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合川区留守儿童农村成长(初稿)
(育才小学)
各调研学校完善相关内容,于下本周五传基教科hcjwjjk@126.com。第三部分基本按张主任的讲话精神提练,也请尽可能充实内容,学校添加内容为红色。调研报告前面部分原则上只说不足,这不是对工作的否定,请理解,因为人大要形成意见,交由政府办理。2011年4月13日
关于合川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情况
调研报告
合川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11年度工作安排,合川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教育调研组于2011年3月23日至3月31日,去到育才小学、临渡小学、双江小学、思文小学、卓尔实验学校及团区委、区妇联、区教委、区卫生局、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基本状况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主要做法
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从农村流动到城镇,外出务工人员选择把孩子留在家中,于是产生了大批留守儿童。据统计,全区现有农村留守儿童人,学龄阶段农村留守儿童人,其中父亲外出打工的人,占留守儿童的 %,母亲外出打工的人,占留守儿童的%,双亲外出打工的4.2人,占留守儿童的 %。由祖辈隔代监护的占%,委托亲友监护的占%,独自生活的占%。
我区从开始,(教委、区团委、妇联、关工委等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中所作的工作)
本着培养照顾好留守儿童的宗旨,我校以“爱满天下”的情怀,以“关爱、红色、师陶”为主线,以活动为载体,以弥补留守儿童感情缺失、提高道德素养、规范行为养成、保障安全健康、学习体验生活为主要内容,开展“4+1”培养活动。
一、“4+1”培养模式开展情况(1)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唱、读、讲、传,每周升旗仪式,看红色电影等主题活动,小朋友现在都能唱30多首红歌,孩子
们每天都有固定时间讲故事、读经典、传箴言,在潜移默化中埋下了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种子,树立了远大理想。
(2)人格品质教育:通过开展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电脑应用、小导游、“故事大王”等课外兴趣活动小组。设置各种情景模拟游戏,教孩子们认识农具、进行简单的农业生产、教孩子们包饺子、择菜、梳头、系鞋带。让孩子们体验到了生活的乐趣,学会了简单的生活技能。三年级的孙菲同学原来就胆小、缺乏自信,后来经过参加小导游活动,现在已经成长为学校升旗仪式上的小小音乐指挥家了。(3)心理情感教育:每天下午6:20至7点,老师会组织学生分批的到聊天室进行亲情电话或亲情视频,同学们都排着长队与父母通话聊天。组织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开展学生家访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六年级的陈媛媛同学,因家庭特殊原因,心理情感上存在严重的缺失。“知心妈妈”刘平老师就经常与她交心谈心,帮助和引导她,让她参加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班主任经常开展学生家访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现在的陈媛媛同学已经能坚强、乐观、自信地应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挫折。
(4)行为养成教育:通过开展队列训练,演练军体拳,教孩子们叠被子和整理内务。孩子们俨然是个个小士兵,军体拳虎虎生威,被子叠得有像“豆腐块”,鞋子摆放成一条线。同学们的意志品质和生活自理能力也已经很强了,并且逐步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礼貌的良好习惯。(5)身体健康和安全教育:每学期的开学学校会对每个儿童进行体检,学校的后勤服务部会在每周五计划好下周学生食堂的营养菜单。住宿生免费统一配备校服、鞋子、被子、床单、毛巾、饭盒、还有洗漱用品。早上免费供应一颗鸡蛋,中餐、晚餐保证提供一荤三素,课间一盒牛奶。保安人员24小时值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这一切保证了孩子们健康、安全、快乐的成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缺乏应有照料,留守儿童身体状况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家庭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经济状况大多数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上水平,具有托管物质基础,导致留守儿童营养不良、身体发育不正常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留守儿童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大多数监护人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上得了学就算尽到监护责任,在饮食结构上不注重营养搭配、合理膳食,甚至有的只做适合自己胃口的饭菜;有的监护人自身生活无规律、卫生习惯差,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有的监护人当孩子生病后,凭经验、搞迷信,不及时医治。调查显示,有 %留守儿童对生活现状不满意,%留守儿童身体发育比一般留守儿童差。二是留守儿童与监护人照料错位。有的隔代监护人由于年龄大、身体有病,生活自理困难,不仅不能正常地照料孩子,还时常依赖孩子照料自己、做一些家务活。有%的留守儿童经常承担家务劳动。
六年级一班的陈媛媛的母亲和继父都在外地打工,她就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外公外婆都是年近七十岁的老人,而且外婆去年因为鼻咽癌动了手术,身体很差。外公干农活,乖巧懂事的陈媛媛就主动承担起了做家务照顾外婆的责任。放学回家,拾柴、煮饭、洗衣,甚至更重的农活——里红薯、背粮食、割稻子、掰玉米,她都干。作业,得等家务事做完了才有时间做。
(二)缺乏亲情关爱,留守儿童行为道德出现偏差 留守儿童正处在性格、品行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一个稳定安全的成长环境,父母外出后,舒适的生活环境受到破坏。一是得不到父母亲情关爱。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法定监护人的父母,他们的呵护和关爱是孩子成长中的基本需要,是他人不可替代的,但留守儿童失去了这一正当权利。调查显示,有%的留守儿童经常想念父母,有 %的留守儿童怨恨父母;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家一次,有%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家一次,有%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能电话。二是隔代监护人重物质轻精神。作为有直接血缘关系的隔代监护人,由于与孩子存在40—50岁的“代沟”,思想观念相对保守落后,经常会采取“溺爱”的管教方式,较多地给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三是上辈监护人心存顾虑。作为叔伯或亲朋的上辈监护人,由于孩子非自己亲生或没有血缘关系,一方面代管过程中难免有所顾虑,怕小孩敏感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或孩子父母不理解,不敢严管重教,往往对孩子放任自流,不能正确地给予孩子们精神上、道德上管束和引导。
由于亲情关爱的缺失和重物质轻精神的监管结果,导致有的孩子出现心理障碍、行为偏差和首先失范。有思念父母、沉默孤僻、焦虑冲动、自卑自弃,有的我行我素、放任自流、奢侈浪费、谎话连篇,有的不守纪律、上网成瘾、打架斗殴、小偷小摸,有的甚至走向犯罪道路。有%的留守儿童经常想念父母,有 %的对父母有怨恨情绪,有%成为“问题儿童”,在未成年犯罪案例中,留守儿童占%。
六年级一班的学生高峰,父亲是一位挖煤工人,因离异和生活压力所致,经常在喝醉酒后打骂高峰。高峰变成了一个性格暴躁、不守纪律、不爱学习,凡事都用拳头来解决问题的孩子。
(三)缺乏家庭学习教育环境,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偏低
在留守儿童学习教育方面,除家庭教育之外,留守儿童教育权力得到充分保障。受托管监护的留守儿童不能像一般儿童那样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一是父母没条件教育指导。远在他乡的父母都希望能手把手地教育自己孩子,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通过打电话询问孩子学习情况、鼓励孩
子认真读书学习;二是隔代监护人没能力教育指导。隔代监护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无法完全承担起对孙辈的教育的重任。隔代监护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三是上辈监护人没时间教育指导。有的上辈监护人既要从事生产劳动,又要干家务活,并且自己带有孩子,或代管着几个孩子,没有时间辅导托管儿童;还有的上辈监护人即使有时间打牌,也不愿辅导别人的孩子。
五一班的李扬,父母到外的打工,把他寄养在三叔家。三叔家开了一个小商店,农忙之余也打打麻将,和朋友喝喝酒,隔三差五就有几个人在商店打打麻将,有时一打就是晚上一两点钟。商店里人来人往,吵吵闹闹,作业没地方静下心来做完成。
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教育环境,许多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进取心,迟到、早退甚至旷课、逃学现象时有发生,回家后无人帮助学习辅导,难以完成课外作业,更谈不上主动预习或复习功课,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调查显示,有%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留守儿童有旷课逃学行为,有%儿童辍学。
(四)缺乏有效监护,留守儿童安全隐患较为突出 留守儿童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加之自律性差,他们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对一些较危险的事情缺乏理性的判断和行动控制,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安全问题。背井离乡的父母有管护孩子强烈愿望而无力亲为;隔代监护人体弱多病力不从心;上代监护人事情多时间紧无暇顾及;老师只能管护校内的学生。留守儿童在安全事故中,轻者伤及皮毛承受病痛煎熬,重者可能导致伤残甚至失去生命(个案)。在溺水、触电、交通意外等事故中,留守儿童占%,被拐卖、被侵犯等恶性案件中,留守儿童占%。
(四)缺乏统筹协调,我区留守儿童工作有待改进
(请从我区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予以阐述)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一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落后。全区现共有小学 所,其中,私立小学所,共有寄宿制学校所,有学生 人,其中私立寄宿制学校 所,有学生人;——。二是老师资源不足。校内监管留守儿童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每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身上。许多小学老师除了上课,批改大量的作业,还要组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既要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又要抽出时间做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繁重的教学和代理家长式的监管,使老师们感到压力大、精力不济、极度疲劳,不堪负重。心理老师更是稀缺。三是校医匮乏。——(数据)。
三点困难:
1、在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关系、关怀下,截止目前,学校共添置了近73万元的各类设施设备,包括标准厨房设备1套、4、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四、对策与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是事关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现就我区如何进一步开展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教育环境提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探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新路子
二、学校主导,部门联动,形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新机制
三、家庭履责、社会参与,开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新局面
班班通设备7套、视频聊天设备8套、电话8门、标准计算机教室1间、视频监控设备1套、路灯23盏、红领巾广播电台设备1套、电热水器5套等。每月共需水电费、网络使用费、通讯费、设备维护费及各种工作经费近20000元,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
2、学校教师为保证关爱教育活动高水平完成,每天完成常规活动10项,每周完成托管教育17项,每期完成大型活动17个。完小20名教职工,每天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工作日程满满当当,老师们都在全负荷运作。而目前由于经费和政策原因,缺乏对教师的激励措施,短时间的激情能调动,长时间的热情难以保持。
3、我校开展“4+1”项目活动,主要以活动为载体,但我校的师资情况由于历史原因无法到达活动要求,特别是“音、体、美、书法、心理辅导、活动主持”等专业人才较为欠缺,活动的质量无法保证。4个困惑:
1、家长无法履行相关责任义务。
2、缺乏专业教师队伍。
3、如何有效实行常态管理。如何将学校日常工作与“4+1”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解决两张皮的问题。
4、如何对教师工作认定考核。
第二篇:合川区免费培训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合川区免费培训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七次全委会议和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会议精神,帮助和服务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进一步营造关心、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促进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团区委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根据团市委和市校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积极开展关爱行动。
一、深入调研,掌握具体情况,了解留守儿童之所需 各级团组织深入调研,各镇街团组织从教管中心和学校获取留守儿童数据及名单,根据留守儿童信息表,团干部走村入户进行人对人,而对面的了解留守儿童需求及期望;团区委组织人员到留守儿童较为集中的学校发放调查问卷,与留守儿童进行交流互动,深入了解留守儿童具体情况。通过调研全区共有留守儿童4.2万名,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无人管教,放任自流,缺乏理想;二是缺乏自信,性格存在缺陷;三是缺乏关爱,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四是信息相对闭塞,课余文化生活单调;五是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六是实践能力较差,团队意识,沟通能力较弱。普遍渴望得到关爱,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自我保护,得到更多快乐。调研掌握留守儿童存在的具体问题,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及期望,为团区委制定关爱 1
留守儿童实施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团区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专门的实施办法。
二、精心筹备,认真开展关爱,满足留守儿童之所需 团区委根据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精心选择培训项目,聘请专门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
免费培训活动从去年10月正式组织实施。针对我区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数量庞大,而校外教育场所有限这一具体情况。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动出击,重心下移,坚持面向学校、面向社区、面向基层。依托区科协的科普大篷车决定成立流动青少年活动站,发挥普及推广、兴趣培养、体验实践三种职能,以“科普教育、文化艺术、快乐阅读、成长教育”为四大主题,以“送科技、送文化、送艺术、送培训、送欢乐、送爱心”为主线,积极开展“流动青少年活动站”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流动青少年活动站成立至今,共开展科普培训、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安全自护教育、摄影培训、武术培训、剪纸、武术、声乐、电脑、美术等项目的培训近6000人。
为优化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活动中心利用资源优势精心打造“爱心流动书屋”,“爱心流动书屋”共有2358册图书,图书种类多,有学生工具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名人传记、故事书、连环画、综
合类百科全书。“爱心流动书屋”走进校园为留守儿童送去了精神食粮,让山村小学的留守儿童与城里学生一样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扩大了留守儿童的知识面,丰富了留守儿童课余文化生活。近4000名留守儿童在“爱心流动书屋”中体验到快乐。
青少年活动中心利用场所优势,组织开展大型海洋科普生物展两次,400名留守儿童凭学校出据的证明获得免费参观。大量的展板图文并茂,还有大量的活海洋动植物、贝壳构成模拟海洋世界让青少年大开眼界,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奇与奥妙。开阔了青少年视野,丰富青少年科普知识,提升了青少年对科普知识的兴趣。
根据市校外联的要求,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内集中为留守儿童开设了舞蹈、跆拳道、美术、围棋、武术、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邀请台湾元智大学师生前来活动中心为留守儿童开展为期10天的体验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集中培训,共培训600余人。分组破冰、团队归属感建立,Family、故事改写、电影赏析、眼见不一定为凭、如果、带动跳、自我探索、音乐、劳作、体育、音乐、日文、环保、文化、戏剧、科学这一系列课程让留守儿童大开眼界,让合川留守儿童青少年切身体会到台湾的教育和文化。
一年来,合川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开展关于留守儿童公
益性活动24次,各级媒体报道12次。
三、全面总结,深入探究情况,为关爱工作指明方向 通过一系列关爱活动及培训活动的开展,让广大留守儿童从中受益,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心理孤僻、厌学、团队意识淡薄等问题,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留守儿童更加自信,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兴趣爱好更加广泛,合作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强化,也能够理解父母。但由于留守儿童分布面广且人数多,仍然有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享受到校外教育培训。区青少年中心在关爱留守儿童,对留守儿童进行免费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深入探索。如何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和得到培训,我们认为一是要多管齐下即多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实施关爱,不能让一部分留守儿童多次得到重复关爱,而一部分留守儿童得不到关爱。二是要推行片区责任制,即以学校、村、社区为界实行区域负责制,各自承担辖区内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三是要加强经费保障,对工作开展好的,工作做得实的要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确保师资优秀、培训活动的日常运转得到正常开展。四是推行农村教师与城里教师交流制,即让农村教师到城里学校任教,城里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
第三篇: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他们在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家庭收入做出贡献的同时,其子女的教育问题已凸显出来。外出打工农民大多是青壮年,子女正值学习阶段,多数被丢给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这些“留守子女”的教育管理相对较差。为了使农村的留守儿童更全面、更好地接受义务教育问题,笔者针对本学范区的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希望能对我们的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一、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一)常见的留守儿童监护类型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双亲或有一方长期在外务工,故而对他们的监护出现了缺失,他们通常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
(1)隔代监护型。由祖辈或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哺养的方式。父母均外出时,且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家庭,基本上采用这种方式。这一监护形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于监护与被监护的主客体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血缘、亲缘关系,使得监护者在监护和施教时,通常是但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满足,而少精神和道德上的引导,有句俗语是“隔代疼”,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比孩子的父母更加疼爱孩子、甚至是宠爱,使得监护者在养育和管教方面过分溺爱,对孩子缺少必要的限制,从而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二是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受教育程度不高,绝大多数祖辈在文化知识层次上属于文盲。因此,无论是从体力还是智力上都勉为其难地承担起孙辈的监护和养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起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显力不从心了。
(2)单亲监护型。单亲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最普遍的一种现象,而父亲外出务工比例最大,这种家庭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勤俭节约型,即母亲在家操持家务、管理孩子并维持生计,打工挣的钱用于家庭建设。这种情况下的母亲一般劳动量大,身心疲惫,对孩子的管理并不到位,认为只要不饿着、冻着即可,对经济却卡得很紧;二是挥霍享受型,即父亲在外务工,挣钱较多,其母在家除了照看孩子的生活外,其余时间就是打牌消磨时间,由于生活富裕,精神空虚,与孩子很难沟通。(3)亲朋监护型。即把孩子托付给亲朋好友,如叔婶、姑舅或要好朋友。这种监护的特点是:一是监护人通常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以便好向孩子的父母交待;而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却少有关注。因为,亲戚朋友担心的是,如果管得多管得严,万一孩子半路跑了或出了什么意外,事情就不好收场;如果不跑不出事,但孩子在父母回家把自己所受“待遇”告诉爹妈,则会把亲戚朋友关系弄僵了。所以,只要孩子平安,物质上不亏待孩子,基本上就行。如果学生成绩也不差,那更是锦上添花。二是亲戚朋友通常也有自己年龄相仿的孩子,如在各方面待遇不公平,留守儿童通常会从心理上感觉自己是“外来人”,易与寄养家的孩子发生矛盾。
(4)自我监护型。即由于没有上述几种条件,或其它各种原因,这部分孩子无人监护,父母把监护责任交给“留守儿童”自身。由于他们的自律能力和明辨是非能力较弱,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基本上处于无人管教的状态,而他们的父母大多在金钱上给予充分的满足,他们养成了自由散漫、奢侈、浪费、道德水平低下等不良行为和习惯。
(二)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的现状
由于上述的几种监护类型都不利于他们的发展,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留守儿童身上也就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普遍厌学,成绩差。在班级学生中,留守儿童成绩好的所占比重极小,他们中间大部分人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这部分学生由于缺少家庭教育,他们对学习普遍不感兴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常扰乱课堂秩序;有的同学还要承担一定量的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导致他们经常请假、缺课,久而久之,有一部分自制力差的留守学生就养成了旷课、逃学的习惯。
2、违规违纪现象严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祖辈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和体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亲朋好友碍于情面不好意思多说,说多了又不听。时间长了这部分学生行为偏差越来越严重,出轨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在学校里这部分学生道德品质普遍表现较差,平时不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另外还有说谎、打架、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更有甚者,有一部分学生上网成瘾,经常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年人混在一起。
3、心理障碍比较严重。这部分同学由于平时远离父母,只能一两个月通过电话和父母短暂交流一次,严重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现实的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由于生活及学习等各方面原因无法及时和别人交流,就会引发他们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自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
4、性格发展不健全。这部分学生长期同父母分离,成长中缺少关爱,现实监护人管不了,不会管,外出父母则管不到,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由于监控失调,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
5、思想、价值观出现扭曲。由于部分父母们因无法照顾孩子而产生内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进行补偿,对他们采取过多的金钱和物质补偿,并且处处随孩子的心意,长此以往,极易使孩子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读书无用沦”、“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6、存在安全隐患。留守儿童有相当一部分自制力较弱,对环境适应能力差,加之学校与家庭的衔接上出现的“真空”,导致留守儿童因意外而遭受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二、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有效途径探究:
(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度不够。
由于留守儿童是隔代教育和托管照顾,祖辈和托管人由于自身认知水平和利益关系,对学校的教育工作和管理措施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孩子的未来缺少合理的规划,对学校的各项措施缺少支持,从而使学校的教育效果事倍功半。
2、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需要资金的支撑。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极易造成家庭破裂。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家庭已发生离异或父母感情存在严重危机,这部分孩子缺乏安全感。极少数孩子家长缺乏家庭责任感,当夫妻离异后,对孩子不闻不问,放弃了家长责任。这类孩子更需要社会和学校经济的援助,但我们因为资金的问题,对这类孩子关爱有些力不从心无法到位。
(二)、留守儿童教育对策研究
1、针对学校与家庭协调度不够的问题,建议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和宣传功能。
政府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正确宣传学校的教育工作,使社会各界认识、认同学校的做法,并响应支持学校的措施;在学校和家庭教育发生分歧时,要协调好双方意见,改变学校的弱势地位,使学校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并保护学校开展工作的积极性。
2、加强学校教育工作
(1)、以学校作为留守儿童工作责任主体,积极组织教师在围绕着如何对留守儿童实施思想上帮教、学习上帮学、生活上帮助、安全上帮保开展工作。同时要求各位教师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开展广泛宣传,动员所在工作单位的相关留守学生家长在外出务工前要妥善安臵子女的抚养、监护、入校和学习。同时,各个班级要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掌握必要的信息资料,并及时把信息资料上报学校。另外,学校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且定期上报相关信息,实时动态管理。学校要经常组织教师深入村、组、家庭访问,了解留守学生委托监护人具体情况和其父母的务工地址及联系方式,以便于及时相互沟通;同时记录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并安排专人落实负责,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2)、开展形式多样关爱行动:
①建立成长导师制:首先每个教师要对所在班级的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并把摸底情况记录在案,形成留守学生档案。然后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与他们签订爱心结对协议。在平时工作中,辅导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所结对子的学生的具体情况,并针对具体情况对留守学生进行帮扶。
②成立“同伴引领,互助飞翔”小组:针对留守儿童的不同情况,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 “同伴引领,互助飞翔”小组活动,即要求班级内的优秀学生与班级内的留守学生结成互助对子,随时对班级内的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进行帮助,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另外,要求互助小组把帮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随时反馈给教师,让教师对班级内的每一位留守学生的情况随时把握,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③成立留守儿童悄悄话信箱: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打工,他们缺少了交流的对象,有心里话无法诉说,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成立留守儿童悄悄话信箱,让学生把平时不敢说、不能说的事情通过悄悄话信箱,与老师进行交流。学校还可以安排专门人员每天定时开箱,把留守学生的悄悄话加以整理,并根据不同的分类,安排不同人员加以处理,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学会倾诉。
(3)多渠道着手,让关爱目标立体全面
①思想上帮教全面。学校利用各种形式对留守儿童全面开展人生观、亲情观、理想前途、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把每年的第10月定为“红色宣传月”,以“红色宣传”为主题举办书法、绘画、征文竞赛,使留守儿童在活动中人生观得以提升。另外,还可以要求每个留守儿童每周至少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每个月至少写一封信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问候父母。同时积极倡导学生勤俭节约,理性消费。通过这些有益的引领活动,促使留守儿童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亲情观,树立了理想明确了目标,提高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法律法规意识,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②学习上帮学到位。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管教,学习目的不明确,主动性较差,加之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亲属无力管教,孩子们学习缺乏动力,导致学校教育质量整体下滑。可以组织教师与学生成立了爱心联系小组,每个教师至少帮扶一名留守孩子。对留守学生要进行全方位帮扶,不仅仅关心孩子的思想,同时关注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学习进行全程跟踪、辅导,不让一个留守儿童掉队。
③ 生活上帮助到家。针对留守儿童动手能力差,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现象,学校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生活技能培训,举办留守儿童生活技能比赛。例如洗衣、叠被、钉钮扣、削苹果、烧菜做饭包饺子等,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对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学校通过扶贫基金对这些孩子提供生活上帮助。
④安全上帮保落实。由于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管教,自由度较大,安全上存在极大的隐患。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学校制度上进行保障,针对留守儿童专门制定出一整套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教师在平时要对学生时时进行安全教育,让他们把安全这根弦绷紧。学校还要积极同派出所联系,在校内成立了警务室,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打造平安校园;同时加强对孩子们的安全教育,制定校园各种应急预案,充分准备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平时加强学生安全技能的传授和培训,例如消防知识、交通安全知识、与人交往应注意防范等,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的工作,也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一件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在社会转型期之时下一代的成长,还关系到每一个留守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社会今后的稳定。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下代,惠泽未来。在这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大声疾呼:学校工作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需要政府的政策和引导!只有这样,学校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才能切实有效地长期开展下去。
第四篇:农村留守儿童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本文从这个群体在文化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发现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提出留守儿童问题的严峻性与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性,从而更新社会与家长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认识,使社会及广大家长广泛关注留守儿童。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教育 原因 对策 正文:
一、留守儿童群体存在的原因
首先何谓留守儿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出现了以就业为目的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或发达地区的大量流动,称之为民工潮,这一类人群其中一部分孩子随父母涌入城市。而更多的父母选择双方外出打工而孩子没有条件随父母流动到城市,只好继续留在在农村。甚至近年来,城镇的很多下岗职工下岗后也纷纷涌向经济发达城市打工,将孩子们交给自己的亲戚或朋友照料,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
二、留守儿童群体的现状
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的留守儿童已达5800多万,到2020年,我国将大约有2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农村留守儿童数目呈增长趋势。这支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队伍显然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他们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当前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很多,下面就主要针对这些问题做出分析:
1、心理
留守儿童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成长中更是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帮助,极易产生认识价值观的偏离,很容易造成心理发展异常。留守儿童大多由家里的老人照顾,父母相应的只提供物质上的满足,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与孩子缺乏及时沟通。而祖父辈的隔代教育,由于年龄文化等因素教育方式存在诸多问题,要么产生极度溺爱现象,要么就是有深不见底的代沟。孩子们感到寂寞,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极易丧失自信心,久而久之,便产生一些明显的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留守孩子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缺乏自信,性格孤僻内向,不开朗。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不合群。(3)对父母社会抱有怨恨情绪,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又或者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4)冷漠,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关爱别人。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留守儿童缺乏了这样的关爱。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接触时间最长的成长环境,在儿童最具可塑性的时候,主要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对孩子的人格产生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2、教育
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民工本身教育文化偏低,往往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因此他们大多外出打工,希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问题,却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1)即使父母双方中仅有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也鲜少有时间料理孩子的学习问题,他们大多需要承担家务,照顾家里老人,还要照顾孩子,做好农活。而对于那些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家庭来说,首先孩子也要自己照顾家里,使得本身没有时间来处理学习问题,再者被留在家里的监护人大多是祖父辈,由于自身文化状况的影响等,也不能帮助孩子辅导孩子的功课,因此,留守儿童的学习往往跟不上。(2)农村本身的基础教育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缺乏,没有老师在学业上的正确引导,这些孩子往往学习目标不明确,积极性不高,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作业不认真,旷课甚至辍学等便成了常有的事。(3)父母不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在学校有些老师甚至因为这些孩子成绩较差而不愿过多的将心思放在他们身上,使得学校教育也不能很好的实现。(4)部分城市对于外来打工人员的孩子收费颇高,而农民工收入普遍偏低,这导致农民工的子女无法正常接受教育。(5)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东西对留守儿童吸引力较大,加上监管人监管不到位,网吧游戏厅等未采取有效措施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这对自制力较差的儿童很不好,以致当中有些孩子粘上撒谎、网瘾、打架、赌博等恶习。留守儿童一旦受到社会不法分子的唆使就很容易做出违法乱纪的事。
当然也是有部分孩子与这些相反,他们学习独立自主,具有较强的学习意志。他们很清楚自己的处境,父母离家进城后,由于他们过早的体验到生活的艰辛,所以他们事实上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学习,我这里主要谈的是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便不予多说。
三、解决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 不仅关系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必须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1、家庭方面
首先,父母在委托监护人之前,应该慎重考虑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如果被委托者年龄很大,身体欠佳,本身的行为能力有限,那么这种委托不但没有意义,甚至有害。
其次,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留在家乡的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予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 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努力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然后,父母应善于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外出打工的父母若能将自己背井离乡的生活的痛苦与磨难,各种吃苦耐劳、拼搏向上的先进事迹来教育自己的孩子,从这个角度讲,父母与子女间的联系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
2、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对此,学校应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老师要加大家访力度,或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
其次,学校可以开展围绕反映留守儿童家庭的班会,引导学生形成关于父母外出打工现象的正确认识;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再者,学校可以鼓励留守儿童住校,让老师有更多机会与学生沟通。针对寄宿学生,专设教辅老师,关怀学生放学后的生活情况,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学习方法。
3、社会方面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等手段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营造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其次,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再者,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 壮大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队伍, 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由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正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年龄,他们的数量、他们的生活和教育状况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社会的影响,我们理应给予积极地关注。总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对家庭、学校而且对我们整个社会教育体系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目前各项教育远未善学校教育还没有条件深入到留守儿童学校生活之外的情况下,留守儿童的教育任重而道远。
第五篇: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住校就读管理初探
独山县白泉镇新民中心小学农村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并且需要委托亲人或外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涌入城市的农村务工人员,数量不断持续上升,农村留守儿童的数目不断增多。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学校的集中办学。很多留守儿童又在一次离开亲人或其他代理监护人。独自来到城乡学校留校住宿就读。由于留守住校儿童,学习缺少监督,生活缺乏亲情抚慰,成长缺乏良好的教育环境;也由于委托监管人监管不力。譬如很多儿童就跟爷爷和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本身又溺爱他们,事事顺着他们,只管生活,想管也管不了他们的教育和学习。有些寄宿在亲戚家,缺乏沟通,缺乏家庭亲情教育,自身自制力欠佳,甚至有时产生一些逆反心理。导致部分儿童,学习不上进,逃学、厌学现象严重。影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
住校学生一般是周一来学校,到周末才回家一次,甚至有些学校月底才回家一次。衣、食、住、行、学,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度过,他们年龄小,独立自理能力差,又远离亲人,活动时间充裕。因此对留守儿童住校管理看来简单,实际是学校一项棘手的重大问题。如果学校安排不好,管理不当,就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打架、偷窃、学生抑郁综合症,性格孤僻,沉默寡言等。那么学校怎样管理,才使这些儿童热爱学习,生活充满信心,身心健康阳光的发展呢?由于本人所在学校,常年有留守儿童住校学生,经过多年的探
索认为。
首先,学校要把一天到一周的活动时间安排得紧紧有条。特别是放晚学到睡觉这一段时间,活动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要学生喜爱。如到图书馆看看书,看看电视。或由教师组织到社会上帮助一些孤寡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到社会上做一些公益事业,如到大街上扫扫地,捡垃圾,清除野广告等,让他们觉得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生活充实,阳光。学会关心集体和别人,又锻炼自己。如果放学后学校不管,教师不理,这些学生无事可做,亲人又不在身边,就可能出现抽烟、打架,逃离学校的事件发生。
第二 学校要有一定的活动场地和活动设施。应有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图书阅览室、音乐琴房,观看电视的场所。心连心活动室(安装电话让学生想父母时打电话的地方)等等。让不同爱好的学生到喜欢的场地活动。接受教师的指导,因为放晚学学生回家的时候,也是留守儿童最想家人的时刻,有了这些活动,他们就会尽情地玩,忘掉一切。
第三 教师和管理人员要有爱心,把没一个留守儿童看成自己的孩子,每一所学校除了上课的教师外,还有后勤人员也是学生接触时间最多了,如保卫、宿管员等,大家都要有爱心,善于观察和发现,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用心和他们沟通,把他们看成朋友,以诚相待,曲漆谈心,多一些鼓励语,少一些怨恨言,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和管理者的温馨,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每个学生的一言一行,一冷一热都在学校的掌控之中。经过调查、观察和了解,一天之中,学
生最想父母是放学和睡觉钟响后的那一段时间。这时宿管员去查房时,轻轻用父母的口吻讲一些安慰的话语:“孩子们睡觉了,明天好起来读书”。他们就好象父母在身边一样,很快安然入睡。否则,他们奇思异想。无法入睡,就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休息。
第四教会留守儿童,学会生活自理,学会情绪自控,克制自已: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让他们自然、健康容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里。留守儿童,不同的年龄段,学段,他们的生活也是不同的。如有些一年级就离开父母到六年级或初中都没见到父母,或时间很短,而有些到四、五年级甚至初中才离开亲人到学校住宿独立生活。作为学校的教师和后勤人员一是教会他们做一些生活琐事、常事,二是监督他们按时做事。如教他们如何洗衣服,洗头、洗澡、剪指甲,教他们学会补衣服、订纽扣等。不但教会做,还要监督他们按时做,让他们形成讲卫生,爱卫生,勤动手的好习惯。教他们学会情绪自控,克制自己。有些儿童在家娇生惯养,以自己为中心,事事好高、好强、好胜,如有些同学因某些小事,吵架、打架无法解决时,这时教师应该好好教育他们改变他们的坏毛病,转变他们的不良思想。学会原谅他人,包容对方,控制自己:也学会检讨自己,遇到事情冷静处理。久而久之,他们就懂得和学会一些为人之道,处事之法,改变自己,朝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经常组织搞一些公益活动,看一些助人为乐的片子等。学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好象这次独山杨桌然的事情,叫留守儿童捐5毛、1元,体现有奉献爱心的精神就行。让他们知道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学校还要细心观察,在学校的留守儿童
自己或家中有困难了,让大家帮助一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人间的真情。这样让留守儿童在校如在家,见师如见母,快乐、阳光的学习,对生活充满信心。促进学校的管理,提高教学的质量。
2014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