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国税局关心支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市国税局妇委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纪实
**市国税局妇委会始终坚持帮扶先立志、关爱先树人的宗旨,在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过程中以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倾注家庭亲情关爱为基础,使孩子们学习上有人帮、生活上有人疼,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市国税局妇委会先后被全国妇联、省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省妇联组织建设示范点”荣誉称号,市局妇委会主任**同志被省妇联授予“全省百名优秀爱心妈妈”,**、**等多名同志被授予“**市优秀爱心妈妈”。
一、以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倾注家庭亲情关爱为基础,使孩子们学习上有人帮、生活上有人疼。
在**市妇联组织的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结对帮扶活动中,我局妇委会积极响应,13名女职工踊跃报名,主动与留守儿童结下对子。在具体工作上以解决学习生活困难、倾注家庭亲情关爱为基础,使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一是经费上突出“三点”,即组织上争一点,积极向市局党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及遇到的困难,争取党组在经费上给予支持;科室里挤一点,妇委会挂靠市局机关党委办公室,通过压缩科室办公经费保障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干部们捐一点,每年“六一”前后,通过市局网页、宣传橱窗、标语等宣传载体,广泛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捐款资助留守儿童。二是机制上体现“两性”,即提高针对性,通过“双互”(爱心妈妈与留守儿童相互认识、相互
了解)、“双访”(访班主任、临时监护人)活动,了解孩子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使爱心妈妈在关爱的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关爱途径和方式。留守儿童王思琪家庭条件较好,只是父母在外地缺乏家庭关爱,爱心妈妈**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都把她接到家里玩,视同己出,对她关爱备至。体现及时性。爱心妈妈时刻保持与班主任和临时监护人的联系,第一时间了解孩子们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及时会同学校、临时监护人共同解决。留守儿童石伟在班级学习名列前茅,而且体育文艺样样出色,还是班干部,在参加校园艺术节时,需要自备一套100元的演出服,他悄悄地躲到一边发愁。爱心妈妈**给他的班主任打电话时听说后,第一时间赶到学校送来了150元钱,小石伟鼻子酸酸的,一把抱住“吴妈妈”,说:“吴妈妈,谢谢你,从小到大我还是第一次穿上这么贵的衣服。”
二、以孝心、爱心、红心“三心”教育为核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习惯、塑造健全人格。
以孝心、爱心、红心“三心”教育为核心,培育孩子们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一是提供亲情沟通平台,培育孩子们的孝心。爱心妈妈们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的父母打电话,指导留守儿童上网,资助购买礼物赠送给长辈,倾述对长辈的思念和感恩之情,告诉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畅谈今后的学习生活打算;二是打开“两个窗口”,培育孩子们的爱心。打开友情窗口,组织班上学生为留守儿童过生日,购买糖果、水果、鲜花和生日蛋糕,让全班学生共同为留守儿童庆祝生日;参与组织六一联欢会,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联欢活动,把亲情、友情和同学情融入班集体中。爱心妈妈董文君精心排演的节日诗朗诵《孩子,你是我生命中的奇迹》赢得了孩子们的阵阵掌声。打开视野窗口,妇委会定期向留守儿童赠送三类物品:中外名著、体育用品和书包文具。指导学生阅读书籍了解世界,锻练身体增强自信,专注地学习提高成绩。三是开展传统教育,培育孩子们的“红心”。每年定期组织爱心妈妈和留守儿童参观五大会址、红安老区和省博物馆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孩子们了解革命先辈的艰苦斗争历程,体味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小树立跟着党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四是化解“三个困惑”。爱心妈妈们主动承担代理家长、代理妈妈的责任,主动帮助化解留守儿童学习困惑、生活困惑和情感困惑。赵力凡在数学方面有一定的欠缺,有时会产生一些自卑情结。爱心妈妈***一边鼓励孩子要有信心,一边找到自己在中学教数学的表哥,委托他利用休息时间帮助补习数学,自己又另外给孩子买了一套数学辅导丛书。通过近一个学期的补习,赵力凡期末考试数学接近满分,人也变得非常自信,孩子感动地说:“刘妈妈,你真是比我的亲妈妈还要亲啊!”
三、妇委会、学校、家庭、社会“四方”齐抓共管,建立了帮扶长效机制。
由市局妇委会牵头组织,构建妇委会、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促进驱动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一个机制。建立与学校、家庭、社会定期帮扶机制,保证留守儿童正常的学习生活。**流浪儿童**在流落外地孤苦伶仃,市局妇委会再市妇联领导的组织下第一时间将她从外地接回,送到医院接受伤病治疗,并同她所在地的党委、政府取得联系,安排她入学读书。我局竟陵国税分局副局长**同志主动承担爱心妈妈责任,负担她的学费和日常生活。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学校为李自勤安排
专门的老师辅导学习,镇委会、村委会还为她们家帮助办理了农村低保手续。二是制定一套方案。由妇委会牵头,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临时监护人和村委会共同参与,制定一套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方案。内容包括有针对性地帮助提高学习成绩、化解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组织参与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置等,使四者的责任明确、目标具体、实时协同。三是营造一个环境。妇委会定期评估留守儿童所在的村、学校和班级的环境,给村委会提出合理建议,建议村委会对留守儿童所在的家庭出现的赌博抹牌、经常扯皮打架等行为有效地制止;向文化执法部门举报查处学校周围的黑网吧,建议班主任对班上同学出现的相互攀比吃穿、欺负贫穷弱小同学等不良倾向进行批评教育等,集中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就是关爱社会的未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真心关怀他们的生活,真情关注他们的成长,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将国税人反哺社会的责任与爱心在广大国税干部职工中代代传承,如春风化雨滋润社会的每个角落。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各地市州的先进经验,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进行到底,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爱的晴空!
第二篇: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三岔河小学 段庆生
一、背景
三岔河小学与镇政府同处一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是全镇教育教学的窗口学校。经过学校领导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多年来综合考评都获得全镇一等奖,特别是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堪称全镇的榜样,为我镇的教育教学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岔河是全镇的集市贸易中心,很多外地商人到这里开店做生意,带动了这里的经济不断发展。三岔河人也不甘落后,涌现出了很多到街上开店铺的、出外做生意打工的,他们的子女留给了爷爷、奶奶或亲戚照管,使我们学校的留守儿童逐年增多。
二、留守儿童情况分析
厌学。这类留守儿童因学习无人看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文化水平低无法辅导,成绩每况愈下,加之外出的父母只关心学习成绩不关心其生活和思想,导致他们对学习越发生厌,无心学习,自暴自弃。
浪费。留守儿童父母往往认为,对子女的感情亏欠可以拿金钱来填补,或者隔代监护人过于迁就、溺爱,尽量用钱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导致这类留守儿童养成挥霍的习惯。
逆反。有些留守儿童在家受到训斥,指责和惩罚多于表扬和鼓励,时常感到不被理解,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对老师、家人的教育呈逆反心理;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别人就不应该管他。
孤僻。这类留守儿童缺少亲情的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认为父母不在身边低人一等,时常有被歧视的感觉,加之往往因不合群而被同学遗忘,致使性格更加孤僻。
三、留守儿童的创新教育管理
留守儿童多的班级,往往是最难管理的班级,这些儿童身上暴露出的问题明显比正常家庭中的孩子要多。一个父母双全、温馨美好的家庭气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们学校里留守儿童日益增多,这些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影响,从而产生学习障碍、情绪障碍、交往障碍等心理问题。这既影响了学生健康、活泼的发展,也给社会进步带来了隐患。因此,这部分同学的教育问题,成了我们学校教育学生的一大焦点。我们要“对症下药”去关爱他们。通过不断摸索、探究,这几年我们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
1、落实德育首位
学校注重以人为本,强化德育工作。上下统一认识,及时转变观念,主动接纳这些特殊的学生,为他们提供热情的帮助和服务,确保这些学生能全部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对他们经常加强德育教育,促使他们在养成教育、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与成长记录袋
随着留守儿童的逐年增多,学校要求各班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与成长记录袋,全面了解掌握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他们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成长记录袋收集留守儿童的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他们学习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学校及学生家长。
3、心理开导
通过网上、资料查证,我们了解到对这类儿童过分关怀会使他们更加敏感,结果适得其反。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交流管理办法,针对这些留守儿童的状况,要求班主任及任课教师通过聊天、谈心等形式,增加他们对特殊家庭的认识,让学生坦然面对现状,消除思想包袱。在聊天、谈心过程中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教育督促他们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态度改变自己。
4、全员育人
虽然班主任对整个班级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其它任课老师也应承担起教育学生的任务,在课堂上发挥学科优势,适度引导。在为这些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不断强化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促进他们健康、和谐发展。
5、教育家长
留守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教师是不够的,还要社会、家庭的共同参与配合。家长自身的问题是留守儿童成长发展的一大障碍,这几年我们进行了由教育家长到转变学生的努力:班主任与家长取得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进行家访,组织老师跟家长联系、交流。家长出外的要取得联系,安排家长与子女定期通电话,使他们感受到亲人的关怀,从而更加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家校合力形成一体,使孩子得到全面教育,健康成长。2005年6月,我们学校被市教委、县教育局评为“优秀家长学校”。
6、丰富希望工程内涵,向留守儿童倾斜。
希望工程的本意是捐助失学儿童,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岔河小学失学儿童在递减,学校就用上级下发的希望工程款帮扶这些留守儿童。有时也倡议师生积极捐款帮扶他们,在班级中开展为留守儿童送小礼品、唱生日歌、给家长说说心里话等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学校
对他们的关爱,从而健康成长。
7、各种活动倾向留守儿童
学校每个学期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每次活动在抽调学生参与时,学校都要求班主任向留守儿童倾斜,尽可能让留守儿童都能有机会参与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活动中,他们有了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不断改变自己的性格爱好,逐步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四、管理效果、社会反响
三岔河小学经过几年的努力,改变了过去5+2﹦0的不利局面,在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这些留守儿童大都能安心在校学习,各方面都不断得到进步,到六年级毕业时,留守儿童都能以优异成绩考进中学,形成了一所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信任的学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同和表扬,得到了社会的赞誉,这几年相继被评为陆良县文明单位、文明学校、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曲靖市优秀家长学校、曲靖市文明学校、文明单位。我们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措施也在全镇各小学得到普及和推广,中心学校多次组织各校领导到我校学习交流。2007年5月31日,县委书记、县教育局局长、县妇联领导、关工委领导、镇党委书记、镇长一行十多人到我校为132名留守学生赠送字典,挂牌授予我校“曲靖市农村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家长学校”,并在学校领导、记者的陪同下到留守学生刘梅等家询问采访,赠送学习用品,在陆良电视台新闻里播出后,反响非常强烈。
第三篇: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亟待解决
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亟待解决
------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民外出务工或经商的伴随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剧,中国农村传统稳定的家庭模式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离开了农村的土地,进入城市寻求生存发展出路,他们囿于自身的社会条件、生活条件及城市内的政策性限制,大部分人只能将子女留在家乡,这种长期亲子分离的家庭模式造就了规模庞大的“留守儿童”群体。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在时间上、空间上的长期阻隔,改变了农村家庭面对面的初级群体交往模式,改变了原有的家庭教育模式,给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对农村经济发展、人口素质提高以及社会长治久安影响巨大。近期以来,湖南省2010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促进湖南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与对策研究-----以邵阳为例》课题组在课题主持人、邵阳市委宣传部长赵丽莎同志的组织下,就邵阳市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调研,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及留守儿童的产生过程,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规模、社会问题等宏观特征,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机制,探寻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路径,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邵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剖析
课题组以文献研究、现场调研及问卷调查所取得的材料为依据,根据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理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进行剖析、论证与诠释,揭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特点与危害,探索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和直接的、具体的原因,寻求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尽管邵阳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力图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但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不能单靠哪一级党委政府来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基本状况。
邵阳市2009年末人口为763.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0.31万人,农村外出经商人口77.8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157.74万个(其中从业男劳动力85.6万人,从业女劳动力72.14万人)。农民外出打工人数占农业人口的29.35%,占乡村劳动力的48.97%
在邵阳县五峰铺镇和隆回县西洋江镇中、小学校了解的情况:父亲母亲外出打工 1的学生占在校生的39.22%。而其中双亲都外出打工的占外出打工家长的55.93%,比单亲打工的高出近12个百分点。从这两个镇的初中情况来看,留守子女一般占在校生的30%—40%之间,两地都是双亲外出打工比单亲外出打工的多。调查显示,①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在校生中,打工者子女所占比例平均在40%(低的约为30%,高的接近70%);②小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的比初中生家长外出打工的多出许多(几乎多出10—30个百分点),而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家长外出打工又比高年级家长外出打工的多(10—20个百分点)。
这个调查结果,实际上反映了当前农民外出打工的一个基本的生态周期:外出打工的农民一般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他们的子女这个时候正好处于小学或初中阶段;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家长外出打工之所以比初中生多,是因为前者的年龄大致处在25—33岁之间(考虑到农村的早婚现象),一般是小家庭刚建立不久,家庭的经济基础较差,可以通过打工来巩固小家庭的经济基础。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农民又会逐渐从外出打工转向回乡建设,到了35岁以后,农民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少(一般有比较稳定的打工渠道、比较高的打工收入)。
农村人口到户籍以外地方谋生,把未成年的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家中,从而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据调查,目前留守儿童管理的方式有三种:一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监管;二是邻朋监护,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或邻居代为看管;三是自我监护,即监护人主体即孩子本身。
2、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的监护和关爱,孩子自身在成长等诸多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由于委托监护人和孩子之间存在一些难以沟通的障碍或有效监管的缺乏,往往造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凸显。
(1)生活问题。调查走访中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经济情况超过半数以上都比较困难。他们父母大多数是居住在农村相对贫困地区,生产资源相对不充足,个人无一技之长,家庭收入不高,生活比较拮据。父母在外地打工挣钱不多,往家里寄的钱也不太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的营养跟不上。
(2)教育问题。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中0—6周岁学前儿童约65%是由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由于老人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差异和对年幼孩子的过分溺爱,使得这些孩子渐渐形成了一种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上学后,家庭教育和父母的监督与指导跟不上,孩子的自控能力弱,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甚至有的厌学、逃学。
(3)行为问题。调查发现隔代的祖辈往往对其过分溺爱放任,缺乏严厉的束缚管教。留守儿童的行为也因此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养成任性反叛、不服管教的性格。留守儿童辨别是非能力差,很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时间一长就会形成恶习,甚至犯罪。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品行消极变化,经常出现上学迟到、逃课、学习目的异化、说谎、打架违纪等问题,甚至一些留守儿童和社会上的问题少年混在一起,产生违法乱纪行为。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也得不到保障,面临拐骗、猥亵、诱奸、抢劫等不法伤害,以及溺水、自杀、交通事故等方面的隐患。
(4)心理问题。调查发现只有8—11%的孩子经常与父母联系,由于父母长年外出打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亲子之间交往机会减少,缺乏必要的沟通,得不到完整家庭的温暖,很多留守儿童的内心承受着空虚、失落感、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感,出现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等,个别严重的会出现心理障碍。造成一部分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问题,不完整的家庭生活环境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5)性格问题。部分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交给他人临时监护,临时监护人指负责吃、穿,不善于或无力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随意的性格。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的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孩子们的心灵孤独、情感淡漠,双亲与子女间的关系发生淡化,导致孩子性格发展不健全。
(6)学业问题。由于大部分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没有这个意识或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在家得不到有效地监督与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在外地,临时监护人往往是重看护轻教育。甚至对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少年儿童本身自控能力差,容易受不良诱惑的影响,占调查总数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一般。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邵阳市所属的隆回、邵阳县是我国中部典型的贫困县,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在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劳动力剩余的情况。同时,传统的农业耕作收入有限,已经无法承担日益增长的日常消费和子女学习和生活需要。农民在本县就业情况不理想,劳动力转移是一种必须,也导致务工人员大量外出的关键。隆回、邵阳县矿产等资源贫乏,致富的条件有限,仅有的几个企业不能满足就业需求,农村剩余劳动力因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远离家庭,不能和子女相处一起从而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和数量的增加。
(二)二元社会结构影响
我国长期形成的二元社会结构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制度性原因。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及其相应的户籍制度,使得我国形成了城市和农村二元分治的社会结构。一方面,大量的粮食、工业原料和其他农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城,支持城市的工业化建设;另一方面,户籍制度把公民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类,附着在户籍之上的有关教育、就业、社会保险等相关制度将农民与市民从社会身份上区别开来。这将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在与城市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中国农民将这种劣势传递给了他们的下一代,也使中国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有了更加稳固的根基。
(三)家庭亲情教育缺位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本身受教育程度就有限,还肩负生产劳动的任务,而且有的代理监护人需要同时监管几个孩子,监管的力度不足。有的监护人又会对孩子过分溺爱,特别是亲属带管型。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家庭的关爱和正确方式的教育,往往会导致他们在成长和发育过程中出现问题。
(四)学校教育资源失衡
农村基础教育比较薄弱,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的不足。农村基础教育往往只能重视在校时段的教育和管理,由于资源不足,学校学生多,教师人手少,教学任务重及应试观念的影响,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关爱难以满足外出务工人员的期望,教师没有精力和时间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在学习生活上难以给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加之留守儿童特殊群体逐年扩大,农村基础教育难度更大,教育的合力无法形成。
(五)留守儿童政策缺失
留守儿童问题没能及时进入政策议程,导致政策滞后是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政策原因。从公共政策理论角度分析,在政策制定中,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政策议程包括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两种基本形式。一般来说,如果一个社会问题不能在公众议程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很难进入政府议程。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上,流动儿童身处城市,首先引起了城市媒体的关注并进入公众议程,之后成为政府政策的议题,生活在偏远落后的农村留守儿童就很难进入媒体和公众的视野,难以成为政府的政策议题。留守儿童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产生了,但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在2002年特别是2004年以后才引起了大众传媒的关注。从问题出现到被关注再到问题被提上政府议程经历了大约20年的时间,一些问题随时间积累显得严
重,不利于政策的制定和问题的及时解决。所以,在政策制定环节上,政策制定主体没有主动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提上议程,是留守儿童问题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的对策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要靠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担负起责任,建立起一种教育管理协作机制。
(一)改变二元社会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在体制层面上,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消除城乡壁垒,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消除横隔在父母和留守儿童之间的制度性障碍留守儿童问题要从户籍、教育、医疗、住房等制度上解决,要改革我国二元制度的始作俑者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制度,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如城乡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另外要缩小农村和城市的差距,促进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要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这就要求政府在政策上向农村倾斜,在对工业发展不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况下,实行工业反哺农业,以工补农,以工促农,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良性互动。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
(二)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基础教育投入。
1.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大力实施招商稳商,增加就业机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要尽可能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三要素净流出的趋势,积极发展县域城乡经济组织,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这可以缓解声势浩大的民工潮给大城市带来的巨大压力,从根本上减少了留守儿童的产生,从源头抓起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同时还有助于解决留守老人的赡养、留守妇女的夫妻情感危机问题,是建立农村和谐家庭,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治本之策。
2.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为农村留守儿童兴办寄宿制学校。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在吸引和接收更多农村留守儿童的同时,可以相对减少进城流动儿童的数量,从而减轻城市教育的压力,并且能够有效整合城乡教育资源,邵阳县五峰铺镇的留守儿童托管学校的办学经验给予了一定的启示。但绝大多数农村县市政府财政困难,难以承受寄宿学校的财政投入,需要国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创造条件。加大投资,在农民工聚集的地方兴建学校,让在城市务工者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待遇;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现象,加大监管力度,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各部门及基层政府考核之中,形成一种社会共同关心的局面。
3.学校方面应创造条件和利用一些因素增加教育资源,延伸教育和管理的触角,为留守儿童开通专门的“亲情电话”、“亲情视频”等,让他们能经常听到父母的声音、看到爸妈的容貌,使他们觉得父母虽远犹近,父母就在身边的感觉,一直在关心他们的生活与学习,始终在关注他们的成长;学校也要定期与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保持联系,传授他们怎样与孩子沟通的方法,对孩子要宽严适度,确保监护人在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确保留守儿童在在这个大家庭中感受浓厚的快乐与关怀。
(三)积极培育发展非政府组织(NGO),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留守儿童教育。留守儿童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更需要全社会用实际行动去关爱。要鼓励企事业单位在经济上给予资助,以减轻政府财力投入不足的压力,缓解矛盾。要社会有条件的个人和家庭都来关心身边留守儿童,共同为关系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工作出力;鼓励全社会多出一些“爱心妈妈”,为需要关爱的留守儿童送去母亲的关怀。
加大社会力量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参与程度。作为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全球范围的非政府组织,不仅能够承载政府转移出来的部分职能,对传统政府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拓展,而且有利于构筑多中心的公共事务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推动政府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被誉为政府有效“减压阀”和“稳定器”。隆回县西洋江中学利用国际基金会的资金兴办留守儿童特教班的做法值得探讨,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培育和发展民间组织,充分引导和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加大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参与程度。
(四)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将留守儿童问题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目前,我国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上还存在法律规定方面的盲区,教育者、监护人及代理监护人等法律界定、法律责任都不很明确,立法机构、司法机关及教育部门必须积极探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相关法律问题,加快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法律环境建设,明确教育者、监护人、代理监护人及家庭的法定教育责任,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我国农村地区的长治久安和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
第四篇:关心留守儿童
中国梦.教育梦征文稿
题目: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姓名:蔺菊花 年龄:38
单位: 永昌学区中沟小学 电话:*** 邮箱:690293496@qq.com
教学随笔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永昌学区中沟小学
蔺菊花
关心留守儿童,我们义不容辞。
教学生知识,我知道我会做的很好。可是,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我却心怀忐忑。但是,为了我的梦想,我要去做,一定要去做-----培养一个个优秀的留守儿童。
刚接到这个班的时候,孩子们学习不是很好,在全学区21所学校中排16名。更让我感到不安的是,孩子们看起来话少而缺少活力。到底是怎么了呢?我整夜整夜的想,是学习不好吗?没有自信心吗?我逐个孩子进行谈心。但孩子们说的还是很少。看着他们很忧郁的样子,我心痛。一次,一个孩子张思静没来上学,我非常着急,一边打电话,一边让孩子们去家里找。后来她妈妈告诉我说孩子病了。我有点不太相信,我又到她妹妹那里了解情况,她妹妹说了实话,她不想上学,没病。我心里震颤了一下,为什么?这孩子为什么骗我?我一遍一遍给她妈妈打电话了解情况。她妈妈告诉我说:“这孩子就这样。我和她爸在外面打工很少回家,回家她也不和我们多交流,甚至说她不是我们亲生的,老师,我也没办法啊!”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看着她郁郁寡欢的样子,我心如刀割。
我开始从资料、从媒体查找原因,才得知这是留守儿童普遍的心理问题,我班里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这情况。我着急了,但我也更兴奋,我终于知道了原因。于是,我先从孩子的家长开始做工作,打电话告诉他们孩子是多么的需要他们,让他们一定常回家看看自己的孩子,多多的陪陪孩子。但更多是和孩子谈心、交流,告诉他们说:“父母不在身边陪你们也有他们的苦衷啊!他们是想给你们创造更优裕的生活条件,他们也想陪你们,可是…….,”让同学们多想一想是为什么?后来我又让孩子们写关于父母的作文,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写的太感人了!从他们稚嫩的笔杆下读懂了父爱与母爱。张思静的作文读完后,大家眼眶湿润了,是啊,“世上哪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呢!”后来张思静的妈妈打电话来告诉我说,老师,张思静现在变了,变的我都不敢相信了。只要我们一回家,就高兴的嘘寒问暖,还学会给我们做菜了,她说:“妈妈,以前我不懂事,惹你生气了,原谅我!”“好,好,变了就好,变了就好……”我也激动的不知道再说什么了。后来好多家长都打来电话说:“老师,你带上我们孩子们后都变了,懂事了,学习也好多了!”是啊,只要你用心付出了会有收获的。正如家长们所言,孩子的学习进步太大了,一学期之后成全学区的第三名,我都有点惊呆了!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就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的、专心的垂着绿荫!
第五篇:市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调查报告
留守儿童这一群体,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而不断壮大,已经形成了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特殊群体。如何教育好、管理好留守儿童,已成为学校和社会各界共同探讨的问题。近期,我们通过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市农村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据调查统计,××市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共28765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
数的28.5%。从父母外出打工情况来看,父母一方外出的有9426人,父母双方外出的有19339人;从学生就读情况来看,在小学就读的有20352人,在初中就读的有8413人;从学生寄宿情况来看,在校寄宿的有10094人,非在校寄宿的有18671人;从年龄结构来看,6-11周岁的学生有16504人,12-14周岁的学生有7513人,15周岁及以上的学生有4709人。
通过调查留守儿童,走访他们所在的学校、家庭,了解到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学习成绩不够好。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心、主动性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有明显的厌学情绪,迟到、早退、逃学、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导致成绩一般或较差。
——性格发展不健全。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淡薄、性情浮躁、情绪消极、寡言少语,甚至存在抑郁自卑、自暴自弃、愤世嫉俗等心理障碍,部分留守儿童或养成了娇气任性、放纵随意的不良性格,或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的不良习惯。
——道德行为存危机。留守儿童是非观念淡薄,思想道德滑坡,荣辱意识差,目无尊长,待人不诚实;部分留守儿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偏离了正确方向,甚至存在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拉帮结派、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
究其原因,主要有:
1、家庭自身因素。一是代理监护人监督责任意识不强。代理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应该对孩子更多的爱,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否则会使孩子产生对抗心理,结果导致宠爱、溺爱。二是代理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代理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不能在学习、心理上给予帮助和指导。三是父母的亲情关系淡化。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平常只给孩子寄几件新衣服,买些好吃的,很少给家里打电话、写信、与孩子进行亲情和思想上的沟通,忽视了孩子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2、学校因素。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教师、集体的温暖,以因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学校教育观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管理机制等多方面的制约,学校和教师往往力不从心。
3、社会及其他因素。一方面,文化市场的开放,各种先进的文化传播手段的投入使用;另一方面,学校、家庭、社会监管不到位,加之留守儿童的自律能力较弱,导致留守儿童无法抵挡外界的诱惑。例如:有些娱乐场所、网吧等违反国家规定,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还未能得到有效制止。
此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机制不够完善,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严重匮乏,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到位,社会公众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责任意识不强等等,也是导致留守儿童产生种种问题的原因。
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爱留守儿童,保障他们健康成长,应该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认识,成为全社会协调配合的综合工程。
(一)从家庭教育方面来看,要着力创设温馨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往往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庭应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创造条件,弥补家庭教育缺失对其留守儿童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以及与留守儿童的交流和沟通。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教育资源。外出务工的父母应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利用返乡的机会,多向老师和临时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他们的成长,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再次,转变育人观念。要彻底转变“孩子大了打工也能赚钱过日子”的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育儿理念,并将其有意识地融入到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
(二)从学校教育方面来看,要大力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学校是直接教育和管理留守儿童的实体,教育和管理的措施应包容更多的关爱帮助留守儿童的内容,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呵护。
一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留守儿童的档案,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地址、代理监护人情况和留守儿童父母打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记录留守儿童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并及时向代理监护
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格局。
二要建立与留守儿童信息交流平台。学校要设立“留守学生心理健康咨询室”、“留守学生视频聊天室”、“代理监护人客座”,开通亲情热线电话,举办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论坛,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座谈会、留守儿童家长会,开辟留守儿童教育专栏等,构建亲情通道,为与留守儿童情感沟通提供方便。
三要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学校应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留守儿童开展一些扎实有效的活动,如举办法制安全教育讲座、主题班会、联谊会、集体生日晚会等,引导学生互动互爱,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从而消除他们孤单、悲观的阴影,使他们愉快生活、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四要大力实施“特别关爱工程”。学校应建立关心留守儿童工作委员会等机构,全面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并建立“代管家长制”,发动教师、党员、团员、少先队干部与留守儿童进行结对帮扶,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对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给予经济扶助,使留守儿童感受温暖、充满自信。
(三)从社会职能方面来看,要致力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各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配合、齐抓共管。
一要加强舆论宣传,引起全社会关注。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引导和争取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成长的监护责任和教育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子女教育的关系。
二要加大对儿童教育事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留村儿童问题,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环境改善的投入,尤其要在服务福利项目上进行投入,如医疗保健、生活保障、青少年校外活动设施建设等,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要大力推行寄宿制学校建设。各级政府要因地制宜,科学调整布局,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留守儿童的生活需要。
四要加快发展农村家长学校。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快规范农村家长学校的建设与管理,建立和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通过家长学校积极向留守儿童家长及代理监护人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同时,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时,把家庭教育知识纳入培训内容,正确引导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和育人技巧。
五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要依托关工委等机构,协调相关职能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涉及教育教学、济困助学、公共卫生、法制宣传、预防犯罪、权益保护、市场净化、环境整治、劳动用工、经费保障等诸多领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逐步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