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 环境保护之白色污染

时间:2019-05-14 11:3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论 环境保护之白色污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论 环境保护之白色污染》。

第一篇:申论 环境保护之白色污染

怎能让“白”变成“黑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每年用于包装”的塑料制品就达几百万吨之多。由于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对“白色污染”的危害性没有足够和清醒的认识,从而无休止的使用以及毫无顾忌的丢弃这这些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导致这原本“白色”的东西成了给环境“抹黑”的罪魁祸首。

怎能让“白”变成“黑”成了摆在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面前的一道难题。人们生产生活中常常使用的塑料购物袋、泡沫塑料餐盒,等塑料包装材料多为不可降解塑料制成,如果不经过特殊处理而被随意丢弃,不仅浪费资源更重要的将对空气、水系、土壤等一些动植物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根据我国人口众多,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现状来看,国家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应对“白色污染”。

怎能让“白”变成“黑”。首先,要从人们的思想意识方面入手,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白色污染”危害性的宣传。使人们清醒的认识这些“白色垃圾”所带来的污染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通过一些现实的例子来展示“白色污染”的危害。引导人们正确、合理的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从而把“白色污染”的危害减到最小。

其次,我国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得在治理“白色污染”方面有法可依。治理“白色污染”不能光靠个人,企业的自觉性,因为自觉性毕竟是有限的。国家必须要有强制性的措施,才能对人们毫无节制的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有一定的约束性。

再次,就目前来讲我国还应该在垃圾处理方面做足文章,动用适当资金补贴和鼓励垃圾处理部门对垃圾分门别类,对可造成“白色污染”的塑料制品进行集中化特殊处理,把好“白色污染”处理的最后一关,从而更加有效的治理“白色污染”。

最后,政府相关部门还应该在对治理措施的监管上花大力气。一项好的治理措施如果没有有力的监管,哪么措施再好也只能流于形式。我国于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的“限塑令”,在某些大型商场超市执行较好,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以及农村市场如不能有效监管,不能做到从源头管理限制,或者说不能长期有效的监管,哪么“限塑令”未免也只是一纸空文。只有做到长期有效监管,使人们的某种行为养成一种习惯,从而拒绝使用这些一次性塑料制品,哪么就能更好的治理“白色污染”问题。

综上所述,都是治理“白色污染”行之有效的办法,但是要想彻底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国家和政府更应该在寻求合适的替代材料上大做文章。投入相应资金、开展相应课题,扶持相关企业加速替代品的研发生产,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最终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怎能让“白”变成“黑”,随着我国人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白色污染”问题一定会在我国得到很好的解决。

第二篇:环境保护申论

生态文明需要向“污染经济”坚决说“不”

近年来,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加突出。环境资源的约束加剧,过度依赖能源资源且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更加凸显,环境总体恶化趋势并未得到根本扭转。河北沧县“红豆水”事件、云南阳宗海砷污染、湖南郴州血铅事件等污染事件,不仅严重破坏当地环境,更对群众的身心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一系列的污染事件表明,我们所发展的企业频繁成为水体污染事件的“元凶”,在触痛社会公众神经的同时,也在拷问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良知:我们是需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还是在经济发展中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永续发展之路? 诚然,大批高耗能、低产出、大排放、重污染中小型企业的存在,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它们在特定时期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支撑拉动地方GDP增长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惨痛的污染事件一再发生,暴露出了我们长期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甚至为追求眼前经济的“数量增长”和政绩的“加分因素”,就是在党中央三申五令转变发展方式的今天,依然不惜断掉子孙后代发展之路谋求一时GDP的增长。

痛定不仅要思痛,更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在快步推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经济发展方式,我们为什么发展,我们发展为了什么,我们该怎么发展,我们该发展什么,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重新调整经济发展思路,忍痛割掉那些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起来的产业,向“污染经济”坚决说“不”。

如何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党中央一再叮嘱: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树立生态观念、完善生态制度、维护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环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这需要我们经济发展思维和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更需要以实际行动在具体实践中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大批高污染企业长期存在并一再威胁我们的生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是部分地方为某种利益对这些企业的发展及其违规排放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中央有关精神没有领会好、没有贯彻执行好,甚至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在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我们需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坚决做到不换发展思路就换人,毁了生态环境追究人,用制度管人,按法治办事,约束规范大家共同呵护我们的家园,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在山清水秀生态美的环境里实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推进绿色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问题十分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生态环境恶化及其对人民健康的影响已经成为我们的心头之患,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是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五中全会重点从这六个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为绿色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以五中全会描绘的蓝图为引领,切实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原则、目标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贯彻到各级各类规划和各项工作中,我们才能谱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

推进绿色发展,真抓实干才能见效。进一步提高绿色指标在“十三五”规划全部指标中的权重,把保障人民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更具约束性的硬指标,是推动绿色发展的政策制度保证。无论是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还是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都是为了尽快遏止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筑牢绿色发展的底线。

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随着对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潜力相当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转型升级添加强劲的“绿色动力”。抓住绿色转型机遇,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绿色水平,我们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双赢。

风物长宜放眼量。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守住生态文明红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们就一定能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发展目标,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为中华民族赢得永续发展的光明未来。[标题示例]

1.加快发展需筑牢环保“生命线”

2.生态文明需要向“污染经济”坚决说“不” 3.治污需做好“发展加减法” 4.向“污染”宣战重在行动

5.“美丽中国”环保先行 向“带血GDP”说不 [开头示例]

1.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重要论述,深刻地揭示了生态环境与科学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指导各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民生者,民之生存生活也。最重要的民生自然是与人民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有关的事,生存关乎生命,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民生吗?空气、水、食品是人的生命须臾不可缺的东西,保证空气质量、保证饮水和食品的安全,是保障生命的头等大事。而要做到这些保障,就要加强环保事业,不重视环保,雾霾就挥之不去,饮水、食品安全也无保障。

[结尾示例]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福祉。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呼吸清洁的空气,是社会的共同期待。保护生态环境,人人都是参与者,政府以此为施政目标,企业以此为天然责任,公民努力养成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环境必然更加美好。

2.能不能把环境摆在正确的位置,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检验着治理者的能力。抚平由来已久的环境伤痛,需要巨大的投入,也需要长期的过程。不管是遥远山村的生态悲剧,还是城市里的“呼吸之痛”,都在警醒我们,“向污染宣战”亟须落实为行动,做好“发展加减法”,更需要从现在做起、从众人最期盼的地方做起。【热点材料】

材料一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刚刚闭幕,李克强副总理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开创环保工作新局面。

关注2012年头等实事儿,“PM2.5”成为热搜词之一。它已由一个专业名词演变成治理环境污染的“代名词”。目前,中国各地开始陆续进入监测和治理“PM2.5”的行动期,一场提升空气质量的“攻坚战”已经打响。

没错,上海、广东、天津、山东等地已陆续启动PM2.5的监测,江苏提出计划,实现PM2.5监测点的“全省覆盖”。而北京市政府在承诺市民落实35件重要实事发布一周后,也开始了督察行动。

但涉及PM2.5的减排任务将更加艰巨。PM2.5主要来源于扬尘、燃煤和机动车污染。环境保护部总量司司长刘炳江曾表示,在对北京的工业源污染排查之后发现,目前机动车排放已经占据污染总排放的将近2/3。

“市民很难想到自己每天开车就是污染最大贡献者。”一位环保民间组织的工作人员认为,必须调动大众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承担责任。

“好的空气质量是治理出来的,而不是监测出来的!”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的这句话赢得不少认同。公众也在期待,各级政府早日拿出有效治理措施,让天更蓝,让蓝天更多。

材料二

研究数据显示,到“十二五”末,我国城镇化率将突破50%,城镇人口预计达到7亿人,将首次超过乡村人口。而城市垃圾处理是现代城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小城市的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全国1/4的城市已基本没有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垃圾围城问题虽早就提出过,但一直没得到有效解决,很多城市都在垃圾处理问题上走了弯路,当时只是简单堆放、填埋,给日后发展埋下了隐患。堆积如山的垃圾如一颗巨型“炸弹”,潜伏在城市地下。因此,对正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广大中小城市,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将会使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变得步履维艰。

中国除县城之外的668个城市中,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每年的经济损失高达300亿元。

【考点分析】

相对于全球气候变暖、赤潮、沙尘暴、异常气候灾害而言,城市环保问题出现在申论试卷中的可能性较大。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快速化发展中面临较多的问题,将“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也应该引起考生的足够认识。

1、环境保护的意义:环境保护大有作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大亮点,成为倒逼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成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

2、中国环保精神: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

3、环保工作总结:“五个必须”,必须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考虑,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坚持优先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必须坚持从再生产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统筹推进消费、投资、出口等方面环保工作;必须坚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江河湖泊等重要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必须坚持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

4、保护环境的基本对策:

第一,以修改《环境保护法》为龙头,全面建构环保法律法规,完善环境保护理论体系,理顺健全环境保护职能和组织系统。

第二,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改革创新环境保护工作的体制机制。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强化环境执法监管,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要切实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严格化学品环境管理,确保核与辐射安全。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考核。

第三,落实贯彻“节能减排”工作部署,大力推广“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具体有:加强水泥、化工、汽车制造等行业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治理,加强对燃煤设施、机动车尾气、工业企业、施工工地扬尘和渣土运输的环境监管,淘汰老旧车辆、垃圾分类、推广清洁能源、建设开放式街区公园、改善居民生活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缺失、公共场所转租、黄土露天、私搭乱建、经营扰民等五类突出问题等。

5、垃圾处理的措施:

第一,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坚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与城市的发展同步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

第二,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合理布局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缩小不同区域,不同城市规模的生活垃圾处理水平的差距。合理确定生活垃圾处理 设施建设规模,避免过度超前。

第三,科技攻关,技术保障。一是建立和完善技术标准与评估体系,指导并促进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健康发展。二是组织技术创新,解决关健技术问题。针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 6 在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技术创新、示范和推广应用,组织实施关键技术与装备国产化示范工程,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第四,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制度保障。一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深化环卫体制改革,促进生活垃圾产业化发展。二是完善收费制度,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工作。认真落实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抓紧建立和完善政府支持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价格、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降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扶持企业发展,减轻公众负担。三是研究开发低成本、长期融资工具。通过财政直接投入、补贴及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建立多渠道投融资体系。

第五,权责统一,健全管理保障。一是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地方政府是规划实施的责任主体。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分工负责,争取搞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实施工作。二是规范项目管理,加快设施建设。严格执行基础设施建设程序,加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环境影响评价,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三是完善法规,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制订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环保部门要加强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染物特别是垃圾填埋渗沥液和焚烧尾气排放的监督管理,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防止二次污染。

第六,加强宣传教育,发动公众,营造垃圾分类环境。要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提高公众参与生活垃圾资源化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破解垃圾围城难题,要以加强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长效管理为重点,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更加注重合理布局,分类指导,更加注重创新机制,加强监管,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实现垃圾综合处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三篇:安徽申论试卷__环境保护

2008年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考前模拟试卷

治理环境污染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50分钟,作答13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

1.安徽省重点流域2008年2月份水质情况显示,巢湖湖区水质重新转为重度污染,而其环湖河流南淝河、十五里河水质自2007年7月以来,连续7个月处于重度污染状态。

据悉,在监测中巢湖湖区整体水质属重度污染,水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环湖河流中,派河、杭埠河和白石天河水质良好,南淝河、十五里河和双桥河水质重度污染。与一月份相比,湖区整体水质下降,但水体营养状态基本持平。

安徽省将不断加大投入,推进城市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并决定由该省财政安排两亿元专项资金,对流域县级污水处理厂实行以奖代补。

2.2007年7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在被“限批”的名单中,安徽省的巢湖、芜湖和淮河岸边的蚌埠市同时“榜上有名”。一时间,安徽被外界看成了水污染重灾区。

巢湖西岸合肥包河区庙圩村村民汪ΧΧ告诉记者,“蓝藻来时铺天盖地,先是绿色,后变黑色,最后发臭”。从饮水方面看,巢湖基本上死了。所以,巢湖边的居民的饮水只能靠井水,目前,砖井已经不用了,家家户户都在用地下井,除了因拆迁搬来的新户,几乎每家一口井。“本来‘井水不犯河水’,现在反过来了,井水受到湖水的‘干扰’:水越来越臭了。”巢湖污染对周边居民最大的威胁,就是饮水变的越来越难了。就连家禽家畜,都得依靠过滤过的井水。

3.濉溪县韩村镇沟东村建有多家造纸厂,是群众投诉中“处处污水横流,日日臭气熏天”的地方。流经村庄的浍河,距最近的造纸厂不过一公里。

在直奔浍河的路上,记者发现,麦地四周的河沟里流淌着棕黑色的污水,污水浸漫过的地方,地表形成一层黑臭的硬壳。陪同我们采访的出租车司机邹师傅说,由于造纸污水中的悬浮物附在土壤上,使庄稼根部腐烂,造成农作物减产,原来一亩可以产粮450多公斤,现在每亩只能收50多公斤,甚至有的田地颗粒无收。

在浍河边,有一只系在岸边的渔船,但却见不到一个渔民。据邹师傅介绍,过去喜爱捉鱼的农民随时可以在河里捕捉一些鱼虾,造纸厂排污后,河里的鱼虾都被毒死了。现在这些渔船,早就下岗了,哪里还有渔民?

村里的周大爷曾告诉当地媒体的记者,污水渗到地下,村里的井水也变成了酱黑色,要经过5次过滤才能饮用。

4.2007年6月5日,安徽省消费者协会公布了“绿色环境,健康家园”活动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情况的调查结果。调查的100户家庭中,有95户室内空气污染超标。

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家庭室内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监测显示:100户家庭室内空气污染总超标率为95%。其中甲醛超标率达82%,最大超标倍数为7.2倍;氨超标率为72%,最大超标倍数为5倍;苯超标率为10%,最大超标倍数为1倍;甲苯超标率为17%,最大超标倍数为4倍;二甲苯超标率为39%,最大超标倍数为6倍。100户家庭中,有59户由于空气质量超标严重,检测要求“暂不入住”。

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污染、装修污染、家具污染及室外污染物污染几方面。省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环保家装理念,选择健康、科学、适中的装修,避免盲目追求豪华装饰装修。

5.记者从安徽省质监局获悉,针对汽车里的空气污染,安徽省即将出台《汽车内饰件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强制性地方标准,对汽车内的坐垫、坐椅靠背、坐椅套等内饰材料的甲醛、有机物等最高释放量予以限定,以防止新车的内饰“毒害”车主。

据了解,合肥市疾控中心曾经对10辆即将上牌轿车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结果有6辆车污染物超标,其中甲醛最高超标19倍,甲苯最高超标23倍。原来,汽车各种零部件和各种内装饰材料中含有的有毒物质就是罪魁祸首。专家介绍,长期处于轿车内的污染环境中,容易引起乘车人头晕、恶心、打喷嚏,甚至引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多方面疾病。如在空调开启、车窗关闭的情况下,不少人会出现头晕、困倦、压抑烦躁等感觉,不仅会危害驾乘者健康,同样也会危及路人安全。

此次制定的《汽车内饰件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把汽车内的坐垫、坐椅靠背、坐椅套、安全带、头枕、扶手、活动式折叠车顶、所有装饰性衬板、仪表板、杂物箱、室内货架板或后窗台板、窗帘、地板覆盖层、遮阳板、轮罩覆

盖物、发动机罩覆盖物和其他任何室内有机材料,包括撞车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填料、缓冲装置、塑料类、纤维纺织类、皮革类、橡胶类等材料均包含在内。根据规定,处于密闭状态下24小时的轿车内,甲醛含量应小于10mg/kg,此外,该标准还对有机物散发、冷凝组分等有毒有害物质作出了限量规定。

专家还提醒,消费者买车后进行车内装饰时,应购买合格环保的坐垫套等内饰材料,以减少污染。驾驶新车时,应尽量打开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少用空调。

6.提着竹篮、拿着布袋出门买菜已不属于这个时代,塑料袋完全取代了它们,出门买菜、超市购物,家中存放垃圾„„几乎一处也少不了它。然而,在享受方便的同时,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塑料袋带来的白色污染正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

“周一到周五的时候,每天的购物人数都在2万人以上,周六、周日会比平时多一些。”在合肥马鞍山路家乐福超市,一位收银员向记者介绍,按每人2个塑料袋使用量算的话,一天要发放4万多个,一年下来,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在环城路的某家大超市里,记者看到一位中年妇女一只手提着两袋刚从超市里选购的东西,另一只手还拿着几个空的塑料袋。“向超市里的人要的,回家装东西方便,用后当垃圾袋也可以!”她笑着对记者说。而另一位顾客购买的蔬菜、日用品、零食等,一共用了6个塑料袋,当记者问他是否觉得塑料袋会造成白色污染,他表示没考虑过会造成污染,只是觉得塑料袋给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何况到超市购物也没有别的容器来装物品。

“普通塑料袋是聚乙烯材料,从化学原理上来看,这些袋子400年也不会自然解体,且会不断散发有害气体。”专家介绍,如果长期残留在土壤中,则会导致环境恶化,影响土壤内的物、热的传递和微生物生长,改变土壤的特质,导致农作物减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正大幅度增长,其中塑料废弃物等白色垃圾也迅速增加,按重量计算,约占3-10%,按体积计占20-30%。塑料袋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小小的塑料袋,正变成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人们究竟该如何行动,才不让它一天天损害属于子孙的土地与环境?

7.巢湖市地域辽阔,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农业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由于多年来在农业生产中大范围、大批量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现代农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同时,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畜禽污染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再加上农村治污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环境保护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巢湖市耕地面积近400万亩,现代化农业生产造成的各类污染已成为农村环境的一大“天敌”。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全市每年使用的化肥量达12万多吨,但化肥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会通过农田径流造成水体的污染;另外,全市农药年使用量约1万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这两类污染直接破坏了农业伴随型生态系统,对鱼类、两栖类、水禽、兽类的生存造成巨大的威胁。

近年来大规模畜禽养殖在巢湖市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每年出栏的生猪量达到800万头,规模化养殖的鹅、鸭、鸡等达到5000万只以上。但大多数规模化畜禽养殖点位于农村人口稠密区,有些地方与人处于同一个水资源循环体系中。由于畜禽粪便还田比例非常低,其污染物直接进入环境中,带来了地表水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污染,甚至地下水也受到污染。另外,巢湖市是华东地区的菜篮子,大棚农业普及,但地膜污染呈现加剧趋势,地膜残留量大直接污染耕地土壤。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小城镇和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几乎所有的乡镇都没有实施清污分流,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日益恶化。

据巢湖市环保部门介绍,多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环境管理体系先天不足,环境建设重城市轻农村比较突出,成为农村治污工作一道难以跨越的“门槛”。其一,目前巢湖市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几乎没有,环境保护职责权限与污染行政手段不匹配,基本没有形成农村环境监测和统计体系。农村环境保护存在部门多头管理却又难以管理到位的现象,从而在机制上影响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及时有效治理。其次,资金来源不够、污染治理不力。长期以来,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从环境保护部门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缺少资金支持,农村治污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同时,目前环境治理的模式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农村需要,农村的三类环境污染处理技术虽然很多但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处理技术,从而导致农村污染治理效率不高。

巢湖市环保局副局长丁志松认为,要解决农村目前面临的污染问题,必须从制度和技术上着手。首先,要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和基础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制定无公害农产品及农药、化肥使用规程等相关标准、规定等,势在必行。并以此来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符合生态要求的施肥和施药技术;推行农村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自上而下”的筹资机制和“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加大财政资金的专项转移支付力度,明确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资金渠道和部门责任,使农村的环境管理体系建设和聚居点的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早日箭离弓弦。

其次,在农业生产中应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注意技术路线创新。解决面源污染问题,主要应该依靠发展

生态农业,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推广平衡施肥、精良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结合节水灌溉技术,积极推行水、肥料、农药综合管理技术,提高农业水、肥利用效率;通过在农田与水体之间设置生态功区消纳污染。并促进集约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农业的“种养平衡区域一体化”发展,避免化肥、农药可能造成的污染。对农村聚居点,必须针对农村地区的资源与环境条件,开发推广切实可行、因地制宜的较低成本的污水处理技术。只有做到这样,农村的污染问题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8.持续几天的秸秆焚烧所产生的浓厚烟雾,已经严重影响了亳州市区的空气质量。亳州市环保局公布的2007年6月份空气质量相关情况显示,进入6月份以来,亳州市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特别是6月10号,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为中度污染。

根据市环保局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结果显示:从6月4号起,空气质量明显下降,6月4号到6号,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6月9号又为轻度污染,6月10号为中度污染。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与2006年同期相比污染有所加重。

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造成空气质量变差的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6月10号下午,由于乡村集中燃烧秸秆产生的浓烟向城区集中,而多云天气使低空气流久久不能上升,使得烟雾笼罩城市上空,导致当日的空气质量呈中度污染状态。亳州市5家企业实行强制清洁生产审核。

市环保部门将按照《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程序的规定》,对这5家企业强制性推行清洁生产,在节能减排等方面强制达标。市环保局强调,这些企业必须在一年内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对不按期启动清洁生产审核或者不按期保送审核计划、审核结果的企业,将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进行从严处罚,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企业将追究法律责任。

9.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冰雪消融,后果堪忧。

预计15年后我国经济总量翻两番,而污染负荷可能增加4至5倍。

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确立,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中国作为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更是责无旁贷,中国政府和民众积极响应并行动起来。从征服珠峰到保护珠峰,从保护“母亲河”到“长江行动”,从随手关灯到不随地吐痰;从政府到民间,从老人到小孩,环保意识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和自觉,更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许多地方政府为了保护环境自觉拒绝污染项目,发展环保产业。但是我国的环境污染形势仍然十分严峻:2006年全国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污染治理速度赶不上污染增长速度,“十一五”计划确定的重点流域治理污染项目有47%的计划投资没有落实。

从5月29日开始,江苏省无锡市城区自来水水质突然发生变化,并伴有难闻的气味,无法正常饮用,市民纷纷抢购纯净水和面包。据介绍,当日上午开始出现市民抢购,到晚上货源就发生紧缺。一些小商店的纯净水也是一瓶难求,少数经营户还趁机提高了价格,原本6元一桶的纯净水被卖到了10元。由于不少市民担心用变质水做饭影响健康,开始大量购买其他品种的饮料,也有不少市民开始排队买面包。

各方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入夏以来,无锡市区域内的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水位,加上天气连续高温少雨,太湖水富营养化较重,诸多因素导致蓝藻提前暴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长期研究显示,太湖生态系统结构正迅速恶化。生态专家们指出,太湖沿岸严重的工农业和生活污染引发了这场水危机。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说,太湖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是排入的污染物远大于环境容量。中科院的研究表明,太湖外部污染源主要是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

工业的高速增长使污染排放量迅速增加,大量污染沿着河网源源不断注入太湖;农业面源污染也在加重,太湖流域每公顷耕地年均化肥施用量已从1979年的24.4公斤猛增至现在的66.7公斤;太湖地区人口密度已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污水通过防洪管网直接排入河流;过度的围网养殖正使太湖走向沼泽化,严重削弱了太湖的泄洪调蓄和自净化功能。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从6亿到13亿,增长了1倍;而可居住土地由于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从600万平方公里减少到了300多万平方公里,几乎减少了一半。目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达到2600万吨,超出环境容量1倍;酸雨的覆盖率达到国土的1/3;70%的江河湖泊受到污染,90%流经城市的河流严重污染;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每年有1500万人因此患上呼吸道疾病。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预计,如果按照目前的污染水平发展下去,随着15年后我国的经济总量翻两番,污染负荷还可能增加4至5倍。所以这不仅涉及子孙后代,也是我们这代人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于宾馆、商场、医院和大型超市等公共场所,调节室内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微小气候。

10.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新闻界通报,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路线图。两部门将于2008年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和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和行业开展试点工作。这是继“绿色信贷”后推出的第二项环境经济政策。

潘岳说,前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出台和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财税、金融等激励政策”,对环

保部门从过分依赖行政手段到运用经济手段推进污染减排的转变提出了迫切要求。绿色保险,是继绿色信贷之后出台的第二项环境经济政策,是环保总局联合有关部门对建立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又一次探索。

潘岳说,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7555个大型重化工业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相应的防范机制却存在缺陷,导致污染事故频发,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接报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达到108起,平均每两个工作日一起。污染事故发生后,由于善后处理没有机制保障,企业应承担赔偿和恢复环境责任往往没有落实,污染受害人不能及时获得补偿,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这种“企业违法污染获利,环境损害大家买单”的现状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建立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险制度迫在眉睫。

潘岳介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制度,它是企业就可能发生的环境事故风险在保险公司投保,由保险公司对污染受害者进行赔偿。过去一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在巨大的赔偿和污染治理费用面前,事故企业只得被迫破产,受害者得不到及时的补偿救济,造成的环境破坏只能由政府花巨资来治理。受害者个人、企业、政府三方都将承受巨大损失。但如果企业参加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一旦事故发生,由保险公司及时给被害者提供赔偿,企业避免了破产,政府又减轻了财政负担,这符合三方的共同利益。但这并不意味企业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污染。因为环境保险的收费与企业污染程度成正比,如果企业发生污染事故的风险极大,那么高昂的保费会压得企业不堪重负。保险公司还会雇佣专家,对被保险人的环境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这种市场机制的监督作用将迫使企业降低污染程度。国际经验证明,一个成熟的绿色保险制度,是一项经济和环境“双赢”的制度,也是一个能更大范围调动市场力量加强环境监管的手段。

潘岳介绍,环保部门将会同保监会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示范工作,初步建立重点行业基于环境风险程度投保企业或设施目录以及污染损害赔偿标准。到2015年,基本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基本健全风险评估、损失评估、责任认定、事故处理、资金赔付等各项机制。

11.2007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今日在京正式发布。指数显示,在9个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中,环境污染问题名列第二,公众关注比例高达46.1%,仅次于物价问题。在环境污染方面,60.7%的公众对食品安全最不放心,39.7%公众担忧“装修涂料安全”,25.8%的公众对本地区空气质量“气”愤填膺,41.8%的公众把服装材料污染视为“心腹之患”。

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环保民生指数,是在国家环保总局指导下推出的国内首个环保指数。2007环保民生指数首次对除港澳台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省会城市进行抽样调查,样本总量还包括9011名普通居民。指数显示,公众的环保意识总体得分为42.1分,环保行为和满意度得分分别为36.6、44.7分,均不及格。31个城市中,乌鲁木齐、北京和拉萨分别位居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和环保满意度之首,而长春、银川和兰州则分别居于末位。北京在环保满意度方面排在全国省会城市倒数第三,仅高于济南和兰州。

指数也显示,66.9%的公众认为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比2006年增加了3.9个百分点;只有22%的公众对我国总体环境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2007年11月,有12家污染严重的企业被各银行拒绝贷款。对这种“绿色信贷”政策做法,44.5%的公众投赞成票,36.6%的公众表示“有保留地赞成”,两者相加超过80%。这说明对污染企业采取限制性的经济政策得到大多数民众的支持。此外,64.4%的公众认为中央政府对环保“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比2006年提高了3.4个百分点。

环保固然是政府和企业的主要责任,但公众个人在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指数显示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调查发现,认为自己在环保中作用“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只有13.7%,其中认为“非常重要”的只有2.8%。而49.7%的公众认为自己在环保过程中“不太重要”和“不重要”。这说明了我国公众具有十分浓厚的环保依赖性,也说明政府还没有为公众参与环保准备好平台和条件。

绿色GDP是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源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不仅能反映经济增长水平,而且能体现经济增长与环保和谐统一的程度。指数显示,高达73.1%的公众认为“应当在中国推行绿色GDP”;同时,对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44%的公众把责任归咎于“片面强调经济发展”,58.3%的公众认为“企业只注重自身发展”。

“环保民生指数”首倡者、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环境污染已越来越成为公众健康的威胁,保护环境首先是保护生存权。现实已说明,公众参与是推动环保的重要动力,如何更好地凝聚这股动力,使其成为政府环境治理的重要补充,是各级政府特别是环保部门的重大课题。环保总局已推出了《环评公众参与办法》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两个规章,环保总局还将陆续出台系列法规制度,为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公众参与创造条件。

三、申论要求

1.请用150字以内的文字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2.仔细阅读给定资料,对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给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措施。字数在350字以内。(30分)

3.对给定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15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深刻。(50分)

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为人类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使环境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已经构成了严重威胁。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白色污染、室内装修污染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生态破坏危及到公共安全。政府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治环境污染,但由于种种原因,整治面临诸多困难。

2.答案提示

针对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1)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与程序;

(2)在环境污染信息发布中,要做到及时、准确、权威,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3)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4)将安全事故和污染事故进行清晰的定义,以便于事故发生后确定是向安全生产部门报告还是向环保部门报告;

(5)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6)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环境行政决策机制;

(7)要定期对重大环境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并适时调整和完善有关决策;

(8)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

(9)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

3.答案提示

加大力度治理环境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和环境的和谐关系失去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水资源的污染、室内环境污染、大气污染等都直接对人类的健康带来危害,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

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只顾眼前和局部利益,使整体环境恶化的形势得不到遏制。工业的迅速发展,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很多企业建在河流旁边,废水直接被排入附近的河水中,污染了水源,影响了下游人们的用水安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装修房屋的结构越来越复杂,需要装修房屋者越来越多,对建材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但市场上的建材质量却迅速下降,很多都达不到标准,并且含有有害物质,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安全。生活中,一次性生活用品塑料因为成本低,使用方便,几乎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虽然人们知道它危害健康但因科技水平有限,没有更好的替代品,还是大量使用塑料制品,这对环境治理提出了难题,国家处理这些废弃物所需的资金远远高于其成本。一些地方政府、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对防止环境突发事故的认识不够,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出台“土政策”干扰环保部门对污染企业的正常执法。为此,政府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加大整治环境污染执法力度。到目前为止,我国针对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已经制定了许多法律和行政法规。但是环境污染问题一直都得不到解决,关键问题还是执行力问题。

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一是确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地位,在国家和各省市自治区环保法律法规中增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将出台“环境责任保险”专门法规。二是明确现阶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标的以突发、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失为主。三是环保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三方面各司其职。四是环保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将建立环境事故勘查与责任认定机制、规范的理赔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

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建立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多种监督手段综合运用的监督机制。在建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的同时,我国还需要在常规上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

依靠科技进步,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科技研究,特别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日用品、室内设施,并且价格要低,以代替现有高污染的物品,同时也应加强研究处理污染物的新型物质,减少国家的财政输出,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建立全面环境信息披露制度。规范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制度与程序。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地的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在应急反应的同时,要及时向毗邻和可能波及的地方相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接到通报的部门应当视情况采取必要措施。在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发布中,要做到及时、准确、权威,积极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环保事业是公众的事业,要加强宣传教育,呼吁公众积极参与,新闻媒体要向社会系统、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建立良好的环保氛围。环境污染的防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部门全力配合,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第四篇:白色污染浅析

青 岛 农 业 大 学

《环境化学》

课程论文

论 文 题 目白色污染浅析

专 业 班 级应用化学姓名(学号)授课教师

完成时间2011-5-2

52011年5 月23 日

白色污染浅析

摘要: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质轻、防水、耐用、生产技术成熟、成本低的优点,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1990-1995年塑料包装材料的年平均增长率为8.9%。然而也就因为这使得了塑料制品泛滥开来。所为白色污染就是人们对于塑料污染环境的形象称谓,是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产物。城市的塑料包装消耗量和废弃量是十分惊人的,在白色污染中污染最明显、最令人头痛的、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就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弃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这些塑料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慢慢的危害着我们的健康,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寻找有效地治理措施,去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字:塑料 污染 危害 措施

一、“白色污染”的现状及其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我们贪图的的一时的方便,殊不知我们在默默的给自己的健康中下病因,因为一些塑料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白色污染”,的主要危害在于“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在城市、旅游区、水体和道路旁散落的废旧塑料包装物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破坏市容、景观,由此造成“视觉污染”。

(2)“潜在危害”。废旧塑料包装物进入环境后,由于其很难降解,造成长期的、深层次的生态环境问题。首先,废旧塑料包装物混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第二,抛弃在陆地或水体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在动物园、牧区和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第三,混入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很难处理:填埋处理将会长期占用土地,混有塑料的生活垃圾不适用于堆肥处理,分拣出来的废塑料也因无法保证质量而很难回收利用。地膜残留不但能引起农作物的减产,而且废旧地膜碎片还会随作物秸秆作为饲料,进入牲畜体内,积压在肠胃中,导致牲畜发病死亡

目前,人们反映强烈的主要是“视觉污染”问题,而对于废旧塑料包装物长期的、深层次的“潜在危害”,大多数人还缺乏认识。

二、对于危害严重的白色污染,世界各国的态度如何

世界各国已经被难缠的“白色污染”困扰多年,对于抵制“白色污染”更是各出奇招。欧洲的很多国家的超市都采取出售一次性购物袋的办法控制购物袋的使用量,事实证明,运用经济杠杆应对“白色污染”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立法禁止使用塑料袋是应对“白色污染”的官方举措。美国的旧金山市是美国第一个封杀塑料袋的城市。2007年3月27日,美国旧金山市议会通过一项法案,限令旧金山的超市、药店等零售商分别在6个月和1年内停止使用化工塑料袋。该法案规定,超市和药店零售商只允许向顾客提供纸袋、布袋或以玉米副产品为原料生产的可降解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严格禁止.实施这项禁令后,每年将节省45万加仑的石油,也省却了1400吨垃圾填埋的麻烦。韩国政府从1999年起要求全国商场超市不再免费提供塑料袋和纸质购物袋。为推行和宣传这项措施,韩国政府当时在全国张贴了10万张宣传画,分发了20万份宣传册和6.5万个环保购物袋。世界上其它国家也酝酿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遏制“白色污染”。法国将从2010年元旦起,在全国范围内禁用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袋。澳大利亚环境、遗产和艺术部长彼得·加勒特宣布,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将分阶段停止使用塑料购物袋,这项计划将于2008年底前开始实施。在我国,如何防治“白色污染”,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呢?有关专家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将“白色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目前,国家对此末专门立法,广大群众希望有关法规尽快出台。

(2)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非降解塑料制品从城市生活中“退位”已是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应当有个紧迫观念,为其做两种准备,一是找出路;二是制定时间表。有关部门要在根治污染、减经污染、预防污染三个层次上规定任务、明确责任,使“白色污染”的治理有步骤、有目标、有期限地稳妥展开。

(3)重视“白色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大力支持可降解型“绿色”替代产品的研制、生产、销售和使用。

(4)增强全民环境卫生意识,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两个文明”建设和综合整治城市环境的重点内容来抓。

(5)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和省资源化、再资源化原则。一方面

要抑制:“白色污染”量,另一方面强调“白色垃圾”的回收利用。

三、治理途径

从我国“白色污染”的现状和特点出发,总结国外经验,对“白色污染”应从回收利用、研制及开发替代产品、加强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1)实行垃圾分类,以利回收利用。清洁的废塑料制品可重复使用、造粒、炼油、制漆、作建材等。而从垃圾场重新分拣废塑料制品,则费时费力,且塑料的利用价值也很低。所以一定要在废塑料制品进入垃圾流之前将其分类回收上来。目前,发达国家大都走回收利用的路子。我国城镇尽快推行垃圾分类弃置已势在必行。

(2)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可降解塑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研制成功以植物淀粉为主要原料的可降解塑料,大大缩短了其可降解周期。我国新型塑料的研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已经和正在开发出以淀粉、秸秆纤维、天然草浆等材料制成的“绿色”替代品。由纸质、淀粉、易降解塑料等新型快餐餐具已在一些铁路列车上使用,从而缓解了铁路沿线的“白色污染”程度。

(3)加强立法,强化管理,尽量减少或控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的生活用品。以法规的形式明确生产者、各级销售者和消费者回收利用的义务。目前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快餐餐具。我国的北京、上海、杭州等地也为此专门制定了地方性法规,扼制“白色污染”的污染源。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作为学生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号召同学们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防治“白色污染”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行业及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新闻媒介对“白色污染”的报道大多集中在以纸代塑和采用可降解塑料等技术方面,缺少对居民日常行为的引导教育。因此,要通过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让公众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要让大家明白,解决“白色污染”问题不是某一个或几个部门能办到的,最重要的在于人人都要树立良好的节约习惯,增强环境意识和社会公德,要自觉遵守法规,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关心环境,制止身边的不良行为。

四、感想

面对这种难以解决的环境问题我们首先要从思想上去理解,在行动上去克制。随着白色污染问题的不断恶化和人类对其环境的重视,消除白色污染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完全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由于其生产成本太高,用途难以进一步扩大,而淀粉基降解塑料在淀粉基降解后,残余的碎片并不能完全降解,其分解产物是否会造成二次污染尚不明确。如何解决目前的环境问题,我认为首先应强调废旧塑料的回收、分类、加工,使有限的资源循环利用;

其次是强调全民行动起来,响应号召,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改用温馨可爱结实耐用可长期使用的布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白色污染物从我们身边永远消失不见······

[1]长安,当代环境问题新特点[J].学科教育,1995,(06)

[2]方世南,环境问题: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兼与《该怎样谈论“环境问题”》一文商榷[J]学术月刊,2002,(02)

[3]陈大庆,当代环境问题的六大特点[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1,(06)

第五篇:白色污染

禁止“白色污染”

作为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 —— 塑料,确实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由它制成的塑料袋,因为使用便捷,就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了。

塑料袋的确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这一时的方便却带来长久的危害。塑料袋回收价值较低,在使用过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区、水体中、公路和铁路两侧,造成“视觉污染”外,它还存在着潜在的危害。塑料结构稳定,不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长期不分离。这就意味着废塑料垃圾如不加以回收,将在环境中变成污染物永久存在并不断累积,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自觉地不用塑料袋及其它塑料制品,并向周围的人宣传塑料的危害性、禁用塑料制品的重要性,让地球更美丽、更健康。

下载申论 环境保护之白色污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论 环境保护之白色污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评析白色污染

    评析拒绝白色污染广告 这则公益广告的大体内容:在大海边,有两只乌龟,一只黑乌龟,是刚刚的一个大浪,而爬上来的。还有一只而是“白龟”是人们扔下的垃圾组成的,泡沫盒组成的,脚是用......

    怀化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之环境保护[精选多篇]

    怀化事业单位考试:申论热点之环境保护国家领导多次讲话中都提到了对环境的保护,体现了国家的重视程度。习近平曾指出: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申论:加强环境保护 履行政府职责

    申论范文:加强环境保护 履行政府职责【背景材料】 近年来,我国已注重加强地方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把环境保护目标列入到地方政府的考核。环保部下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

    实践活动之环境保护

    实践活动总结 利用假期时间我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主是了解祁门地区生态环境、宣传“低碳”生活以及走进社区了解人民的生活等。 环保-----这个全世界为之......

    四六级作文之环境保护

    My Understanding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modern society which is seriously polluted, it's nothing fresh to talk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The......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色污......

    2015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2015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第1篇:校园白色污染现状调查报告 课题组长:XXX 课题组员:XXX 一、引言 白色污染是指由塑料袋所引起的污染。由于塑料制品难以分解,所以被遗弃的塑料制品(尤......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摘要:“白色污染”在我国已经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温江区“白色污染”情况进行相关调查,记录目前温江城区“白色污染”的现状,分析其对人们生......