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节粮型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
来宾市节粮型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
莫靖川(来宾市水产畜牧兽医局,546100)
1来宾市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现状
1.1基本情况
来宾市肉牛出栏量和存栏量排全区第二位,肉羊居第三位。据统计,2008年,全市牛出栏11.52万头,年未存栏32.98万头;羊出栏14.5万只,年未存栏14.02万只;黑白花奶牛存栏1383头,奶水牛存栏2855头,产奶量1081吨;鹅出栏13.72万羽,存栏11.45万羽;兔出栏30.32万只,年未存栏25.85万只。2009年上半年肉牛出栏5.74万头,增长11.9%,山羊出栏
8.1万只,增长11.7%,牛奶产量1777吨,增长19.7%。
1.2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全市可利用的草地面积676.12万亩,人工种草和改良种草面积19.12万亩;农作物秸秆年产量100多万吨,甘蔗尾叶产量200多万吨,农作物秸秆基本上是晒干后收回利用,很少经过切碎,再氯化、青贮利用。2008年全市农副产品(含甘蔗尾叶)利用86.1万吨,利用率29%。
1.3 规模养殖发展情况
上半年统计,全市规模养牛场221户,存栏3201头,出栏1830头;奶牛养殖户32户,存栏奶牛4867头,其中黑白花1328头,水奶牛3539头,产奶1777吨。规模养羊场590户,存栏羊
5.33万只,出栏2.85万只,存栏能繁母羊4.18万只。规模养鹅场27户,存栏2.16万只,出栏3.16万只。规模养兔场236户,存栏5.3万只,出栏3.84万只,能繁母兔1.23万只。全市现有一家种羊场,存栏基础母羊300只,年产种母羊约500只;现有种兔场236个,大多是自繁自养,能均衡向社会供种兔的有98户,存栏种兔0.86万只,年供种兔的能力约10万只,种兔主要销路是本地市场及周边地市。
2推进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2.1抓基地建设,抓优势产业带建设,抓好示范样板,以点带面。
一是着力建设以兴宾区、武宣县、象州县为主的水奶牛产业带和肉牛育肥区;二是建立忻城县、兴宾区为主的山羊优势产业
带,突出发展种草养羊实施舍饲圈养;三是出台优惠政策,抓好养殖小区建设,落实信贷资金350万元。
2.2抓科技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通过开展养殖业科技大培训活动,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草畜动物生产水平。一是狠抓好牛羊的人工授精,加快优良种畜扩繁;二是加快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最大限度地挖掘草食动物生产能力。三是适度发展规模化饲养,改单一放牧为放牧与舍饲相结合,推广轮牧和催肥制度。四是开展秸杆氨化、青贮养牛。
2.3抓龙头企业,加快草畜动物产业化进程。
主要是加大对广西皇氏乳业有限公司的支持,帮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深化和完善“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实行公司负责提供幼牛等生产资料、信用社负责生产资金信贷投入、畜牧部门负责配种饲养技术服务、农户负责养牛、公司负责收购牛奶加工销售、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监督保障合力执行的模式,提高草食动物产业化经营水平。
2.4抓标准化建设,积极推行草畜动物标准化生产。
一是完善我市兽医检验所和防疫冷链设施,推行草食动物防疫承包制,实行强制免疫,全面实行免疫标识制度,二是加快制定和实施奶水牛、山羊标准以及奶产品质量标准,建立优质肉牛评定分级方法与标准,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三是加快建立一批草畜动物养殖示范基地,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打造无公害草畜动物产品品牌。
2.5抓市场流通,完善草畜动物市场贸易体系建设。
一是兴建一批能够贯通城乡的特色产品市场,开辟长期、稳定、广阔的农副产品和加工产品流通渠道,充分发挥其集散和推动作用。二是扶持10家牛羊销售专业协会或合作经济组织,壮大既懂技术又善于经营的牛羊营销和经纪人队伍。三是加快信息网络建设。
2.6抓品种改良,搞好草食动物基础性工作。
一是继续抓好牛羊人工授精技术员的技术培训工作,开展牛吕改现场培训和技术交流10次,培训村级配种员180人次;二是坚持抓好牛品改良工作。上半年全市进行牛杂交配种30058头,产仔16571头,巩固村级牛改点216个。三是加强牛同期发情工作,开展牛同期发情850头。四是抓好羊品改工作。全市建立山
羊人工授精配种点20个,开展山羊人工配种1200只,上半年生产杂交羊777只。
3重点节粮型畜禽养殖养殖的收益情况
全市活牛收购均价15-18元/公斤,活羊17-20元/公斤,兔子18-20元/公斤。各县(市、区)及大乡镇都有一家不同规模的屠宰场并设立牛肉、羊肉销售点,牛肉销售价为35-40元/公斤,羊肉40-45元/公斤,兔肉17-20元/公斤,鹅肉14-16元/公斤。目前全市尚没有畜产品加工厂,畜产品主要以活畜的形式销售。
3.1养牛生产经调查,如果饲养杂种架子牛按市场价每头可获利600-1000元;饲养本地架子牛每头获利300-500元。饲养本地母黄牛年产一胎,产下一岁的小牛纯收入约600多元;本地母水牛,三年产两胎,每头小牛纯收入1000元左右。
3.2奶牛生产来宾市的奶牛销售价格仍然稳定,2008年新鲜水牛奶收购价保持5-6元/公斤,农户饲养1头奶牛自产自销可获利3000-4000元,公司统一收购利润2000-3000元。
3.3山羊生产开展人工种草,舍饲圈养,按自繁自养计算,出栏一只本地肉羊需1年时间,可获纯利100-150元,杂交羊需8个月左右,可获纯利200-300元。
3.4养兔生产肉兔生产每只获利20元左右。
4节粮型畜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4.1认识不足,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存在问题。
2009年政府预算报告中农林水事务费1821.74亿元,占5%,其中畜牧业投入未标明出比例,来宾市建市以来也没有规划畜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畜牧业的保障机制没有健全。近两年来,国家只对能繁母猪建立了保险,对整个行业来说做得还不够。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认识问题,各级政府对畜牧业的认识不足,指导思想存在误区、发展思路和模式也存在问题。如一味地强调规模化生产、完成政府工作任务,畜牧业投入一味地投入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特别是建筑方面等。
4.2社会化服务体系跟不上,服务设施不健全,出现技术脱节现象。
全市畜牧兽医技术队伍中,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在编人员
只有两个人,主要工作以检疫和防疫为主,畜牧工作抓不上,市、县级主要以管理和项目实施为主,面向基层抓好畜牧生产几无可能。这样一来,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广大养殖户就没有建立
起真正意义上的桥梁作用,难于将先进实用养殖技术普及到广大养殖户中。
4.3动物防疫的老大难问题没有解决。
表现在:疫病防治手段落后,疫病防治难度大,管理水平急
待提高。动物常规免疫注射难,收费难,免疫反应死亡补偿难,疫情处置难,免疫的密度和质量达不到国家要求。突出问题是:疫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防疫、检疫、监督的各级机构基础设施相对简陋、仪器设备老化、技术落后,畜产品兽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不同程度的存在。
4.4缺乏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带动,产业化进程低。
以“公司+农户”带动全市发展奶牛生产的龙头企业只有一
家,即广西皇氏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肉牛、肉羊、肉兔及养鹅生产都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也没有畜产品加工企业,只能以原始方式出售,附加值非常低。养殖协会、经济能人或专业合作组织社带动能力有限,产业链无法延伸,产业进程低。
4.5缺乏资金投入,畜牧业基础设施没有得到改善
各级政府在资金投入上,对畜牧业的倾斜和扶持不够,畜牧
业仍处在自发的发展状态。部分养殖户由于受传统观念和资金短缺双重制约,在扩大规模、扩大生产上只能靠自身积累资金来完成,没有外援资金帮助和扶持,只能小规模经营,经济效益低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银行信贷难的现象较突出。
4.6产业结构调整进度缓慢,草食动物仍属短腿
2008年全市肉类总产量中,猪肉产量9.09万吨,占72.5%,牛肉占8.6%,羊肉占1.8%,禽肉占15.3%,表明我市多年来调整的养殖结构还很缓慢。目前我市拥有的养牛生产全区第一、山羊生产全区第三,但与我们所拥有的庞大资源极不相称。据统计,我市甘蔗生产全区第二,人均耕地面积全区第一,可利用的草地面积676.12万亩,草资源、甘蔗叶及农作物资源十分丰富,但开发利用率不到10%。
4.7组织化程度低,科技信息建设滞后
一此养殖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社是在政府指导下成立的,一些是为了完成政府任务而设立的,其运作也按政府的意志去操作,经济能人大打折扣。那么自发形成的经济组织或养殖协会,要不断壮大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科技信息方面,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发挥不够,畜牧科技人员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
草食动物的生产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单项的、局部的多,常规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开发意义的、系列配套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少,从而影响了草畜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5下一步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思路和建议
5.1以区域化布局推动优势产品基地建设
来宾市草食畜禽优势产品区域化布局之一是以兴宾、象州、武宣、忻城为主的肉牛重点生产区;二是以兴宾、象州、武宣为主的奶牛生产区;三是以兴宾、忻城、合山等为主的山羊重点生产区。各地方应根据水产畜牧业优势产品区域规划,充分开发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突出重点和地方特色,广泛发动群众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集中力量发展草食动物生产,使之在一定区域内迅速形成规模化生产,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5.2以重点加工型企业搭起产业化的龙头
没有加工型龙头企业,畜牧业就谈不上现代化发展。造成龙头企业少而小的原因,除了政府推动不力、政策扶持不足等方面的因素以外,产品生产规模偏小,总量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我市2009年刚投产的广西皇氏乳业集团来宾乳品加工厂,年加工生产能力第一期就达2万吨,而目前我市只能供应5000吨的原料奶。没有充足的原料,很难吸引加工型龙头企业。而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就难以把生产规模做大。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在生产规模较小、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的来宾市,要大力发展加工型龙头企业,就要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立优势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和宣传推介,在土地出让、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到来宾投资建厂,建立加工型龙头企业。
5.3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挺起产业化的脊梁
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来宾加快水产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第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和运作机制,提高会员养殖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会员经济效益,以吸引更加养殖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社,迅速扩大会员人数,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第二,要加快发展新的专业合作社。一是在现有的养殖业行业协会比如养猪协会、养兔协会等协会的基础上改造而成;二是在现有的养殖小区的基础上,以养殖小区内的养殖户为主体,吸收周边的养殖大户
成立养殖业专业合作社;三是在前几年成立的养殖业联合体的基础上组建新的专业合作社;四是由龙头企业牵头,带动相关企业、规模养殖场(户)、饲料兽药经营户组建新的专业合作组织;五是由畜禽鱼产品经销大户牵头组建新的专业合作社。2009年全市计划新成立66个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力争到2010年,使全市的规模养殖场(户)绝大多数都参加专业合作社,大家抱团发展,共同参与市场竞争和承担市场风险。
5.4以完善的市场体系撑起产业化的基础
畜禽鱼交易市场和饲料兽药市场是养殖业产品交易地和信息集散地,在水产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建设和完善产品交易市场体系是我市水产畜牧业产业化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是建立大型综合性畜禽鱼产品批发市场,为市内外规模养殖场(户)提供批发交易平台。二是在改造现有的县城农贸市场中的畜禽鱼产品交易区,扩大市场规模,增加交易摊位,完善防疫、检疫、消毒以及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三是根据畜禽鱼产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和优势产品区域布局,在某一产品生产相对集中的中心集镇建设专业交易市场,为小型养殖场或农村散养户提供市场交易服务。重点建设象州县石龙镇肉牛专业交易市场、武宣县二塘镇肉牛专业交易市场等。
5.5以强有力的金融扶持疏通产业化的血脉
畜牧业投资回收期一般6-7年,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必须要有国家投入,离开金融的支持来谈现代化畜牧业是不现实的。我市畜牧业特别是草食动物发展较慢,原因有很多,但缺少资本的投入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加快产业化发展,必须在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土地使用、税费减免以及财政补贴等国家扶持水产畜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政策性信贷银行、商业银行和农业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对水产畜牧业的机制,为广大规模养殖农户提供便捷、可靠的金融支持。
5.6以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产业化的优质服务
建立和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市、县、乡三级水产畜牧业专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其次,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健全草食动物良种繁育体系,为广大养殖场(户)提供优质种苗。第三,要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第四,要建设草食动物信息化服务体系。开展规模养殖场(户)登记备案工作,对规模养殖场(户)和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实行网络化管理,搭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与市场对接渠道和联系沟通平台。
作者:莫靖川(1973—),男,兽医师,1996年广西农业大学毕业。联系电话:***。先后在《中国畜牧杂志》、《养猪》、《广西畜牧兽医》杂志上发表10多篇论文,分别是:《虫克星对山着蚧螨病的防治效果》、《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与抗生素对肉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有机铬对母猪繁殖性能的效应试验》、《猪日粮中有机铬适宜添加量的研究》、《忻城县生态养羊的综合措施》、《忻城县北更乡山羊圈养调查报告》、《来宾市推进生态养猪的经验和体会》、《来宾市节粮型畜牧业发展问题的调研报告》、《当前来宾市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发展对策》等,2009年《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低的研究》获来宾市第一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三等奖。
第二篇: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畜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畜牧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加快畜牧业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局对全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质增效、增强产业竞争力为主线,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使全区畜牧业得到了协调、稳定、持续发展,龙头企业和养殖小区规模不断壮大,养殖户收益不断提高,畜牧经济总量再上新高,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0%。截止到目前,全区生猪饲养量62万头;牛1.8 万头;羊饲养量 4.4万只;禽饲养量163 万只。畜牧业发展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畜牧业主导产业地位初步确立
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又有新提高。今年全区畜牧业总产值将占农业总产值40%,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畜牧业在加速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和地方财政收入,保障市场供给和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将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另外,大用集团、华英集团均已落户我市,投资成立综合性龙头企业和大型家禽养殖小区,这更将推动我区畜牧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饲养规模上水平,基地建设发展迅速
2008年新建养殖小区19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6个,肉牛养殖小区5个,蛋鸡养殖小区3个,肉鸡养殖小区5个,这些小区的建成不仅使我区畜牧业发展上了新台阶,同时又带动周边养殖的积极性。
(三)、建立完善疫病防控监测体系
一是建立了区动物疫病建设中心化验室,并通过了省市项目组的验收,近期将投入使用。化验室的建成将迅速提高了我区动物疫病的诊断能力,为全县养殖户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通过实施4个乡镇防检站建设项目,提高乡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三是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目前全区聘任村级防疫员 名,通过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与服务体系。彻底解决了养殖农户的技术服务之忧。四是认真落实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和免疫监测工作,保证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近年来全区没有重大动物疫情发生。
(四)、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国内外畜产品市场发展。近年来,我们在加大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的同时,严格了饲料、兽药执法监管。每年开展了两次畜产品质量安全拉网式大检查,严肃查处违法案件,重点打击了无证经营及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饲料、兽药的行为,杜绝了使用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品的现象,从源头上保证了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保障了群众的肉食品安全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稳步推进发展
2008年我区共争取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3个,资金 万元。母猪补贴 万元。基层乡镇项目 个,资金 万元,这些项目的引进,有力的推进了我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六)、建立合作组织,带动产业发展
为了提高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户的素质,创立品牌形象,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区委、区政府及畜牧等部门积极引导,成立了由养殖大户为主的产业合作社6个,他们在防疫、引种、饲料、销售、价格等形成合力,并定期开展培训和座谈。目前,参加产业合作社的会员已达500多户,这些会员既是科学养殖的示范户,又是自治组织的带动人,通过他们宣传,示范带动了我区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我区畜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畜牧部门的努力下,我区畜牧业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有些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产业化结构有待完善
目前,我区的畜牧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农民与企业间大多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尚未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养殖户受市场影响的因素较大。行情好时,都抢着饲养;行情不好时,又都放弃生产,造成了产品的“短缺”和“过剩”的交替出现,市场难以搞活,产销衔接不畅,市场竞争力弱,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
(二)、发展资金较为短缺
畜牧业同种植业一样,属弱质产业,自身积累能力差。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对发展畜牧业投入能力较弱,所以很难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很多农民对奶牛、生猪、蛋鸡等畜禽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资金不足,只能到农村信用联社贷款。而农村信用联社发放贷款时需要担保,散户一般经济实力较差,很难找到人来担保,影响了养殖户的正常经营和发展。另外,信用社对养殖户的贷款利息高、周期短(利息超过一分,周期一般不超过1年),对见效周期较长,一般要一年以上才能见成效的产业不适用(例如:养牛户往往没等到有收益时就需偿还信用社的贷款),这也制约着畜牧业的发展。
(三)、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亟待解决 目前,畜牧业正由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随着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规模越来越大,一个村里每家都养,或者一户养上千头猪、万只鸡,仍然作为庭院经济,所产生的大量粪尿等排泄物如不及时处理,随时都能对人类和畜禽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农业上由使用有机肥逐渐转向使用化肥,使大量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造成公害;由于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使用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金属微量元素已成为畜禽防病治病、保健促长的需要,经济利益驱动和科学知识的不足,滥用上述药物的现象普遍存在,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同时由于城区发展迅速,原来的饲养区很多变成了市区,不再适合养殖。
三、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 提高认识,大力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环境 发达的畜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农业建设的突破口。大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是高层次、高起点、高水平、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区的畜牧业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副业,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产业,它已撑起了农业经济的半壁河山。当前要进一步加大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重要地位、重要作用的宣传,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氛围,真正把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列入现代农业建设,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
(二)多渠道破解资金、土地难题。资金不足的问题一直是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加大地方金融部门的支持力度。规模发展畜牧业,离开金融支持寸步难行。商业银行、农发行和基层信用社要将本地规模养殖户纳入信贷重点,对农户发展规模养殖要适度提高授信等级,增加信贷额度,放宽抵押贷款条件,允许养殖户利用养殖场房、设备等进行抵押贷款,以解养殖户燃眉之急,推动畜牧业跨越式发展。新建养殖场征地依照政策属农业用地,征地时需各级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三)抓好技术培训工作。通过有计划的培训,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各乡镇每年要结合防疫工作的开展,切实加强对村级防疫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村级防疫员的技术能力,通过扎实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民,尤其是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培训,使他们成为生产的组织者,又能成为生产的服务者,通过他们带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形成有机连接。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切实增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要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搞好服务,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开发和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精深加工,打造名优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我区畜产品的外销量,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凡兴办畜产品加工企业的,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现有的龙头企业要采取设立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无偿技术服务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更加紧密、稳固、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实行订单农业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实现双方在资金、劳动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互惠双赢。同时发挥合作组织的应有作用,形成我们自己的航母舰队,去迎接市场的挑战。
(五)强化区域布局,突出抓好适度规模养殖
适度规模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按照“布局区域化、品种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要求,着力抓好现代养殖示范区、以年出栏生猪3000头以上,肉鸡5万只以上,蛋鸡存栏3万只以上,奶牛存栏150头以上为标准,高标准发展适度规模养殖,重点培育一大批规模养殖专业户。
(六)坚持科学治污,切实解决畜禽养殖面源污染问题 随着规模养殖业的形成,畜禽粪污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环保问题,要下大力气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当前,要结合我区实际,可采取“雨污分流——干湿分离——沼气池——沼液存储池——人工供给蔬菜果园利用——生产无公害蔬菜水果,沼气池供自家利用”的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沼气建设走出村子,紧跟养殖(场)户,同时大力推广生态养殖,努力为当地群众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生活环境。
(七)加大动检、疫情防控力度,确保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安全 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认真按照“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好春秋普防、月月补打工作,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确保免疫动态密度达到 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 70%以上。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旦出现疫情,要迅速启动预案,按照“早、快、严”的原则,落实“五强制,两强化”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确保“有疫不流行,有病不成灾”。
要加强疫病预防与监测,重点指导和帮助养殖小区、规模场(户)完善防疫设施和制度,强化日常消毒。加大市场运输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全面推进动物标识和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严格产地和屠宰检疫,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密度和频率。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严格行业准入,从源头保障饲料安全,强化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进一步规范和整治饲料兽药市场,加大“三素二精”的查处力度,确保老百姓放心消费畜产品。
(六)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建立畜牧业发展的多元投入机制 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制定的一系列现代畜牧业发展优惠政策,利用各地优势,积极向上争取畜牧业项目资金,以大项目为支撑,进一步提升全区畜牧业发展档次和水平。各级要组建队伍,落实专人,主动出击,全力争取上级的支持。区畜牧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等部门要按照国家资金投放重点,指导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做好现代畜牧业项目的申报、编制工作,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加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
第三篇: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水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水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才子城相关毕业论文这样描述:在2010年政府工作相关报告中有指出,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要继续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没有畜牧水产业的持续发展。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经营畜牧业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畜牧水产业的发展,特别是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养殖的迅速发展,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和产值每年递增速度超过10%。集约化、工厂化养殖场的建立,是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但却忽视了污染防治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在全国23个省市进行的调查发现,全国90%的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
随着畜牧水产业的迅速发展,每年动物粪便排放总量急增,而动物粪便中含有大量有机氮、有机磷,导致水中氮、磷含量增加,使湖水富营养化,引起赤潮、水华等。在饲料中采用微生物技术,通过添加微生物代谢产品(如赖氨酸)、微生态制剂、微生物酶制剂和使用生态饲料可以有效地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饲料粮的消耗和氮、磷等主要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以河南省为例,随着畜牧水产业的发展,饲料资源日趋紧张,为有效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从减少精料消耗,提高饲料质量入手,减低饲养成本,河南部分地区尝试充分利用非常规饲料原料,推行节粮型畜牧水产养殖业,如南阳新野县前高庙乡发展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改良黄牛品种,提高肉牛品质,在节粮的同时也降低了饲喂成本;荥阳市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以发展秸秆养畜为重点,大力发展牛、羊、兔等节粮型畜禽养殖,通过政策扶持、典型带动、科技促进、协会运作等措施,使秸秆养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秸秆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泌阳县大力发展养牛业的同时,注重发展循环经济,走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为了解决饲料问题,该县帮助农民搞好秸秆氨化、青贮,变废为宝,2007年秋季,全县青贮玉米秆3000多万kg,按照秸秆和饲料粮的转化比4:1测算,该县2007年秋季节约饲料粮约750多万kg。
第四篇:最新2020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精选3篇)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1
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主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户经营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合作服务组织和专业市场为中介,把分散的农牧户与国内外市场连接起来,坚持分类指导,系列开发,确立和开发主导产品,发挥比较优势,建立教、研、推相结合的科技增长机制,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进而实现畜牧业的现代化。
1、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
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思路和重要选择。畜牧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领头产业、同时又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用产业理念发展畜牧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当前应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畜牧业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显然,没有畜牧业,农业就构不成完整的农业。但现代农业有别于传统农业,其不同之处在于农业中畜牧业的比重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现代农业的中间消费(投入物)中畜禽生产成为主要成分。例如畜牧业通过畜禽产品的中间消费,把植物产品加工转化为动物产品,显著提高了产品的商品率和市场份额,从而使其在农业中所占比重也相应大幅度提高。目前,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都在70%~80%,没有高比重的畜牧业就谈不上有现代化的农业。20世纪90年代至今,全国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其中在确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时,广大农区普遍选择了畜牧业。十余年的运行实践证明,畜牧业作为承农启工的中轴产业,通过对饲草饲料的旺盛需求,拉动了粮棉油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并将大量农副产品转化为肉蛋奶,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加快了农业的良性循环,又实现了生物转化增值。
同时,带动了饲料、兽药、皮革、食品、储运和冷藏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尽管如此,如果仅仅是当畜牧业发展了,并且达到了一定发展水平,便认为现代农业已经近在咫尺,未免结论过早。严格地讲,它只能算是用产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中间阶段,而非最后的落脚点。因为畜牧业与种植业同属第一产业,畜牧业替代种植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仍然存在;以畜产品取代农产品作为主打产品,也只是以一种初级产品代替了另一种初级产品,价值增值和市场空间同样有限。现代农业不仅仅意味着畜牧业生产及产出水平的提高,它更体现在畜牧业产后加工增值能力的增强。因此,从长远看,发展畜牧业的最终出路还在于改造传统畜牧业,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层次,从而使从业农民增收更加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用产业化理念发展畜牧业,是用产业理念发展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和重要过程。
2、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一体化、集团化程度不高畜牧业龙头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有所壮大和发展,并在农业产业化中处于领先地位,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仍存在许多问题。第一,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经过机构改革,我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管理体制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部门分割、产销脱节的问题。,畜牧部门只管生产,加工和流通则由其他部门管理,各行政部门为了维持原有的利益格局,往往各行其是,政出多门,畜牧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缺乏统一管理,严重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政府对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引导方面,则存在两种极端倾向:一是个别地方政府出于促进产业化发展的需要,往往不顾经济规律,简单采用行政命令,人为制造产业化企业和组织,有些地方则一方面强调要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另一方面却对畜牧业产业化企业在投资和融资方面设置了许多障碍,现在很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反映得不到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
3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畜牧业产业化的实质是使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比较稳定的利益关系。企业与农户之间是否能建立稳定的利益协调机制,是事关产业化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各地要根据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对策。在产业化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的地方,要重点发展和规范合同契约、“订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基础较好的地方,可以通过建立风险基金、实行最低收购保护价、返还一定利润等,使企业与农户建立比较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其次,也要积极探索畜牧业产业化利益分配的新机制。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农民用土地使用权、产品、技术和资金入股,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积极鼓励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经营形式,使农民与龙头企业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2
按照县委平发〔2009〕8号和平组学发〔2009〕1号文件的总体要求,根据县政协平协党组〔2009〕2号文件安排,近日,由县政协主席胡国栋同志率副主席李天华、秘书长张建等政协机关办委负责同志深入**乡对生态种草养羊项目进行了专题调研,旨在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有效推进种草养羊项目顺利实施,努力实现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的目标。
一、基本现状
(一)20xx年项目实施情况。
20xx年8月,我县启动实施草地畜牧业产业化扶贫150万元特色产业项目,安排在**乡摆克、乐康二个贫困村实施,到20xx年5月底,共引进基础种羊3150只(其中,种公羊150只),建植人工草地3800余亩,圈舍建成150个7500平方米,建青贮池6000立方米,培训项目农户2100余人次,项目于20xx年6月下旬已通过州级验收。(二)20xx年项目实施情况。
共引进种羊10500只(种公羊500只,基础母羊10000只),占计划引进数10500只的100%。完成牧草种植11701亩,占任务数的117%。建成圈舍537个15810平方米,建成药浴池7个,分别占计划任务的105.4%和7%。培训项目农户达3000余人次,占任务数2500人次的83.3%,培训聘用农民技术人员10人。种羊因病死亡611只,占进购总数10500只的5.8%;目前项目区已产羊羔386只。(三)扩繁场建设情况。
种羊扩繁场建设流转土地140亩,已修建圈舍240平方米,引进能繁种羊115只(种公羊95只,母羊20只),管理房等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四)加工流通突破瓶颈。
去年12日10日,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公司成功落户**后,我县畜产品加工流通瓶颈开始突破。该公司年加工能力为200万只商品肉羊,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我县畜产品就近销售和就地增值的问题。二、存在问题
(一)科技推广进展缓慢。
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生态养殖模式普及率很低,丰富的农副产品及饲料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山羊品种改良仍然滞后于生产发展,种羊个体偏小,整体质量不高,多数母羊单只体重达不到20公斤。同时,良种山羊数量较少,品种改良尚未起步。(二)畜牧技术力量难以满足现有建设规模的服务需要。
20xx、20xx两年项目均在**乡实施,共涉及9个村(老村)40多个组,养殖户居住较分散,且交通不便,而目前畜牧技术干部不到20人,且没有养羊方面的专业人才,畜牧技术干部处在不断的摸索学习阶段,新招考的专业人员又缺乏实践经验,新培养的农民技术人员还难以达到饲养管理的要求。(三)生产方式相对落后。
我县畜牧业目前还属于小农经济,家庭副业式的经营模式还占很大比重。多数地区养羊业仍以四季放牧、靠天养畜、分散经营的粗放式饲养管理模式为主。养殖规模小,科技含量低,饲养管理粗放,难以形成产业化。过去那种每户饲养几头几只、分散养殖自食为主、传统养法不计成本、饲养长命憨畜为荣、病死听天由命的生产方式还普遍存在。(四)内部结构还不合理。
目前在畜禽结构中,猪禽所占的比重高达80%,而牛羊比重只占20%;在畜产品结构中,猪禽肉占97%,牛羊肉仅占3%。这种耗粮型的猪禽养殖结构对粮食生产的依赖性大,自身发展的稳定性差,既与全县草山草坡的资源优势不相称,也与畜产品消费市场的迅速变化不相适应。(五)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一是项目只补助种羊购置、草地和圈舍建设的部分经费,青贮池、药浴池、小水池、割草机等配套设施则需要整合其他资金投入才能完成。二是缺少必要的技术设施与装备,县、乡畜牧部门化验室一个也没有,项目实施至今,还未开展过山羊疫病化验诊断工作。(六)方案不够合理。
因受市场价格影响,进羊价格明显高于原方案批复的价格,进羊缺口资金增加,县级财政配套压力过大。种羊个体大小是影响成活率的一大因素,个体越大种羊价格越高。20xx年10月,我县引进基础母羊单只体重20公斤以上的,每只价格在600—630元之间,种公羊价格则为2100元/只,依此,每户需投入购羊资金1.44万元,而国家补助资金仅为7500元(每户20只基础母羊补助350元/只,种公羊2户共用一只补助500元/户),加上农户熟土种草第一年粮食补助(我县按土300斤大米/亩、田500斤大米/亩给予补助)和应急反应期间药品支出等方面的开支,经测算,要完成一户20只基础母羊、1只种公羊、20亩多年生草地、30平方米以上羊舍建设,每户投入资金在2.1万元以上,而国家补助资金仅0.97万元/户,县级自筹超过1:1的比例,这对于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的**来说,压力太大。三、几点建议
(一)切实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优化生产布局。
生产方式是市场经济时代产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必须花大力气教育、引导和帮助养羊户尽快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落后的生产方式,树立商品观念、市场观念,大力培植一批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山羊养殖典型户,努力帮助部分养殖户从粮农转化为牧民,以其先进的生产方式、显著的经济效益吸引和带动广大养殖户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的步伐。(二)尽快建立健全机构。
抓紧建立健全县草地中心机构,充实技术人员。在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培训的同时,加快农民技术员的培训、启用和管理,确保技术支撑。在借鉴睛隆模式的同时,逐步摸索适合我县实际的养殖模式,使其养殖模式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三)强化技术培训。
整合“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资源,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培训,加强对项目农户的培训和引导,使其尽快接受山羊的饲养管理方法,增强其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实现规范化、科技化养殖。(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养羊业产业化进程。
高度重视和支持畜牧龙头企业的发展与壮大。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公司虽落户**,但还没有开工建设,应强力支持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帮助该企业按期达到预定的屠宰加工规模。养羊集中区要尽快成立养羊协会等中介组织,作为联接龙头和基地的桥梁,组织养羊户开展自我服务、自我协调,扩大规模,实现标准化生产。(五)实施草场建设保护工程。
草场是食草动物发展的基础,实施草场建设保护工程是发展食草畜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重点养殖区实施改良和保护,主要以天然草场改良与保护为主、人工草场建设为辅,通过对天然草场砍灌去杂、补播优质牧草和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场,大幅度改善草场质量、增加牧草产量和提高载畜量,使草场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六)积极作好风险防范,促进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建立山羊疫病风险保障基金。专门用于补偿因山羊免疫反应和扑灭山羊疫病等原因给农户造成的山羊死亡损失。二是鼓励和支持保险业开发山羊保险市场,探索适合山区山羊产业特点的保险制度,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山羊产业保险,增强山羊产业抵御市场、疫病和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七)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目标考核机制。
要把发展山羊产业作为实施“产业兴县”重点任务,纳入经济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运作,严格目标考核,务求抓出实效。成立山羊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山羊产业的组织领导、综合管理、协调监督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山羊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山羊产业作为目标责任制管理的重点内容,建立健全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具体、部门分工协作、多方齐抓共管,在全县上下形成做大做强山羊产业的良好氛围。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3
发展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种植业再生产的畜牧业,既能促进种植业,又能带动加工业和服务业,形成农业内部产业和三次产业间的良性循环,促进农产品的转化增值,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为推进我县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我们对当前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优势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发展的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XX县发展畜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是建设新农村的支柱产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畜牧业发展的优势
随着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XX县地处鄂西北,土地辽阔,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畜牧业在新一轮县域经济大发展中体现出了诸多与其他产业相比不可多得的优势。
(一)、资源基础优势
一是饲料资源广阔。
我县土地辽阔,耕地面积31.83万亩,种植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全年粮食产量1.47亿公斤,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逐步变化,过去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现在60以上都作为饲养畜禽的饲料,即每年有0.9亿公斤粮食用作了饲料,另外每年还有0.3亿公斤饼粕、糠麸等可用于饲料的农副产品,这些可利用的精料可配制畜禽全价饲料1.4亿公斤,加上大量的青绿多汁饲料,按照标准化的饲养方法和出栏重量计算,这些饲料可饲养出栏生猪50万头,而目前全县年出栏生猪只有23.5万头,发展空间很大。二是饲草资源丰富。
全县草山坡面积236万亩,可利用草山坡面积159万亩,草山坡植被覆盖率高,沙化、石漠化、盐碱化程度较轻,土质肥沃,牧草丰富,草质优良,利用率高,加上每年1.87亿公斤的可利用农作物秸秆,理论计算为15万个标准牛单位,折合养羊75万只。但目前全县饲养牛羊折合仅为2.3万牛单位,可再发展草食动物12.7万牛单位。三是品种资源优良。
XX县位于秦巴山区,形成了郧巴黄牛、板角山羊、本地黑猪、土种鸡等具有优良特征特性和较高经济利用价值的畜禽及经济动物地方品种,这些品种与国外引进品种相比,虽然生产性能相对低一些,但具有耐粗饲、抗病力强、繁殖力高、肉质好等优点,是我县发展畜牧业培育优良品种的“基因库”,同时,也是开展杂交改良的优良亲本。(二)、区位生态优势
XX县地处鄂、渝、陕三省交界大巴山脉东段的北坡,位于南北气候的分界带上,属亚热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12℃-16℃,全年无霜期240天左右,年降雨量900-1000mm,山地、川坝、丘陵相间,水土资源丰富,人畜饮水方便,适合广大农户饲养畜禽。同时林地广阔,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境内无污染工矿企业,沙尘少,生态环境优美,空气质量状况良好,特殊的地理位置对畜禽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为发展生态畜牧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人力保障优势
我县属于山区农业县,农业人口28万余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13.6万个。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落实,农业小型机械化耕作技术的推广普及,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劳动力逐步被解放出来,据20__年年报统计,有5万多农村剩余劳动力,除很少一部分有技术专长可外出务工外,大多数人文化素质都不高,没有其他的专业技术特长,要实现再就业有一定的困难,但他们有传统的养殖经验,如果对他们进行养殖新技术的培训,将是从事畜牧业养殖的行家能手,是我县发展畜牧业当前不可多得的劳动力资源。
(四)、市场潜力优势
人均肉食品占有量是反应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将逐步提高,人均占有肉食品量也将逐步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我县按照人均年占有肉类100公斤计算,内需市场年可消费肉类食品3.6万吨。近几年来,我县畜牧业虽然得到了突破性发展,但畜牧业产业化起步较晚,畜禽存栏出栏(笼)基数依然较低,20__年底生猪出栏23.5万头;牛出栏0.35万头;羊出栏1.2万只;禽出笼105万只;全年肉类总产量2.3万吨,要达到内部市场的供需平衡,尚有1.3万吨的内部消费市场潜力可以挖掘,加上依托品牌优势大量外调和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立,畜牧业发展数量再翻一番才能饱和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这也和饲料、饲草资源的利用潜力相吻合。
二、壮大畜牧业的思路及措施
根据XX县资源条件、现实基础、开发能力和发展前景,XX县发展畜牧业应抓住当前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机遇,坚持“依托资源立牧,优化结构兴牧,强化服务稳牧,围绕市场活牧”的发展思路,制定惠牧政策,优化发展环境,走产业化之路,整体推进畜牧业的发展水平,实现畜牧业由增产到增效。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推进畜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着力解决生产资料与畜种结构不相适应的矛盾。
要依托传统产业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生猪;在巩固生猪养殖基础上,依托饲草秸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食家畜;通过引进良种开展杂交改良和提高草场载畜潜力。同时以庭院畜牧业的效益优势,稳步发展家禽,鼓励发展特种养殖,实行结构的多元化,充分提高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以推广三元杂交猪、郧巴黄牛、板角山羊、土杂鸡等优势畜禽产品为着力点,实行大宗畜禽产品的优质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应把城郊区列为发展生猪的优势产区,把牧草丰富的高山区列为发展草食家畜的优势产区,建立优势产业带。
同时应把提高畜禽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大力倡导绿色畜产品生产,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要通过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势产区的合理布局,推动耗粮型畜牧业向节粮型畜牧业转变,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实现畜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升级
龙头企业在畜牧经济发展中具有技术含量高、管理规范、效益好、活力足、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竞争力强的优势,是整个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因此,在发展壮大畜牧产业时,首先应从抓龙头企业的培植入手,以产业化带动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要加大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的力度,优化生产发展环境,通过积极开展畜牧业招商引资活动,吸纳社会资金兴办民营企业,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饲养,集约化经营。同时要发挥十堰市兴科牧业有限公司,辉煌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典型作用,利用他们在产品质量、市场营销、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和规模效益,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之路,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使畜牧新技术在生产领域中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提高整体发展水平。
(三)健全服务体系,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
一是要进一步稳定基层服务队伍,利用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契机,进一步完善基层畜牧兽医体制改革,积极落实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干部的福利待遇,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实现“老有所养”,激发基层服务人员工作热情,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二是要充分发挥基层服务人员的职能作用,大力推广畜禽养、防、管、治新科技,推广普及杂交改良、人工授精、配合饲料、生料干喂、分段饲养、种草养畜、秸杆氨化以及畜禽疾病的综合防治等畜禽饲养综合配套技术,使畜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加强畜禽疫病防疫,健全防控体系
重大动物疫病是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重要因素,也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严重影响。首先要切实贯彻《动物防疫法》,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政府行为,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把动物疫病防疫作为公益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防疫质量,落实专项资金。同时建立健全县、乡配套的冷链体系,确保防疫密度。实现动物防疫疫苗从运输、保管到使用的规范化,另外要落实动物免疫反应死亡的补偿资金,争取广大养殖户对动物防疫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其次要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构建重大疫病早期预警机制,落实疫病的普查报告制度,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化建设,适时掌握疫病的动态,利用新的监测手段,准确监测疫病,依法果断处理。通过规范畜禽防疫,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力度,有效的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使畜禽的死亡率控制在行业标准以内,增强畜牧业抵抗疫病风险的能力。
(五)积极开发畜禽产品市场,健全市场流通体系
畜牧业发展最终要依靠市场才能实现由增产到增效。在积极推行产业化经营的同时,要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流通为纽带,在生产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走产、加、销一体化的路子。要抓住有利时机,开拓市场,创新订单畜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鼓励和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与科研单位联合,不断开发新产品,争创自己的特色品牌,鼓励能人参入市场营销,发展外向市场。通过巩固现有市场、开辟潜在市场,为XX畜牧业的大发展拓展外部空间。
(六)加强组织领导,争取上级扶持
畜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参与,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广泛配合。因此,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对畜牧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要根据当地资源、区位、人力等条件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落实目标责任,加大督办力度,及时研究和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通过强化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规范市场秩序,为畜牧产业的发展开启绿色通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用足用活上级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管好用好项目资金,以优异的工作业绩,争取各级对我县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实现XX畜牧业的腾飞。
第五篇:关于畜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畜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近几年,我畜牧兽医站在市委市政府及市畜牧兽医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发展与保护并重为总思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我站在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狠抓畜牧生产,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我镇畜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思路汇报如下: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一)畜牧业生产情况。2010年年底,全镇禽、猪、牛、羊分别存栏为11万只、1300头、82头、3200只,其中肉鸡存栏10万只;禽、猪、牛、羊出栏分别为50万只、2500头、36头、2500只,其中肉鸡出栏49万只。2011年新建、改建标准化规模饲养场5个,其中肉鸡场3个。
(二)近几年我镇畜牧生产形势分析。
1、肉鸡发展势头强劲,效益显著。近几年,肉鸡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由于肉鸡产品对猪肉的替代效应最强,替代弹性最大,同时在文水大象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肉鸡饲养量逐年扩大。目前,我镇肉鸡养殖场共4家。
2、生猪发展趋于稳定,后劲较大。近几年,上级部门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能缓解生猪价格不稳定带来的负面影响。近几年生猪价格起伏较大,2010年后半年来价格持续上升,生猪最高价为9.2元/斤。生猪价格的浮动,以及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上涨是制约生猪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能繁母猪补贴和生猪良种补贴等扶持政策的驱动下,我镇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未出现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就上述形势分析我市养猪业后劲较大。
3、近几年蛋鸡养殖利润不高,存栏量随之下滑。近年来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零散养殖量不断上升等因素影响,蛋鸡养殖户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即承担很大风险育雏、管理,等到开产、上高峰时蛋价过低,有时甚至低于饲养成本,致使一部分养殖户不得不忍痛割爱,提早淘汰,综合近年总体趋势看,蛋鸡养殖户的积极性有所下降。究其原因:一是上游原料无法把关:占养殖成本最大的玉米,由于近年提取乙醇汽油等深加工项目不断上马,价格两年内上涨了60%,豆粕价格受期货影响,也一路水涨船高,饲料成本的升高使本来就低迷的蛋鸡产业更加雪上加霜。二是下游产出无定价权,随行就市:目前国内鸡蛋深加工用量还不到整体产出的5%,大部分养殖户基本是“靠天吃饭”,蛋鸡养殖户利润还是无法保障,只能靠一半运气加一半养鸡。因此,近三年来,蛋鸡存栏呈降低趋势。
二、我镇畜牧业近期及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畜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调整畜群内部结构,提高肉牛、羊和兔等草食畜禽的比重。在粮食价格飞速上涨的环境下,必须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食粮型畜禽在畜禽养殖行业中的比重,提升食草型畜禽所占比重,以缓解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对畜禽养殖发展的制约。、以“良种化、科学化”促进肉羊养殖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养殖肉羊已不需要放牧即可饲养,而且可以提高养殖数量和效益。羊肉将更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目前我市畜牧局推进舍饲养殖管理技术培训大会为契机,切实推广羊的科学饲养管理技术,让广大养殖户切身体会到良种化、科学化养羊的益处。我站将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养羊业在畜禽养殖业中的比重。
(二)提升生产水平,推进畜牧业发展。
1、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大大限制了我镇畜禽养殖的发展空间,畜禽禁养范围逐年扩大,因此我们要走“重视数量、更重视质量”的标准化饲养模式,要在确保今后各类新建畜禽养殖场全面实现标准化生产的同时,通过加快对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标准化改造。同时,积极指导、引导农户的分散饲养由庭院养殖向集中养殖小区转移。
2、加快推进生态畜牧业发展。近几年,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显现。我站将“把畜牧业发展与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紧密结合”做为近几年工作的重点来抓。将畜禽排泄物采用无害化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大力推广畜禽粪便的集中堆积发酵处理技术。小型畜禽养殖场随意排放畜禽粪污,是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也是下一步治理的重点。要在全镇小型畜禽养殖场全面推行畜禽粪便集中堆积发酵处理,实行畜禽粪便的集中堆积发酵和合理利用,有效减少随意排放。3是在我镇羊场推广青贮玉米秸秆技术,利用废弃秸秆,不仅减少污染还能节约养殖成本,实现种养业的有机结合。
(三)多渠道增加畜牧业投入。鼓励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畜牧业发展,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金融机构贷款,农民和企业投资、引进外资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