的。
四、开展帮扶结对活动
我校为留守儿童选配了教师与他们结对,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在生活上给他们给予帮助,在学习上进行辅导;并选配了优秀的学生和学生干部与留守儿童开展“几+1”结对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学习上互帮互助,成为知心朋友。许多学生还邀请留守儿童到家里做客,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馨。
五、抓好心理疏导
我校杨春老师通过《心理健康辅导员职业培训》远程教育学习,获得了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职业培训证书》,具有丰富的儿童心理咨询经验,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孤独、自卑、自弃等不良心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心理缺陷、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咨询、召开主题班会、队会等途径,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书画比赛、读书知识竞赛、献爱心募捐活动,一年级学生牛振东因患病下半身失去知觉,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对其进行生活、学习热情帮助,并积极捐款。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全体学生受到爱心教育。开设第二课堂、成立美术、体育、舞蹈、音乐兴趣班,丰富他们的生活与学习,让他们感受的生活与学习的快乐,家的温暖。让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来自学生、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爱,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外,县教育局、多次到我校对留守儿童工作进行调研。在教育局和中心校张占军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进一步加强,使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今后,我们会继续把“留守儿童”教育作为一项“爱心工程”来抓,把工作做得更细致,以实际行动构建和谐校园,让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温暖的家。
2011年9月19日
第二篇:蔡庄小学《关爱留守儿童》
蔡庄小学2010---2011第二学期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蔡庄小学
2011-6-28
蔡庄小学2010---2011第二学期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盛夏时节,硕果飘香。在这丰收的季节里,为进一步总结经验,便于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本期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如下:
一、所做工作。
1、制定了学期工作计划,明确了本期工作内容。
2、按区教育局相关要求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认真、详细地开展了本期留守儿童(重点是7-15周岁适龄儿童的情况)摸底、核查统计,最终规范制表上交。
3、统计上交了本期马寨乡蔡庄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调查表。
4、下发了关爱工作记录表,及时收交检查教师关爱工作。
5、积极参与了为鼓楼小学募捐活动工作,为留守儿童、特困儿童献出爱心。
6、利用王店中心小学学生溺水事件开展了留守儿童安全防范警示教育。
7、开通了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开放心理咨询室,为留守儿童搭建亲情交流平台。
8、迎来了中心学校领导一行参观考察。
9、配合中心学校完善上交了留守儿童有关资料。
10、及时开展了教师关爱工作心得、经验交流。
11、参与中心校举行的《红歌伴我成长》歌咏比赛
二、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关爱工作不够深入,至今仍有留守儿童不认识自己的代理家长。
2、教师的关爱工作记录填写不规范。
3、缺少关爱图片资料。
三、改进措施。
1、继续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关爱工作。
2、认真规范地做好关爱工作记录。
3、强化图片资料的收集、整理上交工作。
本期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已经结束。我们期望在中心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我校领导和全体老师的大力支持下,今后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能够继往开来、再创佳绩。
蔡庄小学
2011-6-28
第三篇:蔡立杰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事迹(精选)
磨子潭镇胡家河小学教师蔡立杰关爱留守儿童先进事迹 蔡立杰,男,198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霍山县磨子潭镇胡家河小学教师,本科文化,胡家河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成员。
磨子潭镇胡家河小学座落在素有霍山“南大门”之称的磨子潭镇。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大别山深处的农家子弟,据统计,留守儿童占50%以上,他们或靠爷爷奶奶的照顾,或寄靠在亲戚家,于是对留守在家的孩子教育管理就成了学校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尤其是蔡立杰老师在关注“留守儿童”工作中,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蔡立杰老师一直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同时,还兼任班主任以及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工作。近年来,我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我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我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
一、诲人不倦,架心灵之桥
正确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真正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为了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我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进行情感交流。学生蔡家伟因父母离异又无暇照顾她而被托寄在爷爷处,年老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小家伟的思想受外界诱惑出现较大的波动。我发现后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状况,与之亲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感觉他的心灵与我靠近时找适当的时机与其促膝谈心。我俩在用真心交流后,小
家伟的思绪恢复平静,他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二、找闪光点,铺情感之路
“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就需要长辈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西方教育流行一句话:“孩子是没有错的。”所以,要尽量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扬他们的特长,并适时加以引导。学生汪松涛,自他出生以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从小就被扔给奶奶照顾未感受父母之爱,心灵寂寞。在受人迷惑接触过一次网络后,他便被网络的新奇所吸引,心之所向,行为之动,于是他背着人深夜到网吧通宵上网,且有愈陷愈深之势。我发现这一状况,便找他来谈话,先述其优点并表示对他的好感,后询问这一段时间他精神不振的原因。在他不肯说真话时,我点破其不实,并暗示已知实情。谈话间,我注意技巧和方法,因为美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像这样的留守学生并非本质的恶劣,而是心灵寂寞缺乏关爱误入歧途。我于是经常询问他的生活,给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转变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其自信心。当该生出现反弹波动时,我及时调整教育思路,使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
三、视同己子,沐爱之阳光
由于农村学校地域特殊性,多数“留守儿童”上学都比较远,且安全意识较薄弱,这样他们就充满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而且有些安全隐患是十分严重的。
学生蔡文珺,父母离异,奶奶充当临时监护人。由于家离学校远,他便在学校附近租一间房单独住宿,双休日才回家。他特挑食,个头较小,但酷爱运动。一次,他在打蓝球时不慎摔下将左手的手腕骨折断。当同学们向我报告后,我迅速到他跟前,看到他用右手把受伤的左手端着,他脸色苍白,嘴唇发乌,不停地颤抖,我吓住了。说实话我是第一次见到人手腕骨折,但想着孩子这时更疼更怕,我镇定下来,并用双手托住他的身体,找来几位学生,迅速将他送往胡家河卫生院。一路上,我一个劲安慰他:“没事的,别怕!”医生拉骨并找准位置接骨时,我紧紧抱住他不让他乱动,口里还一直说:“一会儿就好了,听话好孩子。”看他疼得额头上冷汗直冒,我心里真难受,我跟他说:“疼就喊吧,别憋着。”但他的坚强更让我感动,我让他把头靠着我的肩膀上,希望这份依靠能让他减轻一些痛苦。在整个医治过程中,我感觉我跟他就是父子子,他对我依赖极大。事后,针对这一突发事件,我作了很深的反思:教师对留守学生不单是应该在道德品质方面、学习方面进行教育,还应该在安全方面加强教育
几年来,蔡立杰老师为学校的留守儿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孩子生病了,他是家长;乱花钱了,他又成了账房先生;想家了,带到家里做上好吃的;想父母了,他经常用自己的手机为他们免费开通了亲情热线;无聊了,她创建了“图书角”,购置了大量的活动器材;学习掉队了,他又开展了“一帮一”活动;夏天,为他们泡上一壶清凉的菊花茶;冬天,为他们送上一个暖暖的热水袋;哭了,他轻轻地替他们擦掉眼泪;笑了,和他们一起开怀。
为了打开留守儿童的心门,蔡立杰老师多次开展以“给远方的父母写封信”“我想对汶川小伙伴说”为主题的班会,让留守学生去体味父母在外挣钱的艰辛,感悟灾区同龄小伙伴经历过的生存考验,教育他(她)们要珍惜美好生活。其他的被他照顾管理的留守学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等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蔡立杰同志热爱留守儿童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受到了校领导的一致好评,是山区留守儿童之家的“优秀家长”。
2012-12-3
第四篇: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制度
1.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机构。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及各班主任为组员。
2.做好留守儿童基础信息调查工作
各班班主任在每学期初要对本班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正确无误地掌握本班留守儿童的动态信息,并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的现居住地、现监护人(或托管人)的姓名、关系及联系方式、父母工作单位及通讯方式等情况。
3..班主任要做到“三知、三多和三优”。三知:知道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监护人(或托管人)情况、父母外出务工情况; 三多:对留守儿童在生活上多细心照顾、学习上多悉心指导、心理上多耐心引导;三优先:学习上辅导优先,生活上照顾优先,活动上安排优先。
4.班主任每月至少要与“留守儿童”托管人或监护人联系一次,保持与外出打工的父母孩子经常性沟通,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班主任每两周至少与留守学生谈一次话,与他们进行零距离交心,了解他们近来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成长导师要坚持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每学期都要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对父母均外出的留守儿童更要特别关注,了解他们在家生活情况,家中现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与沟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
7.利用政治学习之际,由学校安排大队辅导员或心理辅导老师组织留守学生开展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活动,倾听他们的想法,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每学期活动不少于2次。
8.建立家校互动机制,每学期召开一次留守儿童监护人会议,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临时监护人进行培训,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第五篇:新开小学关爱留守儿童
学校工作简报
(2013年第6期)
果瓦乡新开小学 编 2013年6月12日
与留守儿童共度端午节
2013年端午节清晨,果瓦乡新开小学彭忠旭老师带领他的八名学生来到了学校,准备在这里开始一个愉快的节日。彭老师通过精心布置,自己掏钱,做好充分准备,亲自教同学们包粽子、包饺子。
中午,吃完粽子和饺子,彭老师还和同学们一道游山玩水。
师生共度端午节,欢声笑语情意浓。彭老师说,这八名同学是他们班的留守儿童,今天是个快乐的节日,但没有父母在身边是他们最大的缺憾!让他们和老师一起过,他们真的很快乐!
学校校长蒋欢也参加了这次活动,他强调: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对留守儿童,我们学校和老师要真正做到了情感方面的关爱和帮扶,彭老师的教育方式值得大家学习!
新开小学 2013-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