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预防接种资料
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
免疫规划(原称计划免疫)工作是我国一项重大利民工程,国家和政府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从建国初就提出“预防为主”的口号,并逐步开展了预防天花的种痘行动、预防肺结核的卡介苗接种活动等。1978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预防接种,计划免疫真正开始,当时纳入计划免疫的疫苗有卡介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脊灰糖丸疫苗,对全国适龄儿童实施免费接种。从此我国的肺结核、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开始逐年下降。
为了加强计划免疫工作,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确定了每年4月25日开展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活动。全国儿童计划免疫协调小组由卫生部、国家教委、全国联妇、广播电影电视部、经贸部、国家民委组成。1990年的“4·25”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有了宣传主题——“使全国免疫接种率达到85%以上”。从此每年的宣传日都有不同的主题来宣传计划免疫工作。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预防接种,健康的保障”。
为了更好地控制我国乙肝的发病,摘掉乙肝大国的帽子,1992年卫生部下发了《全国实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管理规程(试行)通知》,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疫苗,2002年1月1
日起正式开始纳入计划免疫,对2002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实施免疫接种。
2007年3月5日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今年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同年12月29日,卫生部关于印发《〈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分步将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麻腮风疫苗等纳入免疫规划,于2010年实现全国普种。
浙江省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一直将预防流行脑脊髓膜炎的流脑疫苗和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乙脑减毒活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疫苗;2005年又将麻腮风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对200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实施免费接种。为预防和控制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三种疾病的暴发和流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实施预防接种工作,真正消除免疫空白,保护儿童身体健康,1984年10月12日卫生部、教育部、中华全国妇女就联合发布《关于试行预防接种证制度的通知》,对于接种过的疫苗进行登记制度;2004年8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也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经过30年的努力,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令人令人瞩目成就,通过种痘消灭了天花,通过口服脊灰糖丸,消除了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等疫苗相关传染病比计划免疫实施前下降了99%,甚至更低。为提高我国人口健康素质,保持民族繁荣昌盛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第二篇:预防接种宣传资料
预防接种宣传资料
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开展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以后每年全国都在这天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参加与计划免疫工作有关的宣传活动,对推动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起到很大作用。今年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的主题是: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
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开始于1978年,2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通过广大卫生人员的努力,先后于1988年以省为单位、1990年以县为单位、1995年以乡为单位相继实现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达到85%目标。
由于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过去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存的白喉、百日咳、麻疹等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我国已达到无脊髓灰质炎区的要求,2002年进一步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我国目前已经将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联合疫苗、麻风疹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白破纳入了免疫规划。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所有儿童都必须全程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所有疫苗。
近日,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条例要求“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做好记录。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未依照规定查验预防接种证,或者发现未依照规定受种的儿童未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目前全国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加大,人员流动性强,地方政府还没有建立起对流动人口有效的预防接种管理机制,加上多数流动儿童来源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儿童家长又缺乏必要的预防接种知识,有的甚至拒绝接种,在一些地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大大低于本地儿童,导致出现麻疹等疾病流行,这种现象即使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也不能幸免。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对计划免疫工作认识淡化、管理不善、队伍萎缩、经费投入严重匮乏等现象,造成接种率有所下降,计划免疫工作出现滑坡的危险。
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中卫生部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儿童免疫规划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提高各级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结合计划免疫审评中发现的工作难点,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落实各项配套措施,大力宣传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意义,提高社会各界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认识,倡导全社会重视、关心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创造良好的预防接种工作环境。通知还要求在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展针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宣传点和对流动儿童开展查漏补种活动,将预防接种有关知识告诉流动儿童家长,同时使有关部门能够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流动儿童的常规免疫接种纳入到当地卫生部门的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好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工作。通知各地要发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包括乡村级从事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在农村地区,特别在边远、贫困、城乡结合部等既往预防接种工作薄弱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将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宣传到每一家每一户,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中。
第三篇:预防接种宣传资料
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开展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下面是由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整理的关于预防接种日宣传资料范文,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以后每年全国都在这天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参加与计划免疫工作有关的宣传活动,对推动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起到很大作用。今年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的主题是: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
我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开始于1978年,20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支持下,通过广大卫生人员的努力,先后于1988年以省为单位、1990年以县为单位、1995年以乡为单位相继实现儿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和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达到85%目标。
由于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过去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和生存的白喉、百日咳、麻疹等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我国已达到无脊髓灰质炎区的要求,2002年进一步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取得较大进展。
我国目前已经将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部分省还将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纳入了免疫规划。按照国家免疫程序,所有儿童都必须全程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所有疫苗。
近日,国务院颁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条例要求“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当到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接种单位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做好记录。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未依照规定查验预防接种证,或者发现未依照规定受种的儿童未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接种单位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人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目前,我国免疫规划工作的现状并不乐观。2004年卫生部组织在全国开展计划免疫评审,调查的273个县中,卡介苗有11个县、百白破联合疫苗33个县、脊灰疫苗28个县、麻疹疫苗37个县接种率均低于85%;“四苗”(指卡介苗、百白破联合疫苗、脊灰疫苗、麻疹)全程接种率低于85%的县有74个,占调查县总数的27.11%;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在部分地区进展缓慢,有72个县乙肝疫苗接种率低于85%,儿童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接种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率低于60%的有9个省。另外,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问题日渐突出。目前全国流动人口数量逐年加大,人员流动性强,地方政府还没有建立起对流动人口有效的预防接种管理机制,加上多数流动儿童来源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偏远地区,儿童家长又缺乏必要的预防接种知识,有的甚至拒绝接种,在一些地区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率大大低于本地儿童,导致出现麻疹等疾病流行,这种现象即使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也不能幸免。近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对计划免疫工作认识淡化、管理不善、队伍萎缩、经费投入严重匮乏等现象,造成接种率有所下降,计划免疫工作出现滑坡的危险。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在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中卫生部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儿童免疫规划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提高各级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结合计划免疫审评中发现的工作难点,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落实各项配套措施,大力宣传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的重要意义,提高社会各界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认识,倡导全社会重视、关心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创造良好的预防接种工作环境。通知还要求在流动人口集中地区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开展针对流动人口的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宣传点和对流动儿童开展查漏补种活动,将预防接种有关知识告诉流动儿童家长,同时使有关部门能够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开展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流动儿童的常规免疫接种纳入到当地卫生部门的管理工作中,切实做好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工作。通知各地要发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包括乡村级从事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在农村地区,特别在边远、贫困、城乡结合部等既往预防接种工作薄弱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将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宣传到每一家每一户,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中。
以上关于预防接种日宣传资料范文由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整理,想了解更多,请继续关注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
第四篇: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资料
4月25日
预防接种日,接种疫苗刻不容缓
一、儿童免费接种疫苗可预防12种病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国疫苗分为两大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所有适龄儿童都应按规定接种;二类疫苗是自费并自愿接种的。目前通过接种免费疫苗可以预防12种疾病。
按照国家规定,孩子出生后1个月内,就要建立预防接种证,并要长期保存。给孩子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都要检查预防接种证。还有,一定要到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合格资质的接种单位去接种疫苗。
二、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和相对应的疫苗
疫苗可预防 疫苗种类 传染病
结核病卡介苗
乙型肝炎 乙肝疫苗
甲型肝炎 甲肝减毒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
百日咳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
白喉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
破伤风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
脊髓灰质炎 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麻疹疫苗、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麻疹麻疹 腮腺炎联合疫苗
风疹 麻疹风疹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
腮腺炎 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
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减毒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
三、如何看待接种反应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不过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部分儿童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必要时就医。极少数儿童在接种后可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治疗。另外,如果儿童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发病前期,或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无关,很容易与接种的不良反应混淆。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配合接种人员,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了解儿童的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儿童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四、疫苗是防控麻疹的最有效手段
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亦可以传播。麻疹发病最初表现为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
等,第3~7天开始出红色斑疹,首先是面部,而后遍及全身,持续4~7天,出疹前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
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最有效手
段。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前,几乎每个儿童都难以幸免感染。我国广泛使用疫
苗后,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下降。但在部分地区仍有麻疹病例暴发。
及时全程接种麻疹疫苗,能有效预防麻疹的感染。麻疹疫苗应接种两次,初种
月龄为8月龄,复种为18—24月龄。2008年以后,我国开始使用含麻疹成分的联合疫苗替代麻疹单价疫苗,如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即一次接种可以预防
麻疹、风疹两种疾病。
五、接种脊灰疫苗需注意哪些问题
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临床上
无任何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灰质
炎,会导致肌肉麻痹,俗称“小儿麻痹症”。
儿童服用脊灰疫苗(俗称小儿麻痹症糖丸),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满2、3、4月龄的儿童,各服糖丸一粒,一岁以内共服3次,满4岁再服一粒。
糖丸采用直接口/嚼服或溶于凉开水送服,服苗后半小时内不要喝热水及哺乳,以免降低疫苗活性。
目前,我国是无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国家,但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仍然有脊
灰流行,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家仍然有
脊灰的暴发流行,发生输入性病例的危险始终存在,因此各个国家仍旧对适龄
儿童接种脊灰疫苗,直至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
六、让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再流行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感染乙脑病毒所致。乙脑是人畜共患的传
染病,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蚊子叮咬了感染乙脑病毒的猪后,再去叮
人,可以造成乙脑在人群中的传播。乙脑常见症状是发热、头疼、喷射性呕吐
等,病死率高达5%~35%,约30%的幸存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
体瘫痪、痴呆等。
给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2008年起,我国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要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我国目前使
用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2针,分别在8月龄和2周岁接种;灭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4针,分别在8月龄打2
针(间隔7~10天打第2针),2周岁、6周岁各接种1针。从非流行区到流行
区的人,也最好在来流行区前1个月完成接种。另外,除了接种乙脑疫苗,还
要积极灭蚊、防蚊,预防乙脑传播。
七、及时接种疫苗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传播
我国是乙肝大国,约有93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经血传播。在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40%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
可将病毒传染给孩子。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后,90%~95%发展成慢性携带病毒
状态,而成人仅为10%左右。
2002年,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为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
疫苗。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几乎所有的儿童都可受到保护,并且效力持
久。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按照0、1、6月龄的接种程序,全程接种3次乙肝疫
苗。由于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在怀孕、分娩及产后,有可能将乙肝病毒传染给
新生儿,所以乙肝疫苗接种更强调首针的及时性——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应
立即接种第一针。如果孕妇已经明确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新生儿的接种时间越
早越好,同时还要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以提高阻断病毒传播效果
八、儿童预防接种证有何用途?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接种疫苗的凭证,也是儿童入托、入学和成年后就业、出国的健康证件。1984年,卫生部、教育部和全国妇联联合下发《关于试行预
防接种证制度的通知》,要求儿童在办理入托、入学时,必须持符合规定、记
录完整的预防接种证;无证或未按规定接种者,必须进行补种,否则不准入
托、入学。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进一步明确了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主动给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是家长的义务,建立和管理儿童预防接种证是
法律赋予卫生和教育部门的职责。儿童家长和卫生、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共同配
合做好儿童预防接种证的建立工作。家长要在儿童出生1个月内,主动到当地
接种单位办理,每次带儿童接种时要携带预防接种证,并妥善保存;接种单位
要及时给新生儿、流动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做好接种记录。预防接种证一旦
丢失要及时补办和补种疫苗。教育部门在儿童入托、入学时要查验预防接种
证。无证或未按规定接种者,必须进行补种后,才能办理入托、入学手续。
九、宝宝出生后家长怎么做?
当您的宝宝出生后,若没有接种禁忌症,将在24小时内接种卡介苗和首针
乙肝疫苗,同时产科将发给您一张《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
卡》(红联),您要凭此卡在1个月内携带儿童到居住所在地的接种门诊办理
接种手续,接种门诊将为您的宝宝建立接种卡片和发放《儿童预防接种证》。
以后,接种门诊将根据您提供的登记信息,按免疫程序预约儿童接种。
每次接种,务必带上《儿童预防接种证》,以便门诊打印接种信息,同时
不要折叠、揉损和丢失此证。接种证记录了儿童所有接种资料,宝宝须凭此证
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若要出国,对方国家则要您书面提供本国的预防
接种情况。
十、外来儿童如何接种疫苗?
外地来的7周岁以下儿童应在家长陪护下及时到居住地的接种门诊办理预
防接种手续。办理登记手续时,最好带上原籍卫生部门发的预防接种证;如果
无接种证,那么医院也会根据您提供的情况,确定适当的接种方案,为您的孩
子提供接种服务。办理接种证时,需要携带暂住证、儿童出生证明、新生儿乙
肝接种单到居住辖区内的医院办理。
自2008年5月1日起,我省实施扩大儿童免疫规划,全省儿童常规免疫疫
苗由8种扩大为11种,我厅制定并印发了《江苏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
序》(苏卫疾控〔2008〕10号)。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
苗、白破疫苗、麻疹风疹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A群流脑疫
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灭活疫苗11种疫苗均为免费疫苗。
3月24日查漏补种的幼儿除2006年11月前出生的,甲肝、麻腮风收费,其余多免费。
“六一”儿童健康体检:1.体检项目:体格检查、血常规测定、视网膜视
力筛查:2.大中班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收费标准:小班免费、大中班12元/
人(体格检查、血常规、视力筛查免费)原收费:血常规20元、视力筛查
15元。体检时间六一儿童节前。
新生入托健康体检:1.体检项目:体格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常规
测定收费标准:乡镇12元/人(体格检查、血常规、视力筛查免费)。体检
时间9月1日开学前。
十一、如何减少预防接种后副反应的发生?
一、打“预防针”之前,家长应主动向接种门诊的检查医生提供儿童近期
健康状况及既往免疫情况。
二、打“预防针”之后,家长应使自己的孩子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好好休息,不要跑跳过多。
(二)保护打针部位的清洁,不要用手抓。
(三)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大蒜、辣椒等。
(四)多喝开水(除服脊灰糖丸外)。
十二、疫苗接种后有什么反应吗?
预防接种就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使机体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以达到预防相应疾病的目的。但是,各种生物制品对于人体来
说,毕竟是一种异物,接种后机体在产生有益反应的同时,有时也会产生一系
列副反应。这些副反应大多无害,为一过性,2~3天可自行恢复。
多数情况下,一些人接种疫苗后会出现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疼痛或出现
硬结等炎症反应,我们称之为一般反应,也叫正常反应。这类反应往往不需处
理,一般 2~3天可自行恢复。
极个别人由于个体差异(如过敏体质者),接种某种或某些疫苗后可能发
生与一般反应性质及表现均不相同的反应,如无菌化脓、皮疹、颜面部水肿、过敏性休克等变态反应,我们称之为异常反应。这类反应症状有时可能很严
重,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无论一般反应或异常反应,在大规模的人群接种中客观上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十三、您的宝宝在什么时候不能接种疫苗?
假如您的宝宝出现了以下情况时,专家建议不宜进行预防接种:
(1)空腹即饥饿时,血糖过低,可引起严重反应。
(2)有活动性肺结核、活动期风湿症、过敏性疾病,或者患有高血压、肝炎、肾炎等症的病儿,也不宜预 防接种。
(3)患有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时。
(4)接种部位患有皮肤病时。
(5)正在感冒发烧的病儿不宜接种,以免加重病情。
(6)脑或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有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的孩子,不宜注
射乙脑和百白破预防针,以免引起抽风。
(7)有免疫缺陷的孩子,不能接种疫苗。
(8)腹泻孩子不要吃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等病好后两周才能吃。
第五篇:预防接种日宣传资料
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开展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下面是由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整理的关于预防接种日宣传资料范文,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4月25日是我国的第21个预防免疫宣传日。儿童免疫预防接种,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儿童预防接种工作,1986年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协调小组成立之时便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在此,我们特别将中日友好医院预防保健科范钦颖主任医师的文章推荐给大家,以增强全民的儿童预防接种保健知识。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各种细菌、病毒在这个季节大量繁殖,导致儿童各类传染性疾病进入高发期,主要包括甲肝、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等。及时接种疫苗是预防这些疾病的最佳方法。
■计划免疫五苗防七病
我国目前的国家计划免疫是五苗防七病。五苗是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七病主要是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和乙型肝炎。
除了接种国家计划免疫内疫苗外,家长们还应安排给孩子接种扩大免疫的常用疫苗。目前我国儿童扩大免疫接种的常用疫苗有麻腮风三联疫苗,一针即可预防三种疾病:麻疹、风疹、腮腺炎。与单价疫苗相比,联合疫苗的免疫反应是一样的,其预防效果较好,而且能够减少注射次数,减轻孩子痛苦,降低由不洁针头、注射器引发的传染病。这些儿童扩大计划免疫的常用疫苗都可以在当地医院的预防接种点接种。
从1978年到2002年的20多年间,全国共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六种疾病的发病3亿多人次,减少死亡400多万人,减少住院费用400多亿元。计划免疫的实施,对保障儿童健康起到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儿童预防接种五大知识
1.为什么要给儿童打预防针?
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原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就逐渐减弱或消失,因此,必须适时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儿童防病能力,维护儿童健康成长。
2.孩子在什么时候需要接种疫苗?
我国目前施行的免疫规划主要是对一周岁儿童进行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混后制剂、麻疹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免疫及以后的加强免疫,按照规定的儿童免疫程序,孩子在一周岁以内必须依次打八次防疫针,口服三次糖丸疫苗,1岁半至2岁、4岁、6岁时仍需加强免疫。
根据实际防病工作需要,也有将乙脑疫苗和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程序管理,定时、定点接种。
3.哪些孩子不宜接种疫苗?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各种疫苗生产出来都是经过严格检验“安全有效”的,但由于各人的体质不尽相同,接种疫苗后出现的反应轻重也有所不同。为减少或减轻接种反应,在接种前掌握儿童体质情况,如发现儿童有过敏史,有癫痫(羊角风)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症(疫苗接种后体内不能产生免疫力)等“禁忌症”,就不能接种。如儿童患有湿疹、疥疮等皮肤病,正在发高烧,患有其他疾病尚未痊愈,营养不良,体弱等,暂时也不要接种,等恢复健康以后再接种。建议家长多了解一些疫苗相关的说明书,积极协助预防接种的医生进行接种。
4.预防接种前后应注意哪些问题?
(1)接种前,家长可给孩子洗一次澡,保持接种部位皮肤清洁。换上宽松柔软的内衣,向医生说清孩子健康状况,经医生检查认为没有接种“禁忌症”方可接种。
(2)接种完毕,应在接种场所观察15-30分钟,无反应再离开医院。孩子打过防疫针以后要避免剧烈活动,对孩子要细心照料,注意观察,如孩子有轻微发热反应,一般在1—2天就会好的。
(3)服脊灰糖丸后,半小时内不宜进食热食及哺乳。
(4)接种疫苗后,少数儿童接种局部会出现红肿、疼痛、发痒或有低热,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如反应加重,应立即请医生诊治。有些疫苗接种后还会出现轻度硬结,可采用热敷的方法加快消散,用温度适宜的干净毛巾,每天3-5次,每次15-20分钟。
(5)接种卡介苗后3-4星期,接种处会出现红肿,逐渐形成一个小脓疱,并自行溃破,流出一些分泌物,以后溃破处结成痂皮后自行脱落,留有一小疤痕,这是接种卡介苗后的正常反应,不必惊慌。
(6)极少数儿童接种后可能出现高热,接种手臂红肿、发热、全身性皮疹等过敏反应以及其他情况,应及时向防保科人员咨询,采取相应的措施。
5.预防接种证有何用途?
国家《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中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儿童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安排补种。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要妥善保管好接种证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时间到指定的接种点接受疫苗接种。如儿童未完成规定的预防接种,因故迁移、外出、寄居外地,可凭接种证在迁移后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预防接种门诊(点)继续完成规定的疫苗接种。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应保管好接种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
以上关于预防接种日宣传资料范文由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整理,想了解更多,请继续关注xiexiebang.com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